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现在有了一个这样文化交流的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大量文物,他们当然迫不及待地想要过来。
同时,文交会的项目之一,位于沪城华夏馆东翼的,是一次大型文化交流论坛。
所谓论坛,当然就是发表论文、进行研讨的场合。
到时候,中英双方的教授都将上台演讲,文物局的专家也预定了一个席位,专门讨论文物保护法。
这些教授本来是打算坐飞机过来的,但飞机十多个小时时间实在太大,坐着难受,爱德华宣称会把伊利莎白号一路开过来,欢迎专家教授们同行,他们当然就乐得上船了。
这几天他们在船上吃喝游玩,演讲讨论,过得非常开心,现在在船舱里没有出来,回避一下华夏的这个迎接活动。
“对于这一批文物回归,他们有什么想法?”苏进问道。
“各有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周景洋公平地说,“有的很不满意,觉得伤了面子;有的觉得华夏文保环境不行,文物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有的觉得华夏文物就应该归还给华夏……这几天光是这个议题,在船上就吵了好几轮。”
苏进点头,这时三人已经走到了周老爷子等人的面前。
周景洋正要打招呼,周老爷子就用复杂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问道:“文物呢?”
周景洋往上一指:“在上面。正在搬运。”周老爷子哼了一声,说:“你活了一辈子,总算做了件好事。”
听见这话,周景洋也不满地哼了一声,父子俩这一刻的表情非常相似。
这种时候,周景洋还是没跟老爷子顶嘴,他拿起手机,往里打了个电话,很快就放下来说:“出来了。”
随着他的声音,轰隆隆的滚轮声在船舱底板前方响起,黑暗中,有些东西越靠越近。
渐渐的,那些东西出现在船舱门口,它们被放在一个个的箱子里,用拖车往下运。
箱子有大有小,全部采取同样的样式,是专门用来存放文物的防震箱。
一辆辆拖车排成一行,接连不断地往下,最后离开船舱,顺着红毯向这边行来。
一时间,所有人全部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没一个人再说话,全部都紧盯着那边不放。
这就是那172件文物,它们在外游历太久,现在终于回来了!
突然间,港口拉起了长长的汽笛声,透过海风,在港口中、海面上不断盘旋。
这汽笛声仿佛是哀鸣,又仿佛是庆祝,饱含着无数你说不出、但是能够清楚意识到的含义。
在无数道目光中,那些文物伴随着滚轮的声音,向着这边行来,最后到达他们面前。
这172件文物后面,还跟着一个西装大衣的白人男子,他脸色苍白,犹有病容,脸上却非常严肃,一丝笑意也没有——正是罗尔·爱德华。
他穿过排列得长长的一百件文物,走到苏进面前,随手敲了敲旁边的箱子:“你要的文物全部都在这里了,我也算完成我的承诺了。”
苏进看着他,突然退后一步,向他深深行了一礼。
他郑重其事地道:“这次的事情,真是太感谢您了!”
爱德华有些意外,忍不住扬了扬眉。最后他哼了一声,有些不耐烦地说:“算了,本来也是我嘴快,答应这种麻烦事……”
他的手按在一个高箱子上,意味深长地对苏进说,“不过我也提醒一下,这些文物运到华夏,是用来在文交会上展出的。它的所有权仍然属于我们大英帝国。文交会结束,它们将会被这艘伊利莎白号运回国内……”
他凑前一步,声音突然压低,像是耳语一样,“但是这次文交会,能够决定文物真正归属的那几个老头子都来了,你要能搞定他们,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说着,他抬起眼睛,对苏进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接着转向周老爷子他们,瞬间换了一个表情,大步迎了上去。
0795 绝世珍品
欢迎仪式一环接着一环地进行着,苏进也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他以修复师代表的身份,在镜头面前当众对回归的文物进行清点与检查,对它们的名称和当前情况进行登记。
今天这个活动是现场直播的,各大媒体也在实时转播文字新闻——就算是对这种事情没什么兴趣的媒体,也被那支车队所代表的意义所震惊,及时跟了上来。
一个个箱子被打开,一件件文物被取出,展示到公众面前。
每一件文物,苏进都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说出它们的来历。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些文物,每一件都举世罕有,为所有修复师梦寐以求。它们的名单,也是苏进一个个列举出来,由周景洋转交给爱德华的。
“《永乐大典》45卷。”
“明永乐青花如意抱月瓶。”
“唐三彩墓葬雕塑。”
“明唐寅纸本水墨山水画。”
诸多文物被展示到众人面前,透过镜头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里,在场所有人全部都屏息凝神,紧紧关注着这些珍稀文物。
更远处的电视机前,也逐渐聚集起了更多的人,以及几乎全部能够看到电视的文物修复师。
越是内行,就越清楚这些文物的价值。
譬如最前面展示出来的那45卷永乐大典。
在普通人看来,它们只是一堆破旧的古籍。
稍微有文化一点的人,会知道这是明永乐年间,由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全书共约3.7亿字,分成22937卷,11095册。
该书以《洪武正韵》为纲,以韵统字,以字系事,内容包罗万象:“是书之作,上自古初,下及近代,经史子集与凡道释、医卜、杂家之书,靡不收采。诚以朝廷制作所关,务在详备无遗,显明易考。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以至奇闻异见、庾词逸事,悉皆随字收载。”
同时,文交会的项目之一,位于沪城华夏馆东翼的,是一次大型文化交流论坛。
所谓论坛,当然就是发表论文、进行研讨的场合。
到时候,中英双方的教授都将上台演讲,文物局的专家也预定了一个席位,专门讨论文物保护法。
这些教授本来是打算坐飞机过来的,但飞机十多个小时时间实在太大,坐着难受,爱德华宣称会把伊利莎白号一路开过来,欢迎专家教授们同行,他们当然就乐得上船了。
这几天他们在船上吃喝游玩,演讲讨论,过得非常开心,现在在船舱里没有出来,回避一下华夏的这个迎接活动。
“对于这一批文物回归,他们有什么想法?”苏进问道。
“各有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周景洋公平地说,“有的很不满意,觉得伤了面子;有的觉得华夏文保环境不行,文物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有的觉得华夏文物就应该归还给华夏……这几天光是这个议题,在船上就吵了好几轮。”
苏进点头,这时三人已经走到了周老爷子等人的面前。
周景洋正要打招呼,周老爷子就用复杂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问道:“文物呢?”
