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那些年的那些事
“您肯定会被他们干掉的,卑职以为您知道这事的。”
赵青明有些幽默的学习着赵诚惯有的语法。
说起赵青明这家伙,他是赵诚亲戚,大抵是他爷爷和赵诚的爷爷是兄弟,赵家在这里只是小族,没那么多规矩,分家后就慢慢疏远了。
后来这家伙念书还算成器,考起了举人,能力比较差但也谋取了一份公职。这家伙总体上温吞样,人不坏但有点小滑稽小势利,既然他家里经济还算宽裕,他也算小有地位,坏心他没有,却会天然疏远赵诚这样的穷亲戚,甚至刻意避免见面。
赵诚自是不会怪他的,这很正常也就是人性。不论是宋代还是现代其实都这样,同胞亲兄弟间都有可能这样。
这不,莫欺少年穷,现在赵诚变成贵池县新贵,这货就主动来“上阵不离兄弟兵”,以自己人身份帮助赵诚处理问题。
“兄弟啊,不是哥哥说你,这样下去真会出事的。”
赵青明额头有了些冷汗。起初他以为这货在摆官威在开玩笑,但现在看他怕是认真的。
赵诚转身注视他少顷道:“行了你说的基本是实情,但我心理有数,也不会妥协。”
赵青明又退而求其次的道,“大人硬要如此,那就观察一下。但其他可以观察,这份关于主簿口提交的梁家抗税文案,一定是要处理的。事关财政,是当前最大问题。若您不签字把梁家抓了,惹毛了朱大人,不论说到县衙还是州衙,一定是您不对。”
言罢,赵青明很低调的把一份朱孝提交刑事口的文件递过来,怂恿赵诚签字。
这更尼玛让赵诚脸黑,你道是这次他们要把谁弄进去,是要把梁红玉她娘给弄进去。
“我签他一脸!”
赵诚拿过文书扔在地上踩两脚,还拉开裤裆,原想当着他的面撒尿在这份公文上,却猛然又尴尬的把裤子拉好。
这不是赵诚良心发现,而是看到张纪㜣大驾来了。
老朱哪怕是官也没权利拿人,赵诚才是贵池县检察长兼警察长,没赵诚签字他们只能约谈做工作啥啥的,不能强制。
关于梁红玉家的事,去年的情况就让赵诚觉得有些不对,尤其现在上任县尉后弄明白了许多问题。这明显是朱孝要吞了梁家田产,否则去年时候,绝对不会有那么整齐的佃户不交佃租的事。
这导致了梁母上告无门。
恰好遇到老裴是个有作为的官员,专门约谈梁母进行维稳。这个事件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大户被黑社会勒索,相反在老裴视角上看,是梁家这个小地主和底层佃户的纠纷。
只要不昏的官员,这类问题上不管真相,天然会偏向佃户而不是地主。
老裴这家伙又不是软脚虾,不会被美女寡妇哭诉几句就做出偏向性,加之老裴天然排斥梁母这类人,又不太了解最基层真相、或是被朱孝刻意误导。
就形成了梁家结局:收不到佃租,而朱孝依照梁家田籍去找梁母收税时,梁红玉家躲不过去,又找老陈借来了高利贷,缴纳给了朱孝。
今年秋收已结束,算是丰收,却没丰到能让她尝还全部高利贷完税的程度。所以只能有选择的缴纳一边。
那么这种情况下,不论古代还是现代老百姓,用脚趾头也能得出结论该交给谁:当然把高利贷帮派的钱还了,欠着政府的。
欠政府就算有问题也大不到哪,但欠活力组织的钱,在野蛮粗暴官府不作为的年代,是真会死人的。
于是就变成了为难赵诚的案子,朱孝明显要搞事,想用大宋律作捆绑,用赵诚的手来做他们行凶的图章。
事实上这只是刚刚开始,历史上,将后来这类事,朱家、王黼等应俸局系的人在东南地区是大搞特搞。打着给皇家收集东西的名誉,逐步过渡到明目张胆的强取豪夺。
书生官员们都成为了傀儡图章,或随波逐流或同流合污,导致把应俸局逐步放纵成了东南小朝廷。
这个集团盘踞东南二十年后,仅仅朱勔名下就抄出了三十万亩田产。明面上的官方公报是这么多,实际数额肯定翻三倍打底。
这是很接地气的测算,当时大环境都腐败糜烂了,所以反腐也要成本,譬如韦爵爷抄鳌拜家后得到三百万两,他不也得大笔一挥,只在公文写一百万交给康麻子?
