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臣们多少也明白,楚息元之所以现在才公布这件事,肯定是早做准备。细心一回想,这几个月楚息元动静的确有些大,不少地方官员都被撤换了,原来是为了这雪灾做准备啊。
  楚息元也表示相关的物资都已经备好,大家不需要太过担忧。在给了个甜枣后,他又严肃说明,若是有人在这段时日哄抬物价,那就休怪他不客气了。
  早朝上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来,京城的老百姓们不再说林德和韩娘子的事情,转而都忧心忡忡地关心起了即将到来的雪灾。因为日食在前,怀疑的人倒是没多少。
  所有人都在努力收集粮食和保暖的物资。
  因为楚息元的旨意,棉、布等价格倒是没有因此上涨,大家可不想成为第一个被杀鸡儆猴的倒霉鬼。加上楚息元也向老百姓们表示,等雪灾来临后,会开仓放粮,以及发送一些羊毛衣下去。这也让心中惶恐不已的百姓们安下心来。
  雪灾的消息也很快从京城向大楚各地传了出去,一时之间,整个大楚都在齐心协力地应对着即将到来的雪灾。不过也有一些人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只以为就比往年的雪厚一点罢了。
  官府这段时日更是忙得焦头烂额,不少的衙役挨家挨户地检查着房屋,监督人修缮好,若是那种破旧的房子,只怕屋顶到时候都要被雪给压垮了。
  雪灾中,除了冻死的,也有一部分便是被倒塌的房子压死的,也莫怪官府对此事相当上心。京城附近的一些山脉不免遭了秧,许多树被砍了下来留作冬天的炭火。
  云夕顿时想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一氧化碳中毒。若是等雪灾来了,门窗紧闭,屋内又燃烧着竹炭,那么还真有可能造成中毒。幸亏炭火中毒这种事也是有过先例的,云夕连忙写了个折子上去给楚息元。另一边,她也将烧炭的一些常识写成了一篇文章,印刷在报纸上,尽量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
  楚息元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在问过宫里太医,云夕的担忧很有可能会成真以后,他便让官府赶快将这个常识给普及给老百姓,以免到时候铸成诸多惨案。
  因为人手不足的缘故,云深这些平日在皇宫中执勤的侍卫,更是抽出了一部分,帮助衙门巡逻。云深作为护军参领,自然是要身先士卒,每日鸡刚打鸣就出去,忙到天黑才回来。他回来的时候珠珠都已经睡着了,云深也不舍得将女儿弄醒,还创下了珠珠十天都没见到他的记录。也幸亏珠珠还没一岁,见不到云深不至于会哇哇哭着找他。
  云夕心疼丈夫劳累,每天都亲自下厨给他做宵夜。
  等半个月过去了,云深这才稍微闲下来。
  京城的老百姓们也因为准备了不少东西后,心中有些底气,从最初的慌乱中平静了下来。
  这时候,牢房中的韩娘子也诊断出了一个月的身孕。
  云夕觉得最可怜的莫过于韩娘子的女儿了,韩娘子在牢房中也知道了雪灾的事情。林德即将被流放的那地方也属于受灾的地区,韩娘子花了不少银子,向牢房的狱卒买了羊毛,惦记着给林德做几套暖身的衣服,偏偏忘记了自己六岁的女儿。
  她似乎没想到,她在牢房中待产,林德被流放以后,她的亲生女儿该如何安排。
  云夕不至于因为对韩娘子的不喜,就将怒气迁到一个不懂事的小丫头身上。打算等林德流放后,若是没有看管这小鱼,就将她送到庄子上暂时养着,不然只怕这孩子会熬不过这次的雪灾。
  韩娘子在林德出发以前,总算是成功地做好了好几件厚厚的衣服,托人送给了林德。她甚至还做了一个荷包,荷包上绣着蒲苇和石头,表示她那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感情。
  同一时间,在老家收到儿子判刑的林孙氏也终于赶到了京城中。林孙氏在见过儿子以后,便去拜访了杜家。
  ------题外话------
  今天我妈请很讨厌的亲戚吃饭,那亲戚辈分上算我婶婶,和我叔叔再婚的,她自己有一子一女来着。然后来我家吃饭吧,还把女儿的男朋友给带来,简直就像是让我家帮忙请一样。除夕的时候,也跑来我家吃。平时蹭饭的次数不知道有多少,每次都在吃饭时打电话给我妈,然后我妈随口问她吃饭没,她就说没,然后蹭了不知道多少次。
  对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我高中过年,我妈给我和我妹一人一千自己买过年衣服。她知道了以后,就说不用给小孩子那么多钱买衣服,两百块就够了。还特别骄傲地指着她儿子女儿,说他们两个过年衣服加起来都没超过两百,试图洗脑我妈给我们买便宜的衣服。又不是花她的钱,关她什么事!
