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皇帝召见
“姑母!”皇帝喊了一声。
大长公主看着他。
皇帝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低下声音,解释:“不会有这样的事。康王妃虽是朕的生母,但现在只是婶娘。”
大长公主立刻逼问:“陛下这样想,康王府也这样想吗?若是没有坏心,为什么对朝芳宫动手?自从陛下登基,本宫一直闭门清修,可曾给你捣过乱?就连这样,康王府也容不下,叫本宫如何相信,他们没有的想头?”
皇帝只能道:“姑母消消气,回头朕就命人去查!曹家舅母做出这样的事,朕定会重重惩处,但是康王府那边……”
“说到底,陛下还是要为生母开脱,是不是?”
皇帝只能指天发誓:“倘若这事真是婶娘做的,朕一定不会姑息!”
大长公主这才缓了语气:“陛下有这个心,本宫就放心了。”
达成目的的大长公主,扶着梅姑姑起身,又伸手去理皇帝被扯乱的龙袍,柔声细语,仿佛刚才大哭大闹的人根本不是自己。
“瞧陛下,一点小事,说得这么严重干什么?”
皇帝嘴角抽了抽:“……”
刚才还说要三尺白绫吊死,怎么这会儿就成小事了?
大长公主毫无所觉的样子,继续跟他说话,语气那叫一个体贴温柔:“你啊,不用太当真。那边毕竟是你的生母,事情闹大了,岂不是叫人笑话?正儿八经去查,恐怕御史弹劾的奏折会把你淹了!”
这倒也是。
皇帝的生母意图谋害大长公主,不管事情是真是假,御史们都会借机发作,指着他鼻子骂上一顿,烦人得紧。
想到这里,皇帝的语气有了几分真诚:“谢姑母体谅。”
大长公主和颜悦色:“在你面前,姑母不说虚话。你那婶娘,我是从来看不顺眼,作风奢靡,心眼还跟针尖似的。自打她回京,王府里南北行商来往不断,各色珍奇流水般送进去,还经常大摆宴席,稍有些不顺意,就大发雷霆。陛下啊,人言可畏,若是叫她连累了陛下的清名可怎么好?”
说着,她伸手去拭不存在的眼泪:“你勤勤恳恳三年,总算把担子给挑起来了。名声来得艰难,毁得容易。本宫还不是心疼你吗?”
皇帝微有动容:“姑母……”
“这事,你也不必查了。”大长公主道,“真查出个好歹来,还不是叫你为难?姑母受点委屈没什么,为着你,我也会让她几分。只是,你也要留心,把她约束好了,不要再闹出这样的事来。”
皇帝除了满口答应还能怎么样?大长公主都这么大方了。
“姑母放心,再怎么样,朕也不能叫您受委屈。曹家那边,该怎么罚就怎么罚。婶娘那里,朕也会好好管束,决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
大长公主笑了起来:“你有这个心,这件事,本宫就让它过去了。不过,我们朝芳宫,不能白受这份冤枉。”
皇帝马上道:“朕立刻下旨,厚厚赏赐。”
大长公主眉开眼笑:“别人你意思意思就行了,但有个人,不能轻忽了。”
“姑母说的是?”
大长公主叹道:“你也知道,姑母曾经很想要个孩子,可惜自己生不出来。驸马一去,更没了心思。这三年在朝芳宫清修,原本都不想了,谁料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
“不知你可听说过,凌云真人有个弟子,随她云游多年,年初才回来。她是个孝顺的,回来后就在朝芳宫清修祈福。我寡居,她孤身,便时常过来相伴。还费尽心思,引来蝴蝶逗我开心。”
说到这里,大长公主露出笑来:“姑母活了这四十来年,才知道有孩子承欢膝下是什么滋味。”
皇帝若有所悟:“原来引蝴蝶的就是她啊!这么说,是她被诬陷了?难怪姑母这般生气。”
“正是。”大长公主横眉怒目,“我一个寡居的老公主,都出家修行了,还求什么?留个孩子陪在身边,乐呵乐呵,难道很过分吗?把巫蛊的罪名栽到她头上,就是不叫本宫好过!”
