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福祸相依论
在确定了赌盘和比武的日期后,郓城的两只军伍开始了斗智斗勇。
韩世忠和刘光世两个流氓没有惊喜,所谓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他们之间的阴谋诡计坑蒙拐骗什么的、在战前就开始了。
传言这根本不是血性军人本色的对撞,而是俩**诈的流氓在相互算计,已经毫无节操可言。
高方平下令后,其余人都不参与,由他们之间自己去折腾。听燕小乙来爆料,选址比武地点的时候发生了争执,最终又统一了,后来,刘光世佯作大方的请参与比武的韩世忠一群人去青楼喝花酒,保安及几乎全体作陪。看似公正,实际上刘光世已经花五个炊饼的代价,买通了一些城外的逃户中的猥琐大叔,派大叔们去选定的比武场地布置陷进。
韩世忠更不不手软,不从战场下手,而是直接用巴豆。事实上刘光世已经对此有所防备,专门派出了保安军手下在战前十二个时辰、轮流守护在马场,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对保安及的马料下黑手。
然而最终刘光世还是栽了,韩世忠的节操就连刘光世也估计不足,小韩在事前故意走漏有人收购巴豆的消息。但刘光世却中了巴豆上的调虎离山之计。因为韩世忠根本不是要对马匹下手,而是直接对刘光世们下手。
小韩少量巴豆被制作成粉末,带着去青楼赴宴。利用上茅房之际对厨房贿赂外加恐吓,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在酒菜中下了巴豆。
听说刘光世也够小心谨慎的,虽然是刘光世做东,他的主场,然而韩世忠所部不动筷他们也就只吞口水不动筷子。最终韩世忠的人不惜“自杀”三分之二,带头大吃海喝的开始抢,刘光世所部终于上当。八十七人无一幸免,整夜不能睡觉,都坐在马桶之上养着头数星星,驱赶烦人的蚊子。
到天明集合,准备开赴演武场之际,韩世忠所部好歹有二十几人披挂上阵来等待着比武,然而刘光世所部一个都见不到,只托人送来了一面小白旗投降。
知道这个消息后高方平不禁昏倒,果然一场战斗真正花费时间的是战前的派兵布阵,到决战的时候几乎都是一笔带过了,甚至就不会由绝对意义上的决战。在确定了日期赌盘之后,长大六天的时间里,刘光世和韩世忠之间那是尔虞我诈,全方位的进行对抗了各种阴招,各种陷阱,各种误导,结果到决战的时候是花费了半刻中,一面白旗就搞定了。
关胜林冲杨志等人最终得知保安军和虎头营的比武是这么一回事后,也全部人昏倒,因为这样的军人让他们很陌生,认为这些年轻一代已经无法被拯救了。
刘光世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事实上他觉得他已经足够了解高方平的猥琐了,却最终还是大意,没注意到大魔王手下有个更加没有下限的韩世忠。郓城是块风水宝地,保安军将士在这里看到了灯红酒绿和安泰富足,也在这里扬眉吐气成为英雄。
却因为韩世忠的奸诈,同时也让保安及在这里栽了跟斗,输的精光,盘缠都没了……
早前进京的文报,只是高方平对张叔夜的私下汇报,目下经过上报济州,济州核实后、时文彬对朝廷的正式官版文书于昨日到达了中枢。
事实上早前正式文报到达前,朝廷,乃至民间的八卦众们,已经足够有时间消化郓城的好消息了,也在一定程度上的采用猜测,把高方平神话了不下五次。
“良田增加一千三百三十八亩?”
今日上朝第一时间,张叔夜汇报了济州来的文报,赵佶便惊讶了。
早前皇帝已经高兴过一次,但是这下听到的时候,还是难免要再次欢喜一次,因为皇帝更具早前的消息和铺垫,只认为高方平的粮食稳中有增,钱税继续滚动增加,最大的作为是和水泊反贼展开了一次决战,以很少的战损大破贼兵九百人,杨我皇威。
但是赵佶实在想不到,此番高方平的良田也有增加,并且增加幅度,超过了此前用良田增加造势的王黼。
“果真如此?”赵佶如同个孩子一样的兴奋。
“高方平为人好大喜功,年少轻狂,但时文彬素来稳重谨慎,既是济州上报,该是确有其事。”吏部尚书时彦出列补充道。
最近这阵子,赵佶连谁是时文彬都忘记了,这一听才想起来道:“可是陈留县忠诚殉国的时文涛的哥哥?”