  ☆、第二十五章 冰上蹴鞠,肥水不流外人田
  林孙氏显然是一收到消息就立即从凤凰县出发了,她直接跟着商队过来京城。以前的林孙氏也曾想过来京城玩一玩,看一看,却不曾想到会是这个原因。
  她当时在凤凰县的时候,赖三只告诉她儿子同韩娘子再次搅和在一起,孝期通奸,并且闹得全京城都知道这件事。最后他和那韩娘子不仅被判刑,而且她十分喜欢满意的儿媳妇云霞也选择同他和离,并且她的两个孙子都判给了云霞。
  在听到这一连串的消息后,林孙氏当场就晕了过去。林孙氏的命同其他的凤凰县的妇人相比,也算差了。前半生因为父母媒妁之言,嫁了个烂男人,操心了一辈子。生的两个儿子中,小儿子已经因为害死自己父亲而被判死刑。大儿子,原本他老实忠厚孝顺,让她十分骄傲。等到林家赚大钱后,儿媳妇又给自己生了两个白白胖胖的孙子,她每日只需要在家中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凤凰县谁不夸她命好?
  谁知道好景不长,她老实忠厚的大儿子在家境富贵以后,便像是换了个人一样。云霞那么好的妻子不珍惜,偏偏同那心术不正的韩娘子勾搭在一起,弄得名声扫地,他们一家在凤凰县中都抬不起头来。原本林德说要来京城求得云霞谅解,林孙氏还很高兴,没想到等来的便是他被流放一千里的消息。
  等到了京城,林孙氏越是打听,就越是老泪横流。她好好的儿子,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做下了一件又一件的错事。
  林孙氏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就算他有再多的错,她也不可能将儿子给舍了,拿钱帮儿子打点了一下,让人好好照顾他,然后就转身登杜家的门了。
  尽管云霞不仅和离,还带走两个孙子让林孙氏心中分外不自在,只是自家儿子犯了那么多的错事,她还真没有什么立场责怪云霞。
  杜家人现在对林德十分厌恶,甚至不想在云霞面前提到他一句半语,可是对林孙氏印象还是相当不错的,云霞这位前婆婆做的的确没什么可指摘的。因此杜周氏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让林孙氏吃闭门羹,将她请了进来。
  林孙氏这段时日基本都在奔波,形容憔悴,白发横生。云霞看了后,心中也有些不忍,一声娘差点要脱口而出,在舌头上转了一圈以后,又硬生生被她给压了下来。
  现在的她已经不能喊林孙氏娘了。
  林孙氏同样看出了这一点,心里发酸,“在我心中,你还是我的儿媳妇。”
  云霞却坚定地摇头,“我和他已经离婚了。”
  林孙氏道:“真的没法回去了吗?”
  云霞说道:“覆水难收。”
  林孙氏沉默了一下,说道:“以后我能看看两个孩子吗?”
