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第876章 昔曾浴血三十载,而今我为唐皇帝(十一)
黄巢之后天下大乱,在岭南称王的是刘隐。刘隐扫平岭南,建立大业基础,被后梁册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后,其弟刘龑继承基业,趁着中原梁晋争霸之机称帝,至今已是十五年有余。
刘龑治理岭南,政策得当,善于用人,并且跟王审知治理闽地一样,大兴海商,两广之地的条件比闽地好,是以农业、商业也都发展的比闽地好,国力比闽国高了一个层次。
眼下的刘龑,还没到晚年暴戾无道的时候,虽然有些不好的习性,但整体来说是个英明人物。眼下的南汉,也正是经济繁荣、民生安定、国力鼎盛的时候。
南汉称广州为番禹、兴王府,并以之为国都。
薛文杰奉王延钧之命,到番禹来与岭南结盟、请发援兵,虽说他有自己的小心思,但还是把差事按部就班的做了。
刘龑见过薛文杰后,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讨论了许久,最后得出了统一意见:跟王延钧结盟,声援王延钧抵抗唐军,但不发兵支援。
岭南君臣没有跟唐军开战的勇气。
曾今率军北上声援吴国的大将苏章,归来后跟刘龑详细汇报了芜湖镇的战况,百战军一日而败吴军三万兵马的战绩,让岭南君臣胆寒不已。
其实就算没有苏章的汇报,岭南君臣也没有夜郎自大的本钱。
岭南多大点地盘?江北、江南那么大的地方,楚国、吴国那样强大的诸侯,大唐说平定就平定、说灭就灭,岭南哪有底气跟大唐争锋?
况且,再如何满打满算,从李嗣源即位到如今大唐大定天下,还不到十年时间。
岭南可以谋求固土自保,但绝不可以到唐军面前挑事。
尤其苏章最后转述的孟平的那句话,让岭南君臣日夜难安。
“诸位归去,好生吃喝,纵情享乐。没有多少年了,这天下说一统,就一统了!”
唐军来统一岭南的时候,也就是岭南君臣富贵终结的时候。
刘龑为此没少日日唉声叹气,最后只能抱定这样一个希望:“但愿闽地好生据土自守,多抵挡唐军一些时日,多消耗唐军一些战力,如此我大汉的压力也小些。”
然而天不遂人愿。
还没等刘龑组织好使节队伍,去闽地跟王延钧碰面,闽地就接连传来消息:长乐被唐军攻占,泉州被唐军攻占,王延钧逃奔番禹而来。
算起来,从唐军进入闽地,到王延钧逃离闽地,前后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闽地五州十余县,未及一月就被唐军尽数收入囊中。
刘龑听到这个消息后,已经一整日没吃下饭,“太不中用了,王延钧也太不中用了!”
“非是王延钧不中用,而是唐军声势太大。”兵部尚书赵光胤说道,“闽地那些虾兵蟹将,本就挡不住唐军,更何况王延钧在闽地不得人心,且两战都率先出逃,闽地哪里还能抵挡唐军兵锋?”
刘龑用力拍打案几,“事到如今,尚书就不要长他人兵威,灭自家志气了!还是赶紧想想法子,拿出应对唐军的策略来!”
“无非修缮城防,严加戒备,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而已,陛下何须惊慌?”兵部侍郎杨洞潜说道,言语豪壮,颇有几分硬气,“大汉立国十数年,陛下与先帝治理岭南数十年,根基稳固、民心归顺,唐军远道而来,而我以逸待劳,且有山川之险可为屏障,何足为惧!”
“侍郎说得好!此番唐军虽然势大,但我大汉也不是任人宰割之辈,朕要倾举国之力,与唐军决一死战!”刘龑站起身,生出几分豪气,“顺势者得天下,而天下又皆为逆势者所破,成败未到,立时不可知也!两军交战,究竟鹿死谁手,总要战过才能见分晓!”
