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许平不打算将玉佩的来历说出,不过崇祯随便扫了一眼那玉佩,便冷冷问道:“这似乎是禁中之物,如何到了你的手中?”
许平听到对方怀疑的语气,只要简要把玉佩的来历复述了一番。
“可惜忠良之后,奈何做贼?”崇祯不屑地评价一声,把玉佩丢在身边的桌面上:“好吧,朕许了你了。”随后崇祯吩咐道:“先给他饭吃,看在他太高祖父份上,朕不让做个饿死鬼。”
“谢陛下。”许平躬身一礼,退出凉亭。
等许平走远后,崇祯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他只留王承恩在身边,然后轻轻将那玉佩举起,示给这个从他在藩王潜邸就跟着他的心腹太监看。
莫名其妙的王承恩仔细看了那玉佩两眼,突然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涌了出来:“臣罪该万死!”
“去查,他口中那个所谓的舅舅是谁?立刻去!”崇祯厉声喝道。
……
许平大口、大口地把崇祯皇帝赐给的食物吃完,最后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抬起头对周围监视的太监们说道:“几位公公带路吧。”
不过太监并没有把许平带去砍头,而是带到御花园后的一个偏殿关了起来,许平等了一会儿,觉得有些不耐烦便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戒备的太监们没有回答而是继续在殿周围警惕地站岗,其实就是他们的首领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刚才王承恩急匆匆地跑来交代说先关起来不杀,等待万岁爷的旨意。
一直等到午后,又有个太监给许平端来午饭,不过对他的问话仍是一言不发,不做任何回答。
……
此时御花园里,王承恩又独自跪在崇祯皇帝面前,他带回了一张纸,上面是根据许平街坊邻居描绘出的他的舅舅大概的面貌,还有年龄、身高、口音等等信息。
“臣,臣觉得,好像是奉圣夫人……”王承恩吞吞吐吐地说着,如果有外人在一定会觉得很惊奇,因为在大庭广众之前,对客氏这样的魏逆党羽王承恩一向是直呼其名的。
“的管家。”崇祯不耐烦地打断王承恩,在潜邸的时候,信王常常在客氏的儿子镇国将军身边见到他,天启很喜欢这个人,给过他一些赏赐。
“朕用客氏的两个侄女换走了朕皇兄的两个怀孕宫人,那么应该有两个人才对,怎么只有一个?”崇祯自言自语道。
“可能是另外一位娘娘不幸……”
“那应该有两块佩,而且这是朕赐给李妃的雌佩,王妃有孕在先,应该比李妃早生一到两个月。”崇祯摸着那块佩,脸色变的有些惨然:“难道真是天命不存我大明么?连皇子都会造反!”
“万岁,”王承恩突然叫起来:“万岁,万岁!”
“不必说了,他未必会信,而且就是信了,他手中一兵一卒皆无,又能济得什么事?”崇祯当年秘嘱王承恩把两个宫人放走,禁中并无第三个人知道此事,他也不想派人去跟踪两个宫人的下落,因为此事一旦曝光,崇祯觉得对大明社稷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朕这皇侄是个有能耐的人,嘿,有一天这天下还会是高皇帝的。”
“万岁爷!”王承恩急的还在乱叫乱嚷。
“你不必再劝了,就像皇侄说的,闯逆是不会退兵的,朕不能贪生,若是朕毁了他……”崇祯皇帝又重复了一遍:“皇侄是个有能耐的人,他会取得这天下的,再说,若是皇兄能多……不那么早大行,这天下本也该是他的。”
……
魏藻德等百官在紫禁城外一直等到黄昏,已经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是许将军自己要进去的,吾等苦劝不听。”不少人心里都转着这个念头,不知道将来顺王大兴雷霆之怒时自己能不能逃过那一劫。
正在大伙儿都惶惶不安的时候,王承恩又带着一群净军把许平押解了出来,后者对于崇祯为什么改变主意放过他也是不明所以。
王承恩当中宣旨,下令把许平关入诏狱。
听到这个圣旨后,大明百官都送了一口气,只要人没死就能想办法,他们满心欢喜地山呼万岁,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各自回家。
把许平关进诏狱后,王承恩又回来向崇祯复命。
“万岁爷打算什么时候告诉千岁他的身份?”
