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首都钢铁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把玩着手中的转轮火铳,朱翊钧抬起头,笑着问徐光启:“试用过了吗?”
  “回陛下,这方面臣不懂,试用的事情是由陈公公做的。”徐光启连忙把身边的陈矩给让了出来:“研制新的火铳,陈公公是出了大力气的。”
  看了一样陈矩,朱翊钧不禁莞尔,徐光启这是在给陈矩请功啊!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陈矩能让徐光启给自己请功,这就了不得。朱翊钧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陈矩,然后说道:“那你就说说吧!”
  陈矩连忙说道:“回陛下,新式的火铳经过武备司的检测,完全可用。”
  “除了这种短铳之外,徐大人还制作了长铳,只不相比起来,短铳更加的好用。当然,长铳比起大明现在的火铳也好用很多。”
  “只不过造价方面比较昂贵,是现在火铳的四倍。”
  “即便是后续大规模生产,估计也要两到三倍的造价。”陈矩说到这里,小心翼翼的说道:“臣以为现在不宜大规模的生产。”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玩意不宜大规模的生产。
  事实上转轮式火枪很快就被淘汰了,取代它的正是燧发枪。不过转轮式火枪也不是没有高光时刻,德法之战之中,它们就大展神威。
  比起现在的火绳枪,转轮式火枪更加的适合骑兵。
  虽然戚继光现在有铳骑,可是他们只能算是半个火枪骑兵。火绳枪的特性就决定了火枪骑兵不可能成熟,一旦火绳熄火,骑兵也不可能去点火。
  在马上,操作火绳枪很不方便,但是转轮式火枪就没这个缺点。
  采用火石打火的转轮式火枪只需要装弹射击就成了,有了转轮式火枪,火枪骑兵才算是正式踏上了历史舞台。朱翊钧准备给戚继光配备一点,试生产有利于改进工艺和研发。
  装配给戚继光,也有利于他们适应新的枪械。
  转轮式火枪虽然不如燧发枪,但是某些方面与燧发枪也很相似了。一旦以后换装燧发枪,也可以省去大量的训练时间。
  “那就先试产五千支吧!”朱翊钧想了想,开口说道。
  “是,奴婢遵旨!”陈矩连忙开口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随后又说道:“关于燧发枪的事情你让徐光启也参与进来吧!相信有了他的参与,肯定能够大大的提升研究的进度。”
  听到这话,陈矩就有些汗颜了,砸了那么多钱,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武备司那边居然还没有进展,他都觉得有些丢脸了。
  “是,奴婢遵旨!”陈矩连忙答应了一声。
  朱翊钧点了点头,事实上他并不太关注火枪的进展,他更关心的是大炮。在这个时代,火炮依旧是主流,在很长时间之内都将是主流。
  “膛线的事情做的怎么样了?”朱翊钧看着陈矩,沉声问道。
  自从上一次弄出了坩埚钢,刻刀就已经不是问题了,那么火炮的膛线就可以提上日程了。一旦弄出来火炮的膛线,那么膛线枪就不远了。
  有了刻刀,拉膛线就不再是难事情,钩刀拉削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给火炮拉膛线,还能给火枪拉膛线,朱翊钧有一点记得很清楚,这玩意用木质的拉床就可以了。
  早期的美国殖民者,他们就是自己伐木制造拉床,然后给枪拉膛线的。
  如果朱翊钧没记错,现在欧洲那边就已经有前装的膛线枪了。只不过装填很费力气,士兵往往需要用锤子敲击送弹棍才能将弹丸装进枪膛。
  射击速度也因此降低到滑膛枪的三分之一甚至更慢。这么低的射速,对于军队来说是无法容忍的。所以在膛线发明后的两百年间,线膛枪在军队中只是配角,
  只不过后来有一个人发明了划时代的东西,那就是米尼弹。
  米尼弹的发明,使得燧发线膛枪有了质的飞跃,朱翊钧想到这些,不由的想到了清朝抗击帝国侵略者的事情,他们面对的就是前装线膛枪。
  比起滑膛枪,线膛枪的好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进行进精准射击。
  能够采用三点一线的瞄准方式,不像滑膛枪只能进行火力覆盖。骑兵面对能够精准瞄准的线膛枪,结果还用说吗?