岭南虽然无意去撩拨唐军的虎须,但既然唐军已经打到家门口来了,岭南也没有坐以待毙的道理。
本就在加紧备战的岭南,自即日起,声势愈发浩大起来,招募青壮、修缮甲兵、派遣斥候、征集粮草,各项事务都进行的如火如荼。
不日,王延钧到了番禹。
刘龑略尽地主之谊,在宫里招待了对方。
宴席上,王延钧的妃子陈金凤、李春燕,第一回见到了谢宜清。
史书有载:“尚仪谢氏,名宜清,姿容绝艳,选入事高祖,爱之,进职尚仪。”
刘龑与王延钧在主殿宴饮,两人的妃子在偏殿。
陈金凤如今跟着王延钧流亡他国,凄凉神伤之余,也要为日后做打算。来之前王延钧就吩咐过她,要注意跟刘龑的嫔妃好生相处,若是能结识一二姐妹,对日后他们在番禹生活,都是大有好处的。
故此,陈金凤不敢怠慢,而谢宜清,便是陈金凤的目标之一。之所以把谢宜清选定为目标,也是有缘故的。
“谢尚仪出身名门,祖上乃是阳夏谢氏,也即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的谢安、谢玄的后人。其父昔曾任职广州,谢尚仪是正经的官宦之后。不仅生得美貌无双,难得的是知书达理,传闻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过好似性子比较冷清,属于孤芳自赏的那一类女子。”
来的路上,陈金凤这样跟李春燕介绍谢宜清,陈金凤自负有几分才情,善音律、能赋诗,所以自觉跟谢宜清有几分亲近,“听说谢尚仪不善事人,不愿意拉下架子好生跟刘龑相处……那刘龑是个粗人,没甚么学问,所以两人谈不来。传闻刘龑之所以将谢尚仪选进宫,也是垂涎对方的家世,想为自己搏个好名声。所以这谢尚仪进宫没两日,就跟刘龑‘分道扬镳’了,平日里几乎不照面。”
“这样的人,不受宠,拉拢了也没甚么用吧?”李春燕奇怪道。
“你傻呀,谢尚仪有家世,刘龑还指望用她来提升自己的名声呢,虽然没甚么宠幸,但肯定有求必应……再者,谢尚仪是官宦之后,家人在番禹说得上话,这可是对我们日后大有好处呢!”陈金凤教训道。
李春燕反应过来,“原来如此。”
初见谢宜清,陈金凤如见仙人,不禁自惭形愧。
帷幄下的小案前,静坐着一名白裳女子,妆饰极尽简约,侧脸清秀而娇媚,如同出水芙蓉,在满殿披金戴银的莺莺燕燕中,有一股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静坐眼前,却如远在流云之上,清丽脱俗,不可描述;飘渺无依,孤零零如浮萍,仿佛被世人所遗忘,恬淡安静,虽孤芳自赏,却不顾影自怜。
陈金凤不知道的是,谢宜清也听过说她这个有名的“万安娘娘”。
“陈金凤是福清人氏,父亲名叫陈候伦,曾在福建观察使陈岩手下当差,陈岩有断袖之癖,常与陈候伦同起同卧,视其为男妾。陈岩有小妾陆氏,也喜欢年少英俊的陈候伦,便暗地里与他私通。陈岩死后,妻弟范晖继承陈岩的基业,自称留后,陆氏就委身于范晖,而此时陆氏已经怀上了陈金凤。”
“后来王审知在闽地起势,攻打范晖,后者兵败,陆氏携陈金凤流落民间,被族人收养。王审知占据闽地,广选良家女子充入后宫,陈金凤年方十七,有幸入选,便摇身一变成了王审知的宠妃。至于王审知患病时,陈金凤勾搭上王延钧,实在颇有陆氏‘家风’。”
实话说,谢宜清看不上陈金凤。
所以面对陈金凤的亲近,谢宜清始终不冷不热。
