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8章 囊中之物
似曾相似呀!
又是修路,又是大兴土木。
但是好招不怕使第二回。
韩艺做事永远是选择最为简单的方式,这一套路数,大家都非常熟悉,上手也快。
而且,即便西北没有战事,韩艺也是有这打算的,因为他刚刚从高句丽掠来不少的奴隶,而其中有些人是顽固反唐份子,难以教化,故此中原商人还不一定镇得住,韩艺已经打算将这些人全部扔到西北来,让更加彪悍的西北酋长来教训他们。
比流氓,谁怕谁呀!
另外,也不会有损中原大国的名声。
而修建道路,是贸易之根本,想要连通西北地区,道路一定要通达。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建造金行也是韩艺的规划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浩大的工程,就是修建学院。
这是一定的,哪怕是赔钱,也得建。
民族之间的融合,用武力只会适得其反,没有哪个民族是能够通过武力征服的,必须还得通过文化,软实力。
而文明文化其实才是唐朝的最强兵器,因为唐朝的文化,非常之特别,它没有独尊儒术,也没有固守中原文化,唐朝的文明文化本就是吸收了很多民族的文化,就连统治者都是胡汉杂交出来的,它本身就具有一个包容性,胡人也能够在唐文明中间找到自己的影子,这种会有一种归属感,而唐朝的文明文化乃是当今世上最为先进文明文化,任何方面都是如此,博大精深,璀璨夺目,无可匹敌。
宋朝武力虽不行,但是文化非常高,同时期的辽、金二国,都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而这一句话,恰恰证明,他们已经被同化了,可见宋朝当时已经拿出了最强兵器,只可惜后来来了一个完全不可同化的民族,导致功亏一篑。
而如今这年代,谁敢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原。”那简直就是自取其辱,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就可以将对方给怼到墙角里面去。
可见唐朝还没有使出自己的最强兵器,就是派了个天可汗去打打头阵,唐朝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因为唐朝的最强武器都还收着没用。
所以这学院是一定要修建的,赔钱也得建,只要对方接受,那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打一场战争,可以修建多少学院。
而此时西北百姓当然愿意接受唐文化,他们的市场在中原,要是不懂汉语,不懂汉字,怎么去跟中原商人交流,其实经过上回的修路工程,就已经有很多人直接说汉语,因为老板都是汉人,你要不会说汉语,你就永远没法升职。
但是这不是一句话就能够概括的,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幸亏这就是韩艺西北计划的第二步,否则的话,时间这么赶,他哪里拿得出来。
大家就坐在一起商量,他们当地的情况如何?那里又可以开辟的新的道路?你们州县又有什么特产?怎么将这些特产运营成商品?大家怎么资本化?
人人都是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要知道当初签订牧场协议的时候,参与的都是各部落的酋长,但是这一回,坐在这里可都是商人,哪怕是酋长,本质上也是一个商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只不过没有人注意到。另外,这个计划其实就是稳固了他们的地位,因为现在他们是最清楚朝廷政策的人,那么其余人当然得听他们的。
谈着谈着,大家就都觉得给钱不如给政策,你给我钱,最多最多也就是回到半年前,但是给政策给我,那我得到就要更多。
故此,现在谁要再谈让朝廷补偿钱,那绝对一脚将这人给踢出去。
而且这边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长安。
虽然没有谈成终站协议,但是吐蕃撤兵了,那么就宣告这一场战争告一段落,不会今后会不会继续开战,但大家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这段期间两线作战,大家都是身心俱疲呀。
朝会结束之后,大臣们都是轻松惬意的从大殿中走了出来。
“唉...总算是结束了,真是要命啊!”
“看来陛下调韩尚书回来谈判,乃明智之举呀,你看,韩尚书一到,禄东赞只能无奈退兵。”
“倒也是的,这回韩尚书可是立下不小的功劳,据说辽东战役,韩尚书也是功不可没,而这边又退吐蕃大军,要是他还能稳定住西北局面,这中书令只怕是非他莫属。”
“这已经在韩尚书的口袋里面了。”
.......
“看来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中书令要诞生了。”
“是呀!其实韩尚书最近立下不少功劳,只不过年纪太轻,没法继续往上升,但是这一回,相信没有人再敢多言,只不过我觉得中书令,就还不如升韩尚书为尚书仆射,统管户、兵、工三部。”
“言之有理。”
......