“朕得想一想,”崇祯知道如果北京城破,那自己只有一次机会说服许平,不过若是北京城不破,那就未必要让许平知道此事:“闯贼也不一定就能破城,朕不能鲁莽。”崇祯想了想,又冲王承恩道:“唤太子来。”
“遵旨。”
……
进诏狱后,许平立刻发现这里的锦衣卫对自己也是敬畏得很,负责诏狱的锦衣卫指挥姓陈,是个三十岁左右比自己年长不了多少的人。许平到了诏狱后,这个指挥就客客气气地来见过他一次,那次见面简直不像是典狱长和犯人会面,而是属下拜见长官。
接下来的三天,城外顺军一直继续攻打城门,不过并无尺寸的进展,他们每一次进攻都被北京的守卫者击退,但锦衣卫指挥对许平变得更加客气,而且还来和他拉关系,说什么他的先父也曾在黄侯的军中呆过,是长生岛监军副使,既然许平是黄石的弟子,那么诏狱的锦衣卫指挥认为他们两人应该类似世交或是近似同门师兄弟的关系。
……
三月初二,
城外顺军已经两天没有发动过进攻,守卫者依然警惕不过也稍微松了一口气。
突然,城外顺军的阵地上突然欢声雷同,十数万士兵的呐喊声就像是惊雷一般,一个接着一个,这突然起来的变故让守军们大吃一惊。那些换岗休息的明军士兵不少都呆在墙后昏昏欲睡,听到城外的欢呼声后也都被惊醒,跳将起来互相惊慌地询问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顺王李自成在居庸关休息了两天后,就带着顺军主力沿着唐通的道路向京师进发,今天一早他和近卫、装甲和西首三营一起抵达京师郊外。随即李自成就在这一万多顺军精锐的簇拥下巡视彰义门外的前明京营部队,得知顺王终于抵达后,这些刚刚成为大顺军的官兵们争先恐后地向骑在枣红战马上的顺王欢呼致意,发出撕裂喉咙的呐喊声,唯恐不能充分地表达他们对大顺的忠诚和对顺王的竭诚拥戴。
一直因为徒劳无功而懊恼非常的李国帧等将领,也急忙丢下手中的所有事情赶去叩见顺王,唐通倒是显得比这些从未见过顺王的人冷静得多,他下令本部兵马坚守阵地,防备明军可能的逆袭,保持戒备直到顺王派来使者宣他觐见。
……
“这些鼠辈,真是无能至极。”
两天后,顺军的女营也和后军后卫营一起抵达,岳牧找到一个机会跑去见到了他的心上人,在刘姑娘面前毫无顾忌地大肆嘲笑道:“十多万大军,连一个小小的彰义门都迟迟拿不下。还是要看我们的,大王下令休息三天然后总攻,看我们近卫营明天一天就攻破京师,生擒昏君。”
“为什么不让他们继续攻下去?”刘姑娘对顺王的安排颇有不满,她看到郊外层层叠叠的顺军营寨:“我们都有了十几万大军了,怎么每次都要你们近卫营打仗?难道大王就只有你们一个营吗?”
“为什么还要拖下去?”岳牧不以为然地说道:“十多万大军在郊外喝风饮露,却让昏君和狗官们待在城里享福,明白人知道是那些明寇不中用。”虽然京营已经投降了大顺,但在顺军嫡系口中,他们仍然被唤作明军:“不明白的人还以为我们大顺奈何不了这小小的北京呢。”
刘姑娘心里虽然还有不满,不过口中已经不再说话。
“所幸大将军依旧安然无恙,”岳牧扶额庆幸道:“昏君也明白覆灭无日,不敢把大将军怎么样,当时听说大将军入京可真是把我吓坏了,好,等明日攻破北京,我们就能把大将军救出来了。”
……
顺王抵达的消息在城内同样激起巨大的波澜,今天吃过晚饭后,许平看到诏狱的锦衣卫陈指挥又跑来自己的牢房。
陈指挥全身披挂,他身后的其他锦衣卫一个个也都是顶盔冠甲,刀剑在身。
“大将军!”陈指挥全身甲胄,仍然坚持向许平行了一个大礼:“卑职和这里的弟兄们都商量好了,若是皇上要对大将军不利,我们就是拼却这条性命,也要护得大将军周全。”
陈指挥已经下令诏狱戒备,紧闭狱门,不少锦衣卫都登墙做好坚守准备,如果有人想来杀许平或是提许平入禁中,诏狱的锦衣卫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第四十六节 破城
三月初六,黄昏,郊外顺军大营。
“回去告诉你家将军,若是他诚心来投,寡人绝不伤他一根寒毛。”
顺王身边的牛金星,跟着催促了一声:“早降莫迟!”
“谢大王,小人这便回去禀告家主。”
使者从营中退出后,顺王李自成看向边上的余深河:“余兄弟,这般容易了吧?”