“正是。”张叔夜点头道。
赵佶便频频点头,非常满意。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总归思维还是偏于传统的,但凡皇帝最喜欢听的就是天下太平,良田增加。比听到粮食丰收和钱税增加还高兴些。哪怕一千多亩数量不多,对整个国朝不算什么,却在赵佶耳里依旧是个大喜的消息。
原则上皇帝真不知道什么是良田,良田又为何会增加,但他越来越相信小高是一个祥瑞了,既然是祥瑞,当然也会伴随一些神奇事件。
张叔夜汇报了这一消息。但不代表老蔡会一直放任炒作,等张叔夜汇报后,蔡京出列打算引导其他话题,让皇帝的心思转移去别处。
但是最无奈的在于,“良田增加”这个概念对皇帝的吸引力太大了。不论明君还是昏君都如此。
于是第一次不给面子,抬手打住了蔡京要说的,说道:“蔡卿的议题,今日权且压下,择机再报,现在朕对良田祥瑞事件很有兴趣,待要问问张卿。”
“陛下!”张克公不服气的走出来道:“良田增加固然是祥瑞,然而一国之朝堂不能只关注一个事件。蔡京虽是奸佞之臣,但是身为宰执于朝上要发言,必有国之要务,陛下不能拒绝宰执汇报。”
赵佶气得脸色发青,恶狠狠的指着张克公道:“你!你……”
却是迟疑了许久,也没能说出有气势的话来,最终赵佶骂道:“把这个老家伙给咱朕……给朕抬出去,抬去他兄长张叔夜的府上关着,等张叔夜回去执行家法!”
众皆愕然。
全部半张着嘴巴,看着当朝大员被侍卫给抬着出去了。
换做其他官员就被罢官了,无奈大宋就这德行,罢免言官的影响不太好。这个老张虽然极其可恶,可他偏偏又不犯什么大错,而蔡京张叔夜等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罢免御史中丞,于是赵佶只有为此继续郁闷着。
弄走了张克公,赵佶这才道:“张叔夜,朕最为好奇的是,良田增加这样的祥瑞事件为何会形成,这一过程是怎样的?”
张叔夜道:“关于这个问题小高最有心得,和文报一起进京的,还有一篇小高最近新出的《论土地得失、福祸相依》。老臣乃是最先阅读的人,关于这些,小高的解释深入浅出,说的颇有道理。内中无藏私心态,一切都为陛下的江山着想。”
赵佶笑道:“说起藏私呢这很无奈,是我朝的风气,但是朕也知道此点小高做的最好,对朕最是尽心尽力,以往的好东西诸如音乐盒子,自行车,精油皂,这些等等,许多神奇的东西他都没有藏私,贡献给了皇家,又由皇家制造了之后,惠及臣工们。快给朕说说,策论之中小高说了什么,为何叫《土地得失、福祸相依论》?”
张叔夜大略的说道:“高方平在策论中提及,水是生命之源,大地是养育人类的母亲,理论上只要有水源,有土地,就可以种植。但是许多时候人类自身的因素,自然气候的变化,导致了经年累下,水土环境也在随之变化。有因为对土地过度索取,而变得土地肥力下降的。也有大环境诱发水土流失,剩余了大量沙石层,那便无法种植。限于生产力,目下改良土壤的手段非常有限,所以改良土壤的最大推手其实就是水灾。”
“就像吃营养好的饲料后,猪长的便快,猪拉出来的屎依旧营养丰富,可以用于肥料、辅助种植,这便是一个循环。植物也是生命,高方平生命的存在就是养分的存在,所以植物就需要土壤中的各种养分。我汉家乃是农耕民族,世世代代进行农耕,对土地是掠夺和索取,就像一个劳累过度的人士需要偶尔喝口鸡汤补下身子,高方平说其实土地也需要这个过程。那么最好的补充剂其实就是山里的腐质土。在山里不小心掉颗种子,不用人去精耕细作,也能出现一整片的野菜、粮食、或各种植物,便是因为山里的土质。四季的交替,秋天的落叶,一层层含有各种微生物和养分的树叶落在地上,腐化、溃烂融入土壤之中,次年秋天继续,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这样就形成了厚厚的腐质土层,那便是最好的土壤。”
“但限于我朝的劳动效力,人力不可能对此多做什么,所以唯有依靠洪水。发大水的时候都是泥水,正是那些最好的溶解了大量腐质土壤元素的泥水,自山上冲刷下来,散步在平原地带,一但洪水褪去后,那些泥污沉淀的地方便皆是良田。到此,高方平于策论之中把这一现象解释为‘破而后立,福祸相依’。”