“宋国公,恭喜,恭喜,你们萧家又要出一名宰相了。”
“不敢,不敢,这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可不能乱说。”
“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宋国公何许谦虚。”
“可不是么,你们兰陵萧氏还真是走运,令千金跑到山窝里面去,都能找一个宰相回来。”
.......
这韩艺一到,吐蕃立刻退兵。
这是一种怎样的实力。
韩艺的威望那是坐着火箭上升。
要知道高句丽之所以能够取胜,主要也是因为韩艺的后勤,韩艺的飞行部队,以及韩艺的心理攻势,更为关键的是朝廷还没有花钱,还从中赚了钱,此时此刻河南各州县的粮仓都也还是满的,压根就没有动过,各州县的百姓、官员当然也吹韩艺,以前打仗,专门为难我们地方官员,口粮都让你们拿去了,您来了之后,我们州县的财富不减反增,因为当时商人扔了很多钱在河南各州县。
士兵们也是非常爱戴韩艺的,回到家都还怀念军中盒饭,婆娘做得饭菜,还没有在军中的盒饭好吃,这真是太尴尬了。
大家都觉得这安抚大使就采取终身制,就别再换人了。
而长安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所有舆论都在往长安集中,不管是民间,还是朝中,都出现了让韩艺当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的舆论,这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这差不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韩艺的年纪虽然不大,但是他立下的功劳,令那些反对韩艺的人,这回都是不好意思做声,因为就连李绩都将功劳推倒韩艺身上。
这舆论是愈演愈烈。
这些日子,萧府真是门庭若市,上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因为大家都知道,韩艺回来不是中书令,就是仆射,但是韩艺又不在这里,弄得萧锐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跑到庙里去避难。
长安,魏国夫人府。
“老臣参见皇后。”
这武媚娘前脚刚入门,许敬宗后脚就跟了进来。
“免礼。”武媚娘笑道:“许侍中真是消息灵通,我这茶才刚刚倒上,你就来了。”
许敬宗尴尬一笑。
杨氏伸手示意的道:“贤兄,快快请坐。”
“多谢!”
许敬宗坐了下来。
武媚娘便问道:“不知许侍中到访,是为何事?”
许敬宗道:“不知皇后最近可有听到那些流言蜚语?”
武媚娘黛眉一皱,道:“什么流言蜚语?”
杨氏道:“贤兄所指,可是关于韩尚书的?”
“正是。”
许敬宗点点头,又道:“最近不管是朝中,还是坊间,都在议论陛下这一回论功行赏,不少人认为升韩艺为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
武媚娘点点头,“这我倒是听说了一些,但我觉得这并未有何不妥,且不说韩艺着回去立下如此大功,光凭他的能力,也足以胜任。”
许敬宗道:“可是韩艺年纪太小,恐怕难以服众啊!”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许侍中,你这话只怕是针对韩艺个人去的吧。”
“不不不,老臣没有这意思。”许敬宗言不由衷道,他才刚刚位极人臣,都还没有过瘾,但是照这情况发展下去,韩艺一回来,他反而退居其次,这他怎么甘心。
武媚娘道:“许侍中,我觉得让韩艺出任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对于你也是一件大好事。你想想看,这一回立下功劳的人,可不止是韩艺一个人,还有裴行俭、王方翼、赵持满、刘仁轨等人,他们要当上中书令,你的日子可不会好过的。韩艺的话,虽然与你有些过节,但是我还能够从中调解,一直以来,韩艺与你们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从未针对过你们,你也应该以大局为重,争取让韩艺当上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而非是裴行俭、赵持满等人。”
许敬宗不情愿的点了点头。
等到许敬宗离开之后,杨氏便非常担忧道:“女儿,韩艺这回真的能够当上中书令?”