但谢宜清实际上是孤苦伶仃的人,平日里身边连个能说话的都没有,宫女虽然能解闷,却不知诗书,没有共同语言,无法深入交流,自然也就走不进她的内心。
谢宜清是个孤独的人,没有同伴。
每一个孤独的人,纵然再如何习惯孤独,其实多多少少都期盼着有人陪伴。只是她们选择同伴的要求太过狭隘,难有真正合胃口的,所以才会选择与孤独为伍。
陈金凤颇有几分才情,最终竟然打动了谢宜清。陈金凤留言说要日后再来进宫问候的时候,谢宜清没有拒绝。
王延钧到番禹后没多久,水陆并举的唐军在闽地南部完成集结,便马不停蹄向岭南开进。
从闽地南部的泉州、漳州一带,走陆路奔向番禹,沿途尽是山地,道路实在不好走,很耽误行程,而且会让岭南的防守变得较为容易。
所以唐军主力多乘船舰,沿岸东下,避过连绵不绝的山地险境,直奔番禹。
早先侍卫亲军在扬州建江北行营时,李从璟曾让侍卫亲军选编淮北精通水性的精卒,此番举措的作用在此时显现了出来,若非很多将士识得水性,此番非得在船上吐晕不可。
但侍卫亲军有很多中原将士,这时候就比较受苦。
好在也不是所有中原将士都晕船。
对不晕船的将士而言,坐在船舰上赶路,实在比用双腿走路,要来的舒服得多。
过了潮州后,拥有近五千艘船舰的唐军水师,日复一日接近了郁江口(珠江口)。
不过唐军没有选择直接进入郁江口,去攻打番禹,而是在红海湾、大亚湾一带,陆续放下许多马步军将士,并及各类辎重。
第877章 昔曾浴血三十载,而今我为唐皇帝(十二)
南征主力侍卫亲军,共计将士七万上下,余者为水师,包括江陵水师、扬州水师,将士超过三万。
各类船舰五千艘,其中有近半用来运送粮草、辎重。
还有相当大一部分,船舰上只有船工操纵行船,而无将士。
十万将士,五千艘船舰,平均下来每艘楼船只有将士二十人。由此可见,船舰有多少“富余”和“空闲”。但这些“富余”和“空闲”的船舰,此战后都有大用。
这些姑且不言,且说王师在红海湾一带登陆,放下马步军三万人,并及各类辎重无数,仅是登陆过程就持续了许久。
这三万马步军将士,将北上攻打百里外的桢州(惠州),再经博罗城,西进两三百里,从陆路进击番禹,与进入郁江口的水师相互呼应。
主将马怀远,副将有昔日“演武院三杰”中的两人——史彦超、李彦琳,骁将周小全、马小刀等。
自率主力往郁江口进军的郭威,在海岸与马怀远作别,“岭南贼军知我水师势大,防备严密,其在桢州布置有重兵,将军且谨慎行事,本帅静候佳音。”
“大帅放心!”马怀远抱拳,“郁江口岛屿甚多,岭南水师必以之为屏障,与我水师周旋,陌生之地,还望大帅当心。”
稍稍言谈,两人分别,郭威自带水师主力扬帆起航,驶入大海,向南而行。
马怀远登高而望,入目之内,方圆数里,尽是以五百人一指挥为单位在集结的王师甲士,还有堆积如山的各种辎重,以及数不清的马车,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值得注意的是,十之八九的将士,都焉头搭脑的——在此地登陆的将士,基本都是不通水性的、晕船的。正因为他们不通水性、晕船,所以无法参加郁江口的水师对战,只能转向陆地作战。
行船海上,固然避过重重山地,但也必须付出相应代价。
这些将士,起码需要三日时间恢复。
但岭南军不会给他们这个时间。
“报!”斥候探报。
“说!”马怀远稳立不动。
“贼军马步军共计五千余人,正大举奔进而来,距此已不足三十里!”斥候禀报。
“再探!”马怀远语调沉稳。
“是!”
