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按宋应星的估计,如果用二到三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改进纺织工具,并且进一步完善提高蒸汽机的功率,还可以把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再提高一倍以上。
这一点,商毅到也不怀疑,一是自己手头就在瓦特蒸汽机的图纸,只要是照着这个方向去改进就可以了,避免了许多摸索的弯珞,瓦特蒸汽机的功效,是纽伦堡蒸汽机的三到四倍,商毅不求达到完全达到瓦特蒸汽机的水平,只求有一半,功率达到十马力以上,也是相当可观的。
另外在纺织工具上,商毅也有在工业革命初期,英国为提高纺织效率,发明的各种纺织工具,比如著名的飞棱、珍尼机、骡机等等,虽然这些都是一百年以后生产出来的工具,但以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完全都可以山寨出九成以上。只是前一段时间战事紧急,商毅不可能在技术研究上加大投入,现在完全可以发动一次全面的技术革新了。
对宋应星安排研究小组留驻丝绸厂里,商毅也表示全力支持,并且让林琛给技术小组安排住宿、试验的工作室,并提供一切条件,全力配合。同时还给他们设立了专项的奖励基金,只要是能够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就可以获得奖金。
同时商毅还想到,想要提高生产技术,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自己的资料中,只有几件工业革命标志性的工具图纸,不可能包含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因此想要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水平,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行。也就是说,要充份发挥全体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商毅是现代人当然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珲,也非常重生产技术的,但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并不重视科学技术,在四民排列中,工匠的地位,也仅仅只高于商人,还不如农民。许多中国古代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宄,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以此为职业的,几乎没有。
但要改变这种观念,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在商毅入主浙江之后,也做了相当多的努力,不仅笼络了宋应星、孙和鼎等一批古代的科学家,同时也建立了工业技术大学,科研所等机构,培养和发掘技术人材,提高工匠的地位,但这也仅仅只能发动一小部份人,要想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还远远不足。
因此商毅也在考虑,可以设立申请专利发明,使那些潜心研究技术的民间科学家们得到回报,鼓舞民间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商毅把自己的这项支划告诉宋应星之后,宋应星也对商毅的这项决定十分赞同,因为宋应星对此是深有体会的,当初虽然他写成了《天工开物》之后,但却并不受人重视,而且自己也无钱出版,要不是遇上了商毅,还不知等到猴年马月。
做为这个时代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虽然没听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但也知道生产技术的发展,对国家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对中国社会不重视生产技术的研究,不重视技术人民感到十分扰心,现在总算是遇到这么一位对生产技术十分重视的商毅,也让宋应星觉得十分欣憵。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六六章 江淮大撤退
从苏州刚回到杭州,商毅就收到江北的消息,清军正在从安庆、庐州、凤阳等江淮的各地区进行大规模撤退。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清军主动撤出江淮地区,也省了自已许多事,但清军并不是一次单纯的退军,而是一次破坏性的撤军。
这种做法在过去清军也经常做,在清廷未入关之前,一共发动过五次对明朝的进攻,毎次都深入明朝境内,大肆烧杀抢掠,而在撤退的时候,不仅会虏走大量的人口,还会毁尽所过的一切城地,带不走的人口则全部杀光。不过这一次清军改变了过去撤军屠城的做法,在毎撤离一个城市之前,清军会首先将百姓手里的粮食、银钱尽量全部收走,然后将百姓全驱逐出城,然后放火将全城烧光,但却并没有屠杀百姓。
不过没有屠杀百姓,并不表示清廷变得仁慈了,而是在学习商毅的做法。商毅在突袭辽东的时候,也是釆用的这种做法,毁城留民,结果在辽东地区造成了大量的难民。也使商家军撤军之后,清廷仍然不得不在辽东驻守大量军队,以防难民变成暴动。而现在清军在江淮地区,也来了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在江淮地区制造出大量的难民来,目地就是为了牵制商毅的精力。
在收复了湖北之后,商毅也曾想过,清廷有可能会放弃江淮之地,把人马都撤到淮北去,但最终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这句话说起来虽然轻松,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主要撤地,不仅会大伤军心士气,而且也会在本国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商毅当初敢放弃南京,那是因为当时南京本来也不是自己的地方,而到了后来南京失守,商毅可不敢放弃任何一块浙江的地区了。因此商毅也并不认为,多尔衮敢有这么大的气魄。
但现在看来,商毅的判断显然是出现了错误,事情并没有绝对,清廷偏偏就放弃了江淮,而且还是最极端的做法,毁城留人,制造难民。因此商毅也不禁苦笑了起来,真是应了那一句话,出来混,都是要还的。不过商毅还是有些纳闷,难到多尔衮真的就不怕承担这个后果吗?
