第172章
她正在熟睡,自是得不到回应。
李知行轻轻低下头,在她头顶的黑发上轻轻一吻,转身去了卧室。
他希望为了唐宓留下,但他尚未成长到可以做这种任性事情的年龄,也不具备这种能力。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不能不做的事情,因此他只能远行,看看世界,学习世界。
人生是自己的,只有一次,他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以他的出身,他不需要努力也可以过得很好。那样的人生,就像是永远长不大的树苗,无法自立,不得不顺从于别人,事事都要依靠父母,任凭他们安排一切。
那样的话,自己的人生就是为父母而活,毫无意义。
世界上努力的人有千万种,目标各有不同。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他的目标是参天大树,从来都不是缠绕在树上的蔓藤。
对李知行来说,这个暑假几乎等于没有。七月初,他出发去了美国。高二那年他在华盛顿的高中学习,现在在加州,环境大不一样,他需要重新熟悉。
他下了飞机,拿上了行李,通过了海关,拖着行李箱离开机场。
李泽文在出口处,冲着堂弟晃了晃手中的墨镜。
“挺准时的。”
是啊。”李知行朝着兄长走去。
李泽文微笑:“今年的加州可是很热的。做好准备了没?”
李知行跟着堂兄露出个大大的笑容,十多个小时的飞行之后,能看到亲人的脸,真是让人疲惫全消。
“自然是,没做好准备怎么敢来。”
“那走吧。”
现在的确是很热的,暑气热辣炫目,阳光蒸腾不休,炙热的热气流贴着平滑的地表滑动,慢慢卷起了李知行的裤脚。
然而不要紧,四季循环一刻不休,混沌理论告诉我们,今年的夏天很炎热,明年后年就未必。
到那个时刻,一两年时间应该就过去了。他也许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就可以回家了。
他的家庭,他的根,还有他最喜欢的那个女孩,都在他来的地方,静静等着他归去。
这就足够了。
|第九章|金钱的意义
一个学生如果在一所大学待了四年以上,那么几乎可以说对学校的花花草草都熟悉得跟自己家一样。尤其是对唐宓这种吃了整整四年食堂、在学校的时间占据了她人生中百分之九十九时间,离开学校就快活不下去的人来说,她对学校的了解程度简直无人出其右,闭着眼睛都能走到宿舍,看着天都可以骑车到图书馆,就连在图书馆占座都可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从不落空的办法。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还不算少,研一上学期的必修课有六七门,货币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等,这几大类专业课程必修课更多,老师留下的作业的研究性非常强,但总而言之,课程的紧张程度和本科阶段的双学位比反而轻松一些,因此,唐宓也终于有了思考的余地。
本科阶段里,她花了太多时间学习数学,从来没真正思考过金融啊经济啊这种学科是怎么一回事,书上怎么说就怎么背诵,考试照着书上的答案和老师的讲授填上去就好了。至于专业课里的数学,那也叫事儿?她的高绩点是跟她的数学分不开的。就算是专业课成绩略差,自然有满分的数学来拉扯绩点。
现在,她开始思考自己所读专业的意义,试图从里面发现意义或者乐趣。她还跑去开了股市、期货等投资的户头,投入很少的钱,了解其运作规律,试图弄明白自己到底处于一个什么行业。
唐宓的导师是金融研究中心的著名学者,名叫章斌,三十五岁就当了正教授,今年也不过三十九岁,正是年富力强出成绩的时候。这些年来,他发了十几篇高水平论文,专著也有好几部,在经济学上颇有建树,他外表儒雅,授课水平高,关系广泛,一直被誉为学院里的男神老师。
导师的人脉关系对学生助力颇大,尤其是在这个和钱打交道的行当,所以,导师优秀,自然对学生要求比较高。他认为本学院本科一大批优秀学生,要么出国要么工作挣大钱去了,真正留在本校读研的不多,因此每年不过招收一两个研究生。
今年,他也只招了唐宓和陈卓航两个人,对两人寄予厚望。
开学后第一天在导师办公室见面的时候,章斌就跟两人谈了国内经济金融行业的现状,随后又说:“任何金融模型都要建立在数理基础上。你们两人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
唐宓说:“我会努力的。”
陈卓航怎么会落后,也跟着表态自己一定努力。
对好学生章斌从来不吝啬奖励,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给他俩开了书单和资料。
两人拿着章斌给的书单和资料离开了办公室,陈卓航深呼吸一口气,侧头去看唐宓,跟她说:“以前的事情是我不好,请不要跟我计较。”
没什么。”
对和陈卓航的芥蒂,她早就不在意了。她和陈卓航没仇没怨,曾经有的矛盾也烟消云散,现在两人是同学,好好合作还是有必要的。
“那就太好了。”陈卓航喜形于色,“你有时间吗?我请你吃饭?”
