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背道而驰的时候,戴思远也没看到李从璟嘴角的笑意。
李从璟心道:戴思远啊戴思远,你以为我不知道,你阵前与我说话别有用心?没有目的,你跟我废什么话。
你以为你已经看清了我,你以为你不会再被我阴了,你以为我年轻气盛不把你放在眼里,连言语都骄傲甚至毒辣得很,但你怎知你被我阴了一次,就要被我阴一辈子?你已经老了,老了不回去好好养老,出来注定只能被年轻人踩啊。
但关键是,老子活了两辈子啊,你怎么会懂我?
第117章 父子的战争
距离怀州两百里之遥的东北方向,官道上一支甲胄鲜明的唐军正在赶路。说赶路实在是太抬举他们了,因为他们的速度着实不敢恭维,依照如此脚程,若能日行三十里,已是奇迹。
从装备上可以看出,这支军队绝不是护卫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来巡查地方的,若是用作护卫,只怕是当今大唐天子李存勖出行,才用得着这么多人作为仪仗,但明显李存勖现在不会出现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军旗上飘扬着两个大字,那是这支军队的军号——捧日。
见军知将,如今统率大唐捧日军的将领,便是之前的魏博节度使。大唐整编魏博军之后,将原来的河东军化作几部,各自汇编补充进大唐六军和侍卫亲军,而这支捧日军便是以原魏博军为主体的军队。
“军帅,咱们如此行军,动作是否太慢了些?”马队前列,一名中年将领对身边的人说道。
“你若是着急,大可自己先去怀州救援李从璟,本帅绝不拦着你。”说话的是一名白胡子将军,这位将军年纪颇大,但精神奕奕,全无老态龙钟之态。他便是新任捧日军主将,原魏博节度使,吴靖忠。
“大哥说笑了,你知道我并非此意。”先前说话的中年将领这时讪笑道,他叫吴靖义,是吴靖忠族弟,打小在魏博军任职,“戴思远发兵两万攻打怀州,李从璟向陛下救援,你我毕竟是奉皇命来支援,若是有意在途中拖延时间,导致贻误战机,而怀州被破,可就麻烦了。李从璟固然死不足惜,但要是有心人为此参劾大哥,终究不是一桩美事。”
吴靖忠呵呵冷笑一声,不无酸意道:“你太小瞧李从璟了,他可没你想得那么没用,纵然戴思远发兵两万围困怀州,李从璟坚持个十天八天还是没问题的。”
吴靖义仔细揣摩着吴靖忠的话,不由得眼前一亮,道:“大哥是想在怀州将破未破之际,再发力击溃戴思远?此计甚妙啊!不仅借戴思远之手消耗了百战军军力,让李从璟实力大减,同时也借李从璟之手消耗了戴思远,到时候我大军一出,必可一击破敌。此乃一箭双雕之计!”
“现在,你还着急进军么?”吴靖忠淡淡一笑,从容自信之色显露无遗,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不着急,不着急。”吴靖义嘿嘿直笑,“李从璟这小子仗着陛下恩宠,从一露面就没少跟我等为难,且不说斩杀何冲,在淇门时更是让我等下不来台,这回落在我们手里,是时候给他一些教训了!”
吴靖忠不置可否,淡淡道:“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就这么拖着行军速度也不是个事,容易给人口实,看来得找个合适的拖延借口才是。”
吴靖义挖空心思想了半天,试探着问道:“要不借口山匪挡道?”
“天杀的山匪,才敢挡我大军的道!”吴靖忠没好气地骂道,突然想起什么,灵机一动,“听说李从璟在淇门补充百战军兵员时,有招安过两股山贼?”
“的确有这么回事,一个叫神仙山,另一个是梁子山,而且李从璟对这两股山贼还不错。”吴靖义道。
“那就说这两地的山贼余孽作恶周边,杀人越货,引得百姓生灵涂炭,我大军碰到大批逃难乡民,不得不管,只得挥师先杀贼,再进军怀州。”吴靖忠嘴角流露出一丝阴险的笑意。
“高啊,实在是高!”吴靖义大声赞叹,“大哥,你这又是一箭双雕之计啊,不仅脱去我大军进军缓慢的口实,而且还能动摇李从璟的军心,实在是高!”