刚才来请降是彰义门的守将,见到李自成的王旗后,已经和前同僚苦战多日的守军知道他们苦苦等待的机会到了,如果这个时候再不投降,那一旦城破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之前攻城的前明京营并不是很在乎士兵伤亡,如果守军向他们投降多半还会全部杀光以便多些首级向李自成请功。
而李自成的策略当然和李国帧不同,他急切地需要尽快结束战斗,因此守军请降后李自成立刻赦免了他们,他可不需要什么战功。
余深河闻言笑道:“确实是容易了。”
“全是大王的洪威。”牛金星也恭贺道。
其他营中的将领都是顺军的故人,并无新近投降的明军将领在内,听到牛金星的话后他们连忙跟着一起恭贺起来。余深河心里有些懊恼,自从大顺开国后,这礼仪就变得越来越多,挺不习惯的。只不过大家虽然都忍不住抱怨,但牛金星说过这是王朝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会失去王家体面,余深河也明白确实是这个道理。
“呵呵,诸位兄弟抬举我了。”如果不是在外人面前,李自成也不太习惯自称寡人,最开始每天一说话就会听到各种颂扬时,李自成还觉得全身不自在,甚至会起鸡皮疙瘩。不过日子久了,他现在也渐渐能够适应,如同牛金星所说,高处不胜寒。现在君臣之份已定,连刘宗敏这样的老弟兄都只用大王或者陛下来称呼自己,牛金星还规定大顺的文书内一律不许出现“自”、“成”两字,但凡遇到“自”一律改用新造字“大”下加“日”,而“成”字则去掉里面的刀边换成中午的“午”。这两个字到底念做什么,绝大部分大顺官吏将兵目前还不知掉。
“万万不可伤了明帝的性命。”牛金星又嘱咐众将官,尤其是余深河道,关于这个问题他已经论证过很多次了,明帝禅能让才能让最后一批顽固派彻底死心,让天下人彻底对明朝失望,而且将来在史书上对大顺政权也会极为有利。生前身后名,牛金星对它们都很看重。
“是,相爷。”余深河抱拳行礼,回首看了一眼李自成,顺王的脸上有些不悦之色,他一直惦着刨朱家的坟给自己的父母报仇,然后再杀了崇祯祭奠先人。
“大王要是刨坟,下官没有说什么话说,但这明帝是万万杀不得的,”牛金星注意到李自成的脸色,之前他还私下对李自成说过,留崇祯活着做个藩王,那天不爽还可以骂他一顿出气,岂不是比一刀宰了好出百倍:“大王不是已经答应封明帝为宋王了么?大王可不能出尔反尔。”
“知道了。”李自成不耐烦地说道:“准备攻城吧。”
……
作为首批逼近城墙的近卫营士兵,岳牧把云梯搭上北京的城墙,等同伴用力扶住后就开始向上攀爬,背后是营里的同伴小心地用火枪掩护着他们。
彰义门上已经是一片混乱,守将本来试图带着心腹部队夺取城门,但是手下士兵各有打算,被召集来的士兵们得知将领打算投降后知道京师必破,很多人拒绝继续冒着生命危险与依然忠于明廷的军队作战。这些士兵觉得战争已经结束了,当着守将的面一哄而散逃回各自家中,他们中没有人打算死在明顺的最后一场战斗中,不管是为了明还是为了顺。
在彰义门守将徒劳地试图聚拢部队时,他的企图已经暴露在监军使者面前,王承恩派来的督战太监仍然忠于明廷,他把守将没有召集的部队、也就是那些被叛贼认为不可靠的人马聚集起来,向叛军发起了进攻。
近卫营发起进攻的时候,城内叛军已经被击溃,虽然立功很重要,但是只要城破同样是完成了大部分对顺王的许诺,彰义门的倒戈明军同样退到城中,没人认为被严重削弱的城门还可能在顺军的攻击下坚守——这些人同样不愿意战死在大明覆灭前的最后一夜。
而刚刚从城内敌人手中保全了城楼的明军,顾不得追击叛军就紧急掉头迎战攻城的顺军,此时绝大部分守军已经开了小差,余下大半还叛变了,依旧忠于明朝的士兵还不到昨天守军的一成。
虽然有几个顺军士兵在登城前被顽抗的明军用石头砸了下去,但很快就有顺军士兵就登上城头,岳牧跟在小队官后面,背上绑着一面军旗用力向城头爬去,在他的背后是他手下的一果近卫营士兵。
