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姚明珠还心说让母亲也去竞选。只是接下来的一句话断了她的那份痴心。
  “但一定要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同志。我们拒绝一切有过不正常思想的人。”说话间,谢志兰看了眼姚家四人的位置,顿了顿说,“想到当老师的可以去各自村委的干部处报名。”
  姚家没有理睬这抽风的女人。即使能参加,姚奶奶也不会让自己儿子儿媳去的。毕竟姚家的成分特殊,她只是想默默地被人忘记,而不是时候落在人们眼里,不断地提醒着他们姚家曾经是大地主的事情。
  其他村民听到老师有工资,都心动了。
  几个村里报名的也多了起来,有的也仅仅混了初中也参加报名。好多滥竽充数的人,各村干部被弄得头大!
  姚家村围着支书的人多,姚明珠也没有上去看热闹。反正等会总会知道的。
  “谢宣传,怎么选啊。”陈家岩的一个村民问道。
  “咱们党和国家最公正,公平的选举方式,采取不记名投票。”谢志兰说,“得票最多的前三人就是咱们红旗小学的老师。”
  “不行,你们姚家村,陈家岩分别都是三百多号人,我们狮子林才两百多,这明显不公分的。”狮子林的村民不乐意了。
  陈家岩的村民也不乐意,因为他们村子没有姚家村的多。采取投票形式,姚家村毫无悬念会获得第一。
  两个村子都不同意,谢志兰也进行不下去。不过好歹做了几年宣传的工作,谢志兰的临场控制能力还是有的。拿喇叭喊,“肃静,肃静!”、
  村民安静后道,“各位同志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选举方法。”
  下面的人七嘴八舌开始讨论起来。
  台上的三个村的干部也在议论。
  陈家岩的村长说,“咱们这样选举效率太低了。短时间内选不出人。”
  狮子林的支书闻言道,“咱们每个村子选两个代表,由这个六个人参加选举。”
  “选举的方式呢?”陈国强问,“选举若还是投票的话,你们肯定还是不同意。”
  陈家岩和狮子林的干部心理腹诽,若是自己村子人多,他们肯定同意的。
  “这样吧,想参加的同志都上台,听人民报纸上的内容,谁写的快写的准的,前三名就当老师。”谭宗林不愧是在面待过,见识广,脑子一转就道。
  “哎,老谭这个方法好。”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不能更新,后面情节有点要调整
  第12章
  谢志兰点点头,心里非常赞同,连忙走到喇叭前,“喂喂喂,同志们,静一静!”
  三个村的村民全部安静了下来,看着谢志兰。
  谢志兰意气风发,见所有人安静下来后才说,“同志们,同志们,我们想出了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方法选举老师。”见所有的人都翘首以盼,谢志兰接着道,“想要参加的同志上台,咱们用喇叭宣读人民报纸上的新闻,谁写的又快有准的,前面三名当老师。”
  这倒是个公平的选举,三个村的村民纷纷拍掌同意。
  写人民日报的新闻字那可是要真才实学的,好多报名的村民有些心虚,于是离开了村委的地方,悄悄混在了人群。假装没有上去报名过。
  姚明珠努力回想上辈子的记忆,想看看是谁当了老师,可怎么也想不起来。不过转眼一想,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很多都忘记了,何况上辈子自己并没有上过学的事情。无论谁当老师,也没什么了。她这个学虽然可以上,但也仅仅上到初中毕业而已。高中恰逢那场变故来临,全国上下都没有心思上学了。
  三个村想要当老师的人纷纷上了台。
  姚明珠收回了心思,看着台上。没想到竟然发现有自己认识的人。
  那人是兆明哥的高中同学,姚明珠记得好像叫,叫秦华。
  当初推荐上大学,姚家村就一个名额。秦华与田兆明是姚家村仅有的两名高中生。两人成绩都好,在村里的背景条件都不错的。
  秦华姑父谭宗林是会计,田兆明的父亲是村子。
  但也许是因为田兆明哥哥的关系,最后田兆明上了大学。
  当年田兆明上学户,姚明珠记得秦华被谭宗林弄到镇上的一个厂子了,怎么现在他竟然站出来选老师了?