吴靖忠摸着下巴上的白胡须,淡淡的笑容无比高深莫测。
……
此时,距离怀州千里之遥的东方。
大雨磅礴。
天色已晚,黄河两岸笼罩在夜雨中,莫说看清河对岸,便是连河中是个什么情况都已经看不清了。
急速推进的五千大军到了河滨,却突然慢下来,挤在河畔。
雨帘中,李嗣源催马带着几骑赶上前,挥动马鞭问河滨的将士,“为何在此滞留,赶紧渡河!”
李从珂从人群中奔出来,跑到李嗣源面前,大声喊道:“军帅,天色已晚,又是夜雨绵绵,将士们不愿再往前走了,请求在河滨扎营,明日再渡河!”
“荒唐!”李嗣源怒喝,“此番奇袭郓州,重在兵贵神速,如何能因为大雨便不前行?”
原来,不久前梁朝郓州守将卢顺到兴唐府投靠大唐,说是郓州梁军都驻扎在河上,郓州城守军空虚,并且向李存勖献上奇袭郓州的计策。
刚登上帝位的李存勖自然意动,大唐新立,急需一场大胜和开疆扩土,来向天下展示大唐的强盛和正统,但此事却遭到了包括中门使郭崇韬在内等人的极力反对。
关键时候,是李嗣源大义凛然向李存勖请命,“我朝连年用兵,将士都已很是疲劳,如果不出奇制胜,大功何日告成?臣愿意独当此任,为朝廷扫灭敌寇!”
李嗣源的请命,正和李存勖心意,于是这位年轻的帝王让李嗣源领五千兵马偷袭郓州。
李嗣源主动要求攻打郓州,也是有苦衷在内。上一次大唐(晋)与梁朝在黄河边大战时,李嗣源曾兵败胡柳河,此番众臣皆言郓州不可打,他却想借此机会将功补过。
如今好不容易得了机会,李嗣源怎肯在半路贻误战机?
“雨太大了,义父,将士们连日赶路,早已疲惫不堪,都想趁机歇息一阵。”李从珂将将士们的意思如实转达给李嗣源。
“石敬瑭!”李嗣源将石敬瑭叫过来,对他喝令道:“雨夜渡河,才能无影无踪,你立即给我安排大军渡河,事若不成,提头来见!”
“是,军帅!”石敬瑭领了命令,随即安排人手摆好渡船,令大军列阵。
将士们有抵触情绪,行动安排起来并不顺利。
“石将军,将士们不愿渡河,得想个法子才行!”部将高行周对石敬瑭道,“不然便是能强行渡河,过河之后也无法按照预定计划行军了!”
石敬瑭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也正着急如何完成李嗣源的军令,这下问高行周道:“你有什么办法?”
高行周琢磨着说道:“将士们不愿渡河,行动迟缓,是因为劳累,是以必须要想个办法激励士气,驱散这股疲惫!”
说完,高行周站到高处,安排亲卫和他一起向雨中的将士大喊:“眼下大雨连绵,路不好走,弟兄们想要休息,军帅能够理解。但这场大雨,何尝不是老天爷在帮助我等?如此大雨,郓州守军必然没有防备,我军正好出其不意,攻下此城!”
说着,高行周又喊道:“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众将士闻言,精神振奋,于是大军开始有序渡河。
五千将士渡过黄河,丝毫不作停留,直奔郓州。
如是过了几个时辰,天未明,雨未小,而郓州已在大军眼前,朦胧中现出模糊的轮廓。
在城外隐蔽集结完毕之后,李嗣源召集诸将,围在一起下达攻城任务,他环视众将领一眼,道:“大唐与伪梁鏖战数十年,连年有大胜,但却从未攻占过黄河以南任何一座城池,如今你我渡过黄河,就要为大唐打下第一座黄河以南的城池。郓州就在眼前,谁愿做先锋,攻上城头,为大军打开城门?”
李从珂首先跳出来,拍着胸脯朗声道:“军帅,末将愿为先锋,为军帅打开郓州城门!”
石敬瑭高行周等人不甘落后,纷纷请命,“愿为先锋!”
李嗣源沉思片刻,看着李从珂道:“从珂,本帅令你为先锋,领军攻上城头,你可敢保证一举功成?”
