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两个人一人站在堤上居高临下,另一个站在堤下自家院子里毫不示弱,论心机齐昌兰要胜很多筹,论吵架的嘴上功夫,那就不相上下了。
  两个这会儿气场全开,王兰英叉着腰骂得白沫横飞,跳着脚的骂齐昌兰不是东西,相比她的居高临下,齐昌兰在高度上就略逊了一筹,但她的气势也很足!
  只见她左手拎一块大砧板,右手提一把大菜刀,“养儿不养老,丧良心呢!咚”“自己不修德行,老来无人使呢!咚”“……”每骂一句,就用菜刀狠狠的剁一下砧板,中气十足,声音洪亮,那有节奏的敲击声带着韵律,越骂越勇,越骂越有步调,丝毫没有败象。
  反观王兰英这里,那也是毫不马虎,每骂一句拍一下巴掌,“马粪蛋子表面光,你内心黑着呢!不养老丧良心的是谁?啪”“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当人是你做鬼也是你!啪”
  两人遥遥对骂,旗鼓相当。
  从陈芝麻扯到烂谷子,不外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觉得自己受到了蒙骗,把长期压抑在心底里的事都拿出来说,另一个计谋被看穿恼羞成怒,除了拒不认帐,还恨铁不成钢,摊上这么个蠢妯娌,演戏给别人看。
  只要不动手,劝架的人都不会有,何况齐昌兰骂架是不能劝的。旁观者们看得兴起,甚至有不嫌事大的,乐呵呵的对两人互动进行点评!
  村民里邻里间的战争来得快,去得也快,像这两妯娌闹得这么精彩的,还真的不多见!这事若发生在旁人身上,杨梅不介意好好的看看热闹,只是这两个人她就没兴趣了,她现在担心的只有杨珍秀!
  凭这两人的杀伤力,不可能不波及到家里的两位老人或者杨珍秀。
  杨梅急急的赶回家,果然就见着家里愁云惨淡的样子,杨老倌坐在门槛上,依旧叭嗒的吸着他的那杆被摸得光亮的旱烟杆,袅绕的烟雾把自己包裹起来,呛得咳成一只虾米。于婆婆和杨珍秀则坐在屋里相对垂泪。
  “爷爷、奶奶、妈我回来了!”杨梅故作轻松的叫了一声。
  杨老倌似乎并没有回过神来,屋里倒是很快传来了动静,“梅儿回来了?”于婆婆忙抹了把眼睛,挪着小脚颤颤微微的站了起来,灰白的头发有些散乱的耷拉在脑门上,清瘦的脸上满是愁苦之色,仿佛一夕之间,苍老了很多。
  杨珍秀忙起身把于婆婆往椅子里按,“娘,你再坐会儿,我去做饭。”
  一就知道那两房人的战争波及到了这里,杨梅只好不动声色的跟进了厨房,借着帮忙有一搭没一搭的套杨珍秀的话。
  原来今天的事还真是从于婆婆这里引出来的。
  杨梅她们家现在居住的老屋原本是杨传明家的猪圈,离杨传明家自然是非常的近。自从齐昌兰发现自家的人手不够之后,就开始打于婆婆和杨老倌的主意。
  现在虽然分田到户,农忙时节田地里的活计大家伙儿还是有合作的习惯,老杨家的大房、二房到底是亲兄弟,自然比旁人要亲近一些,连带着杨老倌和杨珍秀的田地,大家都是一起忙活的。
  于婆婆裹着小脚,到底是六十来岁的人了,而且年初还伤过一次腿脚,精力已有些大不如前,再说家里的活儿也不老少,现在又有杨老倌和杨珍秀两个主要劳动力,她下田地的时候就少了。
  齐昌兰看中的就是于婆婆这个劳动力。
  她家的晒场与杨梅家的几乎相邻,齐昌兰把主意打到了于婆婆的头上后,直接就把自家晒棉花的席子铺到了杨梅家边上。每回出门前都亲亲热热的叫娘,希望有空的时候帮她家把晒的棉花给翻一翻什么的。
  好歹是几十年的儿媳妇了,虽然明白她心思深沉,但好歹也没翻过脸,虽然分了家,但到底是自己儿子家的事,求到自己面前,于婆婆也拉不下这个脸面,一回两回的应了,做起来也就顺手了。
  今天又帮大房翻晒的时候,恰巧就被王兰英给看到了。
  原本心里就不忿的王兰英更不好受了,当场就发作出来,责怪于婆婆偏心。两房都是儿子,大房人口多,干活的人也多,她们二房五口人就有两个孩子在读书,负担重,劳力少,而于婆婆不但不帮她们,还偏帮大房,这是偏心偏到没边了。
  于婆婆受了气,齐昌兰自然不能不管。若让于婆婆坐实了这个偏心的说法,她的活儿可就没人干了。
  齐昌兰便拿出之前说的二房不负责养老的话说事儿,这不两妯娌就杠上了。一个说养儿不养老,还想占便宜不要脸;一个回设圈套存心害人,占尽了便宜黑心烂肺。总之是一本烂帐,一时半会儿的也翻不完。
  两个儿媳妇针锋相对,老人心里只有自责。这事确实怪自己想得不周到。
  于婆婆向来自诩做事公平,儿女们都是一样的对待,结果现在却被二儿媳妇指着脸骂偏心,偏偏还说不出话来!