头顶上的同伴从墙垛上一跃而过,他的身影消失后,漫天的星斗重新出现在岳牧眼前,他手脚并用地全力向上攀爬,双手终于握到冰冷的城垛了。岳牧深吸一口气,猛地一用力,身体从北京的城墙上翻过。
眼前有许多或红或黑的身影在晃动,那些穿着红色军装的敌人发出一声声的怒吼,而黑衣人则都沉默不语、一声不吭地用手中的武器迎战。
岳牧也没有发出任何呐喊声,他轻松地用赤手就打倒了一个舞着刀光扑过来的敌人,解下背上的旗子后,他又连续敲翻了两个红衣敌兵。此间岳牧的背后一直传来呼呼的风声,越来越多的近卫营士兵从他背后的城墙上翻过,加入到城楼上的战团之中。
明晃晃的利刃在空中来回突刺着,城头上的人显得越来越多,可呐喊声却越来越低。又有一个红衣敌人没有章法地轮着大刀,向岳牧这个方向冲过来,远在他能够靠近之前,这个敌兵就被一柄从黑暗中猛然冲出的刺刀扎中,那个红衣人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一头扑向地面,沉重地摔倒在彰义门的城楼上。
更多的火把被点燃举起,接着这些亮光,岳牧看到那个到底的敌兵是个大胖子,根据这三天的攻城前准备中学到的知识,岳牧认出这人穿着太监的服饰。
“这些阉竖不该在宫伺候皇上、娘娘么?”岳牧大步从这个尸体旁走过时,觉得眼前的情况有点奇怪:“他们上城来做什么?”
随着这个监军使者到地,这一片城墙归于寂寞,远处还传来杀喊声,近卫营的士兵小跑着向发出响声的地方奔去。岳牧走到墙边,向漆黑的城内望去,和乡村或是之前见过的那些城市不同,虽然是在黑夜中,北京城内仍然可以见到点点火光,这些亮光在城中闪烁着,就像是天上的星辰一般——大部分顺军士兵和岳牧一样,他们第一次见到北京这样的宏伟帝城。
……
“事急矣!万岁爷,大事不好!”王承恩窜了进来,不顾礼数地对崇祯皇帝大叫起来。
刚才得知彰义门发生变故后,崇祯皇帝下令亲征,命令最后的禁卫军残部跟随他出发去增援彰义门,但军队已经组织不起来。得知顺军猛攻城池,多个城门开始告急后,禁卫军发生哗变,士兵集体扔下岗位逃离紫禁城,任凭使者们喊破喉咙,也没有禁卫军士兵愿意留下来跟随崇祯皇帝去亲征。
其他各门的京营守军同样抽调不动,他们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离开他们处于严密保护之下的岗位或是派出援兵给崇祯皇帝的使者。在百般无奈之下,崇祯皇帝还下令敲景阳钟,希望有几个大臣能带着家仆来护卫皇帝,好把这些人当作援军向彰义门派出。
不过一个大臣都没有来,就在崇祯考虑把毫无战斗经验和紫禁城最后的守卫净军派去时,王承恩报告说彰义门已经遭到了顺军主力的攻击,而且迅速地被击败了。监军使者派人来报告城楼即将丢失,那个报信的小太监还说,他临走时监军使者已经亲自提刀,向城墙上跑去了。
“让万岁爷速速突围离京。”这是那个监军使者拿着刀冲向城上时丢下的最后一句话。
“万岁爷,彰义门破了!”
又有一个太监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顾不得让王承恩转达,直接向崇祯报告道。
左右都面色惨白,崇祯轻轻一拂袖,轻声吩咐道:“去转告朕的皇嫂,还有皇后吧。”
“遵旨。”一个侍从跑了出去,事先崇祯已经为皇室女眷准备好了鸩药。
“怎么去诏狱的人还没有消息回来?”崇祯自言自语了一句,刚才崇祯下令去提许平觐见,结果诏狱的锦衣卫说什么也不同意奉旨,甚至连大门都不给开,争吵到最后,诏狱的守卫居然用火枪向传旨的太监射击。崇祯得知后就命令王承恩派出一队净军,去诏狱里把许平抢来。
“朕还不能死,朕得把内情告诉他,这样就是朕守不住这天下,他也会把祖业再拿回来的。”之前城池未破,崇祯皇帝心存侥幸,如果告诉许平内情最后却守住京师是自找麻烦,现在崇祯已经是焦急万分,但脸上仍保持着平静,努力维持着皇帝的形象。
……
“大将军,”陈指挥使风风火火地冲进门,冲着许平大叫道:“城破了,彰义门破了!”