“若不能攻上城头,末将愿提头来见!”李从珂精神大振,慷慨保证道。
“好,攻城!”
李从珂向李嗣源一抱拳,轰然转身,召集部众,抬着云梯,离开大军阵营,趁着夜雨掩护,疾速奔向郓州城墙。
一路潜行到了城下,竖起云梯,竟然还没有守军发现,李从珂左右看了一眼,一挥手下令将士登城,他自己也是一咬牙,顺着云梯率先爬了上去。
唐军上了城头,郓州守军才发现有敌袭,不待他们如何动作,咧嘴狞笑的李从珂挥刀而上。
城头,顿时有血水染红雨水。
……
李从璟回到军阵前,隔着几百步望向对面的戴思远,又看了一眼天色,嘴角的笑意渐渐浓郁。
他身后,百战军河阳军混成大军已经准备就绪。而同样的,对面人数占优的梁军也已经准备好。
一把拔出横刀,李从璟向前一引,下令道:“方阵,进攻!”
第118章 阵战(上)
河阳军加上百战军,本身就不到六千人,还要分出一部分把守城池,而孟州新降,李从璟也不可能将后背都丢给河阳军,让百战军出城太多,这就更加减少了军力。
孟州城外,李从璟身后军阵仅有四千人。
而戴思远身后,有七千梁军。
所以当戴思远看到,李从璟竟然敢下令唐军以方阵进攻时,不得不生气,同时嗤笑李从璟无脑。
“方阵,出击!”戴思远傲然下令。
他决意在孟州城外跟李从璟阵战,绝非意气之举。
虽然北伐以来连番败北,戴思远确实想要出一口恶气,虽然之前杀回孟州,戴思远的确是想报仇,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不想就此认输。退一步而言,就算认输,为了回朝好交代,他也想在撤退之前,打赢一场战斗。
盛名之下无虚士,戴思远是梁朝名将,自有眼力,他早已看出,唐军并非不可破。且不说李从璟可用于阵战的人少,百战军和河阳军之前素无配合,两军更是才化敌为友,协同作战的能力能有多强?
梁军虽然适逢大败,但哀兵必胜,梁军此战若是不克,只有以败军身份回朝,哪个军士愿如此?而眼下与李从璟的阵战,就是梁军反败为胜的唯一机会,将士谁敢不拼命?
因此,戴思远认为可战。
而一旦阵战击溃唐军,梁军便能咬着败退的唐军攻入孟州城,夺取城池也是大有所望,若能如此,此番北伐于戴思远而言还大有可为!
战场胜负,不到最后一刻,一切都存在变数,不抛弃不放弃,战斗到底,才有可能拥抱胜利。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孟州城外,无论是唐军,还是梁军,巨大的方阵如一张钢板,从东西方各自向对方移动,而后撞在一起。步卒大阵不比骑兵军阵,撞击之势没有那般爆裂,但两军兀一接触,一条线上的厮杀烈度,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军相交,首先是前锋两排盾牌的凶猛碰撞,轰隆的撞击声中,不等前排盾牌手稳住阵脚,后排长枪手俯身探出长枪,从缝隙中刺向对方军士双腿,惨叫声中,立即有盾牌手倒下,而这时,盾牌手手中的短刃也刺向对方,这一击,谁的速度快谁就能斩杀对方。
两块前进的方阵因为碰撞而慢下来之后,阵中的弓箭手引弓搭箭,一簇簇铁箭抛射向对方军阵中,或者落在对方举起的盾牌上,或者射中没有盾牌掩护的军士,立即造成成片伤亡。
李从璟已经离开军阵,回到了孟州城头。步卒冲阵,个人武力的作用几乎为零,站在高处指挥才是正事。在城头女墙后,俯瞰之下,李从璟可以清楚看到整个战场的局势。
两军交阵,前阵厮杀最为惨烈,双方已经突入对方阵中,近身肉搏最是震撼人心,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胆寒。中阵中,弓箭手仍在放箭,半空中的利箭组成一张张帘子,落进对方军阵。而在后阵,将士们蓄势待发。
这样的阵战,没有任何取巧和算计可言,拼得就是堂堂正正的战力,谁的军队战力强,能击溃敌军军阵,谁就能赢,若是战力相当,那就拼人数,谁人多谁就胜。
战斗在这一刻变得异常简单,也异常残酷。
李从璟以百战军为前阵,河阳军为后阵,布置步卒方阵序列。游弋两翼的骑兵,也与对方展开了厮杀,但看得出来,骑兵的厮杀只是在寻求平衡,彼此都没有真正发力。
“兵法云:勿击堂堂之阵。而眼下两军俱都阵型严整,却仍在彼此拼死搏杀,兵法之言,书上之言也,看来不可尽信。”李有财早已被眼前的场面震惊到,他虽不是没见识过战争的人,却很少能见到这样的激战。
李从璟没回头,仍旧看着战场,闻言随口道:“书上之言,皆有上下文,断章取义,如何能理解兵法精髓?勿击堂堂之阵,可不是指代眼下这种情况。”
李有财怔怔无言,李从璟不留情面的批判让他无法接话,他蓦然惊醒,看来这位军帅不喜欢文官议论插手军伍之事——日后得注意这点,莫要再犯忌讳了。
这时,排阵使来报:“军帅,梁军变阵,骑兵发力,步军大阵从两翼各分出一部,意图突进我军阵中!”