“吃饭就不用了。”唐宓摇头,“我还要去图书馆。”
“我也去图书馆,一起?”
唐宓没有拒绝。导师手下的新研究生就她和陈卓航两人,没必要搞得太僵。陈卓航学习确实不错,数学和英语水平很扎实,不然也不会被大牛导师看中——虽然学院里有种说法是“真正优秀的学生要么去工作要么出国”,但这并不全面。优秀学生里总有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出国深造又没有工作,唐宓是一例,陈卓航也是。
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研究生的假期是随着导师的心意确定的,十 · 一这种假期只放了三天,唐宓抽空回了宁海一次看望舅舅和外婆。
唐卫东已经恢复工作半年,身体的各项指标很正常,开始忙碌起来,但因为吃药的后遗症,他比原来胖了不少,正在努力锻炼身体。
好在他现在工作压力不大,对他恢复身体很有帮助。
外婆对宁海的生活还是无法习惯,每天除了早晚两顿饭几乎无事可做,唐卫东每天都是七点后才回家,母子俩能聊的内容也少——而且一起生活久了,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偶尔也会有争执发生。
比如有时候唐卫东看资料较晚,外婆就不高兴;再比如唐卫东打算带着外婆出去哪里玩一玩,都被外婆果断拒绝。这种情况,也确实让人担忧。但哪怕唐宓是神仙,也解决不了这种矛盾。
外婆叹息:“要是你舅舅再婚了,有人照顾的话,我就可以回村子里去了。”
对外婆来说,在大城市里生活,也就是生活罢了,她最想念的,始终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和那栋灰扑扑的土墙房子。
李知行轻轻低下头,在她头顶的黑发上轻轻一吻,转身去了卧室。
他希望为了唐宓留下,但他尚未成长到可以做这种任性事情的年龄,也不具备这种能力。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不能不做的事情,因此他只能远行,看看世界,学习世界。
人生是自己的,只有一次,他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以他的出身,他不需要努力也可以过得很好。那样的人生,就像是永远长不大的树苗,无法自立,不得不顺从于别人,事事都要依靠父母,任凭他们安排一切。
那样的话,自己的人生就是为父母而活,毫无意义。
世界上努力的人有千万种,目标各有不同。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他的目标是参天大树,从来都不是缠绕在树上的蔓藤。
对李知行来说,这个暑假几乎等于没有。七月初,他出发去了美国。高二那年他在华盛顿的高中学习,现在在加州,环境大不一样,他需要重新熟悉。
他下了飞机,拿上了行李,通过了海关,拖着行李箱离开机场。
李泽文在出口处,冲着堂弟晃了晃手中的墨镜。
“挺准时的。”
是啊。”李知行朝着兄长走去。
李泽文微笑:“今年的加州可是很热的。做好准备了没?”