武媚娘点点头道:“我看是八九不离十。”
杨氏是知道韩艺跟长孙无忌有一腿,纳闷道:“女儿,你可别忘记,韩艺可是长孙无忌的人么,他若是当上中书令,对你可不是什么好事,你应该让许敬宗他们去阻止韩艺。”
武媚娘端起边上的茶杯,稍稍呷了一口,又放下茶杯来,淡淡道:“许敬宗在前面已经犯了不少错误,这事他是阻止不了的,只会越帮越忙,我也阻止不了。”
又是修路,又是大兴土木。
但是好招不怕使第二回。
韩艺做事永远是选择最为简单的方式,这一套路数,大家都非常熟悉,上手也快。
而且,即便西北没有战事,韩艺也是有这打算的,因为他刚刚从高句丽掠来不少的奴隶,而其中有些人是顽固反唐份子,难以教化,故此中原商人还不一定镇得住,韩艺已经打算将这些人全部扔到西北来,让更加彪悍的西北酋长来教训他们。
比流氓,谁怕谁呀!
另外,也不会有损中原大国的名声。
而修建道路,是贸易之根本,想要连通西北地区,道路一定要通达。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建造金行也是韩艺的规划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浩大的工程,就是修建学院。
这是一定的,哪怕是赔钱,也得建。
民族之间的融合,用武力只会适得其反,没有哪个民族是能够通过武力征服的,必须还得通过文化,软实力。
而文明文化其实才是唐朝的最强兵器,因为唐朝的文化,非常之特别,它没有独尊儒术,也没有固守中原文化,唐朝的文明文化本就是吸收了很多民族的文化,就连统治者都是胡汉杂交出来的,它本身就具有一个包容性,胡人也能够在唐文明中间找到自己的影子,这种会有一种归属感,而唐朝的文明文化乃是当今世上最为先进文明文化,任何方面都是如此,博大精深,璀璨夺目,无可匹敌。
宋朝武力虽不行,但是文化非常高,同时期的辽、金二国,都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而这一句话,恰恰证明,他们已经被同化了,可见宋朝当时已经拿出了最强兵器,只可惜后来来了一个完全不可同化的民族,导致功亏一篑。
而如今这年代,谁敢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原。”那简直就是自取其辱,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就可以将对方给怼到墙角里面去。
可见唐朝还没有使出自己的最强兵器,就是派了个天可汗去打打头阵,唐朝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因为唐朝的最强武器都还收着没用。
所以这学院是一定要修建的,赔钱也得建,只要对方接受,那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打一场战争,可以修建多少学院。
而此时西北百姓当然愿意接受唐文化,他们的市场在中原,要是不懂汉语,不懂汉字,怎么去跟中原商人交流,其实经过上回的修路工程,就已经有很多人直接说汉语,因为老板都是汉人,你要不会说汉语,你就永远没法升职。
但是这不是一句话就能够概括的,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幸亏这就是韩艺西北计划的第二步,否则的话,时间这么赶,他哪里拿得出来。
大家就坐在一起商量,他们当地的情况如何?那里又可以开辟的新的道路?你们州县又有什么特产?怎么将这些特产运营成商品?大家怎么资本化?
人人都是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要知道当初签订牧场协议的时候,参与的都是各部落的酋长,但是这一回,坐在这里可都是商人,哪怕是酋长,本质上也是一个商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只不过没有人注意到。另外,这个计划其实就是稳固了他们的地位,因为现在他们是最清楚朝廷政策的人,那么其余人当然得听他们的。
谈着谈着,大家就都觉得给钱不如给政策,你给我钱,最多最多也就是回到半年前,但是给政策给我,那我得到就要更多。
故此,现在谁要再谈让朝廷补偿钱,那绝对一脚将这人给踢出去。
而且这边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长安。
虽然没有谈成终站协议,但是吐蕃撤兵了,那么就宣告这一场战争告一段落,不会今后会不会继续开战,但大家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这段期间两线作战,大家都是身心俱疲呀。
朝会结束之后,大臣们都是轻松惬意的从大殿中走了出来。
“唉...总算是结束了,真是要命啊!”
“看来陛下调韩尚书回来谈判,乃明智之举呀,你看,韩尚书一到,禄东赞只能无奈退兵。”
“倒也是的,这回韩尚书可是立下不小的功劳,据说辽东战役,韩尚书也是功不可没,而这边又退吐蕃大军,要是他还能稳定住西北局面,这中书令只怕是非他莫属。”
“这已经在韩尚书的口袋里面了。”
.......
“看来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中书令要诞生了。”
“是呀!其实韩尚书最近立下不少功劳,只不过年纪太轻,没法继续往上升,但是这一回,相信没有人再敢多言,只不过我觉得中书令,就还不如升韩尚书为尚书仆射,统管户、兵、工三部。”
“言之有理。”
......
