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儒学圣庙
“这件事情交给我来处理!”
李君羡一身白衣,垂落在地,突然开口道。和几天前相比,他的脸色苍白了许多,眉目间也隐隐也多了些憔悴,显然这几天根本没有睡好。王冲的“攻击方式”是他以前从没有遇到过的,在大唐没有人会像他那样行事。
但这恰恰就是大唐的异域王。
“强权即真理”正在民间一天天的扩散,李君羡很明白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会是什么。但是接连几天的思虑,他却根本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王冲的方法太巧妙了,不止宣扬了自己的理念,还封堵了他们的嘴巴。
“不止如此,乌斯藏的大论钦陵,西突厥的五弩失毕,东突厥的阿史那陀真,高句丽帝国皇帝渊盖苏文,还有大食那边通通都发来信函,敦促我们阻止这件事情,从我们在各国的探子回报来看,各国内部都已经出现了反弹的声音,呼吁要取消和我们签订的一切协议,甚至有人讨论要将裁撤的军队全部召回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响起,负责谍报的竹镜向前一步,也开口了。
“嗡!”
听到这句话,李君羡,包括房间内所有的儒门高手全部神色一紧,抬起头来。
“什么时候的事?朝廷那边已经收到消息了吗?”
李君羡抬头道。
“这是私信,也就是几天前的事情,因为担心你的压力太大,所有没有告诉你。”
竹镜道。
房间里,听到这番话,众人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既然是私信,那就意味着还有缓和的余地,诸国那边显然也不想和大唐战争。但是很显然,所有诸边各国都从王冲的举动,以及京师的这场风暴中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并且寄希望于儒门,阻止这件事情的恶化。
“其实,不只是诸国,宰相、老太师、齐王那里也来信问过好几遍了,问我们这件事情怎么办?”
一旁,松老叹息着,也说出一番话来。
儒门面对的压力远不止是临边以及周边诸国,还包括朝堂之上。不管是齐王、老太师、宰相那里,都是儒门重要的盟友。
王冲的“强权即真理”在京师以及九州各地的蔓延,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很显然,大皇子、齐王和宰相那里,也在寄希望于儒门改变当前的局势。
而一旁,白衣少女嘴唇动了动,但终究还是忍住没说,公子殚精竭虑,面对的压力已经够大了,用不着给他再增添麻烦。
刹那间,大殿内静悄悄的,一片死寂。每个人的目光都望向同一个方向,每一道目光都是一道无形的压力。
李君羡是儒门之首,如果说这天下能有和王冲这种级别的人物对抗,恐怕也只剩下他了。
“知道了!”
良久,李君羡终于开口道,那一刹那,无数的念头从他眼眸中飞掠而过,终于,李君羡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在天下大同的大任面前,任何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儒门的千年基业,在这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绝不能毁在自己手里,更不能毁在异域王的手中。”
“替我准备一下,沐浴更衣,我要去趟圣庙!”
嗡!
听到“圣庙”两个字,大殿里所有人都是神色微惊,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一种尊敬的神色,甚至比在李君羡面前还要尊敬的多。
“公子,您是要……”
一旁,松老走上前,躬着身,小心翼翼道。
“嗯!”
李君羡重重的点了点头:
“这是一场理念之争,已经不只是关系到我们儒门了,这种时候,也该去见见他了。”
李君羡叹息道。
……
就在大殿中的会议结束两个时辰之后,一辆马车低调朴实,混入到汹涌的人流之中,穿过重重街巷,最后进入到了京师西北角,一处与皇宫毗邻的梅林之中。
这处梅花林和以往任何一处地方都截然不同,梅林的入口处,两杆金色的龙旗矗立,龙旗招展,两旁是只有在皇宫里才会出现的羽林军和金吾卫。
这种地方显然不是平常百姓能够进入了。
李君羡出示了一枚腰牌,没有遭到任何的盘查,很快进入到了梅林深处。
安静!清幽!
很难想象在京师之中还有如此僻静的地方。沿着一条小路进去,弯弯折折,最后在一处金碧辉煌的殿宇面前,李君羡的马车停了下来。
“公子,到了!”
