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老爷子的考验(一)
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二,内廷发出诏书,以越权行事之名,免了弘历工部帮办之衔,其中央银行帮办之职照旧,并交由宗人府申诫。此诏书一下,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民间更是传言四起,本来就民望不高的雍亲王府经此打击,声望自不免便更低了不老少,当然了,也不乏有些对三爷父子不利的传闻,大体上是说三爷父子仗势欺人云云,只是这等传言并非主流,不过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小圈子在乱议罢了。
旁人议不议的,弘晴压根儿就不在意,于他而论,能将弘历彻底赶出工部,便算是个不大不小的胜利,至少不用再担心弘历借着工部帮办的名义在工部里搅风搅雨,至于其它么,那都是无所谓的事儿,旁人爱怎么议便怎么议去好了,弘晴压根儿就懒得去理会,三五天里办完了交接之后,便即昂昂然地进了上书房,与张廷玉等人比肩而立,正式开始了其大学士之生涯。
大学士自然不是那么好当的,君不见朝廷上下有品级的官员达数万之多,可真能站在大学士这么个台阶上的,也就只有寥寥数人而已,荣幸倒是荣幸了,可个中之苦痛当真就不足为外人道哉——每天飞进大内的公文都是数以千计,旁的不说,光是抄写节略就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不单要将每本奏折都细细阅读过,还须得从一大堆的繁文缛节中节略出奏本的核心内容,这还不算完,还得附上自个儿对奏本所言之事的建议。这等工作量当真就不是那么好玩的事儿,饶是弘晴在工部也算是批惯了折子的,可乍然一接手这等既费脑又费力的活计,还是被累得个够呛,真就比不得张廷玉等人的老练,没辙了,也就只能是以勤补拙,每日里总要忙到天擦黑才回府,而这,还是在弘晴尚无分管部门的情形下,若是再要给弘晴挂上几个部,得,索性就不必回府了,直接将铺盖搬到上书房去打地铺好了。
时光荏苒,一转眼便已是到了五月底,天已是渐热,老爷子在宫里呆不住了,领着大批太监宫女们便搬到了城外的畅春园,身在机枢的大学士们自然也就全都跟着到畅春园,忙乎得昏天黑地的弘晴总算是能稍喘上口大气了,此无他,一来么,经过半个多月的苦练,弘晴如今抄写节略的本事已然大涨,至于其二么,那便是三爷的颐和园就在畅春园的隔壁,就一墙之隔,下了班,一拐弯便能着家,弘晴的小日子自然也就舒坦了许多,当然了,也正因为此,轮值早班的差使也就不出意外地落到了弘晴的头上,旁的大学士还能轮换着上岗,而弘晴就没这么个福气了,谁让他年轻,又住得近来着,这不,今儿个一大早地,弘晴又是第一个到了清溪书屋,让随行的侍卫们泡上了壶浓浓的俨茶,便即埋在了公文堆里,奋笔速书个不停。
“哟,仁郡王,早啊。”
就在弘晴埋头狂书之际,却听一阵脚步声响起中,一身整齐朝服的马齐已是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笑呵呵地跟弘晴打了个招呼。
“马大人,早。”
尽管如今手底下已是熟稔了许多,可跟马齐这等当了多年大学士之辈相比,弘晴抄写节略的能耐起码还须得锻炼上几年,为了赶进度,弘晴自是无心多寒暄,也就只是笑着回应了一声,便即又埋头苦写了起来。
“王爷,下官此处有份折子,是昨儿个尹大人抄录的,圣上看过了,没批,说是让王爷先审审,要不,您先看看?”
马齐浑然没在意弘晴的冷淡回应,一抖手,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份黄绢蒙面的折子,笑眯眯地递到了弘晴的面前,一派随意状地扯了一句道。
“哦?那好啊,小王这就拜读一番好了。”
听得马齐这般说法,弘晴还真就好奇得很,瞥了那本折子一眼,见其上的署名赫然是老十四,心头不由地便是一动,可也没甚旁的表示,仅仅只是笑呵呵地应了一声,拿过折子,翻将开来,只一看,眉头不由地便是一皱,此无他,折子是老十四以兵部的名义起草的,啰啰嗦嗦了一大通,要求只有一个,那便是自言为了能确保西征之胜算,请求将丰台大营的炮兵旅调往前线。
嗯?老爷子这是啥意思来着!