“宋国公,恭喜,恭喜,你们萧家又要出一名宰相了。”
“不敢,不敢,这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可不能乱说。”
“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宋国公何许谦虚。”
“可不是么,你们兰陵萧氏还真是走运,令千金跑到山窝里面去,都能找一个宰相回来。”
.......
这韩艺一到,吐蕃立刻退兵。
这是一种怎样的实力。
韩艺的威望那是坐着火箭上升。
要知道高句丽之所以能够取胜,主要也是因为韩艺的后勤,韩艺的飞行部队,以及韩艺的心理攻势,更为关键的是朝廷还没有花钱,还从中赚了钱,此时此刻河南各州县的粮仓都也还是满的,压根就没有动过,各州县的百姓、官员当然也吹韩艺,以前打仗,专门为难我们地方官员,口粮都让你们拿去了,您来了之后,我们州县的财富不减反增,因为当时商人扔了很多钱在河南各州县。
士兵们也是非常爱戴韩艺的,回到家都还怀念军中盒饭,婆娘做得饭菜,还没有在军中的盒饭好吃,这真是太尴尬了。
大家都觉得这安抚大使就采取终身制,就别再换人了。
而长安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所有舆论都在往长安集中,不管是民间,还是朝中,都出现了让韩艺当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的舆论,这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这差不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韩艺的年纪虽然不大,但是他立下的功劳,令那些反对韩艺的人,这回都是不好意思做声,因为就连李绩都将功劳推倒韩艺身上。
这舆论是愈演愈烈。
这些日子,萧府真是门庭若市,上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因为大家都知道,韩艺回来不是中书令,就是仆射,但是韩艺又不在这里,弄得萧锐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跑到庙里去避难。
长安,魏国夫人府。
“老臣参见皇后。”
这武媚娘前脚刚入门,许敬宗后脚就跟了进来。
“免礼。”武媚娘笑道:“许侍中真是消息灵通,我这茶才刚刚倒上,你就来了。”
许敬宗尴尬一笑。
杨氏伸手示意的道:“贤兄,快快请坐。”
“多谢!”
许敬宗坐了下来。
武媚娘便问道:“不知许侍中到访,是为何事?”
许敬宗道:“不知皇后最近可有听到那些流言蜚语?”
武媚娘黛眉一皱,道:“什么流言蜚语?”
杨氏道:“贤兄所指,可是关于韩尚书的?”
“正是。”
许敬宗点点头,又道:“最近不管是朝中,还是坊间,都在议论陛下这一回论功行赏,不少人认为升韩艺为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
武媚娘点点头,“这我倒是听说了一些,但我觉得这并未有何不妥,且不说韩艺着回去立下如此大功,光凭他的能力,也足以胜任。”
许敬宗道:“可是韩艺年纪太小,恐怕难以服众啊!”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许侍中,你这话只怕是针对韩艺个人去的吧。”
“不不不,老臣没有这意思。”许敬宗言不由衷道,他才刚刚位极人臣,都还没有过瘾,但是照这情况发展下去,韩艺一回来,他反而退居其次,这他怎么甘心。
武媚娘道:“许侍中,我觉得让韩艺出任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对于你也是一件大好事。你想想看,这一回立下功劳的人,可不止是韩艺一个人,还有裴行俭、王方翼、赵持满、刘仁轨等人,他们要当上中书令,你的日子可不会好过的。韩艺的话,虽然与你有些过节,但是我还能够从中调解,一直以来,韩艺与你们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从未针对过你们,你也应该以大局为重,争取让韩艺当上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而非是裴行俭、赵持满等人。”
许敬宗不情愿的点了点头。
等到许敬宗离开之后,杨氏便非常担忧道:“女儿,韩艺这回真的能够当上中书令?”
武媚娘点点头道:“我看是八九不离十。”
杨氏是知道韩艺跟长孙无忌有一腿,纳闷道:“女儿,你可别忘记,韩艺可是长孙无忌的人么,他若是当上中书令,对你可不是什么好事,你应该让许敬宗他们去阻止韩艺。”
武媚娘端起边上的茶杯,稍稍呷了一口,又放下茶杯来,淡淡道:“许敬宗在前面已经犯了不少错误,这事他是阻止不了的,只会越帮越忙,我也阻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