一名儒门弟子很快下车,打开了车门,李君羡衣袍一撩,很快从马车内走了出来,砰,脚掌落地的刹那,一股梅林特有的清香飘入鼻中。
“好久没有来过这里了!”
李君羡深吸了一口气,望着这熟悉的一切,心中感慨不已。
扭过头来,李君羡一眼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宫殿,宫殿上没有任何的牌匾,只在距离大门十余步外的地方矗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用朱漆写着几个大字:
“万儒之首”!
然后下方是一方玺印,上面写着“奉天承运”!
从石碑上斑驳的印记来看,显然也有极漫长的时间了。
“高宗御印!”
李君羡看着这块石碑,脑海中闪过一道念头。
历朝历代,除了“大成至圣”与“亚圣孟子”,历代的皇帝很少会给儒门中人朱批玉印,而“万儒之首”这几个字,更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承受得起的。金吾卫驻守,高宗玉印,仅仅这两点,这金黄色殿宇中住着的人就地位非凡,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李君羡大袖飘飘,望着眼前的殿宇,眼眸中掠过许许多多的念头。皇城外,西北角,这座梅林以及梅林中深藏的殿宇,在民间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在儒家一脉,所有的大儒、鸿儒、博儒以及儒士,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是真正儒学圣庙!
因为这里面住着的,或者说是供奉着的,乃是整个天下真正的“儒家精神领袖”。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
当李君羡出现在圣庙前的时候,一阵阵读书声正从圣庙内传出。和一般的学堂不同,里面传出的不是童稚的声音,这些诵读的声音,每一个都苍老无比,看起来不是耄耋之年,就是五六十岁以前的名儒、鸿儒。
“公子,朱子已经知道你来了,请你入内。”
也就是片刻的时间,一名两鬓斑白,穿着灰白色儒袍的老儒跨过门槛从里面走了出来。如果有人在这里,看到这名老儒必然会非常的惊讶,因为这名老儒在整个湖湘一带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儒。二十多年前,一本《通儒论》传遍天下,被儒道众人奉为圭臬。
传闻之中他早就已经死了,但是又有谁能够知道,他进入了这处圣庙之中,追随那位已有十多年。
“多谢!”
李君羡恭恭敬敬的回了一礼,然后衣袍一撩,大步进入了宫殿之中。
宫殿里,静悄悄的,在看不到一个金吾卫或者是羽林军,只有一鼎鼎香炉摆在两旁,散发出一股股如香似麝的味道。而在一座座龙形、虎形、鹤形的香炉前,一名名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大儒、鸿儒盘坐在地上,或者写写画画,抄录经藉,或者闭目冥思,仿佛在考究学问一样。
这些人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李君羡进来的时候,他们连看都没有看一眼,而李君羡也不在意,从这些人身旁擦身而过,往里行去。
读书声越来越近,跨过一处门殿,在宫殿的后方,李君羡看到了一处石板砌成的广场,还有一个简单朴素,但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草堂。这富丽堂皇的宫殿之后,居然还矗立着如此简陋的小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相信。
虽然简陋,但这茅草堂给人的感觉,却是出尘脱俗,清新淡雅,还有一种圣洁的味道,不但没有丝毫拉低旁边华丽的宫殿,反而看到的人都会觉得,这华丽的宫殿在这草堂面前,变得渺小无比,与这片茅草堂,以及周围的梅林、竹林格格不入。
虽然有些怪异,但李君羡却早已是淡然处之。
一名名大儒、鸿儒两袖飘飘,不断穿过广场,或者穿过茅屋,或者径直离开,李君羡心中一动,很快走了过去。就在那草堂的门口,只见一名名大儒、鸿儒、老儒正一排排跪坐在地上,正执弟子之礼,专心的跟着一个人读书。
他们的神态恭敬,就好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跟着学问深厚的老师一起学习一样。
这些名儒,大儒,老儒放到九州大地,每一个都是备受尊崇。学问达到这种地步,已经不需要再跟人学习了,也没有什么人能再教得了他们。但是到了这处草堂之中,一个个有如童子一般跪地求学,这些人不但没有丝毫的羞愧,反而流露出一种莫大的荣幸,仿佛留在这里读书就是一种巨大的荣誉一般。
每个人的神情,看起来对于留在这里读书的机会都非常珍惜。
李君羡一身白衣,垂落在地,突然开口道。和几天前相比,他的脸色苍白了许多,眉目间也隐隐也多了些憔悴,显然这几天根本没有睡好。王冲的“攻击方式”是他以前从没有遇到过的,在大唐没有人会像他那样行事。
但这恰恰就是大唐的异域王。
“强权即真理”正在民间一天天的扩散,李君羡很明白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会是什么。但是接连几天的思虑,他却根本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王冲的方法太巧妙了,不止宣扬了自己的理念,还封堵了他们的嘴巴。
“不止如此,乌斯藏的大论钦陵,西突厥的五弩失毕,东突厥的阿史那陀真,高句丽帝国皇帝渊盖苏文,还有大食那边通通都发来信函,敦促我们阻止这件事情,从我们在各国的探子回报来看,各国内部都已经出现了反弹的声音,呼吁要取消和我们签订的一切协议,甚至有人讨论要将裁撤的军队全部召回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响起,负责谍报的竹镜向前一步,也开口了。
“嗡!”
