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闲谈
卫君临的眼眶当下就红了:“不行,我一定要去找,不管是生还是……,总之一定找到我六妹妹。”
一旁听得怔怔的吏部官员这才反应过来:这书呆子想哪里去了?至于他想的,古往今来也只有一个晋景公吧!
崔璟蹙了蹙眉,正要说话,便听一道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说得好,不管是生是死,定要找回来!”
这嗓门奇大,除了昨日瞎嚷嚷了一晚上回隔壁归园补觉的匈奴质子智牙师还有谁,他大概醒了,便过来了,眼下正一脸惬意的走了进来。
一旁的两个吏部官员脸色有些不好看:这智牙师昨日跟个搅屎棍似的,怎的今日又来了?
不过,虽是嫌弃他如搅屎棍,吏部官员还是劝道:“这学子的六妹妹卫天师应当不是去……”“茅房”两字还未说完,就听那智牙师一声轻喝。
“你们不帮忙,我与卫天师相识一场,一见如故,总是要帮忙的。”智牙师嚷道,“来啊,那个学生同我一起,我们带着人去找找看……”
卫君临连忙跟了上去,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众人的视线。
崔璟看了眼那睁开眼的周方,见他只是被吵醒了,便收回了目光。
一旁的吏部官员互相推了推,还是忍不住问道:“崔大人,这……就由他们去么?”
“随他们去吧!虽说本官也觉得卫天师应当是中途有事离开了,”崔璟道,“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我们这位阴阳司最年轻的天师大人当真一不小心,走了晋景公的老路呢!眼下有他们帮忙不是更好?”
这……好吧!虽然觉得不可能,但万一卫天师没留意脚下,马失前蹄……不,不能这么形容,方才发生的事情委实有些匪夷所思,以至于两个吏部官员只觉头脑发胀,糊涂了。
……
日光明亮,长安城里的气氛随着黄少将军的归来轻松了不少。月心湖中心的亭中或坐或站了七八人,有坐在正中石桌上喝茶的,也有惬意的举着鱼竿垂钓的,更有手搭着栏杆,有一茬没一茬与身边人说话的。
真真好一派惬意之景。
“年纪大了,爬山什么的都是虚的,不若与尔等喝茶、钓鱼、聊天岂不自在?”坐在亭中喝茶的国子监祭酒虞世基感慨道,中元节才过,他便开始聊起了下一个节日重阳登高。
“听说那个匈奴左贤王昨日带人翻遍了我大楚国子监的茅房!”有个举着鱼竿垂钓的老者轻哧了一声,语气里带着嘲讽和不屑,“蛮人就是蛮人,举止粗鲁,连那臭气熏天的地方也不放过。”
虞世基闻言干咳了两声。今日,他们这几个朝中走得近的文官趁着清闲时候,出来小聚了一场,都是文人,难免清高,又读孔孟,多学儒家经典,信奉“君子远庖厨”,连庖厨都远,茅房那种地方更不用说了。即便国子监的茅房打扫的很干净,也燃了熏香,这茅房依旧还是茅房,代表着脏臭,自是要远离的。
虞世基坐在其中很是坦然,国子监祭酒的官职虽说不高,但论地位却非比寻常,毕竟这朝中的官员,除了偶尔的一两个真正从死人堆里厮杀出来的武将之外,大多数在朝的官员都曾在国子监就读。就连如今刚刚回京的武将黄少将军,昔年也在国子监就读过。
世人尊师重道,是以即便他不过是个正四品的国子监祭酒,也没什么人敢不给他面子。
虽是嘲讽匈奴的质子,但说穿了到底还是心里不痛快吧!
长安城里官兵随处可见,街头巷尾人人在谈黄少将军,他们未必对黄少将军有怨言,但对眼下重武轻文的局势却是不满的。太平盛世里,文官出头,时局动荡时,武将扬名。
而现在显然处于后者,他们又不比位高权重的左右相、一品公等人,不管文武皆离不开他们。他们是真正靠读书起势的,在座的七八人接作的一手好文章,属于真正的文人。这其中自然以站在一旁,手搭着栏杆向远处望去的徐长山先生为首。
徐长山不但官阶最高,还是文渊阁十儒之首,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官。
可即便同为一品,他虽肩太傅之名,却已然许久未近到陛下跟前了。倒不是说陛下不尊重他,而是所学眼下似乎并无可用之地。
坐在虞世基对面,同为文渊阁十儒之一的陈硕陈先生冷笑了一声:“说来说去,还是陈善那个孽畜。早知他今日如此,当年他年幼时,我陈家就不该赏他一碗饭,那今日还有他陈善什么事?”剩下来的话就不消说了,若非陈善,时局又怎会动荡?他们文官又怎会到如今这无事可做的地步?
