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稳步发展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工业发达,经济实力强悍,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十万大军到了地处蓝田县与万年县各一半的三十万亩实验田之后,朝廷能够马上给他们配备数千头耕牛以及过万架犁耙。
  孙享福整这么一出大场面,其实就是想把精耕细作逐步推向全国,这些府兵,可是来自大唐各个地方的百姓,他们在不作战的时候,也是需要在家里耕田种地的,教会了他们,等于是给耕种技术在地方上的推行,洒下了种子,相信,见识过了新式种植法的收成之后,他们再也不会满足以往每亩地一两石的收成。
  大唐的府兵战斗力之所以强悍,纪律严明是主要因素之一,以往的时候,军队伙食,缺盐少肉的情况比较普遍,让他们的身体素质甚至不如周边邻国,不过,现在得到了巨大改善。
  龙首原训练大营的伙食就非常好,经常性的有鸡鸭,鱼,各种蛋类,甚至猪肉和羊肉,不仅油水足,盐也放的够味,这些府兵们现在都害怕自己在军营吃叼了嘴,回去之后没法过日子了。
  经过了自去年十月以来的长达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大多府兵身上都已经长出了一块块的腱子肉,特别有力量感,脱了沉重的铠甲,扛个犁耙在身上,都显得十分轻松,或许,在生态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他们的食物丰富之后,会导致他们的身体条件也相对好很多吧!
  对于十万大军来说,三十万亩地并不算多,然而,它却是孙享福的教学用地,不是耕完就算,所以,第一天的时候,平均每个人的任务,只需要按照规定,用耕,耙,整出一亩地就好,有孙享福本人和幸福村来的,适应了新式耕种法的熟手农人来现场教学,这一环节其实并不难做到,府兵们都有耕种的基础,看过几遍,就可以试着上手,很快就掌握了一些控制犁头深浅,钉耙碎土细密度的要领。
  第二天,他们要学的是施肥,孙享福还顺道跟他们讲解了如何沥有机肥,在长安城外的大肥场弄来了足够多的有机肥后,他们按照要求,给前一天耕整出来的十万亩田地施上了底肥,但并不急着播种,先晾一晾地。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整个田地周边就热闹了起来,关中各地的主政官员,村长,里正,以后数以万计的周边农民都到了试验田这边来学习,李世民,也带着朝臣们来了,一场数十万人规模的农业教学,就在这里拉开了。
  三十万亩试验田,整好的有十万亩,剩余的二十万亩,孙享福让军士们分两天,整给百姓们看,甚至,可以将牛和犁耙给那些有把握的农夫试手,李世民也亲自下场,按照孙享福的要求,给很多农民百姓们做了示范,亲自挑着装满满有机肥的粪桶,跟着孙享福有模有样的学着施肥。
  有皇帝亲自做示范,地方官员,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一些,是以,三天过后,普通老百姓们对于整田,施肥这一块,都可以有样学样的完成,至少不会差太多。
  孙享福一直叮嘱他们施肥的用量,也派人去肥场按定量给他们分发,并且让人给他们讲解科学施肥的道理,别以为这东西好,就使劲往田地里撒,过量的话,可能适得其反,只要按照规定的量,撒均匀了就行。
  到了第七日的时候,朝廷已经不再给所有前来观看学习耕种的百姓提供饭食,并且告诉他们,赶紧回家整田,去官府的肥场拉肥料,把整施好的田地施肥之后,晾几天,朝廷到时候会派人到田地里专门教导播种,而且,种子,是朝廷早就准备好的精选粮种。
  这种所谓的精选粮种,是孙享福使用“三年三圃制”,经过三年的针对性繁育,结合洛阳冬麦和朔州春麦的一些特性,培植出来的一种中早熟的春小麦,与后世的良种豫麦的产量或许还有一点点微小差距,但是比这个时期的传统小麦,株高,结穗率,颗粒饱满度,都有了一些提高,具体产量能到什么程度,孙享福不好说,还得看各家的种植水平,以及无法预期的天气条件。
  这个品种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成熟期缩短了半个多月,虽然没有达到后世春麦三个多月即可收割的程度,但在正月底,二月初播种,到五中下旬,就完全可以收割了,打出来的粮食,正好可以供应大军出征。
  以关中现在零到三度左右的气温,正好可以让这些小麦种子完成足够的春化储冷阶段,结合田地里的肥力,孙享福对于试验田里的小麦产量,有足够的信心,待得田地晾好之后,他便开始组织士兵播种。
  集体生产若是碰上了性格耿直,大小事情都按照命令来干的兵哥哥,效率是会增加很多的,十万大军撒开了,去播种三十万亩田地,平均每人也就三亩,都不用一上午的时间,整个播种就完毕了。
  看到这个劳动成果,孙享福找李世民申请了一下,让有播种经验的大军,帮助关中百姓播种,尤其是那些新迁过来的高句丽和少数民族百姓的田地,在检查过整田施肥基本没有问题之后,直接全部由大军帮他们播种。
  整个关中进入了一片大农忙的景象,持续了半个多月左右,除了幸福村那边还在零零散散的移植棉花,瓜物,教一些关系户在私田里种各种蔬菜之外,整个关中的春耕,到了二月中旬,基本就完毕了。