“叫马小刀来见!”马怀远下令。
不时,马小刀、周小全都赶过来,闻听斥候探报,两人神色肃穆。
“红海湾是登岸良地,经桢州进军番禹,也不是甚么难以预料的行军路线,桢州贼军必然在附近驻有重兵。我军在此地登岸,不可能瞒过桢州眼线,如今大军将士刚刚登岸,正是晕头转向的时候,弓不能拉、马不能骑,几乎毫无战力,若是让贼军杀入阵中,大军基本不能抵抗。”
马怀远简单分析了形势,“贼军之所以不在沿岸设伏,阻扰我军登岸,就是在等这个时机。待我将士尽数登岸,而又未缓过气来,贼军大举杀来,正好给我致命一击。如是看来,贼军主将不是庸人。”
“刚刚接到军情处探报,驻守桢州的,正是苏章。”马小刀回应道。
“原来如此。”马怀远露出了然之色,“听闻是一员良将。”
说罢,马怀远看向马小刀,“布置都安排好了没有?”
“将军放心,都已安排妥当,再过一个时辰就能完工。”马小刀露出奸诈的笑容,“只要贼军敢来,保管叫他们有来无回!”
“带我去看。”马怀远不敢大意。
红海湾西北角,地势较为平坦,稍稍往北一段距离,是一处山口,桢州兵马来袭,就是从山口之北,南出山口。
此时,正有数百将士在山口道路前忙碌,他们用铁铲挖出一个个小坑,往里面埋下一个个铁球,再将引线留出来,无数引线束在一起,汇聚到一处,延伸出去颇远。
很显然,他们在埋地雷。
这数百名将士,都是不晕船的,同样不晕船的还有斥候。此地三万将士,不晕船的大概有一两千人——当然,登岸前大军有遣斥候四处探查,若是附近就有贼军埋伏,大军必然派遣精力无恙的士卒率先登岸,为大军战出一片安全之地。
马怀远仔细巡查了一遍,没有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这才露出满意之色,“大军安危,都系于此物,万不能大意。”
“将军放心,早就试验过无数遍了,保管出不了差错。”
黄巢之后天下大乱,在岭南称王的是刘隐。刘隐扫平岭南,建立大业基础,被后梁册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后,其弟刘龑继承基业,趁着中原梁晋争霸之机称帝,至今已是十五年有余。
刘龑治理岭南,政策得当,善于用人,并且跟王审知治理闽地一样,大兴海商,两广之地的条件比闽地好,是以农业、商业也都发展的比闽地好,国力比闽国高了一个层次。
眼下的刘龑,还没到晚年暴戾无道的时候,虽然有些不好的习性,但整体来说是个英明人物。眼下的南汉,也正是经济繁荣、民生安定、国力鼎盛的时候。
南汉称广州为番禹、兴王府,并以之为国都。
薛文杰奉王延钧之命,到番禹来与岭南结盟、请发援兵,虽说他有自己的小心思,但还是把差事按部就班的做了。
刘龑见过薛文杰后,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讨论了许久,最后得出了统一意见:跟王延钧结盟,声援王延钧抵抗唐军,但不发兵支援。
岭南君臣没有跟唐军开战的勇气。
曾今率军北上声援吴国的大将苏章,归来后跟刘龑详细汇报了芜湖镇的战况,百战军一日而败吴军三万兵马的战绩,让岭南君臣胆寒不已。
其实就算没有苏章的汇报,岭南君臣也没有夜郎自大的本钱。
岭南多大点地盘?江北、江南那么大的地方,楚国、吴国那样强大的诸侯,大唐说平定就平定、说灭就灭,岭南哪有底气跟大唐争锋?
况且,再如何满打满算,从李嗣源即位到如今大唐大定天下,还不到十年时间。
岭南可以谋求固土自保,但绝不可以到唐军面前挑事。
尤其苏章最后转述的孟平的那句话,让岭南君臣日夜难安。
“诸位归去,好生吃喝,纵情享乐。没有多少年了,这天下说一统,就一统了!”
