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美女贾氏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起来,在经济、文化、技术等等方面,特别是商业,大宋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巅,没有之一。
  这个年景恰好是大宋的最巅峰时期,在往后的二十年里,这个位于世界巅峰的国度会因为蔡京乱政,逐渐走入下坡路。虽然还是世界第一,但它也即将面临着女真人的踩踏,从而在纸醉金迷中,猛然间看到山河破碎的景象。
  大1名府之于大宋,相当于后世的上1海之于中国,纸醉金迷的奢华气息无处不在,充斥着每一寸土地。
  “万国来朝”的现象轻易能在街市上找到依据,虽然大宋在武力上远达不到万国来朝,但经济上的繁荣,做到万国来商还是很容易的。各种胡人胡姬泛滥,比东京还严重。因为东京严控制胡人数量,但北1京没那么管的紧。
  胡男或在街市兜售财货,或又见胡女穿着大暴露服饰吸引汉儿。
  一千后绝大多数的汉人,喜欢说月亮是外国的圆,老想着往外跑。所以高方平很喜欢大宋,这里尽管很靡废,但这片土地孕育出了汉人的荣耀感,千年后看到汉家的女儿蛮世界去舔洋人,会导致宅男心理慢慢的变态,而现在却能看到倭女胡女在跪1舔汉儿,这能让高方平获得巨大的心里满足。
  大名府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叫“辽人街”。
  那里聚集着辽地逃过来生活的人,以及各种辽地被通缉跑路的马贼,或者燕京过来做生意的辽人。
  一般只有天朝上国才会出现传说中的“外国人街”。比如一千后中国没有“灯塔街”。但美国有许多唐人街。这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但也同时是天朝上国的尊严。
  大宋的老百姓日子在难过也是上国公民,而不是四等汉民。一千年后倭人的自行车丢了有人当做要案办理,但在大名府,倭人的案子没人管。
  辽人则有些不同,在官府他们也没人权,但犹如一千年后美国那些凶悍的墨西哥黑帮一样,老百姓不惹他们,鉴于大宋和辽国是“盟国”,官府也注意影响不惹他们。
  所以大宋的地痞,唯一的贡献就是和辽人帮火拼。在别处不知道,但是在大1名县,地痞敲诈辽人裴炎成一般不管,除非死人。
  大宋这个年景的纸醉金迷,各种勾栏瓦舍几乎人满为患,生意好了不能再好。
  卢俊义在北门坊巷圈地强拆,就是为了开翠云楼的连锁店。那边靠近辽人街,汉儿在那里的日子不好过,在辽人的地盘附近开酒楼赚钱,也只有卢俊义有这个能力。
  对付辽人帮,官府的势力没太大用处,需要的是心狠手辣,又武力值侧漏的豪强地头蛇出手……
  午间的这个时候,高方平又来了老卢家的翠云楼。
  这的确是个让人留恋的高档次娱乐场合,高方平几乎每日都来。这里和东京的樊楼一样,不是纯粹的酒楼,在晚间是夜总会性质,在白天则是多功能的娱乐“村”,生意好到爆。
  林冲关胜两家伙也很高兴,能跟着在这里公费吃喝乃是一件好事。
  等着见美女贾氏和李固的日子相对煎熬,高方平总得仿佛上班一样,每日到翠云楼喝茶听曲。
  台上的那个超级小美女唱的老好了,也太标致水灵了,这算是意外收获。要不是专门问过名字、年纪也不符合,高方平会把小美女误会为传说中的李师师。
  整楼的猥琐大叔们都拍手叫好之际,高方平总是找不到任何的夸奖语言,因为没听懂她唱的什么。
  “主母,今个您脸色太好了,飞云坊的水粉贵些是有道理的。”
  间或一个丫鬟,陪着一个极其美貌、却有些忧愁神态的女人上楼来,在旁边坐下听曲。
  这女人的颜值和韵味简直爆表了。乃是穿越过来后,所见到的质量最高的一张熟-女的脸。
  高方平在心里暗暗这么评价着,又见翠云楼的掌柜亲自来见礼,说明这女人是卢俊义的老婆贾氏,贾晓红。
  二十出头些的年纪,正直最活力青春时,她的脸上却有些寻常女人所没有的沧桑和沉淀,少许忧郁的气质,让她显出一种大宋流行的病态美,配合胭脂腮红的点缀,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李清照口里的矛盾和反差美?
  高方平注意听了一下台上的唱词,隐约有记忆,这是李清照的词。
  “难道李清照的风格能打动贾氏?”
  高方平思考着这样的可能性,因为往前几日没唱李清照,所以贾晓红没有出现。
  思考着,朝贾氏看去了一眼,汗,这个大美女竟然也正看着自己。目光一接,她有些慌张的偏开了头。
  作为大土豪卢俊义的正室夫人,理论上说贾晓红应该没有看人会慌张的习惯,所以这只有两种解释,一,她像潘金莲见西门大官人时的心态。就是看美男的心态。二,她知道高方平的身份。
  嗯,贾晓红没走,又偷偷的看来一眼,发现还被高方平注视着,于是又慌张的逃开了目光。
  呵呵。
  高方平做纨绔状态,展开折扇,暗暗觉得好笑。
  “无德无形,盯着人家看个什么!”这话来自后方。
  高方平扭头看,汗,着男装打扮的梁家大小姐,又神不知鬼不觉的坐在后面了。
  对梁中书的这个女儿、蔡京的外孙女,高方平觉得这个女人很棘手。
  “小二。”
  高方平一招手,店小斯跑了过来低着头。
  “给我文房四宝。”
  高方平开始装逼了,一副才子风流的模样。
  “装得倒是挺像,也不知道认识几个字,要笔墨干什么。”梁家小姐的声音像是对吓人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