皇帝连忙安抚:“姑母别生气,谁叫姑母不好过,朕就叫他不好过!”
大长公主立时慈眉善目,极是欣慰:“有陛下这句话,姑母怎么都行。”
“……”说是怎么都行,怎么还把人单独提出来说?
皇帝问:“姑母是要收义女吗?”
他这一提,大长公主有些意动:“这个……”
……
青玉惊疑不已。
这两个人在干什么?她刚才好像听到……
池韫镇定自若,问她:“大家是不是吓到了?”
“啊?哦!”青玉魂不守舍,说道,“没,没事。”
池韫笑道:“看你这样子,还说没事。行了,收拾收拾,回去歇着吧。”
“是。”
青玉转身回后殿,池韫继续与他说话:“今天你怎么来得这么及时?”
“也是巧合,”楼晏说,“我就在附近公干,听到哨声,便亲自来了。”
池韫点点头,笑道:“你亲自出现,效果比我想象中更好。我原本想着,只要能找来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当场把那孩子救起来,就能洗清这污名了。可你一来,我连跟师叔扯皮都不用了。”
这么多差役,凌阳真人想找机会捣乱都不成。
楼晏脸上却没有半点笑意,说道:“原来你在朝芳宫,是这般处境。连巫蛊的罪名,都敢往你头上栽。”
池韫笑笑:“无妨,这回可说是因祸得福,有大长公主出手,日后这些人,再想对我起坏心,就得掂量掂量。”
楼晏点点头,想叫她不要再做这么冒险的事,张了张嘴,又觉得没有立场说。
她是这么有本事的人,难道叫她不顾大仇,躲在他身后吗?
可是什么也不说,又担心她的安危。
正在纠结,却有一名小道姑急奔而来,喊道:“池师姐!池师姐!宫里来人了!要召您进宫!”
站在殿门前的两个人,怔闻一言,果然看到灯笼越来越近,内侍的服色清晰可见。
两人齐齐色变。
大长公主看着他。
皇帝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低下声音,解释:“不会有这样的事。康王妃虽是朕的生母,但现在只是婶娘。”
大长公主立刻逼问:“陛下这样想,康王府也这样想吗?若是没有坏心,为什么对朝芳宫动手?自从陛下登基,本宫一直闭门清修,可曾给你捣过乱?就连这样,康王府也容不下,叫本宫如何相信,他们没有的想头?”
皇帝只能道:“姑母消消气,回头朕就命人去查!曹家舅母做出这样的事,朕定会重重惩处,但是康王府那边……”
“说到底,陛下还是要为生母开脱,是不是?”
皇帝只能指天发誓:“倘若这事真是婶娘做的,朕一定不会姑息!”
大长公主这才缓了语气:“陛下有这个心,本宫就放心了。”
达成目的的大长公主,扶着梅姑姑起身,又伸手去理皇帝被扯乱的龙袍,柔声细语,仿佛刚才大哭大闹的人根本不是自己。
“瞧陛下,一点小事,说得这么严重干什么?”
皇帝嘴角抽了抽:“……”
刚才还说要三尺白绫吊死,怎么这会儿就成小事了?
大长公主毫无所觉的样子,继续跟他说话,语气那叫一个体贴温柔:“你啊,不用太当真。那边毕竟是你的生母,事情闹大了,岂不是叫人笑话?正儿八经去查,恐怕御史弹劾的奏折会把你淹了!”
这倒也是。
皇帝的生母意图谋害大长公主,不管事情是真是假,御史们都会借机发作,指着他鼻子骂上一顿,烦人得紧。
想到这里,皇帝的语气有了几分真诚:“谢姑母体谅。”
大长公主和颜悦色:“在你面前,姑母不说虚话。你那婶娘,我是从来看不顺眼,作风奢靡,心眼还跟针尖似的。自打她回京,王府里南北行商来往不断,各色珍奇流水般送进去,还经常大摆宴席,稍有些不顺意,就大发雷霆。陛下啊,人言可畏,若是叫她连累了陛下的清名可怎么好?”