唐军来统一岭南的时候,也就是岭南君臣富贵终结的时候。
刘龑为此没少日日唉声叹气,最后只能抱定这样一个希望:“但愿闽地好生据土自守,多抵挡唐军一些时日,多消耗唐军一些战力,如此我大汉的压力也小些。”
然而天不遂人愿。
还没等刘龑组织好使节队伍,去闽地跟王延钧碰面,闽地就接连传来消息:长乐被唐军攻占,泉州被唐军攻占,王延钧逃奔番禹而来。
算起来,从唐军进入闽地,到王延钧逃离闽地,前后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闽地五州十余县,未及一月就被唐军尽数收入囊中。
刘龑听到这个消息后,已经一整日没吃下饭,“太不中用了,王延钧也太不中用了!”
“非是王延钧不中用,而是唐军声势太大。”兵部尚书赵光胤说道,“闽地那些虾兵蟹将,本就挡不住唐军,更何况王延钧在闽地不得人心,且两战都率先出逃,闽地哪里还能抵挡唐军兵锋?”
刘龑用力拍打案几,“事到如今,尚书就不要长他人兵威,灭自家志气了!还是赶紧想想法子,拿出应对唐军的策略来!”
“无非修缮城防,严加戒备,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而已,陛下何须惊慌?”兵部侍郎杨洞潜说道,言语豪壮,颇有几分硬气,“大汉立国十数年,陛下与先帝治理岭南数十年,根基稳固、民心归顺,唐军远道而来,而我以逸待劳,且有山川之险可为屏障,何足为惧!”
“侍郎说得好!此番唐军虽然势大,但我大汉也不是任人宰割之辈,朕要倾举国之力,与唐军决一死战!”刘龑站起身,生出几分豪气,“顺势者得天下,而天下又皆为逆势者所破,成败未到,立时不可知也!两军交战,究竟鹿死谁手,总要战过才能见分晓!”
岭南虽然无意去撩拨唐军的虎须,但既然唐军已经打到家门口来了,岭南也没有坐以待毙的道理。
本就在加紧备战的岭南,自即日起,声势愈发浩大起来,招募青壮、修缮甲兵、派遣斥候、征集粮草,各项事务都进行的如火如荼。
不日,王延钧到了番禹。
刘龑略尽地主之谊,在宫里招待了对方。
宴席上,王延钧的妃子陈金凤、李春燕,第一回见到了谢宜清。
史书有载:“尚仪谢氏,名宜清,姿容绝艳,选入事高祖,爱之,进职尚仪。”
刘龑与王延钧在主殿宴饮,两人的妃子在偏殿。
陈金凤如今跟着王延钧流亡他国,凄凉神伤之余,也要为日后做打算。来之前王延钧就吩咐过她,要注意跟刘龑的嫔妃好生相处,若是能结识一二姐妹,对日后他们在番禹生活,都是大有好处的。
故此,陈金凤不敢怠慢,而谢宜清,便是陈金凤的目标之一。之所以把谢宜清选定为目标,也是有缘故的。
“谢尚仪出身名门,祖上乃是阳夏谢氏,也即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的谢安、谢玄的后人。其父昔曾任职广州,谢尚仪是正经的官宦之后。不仅生得美貌无双,难得的是知书达理,传闻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过好似性子比较冷清,属于孤芳自赏的那一类女子。”
来的路上,陈金凤这样跟李春燕介绍谢宜清,陈金凤自负有几分才情,善音律、能赋诗,所以自觉跟谢宜清有几分亲近,“听说谢尚仪不善事人,不愿意拉下架子好生跟刘龑相处……那刘龑是个粗人,没甚么学问,所以两人谈不来。传闻刘龑之所以将谢尚仪选进宫,也是垂涎对方的家世,想为自己搏个好名声。所以这谢尚仪进宫没两日,就跟刘龑‘分道扬镳’了,平日里几乎不照面。”
