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张居正的布局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翊钧也知道现在海上是什么情况,倭寇海盗横行,加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横行霸道,良善百姓可不成,罪犯就可以,他们很容易就发展成海上武装集团。
  这一点朱翊钧不在乎,只要国家海军足够强大,朱翊钧连大明沿海的海盗都敢用。
  发展成类似后来东印度公司那样的海上武装集团,做买卖,抢劫,发展殖民地什么都做。朱翊钧早就打算去东南亚抢粮了,要知道小冰川期,粮食才是王道啊!
  梁梦龙也因为开海而被奖赏了,同时改去巡抚河南了,朱翊钧看到这里就觉得有阴谋。
  在梁梦龙调走不久,海上就出事了,因为他台风运粮船倾覆,损失了不少粮食,还死了十五个船工,于是就有御使弹劾了,然后海运就被废除了。
  具体的事情如何朱翊钧已经不得而知了,可是他下意识的就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毕竟海运的便利谁都看得到,因为一些天灾就非常海运,这就是因噎废食。这件事情肯定有人在背后推动,说不定海难都是人为的,不过事情真相如何,只能淹没在历史的阴霾里面。
  不过朱翊钧对梁梦龙的这段经历就感兴趣了,会玩海的,在这个时代那都是人才。
  看完了三个人的资料,朱翊钧发现这三个人都是张居正的人,不禁感叹张居正提拔的果然都是人才。虽然小节上或许有亏,可是大明的环境就这样,迎来送往的礼物也少不了。
  不过朱翊钧也不在意,能为自己办事就好,如果哪一天要肃清吏治,那也要等到改革完成之后了。
  现在去搞什么肃清吏治,除非是朱翊钧脑袋坏掉了。
  真的搞不但会引起宣扬大波,同时也什么用都没有,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制度上。
  三个张居正的人,可见张居正现在的权势和对官场的掌控,他虽然远在江陵,可是依旧没人跳出来搞事情。朱翊钧原本还觉得张四维会搞事情,可是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表现的像急先锋一样。
  蓟辽总督梁梦龙就是张四维推荐的,而且还是极力推荐,可见这家伙也是一个狠人啊!
  将手里面的三份资料放到一边,朱翊钧的脸上闪过一抹迟疑,要不就把梁梦龙弄过来?不过想想朱翊钧就放弃了,现在的还不是时候啊!
  虽然开海是美好的,可是不是说开就能开的啊!
  再说了辽东那边现在可不太平,三天两头就打仗,现在武有李成梁和戚继光,文有梁梦龙坐镇,暂时还是不要打破的好。不然辽东过早的糜烂了,那麻烦就大了。
  伸手拿起方逢时的资料,朱翊钧直接将资料放在了一边,就是他了。
  不过在解决兵部尚书之前,还有两个人需要解决,这两人就是申时行和马自强。
  马自强现在的官职是礼部尚书,张居正的铁杆心腹,这从马自强的升迁路就能看得出来。原本马自强是詹士府詹士,被张居正提拔为了礼部侍郎。
  时间不长,马自强去了吏部,官职是吏部左侍郎,完成了从词臣到实权部门的转换。
  做了吏部侍郎两个月之后,转任礼部尚书,升迁速度可以说是做了火箭了。在张居正临走之前,举荐马自强入内阁,这一次不是坐火箭了,简直就是光速升迁了。
  以马自强的根基和资本,别说内阁大学士了,做礼部尚书都没资格。
  显然张居正这是找的心腹和傀儡,扔进去内阁不影响自己的权力,同时还能彰显自己的大度和不贪恋权势,更重要的是给手下一个信号,跟着我混,有前途。
  资历什么的都是浮云,只要对我忠心,入阁小菜一碟。
  第二个人就是申时行,申时行的升迁之路就是大明官员最羡慕的一种了。科举考试,申时行高中头名状元,压倒一大片,这是文人的理想。
  以状元之身入了翰林院,然后就从修撰到左庶子,协掌翰林院,然后官升礼部右侍郎。成为礼部右侍郎之后,直接有虚职转向实职,成为了吏部左侍郎。
  张居正回家之前推荐了申时行入阁,摆明了就是让申时行以内阁大学士之尊掌管吏部。
  从张翰的事情发生之后,张居正急需在吏部有自己的人,申时行就是了。
  张居正的这个安排基本上没什么人反对,御使什么的叫嚣也没用,这是人事任命,不归他们管,只是上奏折弹劾一下谁谁,不过申时行和马自强都很干净。
  倒不是说这两个人多清廉,而是没什么机会贪污。
  两个人都出身翰林院,翰林院的翰林老爷那都是清贵官,主要负责修书和给皇上太子上课。听起来高大上,但是没什么实权,也拿不到好处。
  清翰林,也就是穷翰林的意思,翰林院绝对是清水衙门里面的清水衙门了。
  没什么大的政治错误,经济错误也没有,在加上张居正的支持,高层也不反对支持,这两个人的入阁就成了必然。这两个人的入阁,代表着张居正对六部和内阁的掌控正式完成。
  整个大明的实权部门全都握在了张居正的手里,从此开始权倾天下了。
  不过朱翊钧知道,这里面张居正很大一部分是错觉,这些人虽然表面上顺着张居正,事实上无论是张四维和申时行,这两个人都是反改革的。
  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对手,有这两个人在身边,他们对张居正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后来报复起来也就更加的彻底。扫清张居正的势力,废除他的新法,做的很是干净利落。
  张居正十年的心血,一朝丧尽,落得一个人亡政息的下场。
  朱翊钧也想过提前废掉张四维和申时行,可是后来想想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太幼稚和不切实际了。换一个上来你就知道他一定支持改革?根本不现实。
  崇祯皇帝不停的换内阁大学士,换六部尚书,结果上来的人不还是一样,最后弄得臣子和皇帝离心离德,反而麻烦。还不如把他们摆在这里,自己心知肚明,也好提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