“哦。”许平闻言就要起身出门。
许平听到对方怀疑的语气,只要简要把玉佩的来历复述了一番。
“可惜忠良之后,奈何做贼?”崇祯不屑地评价一声,把玉佩丢在身边的桌面上:“好吧,朕许了你了。”随后崇祯吩咐道:“先给他饭吃,看在他太高祖父份上,朕不让做个饿死鬼。”
“谢陛下。”许平躬身一礼,退出凉亭。
等许平走远后,崇祯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他只留王承恩在身边,然后轻轻将那玉佩举起,示给这个从他在藩王潜邸就跟着他的心腹太监看。
莫名其妙的王承恩仔细看了那玉佩两眼,突然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涌了出来:“臣罪该万死!”
“去查,他口中那个所谓的舅舅是谁?立刻去!”崇祯厉声喝道。
……
许平大口、大口地把崇祯皇帝赐给的食物吃完,最后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抬起头对周围监视的太监们说道:“几位公公带路吧。”
不过太监并没有把许平带去砍头,而是带到御花园后的一个偏殿关了起来,许平等了一会儿,觉得有些不耐烦便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戒备的太监们没有回答而是继续在殿周围警惕地站岗,其实就是他们的首领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刚才王承恩急匆匆地跑来交代说先关起来不杀,等待万岁爷的旨意。
一直等到午后,又有个太监给许平端来午饭,不过对他的问话仍是一言不发,不做任何回答。
……
此时御花园里,王承恩又独自跪在崇祯皇帝面前,他带回了一张纸,上面是根据许平街坊邻居描绘出的他的舅舅大概的面貌,还有年龄、身高、口音等等信息。
“臣,臣觉得,好像是奉圣夫人……”王承恩吞吞吐吐地说着,如果有外人在一定会觉得很惊奇,因为在大庭广众之前,对客氏这样的魏逆党羽王承恩一向是直呼其名的。
“的管家。”崇祯不耐烦地打断王承恩,在潜邸的时候,信王常常在客氏的儿子镇国将军身边见到他,天启很喜欢这个人,给过他一些赏赐。
“朕用客氏的两个侄女换走了朕皇兄的两个怀孕宫人,那么应该有两个人才对,怎么只有一个?”崇祯自言自语道。
“可能是另外一位娘娘不幸……”
“那应该有两块佩,而且这是朕赐给李妃的雌佩,王妃有孕在先,应该比李妃早生一到两个月。”崇祯摸着那块佩,脸色变的有些惨然:“难道真是天命不存我大明么?连皇子都会造反!”
“万岁,”王承恩突然叫起来:“万岁,万岁!”
“不必说了,他未必会信,而且就是信了,他手中一兵一卒皆无,又能济得什么事?”崇祯当年秘嘱王承恩把两个宫人放走,禁中并无第三个人知道此事,他也不想派人去跟踪两个宫人的下落,因为此事一旦曝光,崇祯觉得对大明社稷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朕这皇侄是个有能耐的人,嘿,有一天这天下还会是高皇帝的。”
“万岁爷!”王承恩急的还在乱叫乱嚷。
“你不必再劝了,就像皇侄说的,闯逆是不会退兵的,朕不能贪生,若是朕毁了他……”崇祯皇帝又重复了一遍:“皇侄是个有能耐的人,他会取得这天下的,再说,若是皇兄能多……不那么早大行,这天下本也该是他的。”
……
魏藻德等百官在紫禁城外一直等到黄昏,已经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是许将军自己要进去的,吾等苦劝不听。”不少人心里都转着这个念头,不知道将来顺王大兴雷霆之怒时自己能不能逃过那一劫。
正在大伙儿都惶惶不安的时候,王承恩又带着一群净军把许平押解了出来,后者对于崇祯为什么改变主意放过他也是不明所以。
王承恩当中宣旨,下令把许平关入诏狱。
听到这个圣旨后,大明百官都送了一口气,只要人没死就能想办法,他们满心欢喜地山呼万岁,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各自回家。
把许平关进诏狱后,王承恩又回来向崇祯复命。
“万岁爷打算什么时候告诉千岁他的身份?”
