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安哥儿拿到鸡蛋就很乖巧地递给了何逸清,何逸清摸了摸弟弟的小脑袋,跑到厨房将两个鸡蛋对半切开,给爹娘一人分了半个。
  何成富和沈氏看着被放到自己面前的鸡蛋,又是欣慰又是心酸还有自责。若是自家条件再好点,也不用孩子跟着他们一起吃苦。
  第3章 青石镇
  沈氏自己腌制的酱黄瓜多汁爽脆,咸香兼备,酱味浓郁,是最适合佐粥下饭的小菜了。何逸清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加之前一场大病耗空的元气还没有补回来,她手上动作不停,三下五除二,就着酱黄瓜和鸡蛋干掉了一大海碗糙米粥。
  “清姐儿,你别急,慢点儿吃。要不要再添一碗?”沈氏见状,细声问道。
  何逸清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约莫有七八成饱了,便摇了摇头,“娘,我吃饱了,不用再添了。”
  何逸清今天梳了个羊角髻,正巧一缕头发垂到了眼前,她却不急着把头发拨到后面去,而是攥在手里把玩。
  她的眼睛盯着干燥枯黄粗糙的头发,在心里暗叹,自己还是太缺营养了,才会长得这般瘦小干瘪,必须得想办法给自己和家人补充营养,还有母亲的虚症,老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得尽快找好大夫根治才是,看来赚钱之事迫在眉睫了。
  何家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何成富一边用着,一边对沈氏说:“我寻思着明日去镇里一趟,你常吃的药只剩下两贴了,家里的米缸快见底了,油盐之类的调料也快没了,都该去添置了。”
  何成富当年分家时一共分到了四亩水田,这四亩水田里种的都是水稻,一年种两季,分别是三月种和七月种。
  何成富又不是个惫懒的,精心打理田地,每一季每亩地可收大米三百斤,一年劳作下来一共可得大米两千四百斤,交去三成赋税后,留下的米也定够自家吃的了,还能小有结余。
  可又为何要去买米,这自是有缘由的。
  普通的白米要六文钱一斤,而糙米只要三文钱一斤,这可是差了整整一倍的价钱。所以每年丰收时,何成富只会留下少许白米留着逢年过节吃,其余的米都趁价钱好时卖了,得了银子再去买便宜的糙米供平日里吃。不光是何家,村里好些个不富裕的人家都是这么做的。
  沈氏点了点头,离上次去镇里已经过了大半个月,也是时候再去一趟了。她想了想又道:“家里这些日子一共攒下了五十个鸡蛋,你明儿拿去县里卖了。我还抽空编了几个竹篓子,也一并卖了吧。”
  何父点了点头应下了,“好,我知道了。”
  何家养了一只公鸡和四只下蛋的母鸡,还有六只小鸡仔。四只母鸡每天都能下一个蛋,除却给两个孩子的,沈氏和何父舍不得自己吃,而是攒着卖钱,毕竟一个鸡蛋能卖一文钱呢。
  何逸清坐在一旁听竖起耳朵听着,不由得心里一动,自己对于二十年前的乡镇是什么模样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何不趁此机会去瞧瞧?
  “爹,娘,女儿也想去。”何逸清用企盼的眼神看着何父和沈氏。
  何成富和沈氏对视一眼,沈氏便开口做主了,“这几日拘着你了,出去走走也好。明日跟好了你爹,可别随便乱跑,知道了吗?”
  何逸清欣喜地点了点头,“娘,你最好了!你放心,我一定不乱跑!”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听到姐姐明日能去镇里玩,何逸安按捺不住了,也闹着要去。
  何父摇了摇头,他是去办正事的,带着八岁的女儿就算了,再带着两岁的安哥儿哪里看顾得过来?