老十四调新军的想头是由来已久的,这一点,弘晴自是早就知晓了的,前番老十四上本言此之际,弘晴可是耍了好几手的阴招,方才迫使老十四不得不放弃了这等打算,而今,大军已是集结得差不多了,出征在即,老十四居然又盘算起新军的炮兵旅了,这里头显然有文章,不过么,说穿了也不奇怪,但凡带兵之辈,就没谁不想将炮兵旅这等强军掌握在手中的,问题是老爷子对此不发表意见的用心到底何在却是不好说了的。
“马大人,皇玛法不知可有甚交待否?”
弘晴皱着眉头想了想,还是不敢确定圣心究竟何向,自也就没敢胡乱发表意见,这便沉吟着发问了一句道。
“那倒是没有,只说让王爷先给出个意见再行定议。”
马齐摇了摇头,很是干脆地给出了答案。
“哦,是这样啊,那依马大人看来,此举可适宜否?”
弘晴对马齐的话显然是不太相信的,然则老马同志既是如此说了,弘晴也不好再往下追问个不休,这便笑呵呵地换了个问法。
“下官不曾带过兵,对此一窍不通啊,呵呵,王爷,您忙,下官那儿还堆着一堆的折子,就不搅闹了。”
弘晴倒是问得诚恳,可老马同志却显然不想插手此事,没旁的,新军的调动与否实在是太过敏感了些,涉及到诚亲王一系与八爷一方的纠葛,其中还夹杂着十三爷与弘晴,如此多的王爷杵在那儿,这等阵容着实是太过惊人了些,马齐又不傻,哪肯沾手此事的,打了个哈哈之后,也不给弘晴再次开口的机会,便已是转回了自个儿的办公桌,一屁股端坐了下来,拿起本折子便一本正经地翻阅了起来。
得,这老梆子还真是滑头!
这一见马齐缄口不言,弘晴自也无奈得很,总不能硬揪着老马同志要意见罢,那也未免太过了些,没辙了,弘晴也就只能是苦笑了一下,拿起那份折子再次细细地研读了起来,重点更多的则是着落在尹泰的节略批注上,这一看,还真就看出了些端倪来了——尹泰之乎之也了一大堆废话,云山雾罩地,看似无甚主张,可其实言语间却表露着对老十四这等提议的不赞同之意味,只是说得甚是隐晦罢了。
自李光地被罢免,王士祯病故之后,八爷在大学士中的支持者就只剩下尹泰一人了,新增补上来的萧永藻是不折不扣的中立派,向来不介入阿哥们的党争,另一名大学士王掞则是素来心怀废太子胤礽,对八爷半点好感皆无,至于张廷玉、马齐、温达乃至布衣宰相方苞就更不用说了,都跟八爷无甚瓜葛可言,也就只有尹泰一人是八爷的死忠,很显然,尹泰要表达的意思便是八爷的意思,明摆着是不愿见到老十四麾下的势力再度膨胀。
八爷的意向好理解,旁人不知晓素来一体的八爷与十四爷之间已然有了不小的嫌隙,可弘晴却是心中有数得很,自是能猜知八爷对老十四的遏制之心意,然则说到圣心所向么,弘晴可就不敢轻易下个结论了,问题是老爷子既是已将此事转过了过来,那就容不得弘晴不作为,意见必须得给出,而且还得尽快,若不然,一准没好果子吃,只是说到该如何应对么,弘晴却是不免有些个犯踌躇了的。
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说,此番西征一路皆无坚城,基本都是野战居多,此无他,兵力处于极度劣势的准噶尔一方断然不会采取固守之策,也断然不敢轻易跟兵力雄厚至极的清军展开主力对决,所能采取的战略只有一条,那便是游击作战,充分发挥草原骑兵的强大机动能力,伺机攻击清军一部,打了就走,以骚扰战术来延缓清军的挺进,战事虽频,规模却注定不会大,这等情形下,炮兵旅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并不大,也就只在清军深入到准格尔汗国内腹之后,无路可走的准噶尔汗国方才有那么点可能举全国之兵与清军展开最后的决战,那才真到了炮兵旅能派上用场的时候,故此,调炮兵旅上前线的实际意义当真不大。