  冲上去除了送死之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事实上这些东西欧洲现在就有了,朱翊钧要做的不过是追赶,火器的装配,朱翊钧也不是为了鞑子或者野猪皮准备的。
  这是朱翊钧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准备的。
  朱翊钧现在需要线膛炮,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想在大明皇家水师的战船上装备线膛火炮。现在的海战,火炮为王。配备了线膛炮的大明皇家水师,肯定会很强。
  陈矩听到朱翊钧提起膛线,连忙说道:“回陛下,武备司已经开始刻画膛线了,只不过成功率太低,正在进一步尝试。”
  “同时炮弹也在改进,圆形的炮弹并不适合线膛炮。”
  朱翊钧当然知道圆形的跑到不适膛线炮,点了点头,朱翊钧沉声说道:“很好,继续做,尽快做出样品来!”
  说完朱翊钧指了指徐光启:“让徐爱卿去给你参谋参谋。”
  “是,奴婢遵旨!”陈矩点了点头,连忙说道。
  等到两个人走了,朱翊钧叹了一口气,什么都要一步一步来啊!事实上现在朝廷有了钱了,朱翊钧已经动心思建造一座大型的炼钢厂了。
  位置当然不用想了,肯定是在石景山,名字就叫首都钢铁厂。
  那里在后世就是钢铁厂,有密云优质的铁矿、门头沟和石景山以及丰台的优质煤炭、延庆密云的优质石灰石等,旁边的永定河充足的水资源,这都注定了它将是建造钢铁厂合适的地方。
  就地取材,节省成本,方便运输,要知道这里在后世也是大名鼎鼎,它的名字叫做首钢。
  前世的首钢历经了很多事情,段祺瑞派人在北京石景山东麓筹建名为“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即首钢的前身),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霸占了石景山炼厂,将其改名为“石景山炼铁所”。
  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由国民党接管后,于四六年改名为石景山钢铁厂。首钢经历了北洋军阀的战乱、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三十年的时间,风雨飘扬。
  三十年的沧桑历史,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黑色冶金工业的悲惨状况,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这一世朱翊钧绝对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要在那里建造一座属于大明的钢铁厂,一座注定会永载史册的钢铁厂。
  这座钢铁厂将为大明的崛起打下坚实的根基,将会吹响大明崛起的号角,将会成为让世界战栗的存在,为此,朱翊钧直接将其定名为首都钢铁厂。
  这座钢铁厂的建成,大明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要知道钢铁是工业的基础。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倒也平静,朝廷也没什么大事情发生,朱翊钧也难得的清闲了下来。倒是好消息有几个,宣大总督曾省吾来了奏折,宣府的军改完成了。
  比起大同,耗时更少,完成的却更好。
  张维贤也给朱翊钧上了奏折,说是完成的很顺利。
  朱翊钧知道自己是时候调曾省吾回京了,虽然在宣大以西还有固原、甘肃、太原、宁夏几个军镇,可是朱翊钧暂时不准备在那些地方进行军改了。
  这几个地方,太原是要改的,但是要等待晋王开藩禁完成之后。
  剩下的几个军镇也要改,但是得等到东边完成了以后。调曾省吾回京,让他入阁,并且主持军改事宜,他在宣大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大明这些年的重镇宣大和蓟辽,其他的地方没那么重要。
  那边挺稳定,暂时不动最好,朱翊钧准备近几年对草原用兵,那蓟辽就一定要好好经营。等到曾省吾回京,蓟辽军改也就能提上日程了。
  到时会裁汰下来的军户也可以招募到城建公司和修路队那边去。