但就像清廷不可能放任辽东不管一样,商毅对江淮地区本来也是志在必得,因此同样也不能不管,明知是一块烫手山芋,也不能不拾起来,收拾清军就下的乱摊子。尽管江淮地区离浙江很近,商毅手头上还有相当的存粮,只要是救济得极时,还是可以稳定住江淮地区的局面的,但也至少花四五个月的时间。
而且江淮地区包括安庆、庐州、凤阳、淮安四府,历来都中国的人口稠密地区,在万历年间,总计人口达二百七十余万,虽然现在几经战乱,大约只剩不足一半,但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足以耗光目前商毅存余的粮食物资,也就是说,就算把江淮地区稳定下来,至少在今年,商毅基本是不可能发动五万人规模以上的战争了。而等到明年的时侯,清军估计也能够缓过了这口气来。因此也不得不说,清军的这一计用得确实很高明。
不过事情己经发生了,后悔牢骚都没有用,只能去积极面对现实,好在也算是把江淮地区得到自己手里了,并非是一无所获。因此商毅下令,第一军立刻向江淮地区进军,驻守扬州的部队马上进驻凤阳府;驻守和州、滁州的部队进军庐州府;驻守江南的部队进驻安庆府,一面接管地方,维护治安,稳定住百姓,一面追击清军,将清军的破坏活动降到最低。
同时又命周少桓领第四军立刻占领淮安府,然后向徐州地区发动进攻,迫使清军收缩兵力,尽快撤军。而湖北军区也由黄州府跨过大别山,向河南府的汝宁州地区发动进攻,也是牵制清军的兵力。
随后又命行政司立刻安排人手,分别向江淮地区运去大量的粮食、盐、帐蓬等生活必用品,以免引起难民暴动,但对己经发动暴动的难民,则要给予坚决时打击,绝不能手软。如果人手不足,就从湖南、江西地区抽调一部份军队。
周士奇、王夫之等人也深知流民的危险性,一但处理得不好,就容易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说起来明朝其实就是毁在流民,因此也都不敢怠慢,立刻开始布置起来。
一直到一个月之后,商毅连续收到了北京发回来的情报消息,才知道这次清军的江淮大撤退,其实是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斗争背景的。
原来丢失了湖北之后,济尓哈朗退守到南阳,这个时候他己经完全明白,自己根本不是商家军的对手,湖北、江淮本来就是守不住的地区,自已被派南下督师,根本就是自找罪受,反到是替多尔衮承任了这次失败的罪名。因此济尔哈朗也是又气又恨,但心里也明白,自己想借南征惨败来扳到多尔衮的计划,己经彻底失败,在连失湖北、江淮之后,自己想取代多尔衮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于是也主动上奏朝廷,为自己这次失败请罪,并表示自己愿意退归林下,永不问事。其实就是向多尔衮认输了。
等济尓哈朗的请罪奏章送到北京时,多尔衮还在称病不住,仍然是由代善代理摄政王事,而回给济尔哈朗的旨意中,并没有批准济尔哈朗的请辞,只是将他责备了一番,但命他立刻开始布置守卫江淮。不过在圣旨的最后,说得十分含糊,只说江淮之地,可守则守,不可守弃,一切可以便易行事。
济尓哈朗一看就明白,这是朝廷准备要放弃江淮,但又不愿担这个责任,正好可以把丢失江淮的责任推到自己这个替死鬼的头上来。不过事情到了现在这一步,也没有别的办法,反正己经失了湖北,只能再当一会替罪羊了。因此济尔哈朗把南阳的事情交给勒克徳浑,自已来到凤阳,开始着手布置撤军。
果然清军连失湖北、江淮的结果传回北京之后,整个清廷也再一次被震惊,而且这一次不同于南京失守和辽东被袭,南京毕竟是远在江南,至多是不会让清廷统一天下,而商家军对辽东只是突袭,不会长久。而湖北、江淮地区则不同,它们都是位于中原腹地,不仅是江南的屏障,同时也是北方的外层前沿,一但湖北、江淮失守,中原、关中地区也就将直接面对商家军的兵锋。而接下来,就是京师。
尽管湖北和江淮失守,不一定就意味着京师不保,但照这样的势头下去,谁敢保证,商家军不会一鼓作气,一直从南京打到北京来呢?
而且还是屋漏又遭连夜雨,商家军就够让人揪心的了,偏偏又在这个时候,吴三桂从四川发来奏章,向朝廷报告四川的战事情况,吴三桂也表示,现在川中基本平定下来,自己麾下己经拥有三十万大军,留在川中也无事,因此也愿意听从朝廷的调遣,出川和商家军作战。
朝中的大臣谁看不出来,吴三桂那是向朝廷请战,分明就是在威胁清廷,要不然干嘛宣称自己有三十万大军呢?