  沈氏连忙安抚道:“安哥儿听话,这次让姐姐去,下次就带你去。”何逸清也许诺明日会给他带爱吃的酥糖,这才安抚住了安哥儿。
  入了夜,何逸安与何父沈母同睡主屋,何逸清则回了自己的侧屋。
  一进屋子,何逸清就伏下身子,手伸进床底摸索,掏了好一会儿才掏出一个灰扑扑的小陶罐。
  何逸清将陶罐打开,一股灰尘土腥气扑面而来,她却丝毫不在意,把里面的东西一股脑儿全倒在了桌子上,耳中只听见“叮!叮!叮!”的声音,原来是一些铜板。
  借着月光,何逸清细细地数了数,一共有二十三文钱,这是她的全部积蓄。都是以前过年时长辈给的压岁钱,其中大部分都交给沈氏了,不过自己身边还留了一些供平时买些零嘴。
  对于要如何赚钱,何逸清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章程,只待明日到了镇里再细细谋划了。
  --------------------------------------------------
  第二日天还没亮,何父和何逸清便起身了,从何家村到最近的乡镇“青石镇”步行要一个时辰,这个时候出发,到青石镇正好可以赶上早上繁忙的时候,赶个早集。
  何成富的身上背着大大的竹筐,里面放有用粗布包着的五十个鸡蛋以及自家种的一些菜蔬,有黄瓜,青菜,萝卜等,这些都是要拿去卖掉的。
  何逸清手里则拎着五个编好的竹篓子,三大两小,是沈氏辛苦了大半个月的成果。
  父女俩一边走着,一边聊天打发时间。灰蒙蒙的天空渐渐破晓,太阳也缓缓地在他们身后缓缓升起。
  沿途走来,何逸清看着路边还缀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的嫩草,生机勃勃的,开得清丽的不知名的野花,空气中带着一股青草的清香以及淡淡的花香,心情很是愉快。
  “清姐儿,累不累?要不要爹背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何逸清的额头上开始冒细汗了,呼吸也粗重起来,一旁的何成富注意到她的疲态,赶紧问道。
  何逸清摇了摇头,掏出帕子擦了擦汗,“不用了,爹!女儿坚持的住!”
  何逸清心里叹息,自己的身子还是太弱了,这才刚走了两刻钟,就呼吸沉重,四肢发软了。何父见女儿坚持,便也不再提了,只是稍稍地放慢了步子。途中两人还停下来喝了水,吃了沈氏准备好的玉米饼子当早饭。
  一个时辰后,就在何逸清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他们终于看到了青石镇。
  入目的便是约莫五六米高的青砖围墙,围墙上刻着三个大字“青石镇”,而它的下面开了一个大拱门,两边站着守门的士兵,此时许多挑着担子,赶着牛车的小贩,以及许多像何父这样打扮的农人都在往镇里进。
  进镇里不用交入门费,何父和何逸清排了一会儿队便进入了青石镇。
  第4章 赶早集
  青石镇的道路并不宽,除了刚进城门时中间的一条主路比较宽,大约可供两三辆牛车并行,其他的道路都有些窄,而街边的房子商铺,看起来也半新不旧的。
  何逸清一见不免有些失望,当然了,用二十年后的目光来看待这个时候不太好,所以她很快就调整了心态,跟在何父后面东瞧瞧西望望。
  不过这些建筑旧归旧,但还是呈现出十分热闹的景象。
  道路的两边米铺,肉铺,杂货铺,布庄,钱庄,甚至是胭脂水粉铺都应有尽有,一目了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游街的挑着担子的小贩,卖着些零嘴,菜类和小物件,叫卖声不绝于耳。