这个情况李从璟也已注意到,梁军旗鼓骤变时,他就有预料。眼前战场,梁军步军大阵分出两股支流,他也看的清清楚楚。
看来戴思远想要仗着人多,三面发力,击破唐军军阵了。
“旗鼓传令:偃月阵!”李从璟沉声道。
偃月阵,最常用的军阵之一,军阵依托后方山势河流或者城池,摆成月型,中间厚,而两翼也有不错的防御力,是典型的防御阵型,实际上可攻可守。
百战军和河阳军没合编,复杂阵型做不出来,偃月阵是极少几个简单易操作,能够迅速成型的军阵。
唐军以百战军在前,百战军变阵时动作迅速毫无缝隙,没给梁军可乘之机,不久偃月阵成型,奔流到两翼的梁军,在接阵之后意图破阵而入,立即受到唐军的顽强阻击。
厮杀面由直线变成弧线,无疑扩大了许多,伤亡迅速增加。
李从璟心道:戴思远啊戴思远,你以为我不知道,你阵前与我说话别有用心?没有目的,你跟我废什么话。
你以为你已经看清了我,你以为你不会再被我阴了,你以为我年轻气盛不把你放在眼里,连言语都骄傲甚至毒辣得很,但你怎知你被我阴了一次,就要被我阴一辈子?你已经老了,老了不回去好好养老,出来注定只能被年轻人踩啊。
但关键是,老子活了两辈子啊,你怎么会懂我?
第117章 父子的战争
距离怀州两百里之遥的东北方向,官道上一支甲胄鲜明的唐军正在赶路。说赶路实在是太抬举他们了,因为他们的速度着实不敢恭维,依照如此脚程,若能日行三十里,已是奇迹。
从装备上可以看出,这支军队绝不是护卫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来巡查地方的,若是用作护卫,只怕是当今大唐天子李存勖出行,才用得着这么多人作为仪仗,但明显李存勖现在不会出现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军旗上飘扬着两个大字,那是这支军队的军号——捧日。
见军知将,如今统率大唐捧日军的将领,便是之前的魏博节度使。大唐整编魏博军之后,将原来的河东军化作几部,各自汇编补充进大唐六军和侍卫亲军,而这支捧日军便是以原魏博军为主体的军队。
“军帅,咱们如此行军,动作是否太慢了些?”马队前列,一名中年将领对身边的人说道。
“你若是着急,大可自己先去怀州救援李从璟,本帅绝不拦着你。”说话的是一名白胡子将军,这位将军年纪颇大,但精神奕奕,全无老态龙钟之态。他便是新任捧日军主将,原魏博节度使,吴靖忠。
“大哥说笑了,你知道我并非此意。”先前说话的中年将领这时讪笑道,他叫吴靖义,是吴靖忠族弟,打小在魏博军任职,“戴思远发兵两万攻打怀州,李从璟向陛下救援,你我毕竟是奉皇命来支援,若是有意在途中拖延时间,导致贻误战机,而怀州被破,可就麻烦了。李从璟固然死不足惜,但要是有心人为此参劾大哥,终究不是一桩美事。”
吴靖忠呵呵冷笑一声,不无酸意道:“你太小瞧李从璟了,他可没你想得那么没用,纵然戴思远发兵两万围困怀州,李从璟坚持个十天八天还是没问题的。”
吴靖义仔细揣摩着吴靖忠的话,不由得眼前一亮,道:“大哥是想在怀州将破未破之际,再发力击溃戴思远?此计甚妙啊!不仅借戴思远之手消耗了百战军军力,让李从璟实力大减,同时也借李从璟之手消耗了戴思远,到时候我大军一出,必可一击破敌。此乃一箭双雕之计!”
