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184节
早在嘉谷成立的第二年,信息部就组建起来了。信息部直接向齐政负责,丁显也是向齐政汇报工作。
信息部首先在国内所有省份设立办事处和建立信息通讯系统,负责搜集各种公开和半公开的资料。理论上,信息部是不会进行任何非法的情报收集的,但若是有人要出售相关情报,也要由他们在律师的指导下进行接洽。
情报是指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关于某个部门或者某种产品、商品的信息,而这个工作需要“专家”来完成。
就嘉谷情报体系而言,这些“专家”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拥有专业商品知识和贸易技能的人才,一般是嘉谷体系的员工;另一类是拥有丰富人脉资源,类似于“敲门砖”式的人才,一般是当地人。
当然,也有些超级人才是“专业”和“人脉”两种功能都具备的。这些人都是非常专业的人才,他们懂得在信息的海洋里拣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人才,在嘉谷体系内也不过一掌之数。
信息局总部设在嘉谷总部,单独占据一层楼。由战略部的丁显负责,他每天都会统一搜集并分析国内外汇总来的情报信息,并把精选出的情报按等级提交给齐政或董事会,每天送给管理层审阅处理的情报从十几到几十份不等。
正是依靠这个昼夜不停的情报网,嘉谷体系得以注视着国内相关行业的风云变幻。现在看来,已经展现越来越大的作用了。
以生猪养殖来看,首先是信息搜集。一个生猪养殖方面的专业人才会搜集与生猪有关的情报信息。除了看《中国畜产报》这样的刊物所公布出的信息之外,还需要搜集一些市场上的价格信息和各地的产量数据、天气数据等,以及饲料等的销售量,以便提前判断好市场的形势。
再次,总部有专门团队负责分析内部、外部汇总的信息,团队规模大小不等,一般为六七个人,建立模型进行综合性、战略性的研究,寻找商机或得出结论。
齐政眼前这份提前几个月就能预测到市场形势变化的资料,就是这样出台的。
与此对应的,是信息部大笔的投入。从前年开始,每年投入信息部的资金就已经高达上亿元,信息部甚至已经开始走出国门了。
嘉谷体系在俄远东地区苦心经营了两年时间,算不上根深蒂固,那也是有些根基了。瓦西里固然是嘉谷在远东最大的权力背景,但借着他的势,信息部也在远东经营了一个不小的关系网和情报网。
除此以外,信息部还在海外的纽约、伦敦、悉尼等多个大城市设立了驻点,不过规模还暂时比不上国内就是了。
齐政刚开始建立信息部,其实是为了一个不可言说的目的——为自己的预言做掩护。
很多时候,推理出正确的结果很难。但知道了结果,倒推出原因却不要太轻松。齐政如果想要对某种经济形势作出预言,安排信息部搜集相关方面的信息,预言就是建立在“正确合理”的信息基础上的了。
但如今,显然这个情报网给了齐政更多的惊喜与期待。
……
第308章 隐现粮食危机
在无可辩驳的数据面前,嘉谷农牧对生猪养殖做出了“降低仔猪存栏,谨慎扩产”的决定。
接下来是碰头会的重点议题,嘉谷下一阶段之路怎样走。
丁显打开会议室硬桐木的背景墙上镶嵌着的一块液晶彩电,屏幕上放着的是国际频道的新闻,里面有通过剪辑过后的各种针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报道。
首先是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董事长在接受采访,他表情十分平静地说,嘉吉不赞成把供人类充饥的粮食用于燃烧。
“作为领导人,我们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什么价格是我们准备好的,让世界上的穷人支付伙食费的?作为一个发达的社会,我们将有能力同时生产粮食和可再生燃料,但对那些能够负担得起它的人们而言,这意味着什么样的成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我们需要仔细的思考和规划,因为我们将继续面对一个日益扩大人口的世界提供食品的挑战。”
还没等大家就嘉吉董事长的言论发表评论,丁显就面无表情地补充道:“在反对‘把粮食用于燃烧’的同时,嘉吉正斥资10亿美元在全球加紧扩建自己的生物燃料产业。再次向我们表明了,面对媒体的说辞和作为企业的务实其实是两回事。”
会议室响起了一阵轻笑声。