李知行跟着堂兄露出个大大的笑容,十多个小时的飞行之后,能看到亲人的脸,真是让人疲惫全消。
“自然是,没做好准备怎么敢来。”
“那走吧。”
现在的确是很热的,暑气热辣炫目,阳光蒸腾不休,炙热的热气流贴着平滑的地表滑动,慢慢卷起了李知行的裤脚。
然而不要紧,四季循环一刻不休,混沌理论告诉我们,今年的夏天很炎热,明年后年就未必。
到那个时刻,一两年时间应该就过去了。他也许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就可以回家了。
他的家庭,他的根,还有他最喜欢的那个女孩,都在他来的地方,静静等着他归去。
这就足够了。
|第九章|金钱的意义
一个学生如果在一所大学待了四年以上,那么几乎可以说对学校的花花草草都熟悉得跟自己家一样。尤其是对唐宓这种吃了整整四年食堂、在学校的时间占据了她人生中百分之九十九时间,离开学校就快活不下去的人来说,她对学校的了解程度简直无人出其右,闭着眼睛都能走到宿舍,看着天都可以骑车到图书馆,就连在图书馆占座都可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从不落空的办法。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还不算少,研一上学期的必修课有六七门,货币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等,这几大类专业课程必修课更多,老师留下的作业的研究性非常强,但总而言之,课程的紧张程度和本科阶段的双学位比反而轻松一些,因此,唐宓也终于有了思考的余地。
本科阶段里,她花了太多时间学习数学,从来没真正思考过金融啊经济啊这种学科是怎么一回事,书上怎么说就怎么背诵,考试照着书上的答案和老师的讲授填上去就好了。至于专业课里的数学,那也叫事儿?她的高绩点是跟她的数学分不开的。就算是专业课成绩略差,自然有满分的数学来拉扯绩点。
现在,她开始思考自己所读专业的意义,试图从里面发现意义或者乐趣。她还跑去开了股市、期货等投资的户头,投入很少的钱,了解其运作规律,试图弄明白自己到底处于一个什么行业。
唐宓的导师是金融研究中心的著名学者,名叫章斌,三十五岁就当了正教授,今年也不过三十九岁,正是年富力强出成绩的时候。这些年来,他发了十几篇高水平论文,专著也有好几部,在经济学上颇有建树,他外表儒雅,授课水平高,关系广泛,一直被誉为学院里的男神老师。
导师的人脉关系对学生助力颇大,尤其是在这个和钱打交道的行当,所以,导师优秀,自然对学生要求比较高。他认为本学院本科一大批优秀学生,要么出国要么工作挣大钱去了,真正留在本校读研的不多,因此每年不过招收一两个研究生。
今年,他也只招了唐宓和陈卓航两个人,对两人寄予厚望。
开学后第一天在导师办公室见面的时候,章斌就跟两人谈了国内经济金融行业的现状,随后又说:“任何金融模型都要建立在数理基础上。你们两人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
唐宓说:“我会努力的。”
陈卓航怎么会落后,也跟着表态自己一定努力。
对好学生章斌从来不吝啬奖励,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给他俩开了书单和资料。
两人拿着章斌给的书单和资料离开了办公室,陈卓航深呼吸一口气,侧头去看唐宓,跟她说:“以前的事情是我不好,请不要跟我计较。”
没什么。”
对和陈卓航的芥蒂,她早就不在意了。她和陈卓航没仇没怨,曾经有的矛盾也烟消云散,现在两人是同学,好好合作还是有必要的。
“那就太好了。”陈卓航喜形于色,“你有时间吗?我请你吃饭?”
“吃饭就不用了。”唐宓摇头,“我还要去图书馆。”
“我也去图书馆,一起?”
唐宓没有拒绝。导师手下的新研究生就她和陈卓航两人,没必要搞得太僵。陈卓航学习确实不错,数学和英语水平很扎实,不然也不会被大牛导师看中——虽然学院里有种说法是“真正优秀的学生要么去工作要么出国”,但这并不全面。优秀学生里总有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出国深造又没有工作,唐宓是一例,陈卓航也是。
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研究生的假期是随着导师的心意确定的,十 · 一这种假期只放了三天,唐宓抽空回了宁海一次看望舅舅和外婆。
唐卫东已经恢复工作半年,身体的各项指标很正常,开始忙碌起来,但因为吃药的后遗症,他比原来胖了不少,正在努力锻炼身体。
好在他现在工作压力不大,对他恢复身体很有帮助。
外婆对宁海的生活还是无法习惯,每天除了早晚两顿饭几乎无事可做,唐卫东每天都是七点后才回家,母子俩能聊的内容也少——而且一起生活久了,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偶尔也会有争执发生。
比如有时候唐卫东看资料较晚,外婆就不高兴;再比如唐卫东打算带着外婆出去哪里玩一玩,都被外婆果断拒绝。这种情况,也确实让人担忧。但哪怕唐宓是神仙,也解决不了这种矛盾。
外婆叹息:“要是你舅舅再婚了,有人照顾的话,我就可以回村子里去了。”
对外婆来说,在大城市里生活,也就是生活罢了,她最想念的,始终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和那栋灰扑扑的土墙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