然则话又说回来了,能有炮兵旅这么支战略威慑力量在,对于鼓舞清军的士气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象征意义,再者,有炮兵旅的存在,老十四在排兵布阵上,也能多出不少的选择余地以及底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十四调炮兵旅上前线的提议也有着可取之处,只是弘晴本心里是不愿让炮兵旅这么支强大无比的战力被老十四所掌控的,如此一来,这节略究竟该如何写就令弘晴颇为的伤脑筋了……
旁人议不议的,弘晴压根儿就不在意,于他而论,能将弘历彻底赶出工部,便算是个不大不小的胜利,至少不用再担心弘历借着工部帮办的名义在工部里搅风搅雨,至于其它么,那都是无所谓的事儿,旁人爱怎么议便怎么议去好了,弘晴压根儿就懒得去理会,三五天里办完了交接之后,便即昂昂然地进了上书房,与张廷玉等人比肩而立,正式开始了其大学士之生涯。
大学士自然不是那么好当的,君不见朝廷上下有品级的官员达数万之多,可真能站在大学士这么个台阶上的,也就只有寥寥数人而已,荣幸倒是荣幸了,可个中之苦痛当真就不足为外人道哉——每天飞进大内的公文都是数以千计,旁的不说,光是抄写节略就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不单要将每本奏折都细细阅读过,还须得从一大堆的繁文缛节中节略出奏本的核心内容,这还不算完,还得附上自个儿对奏本所言之事的建议。这等工作量当真就不是那么好玩的事儿,饶是弘晴在工部也算是批惯了折子的,可乍然一接手这等既费脑又费力的活计,还是被累得个够呛,真就比不得张廷玉等人的老练,没辙了,也就只能是以勤补拙,每日里总要忙到天擦黑才回府,而这,还是在弘晴尚无分管部门的情形下,若是再要给弘晴挂上几个部,得,索性就不必回府了,直接将铺盖搬到上书房去打地铺好了。
时光荏苒,一转眼便已是到了五月底,天已是渐热,老爷子在宫里呆不住了,领着大批太监宫女们便搬到了城外的畅春园,身在机枢的大学士们自然也就全都跟着到畅春园,忙乎得昏天黑地的弘晴总算是能稍喘上口大气了,此无他,一来么,经过半个多月的苦练,弘晴如今抄写节略的本事已然大涨,至于其二么,那便是三爷的颐和园就在畅春园的隔壁,就一墙之隔,下了班,一拐弯便能着家,弘晴的小日子自然也就舒坦了许多,当然了,也正因为此,轮值早班的差使也就不出意外地落到了弘晴的头上,旁的大学士还能轮换着上岗,而弘晴就没这么个福气了,谁让他年轻,又住得近来着,这不,今儿个一大早地,弘晴又是第一个到了清溪书屋,让随行的侍卫们泡上了壶浓浓的俨茶,便即埋在了公文堆里,奋笔速书个不停。
“哟,仁郡王,早啊。”
就在弘晴埋头狂书之际,却听一阵脚步声响起中,一身整齐朝服的马齐已是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笑呵呵地跟弘晴打了个招呼。
“马大人,早。”
尽管如今手底下已是熟稔了许多,可跟马齐这等当了多年大学士之辈相比,弘晴抄写节略的能耐起码还须得锻炼上几年,为了赶进度,弘晴自是无心多寒暄,也就只是笑着回应了一声,便即又埋头苦写了起来。
“王爷,下官此处有份折子,是昨儿个尹大人抄录的,圣上看过了,没批,说是让王爷先审审,要不,您先看看?”
马齐浑然没在意弘晴的冷淡回应,一抖手,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份黄绢蒙面的折子,笑眯眯地递到了弘晴的面前,一派随意状地扯了一句道。
“哦?那好啊,小王这就拜读一番好了。”
听得马齐这般说法,弘晴还真就好奇得很,瞥了那本折子一眼,见其上的署名赫然是老十四,心头不由地便是一动,可也没甚旁的表示,仅仅只是笑呵呵地应了一声,拿过折子,翻将开来,只一看,眉头不由地便是一皱,此无他,折子是老十四以兵部的名义起草的,啰啰嗦嗦了一大通,要求只有一个,那便是自言为了能确保西征之胜算,请求将丰台大营的炮兵旅调往前线。
嗯?老爷子这是啥意思来着!