丁显继续介绍道:“类似的一幕同样发生在国内,因为去年国际粮食价格疯涨,国家下发通知,强调凡违规审批和擅自开工建设的车用乙醇项目,均不得享受财政补贴。国粮集团却借此机会高调进入燃料乙醇行业。”
紧接着,丁显切换频道,彩电里出现另一幕。
“国际粮食价格飙升成为了困扰世界的难题,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自2007年底以来,墨西哥民众因玉米价格上涨游行示威;印尼民众因创纪录的黄豆价格上街抗议;巴基斯坦因小麦短缺导致社会骚乱;索马里、苏丹、喀麦隆等国因粮价上涨引发社会动荡;意大利市民游行示威抗议粮价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今年将有36个国家面临食物短缺。”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丁显转过头来,沉声说道:“诸位,一场‘沉默的海啸’不期而至,这就是世界粮食危机。”
“一方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促使粮食价格飙升;另一方面,粮食买卖投机活跃,粮食继石油之后,成为投机资本手中的新玩偶。他们利用世界粮食库存减少、需求增加等议题大肆炒作,赚个盆满钵溢。”
说到这丁显停顿了一下。
大家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嘉谷体系在美国的刺客基金同样扮演着兴风作浪的货色。
丁显轻咳一声,淡定说道:“面对着国际市场上节节攀升的粮食价格,各国日益采取了严格粮食进出口控制。我国从去年12月起取消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今年1月起开始执行出口许可证管理,鉴于迄今尚未有任何许可证发放,事实上我国已经禁止粮食出口了。”
“一向以来,关于粮食问题,我们得到了两类信号:一类由统计数据和科学家们发出,告诉我们必须重视粮食问题,闹不好可能出现危机;一类由经济学家们发出,告诉我们,价格信息证明,所谓粮食危机纯属子虚乌有。”
“国际局势当然轮不到我们操心,但这个问题关乎我们的切身利益。”
“如果粮食危机的阴影一直存在,我们当然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如果粮食危机是炒作的结果,我们就可以考虑加大对经济作物生产的投入。”
众人议论纷纷。
齐政就插了一句:“经济学家的嘴,骗人的鬼!”
众人哄堂大笑。
丁显也忍不住笑了,说道:“其实也不是没有依据,如果单纯从数据上来看,事实上,目前世界粮食产量足够喂饱100亿人。这可能听起来很可笑:我们的食物生产其实是过剩的。”
嘉谷农业的谢开济就问了:“这不都发生了世界粮食危机了吗?”
丁显收敛笑容,点头说道:“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除了浪费外,并不是所有的粮食都是给人吃的。世界粮食生产的很大一部分流向了生产畜牧业饲料和生物能源。”
“研究表明,生产1公斤牛肉大约需要8公斤谷物饲料,即1:8,猪肉约1:3,鸡肉约1:2。随着发展中国家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量增加,导致饲料用粮需求膨胀。”
“生物能源大家前面都已经看到了,去年美国所产玉米的25变成了乙醇;欧洲每年用于制造生物燃料所耗费的粮食与美国相当。欧美‘机器吃粮’相当于5亿人的口粮。联合国官员就此严厉抨击,使用粮食生产燃料是一项反人类的罪行。”
但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世界8亿机动车主和20亿贫困人口大规模竞争粮食,机动车主想让车动起来,贫困人口则仅仅想吃口饭活下来。
但按照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调节的结果就是,富人的油箱和穷人的胃完全谈不上“机会平等”。20亿贫困大众的生存之需,由于缺乏钞票的支撑,只能沦为“无效需求”。
齐政向后一仰,感叹道:“幸而生于中国啊!”
丁显赞同道:“没错,幸好我们国家保证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谢开济又问道:“所以,粮食危机不是炒作的啰?”
