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很快的,谢管家,谢三伯,谢七,王树王林,郑丰和程进,阿信和阿志就全部过来了。而且,大家还都带着自己家的马。十多匹马,再加一些东西,阵势极大。搞得大家全都聚集过来了。现在的芦苇村,又生了十来匹小马,马有多的了。
“你们快点去吧。”谢公子挥挥手,催促道。那边等的心急,再不去那些粮食要是全坏了,就太可惜了。
“我也去。”辛湖连忙叫道。
“是哦,快点去给大郎收拾些衣物。”谢公子拍拍脑袋,刚才居然忘记了交代辛湖了。
“我已经收拾好了。”辛湖边说进屋抓起包袱,想了想,又到灶房去拿了几包辣椒干,蒜头,干姜,花椒等物。
大家快马加鞭,一路不敢停,到了这边,连马都快累死了。
看着已经在变酸的大米,辛湖说:“只有一个办法了,直接腌制起来。派人去弄些大坛子回来,最好是弄一副磨子来,把这些米磨成粗粉。”
然后,她让大家去多打些野猪,先把这些米洗干净,稍晒干一点儿。
大郎带人准备直接就近去翠竹村弄了些坛子,和一副磨子回来。
“哎,弄些筐子,多弄点竹子回来。”章炎交待道。
“好的。”大郎点头,带上阿信他们四人走了。
大家把发酸的,泡过了,又晒成半干的米磨成了粗粉,然后与野猪肉腌制在一起,辛湖又大手笔的拌了很多干辣椒蒜头与花椒进去了,一起装入坛子里密封起来。
“这样弄好了,怎么吃?”章炎好奇的问。
“直接蒸了吃,既可以当饭吃,也可以当菜吃。就是不能一次吃太多。”辛湖答。
“很好啊,又有肉又有米。”大家笑道。这年头,谁还有机会一次吃好多啊,能混个半饱就不错了。特别是里面还有肉,倒时能每人分几口就不错了。
“就是坛子不好带。”又有人说。
“用筐子装吧,要过半个月后才能打开吃。”辛湖交待道。
这起码有二百斤泡着水的米,在这个环境下她也没什么好办法处理了。这样腌制起来其实是一道菜,不过她特意多加了些肉进去,就是为了让这东西更加好吃一点。反正这么多大男人,打猎容易啊。再说了,把这里的野猪消灭了,对大家的安全也更好。她很明白,村子里的男人们怕是要走一大半了。
看着辛湖轻易的,一只手拎起一只装了约三十斤重为粉的大木桶子,章炎他们都吃惊的看着辛湖。
陈华惊讶的说:“这小姑娘家家的,力气怎的这么大?”
“别说这么点东西,百八十斤重的东西她都提得起。”谢三伯笑道。
“她天生力大吗?”章炎感兴趣的问。
“是啊。而且她打猎的水平极高。”谢五说。
把所有的粮食全部处理好了,众人都松了口气,毕竟现在粮食难得,要是坏掉了,就可惜了。
养了好几天,两个重伤员基本能自理了,章炎决定尽快送走粮食。这几天大家又打了好多野猪和野兔子,甚至捕了不少鱼,也让辛湖全部熏制好了带上,可把她忙坏了。
粮食少了,多些肉食多少也是点弥补。而且军士们平时哪里吃得上什么菜啊,就算是咸菜头,对大家来说,也是一种奢望。所以,一听说辛湖能熏制鱼和肉类,保存的时间又长。章炎立马让大家不停的打猎,捕鱼。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多干点活,多弄些吃食,大家的口粮也宽松点。所以,几个军汉极卖力的打猎捕鱼,忙活得不亦乐呼。
又过了几天,江大山和谢公子也过来了。他们还带了不少粮食,把整个芦苇村这两年省下的粮食全带出来了,还从各家收罗了不少的菜干,咸菜,干辣椒,莲藕粉等。这些东西加起来也有约一千斤了。
“太好了。实在是太感谢了。”章炎激动的声音都在发抖了。
多一点粮食,胜利就多了一层保险。特别是在他们已经失去了大半粮食的情况下,能再搞到一些,真是个意外的惊喜。
“既然都到齐了,我们可以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陈华说。他们已经拖了不少时间了。
在这里生活了近半个月,原本这里是个荒地,也硬生生被他们这群人给收拾的象个小村子了。
河边整出了好大一块空地,还搭了几座草棚子,到处都留下了不少大家生活过的痕迹。
辛湖看着这里土壤肥沃,交通还算便利,而且隐蔽性也好,就这么白白丢弃,总觉得有些可惜。她想着,芦苇村附近基本已经住满了,也难得再有空地可以开田了。如果还继续有人过来,就没什么地方好安排了。还不如干脆把这块地方也先整出来,一来可以多种些粮食,二来嘛,还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大仓库。