  当时也不是没想到二房。只是二房离得远,老太太走个来回都得花不少的功夫,且二儿媳妇又没来求助,想必已有安排,况且自己家里的活儿也着实不少,抽不开身,一去二来的就给搁下了。
  大家心里都有事,无论杨梅怎样活跃气氛,家里始终是沉闷的。瞧于婆婆那样子,杨梅就知道她肯定是下定决心,要把二房的活计也包揽过来了。
  正文 第075章余莲的委屈
  有些话以杨梅现在的身份不方便说出来,其实她是很不赞成于婆婆把两家的活计都包揽到自己身上的。
  先不说于婆婆自身的体力和年纪,已经不能再胜任如此繁重的劳作,即使是能,那两个儿媳妇并不会为此而开心的。火既然已经烧起来了,再多的纸都已经包不住,只能推波助澜,越烧越旺。
  做再多,在两个儿媳妇眼里,也只有帮谁做得多一点,帮谁做得少一点而已。对于存了心要找茬的人,就跟要强行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达不成任何想要的结果。
  接下来的整个秋收季,于婆婆果真忙成了一个陀螺,村子东头、西头两边跑,收完了大房的棉花又去收二房的,晒完了二房的谷子才来晒大房的,喂鸡养猪,一样都不能落下。自此两房媳妇倒是风平浪静,再没见争吵,只是一季秋收下来,于婆婆整个人瘦了不止十斤。
  为这事杨老倌不停的叹气,杨珍秀哭着劝于婆婆两边都不要管。
  “珍秀啊,两边都是你哥哥,这话你就不要说了,省得被两个嫂子记恨。我跟你爸护不了你几年了,往后你跟梅儿可还得靠娘家人呢。”每回于婆婆说完这话,又会踮着小脚两头忙活去了。
  杨梅也知道于婆婆所做的这一切,全是为了她跟杨珍秀两人着想,但她不相信这样的付出会有什么意义。她把自己的想法跟杨珍秀说过,只是到底是不同年代的思想,很难引起共鸣。
  这时候的女人,讲究的是‘百岁都离不开娘家人’。嫁了人过得不顺心了都得靠娘家人撑腰,更不要说杨珍秀这样没了丈夫的女人。
  所以说杨梅与杨珍秀的谈心不但没有收到想要的效果,甚至连带着杨珍秀,为了帮于婆婆都参加到了帮忙的队伍里。
  这就让杨梅无话可说了。
  在杨珍秀和于婆婆的委屈求全下,齐昌兰和王兰英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实际上,背地里早已风起云涌,离头破血流只差一根导火索。
  ……
  1980年的秋收,是个难得的丰收季。杨家村土地肥沃,村民们头一次当家做主,积极性高涨。交了工粮、缴了提留,家家都有富余。
  这份富余除了够全家下一年的口粮之外,还能留下不少的现钱!
  仅仅半年的单干,就有这样的收获,让村民们一下兴奋起来。以往公社大集体的时候,家里孩子多劳力少的人家不要说见到现钱,就是一年忙到头,填饱一家老小的肚子都成问题。
  而现在单干之后,恰恰是这些家里人口多的人家分得的田地多,收获更丰厚。比如杨传明家,原本就有七口人,再加上新娶的余莲,八口人分到的承包田地共有十六亩之多!
  再加上齐昌兰和二毛都有裁缝的手艺,还能捞点外块,一家人小半年的收入就存下了不少的钱。
  最先掂记上这些钱的人是余莲。
  当初余莲的娘家眼看着到手的承包田地,都没动心,把余莲嫁到杨家来,看中的就是杨家的条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