  姚明珠没有想明白,上面参选的人已经开始准备好了,而后谢志兰拿着一张报纸,在喇叭出读了起来。
  “x市的人民公仆……”
  这是说的一个人民先进个人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从小在城里为富户倒夜香的人如今进了省城环卫部,吃上商品粮食,为了感谢党感谢国家,每日只是睡四五个小时,勤劳维护城里整洁干净。今年被选为了这个市的个人先进。
  村里的人听了有些嘘吁,称叹国家好,没想到一个倒夜香的竟然吃上了商品粮,大家纷纷羡慕不已,差点讨论了起来。
  还好有人已经写完站起来交卷,村民才回过神来,他们此刻是在选小学老师呢。
  第一个交的是姚家村的秦华,谭会计眼里满是欣慰。
  秦华之前进的是副食品加工厂,原本还挺好的,可灾荒发生后,食品骤减,副食品加工厂的日子也不好过了。眼见村里有这个事儿,谭会计立刻让自己老婆把侄儿叫了回来。以侄儿的水平,村里根本没有对手的。
  当然除了田兆明以外。
  当年读大学其实也差点就是秦华的,只是没想到市文化局那边竟然有田兆明大哥的战友,这样一来,谭会计为了卖田家一个好,把关键的一票投给了田兆明。秦华落选。
  台上参加竞竞选的看到第一个人交了,心也浮动起来,第二第三争先恐后地上交了卷子。
  只是有些人写的完全不对,还有的写了很多错别字。
  最后当选的是狮子林的一个读过两年高中的人,名字叫林立山和第一个交卷的秦华以及陈家岩的一个初中生。
  人员定下来后,谢志兰开始动员学生,“同志们,孩子时国家的未来,是家的希望。读了书识了字,咱们懂的多了,才能担当更重要的工作,为国家的建设出更多的力量。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谢志兰说了很多,说得群众们心潮澎湃起来。但大家没有忘记,老师的工资要同学们出的,于是有人站出来问,“谢宣传,学费怎么交?”
  谢志兰轻咳了声,“每个人每个学期一元,笔和本子要自费。当然没钱的可以拿粮食抵充。”
  谢志兰话音刚落,群众又沸腾起来,一元可以扯一块布做一身衣服了。五毛可以买五个鸡蛋了,别说还有其他的笔和纸,一个学期下来估计要三四块了吧。大家觉得有些贵了。
  姚明珠也看向父亲姚耀荣,他们家好像没钱也没有粮食的。
  姚耀荣却没有担心,拍了拍姚耀荣的手。
  散会后,姚家四口一起回了家。
  姚明珠想想道,“爸,咱家没钱的话 我要不……。”
  姚耀荣还没说什么,姚奶奶打断姚明珠的话,“阿珠,别担心,你爸妈既然让你上,肯定是能拿的出钱的。”
  姚明珠却摇头,她不想父母负担更重,坚定地道,“奶奶,爸妈,我明年再上也不迟的。不一定要今年上。”、
  姚奶奶拉着姚明珠的手,为孙女的懂事感到高兴。但姚家如今虽然没有粮食,可钱还是有点的。
  姚耀荣关了大门后,二话没说,拿起木锄朝着厨房边的墙角而去,找了一会儿就开挖,很快抱出一个瓦坛子。而后在姚明珠诧异种拿出了一个塑料薄膜包裹的东西。
  一层层打开后,里面竟然还有个铁盒,打开铁盒,里面躺着满满的钱,都是一分两分的,最大的也就是五角。
  姚耀荣放在石桌上,数了数,“阿珠,你看,这里有十块钱的,完全够你小学毕业的。”
  姚明珠这才知道,姚家祖上就有存东西的习惯。百年前,老祖宗也靠着这个习惯渡过了一次百年自然灾害。
  国家成立后,姚耀荣也许是经历了那场风波,居安思危,每年都会在罐子里存下一点钱,埋在姚家的地下。灾荒的时候挖出了几个用花掉了。如今还剩下两个,这是姚耀荣准备应急的钱。看闺女不愿意上学,姚耀荣才拿了出来。
  姚明珠心里却是非常诧异,心里也明白,自己这个学恐怕是一定要上了。
  姚耀荣把钱分成了两份,一份依旧埋着,另外一份又分成两分,一份给了姚奶奶拿着,一份给了孙云芳,负责姚明珠的学费和笔墨。
  红旗小学定在半个月后开学。
  第13章
  选举结束后,村里开始育苗了。