“现在,你还着急进军么?”吴靖忠淡淡一笑,从容自信之色显露无遗,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不着急,不着急。”吴靖义嘿嘿直笑,“李从璟这小子仗着陛下恩宠,从一露面就没少跟我等为难,且不说斩杀何冲,在淇门时更是让我等下不来台,这回落在我们手里,是时候给他一些教训了!”
吴靖忠不置可否,淡淡道:“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就这么拖着行军速度也不是个事,容易给人口实,看来得找个合适的拖延借口才是。”
吴靖义挖空心思想了半天,试探着问道:“要不借口山匪挡道?”
“天杀的山匪,才敢挡我大军的道!”吴靖忠没好气地骂道,突然想起什么,灵机一动,“听说李从璟在淇门补充百战军兵员时,有招安过两股山贼?”
“的确有这么回事,一个叫神仙山,另一个是梁子山,而且李从璟对这两股山贼还不错。”吴靖义道。
“那就说这两地的山贼余孽作恶周边,杀人越货,引得百姓生灵涂炭,我大军碰到大批逃难乡民,不得不管,只得挥师先杀贼,再进军怀州。”吴靖忠嘴角流露出一丝阴险的笑意。
“高啊,实在是高!”吴靖义大声赞叹,“大哥,你这又是一箭双雕之计啊,不仅脱去我大军进军缓慢的口实,而且还能动摇李从璟的军心,实在是高!”
吴靖忠摸着下巴上的白胡须,淡淡的笑容无比高深莫测。
……
此时,距离怀州千里之遥的东方。
大雨磅礴。
天色已晚,黄河两岸笼罩在夜雨中,莫说看清河对岸,便是连河中是个什么情况都已经看不清了。
急速推进的五千大军到了河滨,却突然慢下来,挤在河畔。
雨帘中,李嗣源催马带着几骑赶上前,挥动马鞭问河滨的将士,“为何在此滞留,赶紧渡河!”
李从珂从人群中奔出来,跑到李嗣源面前,大声喊道:“军帅,天色已晚,又是夜雨绵绵,将士们不愿再往前走了,请求在河滨扎营,明日再渡河!”
“荒唐!”李嗣源怒喝,“此番奇袭郓州,重在兵贵神速,如何能因为大雨便不前行?”
原来,不久前梁朝郓州守将卢顺到兴唐府投靠大唐,说是郓州梁军都驻扎在河上,郓州城守军空虚,并且向李存勖献上奇袭郓州的计策。
刚登上帝位的李存勖自然意动,大唐新立,急需一场大胜和开疆扩土,来向天下展示大唐的强盛和正统,但此事却遭到了包括中门使郭崇韬在内等人的极力反对。
关键时候,是李嗣源大义凛然向李存勖请命,“我朝连年用兵,将士都已很是疲劳,如果不出奇制胜,大功何日告成?臣愿意独当此任,为朝廷扫灭敌寇!”
李嗣源的请命,正和李存勖心意,于是这位年轻的帝王让李嗣源领五千兵马偷袭郓州。
李嗣源主动要求攻打郓州,也是有苦衷在内。上一次大唐(晋)与梁朝在黄河边大战时,李嗣源曾兵败胡柳河,此番众臣皆言郓州不可打,他却想借此机会将功补过。
如今好不容易得了机会,李嗣源怎肯在半路贻误战机?
“雨太大了,义父,将士们连日赶路,早已疲惫不堪,都想趁机歇息一阵。”李从珂将将士们的意思如实转达给李嗣源。
“石敬瑭!”李嗣源将石敬瑭叫过来,对他喝令道:“雨夜渡河,才能无影无踪,你立即给我安排大军渡河,事若不成,提头来见!”