丁显点头道:“虽然从绝对数量来看,粮食危机是不应该存在的。但在这个市场化运作的社会,粮食危机的隐患无处不在。那些声称市场是最好的调节工具的人,呃,大多是所谓的经济学家,实际上是在人为地制造市场的不正常。”
“尤其是我们国家,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全部靠市场化,势必将冲击整个粮食贸易结构。所以,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无论是为了自身利益,还是为国为民,立足于国内的嘉谷,应该而且必须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国际市场给了我们教训,这应该要成为嘉谷体系的一个长期战略。”
……
第309章 大有机肥计划
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作为嘉谷的长期战略,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说起来轻松,但怎样加大投入,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但是,就现阶段来说,嘉谷体系将粮食生产重心落在国内,是管理层的共识。
去年,官方对粮食形势的结论是“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等因素变化影响,粮食供求关系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的趋势难以逆转,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
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走出去的目标貌似不错。但是,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国家目标与具体政策并不配套。假如嘉谷走出去到海外种粮食,收获的粮食想要运回国销售,其实很难!
丁显建议道:“我国加入世贸之时,为了保护国内粮食生产,对主要粮食品种设定了进口配额指标;而且在进口配额中,国营贸易分配的份额占大头,民营企业没有配额就无法运回国销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最好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应该落在国内。”
齐政暗暗点头,进口配额确实是一个拦路虎。嘉谷之前在海外的农业生产投资不是大豆就是牧草,最大的原因就在这了。而且在可以看得见的未来,在海外大规模种植粮食运回国内销售都是一个难题。
当然,从国家角度来看,将最关键的主粮生产掌握在自己手中,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对嘉谷来说,在国内大力种粮,在海外种植其他国内兼顾不到的作物供应国内,同时不用受配额的限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丁显看到众人点头认同,才继续侃侃而谈:“而在国内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归根到底是为了生产更多更,更高的品质……其实就是为了更赚钱!”
大家都被这个耿直的说法逗笑了。
笑过之后,还不得不承认,话糙理不糙。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单纯的粮食生产都是微利甚至不赚钱的,否则各产粮国也不用想尽一切办法补贴粮食种植了。
但是,市场证明,高品质的粮食或者食品,总是更受追捧。而受追捧就意味着企业能更赚钱。
“这个品质更多的是指口感、风味等,越是有特别风味的农产品,其实在市场上越吃香。譬如我们集团的仙茗大米。”
所有人都点头赞同。仙茗大米只占嘉谷粮油中不到三成的大米产量,但却贡献了嘉谷粮油六成的利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仙茗大米已经是嘉谷体系最赚钱的单款产品,即使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十多倍,仍然是备受追捧。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耳熟能详。
然而,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城市人们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从前菜有菜味,肉有肉味。但今天我们买到的粮食果蔬与肉却越来越“没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
为什么我们今天的食物越来越不对味?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譬如说农药、化肥和种子,以及土壤、水质、空气和生物多样性问题;也涉及人与人的关系,譬如说情怀什么的……
但不管怎么说,“更有味儿”的食品更有竞争力,是不争的事实。
丁显的分析慢慢进入了今天讨论的重点:“就我们集团的实际经验来看,提升农产品风味一靠品种,二靠……有机肥!”