说着,她伸手去拭不存在的眼泪:“你勤勤恳恳三年,总算把担子给挑起来了。名声来得艰难,毁得容易。本宫还不是心疼你吗?”
皇帝微有动容:“姑母……”
“这事,你也不必查了。”大长公主道,“真查出个好歹来,还不是叫你为难?姑母受点委屈没什么,为着你,我也会让她几分。只是,你也要留心,把她约束好了,不要再闹出这样的事来。”
皇帝除了满口答应还能怎么样?大长公主都这么大方了。
“姑母放心,再怎么样,朕也不能叫您受委屈。曹家那边,该怎么罚就怎么罚。婶娘那里,朕也会好好管束,决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
大长公主笑了起来:“你有这个心,这件事,本宫就让它过去了。不过,我们朝芳宫,不能白受这份冤枉。”
皇帝马上道:“朕立刻下旨,厚厚赏赐。”
大长公主眉开眼笑:“别人你意思意思就行了,但有个人,不能轻忽了。”
“姑母说的是?”
大长公主叹道:“你也知道,姑母曾经很想要个孩子,可惜自己生不出来。驸马一去,更没了心思。这三年在朝芳宫清修,原本都不想了,谁料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
“不知你可听说过,凌云真人有个弟子,随她云游多年,年初才回来。她是个孝顺的,回来后就在朝芳宫清修祈福。我寡居,她孤身,便时常过来相伴。还费尽心思,引来蝴蝶逗我开心。”
说到这里,大长公主露出笑来:“姑母活了这四十来年,才知道有孩子承欢膝下是什么滋味。”
皇帝若有所悟:“原来引蝴蝶的就是她啊!这么说,是她被诬陷了?难怪姑母这般生气。”
“正是。”大长公主横眉怒目,“我一个寡居的老公主,都出家修行了,还求什么?留个孩子陪在身边,乐呵乐呵,难道很过分吗?把巫蛊的罪名栽到她头上,就是不叫本宫好过!”
皇帝连忙安抚:“姑母别生气,谁叫姑母不好过,朕就叫他不好过!”
大长公主立时慈眉善目,极是欣慰:“有陛下这句话,姑母怎么都行。”
“……”说是怎么都行,怎么还把人单独提出来说?
皇帝问:“姑母是要收义女吗?”
他这一提,大长公主有些意动:“这个……”
……
青玉惊疑不已。
这两个人在干什么?她刚才好像听到……
池韫镇定自若,问她:“大家是不是吓到了?”
“啊?哦!”青玉魂不守舍,说道,“没,没事。”
池韫笑道:“看你这样子,还说没事。行了,收拾收拾,回去歇着吧。”
“是。”
青玉转身回后殿,池韫继续与他说话:“今天你怎么来得这么及时?”
“也是巧合,”楼晏说,“我就在附近公干,听到哨声,便亲自来了。”
池韫点点头,笑道:“你亲自出现,效果比我想象中更好。我原本想着,只要能找来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当场把那孩子救起来,就能洗清这污名了。可你一来,我连跟师叔扯皮都不用了。”
这么多差役,凌阳真人想找机会捣乱都不成。
楼晏脸上却没有半点笑意,说道:“原来你在朝芳宫,是这般处境。连巫蛊的罪名,都敢往你头上栽。”
池韫笑笑:“无妨,这回可说是因祸得福,有大长公主出手,日后这些人,再想对我起坏心,就得掂量掂量。”
楼晏点点头,想叫她不要再做这么冒险的事,张了张嘴,又觉得没有立场说。
她是这么有本事的人,难道叫她不顾大仇,躲在他身后吗?
可是什么也不说,又担心她的安危。
正在纠结,却有一名小道姑急奔而来,喊道:“池师姐!池师姐!宫里来人了!要召您进宫!”
站在殿门前的两个人,怔闻一言,果然看到灯笼越来越近,内侍的服色清晰可见。
两人齐齐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