  路两边还搭了一些简易的棚子,卖茶水包子面条馄饨之类的吃食,也供行人歇歇脚。
  整个青石镇被划分为了东区和西区,东区住的一般是生活条件较好的富户人家还有读书人家,而西区则是条件较差的平民区,泾渭分明。
  除此之外,无论是东区还是西区都专门划分出了商业街,大多数的商人小贩都在那儿做生意。何父和何逸清此次去的自然是西区的商业街。
  何父背着竹篓,拉着女儿,轻车熟路的拐过了几条街道,就来到了西区赶早集的地方。
  西区的早集可比刚刚城门口的景象还要热闹,摩肩接踵,人来人往的,摆着摊子的小贩以及挎着篮子采买的妇人们络绎不绝,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何成富今天为了照顾女儿特意放慢了脚程,来得有些晚了,好的位置基本上都被人占了。既然如此,何父也不想往人太多的地方挤,他们就在街道旁边的一家店铺前面摆了摊子,相对于马路中间的位置,他们这里显得冷清些,摊子不如外面的多,只是零零星星的摆了一些。
  何成富放下背着的竹篓,从里面拿出一块三尺多长的粗布铺在地上,将黄瓜,青菜,萝卜等新鲜菜蔬一一码放好,又小心翼翼地检查了一番鸡蛋,见一个都没有磕破,何父也不禁松了一口气。
  做完这些何父便开始熟练地叫卖了,高声道:“快来瞧一瞧啊!又大又新鲜的鸡蛋咧!早上刚摘下来的黄瓜,青菜,萝卜咧!便宜卖咧!”
  何逸清重活了一世,自觉不是脸皮薄的小姑娘,没什么可害羞的,便也跟在何父后面叫卖。
  早集人流量大,东西不仅新鲜也实惠,每天都有不少镇里的妇人来这儿采买。
  所以就算何逸清他们摆的位置偏了点,也还是有不少人会到这边的摊子来看看,毕竟新鲜的菜蔬和鸡蛋都很受欢迎。
  一群妇人跟何父讨价还价,希望便宜几文,亦或是要些饶头,何父看似憨厚,却咬准了价钱不松口。何父负责跟人磨嘴皮子,何逸清就负责收钱。
  一群人闹闹哄哄的,没一会儿,五十个鸡蛋就被人采购一空,摊子上的黄瓜、青菜、萝卜等也都少了大半,就连沈氏编的竹篮子都卖出去了三个。
  又过了一会儿,摊子上剩下的菜蔬和竹篮子就被一位微胖的妇人给包圆了。何逸清蹲下来清点着今天的收获,鸡蛋一文钱一个,共得五十文,黄瓜,青菜和萝卜等新鲜菜蔬一共卖了十四文钱,大竹篮子四文钱一个,小竹篮子两文钱一个。
  何逸清仔细地将钱装在布袋子里递给何成富,说道:“爹!今天一共卖了八十文钱!”
  何成富点了点头,对这个价钱还算满意,便道:“卖完了就走吧,爹刚刚看见了卖油的小贩,说不定比铺子里卖的要便宜些。”
  两人挤在人群中,终于找到了挑着担子的卖油的小贩,一问价钱,十三文一斤,确实比店铺里卖的要便宜两文钱。何父拿出自带的竹筒,打了一斤油,小心翼翼地放好,又带着何逸清去了盐铺。
  盐的价钱向来都是由官府控制,所以虽然青石镇不临海,但盐价并不高,只要十文钱一斤,何父称了一斤盐,也就是家里一个多月的用量。
  从盐铺出来,何父就直奔药铺,打算给沈氏去抓药。
  何逸清看着药铺旁边的点心铺子以及对面的布庄,心中一动,轻轻拉了拉何父的手,说道:“爹,你去给娘买药吧!我去旁边的铺子里给安哥儿买几块酥糖,他都念叨了好久了!”
  何父抓着何逸清的手有些迟疑,不放心她一个人,何逸清又道:“爹,铺子就在旁边,我一买完就过来找你,这样我们也好早点回家。”
  何成富想了想,就一会儿,应该出不了什么问题,便点了点头,松开了何逸清的手,“好吧,那你可别到处乱跑!身上有钱吗?”