“这样的人,不受宠,拉拢了也没甚么用吧?”李春燕奇怪道。
“你傻呀,谢尚仪有家世,刘龑还指望用她来提升自己的名声呢,虽然没甚么宠幸,但肯定有求必应……再者,谢尚仪是官宦之后,家人在番禹说得上话,这可是对我们日后大有好处呢!”陈金凤教训道。
李春燕反应过来,“原来如此。”
初见谢宜清,陈金凤如见仙人,不禁自惭形愧。
帷幄下的小案前,静坐着一名白裳女子,妆饰极尽简约,侧脸清秀而娇媚,如同出水芙蓉,在满殿披金戴银的莺莺燕燕中,有一股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静坐眼前,却如远在流云之上,清丽脱俗,不可描述;飘渺无依,孤零零如浮萍,仿佛被世人所遗忘,恬淡安静,虽孤芳自赏,却不顾影自怜。
陈金凤不知道的是,谢宜清也听过说她这个有名的“万安娘娘”。
“陈金凤是福清人氏,父亲名叫陈候伦,曾在福建观察使陈岩手下当差,陈岩有断袖之癖,常与陈候伦同起同卧,视其为男妾。陈岩有小妾陆氏,也喜欢年少英俊的陈候伦,便暗地里与他私通。陈岩死后,妻弟范晖继承陈岩的基业,自称留后,陆氏就委身于范晖,而此时陆氏已经怀上了陈金凤。”
“后来王审知在闽地起势,攻打范晖,后者兵败,陆氏携陈金凤流落民间,被族人收养。王审知占据闽地,广选良家女子充入后宫,陈金凤年方十七,有幸入选,便摇身一变成了王审知的宠妃。至于王审知患病时,陈金凤勾搭上王延钧,实在颇有陆氏‘家风’。”
实话说,谢宜清看不上陈金凤。
所以面对陈金凤的亲近,谢宜清始终不冷不热。
但谢宜清实际上是孤苦伶仃的人,平日里身边连个能说话的都没有,宫女虽然能解闷,却不知诗书,没有共同语言,无法深入交流,自然也就走不进她的内心。
谢宜清是个孤独的人,没有同伴。
每一个孤独的人,纵然再如何习惯孤独,其实多多少少都期盼着有人陪伴。只是她们选择同伴的要求太过狭隘,难有真正合胃口的,所以才会选择与孤独为伍。
陈金凤颇有几分才情,最终竟然打动了谢宜清。陈金凤留言说要日后再来进宫问候的时候,谢宜清没有拒绝。
王延钧到番禹后没多久,水陆并举的唐军在闽地南部完成集结,便马不停蹄向岭南开进。
从闽地南部的泉州、漳州一带,走陆路奔向番禹,沿途尽是山地,道路实在不好走,很耽误行程,而且会让岭南的防守变得较为容易。
所以唐军主力多乘船舰,沿岸东下,避过连绵不绝的山地险境,直奔番禹。
早先侍卫亲军在扬州建江北行营时,李从璟曾让侍卫亲军选编淮北精通水性的精卒,此番举措的作用在此时显现了出来,若非很多将士识得水性,此番非得在船上吐晕不可。
但侍卫亲军有很多中原将士,这时候就比较受苦。
好在也不是所有中原将士都晕船。
对不晕船的将士而言,坐在船舰上赶路,实在比用双腿走路,要来的舒服得多。
过了潮州后,拥有近五千艘船舰的唐军水师,日复一日接近了郁江口(珠江口)。
不过唐军没有选择直接进入郁江口,去攻打番禹,而是在红海湾、大亚湾一带,陆续放下许多马步军将士,并及各类辎重。
第877章 昔曾浴血三十载,而今我为唐皇帝(十二)
南征主力侍卫亲军,共计将士七万上下,余者为水师,包括江陵水师、扬州水师,将士超过三万。
各类船舰五千艘,其中有近半用来运送粮草、辎重。
还有相当大一部分,船舰上只有船工操纵行船,而无将士。
十万将士,五千艘船舰,平均下来每艘楼船只有将士二十人。由此可见,船舰有多少“富余”和“空闲”。但这些“富余”和“空闲”的船舰,此战后都有大用。
