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少年锦带佩吴钩
六月中旬,天水郡首府平襄城外校场,大热天里,骑都尉军旗下空无一人。
年才十五的辛庆忌看着斗大的日头,不由问旁边杨恽:“副都尉,你说大汉原本好好的征兵,遇事直接征发即可,怎么如今征已不足,得加上募兵才能打仗呢?”
杨恽白了这小孩一眼:“征兵征的是编户齐民,文景时休养生息,战争甚少,征兵足矣。到了孝武时,连兵数十年,再愿意为国效力,年年征发也受不了啊,家里的农活还干不干?”
故武帝晚年,长期战争导致了很重的经济问题,许多农户破产,只能出卖土地投入豪户门下做佃农,或者直接做了流民,最多时,关东流民达两百余万……
就这样,国家控制的编户锐减,可征之丁日少,兵源枯竭,至于该怪大户兼并还是怪朝廷穷兵黩武,就见仁见智了。
“此外,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这是我外祖父《平准书》中所言,子真啊,听叔父我一句劝,别只埋头练剑,多读书,没坏处。”
“你怎么成他叔父了?”任弘在募兵聚集的营地里安排军务,姗姗来迟,正好听到杨恽占辛庆忌便宜,遂骂了他一通。
不过杨恽说的确实有点道理。
秦设军功爵,原为奖励作战,效果甚佳,可大汉的军功爵已经完全崩坏,对国家非但无利,甚至还有害。
除去失地流民外,还安土重迁的编户齐民里,有大量“复除”者,只要爵位达五大夫的,均可免除兵役,而大汉凡是皇帝即位,太子之立、立皇后、改年号等都习惯性赐个爵,很多人直接躺成了五大夫。
此外宗室和诸侯功臣世代可免役,博士弟子、秩在六百石以上者可免役,还有通过纳粟、买爵、徙边、以及入奴者均可复除,如此众多免役名目,兵源还能像汉初那样充足反而成了咄咄怪事。
于是就有了募兵制,朝廷也发现,内地百姓征召来后战斗力很成问题,士卒也思乡不积极作战,还不如让他们交一份赋,以此免除兵役,转而用这笔钱来养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这笔免役钱,多是给吾等六郡之人赚了。”
前护羌校尉司马张要离笑道,他如今被任弘调到身边做了“曲长”,他家就在天水,故为任弘张罗募兵之事,对此颇有感触。
天水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六郡”,此处乃是秦人老家,军功爵制度遗风尤存,又因迫近戎狄,民风彪悍,故当地人高上力气,熟悉骑射。关东人要么做商贾买卖,要么读儒经入仕,但凉州地界上的天水等郡,青年人这辈子只有两种出路:耕和战。
要么就脸朝黄土背朝天种一辈子地,要么就扔了锄头拿起祖传的甲兵,牵上或买或借的骏马,跟在郡城征兵的将军去打匈奴征西羌,为子弟拼一个富贵!
这是孝武以来,天水人习以为常的事,还真有不少人家跟着卫、霍等将军赚到了功名,子弟甚至能直选入宫中为羽林郎,实现了阶级飞跃,可不比每年才一两个的孝廉名额更容易?