现在的育种方向主要是高产和抗病虫害,无论是从品种本身还是从栽培技术上看,重点都是产量,但是有得必有失,高产很多时候失去的就是口味上的享受。
以前的荷兰农民,用尽一切手段提高西红柿的产量,结果生产出来的西红柿几乎都没有味道。被欧洲其他国家称为“水球”,这堪称荷兰农业史上的耻辱。所以现在荷兰非常重视果蔬口味的研究——嘉谷集团也已经将农产品的口味作为一个重要的育种研究方向。
至于有机肥,“现在的食物越来越没味儿与化肥施用过多有相当的关系。我们集团多年来的试验结果已经证明,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的土地相较于只施用化肥的地块,产出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均有明显提高,而且是高产与优质同步。”丁显解释道。
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施到土壤里后,是给土壤微生物吃的。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肥的分解转化能够激活土壤活性,土壤活性高了,土壤的肥力就高了,这样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进而促使农产品的口感品质得到提升。
丁显不停顿地说道:“而另一方面,更高的粮食产量取决于耕地面积与单产。单产靠技术,暂且不提;针对耕地面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能保住耕地面积不快速下降即是万幸,不可能指望明显增加耕地面积。”
“但即使是现有的耕地,其实也大有增产的空间。尽管我国有18亿亩农田,实际上高产稳产田占不到13,如果提升中低产田,增产空间也是巨大的。改良土壤最好的办法是用有机肥养地。”
“而且,集团将继续加大对荒地或难利用土地的开发。从以往的实践经验也可看出,只要坚持不懈地用有机肥养地,辅助必要的灌溉措施,再贫瘠的土地也能变身高产田——将盐碱地、丘陵地带等中低产田变为高产田,将荒地和难利用土地变为中产田……不夸张地说,我国粮食生产的压力都大为减小了。”
最后,丁显言语铿锵道:“终上所述,无论是为了向改良后的土壤要粮,还是为了得到又香又甜的农产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首先要启动我们的大有机肥生产计划!”
……
第310章 有机肥,厚待你不容易
大有机肥计划?
王昱业首先就苦笑了:“一听就知道是一个赔钱计划了。”
齐政闻言喷笑:“不至于吧!”
王昱业就说了:“有事实证明啊,嘉谷农资不就是因为有机肥业务持续亏损吗?”
嘉谷农资的杜为民笑了笑:“还好吧,牺牲我一个,幸福整个集团……再说了,我们已经在向盈亏平衡线靠拢了。”
直接受益的嘉谷农业的谢开济和嘉谷农牧的李东亮等人都笑了,调侃着感谢杜为民的“牺牲”。
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嘉谷农资负责整个集团的农用物资供应,为了配合集团的生态化发展战略,嘉谷农资大力发展有机肥生产业务。从规模上来看,嘉谷农资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有机肥生产商——虽然在产量上还比不上无机化肥的零头。
信息部首先在国内所有省份设立办事处和建立信息通讯系统,负责搜集各种公开和半公开的资料。理论上,信息部是不会进行任何非法的情报收集的,但若是有人要出售相关情报,也要由他们在律师的指导下进行接洽。
情报是指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关于某个部门或者某种产品、商品的信息,而这个工作需要“专家”来完成。
就嘉谷情报体系而言,这些“专家”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拥有专业商品知识和贸易技能的人才,一般是嘉谷体系的员工;另一类是拥有丰富人脉资源,类似于“敲门砖”式的人才,一般是当地人。
当然,也有些超级人才是“专业”和“人脉”两种功能都具备的。这些人都是非常专业的人才,他们懂得在信息的海洋里拣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人才,在嘉谷体系内也不过一掌之数。
信息局总部设在嘉谷总部,单独占据一层楼。由战略部的丁显负责,他每天都会统一搜集并分析国内外汇总来的情报信息,并把精选出的情报按等级提交给齐政或董事会,每天送给管理层审阅处理的情报从十几到几十份不等。
正是依靠这个昼夜不停的情报网,嘉谷体系得以注视着国内相关行业的风云变幻。现在看来,已经展现越来越大的作用了。
以生猪养殖来看,首先是信息搜集。一个生猪养殖方面的专业人才会搜集与生猪有关的情报信息。除了看《中国畜产报》这样的刊物所公布出的信息之外,还需要搜集一些市场上的价格信息和各地的产量数据、天气数据等,以及饲料等的销售量,以便提前判断好市场的形势。