剩下的,他和他兄弟们也得吃饭不是。
由此推算,朱勔一人就坐拥百万亩田财富,那么这个集团,以及依附这集团的帮派豪族豪商们,到底拿走了东南多少总量?
唯其如此才能造成逃户山民遍地,邪教方腊起事时才有了土壤和声势。
正因为到了一定时候声势太大,导致亲手抬举他们的蔡京都看不下去,老蔡便在应俸局政策上强势踩了刹车。
但没用了,那时期连蔡京也老了,控制不了他们。这叫养虎为患。
因为昏君赵佶不知民情又喜欢朱勔啊,等到老蔡这种大奸臣都弹劾说“花石纲扰民”时,可以想见他们吃相难看到了何等地步。更可以想见,朱勔集团自己贪的时候贡献了多少宝贝给赵佶。
赵佶特点是昏庸不知天下形势,且贪财又和气。要让他这种有修养的贪财烂好人,对一个始终毕恭毕敬笑脸相迎送宝贝的人动刀,那不可能。
事实上只有朱八八会对这种人动刀,其他都不会,这辈子都不会,于是这辈子别想做明君。
其后,朱氏集团联合神霄派等截教大神,用宗教文化愚民愚弄皇帝,导致信道的赵佶进一步被控制蒙蔽。
那么在后期挺这集团的人是谁呢?
就是大名鼎鼎的六贼之一,那个在诗文酒会上和赵诚嘴炮的王黼王大相公。
将来东南乱起来后,童大将军带十万大军进东南平乱时都看不下去,简直民不聊生。老童也得为自己的平乱缓慢甩锅啊,于是上书对皇帝说“他们人这么多战力这么猛,是因应俸局花石纲政策吃相太难看”。
赵佶这么萌的人,一听有人说应俸局坏话便不高兴。就因为此,就连童贯这么机智得宠的人都险些栽在这事上。
可惜的是人家童贯都打赢收工,班师回朝了,事情像是过去了,王黼为了挺朱家集团还画蛇添足的对皇帝说“童贯此阉人乃奸佞妖言惑众,东南问题真正的始因是蔡京的盐茶钱钞法度失控,不是花石纲”。
就此一来,和气烂好人赵佶又凌乱了,他不喜欢听人说朱家说王黼的坏话,当然也不喜欢听人说最贴心的童贯蔡京坏话。由此引得皇帝对王黼反感之。就被童贯躲过去了这事。
额扯远了。
当前情况下所面对的这些,只是应俸局集团初形,不是完全体。
要打是打得过他们的。当然了,等他们进化为完全体时候就不行了,老蔡、童贯、阐教、太子殿下联手,都打不过有通天教依附的应俸局完全体的。最多也就一段时间内斗个旗鼓相当。
赵诚现在的前程是蔡家给的,而应俸局集团现在是蔡京的手套、刚过河的卒子。于此局面中,蔡攸哪怕不服气他老爹的思路,也没授权赵诚对刚朱家集团。
蔡攸的尿性就是拉扯着过,维稳,现在他暂时没有和老爹和应俸局争宠的心思。
导致现在张纪㜣已经进来,赵诚还在缩着眉头思考这些。
在赵青明看来这堂弟是废了,估计要闯祸的节奏。除了连连叹息外也没办法,现在张纪㜣也来了,赵青明不方便留着,便离开了。
赵青明有些幽默的学习着赵诚惯有的语法。
说起赵青明这家伙,他是赵诚亲戚,大抵是他爷爷和赵诚的爷爷是兄弟,赵家在这里只是小族,没那么多规矩,分家后就慢慢疏远了。
后来这家伙念书还算成器,考起了举人,能力比较差但也谋取了一份公职。这家伙总体上温吞样,人不坏但有点小滑稽小势利,既然他家里经济还算宽裕,他也算小有地位,坏心他没有,却会天然疏远赵诚这样的穷亲戚,甚至刻意避免见面。
赵诚自是不会怪他的,这很正常也就是人性。不论是宋代还是现代其实都这样,同胞亲兄弟间都有可能这样。