老十四调新军的想头是由来已久的,这一点,弘晴自是早就知晓了的,前番老十四上本言此之际,弘晴可是耍了好几手的阴招,方才迫使老十四不得不放弃了这等打算,而今,大军已是集结得差不多了,出征在即,老十四居然又盘算起新军的炮兵旅了,这里头显然有文章,不过么,说穿了也不奇怪,但凡带兵之辈,就没谁不想将炮兵旅这等强军掌握在手中的,问题是老爷子对此不发表意见的用心到底何在却是不好说了的。
“马大人,皇玛法不知可有甚交待否?”
弘晴皱着眉头想了想,还是不敢确定圣心究竟何向,自也就没敢胡乱发表意见,这便沉吟着发问了一句道。
“那倒是没有,只说让王爷先给出个意见再行定议。”
马齐摇了摇头,很是干脆地给出了答案。
“哦,是这样啊,那依马大人看来,此举可适宜否?”
弘晴对马齐的话显然是不太相信的,然则老马同志既是如此说了,弘晴也不好再往下追问个不休,这便笑呵呵地换了个问法。
“下官不曾带过兵,对此一窍不通啊,呵呵,王爷,您忙,下官那儿还堆着一堆的折子,就不搅闹了。”
弘晴倒是问得诚恳,可老马同志却显然不想插手此事,没旁的,新军的调动与否实在是太过敏感了些,涉及到诚亲王一系与八爷一方的纠葛,其中还夹杂着十三爷与弘晴,如此多的王爷杵在那儿,这等阵容着实是太过惊人了些,马齐又不傻,哪肯沾手此事的,打了个哈哈之后,也不给弘晴再次开口的机会,便已是转回了自个儿的办公桌,一屁股端坐了下来,拿起本折子便一本正经地翻阅了起来。
得,这老梆子还真是滑头!
这一见马齐缄口不言,弘晴自也无奈得很,总不能硬揪着老马同志要意见罢,那也未免太过了些,没辙了,弘晴也就只能是苦笑了一下,拿起那份折子再次细细地研读了起来,重点更多的则是着落在尹泰的节略批注上,这一看,还真就看出了些端倪来了——尹泰之乎之也了一大堆废话,云山雾罩地,看似无甚主张,可其实言语间却表露着对老十四这等提议的不赞同之意味,只是说得甚是隐晦罢了。
自李光地被罢免,王士祯病故之后,八爷在大学士中的支持者就只剩下尹泰一人了,新增补上来的萧永藻是不折不扣的中立派,向来不介入阿哥们的党争,另一名大学士王掞则是素来心怀废太子胤礽,对八爷半点好感皆无,至于张廷玉、马齐、温达乃至布衣宰相方苞就更不用说了,都跟八爷无甚瓜葛可言,也就只有尹泰一人是八爷的死忠,很显然,尹泰要表达的意思便是八爷的意思,明摆着是不愿见到老十四麾下的势力再度膨胀。
八爷的意向好理解,旁人不知晓素来一体的八爷与十四爷之间已然有了不小的嫌隙,可弘晴却是心中有数得很,自是能猜知八爷对老十四的遏制之心意,然则说到圣心所向么,弘晴可就不敢轻易下个结论了,问题是老爷子既是已将此事转过了过来,那就容不得弘晴不作为,意见必须得给出,而且还得尽快,若不然,一准没好果子吃,只是说到该如何应对么,弘晴却是不免有些个犯踌躇了的。
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说,此番西征一路皆无坚城,基本都是野战居多,此无他,兵力处于极度劣势的准噶尔一方断然不会采取固守之策,也断然不敢轻易跟兵力雄厚至极的清军展开主力对决,所能采取的战略只有一条,那便是游击作战,充分发挥草原骑兵的强大机动能力,伺机攻击清军一部,打了就走,以骚扰战术来延缓清军的挺进,战事虽频,规模却注定不会大,这等情形下,炮兵旅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并不大,也就只在清军深入到准格尔汗国内腹之后,无路可走的准噶尔汗国方才有那么点可能举全国之兵与清军展开最后的决战,那才真到了炮兵旅能派上用场的时候,故此,调炮兵旅上前线的实际意义当真不大。
然则话又说回来了,能有炮兵旅这么支战略威慑力量在,对于鼓舞清军的士气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象征意义,再者,有炮兵旅的存在,老十四在排兵布阵上,也能多出不少的选择余地以及底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十四调炮兵旅上前线的提议也有着可取之处,只是弘晴本心里是不愿让炮兵旅这么支强大无比的战力被老十四所掌控的,如此一来,这节略究竟该如何写就令弘晴颇为的伤脑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