再次,总部有专门团队负责分析内部、外部汇总的信息,团队规模大小不等,一般为六七个人,建立模型进行综合性、战略性的研究,寻找商机或得出结论。
齐政眼前这份提前几个月就能预测到市场形势变化的资料,就是这样出台的。
与此对应的,是信息部大笔的投入。从前年开始,每年投入信息部的资金就已经高达上亿元,信息部甚至已经开始走出国门了。
嘉谷体系在俄远东地区苦心经营了两年时间,算不上根深蒂固,那也是有些根基了。瓦西里固然是嘉谷在远东最大的权力背景,但借着他的势,信息部也在远东经营了一个不小的关系网和情报网。
除此以外,信息部还在海外的纽约、伦敦、悉尼等多个大城市设立了驻点,不过规模还暂时比不上国内就是了。
齐政刚开始建立信息部,其实是为了一个不可言说的目的——为自己的预言做掩护。
很多时候,推理出正确的结果很难。但知道了结果,倒推出原因却不要太轻松。齐政如果想要对某种经济形势作出预言,安排信息部搜集相关方面的信息,预言就是建立在“正确合理”的信息基础上的了。
但如今,显然这个情报网给了齐政更多的惊喜与期待。
……
第308章 隐现粮食危机
在无可辩驳的数据面前,嘉谷农牧对生猪养殖做出了“降低仔猪存栏,谨慎扩产”的决定。
接下来是碰头会的重点议题,嘉谷下一阶段之路怎样走。
丁显打开会议室硬桐木的背景墙上镶嵌着的一块液晶彩电,屏幕上放着的是国际频道的新闻,里面有通过剪辑过后的各种针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报道。
首先是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董事长在接受采访,他表情十分平静地说,嘉吉不赞成把供人类充饥的粮食用于燃烧。
“作为领导人,我们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什么价格是我们准备好的,让世界上的穷人支付伙食费的?作为一个发达的社会,我们将有能力同时生产粮食和可再生燃料,但对那些能够负担得起它的人们而言,这意味着什么样的成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我们需要仔细的思考和规划,因为我们将继续面对一个日益扩大人口的世界提供食品的挑战。”
还没等大家就嘉吉董事长的言论发表评论,丁显就面无表情地补充道:“在反对‘把粮食用于燃烧’的同时,嘉吉正斥资10亿美元在全球加紧扩建自己的生物燃料产业。再次向我们表明了,面对媒体的说辞和作为企业的务实其实是两回事。”
会议室响起了一阵轻笑声。
丁显继续介绍道:“类似的一幕同样发生在国内,因为去年国际粮食价格疯涨,国家下发通知,强调凡违规审批和擅自开工建设的车用乙醇项目,均不得享受财政补贴。国粮集团却借此机会高调进入燃料乙醇行业。”
紧接着,丁显切换频道,彩电里出现另一幕。
“国际粮食价格飙升成为了困扰世界的难题,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自2007年底以来,墨西哥民众因玉米价格上涨游行示威;印尼民众因创纪录的黄豆价格上街抗议;巴基斯坦因小麦短缺导致社会骚乱;索马里、苏丹、喀麦隆等国因粮价上涨引发社会动荡;意大利市民游行示威抗议粮价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今年将有36个国家面临食物短缺。”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丁显转过头来,沉声说道:“诸位,一场‘沉默的海啸’不期而至,这就是世界粮食危机。”
“一方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促使粮食价格飙升;另一方面,粮食买卖投机活跃,粮食继石油之后,成为投机资本手中的新玩偶。他们利用世界粮食库存减少、需求增加等议题大肆炒作,赚个盆满钵溢。”
说到这丁显停顿了一下。
大家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嘉谷体系在美国的刺客基金同样扮演着兴风作浪的货色。
丁显轻咳一声,淡定说道:“面对着国际市场上节节攀升的粮食价格,各国日益采取了严格粮食进出口控制。我国从去年12月起取消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今年1月起开始执行出口许可证管理,鉴于迄今尚未有任何许可证发放,事实上我国已经禁止粮食出口了。”
“一向以来,关于粮食问题,我们得到了两类信号:一类由统计数据和科学家们发出,告诉我们必须重视粮食问题,闹不好可能出现危机;一类由经济学家们发出,告诉我们,价格信息证明,所谓粮食危机纯属子虚乌有。”
“国际局势当然轮不到我们操心,但这个问题关乎我们的切身利益。”
“如果粮食危机的阴影一直存在,我们当然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如果粮食危机是炒作的结果,我们就可以考虑加大对经济作物生产的投入。”
众人议论纷纷。
齐政就插了一句:“经济学家的嘴,骗人的鬼!”