  云霞道:“你还是坤儿和誓儿的祖母。”虽然孩子归他养,不过两个孩子同林家的血缘关系是断不了的。原本云霞还打算过年的时候,带两孩子回去给林孙氏看一下,既然林孙氏来了,那就省了这个功夫了。
  林孙氏拿出了一叠纸,说道:“我将家里五千亩的地契都记在了坤儿和誓儿的名下,我们林家的家产,都要留给两个儿子的,你就收下吧。”她想起怀着身孕在牢房中的韩娘子,眼中闪过一丝的厌恶。林孙氏根本不愿承认韩娘子肚子里的是她未来的孙子。
  她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为了以防万一。林德等抵达牧州以后,还得徒一年,回来后,早已出孝。以他的性子,说不定会将韩娘子生的那孩子抱回来,林孙氏想到这件事就觉得恶心。她可不愿好好的家产落到韩娘子那居心叵测的人手中,索性将五千亩的田地和家里的宅子都转到了两个孙子名下。
  她自己则留三百多亩的田地作为平日的开销。
  云霞原本真没指望林家她帮忙一起赚的家产,却没想到林孙氏真将大多数产业记在两个孩子这边,说一点都不感动是骗人的。
  她犹豫了一下,说道:“大娘你在凤凰县不知道得听多少风言风语,不如搬到京城来,平日若是想看誓儿和坤儿也方便一些。”
  林孙氏心中发酸,说道:“不了,我得陪着阿德去牧州,省得没人看顾。”
  等那韩娘子生下孩子后,也是流放到牧州,她这回非得瞪大眼睛死死盯着,决不能再让儿子被这女人给蒙骗了心智。
  云霞觉得婆婆年纪一大把了,为了儿子还得千里迢迢去牧州十分受累。她叹了口气,说道:“今年冬天会来雪灾,牧州也是属于灾区之一。你若是要过去的话,记得多准备几套的衣服,粮食和炭火都得备好。”
  林孙氏还真不知道这些事情,她张了张口,一脸震惊,“雪灾?”
  云霞将红姑先“预言”天狗食日,又预言雪灾的事情给说了一遍,包括这次雪灾主要受灾的几个地方。
  林孙氏呆了呆,说道:“没想到这白衣教居然能得上天示警,若她们真是坏人,老天爷不会借那红姑的口告诉大家这事。”
  云霞点点头,这也是现在的主流想法。等雪灾真的来临的时候,红姑只怕就要被抬上了神坛。对于家里几个女孩子做的事情,云霞心知肚明,她一贯细心,甚至还会为朵朵和云瑶两个人遮掩。
  林孙氏神色有些恍然,“我知道了,我等下就去多准备一些衣服。”至于米粮,也得准备好半年的分量。
  云霞让身边的丫鬟去房间拿东西,不一会儿便拿了一件羽绒服出来,她塞在林孙氏手中,“这件羽绒服你也带回去吧,这种羽绒服最是保暖,牧州寒冷,大娘你要注意保暖才是。”
  因为和离,云霞没法喊林孙氏娘,但是退而求其次喊大娘也是可以的。
  林孙氏眼眶湿了湿,枯瘦的手紧紧地抓着羽绒服,“好。”
  这样好的儿媳妇,偏偏阿德不懂得珍惜,弄得好好的一个家妻离子散。
  林孙氏同云霞说完话,又见过两个孙子后便离开了。
  等到后天,她便跟随林德一起踏上牧州的路。云霞并没有去送林德,没有这个必要。她说恩断义绝,并非口头说说而已。
  云夕知道林孙氏的来意也不得不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林德虽然不是东西,林孙氏的确是个好的,听说她来到京城后,不曾看过韩娘子一眼。还直接将韩娘子给林德做的那些衣服荷包都给丢了去,说是嫌脏,另外再给儿子买了些衣服。
  她感叹了一回后,也就丢开手了。从此以后,林德这个人同她大姐姐再没有什么关系。
  等到十月底的时候,京城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一下子冷了起来,整个京城化作了一块的冰天雪地。
  现在的雪还不算大,按照许曼贞之前招供的话语,雪等到十二月后才突然加大了起来,未曾停歇,因此化作了一场百年难得一见的大雪灾。
  因为现在雪还比较小,没有造成什么危害,所以楚息元并没有开始开仓放粮。
  整个京城现在是前所未有的安静,除了一些摊贩,大家基本都呆在屋内。
  京城里的一些没人居住的房屋在前段时间便已经打扫干净,让城里的乞丐都住了下来,有个栖息的地方,不然这场雪灾过后,都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乞丐。
  云夕也每日窝在家里逗珠珠,外面天气冷,加上没有什么活动,真的挺难人生出外出的欲望。
  她作为公主,屋内的炭火一直都烧的很足,保暖并不需要担心。今年冬天府里上上下下都多两套的棉袄衣服,也算是过冬的福利。