听到这句话,李君羡,包括房间内所有的儒门高手全部神色一紧,抬起头来。
“什么时候的事?朝廷那边已经收到消息了吗?”
李君羡抬头道。
“这是私信,也就是几天前的事情,因为担心你的压力太大,所有没有告诉你。”
竹镜道。
房间里,听到这番话,众人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既然是私信,那就意味着还有缓和的余地,诸国那边显然也不想和大唐战争。但是很显然,所有诸边各国都从王冲的举动,以及京师的这场风暴中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并且寄希望于儒门,阻止这件事情的恶化。
“其实,不只是诸国,宰相、老太师、齐王那里也来信问过好几遍了,问我们这件事情怎么办?”
一旁,松老叹息着,也说出一番话来。
儒门面对的压力远不止是临边以及周边诸国,还包括朝堂之上。不管是齐王、老太师、宰相那里,都是儒门重要的盟友。
王冲的“强权即真理”在京师以及九州各地的蔓延,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很显然,大皇子、齐王和宰相那里,也在寄希望于儒门改变当前的局势。
而一旁,白衣少女嘴唇动了动,但终究还是忍住没说,公子殚精竭虑,面对的压力已经够大了,用不着给他再增添麻烦。
刹那间,大殿内静悄悄的,一片死寂。每个人的目光都望向同一个方向,每一道目光都是一道无形的压力。
李君羡是儒门之首,如果说这天下能有和王冲这种级别的人物对抗,恐怕也只剩下他了。
“知道了!”
良久,李君羡终于开口道,那一刹那,无数的念头从他眼眸中飞掠而过,终于,李君羡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在天下大同的大任面前,任何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儒门的千年基业,在这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绝不能毁在自己手里,更不能毁在异域王的手中。”
“替我准备一下,沐浴更衣,我要去趟圣庙!”
嗡!
听到“圣庙”两个字,大殿里所有人都是神色微惊,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一种尊敬的神色,甚至比在李君羡面前还要尊敬的多。
“公子,您是要……”
一旁,松老走上前,躬着身,小心翼翼道。
“嗯!”
李君羡重重的点了点头:
“这是一场理念之争,已经不只是关系到我们儒门了,这种时候,也该去见见他了。”
李君羡叹息道。
……
就在大殿中的会议结束两个时辰之后,一辆马车低调朴实,混入到汹涌的人流之中,穿过重重街巷,最后进入到了京师西北角,一处与皇宫毗邻的梅林之中。
这处梅花林和以往任何一处地方都截然不同,梅林的入口处,两杆金色的龙旗矗立,龙旗招展,两旁是只有在皇宫里才会出现的羽林军和金吾卫。
这种地方显然不是平常百姓能够进入了。
李君羡出示了一枚腰牌,没有遭到任何的盘查,很快进入到了梅林深处。
安静!清幽!
很难想象在京师之中还有如此僻静的地方。沿着一条小路进去,弯弯折折,最后在一处金碧辉煌的殿宇面前,李君羡的马车停了下来。
“公子,到了!”