虞世基尴尬的低下头,并未接话。倒是站在虞世基身边,国子监的教学博士柳闵之忍不住瞟了陈硕一眼:这位陈先生真是一如既往的虚伪。
陈硕是陈善一家的远亲,但两家关系极其恶劣,当年陈善家未起势时前来投靠陈硕,谁料陈硕着人从门后送出一碗白米饭,就打发人走了。美其名曰“我陈硕家门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种大字不识的武夫就别来我陈家打秋风了。”
自此两家便断了关系。当时说陈硕此举不善的人可有不少,只是没想到如今,这种恶行反而救了陈硕一命,未被牵连。
除此之外,有不少知晓内情的知道,这位开口闭口孔孟之道的陈硕先生有个女儿也曾是名动一时的才女,在黄少将军出征前夕嫁了黄少将军,才女配英雄本是一段佳话。可没想到这位才女陈小姐不但有才还多情,受不住闺中寂寞,同黄家的表侄有了私情,这等丑闻传出,当时陛下险些砍了这位陈小姐和黄家表侄的脑袋,最后还是黄少将军求情,自此了了这一段旧事。
陈硕面子挂不住,说要将同有才女之名的小女儿嫁给黄少将军。他柳闵之不知道黄少将军怎么想的,反正换他的话,他是不敢再要陈家女儿了。戴了一顶还想戴第二顶不成?最后黄少将军以“边关未定,何以为家”拒绝了陈硕。
陈硕面上是不敢说什么,但心底里未必没有怨言的,尤其如今以黄少将军为首的武将颇受陛下信任,他们文官位置却愈发的尴尬。只是不能明面上抱怨黄少将军,那就抱怨陈善好了。
柳闵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想着:这位陈硕先生也是个万中无一的人物了,能同时跟这世上完全对立的两位将星都结下梁子,是个能人啊!
一旁听得怔怔的吏部官员这才反应过来:这书呆子想哪里去了?至于他想的,古往今来也只有一个晋景公吧!
崔璟蹙了蹙眉,正要说话,便听一道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说得好,不管是生是死,定要找回来!”
这嗓门奇大,除了昨日瞎嚷嚷了一晚上回隔壁归园补觉的匈奴质子智牙师还有谁,他大概醒了,便过来了,眼下正一脸惬意的走了进来。
一旁的两个吏部官员脸色有些不好看:这智牙师昨日跟个搅屎棍似的,怎的今日又来了?
不过,虽是嫌弃他如搅屎棍,吏部官员还是劝道:“这学子的六妹妹卫天师应当不是去……”“茅房”两字还未说完,就听那智牙师一声轻喝。
“你们不帮忙,我与卫天师相识一场,一见如故,总是要帮忙的。”智牙师嚷道,“来啊,那个学生同我一起,我们带着人去找找看……”
卫君临连忙跟了上去,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众人的视线。
崔璟看了眼那睁开眼的周方,见他只是被吵醒了,便收回了目光。
一旁的吏部官员互相推了推,还是忍不住问道:“崔大人,这……就由他们去么?”
“随他们去吧!虽说本官也觉得卫天师应当是中途有事离开了,”崔璟道,“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我们这位阴阳司最年轻的天师大人当真一不小心,走了晋景公的老路呢!眼下有他们帮忙不是更好?”
