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我所做的根本不是谋逆,你的父亲才是窃居御座之人!”
自古以来,凡是牵涉到皇家密辛中的人,很难有好下场。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这件事上知道的越少越安全。
夏侯昭明白这个道理,她挥挥手,让其他人都出去了。只有严瑜一动不动,她看了他一眼。
严瑜道:“疯人呓语,末将担心她妄动伤到殿下。”
其实夏侯昭身负武艺,手无寸铁的乐阳长公主实际上很难伤到她。但是夏侯昭不忍拒绝严瑜的这一片心,遂点头不再多言此事。她倒也并不担心以后的事,只要她在一日,谁也不敢对严瑜做什么。
等其他人都退了出去,夏侯昭朝着乐阳长公主反问道:“我父皇窃居御座?难不成你是真心觉得,天枢宫中的那个位子应该留给夏侯明?”
乐阳长公主刚才的话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且不说当年正是乐阳长公主的母亲沈贵妃一手帮助圣上登上了帝位,这些年来圣上更是一直厚待乐阳长公主。
若是当年的悯仁太子登基为帝,以李贵嫔的性子,又岂会让乐阳长公主过得如此尊崇安乐?
何况在前世的时候,夏侯昭也没看出乐阳长公主对夏侯明有多尊重。全国的政事大半都决于大长公主府,夏侯明很多时候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虽然他号称贤明,但实际上始光年间的那些德政,几乎全是沿袭了晏和朝的故事。
真正为黎元做了好事的,乃是夏侯昭的父亲!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最合适帝位的正是当今圣上。
可是乐阳长公主显然有不同的看法。她直视着夏侯昭,道:“神焘十二年,高宗皇帝就已经立下了太子!若不是庶人郑叛乱,这皇位岂会落到夏侯贤的手中?”
夏侯昭真的觉得乐阳长公主已经疯了。
她居然在真心实意地期盼着自己母亲政敌的儿子登上皇帝的宝座。
夏侯昭不可置信地问:“难道你就是为了这个,所以才要扶持夏侯明吗?”
那日在宫变之中,乐阳长公主所说的话已经明确表示,如果宫变成功,她将会扶持夏侯明登基。
实际上,在随后对北军叛臣的审讯中,的确有人供述了全盘的计划。
其中尤以段林说得最为详细,一旦天枢宫这边的争斗平定,他便立刻派人送信前往秦地。
等到秦王夏侯明入京,立刻举行登基大典。
而在这之前,夏侯明实际上对整个宫变的事情并不知晓。
这也是夏侯昭一直没有想明白的一件事,如果乐阳长公主只是想扶立一个皇子登上帝位,庶人郑的幼子显然比夏侯明更合适。
现在夏侯昭才明白了,乐阳长公主选择夏侯明,只是因为他是悯仁太子的儿子,所以才会在夏侯明并不知情的情况下,策划宫变。
当然夏侯明也不可能逃避罪责,真可谓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提到夏侯明,乐阳长公主显然比夏侯昭更加生气,她扼腕道:“可惜夏侯明不如其父多矣!不然四年前,他就已经是储君了。”
乐阳长公主似乎已经忘记了眼下的情形,她一步一步向夏侯昭走进,眼中闪着疯狂的光芒,道:“如果二哥还活着,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最优秀的皇帝,比夏侯贤更加英明,比父皇更加仁德!”
“夏侯贤凭什么登上帝位!这个宝座并不属于他,,我要替二哥夺回来!”
“可恨最终功亏一篑,所有的事情都被你破坏了!”