周景洋往上一指:“在上面。正在搬运。”周老爷子哼了一声,说:“你活了一辈子,总算做了件好事。”
听见这话,周景洋也不满地哼了一声,父子俩这一刻的表情非常相似。
这种时候,周景洋还是没跟老爷子顶嘴,他拿起手机,往里打了个电话,很快就放下来说:“出来了。”
随着他的声音,轰隆隆的滚轮声在船舱底板前方响起,黑暗中,有些东西越靠越近。
渐渐的,那些东西出现在船舱门口,它们被放在一个个的箱子里,用拖车往下运。
箱子有大有小,全部采取同样的样式,是专门用来存放文物的防震箱。
一辆辆拖车排成一行,接连不断地往下,最后离开船舱,顺着红毯向这边行来。
一时间,所有人全部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没一个人再说话,全部都紧盯着那边不放。
这就是那172件文物,它们在外游历太久,现在终于回来了!
突然间,港口拉起了长长的汽笛声,透过海风,在港口中、海面上不断盘旋。
这汽笛声仿佛是哀鸣,又仿佛是庆祝,饱含着无数你说不出、但是能够清楚意识到的含义。
在无数道目光中,那些文物伴随着滚轮的声音,向着这边行来,最后到达他们面前。
这172件文物后面,还跟着一个西装大衣的白人男子,他脸色苍白,犹有病容,脸上却非常严肃,一丝笑意也没有——正是罗尔·爱德华。
他穿过排列得长长的一百件文物,走到苏进面前,随手敲了敲旁边的箱子:“你要的文物全部都在这里了,我也算完成我的承诺了。”
苏进看着他,突然退后一步,向他深深行了一礼。
他郑重其事地道:“这次的事情,真是太感谢您了!”
爱德华有些意外,忍不住扬了扬眉。最后他哼了一声,有些不耐烦地说:“算了,本来也是我嘴快,答应这种麻烦事……”
他的手按在一个高箱子上,意味深长地对苏进说,“不过我也提醒一下,这些文物运到华夏,是用来在文交会上展出的。它的所有权仍然属于我们大英帝国。文交会结束,它们将会被这艘伊利莎白号运回国内……”
他凑前一步,声音突然压低,像是耳语一样,“但是这次文交会,能够决定文物真正归属的那几个老头子都来了,你要能搞定他们,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说着,他抬起眼睛,对苏进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接着转向周老爷子他们,瞬间换了一个表情,大步迎了上去。
0795 绝世珍品
欢迎仪式一环接着一环地进行着,苏进也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他以修复师代表的身份,在镜头面前当众对回归的文物进行清点与检查,对它们的名称和当前情况进行登记。
今天这个活动是现场直播的,各大媒体也在实时转播文字新闻——就算是对这种事情没什么兴趣的媒体,也被那支车队所代表的意义所震惊,及时跟了上来。
一个个箱子被打开,一件件文物被取出,展示到公众面前。
每一件文物,苏进都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说出它们的来历。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些文物,每一件都举世罕有,为所有修复师梦寐以求。它们的名单,也是苏进一个个列举出来,由周景洋转交给爱德华的。
“《永乐大典》45卷。”
“明永乐青花如意抱月瓶。”
“唐三彩墓葬雕塑。”
“明唐寅纸本水墨山水画。”
诸多文物被展示到众人面前,透过镜头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里,在场所有人全部都屏息凝神,紧紧关注着这些珍稀文物。
更远处的电视机前,也逐渐聚集起了更多的人,以及几乎全部能够看到电视的文物修复师。
越是内行,就越清楚这些文物的价值。
譬如最前面展示出来的那45卷永乐大典。
在普通人看来,它们只是一堆破旧的古籍。
稍微有文化一点的人,会知道这是明永乐年间,由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全书共约3.7亿字,分成22937卷,11095册。
该书以《洪武正韵》为纲,以韵统字,以字系事,内容包罗万象:“是书之作,上自古初,下及近代,经史子集与凡道释、医卜、杂家之书,靡不收采。诚以朝廷制作所关,务在详备无遗,显明易考。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以至奇闻异见、庾词逸事,悉皆随字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