这不,莫欺少年穷,现在赵诚变成贵池县新贵,这货就主动来“上阵不离兄弟兵”,以自己人身份帮助赵诚处理问题。
“兄弟啊,不是哥哥说你,这样下去真会出事的。”
赵青明额头有了些冷汗。起初他以为这货在摆官威在开玩笑,但现在看他怕是认真的。
赵诚转身注视他少顷道:“行了你说的基本是实情,但我心理有数,也不会妥协。”
赵青明又退而求其次的道,“大人硬要如此,那就观察一下。但其他可以观察,这份关于主簿口提交的梁家抗税文案,一定是要处理的。事关财政,是当前最大问题。若您不签字把梁家抓了,惹毛了朱大人,不论说到县衙还是州衙,一定是您不对。”
言罢,赵青明很低调的把一份朱孝提交刑事口的文件递过来,怂恿赵诚签字。
这更尼玛让赵诚脸黑,你道是这次他们要把谁弄进去,是要把梁红玉她娘给弄进去。
“我签他一脸!”
赵诚拿过文书扔在地上踩两脚,还拉开裤裆,原想当着他的面撒尿在这份公文上,却猛然又尴尬的把裤子拉好。
这不是赵诚良心发现,而是看到张纪㜣大驾来了。
老朱哪怕是官也没权利拿人,赵诚才是贵池县检察长兼警察长,没赵诚签字他们只能约谈做工作啥啥的,不能强制。
关于梁红玉家的事,去年的情况就让赵诚觉得有些不对,尤其现在上任县尉后弄明白了许多问题。这明显是朱孝要吞了梁家田产,否则去年时候,绝对不会有那么整齐的佃户不交佃租的事。
这导致了梁母上告无门。
恰好遇到老裴是个有作为的官员,专门约谈梁母进行维稳。这个事件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大户被黑社会勒索,相反在老裴视角上看,是梁家这个小地主和底层佃户的纠纷。
只要不昏的官员,这类问题上不管真相,天然会偏向佃户而不是地主。
老裴这家伙又不是软脚虾,不会被美女寡妇哭诉几句就做出偏向性,加之老裴天然排斥梁母这类人,又不太了解最基层真相、或是被朱孝刻意误导。
就形成了梁家结局:收不到佃租,而朱孝依照梁家田籍去找梁母收税时,梁红玉家躲不过去,又找老陈借来了高利贷,缴纳给了朱孝。
今年秋收已结束,算是丰收,却没丰到能让她尝还全部高利贷完税的程度。所以只能有选择的缴纳一边。
那么这种情况下,不论古代还是现代老百姓,用脚趾头也能得出结论该交给谁:当然把高利贷帮派的钱还了,欠着政府的。
欠政府就算有问题也大不到哪,但欠活力组织的钱,在野蛮粗暴官府不作为的年代,是真会死人的。
于是就变成了为难赵诚的案子,朱孝明显要搞事,想用大宋律作捆绑,用赵诚的手来做他们行凶的图章。
事实上这只是刚刚开始,历史上,将后来这类事,朱家、王黼等应俸局系的人在东南地区是大搞特搞。打着给皇家收集东西的名誉,逐步过渡到明目张胆的强取豪夺。
书生官员们都成为了傀儡图章,或随波逐流或同流合污,导致把应俸局逐步放纵成了东南小朝廷。
这个集团盘踞东南二十年后,仅仅朱勔名下就抄出了三十万亩田产。明面上的官方公报是这么多,实际数额肯定翻三倍打底。
这是很接地气的测算,当时大环境都腐败糜烂了,所以反腐也要成本,譬如韦爵爷抄鳌拜家后得到三百万两,他不也得大笔一挥,只在公文写一百万交给康麻子?