  要到京城附近还有两个军镇,一个昌平镇,一个真保镇,这两个军镇也得改。昌平镇就在北京的昌平,管辖长城东南起自今兰州黄河北岸,西北至嘉峪关讨赖河一带,
  真保镇则是驻保定,管辖的长城北起紫荆关,经倒马关、龙泉关、娘子关、南至故关。
  这两个镇也得改,加上蓟州和辽东,西边只能先放一放,毕竟鞭长莫及,如果弄出乱子来,不好收拾,除了太原之外,西北朱翊钧暂时不准备动了。
  让曾省吾回来,那就得有人给曾省吾腾地方。
  以曾省吾的资历,入阁是必然的,关键是在六部给他安排一个什么位置。尚书位置他倒也能做,可是暂时没有合适的位置给他。
  倒是侍郎的位置有好几个,马上就能倒出来一个给他了。
  朱翊钧说的就是法纪司那边了,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探查,法纪司的进度神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证据,就差抓人了。
  法纪司。
  王家屏看着齐斐递上来的文书,无奈的叹了一口去。
  虽然在接到案子的那天,王家屏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会这么快。看着一份份摆在自己面前的证据,王家屏抬头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齐斐。
  吏部侍郎赵德乾,王家屏真的很想拎着对方的脖子问问他,你怎么想的?
  堂堂的吏部侍郎,居然能干出这种事情来,如果是一两个人是诬告,或者是误会,可是这十几个人,证人证词一样不会缺。
  那家收钱的古董铺子问心斋也被查了一个底掉,现在正在进行的三起买卖官职的勾当都被查出来了。在王家屏看着,这不是赵德乾不小心,而是太过肆无忌惮了。
  当然了,这里面肯定有自己这个手下的关系,这是真的出了力了。
  “我进宫去请旨!”
  半晌,王家屏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然后缓缓的开口说道:“你让人准备好了,等我拿到了旨意,马上就动手抓人。”
  虽然是吏部侍郎赵德乾的案子,可是这里面去牵扯的可不光是他一个人。
  吏部就不用说了,文选司大大小小的官员肯定掉一大堆,加上参与买官的人,必然又是一大堆,这些人全都得惩处,这都是麻烦。
  “是,大人!”齐斐倒是一点都不愁,听了王家屏的话,恭声道:“下官这就去安排人手。”
  紫禁城,文华殿。
  看着王家屏送上来的证词,朱翊钧脸一黑,怒气冲冲的说道:“岂有此理,硕鼠,这就是硕鼠,抓人,全都抓起来。”
  “是,陛下,臣这就去办!”王家屏答应了一声,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等到王家屏出去,朱翊钧脸上的怒气就缓缓的收敛了。事实上他早就知道这件事情了,不过发怒是自己该有的态度,这个不能错。
  只不过查到吏部侍郎赵德乾,朱翊钧估计那位吏部老尚书怕是干不下去了。
  这件事情太大了,吏部出了这么大的纰漏,王国光自然是有责任的。加上王国光的年纪是真的大了,现在辞官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只不过让赵德乾的事情伴随着老大人辞官,朱翊钧还是有些不忍心。
  不过很快这种不忍心就被朱翊钧抛到脑后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传旨给内阁,让他们拟定一个宣大总督的人选上来。”朱翊钧看着张鲸,开口说道。
  现在的宣大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宣大总督这个位子,不用刻意去安排人了,守成之人足够了。当然了,捣乱的肯定不行。
  不过朱翊钧相信以自己在宣大那边的安排,想捣乱也不容易。
  那边不光有张维贤在,内务府和大明钱庄在那边都有人,张诚那个老太监在那边还没回来。说起张诚,也是该让他回来了。
  “传旨给张诚,让他安排好宣大的事情,回京吧!”朱翊钧想了想,对张鲸说道。
  张鲸连忙躬身道:“是,陛下,老奴这就让司礼监拟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