最开始只是强制性的征兵,六郡多出骑士,慢慢的兵制变了,征募相杂,即便不在征发之列,也可以应募从军,募兵被称之为“奔命”,意为常兵不足,故权选取精勇,闻命奔走,拿一笔“赏值”,一般是一年五千钱,自带马匹的骑士万钱,立了功照样有赏赐。
但究竟哪些仗值得“奔命”,天水人有自己的计较。
张要离对辛庆忌道:“元封年间募天下兵卒击朝鲜,那种仗就万万去不得,路远啊,从天水走到朝鲜,恐怕得一年,若是要坐楼船过海,就更折腾了。”
天水人骑射了得,可要论水性,却远不如齐楚之人,上了船能吐得晕死过去。
又道:“始元元年,朝廷募六郡吏兵击益州郡蛮夷,那也去不得,虽说路途看似不远,可翻身越岭的,益州郡地处南中,到处是山,吾等发挥不了骑射之长,即便不亡于西南夷毒箭之下,也会因为瘴气疫病而十死五六。”
辛庆忌颔首:“年初时击西羌呢?我看赵将军带的多是关中士卒,应募的六郡子弟也不多啊。”
张要离低声道:“彼辈是觉得,西羌没什么油水,斩一羌虏才得三千钱,不划算故而懒得去。”
辛庆忌道:“那按理说,斩匈奴胡虏一首得五万钱,应该纷纷响应才对,可吾等立西安侯旗号名头前,本地的郡都尉也没募到多少人啊。”
“击匈奴虽然容易多得赏赐,但也有可能殒命塞外,全凭跟的将军是否善战爱惜士卒。所以得看人下菜,瞧瞧募兵的将军是谁,若是霍骠骑,亦或是赵翁孙将军,那自然没话说,可若是贰师将军来募……”
张要离嘿然,大汉哪位将军厉害,哪位将军无能,皇帝可能不清楚或是装糊涂,六郡人心里却门清,当年被李广利带去大宛、燕然山战死的人可不少,六郡家家举丧,恨透了这厮。
所以天水人还是给西安侯面子的,任侯爷大旗一举,赏钱一放,还真有不少人应募,只是这几日天水郡该来的基本都来了,故显得门庭冷落,只偶尔有几个从隔壁安定郡听到消息来应募的,嘴里还怪任弘不去安定募兵。
“征得多少人了?”眼看在天水已待了十天,任弘询问杨恽,身边有个文化人就是好啊,兵卒造册之类,统统都能交给他去做。
杨恽虽然嘴皮子贱,能力还是有的,翻阅兵卒名册,每个人的名、籍都清清楚楚:“已近千骑。”
不算太多,因为任弘要求高,征的都是自带马匹,家世清白的良家子,要求年满二十,高七尺以上,还得当场考试,着甲骑马跑十里地,按照大汉秋日都试的标准,五十步外射弩或射箭十二支能中一半者。
天水郡人口不过二十万,任弘他们来此十日就募了近千骑,比例很高了,接下来还要去陇西、金城以及河西四郡,三千骑的指标怎么都能完成。
到了下午,任弘和杨恽回了一趟营地和新募的天水骑士同吃,再到营前募兵大旗转悠时,却发现这里又来了几个应募之士,其中一个牵着马的少年郎,正站在张要离、辛庆忌等人面前急红了脸。
张要离板着脸驱赶他:“你才十六岁,如何出征?”
那少年一口边地口音,尚显稚嫩,眉毛很粗,不像是自然生长,反倒像画上去描粗的一样,乍一看有点滑稽。他背后背着个皮袋,里面放着数杆短矛,腰间挂着环首刀,所骑的马匹亦是良马,闻言不服,指着嘴上没毛却能当面试官的辛庆忌道:
“那他几岁?看年龄与我差不多。”
辛庆忌连十六都没呢,一时间有点尴尬。
张要离忙道:“这是西安侯的亲卫郎官,不一样。军中只招傅籍者,不要少年郎,快回去罢。”
营前的士卒也纷纷起哄让他回去再吃两年奶,少年却不愿,嚷嚷道:
“既然不招少年,那西安侯为何要说‘少年锦带佩吴钩’呢?我乃北地郡郁郅县人,听了乡人在传这句话,心壮君侯之气,也想杀虏立功,但北地、安定皆无募兵,才跟着同乡骑士一同来此,传符文书齐全,凭什么赶我走。”
他自觉有理,声音越来越大:“募兵文书里又说,宜募吏民有气力,能以死易生者。”
“我乃良家子,家世清白,父亲战死于匈奴,我愿跟着西安侯,为他复仇杀虏,不畏死。至于气力……”
少年左看右看,想要证明自己,最后只拿起地上一块镶旗杆的石头,足有六七斤重,举在肩膀上,一个箭步,猛地一推,将石头朝着空无一人的校场扔了出去!
众人的目光随着那石头高高抛起又远远坠下,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任弘目测了一下,好家伙,足有二十余步远!后世推铅球的世界纪录是多少来着?
这北地郡少年的声音也在校场上回荡:
“气力,我甘延寿有的是!”