“朕得想一想,”崇祯知道如果北京城破,那自己只有一次机会说服许平,不过若是北京城不破,那就未必要让许平知道此事:“闯贼也不一定就能破城,朕不能鲁莽。”崇祯想了想,又冲王承恩道:“唤太子来。”
“遵旨。”
……
进诏狱后,许平立刻发现这里的锦衣卫对自己也是敬畏得很,负责诏狱的锦衣卫指挥姓陈,是个三十岁左右比自己年长不了多少的人。许平到了诏狱后,这个指挥就客客气气地来见过他一次,那次见面简直不像是典狱长和犯人会面,而是属下拜见长官。
接下来的三天,城外顺军一直继续攻打城门,不过并无尺寸的进展,他们每一次进攻都被北京的守卫者击退,但锦衣卫指挥对许平变得更加客气,而且还来和他拉关系,说什么他的先父也曾在黄侯的军中呆过,是长生岛监军副使,既然许平是黄石的弟子,那么诏狱的锦衣卫指挥认为他们两人应该类似世交或是近似同门师兄弟的关系。
……
三月初二,
城外顺军已经两天没有发动过进攻,守卫者依然警惕不过也稍微松了一口气。
突然,城外顺军的阵地上突然欢声雷同,十数万士兵的呐喊声就像是惊雷一般,一个接着一个,这突然起来的变故让守军们大吃一惊。那些换岗休息的明军士兵不少都呆在墙后昏昏欲睡,听到城外的欢呼声后也都被惊醒,跳将起来互相惊慌地询问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顺王李自成在居庸关休息了两天后,就带着顺军主力沿着唐通的道路向京师进发,今天一早他和近卫、装甲和西首三营一起抵达京师郊外。随即李自成就在这一万多顺军精锐的簇拥下巡视彰义门外的前明京营部队,得知顺王终于抵达后,这些刚刚成为大顺军的官兵们争先恐后地向骑在枣红战马上的顺王欢呼致意,发出撕裂喉咙的呐喊声,唯恐不能充分地表达他们对大顺的忠诚和对顺王的竭诚拥戴。
一直因为徒劳无功而懊恼非常的李国帧等将领,也急忙丢下手中的所有事情赶去叩见顺王,唐通倒是显得比这些从未见过顺王的人冷静得多,他下令本部兵马坚守阵地,防备明军可能的逆袭,保持戒备直到顺王派来使者宣他觐见。
……
“这些鼠辈,真是无能至极。”
两天后,顺军的女营也和后军后卫营一起抵达,岳牧找到一个机会跑去见到了他的心上人,在刘姑娘面前毫无顾忌地大肆嘲笑道:“十多万大军,连一个小小的彰义门都迟迟拿不下。还是要看我们的,大王下令休息三天然后总攻,看我们近卫营明天一天就攻破京师,生擒昏君。”
“为什么不让他们继续攻下去?”刘姑娘对顺王的安排颇有不满,她看到郊外层层叠叠的顺军营寨:“我们都有了十几万大军了,怎么每次都要你们近卫营打仗?难道大王就只有你们一个营吗?”
“为什么还要拖下去?”岳牧不以为然地说道:“十多万大军在郊外喝风饮露,却让昏君和狗官们待在城里享福,明白人知道是那些明寇不中用。”虽然京营已经投降了大顺,但在顺军嫡系口中,他们仍然被唤作明军:“不明白的人还以为我们大顺奈何不了这小小的北京呢。”
刘姑娘心里虽然还有不满,不过口中已经不再说话。
“所幸大将军依旧安然无恙,”岳牧扶额庆幸道:“昏君也明白覆灭无日,不敢把大将军怎么样,当时听说大将军入京可真是把我吓坏了,好,等明日攻破北京,我们就能把大将军救出来了。”
……
顺王抵达的消息在城内同样激起巨大的波澜,今天吃过晚饭后,许平看到诏狱的锦衣卫陈指挥又跑来自己的牢房。
陈指挥全身披挂,他身后的其他锦衣卫一个个也都是顶盔冠甲,刀剑在身。
“大将军!”陈指挥全身甲胄,仍然坚持向许平行了一个大礼:“卑职和这里的弟兄们都商量好了,若是皇上要对大将军不利,我们就是拼却这条性命,也要护得大将军周全。”
陈指挥已经下令诏狱戒备,紧闭狱门,不少锦衣卫都登墙做好坚守准备,如果有人想来杀许平或是提许平入禁中,诏狱的锦衣卫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第四十六节 破城
三月初六,黄昏,郊外顺军大营。
“回去告诉你家将军,若是他诚心来投,寡人绝不伤他一根寒毛。”
顺王身边的牛金星,跟着催促了一声:“早降莫迟!”
“谢大王,小人这便回去禀告家主。”
使者从营中退出后,顺王李自成看向边上的余深河:“余兄弟,这般容易了吧?”