“是,军帅!”石敬瑭领了命令,随即安排人手摆好渡船,令大军列阵。
将士们有抵触情绪,行动安排起来并不顺利。
“石将军,将士们不愿渡河,得想个法子才行!”部将高行周对石敬瑭道,“不然便是能强行渡河,过河之后也无法按照预定计划行军了!”
石敬瑭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也正着急如何完成李嗣源的军令,这下问高行周道:“你有什么办法?”
高行周琢磨着说道:“将士们不愿渡河,行动迟缓,是因为劳累,是以必须要想个办法激励士气,驱散这股疲惫!”
说完,高行周站到高处,安排亲卫和他一起向雨中的将士大喊:“眼下大雨连绵,路不好走,弟兄们想要休息,军帅能够理解。但这场大雨,何尝不是老天爷在帮助我等?如此大雨,郓州守军必然没有防备,我军正好出其不意,攻下此城!”
说着,高行周又喊道:“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众将士闻言,精神振奋,于是大军开始有序渡河。
五千将士渡过黄河,丝毫不作停留,直奔郓州。
如是过了几个时辰,天未明,雨未小,而郓州已在大军眼前,朦胧中现出模糊的轮廓。
在城外隐蔽集结完毕之后,李嗣源召集诸将,围在一起下达攻城任务,他环视众将领一眼,道:“大唐与伪梁鏖战数十年,连年有大胜,但却从未攻占过黄河以南任何一座城池,如今你我渡过黄河,就要为大唐打下第一座黄河以南的城池。郓州就在眼前,谁愿做先锋,攻上城头,为大军打开城门?”
李从珂首先跳出来,拍着胸脯朗声道:“军帅,末将愿为先锋,为军帅打开郓州城门!”
石敬瑭高行周等人不甘落后,纷纷请命,“愿为先锋!”
李嗣源沉思片刻,看着李从珂道:“从珂,本帅令你为先锋,领军攻上城头,你可敢保证一举功成?”
“若不能攻上城头,末将愿提头来见!”李从珂精神大振,慷慨保证道。
“好,攻城!”
李从珂向李嗣源一抱拳,轰然转身,召集部众,抬着云梯,离开大军阵营,趁着夜雨掩护,疾速奔向郓州城墙。
一路潜行到了城下,竖起云梯,竟然还没有守军发现,李从珂左右看了一眼,一挥手下令将士登城,他自己也是一咬牙,顺着云梯率先爬了上去。
唐军上了城头,郓州守军才发现有敌袭,不待他们如何动作,咧嘴狞笑的李从珂挥刀而上。
城头,顿时有血水染红雨水。
……
李从璟回到军阵前,隔着几百步望向对面的戴思远,又看了一眼天色,嘴角的笑意渐渐浓郁。
他身后,百战军河阳军混成大军已经准备就绪。而同样的,对面人数占优的梁军也已经准备好。
一把拔出横刀,李从璟向前一引,下令道:“方阵,进攻!”
第118章 阵战(上)
河阳军加上百战军,本身就不到六千人,还要分出一部分把守城池,而孟州新降,李从璟也不可能将后背都丢给河阳军,让百战军出城太多,这就更加减少了军力。
孟州城外,李从璟身后军阵仅有四千人。
而戴思远身后,有七千梁军。
所以当戴思远看到,李从璟竟然敢下令唐军以方阵进攻时,不得不生气,同时嗤笑李从璟无脑。
“方阵,出击!”戴思远傲然下令。
他决意在孟州城外跟李从璟阵战,绝非意气之举。
虽然北伐以来连番败北,戴思远确实想要出一口恶气,虽然之前杀回孟州,戴思远的确是想报仇,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不想就此认输。退一步而言,就算认输,为了回朝好交代,他也想在撤退之前,打赢一场战斗。
盛名之下无虚士,戴思远是梁朝名将,自有眼力,他早已看出,唐军并非不可破。且不说李从璟可用于阵战的人少,百战军和河阳军之前素无配合,两军更是才化敌为友,协同作战的能力能有多强?