她把这个想法说给江大山,谢公子和大郎听。
三个人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辛湖的眼光和胆色都不小。不过,大家都知道战事就算很快结束,安王想要重整河山,只怕需要的时间也不短,而粮食正是最大的问题。
这几天他们也听章炎陈华等人说过,外面四处民不聊生,因为受灾的地方太多了。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泡在大水里呢。老百姓死伤无数,剩下的能逃的都逃了,甚至还发生过人吃人的事情。
象清源县这一片地方,还能保持正常的粮食收成,真是得益于本地的地理地势,水多,只遇上了干旱,没遇上大水。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湖洲,原本是很富裕的地方,但却因为发大水,而受了灾,受灾范围之广,时间之久,简直令人绝望。所以当安王的大军到达湖洲时,很容易就接管了当地官府。
“阿湖这个想法很好,就是实施起来不易。我们这批人一走,村子里能出来开地建村的人就少了。”大郎说。
“阿信他们四个人,本来就不带走。我把谢三伯与管家也留下来吧。让他俩来负责建设这一块。先不要贪大,能开几亩田出来,就行了。主要是在这里建立一个新的落脚点。”谢公子说。他要想得更长远,这个地方近水路,其实要比陆路出行更加方便。
战事结束,不管谁上位,他们这些人都是绝对要离开芦苇村,去其他地方生活。如果提前经营好一条通道出来,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自己人,还能把这里的其他东西运出去。
几个人商量妥当后,谢公子把管家和谢三伯也叫过来了,把这件事交代下去了。
“我们走后,你俩先把这里搞起来。”
“好。”管家二话不说的,就同意了。
在芦苇村修身养性了三四年,也是时候出山了。他其实也赞同谢公子的决定,并且他和江大山谢公子都有同感,这个安王不简单,能上位的机率很大。况且现在,他们不止救了章炎,还带着马与粮食出去,多少也能为自己增添了些份量。所以,他认为这是个好时机。
第121章 重担
另一边, 章炎和陈华也在商量事情。
章炎说:“反正是要留几个人去清源县查探,干脆就在这里先建个小据点。大家一边收集情报,一边再收些粮食。找机会再送回去,光凭这三千斤粮食, 撑不了多久。”
陈华点点, 赞同的说:“江大山他们都能带来一千斤,想必其他村子也能搞到不少粮食。”
“你们快点去吧。”谢公子挥挥手,催促道。那边等的心急,再不去那些粮食要是全坏了,就太可惜了。
“我也去。”辛湖连忙叫道。
“是哦,快点去给大郎收拾些衣物。”谢公子拍拍脑袋,刚才居然忘记了交代辛湖了。
“我已经收拾好了。”辛湖边说进屋抓起包袱,想了想,又到灶房去拿了几包辣椒干,蒜头,干姜,花椒等物。
大家快马加鞭,一路不敢停,到了这边,连马都快累死了。
看着已经在变酸的大米,辛湖说:“只有一个办法了,直接腌制起来。派人去弄些大坛子回来,最好是弄一副磨子来,把这些米磨成粗粉。”
然后,她让大家去多打些野猪,先把这些米洗干净,稍晒干一点儿。
大郎带人准备直接就近去翠竹村弄了些坛子,和一副磨子回来。
“哎,弄些筐子,多弄点竹子回来。”章炎交待道。
“好的。”大郎点头,带上阿信他们四人走了。
大家把发酸的,泡过了,又晒成半干的米磨成了粗粉,然后与野猪肉腌制在一起,辛湖又大手笔的拌了很多干辣椒蒜头与花椒进去了,一起装入坛子里密封起来。
“这样弄好了,怎么吃?”章炎好奇的问。
“直接蒸了吃,既可以当饭吃,也可以当菜吃。就是不能一次吃太多。”辛湖答。
“很好啊,又有肉又有米。”大家笑道。这年头,谁还有机会一次吃好多啊,能混个半饱就不错了。特别是里面还有肉,倒时能每人分几口就不错了。
“就是坛子不好带。”又有人说。
“用筐子装吧,要过半个月后才能打开吃。”辛湖交待道。
这起码有二百斤泡着水的米,在这个环境下她也没什么好办法处理了。这样腌制起来其实是一道菜,不过她特意多加了些肉进去,就是为了让这东西更加好吃一点。反正这么多大男人,打猎容易啊。再说了,把这里的野猪消灭了,对大家的安全也更好。她很明白,村子里的男人们怕是要走一大半了。
看着辛湖轻易的,一只手拎起一只装了约三十斤重为粉的大木桶子,章炎他们都吃惊的看着辛湖。
陈华惊讶的说:“这小姑娘家家的,力气怎的这么大?”