剩下的,他和他兄弟们也得吃饭不是。
由此推算,朱勔一人就坐拥百万亩田财富,那么这个集团,以及依附这集团的帮派豪族豪商们,到底拿走了东南多少总量?
唯其如此才能造成逃户山民遍地,邪教方腊起事时才有了土壤和声势。
正因为到了一定时候声势太大,导致亲手抬举他们的蔡京都看不下去,老蔡便在应俸局政策上强势踩了刹车。
但没用了,那时期连蔡京也老了,控制不了他们。这叫养虎为患。
因为昏君赵佶不知民情又喜欢朱勔啊,等到老蔡这种大奸臣都弹劾说“花石纲扰民”时,可以想见他们吃相难看到了何等地步。更可以想见,朱勔集团自己贪的时候贡献了多少宝贝给赵佶。
赵佶特点是昏庸不知天下形势,且贪财又和气。要让他这种有修养的贪财烂好人,对一个始终毕恭毕敬笑脸相迎送宝贝的人动刀,那不可能。
事实上只有朱八八会对这种人动刀,其他都不会,这辈子都不会,于是这辈子别想做明君。
其后,朱氏集团联合神霄派等截教大神,用宗教文化愚民愚弄皇帝,导致信道的赵佶进一步被控制蒙蔽。
那么在后期挺这集团的人是谁呢?
就是大名鼎鼎的六贼之一,那个在诗文酒会上和赵诚嘴炮的王黼王大相公。
将来东南乱起来后,童大将军带十万大军进东南平乱时都看不下去,简直民不聊生。老童也得为自己的平乱缓慢甩锅啊,于是上书对皇帝说“他们人这么多战力这么猛,是因应俸局花石纲政策吃相太难看”。
赵佶这么萌的人,一听有人说应俸局坏话便不高兴。就因为此,就连童贯这么机智得宠的人都险些栽在这事上。
可惜的是人家童贯都打赢收工,班师回朝了,事情像是过去了,王黼为了挺朱家集团还画蛇添足的对皇帝说“童贯此阉人乃奸佞妖言惑众,东南问题真正的始因是蔡京的盐茶钱钞法度失控,不是花石纲”。
就此一来,和气烂好人赵佶又凌乱了,他不喜欢听人说朱家说王黼的坏话,当然也不喜欢听人说最贴心的童贯蔡京坏话。由此引得皇帝对王黼反感之。就被童贯躲过去了这事。
额扯远了。
当前情况下所面对的这些,只是应俸局集团初形,不是完全体。
要打是打得过他们的。当然了,等他们进化为完全体时候就不行了,老蔡、童贯、阐教、太子殿下联手,都打不过有通天教依附的应俸局完全体的。最多也就一段时间内斗个旗鼓相当。
赵诚现在的前程是蔡家给的,而应俸局集团现在是蔡京的手套、刚过河的卒子。于此局面中,蔡攸哪怕不服气他老爹的思路,也没授权赵诚对刚朱家集团。
蔡攸的尿性就是拉扯着过,维稳,现在他暂时没有和老爹和应俸局争宠的心思。
导致现在张纪㜣已经进来,赵诚还在缩着眉头思考这些。
在赵青明看来这堂弟是废了,估计要闯祸的节奏。除了连连叹息外也没办法,现在张纪㜣也来了,赵青明不方便留着,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