……
ps:第二章在0点前。
年才十五的辛庆忌看着斗大的日头,不由问旁边杨恽:“副都尉,你说大汉原本好好的征兵,遇事直接征发即可,怎么如今征已不足,得加上募兵才能打仗呢?”
杨恽白了这小孩一眼:“征兵征的是编户齐民,文景时休养生息,战争甚少,征兵足矣。到了孝武时,连兵数十年,再愿意为国效力,年年征发也受不了啊,家里的农活还干不干?”
故武帝晚年,长期战争导致了很重的经济问题,许多农户破产,只能出卖土地投入豪户门下做佃农,或者直接做了流民,最多时,关东流民达两百余万……
就这样,国家控制的编户锐减,可征之丁日少,兵源枯竭,至于该怪大户兼并还是怪朝廷穷兵黩武,就见仁见智了。
“此外,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这是我外祖父《平准书》中所言,子真啊,听叔父我一句劝,别只埋头练剑,多读书,没坏处。”
“你怎么成他叔父了?”任弘在募兵聚集的营地里安排军务,姗姗来迟,正好听到杨恽占辛庆忌便宜,遂骂了他一通。
不过杨恽说的确实有点道理。
秦设军功爵,原为奖励作战,效果甚佳,可大汉的军功爵已经完全崩坏,对国家非但无利,甚至还有害。
除去失地流民外,还安土重迁的编户齐民里,有大量“复除”者,只要爵位达五大夫的,均可免除兵役,而大汉凡是皇帝即位,太子之立、立皇后、改年号等都习惯性赐个爵,很多人直接躺成了五大夫。
此外宗室和诸侯功臣世代可免役,博士弟子、秩在六百石以上者可免役,还有通过纳粟、买爵、徙边、以及入奴者均可复除,如此众多免役名目,兵源还能像汉初那样充足反而成了咄咄怪事。
于是就有了募兵制,朝廷也发现,内地百姓征召来后战斗力很成问题,士卒也思乡不积极作战,还不如让他们交一份赋,以此免除兵役,转而用这笔钱来养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这笔免役钱,多是给吾等六郡之人赚了。”
前护羌校尉司马张要离笑道,他如今被任弘调到身边做了“曲长”,他家就在天水,故为任弘张罗募兵之事,对此颇有感触。
天水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六郡”,此处乃是秦人老家,军功爵制度遗风尤存,又因迫近戎狄,民风彪悍,故当地人高上力气,熟悉骑射。关东人要么做商贾买卖,要么读儒经入仕,但凉州地界上的天水等郡,青年人这辈子只有两种出路:耕和战。
要么就脸朝黄土背朝天种一辈子地,要么就扔了锄头拿起祖传的甲兵,牵上或买或借的骏马,跟在郡城征兵的将军去打匈奴征西羌,为子弟拼一个富贵!
这是孝武以来,天水人习以为常的事,还真有不少人家跟着卫、霍等将军赚到了功名,子弟甚至能直选入宫中为羽林郎,实现了阶级飞跃,可不比每年才一两个的孝廉名额更容易?