“别说这么点东西,百八十斤重的东西她都提得起。”谢三伯笑道。
“她天生力大吗?”章炎感兴趣的问。
“是啊。而且她打猎的水平极高。”谢五说。
把所有的粮食全部处理好了,众人都松了口气,毕竟现在粮食难得,要是坏掉了,就可惜了。
养了好几天,两个重伤员基本能自理了,章炎决定尽快送走粮食。这几天大家又打了好多野猪和野兔子,甚至捕了不少鱼,也让辛湖全部熏制好了带上,可把她忙坏了。
粮食少了,多些肉食多少也是点弥补。而且军士们平时哪里吃得上什么菜啊,就算是咸菜头,对大家来说,也是一种奢望。所以,一听说辛湖能熏制鱼和肉类,保存的时间又长。章炎立马让大家不停的打猎,捕鱼。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多干点活,多弄些吃食,大家的口粮也宽松点。所以,几个军汉极卖力的打猎捕鱼,忙活得不亦乐呼。
又过了几天,江大山和谢公子也过来了。他们还带了不少粮食,把整个芦苇村这两年省下的粮食全带出来了,还从各家收罗了不少的菜干,咸菜,干辣椒,莲藕粉等。这些东西加起来也有约一千斤了。
“太好了。实在是太感谢了。”章炎激动的声音都在发抖了。
多一点粮食,胜利就多了一层保险。特别是在他们已经失去了大半粮食的情况下,能再搞到一些,真是个意外的惊喜。
“既然都到齐了,我们可以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陈华说。他们已经拖了不少时间了。
在这里生活了近半个月,原本这里是个荒地,也硬生生被他们这群人给收拾的象个小村子了。
河边整出了好大一块空地,还搭了几座草棚子,到处都留下了不少大家生活过的痕迹。
辛湖看着这里土壤肥沃,交通还算便利,而且隐蔽性也好,就这么白白丢弃,总觉得有些可惜。她想着,芦苇村附近基本已经住满了,也难得再有空地可以开田了。如果还继续有人过来,就没什么地方好安排了。还不如干脆把这块地方也先整出来,一来可以多种些粮食,二来嘛,还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大仓库。
她把这个想法说给江大山,谢公子和大郎听。
三个人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辛湖的眼光和胆色都不小。不过,大家都知道战事就算很快结束,安王想要重整河山,只怕需要的时间也不短,而粮食正是最大的问题。
这几天他们也听章炎陈华等人说过,外面四处民不聊生,因为受灾的地方太多了。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泡在大水里呢。老百姓死伤无数,剩下的能逃的都逃了,甚至还发生过人吃人的事情。
象清源县这一片地方,还能保持正常的粮食收成,真是得益于本地的地理地势,水多,只遇上了干旱,没遇上大水。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湖洲,原本是很富裕的地方,但却因为发大水,而受了灾,受灾范围之广,时间之久,简直令人绝望。所以当安王的大军到达湖洲时,很容易就接管了当地官府。
“阿湖这个想法很好,就是实施起来不易。我们这批人一走,村子里能出来开地建村的人就少了。”大郎说。
“阿信他们四个人,本来就不带走。我把谢三伯与管家也留下来吧。让他俩来负责建设这一块。先不要贪大,能开几亩田出来,就行了。主要是在这里建立一个新的落脚点。”谢公子说。他要想得更长远,这个地方近水路,其实要比陆路出行更加方便。
战事结束,不管谁上位,他们这些人都是绝对要离开芦苇村,去其他地方生活。如果提前经营好一条通道出来,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自己人,还能把这里的其他东西运出去。
几个人商量妥当后,谢公子把管家和谢三伯也叫过来了,把这件事交代下去了。
“我们走后,你俩先把这里搞起来。”
“好。”管家二话不说的,就同意了。
在芦苇村修身养性了三四年,也是时候出山了。他其实也赞同谢公子的决定,并且他和江大山谢公子都有同感,这个安王不简单,能上位的机率很大。况且现在,他们不止救了章炎,还带着马与粮食出去,多少也能为自己增添了些份量。所以,他认为这是个好时机。
第121章 重担
另一边, 章炎和陈华也在商量事情。
章炎说:“反正是要留几个人去清源县查探,干脆就在这里先建个小据点。大家一边收集情报,一边再收些粮食。找机会再送回去,光凭这三千斤粮食, 撑不了多久。”
陈华点点, 赞同的说:“江大山他们都能带来一千斤,想必其他村子也能搞到不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