一名儒门弟子很快下车,打开了车门,李君羡衣袍一撩,很快从马车内走了出来,砰,脚掌落地的刹那,一股梅林特有的清香飘入鼻中。
“好久没有来过这里了!”
李君羡深吸了一口气,望着这熟悉的一切,心中感慨不已。
扭过头来,李君羡一眼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宫殿,宫殿上没有任何的牌匾,只在距离大门十余步外的地方矗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用朱漆写着几个大字:
“万儒之首”!
然后下方是一方玺印,上面写着“奉天承运”!
从石碑上斑驳的印记来看,显然也有极漫长的时间了。
“高宗御印!”
李君羡看着这块石碑,脑海中闪过一道念头。
历朝历代,除了“大成至圣”与“亚圣孟子”,历代的皇帝很少会给儒门中人朱批玉印,而“万儒之首”这几个字,更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承受得起的。金吾卫驻守,高宗玉印,仅仅这两点,这金黄色殿宇中住着的人就地位非凡,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李君羡大袖飘飘,望着眼前的殿宇,眼眸中掠过许许多多的念头。皇城外,西北角,这座梅林以及梅林中深藏的殿宇,在民间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在儒家一脉,所有的大儒、鸿儒、博儒以及儒士,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是真正儒学圣庙!
因为这里面住着的,或者说是供奉着的,乃是整个天下真正的“儒家精神领袖”。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
当李君羡出现在圣庙前的时候,一阵阵读书声正从圣庙内传出。和一般的学堂不同,里面传出的不是童稚的声音,这些诵读的声音,每一个都苍老无比,看起来不是耄耋之年,就是五六十岁以前的名儒、鸿儒。
“公子,朱子已经知道你来了,请你入内。”
也就是片刻的时间,一名两鬓斑白,穿着灰白色儒袍的老儒跨过门槛从里面走了出来。如果有人在这里,看到这名老儒必然会非常的惊讶,因为这名老儒在整个湖湘一带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儒。二十多年前,一本《通儒论》传遍天下,被儒道众人奉为圭臬。
传闻之中他早就已经死了,但是又有谁能够知道,他进入了这处圣庙之中,追随那位已有十多年。
“多谢!”
李君羡恭恭敬敬的回了一礼,然后衣袍一撩,大步进入了宫殿之中。
宫殿里,静悄悄的,在看不到一个金吾卫或者是羽林军,只有一鼎鼎香炉摆在两旁,散发出一股股如香似麝的味道。而在一座座龙形、虎形、鹤形的香炉前,一名名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大儒、鸿儒盘坐在地上,或者写写画画,抄录经藉,或者闭目冥思,仿佛在考究学问一样。
这些人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李君羡进来的时候,他们连看都没有看一眼,而李君羡也不在意,从这些人身旁擦身而过,往里行去。
读书声越来越近,跨过一处门殿,在宫殿的后方,李君羡看到了一处石板砌成的广场,还有一个简单朴素,但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草堂。这富丽堂皇的宫殿之后,居然还矗立着如此简陋的小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相信。
虽然简陋,但这茅草堂给人的感觉,却是出尘脱俗,清新淡雅,还有一种圣洁的味道,不但没有丝毫拉低旁边华丽的宫殿,反而看到的人都会觉得,这华丽的宫殿在这草堂面前,变得渺小无比,与这片茅草堂,以及周围的梅林、竹林格格不入。
虽然有些怪异,但李君羡却早已是淡然处之。
一名名大儒、鸿儒两袖飘飘,不断穿过广场,或者穿过茅屋,或者径直离开,李君羡心中一动,很快走了过去。就在那草堂的门口,只见一名名大儒、鸿儒、老儒正一排排跪坐在地上,正执弟子之礼,专心的跟着一个人读书。
他们的神态恭敬,就好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跟着学问深厚的老师一起学习一样。
这些名儒,大儒,老儒放到九州大地,每一个都是备受尊崇。学问达到这种地步,已经不需要再跟人学习了,也没有什么人能再教得了他们。但是到了这处草堂之中,一个个有如童子一般跪地求学,这些人不但没有丝毫的羞愧,反而流露出一种莫大的荣幸,仿佛留在这里读书就是一种巨大的荣誉一般。
每个人的神情,看起来对于留在这里读书的机会都非常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