韩世忠和刘光世两个流氓没有惊喜,所谓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他们之间的阴谋诡计坑蒙拐骗什么的、在战前就开始了。
传言这根本不是血性军人本色的对撞,而是俩**诈的流氓在相互算计,已经毫无节操可言。
高方平下令后,其余人都不参与,由他们之间自己去折腾。听燕小乙来爆料,选址比武地点的时候发生了争执,最终又统一了,后来,刘光世佯作大方的请参与比武的韩世忠一群人去青楼喝花酒,保安及几乎全体作陪。看似公正,实际上刘光世已经花五个炊饼的代价,买通了一些城外的逃户中的猥琐大叔,派大叔们去选定的比武场地布置陷进。
韩世忠更不不手软,不从战场下手,而是直接用巴豆。事实上刘光世已经对此有所防备,专门派出了保安军手下在战前十二个时辰、轮流守护在马场,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对保安及的马料下黑手。
然而最终刘光世还是栽了,韩世忠的节操就连刘光世也估计不足,小韩在事前故意走漏有人收购巴豆的消息。但刘光世却中了巴豆上的调虎离山之计。因为韩世忠根本不是要对马匹下手,而是直接对刘光世们下手。
小韩少量巴豆被制作成粉末,带着去青楼赴宴。利用上茅房之际对厨房贿赂外加恐吓,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在酒菜中下了巴豆。
听说刘光世也够小心谨慎的,虽然是刘光世做东,他的主场,然而韩世忠所部不动筷他们也就只吞口水不动筷子。最终韩世忠的人不惜“自杀”三分之二,带头大吃海喝的开始抢,刘光世所部终于上当。八十七人无一幸免,整夜不能睡觉,都坐在马桶之上养着头数星星,驱赶烦人的蚊子。
到天明集合,准备开赴演武场之际,韩世忠所部好歹有二十几人披挂上阵来等待着比武,然而刘光世所部一个都见不到,只托人送来了一面小白旗投降。
知道这个消息后高方平不禁昏倒,果然一场战斗真正花费时间的是战前的派兵布阵,到决战的时候几乎都是一笔带过了,甚至就不会由绝对意义上的决战。在确定了日期赌盘之后,长大六天的时间里,刘光世和韩世忠之间那是尔虞我诈,全方位的进行对抗了各种阴招,各种陷阱,各种误导,结果到决战的时候是花费了半刻中,一面白旗就搞定了。
关胜林冲杨志等人最终得知保安军和虎头营的比武是这么一回事后,也全部人昏倒,因为这样的军人让他们很陌生,认为这些年轻一代已经无法被拯救了。
刘光世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事实上他觉得他已经足够了解高方平的猥琐了,却最终还是大意,没注意到大魔王手下有个更加没有下限的韩世忠。郓城是块风水宝地,保安军将士在这里看到了灯红酒绿和安泰富足,也在这里扬眉吐气成为英雄。
却因为韩世忠的奸诈,同时也让保安及在这里栽了跟斗,输的精光,盘缠都没了……
早前进京的文报,只是高方平对张叔夜的私下汇报,目下经过上报济州,济州核实后、时文彬对朝廷的正式官版文书于昨日到达了中枢。
事实上早前正式文报到达前,朝廷,乃至民间的八卦众们,已经足够有时间消化郓城的好消息了,也在一定程度上的采用猜测,把高方平神话了不下五次。
“良田增加一千三百三十八亩?”
今日上朝第一时间,张叔夜汇报了济州来的文报,赵佶便惊讶了。
早前皇帝已经高兴过一次,但是这下听到的时候,还是难免要再次欢喜一次,因为皇帝更具早前的消息和铺垫,只认为高方平的粮食稳中有增,钱税继续滚动增加,最大的作为是和水泊反贼展开了一次决战,以很少的战损大破贼兵九百人,杨我皇威。
但是赵佶实在想不到,此番高方平的良田也有增加,并且增加幅度,超过了此前用良田增加造势的王黼。
“果真如此?”赵佶如同个孩子一样的兴奋。
“高方平为人好大喜功,年少轻狂,但时文彬素来稳重谨慎,既是济州上报,该是确有其事。”吏部尚书时彦出列补充道。
最近这阵子,赵佶连谁是时文彬都忘记了,这一听才想起来道:“可是陈留县忠诚殉国的时文涛的哥哥?”