  而到了这个时候,朝廷也进入了战前筹备的关键时刻,李世民带领着整个朝臣班子到渭南办公,敦促军事装备生产。
  只有商部的杜正伦例外,他在朝堂上提及的国企计划最终通过了,硬是向李世民讨要了一个钦差的身份,往山南道去了,孙享福将老船厂最后一批建造完工的新船全部调配给了他,这些船到了荆州之后,会交给武士彟分配,一万石的水路船有十几艘,两万石的大船有八艘,三万石的超大船,也有五艘,船上会有一些教习操船的船工,他们教会了林豹,张牧,张允这些人操作这些船之后,就会再度返回关中。
  随船带去的,还有一大批冶炼作坊里面制作出来的钢铁质工具,有了这些工具在,无论是修建码头,还是筑垸田,工人们的效率都会高很多。
  冶炼作坊第一车间开始全负荷运转以后,产量十分惊人,一天十万斤钢铁料,足以打制数千把兵器,至于那些浇筑到模子里,用重力床压一下就能直接成型的箭头之类的玩意,就更快了,二月初的时候,二十多万大军的新式武器装备基本就制作完毕了,到了下旬之后,全部都是生产民用产品了。
  一个车间就比以往全国的钢铁产量高三倍的情况,让冶炼车间这边有所挤压,后面的锻造部分,锻造车间车间即便是不断的增加人手,也有些跟不上,他们这会在用冶炼好的钢铁料,生产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钢甲,马凯,以及车轴之类的东西,每天的成件几百上千件的出,被任命为总工程师的马林,都害怕往后这些东西造的太多了,会出现挤压浪费的情况。
  同样有这方面担忧的是木工厂的总工程师王富,他掌管的木工厂几乎是和冶炼厂同时开始生产的,一口气就招募了十万人,这些人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光卖力气,到现在能够按照要求,快速的作出一个木制零件,整个蜕变过程,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不到。
  这就是站在善阳工坊技术肩膀上的好处了,每个人按照标准,只做简单的一样东西,上手会很快,最终组装起来的东西,也全部都是一个标准,有损坏,需要替换,也简单,加上了钢铁件部位之后,万架战车,只要原材料够,都不用两个月时间就能够搞定。
  至于常用的弓箭杆,连弩箭杆,床弩箭杆这类的东西,那就更快,现在木工厂已经制作出来了数十台车床,只需要工人不断的摇动把手,就不断的有笔直标准的箭杆被车床车出来,一个时辰就能出上千枝箭杆,两个月下来,早已累积了上百万枝箭杆,打上铁制的箭头,插上养殖场送过来的羽毛之后,成品箭矢,军士们试用的反响很好,比原先工部手工削制的箭枝顺手的多,准头方面没得说。
  新船厂早在上元节前的时候就开始运作了,人数规模达到了十二万,陆续的,还有好多个只要有房子,就能够开业的工厂也开业了,什么酿酒作厂,各色食品厂,纺织厂,制衣厂等等,先期就开始投入建设的,都会在今年开业,所以,各种招工的广告,把大唐日报的版面都加厚了很多,幸福村的造纸厂和印刷厂,也不得不快速搬迁到渭南来,招募人手上马大生产线。
  “陛下,您现在看到了水路转运公司的必要性了吧!渭南这个庞大的制造机器运转起来,就会需要巨多的原材料,这些东西,都得靠船运,从很多地方州县收集过来,同时,也需要这种频繁的往来沟通,将渭南产出的商铺销售出去。”
  “所以,你是来向朕要钱的么?”
  “呃,没有钱,就没有办法收购制作水轮船的原材料,更加没有办法给船厂的工人发薪酬,那自然的,整个渭南的供销链,就难以为继了。”
  在封建社会,敢找皇帝讨债的,孙享福算是第一人了,而且,讨的不是一点点钱,杜正伦带到荆州去的二十几艘船,价值可是数十万贯,这些钱都是船厂垫资做的,后续,想要盘活整个长江水路运转公司,就算再调十倍的船过去,也未必够,这么大的窟窿,孙享福一家可填不起。
  房玄龄家送来了二十万贯,孙享福就当做是他的一成份子的入股资金了,李世民这边七成份子,怎么地,也得弄一百四十万贯出来,自己再添四十万贯,共计两百万贯,差不多就能把先期运转起来了,后续的投入,可以直接从盈利里面出,盈利的多,造的快,盈利的少,造的慢,直到满足整个水运需求。
  “这个,内府的投资项目太多,现在是真没有钱,朕相信正明你是一定能够想到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一早就知道李世民的账没有那么好收,还爱利用君主的身份给自己上套路,也幸好冶炼作坊那边孙享福想到了出售矿产,来获取矿石,否则,连冶炼作坊都无法运转起来,其余的所有产业,都要被卡死。
  “陛下,咱们的钱花出去了,自然就有人挣到了咱们的钱,现在,只有想办法,让挣咱们钱的人,把钱花出来,让咱们挣,才能把局面维持下去,那些只挣不花的人,都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人,所以,陛下,接下来臣的操作手法,动作可能有些大,您必须要全力支持才好。”
  什么人挣走了他们投资的钱呢?除了各种原材料供应商之外,就是渭南的数十万工人了,他们从去年初开始,到今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每个人至少都挣走了十几贯的工钱,这些钱加起来,至少也上百万贯了,这些工人都是穷苦阶级,挣了钱,都存起来了,如果都放到市面上流通,其实是可以撬动千万贯的盘子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