乐阳长公主凄声扑到夏侯昭面前,双手直直地伸向夏侯昭,想要抓住她。
原本以夏侯昭的武功,乐阳长公主是万万碰不到她的。但方才这一番始料未及的真相,让夏侯昭呆立当场,竟然来不及作出反应。
眼看着乐阳长公主的手就要触到夏侯昭的眉目之上,严瑜伸手捉住乐阳长公主的双腕,将她提了起来,丢到了墙边。
他用的力气极大,乐阳长公主痛呼了一声,抬起头来,一双眼睛中竟然还散发着幽幽的恨意。
第151章 落幕
直到离开太庙,夏侯昭还有些怔仲。
她从来没有想过, 在乐阳长公主的宫变背后, 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
昔年的乐阳长公主和悯仁太子, 并非如同人们想象的那样势不两立。
神焘末年沈德妃与她的儿子夏侯郑连手作乱, 终至悯仁太子带着污名亡故,王皇后与李贵嫔也含恨而终。
秦王夏侯贤却在沈贵妃的帮助下平定这场叛乱, 成为了新的太子。高宗逝世后,夏侯贤登基为帝,改元为“晏和”。
这段往事对于帝京中的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
人人都说,亏得沈贵妃有识人之明, 选择了当时籍籍无名的秦王,这才有了乐阳长公主在晏和一朝所受的宠幸。
然而夏侯昭从乐阳长公主的言语中, 隐约窥视到一个不一样的图景。
在乐阳长公主的心目中, 或许并不赞同她母亲沈贵妃的决定。
可是当时的情形,却让她无能为力。悯仁太子已死,她自己也没有能力与母亲对抗。这个心结一直留了十几年,等到她自己手中握有了权利之后, 便着手布置谋逆一事。
难道就是为了这个, 她才下嫁给沈明?
不, 乐阳长公主的婚事定在悯仁太子亡故之前, 夏侯昭否认了这个推测。不过乐阳长公主将沈泰容送到宫中担任秦王夏侯明陪读这件事倒可以确定是她有意为之了。
其他的种种疑云,夏侯昭再也无法去求证。
因为唯一知道内情的乐阳长公主已经死了。
乐阳长公主爽快地喝下了□□,她做过了最大的努力, 成败得失却不由人决定。
如今,她只有坦然赴死,才是最符合自己尊严的结局。
自古以来,凡是牵涉到皇家密辛中的人,很难有好下场。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这件事上知道的越少越安全。
夏侯昭明白这个道理,她挥挥手,让其他人都出去了。只有严瑜一动不动,她看了他一眼。
严瑜道:“疯人呓语,末将担心她妄动伤到殿下。”
其实夏侯昭身负武艺,手无寸铁的乐阳长公主实际上很难伤到她。但是夏侯昭不忍拒绝严瑜的这一片心,遂点头不再多言此事。她倒也并不担心以后的事,只要她在一日,谁也不敢对严瑜做什么。
等其他人都退了出去,夏侯昭朝着乐阳长公主反问道:“我父皇窃居御座?难不成你是真心觉得,天枢宫中的那个位子应该留给夏侯明?”
乐阳长公主刚才的话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且不说当年正是乐阳长公主的母亲沈贵妃一手帮助圣上登上了帝位,这些年来圣上更是一直厚待乐阳长公主。
若是当年的悯仁太子登基为帝,以李贵嫔的性子,又岂会让乐阳长公主过得如此尊崇安乐?
何况在前世的时候,夏侯昭也没看出乐阳长公主对夏侯明有多尊重。全国的政事大半都决于大长公主府,夏侯明很多时候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虽然他号称贤明,但实际上始光年间的那些德政,几乎全是沿袭了晏和朝的故事。
真正为黎元做了好事的,乃是夏侯昭的父亲!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最合适帝位的正是当今圣上。
可是乐阳长公主显然有不同的看法。她直视着夏侯昭,道:“神焘十二年,高宗皇帝就已经立下了太子!若不是庶人郑叛乱,这皇位岂会落到夏侯贤的手中?”
夏侯昭真的觉得乐阳长公主已经疯了。
她居然在真心实意地期盼着自己母亲政敌的儿子登上皇帝的宝座。
夏侯昭不可置信地问:“难道你就是为了这个,所以才要扶持夏侯明吗?”