“正是。”张叔夜点头道。
赵佶便频频点头,非常满意。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总归思维还是偏于传统的,但凡皇帝最喜欢听的就是天下太平,良田增加。比听到粮食丰收和钱税增加还高兴些。哪怕一千多亩数量不多,对整个国朝不算什么,却在赵佶耳里依旧是个大喜的消息。
原则上皇帝真不知道什么是良田,良田又为何会增加,但他越来越相信小高是一个祥瑞了,既然是祥瑞,当然也会伴随一些神奇事件。
张叔夜汇报了这一消息。但不代表老蔡会一直放任炒作,等张叔夜汇报后,蔡京出列打算引导其他话题,让皇帝的心思转移去别处。
但是最无奈的在于,“良田增加”这个概念对皇帝的吸引力太大了。不论明君还是昏君都如此。
于是第一次不给面子,抬手打住了蔡京要说的,说道:“蔡卿的议题,今日权且压下,择机再报,现在朕对良田祥瑞事件很有兴趣,待要问问张卿。”
“陛下!”张克公不服气的走出来道:“良田增加固然是祥瑞,然而一国之朝堂不能只关注一个事件。蔡京虽是奸佞之臣,但是身为宰执于朝上要发言,必有国之要务,陛下不能拒绝宰执汇报。”
赵佶气得脸色发青,恶狠狠的指着张克公道:“你!你……”
却是迟疑了许久,也没能说出有气势的话来,最终赵佶骂道:“把这个老家伙给咱朕……给朕抬出去,抬去他兄长张叔夜的府上关着,等张叔夜回去执行家法!”
众皆愕然。
全部半张着嘴巴,看着当朝大员被侍卫给抬着出去了。
换做其他官员就被罢官了,无奈大宋就这德行,罢免言官的影响不太好。这个老张虽然极其可恶,可他偏偏又不犯什么大错,而蔡京张叔夜等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罢免御史中丞,于是赵佶只有为此继续郁闷着。
弄走了张克公,赵佶这才道:“张叔夜,朕最为好奇的是,良田增加这样的祥瑞事件为何会形成,这一过程是怎样的?”
张叔夜道:“关于这个问题小高最有心得,和文报一起进京的,还有一篇小高最近新出的《论土地得失、福祸相依》。老臣乃是最先阅读的人,关于这些,小高的解释深入浅出,说的颇有道理。内中无藏私心态,一切都为陛下的江山着想。”
赵佶笑道:“说起藏私呢这很无奈,是我朝的风气,但是朕也知道此点小高做的最好,对朕最是尽心尽力,以往的好东西诸如音乐盒子,自行车,精油皂,这些等等,许多神奇的东西他都没有藏私,贡献给了皇家,又由皇家制造了之后,惠及臣工们。快给朕说说,策论之中小高说了什么,为何叫《土地得失、福祸相依论》?”
张叔夜大略的说道:“高方平在策论中提及,水是生命之源,大地是养育人类的母亲,理论上只要有水源,有土地,就可以种植。但是许多时候人类自身的因素,自然气候的变化,导致了经年累下,水土环境也在随之变化。有因为对土地过度索取,而变得土地肥力下降的。也有大环境诱发水土流失,剩余了大量沙石层,那便无法种植。限于生产力,目下改良土壤的手段非常有限,所以改良土壤的最大推手其实就是水灾。”
“就像吃营养好的饲料后,猪长的便快,猪拉出来的屎依旧营养丰富,可以用于肥料、辅助种植,这便是一个循环。植物也是生命,高方平生命的存在就是养分的存在,所以植物就需要土壤中的各种养分。我汉家乃是农耕民族,世世代代进行农耕,对土地是掠夺和索取,就像一个劳累过度的人士需要偶尔喝口鸡汤补下身子,高方平说其实土地也需要这个过程。那么最好的补充剂其实就是山里的腐质土。在山里不小心掉颗种子,不用人去精耕细作,也能出现一整片的野菜、粮食、或各种植物,便是因为山里的土质。四季的交替,秋天的落叶,一层层含有各种微生物和养分的树叶落在地上,腐化、溃烂融入土壤之中,次年秋天继续,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这样就形成了厚厚的腐质土层,那便是最好的土壤。”
“但限于我朝的劳动效力,人力不可能对此多做什么,所以唯有依靠洪水。发大水的时候都是泥水,正是那些最好的溶解了大量腐质土壤元素的泥水,自山上冲刷下来,散步在平原地带,一但洪水褪去后,那些泥污沉淀的地方便皆是良田。到此,高方平于策论之中把这一现象解释为‘破而后立,福祸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