梁军虽然适逢大败,但哀兵必胜,梁军此战若是不克,只有以败军身份回朝,哪个军士愿如此?而眼下与李从璟的阵战,就是梁军反败为胜的唯一机会,将士谁敢不拼命?
因此,戴思远认为可战。
而一旦阵战击溃唐军,梁军便能咬着败退的唐军攻入孟州城,夺取城池也是大有所望,若能如此,此番北伐于戴思远而言还大有可为!
战场胜负,不到最后一刻,一切都存在变数,不抛弃不放弃,战斗到底,才有可能拥抱胜利。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孟州城外,无论是唐军,还是梁军,巨大的方阵如一张钢板,从东西方各自向对方移动,而后撞在一起。步卒大阵不比骑兵军阵,撞击之势没有那般爆裂,但两军兀一接触,一条线上的厮杀烈度,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军相交,首先是前锋两排盾牌的凶猛碰撞,轰隆的撞击声中,不等前排盾牌手稳住阵脚,后排长枪手俯身探出长枪,从缝隙中刺向对方军士双腿,惨叫声中,立即有盾牌手倒下,而这时,盾牌手手中的短刃也刺向对方,这一击,谁的速度快谁就能斩杀对方。
两块前进的方阵因为碰撞而慢下来之后,阵中的弓箭手引弓搭箭,一簇簇铁箭抛射向对方军阵中,或者落在对方举起的盾牌上,或者射中没有盾牌掩护的军士,立即造成成片伤亡。
李从璟已经离开军阵,回到了孟州城头。步卒冲阵,个人武力的作用几乎为零,站在高处指挥才是正事。在城头女墙后,俯瞰之下,李从璟可以清楚看到整个战场的局势。
两军交阵,前阵厮杀最为惨烈,双方已经突入对方阵中,近身肉搏最是震撼人心,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胆寒。中阵中,弓箭手仍在放箭,半空中的利箭组成一张张帘子,落进对方军阵。而在后阵,将士们蓄势待发。
这样的阵战,没有任何取巧和算计可言,拼得就是堂堂正正的战力,谁的军队战力强,能击溃敌军军阵,谁就能赢,若是战力相当,那就拼人数,谁人多谁就胜。
战斗在这一刻变得异常简单,也异常残酷。
李从璟以百战军为前阵,河阳军为后阵,布置步卒方阵序列。游弋两翼的骑兵,也与对方展开了厮杀,但看得出来,骑兵的厮杀只是在寻求平衡,彼此都没有真正发力。
“兵法云:勿击堂堂之阵。而眼下两军俱都阵型严整,却仍在彼此拼死搏杀,兵法之言,书上之言也,看来不可尽信。”李有财早已被眼前的场面震惊到,他虽不是没见识过战争的人,却很少能见到这样的激战。
李从璟没回头,仍旧看着战场,闻言随口道:“书上之言,皆有上下文,断章取义,如何能理解兵法精髓?勿击堂堂之阵,可不是指代眼下这种情况。”
李有财怔怔无言,李从璟不留情面的批判让他无法接话,他蓦然惊醒,看来这位军帅不喜欢文官议论插手军伍之事——日后得注意这点,莫要再犯忌讳了。
这时,排阵使来报:“军帅,梁军变阵,骑兵发力,步军大阵从两翼各分出一部,意图突进我军阵中!”
这个情况李从璟也已注意到,梁军旗鼓骤变时,他就有预料。眼前战场,梁军步军大阵分出两股支流,他也看的清清楚楚。
看来戴思远想要仗着人多,三面发力,击破唐军军阵了。
“旗鼓传令:偃月阵!”李从璟沉声道。
偃月阵,最常用的军阵之一,军阵依托后方山势河流或者城池,摆成月型,中间厚,而两翼也有不错的防御力,是典型的防御阵型,实际上可攻可守。
百战军和河阳军没合编,复杂阵型做不出来,偃月阵是极少几个简单易操作,能够迅速成型的军阵。
唐军以百战军在前,百战军变阵时动作迅速毫无缝隙,没给梁军可乘之机,不久偃月阵成型,奔流到两翼的梁军,在接阵之后意图破阵而入,立即受到唐军的顽强阻击。
厮杀面由直线变成弧线,无疑扩大了许多,伤亡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