众人哄堂大笑。
丁显也忍不住笑了,说道:“其实也不是没有依据,如果单纯从数据上来看,事实上,目前世界粮食产量足够喂饱100亿人。这可能听起来很可笑:我们的食物生产其实是过剩的。”
嘉谷农业的谢开济就问了:“这不都发生了世界粮食危机了吗?”
丁显收敛笑容,点头说道:“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除了浪费外,并不是所有的粮食都是给人吃的。世界粮食生产的很大一部分流向了生产畜牧业饲料和生物能源。”
“研究表明,生产1公斤牛肉大约需要8公斤谷物饲料,即1:8,猪肉约1:3,鸡肉约1:2。随着发展中国家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量增加,导致饲料用粮需求膨胀。”
“生物能源大家前面都已经看到了,去年美国所产玉米的25变成了乙醇;欧洲每年用于制造生物燃料所耗费的粮食与美国相当。欧美‘机器吃粮’相当于5亿人的口粮。联合国官员就此严厉抨击,使用粮食生产燃料是一项反人类的罪行。”
但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世界8亿机动车主和20亿贫困人口大规模竞争粮食,机动车主想让车动起来,贫困人口则仅仅想吃口饭活下来。
但按照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调节的结果就是,富人的油箱和穷人的胃完全谈不上“机会平等”。20亿贫困大众的生存之需,由于缺乏钞票的支撑,只能沦为“无效需求”。
齐政向后一仰,感叹道:“幸而生于中国啊!”
丁显赞同道:“没错,幸好我们国家保证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谢开济又问道:“所以,粮食危机不是炒作的啰?”
丁显点头道:“虽然从绝对数量来看,粮食危机是不应该存在的。但在这个市场化运作的社会,粮食危机的隐患无处不在。那些声称市场是最好的调节工具的人,呃,大多是所谓的经济学家,实际上是在人为地制造市场的不正常。”
“尤其是我们国家,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全部靠市场化,势必将冲击整个粮食贸易结构。所以,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无论是为了自身利益,还是为国为民,立足于国内的嘉谷,应该而且必须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国际市场给了我们教训,这应该要成为嘉谷体系的一个长期战略。”
……
第309章 大有机肥计划
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作为嘉谷的长期战略,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说起来轻松,但怎样加大投入,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但是,就现阶段来说,嘉谷体系将粮食生产重心落在国内,是管理层的共识。
去年,官方对粮食形势的结论是“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等因素变化影响,粮食供求关系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的趋势难以逆转,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
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走出去的目标貌似不错。但是,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国家目标与具体政策并不配套。假如嘉谷走出去到海外种粮食,收获的粮食想要运回国销售,其实很难!
丁显建议道:“我国加入世贸之时,为了保护国内粮食生产,对主要粮食品种设定了进口配额指标;而且在进口配额中,国营贸易分配的份额占大头,民营企业没有配额就无法运回国销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最好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应该落在国内。”
齐政暗暗点头,进口配额确实是一个拦路虎。嘉谷之前在海外的农业生产投资不是大豆就是牧草,最大的原因就在这了。而且在可以看得见的未来,在海外大规模种植粮食运回国内销售都是一个难题。
当然,从国家角度来看,将最关键的主粮生产掌握在自己手中,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对嘉谷来说,在国内大力种粮,在海外种植其他国内兼顾不到的作物供应国内,同时不用受配额的限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丁显看到众人点头认同,才继续侃侃而谈:“而在国内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归根到底是为了生产更多更,更高的品质……其实就是为了更赚钱!”