刚才来请降是彰义门的守将,见到李自成的王旗后,已经和前同僚苦战多日的守军知道他们苦苦等待的机会到了,如果这个时候再不投降,那一旦城破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之前攻城的前明京营并不是很在乎士兵伤亡,如果守军向他们投降多半还会全部杀光以便多些首级向李自成请功。
而李自成的策略当然和李国帧不同,他急切地需要尽快结束战斗,因此守军请降后李自成立刻赦免了他们,他可不需要什么战功。
余深河闻言笑道:“确实是容易了。”
“全是大王的洪威。”牛金星也恭贺道。
其他营中的将领都是顺军的故人,并无新近投降的明军将领在内,听到牛金星的话后他们连忙跟着一起恭贺起来。余深河心里有些懊恼,自从大顺开国后,这礼仪就变得越来越多,挺不习惯的。只不过大家虽然都忍不住抱怨,但牛金星说过这是王朝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会失去王家体面,余深河也明白确实是这个道理。
“呵呵,诸位兄弟抬举我了。”如果不是在外人面前,李自成也不太习惯自称寡人,最开始每天一说话就会听到各种颂扬时,李自成还觉得全身不自在,甚至会起鸡皮疙瘩。不过日子久了,他现在也渐渐能够适应,如同牛金星所说,高处不胜寒。现在君臣之份已定,连刘宗敏这样的老弟兄都只用大王或者陛下来称呼自己,牛金星还规定大顺的文书内一律不许出现“自”、“成”两字,但凡遇到“自”一律改用新造字“大”下加“日”,而“成”字则去掉里面的刀边换成中午的“午”。这两个字到底念做什么,绝大部分大顺官吏将兵目前还不知掉。
“万万不可伤了明帝的性命。”牛金星又嘱咐众将官,尤其是余深河道,关于这个问题他已经论证过很多次了,明帝禅能让才能让最后一批顽固派彻底死心,让天下人彻底对明朝失望,而且将来在史书上对大顺政权也会极为有利。生前身后名,牛金星对它们都很看重。
“是,相爷。”余深河抱拳行礼,回首看了一眼李自成,顺王的脸上有些不悦之色,他一直惦着刨朱家的坟给自己的父母报仇,然后再杀了崇祯祭奠先人。
“大王要是刨坟,下官没有说什么话说,但这明帝是万万杀不得的,”牛金星注意到李自成的脸色,之前他还私下对李自成说过,留崇祯活着做个藩王,那天不爽还可以骂他一顿出气,岂不是比一刀宰了好出百倍:“大王不是已经答应封明帝为宋王了么?大王可不能出尔反尔。”
“知道了。”李自成不耐烦地说道:“准备攻城吧。”
……
作为首批逼近城墙的近卫营士兵,岳牧把云梯搭上北京的城墙,等同伴用力扶住后就开始向上攀爬,背后是营里的同伴小心地用火枪掩护着他们。
彰义门上已经是一片混乱,守将本来试图带着心腹部队夺取城门,但是手下士兵各有打算,被召集来的士兵们得知将领打算投降后知道京师必破,很多人拒绝继续冒着生命危险与依然忠于明廷的军队作战。这些士兵觉得战争已经结束了,当着守将的面一哄而散逃回各自家中,他们中没有人打算死在明顺的最后一场战斗中,不管是为了明还是为了顺。
在彰义门守将徒劳地试图聚拢部队时,他的企图已经暴露在监军使者面前,王承恩派来的督战太监仍然忠于明廷,他把守将没有召集的部队、也就是那些被叛贼认为不可靠的人马聚集起来,向叛军发起了进攻。
近卫营发起进攻的时候,城内叛军已经被击溃,虽然立功很重要,但是只要城破同样是完成了大部分对顺王的许诺,彰义门的倒戈明军同样退到城中,没人认为被严重削弱的城门还可能在顺军的攻击下坚守——这些人同样不愿意战死在大明覆灭前的最后一夜。
而刚刚从城内敌人手中保全了城楼的明军,顾不得追击叛军就紧急掉头迎战攻城的顺军,此时绝大部分守军已经开了小差,余下大半还叛变了,依旧忠于明朝的士兵还不到昨天守军的一成。
虽然有几个顺军士兵在登城前被顽抗的明军用石头砸了下去,但很快就有顺军士兵就登上城头,岳牧跟在小队官后面,背上绑着一面军旗用力向城头爬去,在他的背后是他手下的一果近卫营士兵。