  田梗生选了竹林里的一处空旷的地方搭育苗棚。一是竹林离村子很近,照看方便,二是就地取材。
  育苗棚搭建很讲究的,要用竹子搭建一个高四米,宽三米,长五米的拱形架子。架子搭好后顶上用塑料透光薄膜密封。
  棚子内部左右两侧则在架子的基础用竹子搭建一层层的隔层,隔层上放竹编的簸箕,而簸箕里放选育好浸泡过的稻种。
  隔层最底下的地面则会挖出一个循环的沟渠,沟渠连接的入口处造了一个土灶。土灶上会有两口铁锅,铁锅里盛满水,然后土灶用猛火烧。当水沸腾后就会与棚子内的水形成循环,提高整个棚子内的温度,让里面的稻谷种很快发芽。
  这是国家提供的最新育苗手段,姚家村已经这样做了几年了。搭棚,挖土灶,编簸箕,选稻种,一系列的程序已经非常熟练了。
  姚耀荣上工了三次,孙云芳则选了几天的稻种。只是村民都知道,今年选出的稻种根本不够姚家村的水田。大家忧心忡忡,更是担心时节不好,秋收交了公粮后他们又要饿肚子。
  村民的积极性空前低落。
  姚明珠虽然知道些事情,但却依旧担忧不已。上辈子这一年虽然是风调雨顺,可因为稻田种植面积不够,交了公粮后所剩不多的,村子的苦日子一直持续到后年才缓了过来。
  但姚明珠却知道,其他地方今年也有粮种不够的村子,但那个村子的干部把未种的田地分给了村民自行种植。
  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里交了公粮后分给农民的粮食少,可村民自己手里自行种植的田地也是丰收了。虽然不是稻谷,可其他类似于红薯土豆玉米这样的粮食却堆满了屋子。这些农作物在没有大米时也可以当主食,村民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这个村子的事情在县里人民日报登出后,其他村子才纷纷效仿,分一部分田地给村民做自留地,经过一年的时间,村里的日子明显改变了。
  姚家村所在奎县是第三年才开始施行的,也是那一年,村民日子才过得没有那么艰难。
  姚明珠上工下工时听着村民愁苦的叹息,心里想着怎么样才能让姚家村执行起来。
  可想来想却都没有可行的办法。一是她家在村里地位尴尬,若是他家提议把村里空闲的田地分给村民的话,估计又会被当做破坏社会和谐给点名批了。
  “阿珠,你兆明哥应该是明天要上学去了,这是我做的香椿饼,你送过去吧。”姚奶奶从厨房钻出来院子里的姚明珠道。
  发呆的姚明珠闻言却眼睛一亮,对呀,他可以去找兆明哥。姚明珠立刻进了厨房,“奶奶,我去,我去。”
  姚奶奶这几日就是专门再为田兆明准备吃的,家里没有多少东西,姚奶奶摘了点香椿树刚刚发芽出来的叶子,伴着最近新鲜的野菜和切的土豆丝,混合着兔子肉丝捏成饼,然后在锑锅里用小火炕半天成干饼,吃起来也香脆可口。饼用桑皮纸包裹着,可以放很久很久。
  姚明珠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因为食材少,姚奶奶也只做了二十个。把十个放在一个小布袋里,然后另外拿了五个,“这个布袋的给你兆明哥带着走,其他的五个给他们家尝尝。”
  姚明珠点点头,把饼放在竹背篓里,上面拿了点衣服遮住。
  姚耀荣见状说,“阿珠,天黑了,让爸爸去。”说着准备从花坛上下来。
  姚明珠立刻就道,“爸,就村子里而已。我很快就回来。”说完就背着自己的小背篓朝院门跑。
  “阿珠,等下。”孙云芳从上房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裹。
  “这是我用以前的布给兆明做的两套衣服,你顺便一起送过去。”
  母亲的手艺,姚明珠还是很相信的,连忙点点头。
  太阳的余晖还未散去,村里陆陆续续有村民回家。路上偶尔也有人看着姚明珠。
  姚明珠上辈子与村里接触少,这辈子想要走另外一条路就不得不跟村里的人打交道的。于是有盯着她看的,姚明珠就笑笑表示善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