大家都被这个耿直的说法逗笑了。
笑过之后,还不得不承认,话糙理不糙。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单纯的粮食生产都是微利甚至不赚钱的,否则各产粮国也不用想尽一切办法补贴粮食种植了。
但是,市场证明,高品质的粮食或者食品,总是更受追捧。而受追捧就意味着企业能更赚钱。
“这个品质更多的是指口感、风味等,越是有特别风味的农产品,其实在市场上越吃香。譬如我们集团的仙茗大米。”
所有人都点头赞同。仙茗大米只占嘉谷粮油中不到三成的大米产量,但却贡献了嘉谷粮油六成的利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仙茗大米已经是嘉谷体系最赚钱的单款产品,即使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十多倍,仍然是备受追捧。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耳熟能详。
然而,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城市人们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从前菜有菜味,肉有肉味。但今天我们买到的粮食果蔬与肉却越来越“没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
为什么我们今天的食物越来越不对味?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譬如说农药、化肥和种子,以及土壤、水质、空气和生物多样性问题;也涉及人与人的关系,譬如说情怀什么的……
但不管怎么说,“更有味儿”的食品更有竞争力,是不争的事实。
丁显的分析慢慢进入了今天讨论的重点:“就我们集团的实际经验来看,提升农产品风味一靠品种,二靠……有机肥!”
现在的育种方向主要是高产和抗病虫害,无论是从品种本身还是从栽培技术上看,重点都是产量,但是有得必有失,高产很多时候失去的就是口味上的享受。
以前的荷兰农民,用尽一切手段提高西红柿的产量,结果生产出来的西红柿几乎都没有味道。被欧洲其他国家称为“水球”,这堪称荷兰农业史上的耻辱。所以现在荷兰非常重视果蔬口味的研究——嘉谷集团也已经将农产品的口味作为一个重要的育种研究方向。
至于有机肥,“现在的食物越来越没味儿与化肥施用过多有相当的关系。我们集团多年来的试验结果已经证明,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的土地相较于只施用化肥的地块,产出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均有明显提高,而且是高产与优质同步。”丁显解释道。
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施到土壤里后,是给土壤微生物吃的。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肥的分解转化能够激活土壤活性,土壤活性高了,土壤的肥力就高了,这样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进而促使农产品的口感品质得到提升。
丁显不停顿地说道:“而另一方面,更高的粮食产量取决于耕地面积与单产。单产靠技术,暂且不提;针对耕地面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能保住耕地面积不快速下降即是万幸,不可能指望明显增加耕地面积。”
“但即使是现有的耕地,其实也大有增产的空间。尽管我国有18亿亩农田,实际上高产稳产田占不到13,如果提升中低产田,增产空间也是巨大的。改良土壤最好的办法是用有机肥养地。”
“而且,集团将继续加大对荒地或难利用土地的开发。从以往的实践经验也可看出,只要坚持不懈地用有机肥养地,辅助必要的灌溉措施,再贫瘠的土地也能变身高产田——将盐碱地、丘陵地带等中低产田变为高产田,将荒地和难利用土地变为中产田……不夸张地说,我国粮食生产的压力都大为减小了。”
最后,丁显言语铿锵道:“终上所述,无论是为了向改良后的土壤要粮,还是为了得到又香又甜的农产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首先要启动我们的大有机肥生产计划!”
……
第310章 有机肥,厚待你不容易
大有机肥计划?
王昱业首先就苦笑了:“一听就知道是一个赔钱计划了。”
齐政闻言喷笑:“不至于吧!”
王昱业就说了:“有事实证明啊,嘉谷农资不就是因为有机肥业务持续亏损吗?”
嘉谷农资的杜为民笑了笑:“还好吧,牺牲我一个,幸福整个集团……再说了,我们已经在向盈亏平衡线靠拢了。”
直接受益的嘉谷农业的谢开济和嘉谷农牧的李东亮等人都笑了,调侃着感谢杜为民的“牺牲”。
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嘉谷农资负责整个集团的农用物资供应,为了配合集团的生态化发展战略,嘉谷农资大力发展有机肥生产业务。从规模上来看,嘉谷农资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有机肥生产商——虽然在产量上还比不上无机化肥的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