头顶上的同伴从墙垛上一跃而过,他的身影消失后,漫天的星斗重新出现在岳牧眼前,他手脚并用地全力向上攀爬,双手终于握到冰冷的城垛了。岳牧深吸一口气,猛地一用力,身体从北京的城墙上翻过。
眼前有许多或红或黑的身影在晃动,那些穿着红色军装的敌人发出一声声的怒吼,而黑衣人则都沉默不语、一声不吭地用手中的武器迎战。
岳牧也没有发出任何呐喊声,他轻松地用赤手就打倒了一个舞着刀光扑过来的敌人,解下背上的旗子后,他又连续敲翻了两个红衣敌兵。此间岳牧的背后一直传来呼呼的风声,越来越多的近卫营士兵从他背后的城墙上翻过,加入到城楼上的战团之中。
明晃晃的利刃在空中来回突刺着,城头上的人显得越来越多,可呐喊声却越来越低。又有一个红衣敌人没有章法地轮着大刀,向岳牧这个方向冲过来,远在他能够靠近之前,这个敌兵就被一柄从黑暗中猛然冲出的刺刀扎中,那个红衣人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一头扑向地面,沉重地摔倒在彰义门的城楼上。
更多的火把被点燃举起,接着这些亮光,岳牧看到那个到底的敌兵是个大胖子,根据这三天的攻城前准备中学到的知识,岳牧认出这人穿着太监的服饰。
“这些阉竖不该在宫伺候皇上、娘娘么?”岳牧大步从这个尸体旁走过时,觉得眼前的情况有点奇怪:“他们上城来做什么?”
随着这个监军使者到地,这一片城墙归于寂寞,远处还传来杀喊声,近卫营的士兵小跑着向发出响声的地方奔去。岳牧走到墙边,向漆黑的城内望去,和乡村或是之前见过的那些城市不同,虽然是在黑夜中,北京城内仍然可以见到点点火光,这些亮光在城中闪烁着,就像是天上的星辰一般——大部分顺军士兵和岳牧一样,他们第一次见到北京这样的宏伟帝城。
……
“事急矣!万岁爷,大事不好!”王承恩窜了进来,不顾礼数地对崇祯皇帝大叫起来。
刚才得知彰义门发生变故后,崇祯皇帝下令亲征,命令最后的禁卫军残部跟随他出发去增援彰义门,但军队已经组织不起来。得知顺军猛攻城池,多个城门开始告急后,禁卫军发生哗变,士兵集体扔下岗位逃离紫禁城,任凭使者们喊破喉咙,也没有禁卫军士兵愿意留下来跟随崇祯皇帝去亲征。
其他各门的京营守军同样抽调不动,他们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离开他们处于严密保护之下的岗位或是派出援兵给崇祯皇帝的使者。在百般无奈之下,崇祯皇帝还下令敲景阳钟,希望有几个大臣能带着家仆来护卫皇帝,好把这些人当作援军向彰义门派出。
不过一个大臣都没有来,就在崇祯考虑把毫无战斗经验和紫禁城最后的守卫净军派去时,王承恩报告说彰义门已经遭到了顺军主力的攻击,而且迅速地被击败了。监军使者派人来报告城楼即将丢失,那个报信的小太监还说,他临走时监军使者已经亲自提刀,向城墙上跑去了。
“让万岁爷速速突围离京。”这是那个监军使者拿着刀冲向城上时丢下的最后一句话。
“万岁爷,彰义门破了!”
又有一个太监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顾不得让王承恩转达,直接向崇祯报告道。
左右都面色惨白,崇祯轻轻一拂袖,轻声吩咐道:“去转告朕的皇嫂,还有皇后吧。”
“遵旨。”一个侍从跑了出去,事先崇祯已经为皇室女眷准备好了鸩药。
“怎么去诏狱的人还没有消息回来?”崇祯自言自语了一句,刚才崇祯下令去提许平觐见,结果诏狱的锦衣卫说什么也不同意奉旨,甚至连大门都不给开,争吵到最后,诏狱的守卫居然用火枪向传旨的太监射击。崇祯得知后就命令王承恩派出一队净军,去诏狱里把许平抢来。
“朕还不能死,朕得把内情告诉他,这样就是朕守不住这天下,他也会把祖业再拿回来的。”之前城池未破,崇祯皇帝心存侥幸,如果告诉许平内情最后却守住京师是自找麻烦,现在崇祯已经是焦急万分,但脸上仍保持着平静,努力维持着皇帝的形象。
……
“大将军,”陈指挥使风风火火地冲进门,冲着许平大叫道:“城破了,彰义门破了!”
“哦。”许平闻言就要起身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