  “有的!放心吧爹!女儿去了!”看着女儿蹦跳的背影,何父也转身进了药铺。
  何逸清一见何父进了药铺,当即拐了个弯儿,一溜烟儿的跑进了街对面的布庄。
  布庄的伙计懒洋洋地倚在柜台上,见是一个穿着粗布的小姑娘进来也只是稍稍抬了抬眼皮子,只道了一声“别乱摸”,约莫是把她当成了进来见识的穷丫头。
  何逸清时间有限,甫一进来她便环顾四周,随即眼神便停留在了一个角落。她快步走过去定睛细瞧,只见这偏僻一角放着一个小竹筛子,里面花花绿绿的一大片布片,全是些做衣服剩下来的边角料,个个约莫巴掌大小。
  果然在这儿!
  何逸清心中微定,蹲下身,手下动作飞快,尽挑些方正的,颜色鲜艳的布片,数了数有十几片,她便拿着去柜台结账了。
  “劳驾,请算一算价钱?”
  那伙计见何逸清买的这些边角料,并未惊讶,因为见怪不怪了。
  这些布片虽是边角料,但都是好料子裁剪下来的,这些料子小得连手绢都做不了,但掌柜的舍不得扔,也一并拿来卖了。
  还别说,真有人买!一些家境不富裕的妇人闲暇时就来挑上几片,回去拼接缝补成荷包之类的。
  伙计点了点数量,便懒懒道:“一文钱两片,一共十四片,你给七文钱吧。”
  何逸清点了点头,从身上掏出个小布包,从里面数了七枚递给那伙计,又将那些布片放在衣襟里细细地藏藏好,方才转身出了门。
  第5章 赚钱之道
  出了布庄门,何逸清四处张望了下,见何父还没有从药铺里出来,松了一口气,便快速跑进了对面的点心铺子。
  这点心铺子不仅位置好,招牌也大,何逸清一进门便看见各种点心都用着上好的糯米纸半包着,放在做成多宝阁一样的木头架子上盛着,甜香四溢,看着不禁让人食指大动。
  这家铺子还极为贴心的在每种点心前用纸写上了点心名儿和价钱,一目了然,十分方便。
  这铺子里最贵的点心糖蒸核桃蜜卷要五百文一块,只有半个巴掌大小,好吃是好吃,但是穷人家拮据,一般都买不起。当然了,既然开在富裕人家不多的西区,这铺子也是要做生意的,有贵的点心自然也有便宜的,从几百文到几文钱的点心有几十种,供人随意选择。
  何逸清进去时,一个伙计正闲着,他见一个半大的小姑娘进来,虽然脸上没露出什么不待见的表情,但也没多热情,只道:“小姑娘想买些什么点心?”
  何逸清粗粗地往架子上扫了几眼,然后指着那标价最便宜的芝麻糯米酥糖,四文钱一块,一块只有两指宽的样子。
  “伙计,我要两个芝麻糯米酥糖!”
  可真够贵的,两个要八文钱呢,何逸清手头十分拮据,有些肉痛,但还是掏出钱买了,心中想着带回家给娘和弟弟尝尝,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只有八文钱的进账,那伙计虽不热情,但还是利落的用油纸把两块酥糖包好递给了何逸清。
  何逸清刚要转身,便听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伙计,劳驾给我拿四块糖蒸蜜卷!”
  伙计一怔,见是一对主仆,其中做主的是一个只有十岁大小的小公子,头戴玉冠,眉眼俊朗,穿着一身华衣锦带,气度不凡,便飞快应声道:“好嘞,请两位稍等,小的马上给您包好。”
  此时他已将还在店里的何逸清自动忽视了,转身拿出一张油纸小心的将糕点整齐包上,又取出一个带把手小木盒,将纸包放了进去,小心盖好递送到那锦衣小公子的手上,态度与何逸清买糕点时迥然不同。
  何逸清早在那伙计拿糕点时便神色自然的出了门,只是在出门前瞥了那客人两眼,印象也不过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并没有往心里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