  或许是因为日子过得太无聊了,最怕闲下来的陆翊染忍不住跑来找她了,“再这样显得发霉下去,我只能偷偷出城去玩了。”
  云夕看见她都要皱出包子脸了,说道:“你那娘子军训练得如何了?”陆翊染今年的心力基本都花费在这个队伍上。
  陆翊染摆摆手,“等下雪了后便放她们休息了,不然冻出病了就不好了。”
  云夕心中一动,她也觉得现在的京城死气腾腾的,一点都不习惯。说到底,便是大家太严正以待了点。
  她说道:“不如来冰嬉吧。”冰嬉,其实就是滑冰的前身。冰鞋这东西挺好捣鼓出来的,到时候圈出一个溜冰的地方即可。
  “冰嬉?”陆翊染的眼光瞬间亮了起来,“我就知道来找云夕你,肯定有好玩的。”
  她眉开眼笑了起来,冰嬉,顾名思义就是冰上活动,想想就觉得有趣。陆翊染对于未曾出现的事务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云夕斜了她一眼,她总觉得自己这是中套了。
  “那冰嬉怎么玩?”陆翊染兴致勃勃问道。
  云夕说道:“我到时候做几双冰鞋出来你就知道,冰上的活动多着呢,比如冰上蹴鞠、冰陀螺、冰橇、冰上舞狮子……对了,冰嬉还可以拿来训练军队呢。”
  云夕总算想到了这一点,提醒道。
  “冰上打蹴鞠吗?这个听起来很有趣啊。现在这天气冻得要死,加上冰面很滑,大家都没法出来打蹴鞠了。”蹴鞠本身就是十分受欢迎的一项运动,和赛马一样。
  “只是在冰上的话,万一湖面上的冰不小心裂了,那就不好了。”
  云夕道:“也不一定非得在湖面,直接找个空旷的场所,围起来,往里面灌水,没几天就冻成冰了。”
  “说的也是。”陆翊染翘了翘自己的头,旋即露出一个狡黠的笑意,“说起来,我倒是有个不错的提议。你还记得南区的那个永乐馆吧?”
  云夕点点头,说起来,这永乐馆,原本是任家修建的,想要弄成一个让京城纨绔子弟们玩乐的地方,结果任家被抄,这馆就被朝廷给没收了。当时朝廷倒也将馆给开张了,可惜里面那些游戏都是司空见惯,一点新意都没有,哪里能吸引人,所以生意萧条到了极点,开没几天连连亏本,最后只能关闭了。
  这永乐馆占地面积不小,若是要买下来的话,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中,没有十万两是做不到的。而且真的盘下来以后,能不能赚钱还不一定呢,所以还真没什么人愿意买下来,就如同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若是拆了重新盖宅子的话,又是一笔的花耗。
  云夕闻弦歌而知雅意,“你打算买下这永乐馆?”陆翊染不缺钱,之前都能砸十万两买下某人,所以还真有可能买下永乐馆,只要她觉得值得。
  云夕抿了抿唇,想起了现代的赌博模式,说道:“等等,我有个更好的想法。咱们尽量在半个月内将冰上蹴鞠给普及开来,到时候举办一个第一届冰上蹴鞠大赛,总冠军会有五千两的奖励,全京城每个人都可参加,嗯,分成女子队和男子队。”
  云夕再怎么开放,也不可能弄一个男女混合队,那样的话是要被那些卫道士的口水给喷死的。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五千两是一笔的巨款,不过对于那些公子哥而言,他们追求的是名声。
  “咦,那不知道得拿出多少银子来举办呢。”
  云夕摇摇头,轻轻笑了笑,“不需要我们额外支出银子的,我们可以收门票啊。如果参赛队伍不多的话,初选选出十六强就好,如果人多的话,初选就选出三十二个队伍。一开始的门票可以便宜一点,必须初选门票一个人一文钱就可以。门票的收益一半拿来做奖金,另一半拿来分给比赛的队伍。等进展到决赛的时候,关注的人肯定不少,到时候决赛的门票肯定要贵一些。”
  “我这几个月也会每隔几天推出一个期刊,期刊上就专门说这些比赛,让这成为老少皆宜的活动。”
  “我觉得说不定到后面,会有专门以打蹴鞠为生的职业队伍。”
  “对了,对于一些高人气的蹴鞠选手,我们还可以开发出他们的周边产品,比如捏泥人,签名照……”云夕将前世那套足球明星的模式稍微改一下给搬了过来。她觉得她家云深若是愿意去参加的话,以他的身手和武功,人气肯定稳稳第一的。
  说到身手,这个倒是提醒了她,在比赛过程中,不许使用轻功,不然其他人还怎么玩。
  陆翊染听得目瞪口呆,她没想到云夕在转瞬之间,便将这些都想好,而且十分周全妥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