这些姑且不言,且说王师在红海湾一带登陆,放下马步军三万人,并及各类辎重无数,仅是登陆过程就持续了许久。
这三万马步军将士,将北上攻打百里外的桢州(惠州),再经博罗城,西进两三百里,从陆路进击番禹,与进入郁江口的水师相互呼应。
主将马怀远,副将有昔日“演武院三杰”中的两人——史彦超、李彦琳,骁将周小全、马小刀等。
自率主力往郁江口进军的郭威,在海岸与马怀远作别,“岭南贼军知我水师势大,防备严密,其在桢州布置有重兵,将军且谨慎行事,本帅静候佳音。”
“大帅放心!”马怀远抱拳,“郁江口岛屿甚多,岭南水师必以之为屏障,与我水师周旋,陌生之地,还望大帅当心。”
稍稍言谈,两人分别,郭威自带水师主力扬帆起航,驶入大海,向南而行。
马怀远登高而望,入目之内,方圆数里,尽是以五百人一指挥为单位在集结的王师甲士,还有堆积如山的各种辎重,以及数不清的马车,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值得注意的是,十之八九的将士,都焉头搭脑的——在此地登陆的将士,基本都是不通水性的、晕船的。正因为他们不通水性、晕船,所以无法参加郁江口的水师对战,只能转向陆地作战。
行船海上,固然避过重重山地,但也必须付出相应代价。
这些将士,起码需要三日时间恢复。
但岭南军不会给他们这个时间。
“报!”斥候探报。
“说!”马怀远稳立不动。
“贼军马步军共计五千余人,正大举奔进而来,距此已不足三十里!”斥候禀报。
“再探!”马怀远语调沉稳。
“是!”
“叫马小刀来见!”马怀远下令。
不时,马小刀、周小全都赶过来,闻听斥候探报,两人神色肃穆。
“红海湾是登岸良地,经桢州进军番禹,也不是甚么难以预料的行军路线,桢州贼军必然在附近驻有重兵。我军在此地登岸,不可能瞒过桢州眼线,如今大军将士刚刚登岸,正是晕头转向的时候,弓不能拉、马不能骑,几乎毫无战力,若是让贼军杀入阵中,大军基本不能抵抗。”
马怀远简单分析了形势,“贼军之所以不在沿岸设伏,阻扰我军登岸,就是在等这个时机。待我将士尽数登岸,而又未缓过气来,贼军大举杀来,正好给我致命一击。如是看来,贼军主将不是庸人。”
“刚刚接到军情处探报,驻守桢州的,正是苏章。”马小刀回应道。
“原来如此。”马怀远露出了然之色,“听闻是一员良将。”
说罢,马怀远看向马小刀,“布置都安排好了没有?”
“将军放心,都已安排妥当,再过一个时辰就能完工。”马小刀露出奸诈的笑容,“只要贼军敢来,保管叫他们有来无回!”
“带我去看。”马怀远不敢大意。
红海湾西北角,地势较为平坦,稍稍往北一段距离,是一处山口,桢州兵马来袭,就是从山口之北,南出山口。
此时,正有数百将士在山口道路前忙碌,他们用铁铲挖出一个个小坑,往里面埋下一个个铁球,再将引线留出来,无数引线束在一起,汇聚到一处,延伸出去颇远。
很显然,他们在埋地雷。
这数百名将士,都是不晕船的,同样不晕船的还有斥候。此地三万将士,不晕船的大概有一两千人——当然,登岸前大军有遣斥候四处探查,若是附近就有贼军埋伏,大军必然派遣精力无恙的士卒率先登岸,为大军战出一片安全之地。
马怀远仔细巡查了一遍,没有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这才露出满意之色,“大军安危,都系于此物,万不能大意。”
“将军放心,早就试验过无数遍了,保管出不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