那日在宫变之中,乐阳长公主所说的话已经明确表示,如果宫变成功,她将会扶持夏侯明登基。
实际上,在随后对北军叛臣的审讯中,的确有人供述了全盘的计划。
其中尤以段林说得最为详细,一旦天枢宫这边的争斗平定,他便立刻派人送信前往秦地。
等到秦王夏侯明入京,立刻举行登基大典。
而在这之前,夏侯明实际上对整个宫变的事情并不知晓。
这也是夏侯昭一直没有想明白的一件事,如果乐阳长公主只是想扶立一个皇子登上帝位,庶人郑的幼子显然比夏侯明更合适。
现在夏侯昭才明白了,乐阳长公主选择夏侯明,只是因为他是悯仁太子的儿子,所以才会在夏侯明并不知情的情况下,策划宫变。
当然夏侯明也不可能逃避罪责,真可谓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提到夏侯明,乐阳长公主显然比夏侯昭更加生气,她扼腕道:“可惜夏侯明不如其父多矣!不然四年前,他就已经是储君了。”
乐阳长公主似乎已经忘记了眼下的情形,她一步一步向夏侯昭走进,眼中闪着疯狂的光芒,道:“如果二哥还活着,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最优秀的皇帝,比夏侯贤更加英明,比父皇更加仁德!”
“夏侯贤凭什么登上帝位!这个宝座并不属于他,,我要替二哥夺回来!”
“可恨最终功亏一篑,所有的事情都被你破坏了!”
乐阳长公主凄声扑到夏侯昭面前,双手直直地伸向夏侯昭,想要抓住她。
原本以夏侯昭的武功,乐阳长公主是万万碰不到她的。但方才这一番始料未及的真相,让夏侯昭呆立当场,竟然来不及作出反应。
眼看着乐阳长公主的手就要触到夏侯昭的眉目之上,严瑜伸手捉住乐阳长公主的双腕,将她提了起来,丢到了墙边。
他用的力气极大,乐阳长公主痛呼了一声,抬起头来,一双眼睛中竟然还散发着幽幽的恨意。
第151章 落幕
直到离开太庙,夏侯昭还有些怔仲。
她从来没有想过, 在乐阳长公主的宫变背后, 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
昔年的乐阳长公主和悯仁太子, 并非如同人们想象的那样势不两立。
神焘末年沈德妃与她的儿子夏侯郑连手作乱, 终至悯仁太子带着污名亡故,王皇后与李贵嫔也含恨而终。
秦王夏侯贤却在沈贵妃的帮助下平定这场叛乱, 成为了新的太子。高宗逝世后,夏侯贤登基为帝,改元为“晏和”。
这段往事对于帝京中的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
人人都说,亏得沈贵妃有识人之明, 选择了当时籍籍无名的秦王,这才有了乐阳长公主在晏和一朝所受的宠幸。
然而夏侯昭从乐阳长公主的言语中, 隐约窥视到一个不一样的图景。
在乐阳长公主的心目中, 或许并不赞同她母亲沈贵妃的决定。
可是当时的情形,却让她无能为力。悯仁太子已死,她自己也没有能力与母亲对抗。这个心结一直留了十几年,等到她自己手中握有了权利之后, 便着手布置谋逆一事。
难道就是为了这个, 她才下嫁给沈明?
不, 乐阳长公主的婚事定在悯仁太子亡故之前, 夏侯昭否认了这个推测。不过乐阳长公主将沈泰容送到宫中担任秦王夏侯明陪读这件事倒可以确定是她有意为之了。
其他的种种疑云,夏侯昭再也无法去求证。
因为唯一知道内情的乐阳长公主已经死了。
乐阳长公主爽快地喝下了□□,她做过了最大的努力, 成败得失却不由人决定。
如今,她只有坦然赴死,才是最符合自己尊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