这……好吧!虽然觉得不可能,但万一卫天师没留意脚下,马失前蹄……不,不能这么形容,方才发生的事情委实有些匪夷所思,以至于两个吏部官员只觉头脑发胀,糊涂了。
……
日光明亮,长安城里的气氛随着黄少将军的归来轻松了不少。月心湖中心的亭中或坐或站了七八人,有坐在正中石桌上喝茶的,也有惬意的举着鱼竿垂钓的,更有手搭着栏杆,有一茬没一茬与身边人说话的。
真真好一派惬意之景。
“年纪大了,爬山什么的都是虚的,不若与尔等喝茶、钓鱼、聊天岂不自在?”坐在亭中喝茶的国子监祭酒虞世基感慨道,中元节才过,他便开始聊起了下一个节日重阳登高。
“听说那个匈奴左贤王昨日带人翻遍了我大楚国子监的茅房!”有个举着鱼竿垂钓的老者轻哧了一声,语气里带着嘲讽和不屑,“蛮人就是蛮人,举止粗鲁,连那臭气熏天的地方也不放过。”
虞世基闻言干咳了两声。今日,他们这几个朝中走得近的文官趁着清闲时候,出来小聚了一场,都是文人,难免清高,又读孔孟,多学儒家经典,信奉“君子远庖厨”,连庖厨都远,茅房那种地方更不用说了。即便国子监的茅房打扫的很干净,也燃了熏香,这茅房依旧还是茅房,代表着脏臭,自是要远离的。
虞世基坐在其中很是坦然,国子监祭酒的官职虽说不高,但论地位却非比寻常,毕竟这朝中的官员,除了偶尔的一两个真正从死人堆里厮杀出来的武将之外,大多数在朝的官员都曾在国子监就读。就连如今刚刚回京的武将黄少将军,昔年也在国子监就读过。
世人尊师重道,是以即便他不过是个正四品的国子监祭酒,也没什么人敢不给他面子。
虽是嘲讽匈奴的质子,但说穿了到底还是心里不痛快吧!
长安城里官兵随处可见,街头巷尾人人在谈黄少将军,他们未必对黄少将军有怨言,但对眼下重武轻文的局势却是不满的。太平盛世里,文官出头,时局动荡时,武将扬名。
而现在显然处于后者,他们又不比位高权重的左右相、一品公等人,不管文武皆离不开他们。他们是真正靠读书起势的,在座的七八人接作的一手好文章,属于真正的文人。这其中自然以站在一旁,手搭着栏杆向远处望去的徐长山先生为首。
徐长山不但官阶最高,还是文渊阁十儒之首,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官。
可即便同为一品,他虽肩太傅之名,却已然许久未近到陛下跟前了。倒不是说陛下不尊重他,而是所学眼下似乎并无可用之地。
坐在虞世基对面,同为文渊阁十儒之一的陈硕陈先生冷笑了一声:“说来说去,还是陈善那个孽畜。早知他今日如此,当年他年幼时,我陈家就不该赏他一碗饭,那今日还有他陈善什么事?”剩下来的话就不消说了,若非陈善,时局又怎会动荡?他们文官又怎会到如今这无事可做的地步?
虞世基尴尬的低下头,并未接话。倒是站在虞世基身边,国子监的教学博士柳闵之忍不住瞟了陈硕一眼:这位陈先生真是一如既往的虚伪。
陈硕是陈善一家的远亲,但两家关系极其恶劣,当年陈善家未起势时前来投靠陈硕,谁料陈硕着人从门后送出一碗白米饭,就打发人走了。美其名曰“我陈硕家门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种大字不识的武夫就别来我陈家打秋风了。”
自此两家便断了关系。当时说陈硕此举不善的人可有不少,只是没想到如今,这种恶行反而救了陈硕一命,未被牵连。
除此之外,有不少知晓内情的知道,这位开口闭口孔孟之道的陈硕先生有个女儿也曾是名动一时的才女,在黄少将军出征前夕嫁了黄少将军,才女配英雄本是一段佳话。可没想到这位才女陈小姐不但有才还多情,受不住闺中寂寞,同黄家的表侄有了私情,这等丑闻传出,当时陛下险些砍了这位陈小姐和黄家表侄的脑袋,最后还是黄少将军求情,自此了了这一段旧事。
陈硕面子挂不住,说要将同有才女之名的小女儿嫁给黄少将军。他柳闵之不知道黄少将军怎么想的,反正换他的话,他是不敢再要陈家女儿了。戴了一顶还想戴第二顶不成?最后黄少将军以“边关未定,何以为家”拒绝了陈硕。
陈硕面上是不敢说什么,但心底里未必没有怨言的,尤其如今以黄少将军为首的武将颇受陛下信任,他们文官位置却愈发的尴尬。只是不能明面上抱怨黄少将军,那就抱怨陈善好了。
柳闵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想着:这位陈硕先生也是个万中无一的人物了,能同时跟这世上完全对立的两位将星都结下梁子,是个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