最开始只是强制性的征兵,六郡多出骑士,慢慢的兵制变了,征募相杂,即便不在征发之列,也可以应募从军,募兵被称之为“奔命”,意为常兵不足,故权选取精勇,闻命奔走,拿一笔“赏值”,一般是一年五千钱,自带马匹的骑士万钱,立了功照样有赏赐。
但究竟哪些仗值得“奔命”,天水人有自己的计较。
张要离对辛庆忌道:“元封年间募天下兵卒击朝鲜,那种仗就万万去不得,路远啊,从天水走到朝鲜,恐怕得一年,若是要坐楼船过海,就更折腾了。”
天水人骑射了得,可要论水性,却远不如齐楚之人,上了船能吐得晕死过去。
又道:“始元元年,朝廷募六郡吏兵击益州郡蛮夷,那也去不得,虽说路途看似不远,可翻身越岭的,益州郡地处南中,到处是山,吾等发挥不了骑射之长,即便不亡于西南夷毒箭之下,也会因为瘴气疫病而十死五六。”
辛庆忌颔首:“年初时击西羌呢?我看赵将军带的多是关中士卒,应募的六郡子弟也不多啊。”
张要离低声道:“彼辈是觉得,西羌没什么油水,斩一羌虏才得三千钱,不划算故而懒得去。”
辛庆忌道:“那按理说,斩匈奴胡虏一首得五万钱,应该纷纷响应才对,可吾等立西安侯旗号名头前,本地的郡都尉也没募到多少人啊。”
“击匈奴虽然容易多得赏赐,但也有可能殒命塞外,全凭跟的将军是否善战爱惜士卒。所以得看人下菜,瞧瞧募兵的将军是谁,若是霍骠骑,亦或是赵翁孙将军,那自然没话说,可若是贰师将军来募……”
张要离嘿然,大汉哪位将军厉害,哪位将军无能,皇帝可能不清楚或是装糊涂,六郡人心里却门清,当年被李广利带去大宛、燕然山战死的人可不少,六郡家家举丧,恨透了这厮。
所以天水人还是给西安侯面子的,任侯爷大旗一举,赏钱一放,还真有不少人应募,只是这几日天水郡该来的基本都来了,故显得门庭冷落,只偶尔有几个从隔壁安定郡听到消息来应募的,嘴里还怪任弘不去安定募兵。
“征得多少人了?”眼看在天水已待了十天,任弘询问杨恽,身边有个文化人就是好啊,兵卒造册之类,统统都能交给他去做。
杨恽虽然嘴皮子贱,能力还是有的,翻阅兵卒名册,每个人的名、籍都清清楚楚:“已近千骑。”
不算太多,因为任弘要求高,征的都是自带马匹,家世清白的良家子,要求年满二十,高七尺以上,还得当场考试,着甲骑马跑十里地,按照大汉秋日都试的标准,五十步外射弩或射箭十二支能中一半者。
天水郡人口不过二十万,任弘他们来此十日就募了近千骑,比例很高了,接下来还要去陇西、金城以及河西四郡,三千骑的指标怎么都能完成。
到了下午,任弘和杨恽回了一趟营地和新募的天水骑士同吃,再到营前募兵大旗转悠时,却发现这里又来了几个应募之士,其中一个牵着马的少年郎,正站在张要离、辛庆忌等人面前急红了脸。
张要离板着脸驱赶他:“你才十六岁,如何出征?”
那少年一口边地口音,尚显稚嫩,眉毛很粗,不像是自然生长,反倒像画上去描粗的一样,乍一看有点滑稽。他背后背着个皮袋,里面放着数杆短矛,腰间挂着环首刀,所骑的马匹亦是良马,闻言不服,指着嘴上没毛却能当面试官的辛庆忌道:
“那他几岁?看年龄与我差不多。”
辛庆忌连十六都没呢,一时间有点尴尬。
张要离忙道:“这是西安侯的亲卫郎官,不一样。军中只招傅籍者,不要少年郎,快回去罢。”
营前的士卒也纷纷起哄让他回去再吃两年奶,少年却不愿,嚷嚷道:
“既然不招少年,那西安侯为何要说‘少年锦带佩吴钩’呢?我乃北地郡郁郅县人,听了乡人在传这句话,心壮君侯之气,也想杀虏立功,但北地、安定皆无募兵,才跟着同乡骑士一同来此,传符文书齐全,凭什么赶我走。”
他自觉有理,声音越来越大:“募兵文书里又说,宜募吏民有气力,能以死易生者。”
“我乃良家子,家世清白,父亲战死于匈奴,我愿跟着西安侯,为他复仇杀虏,不畏死。至于气力……”
少年左看右看,想要证明自己,最后只拿起地上一块镶旗杆的石头,足有六七斤重,举在肩膀上,一个箭步,猛地一推,将石头朝着空无一人的校场扔了出去!
众人的目光随着那石头高高抛起又远远坠下,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任弘目测了一下,好家伙,足有二十余步远!后世推铅球的世界纪录是多少来着?
这北地郡少年的声音也在校场上回荡:
“气力,我甘延寿有的是!”
……
ps:第二章在0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