就在第二天,四川又有公文传到北京,不过这次不是吴三桂写来的,而是四川的地方官员,以及清军的将士们联名向朝廷发来的上奏,称四川初定,还有明朝、大顺军、大西军的残余势力尚未肃清,而且在外又有商家军在湖广虎视眈眈,四川尚不安稳,现在唯有吴三桂才能坐镇四川,才解够力保川中稳定,因此希望清廷让吴三桂留守四川,开府理事,不可轻易调离。
原来现在吴三桂己经占领了川中和川南的十二个州府,拥有四川大半地区,而且两个主要的大郡,成都和重庆也都在吴三桂的控制之中,同时人马也扩展到十五万左右,现在也是坐镇一方的割据势力了,吴三桂当然不想再继续受制于清廷。
而就在这时候,商家军已经占领了湖广,和四川东部全面接壤,吴三桂也大吃一惊,急忙派兵加强川东的防守。不过商家军暂时还没有对四川用兵的意图,而是把目标放在江准,因此在占领了湖广之后,也就按兵不动,没有继续向西进攻。
商家军不动,吴三桂更不敢主动向湖广进攻,因此双方各守边界,到也相安无事。而吴三桂却忽然发现,这是好机会,因为虽然自己占领了四川大部,但毕竟没有得到清廷的正式认可,而现在吴三桂也不敢轻易甩开清廷,立马扯旗自立。而商家军夺取湖北,又进攻江淮,可够清廷受了,现在的清廷一定没空理会别的事情,自已还不趁机抓住这个机会,迫使清廷认可自己占领了四川这个事实,还等什么。
而且现在商毅的势力己成,只要他能够和清廷这样对持下去,也就不用怕清廷来对付自己,还可以夹在两大势力之间,左右逢源,等他们拚个两败俱伤,说不定还能来个渔翁得利。因此吴三桂才捣鼓出这两份公文发到北京来,同时还把自己的兵势夸大一倍,己璔加威吓的效果。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六七章 多尓衮复出(一)
清廷的官员们那一个不是人精,当然看得出来,这两份公文都是吴三桂耍得鬼把戏,第一份明面是向清廷表忠心,实际是那兵势来威吓清廷;而第二份更是假托民意,实际是逼迫清廷承认吴三桂在四川割据,就是一种变相的独立。
如果是在以前,朝廷里恐怕是早就炸开锅了,喊打喊杀声己经响成了一片,但现朝野上下却是出奇一片寄静,谁都不说话,因为现在商家军都还没有解决,又冒出来一个吴三桂,谁受得了呢?甚致又有大臣向朝廷建议,干脆在北京搜刮一通,然后再退回关外去算了。也有人提议,干脆就给吴三桂封个王,让他去打商毅,两个拚个两败俱伤,还有人认为不如和商毅讲和算了,就像宋金那样南北对持也不错,总之是议论纷纷。
但这两条实在是关系太大,让吴三桂独立,现在清廷里大大小小六七个亲王、郡王,这个口一开,其他人效仿又怎么办呢?还有商毅把清廷的祖坟都刨了,还要和他议和,满族贵族答不答呢,因此代理摄政王的代善招集官员连日讨论,也拿不出一个好办法来。最后代善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上疏朝廷,称自己干不了这份差事,还是请正牌的摄政王多尔衮重新复出,来收拾这个拦摊子吧。
而代善这一份上疏,不并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这才想原来大清还有这位正牌的摄政王,虽然说多尔衮遭遇到南征的惨败,但也不是没打过胜仗,不致于一败涂地,而且现在除了多尔衮之外,也确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收拾这个残局了。因此大清真的还少不了这位摄政王?
其实也有不少人正等着这个机会,既然是代善提出来了,自然也就不客气,马上跟着大声疾呼,现在的大清,非摄政王不足以安定局面。一时间奏章向雪片一样飞向朝廷,都是请求摄政王复出的。而皇帝福临和两宫皇太后也有些慌了手脚,也急忙下旨,招摄政王复出。
但这时多尔衮却摆起谱,上奏朝廷,称自己也想为朝廷效力,只是病势尚未全愈,仍然无法理事,因此请暂缓时日,等病体安复之后,必然会出面报效朝廷云云。
谁看不出来这是多尔衮在拿桩,显然对朝廷还不满意,要讲条件。因此又有人上书朝廷,称摄政王非一般大臣,仍帝师、亚父之尊,当然应由皇帝亲自出面去请,以显朝廷诚意。
福临见了,也只好亲自到多尔衮府里去了一趟,那知多尔衮见福临亲临,虽然连称死罪,但就是一口咬定,自己的病没好,不能复出。气得福临一甩袖子,出了王府,回宫大发了一顿脾气。
但发脾气也解决不了问题,京城己经传出流言,说商毅和吴三桂已经结成了同盟,要共同举兵北伐。福临虽然年纪不大,但也知道一但商毅和吴三桂真的联起手来,大清恐怕就真的完了,因此也吓得不轻,只好去找两宫皇太后商议。
其实这时就连庄太后有些猜不透,多尔衮这是什么意思,皇帝亲自倔尊去请,也够面子了,要说嫌官小,多尔衮现在已经是皇叔父摄政王,仪同天子,几乎等大清的太上皇了,确实也没法再加官进爵了,难不成多尔衮还要福临让位不成。因此也有些束手无策。
这时皇太后道:“玉儿,我看不访找几个靠得住的老臣来商量一下,多尔衮到底是要什么?多一个人多一份主意,你虽说是聪明,但毕竟只是一个人啊?”
庄太后点了点头,道:“姑姑,你说我也想过,但找谁商量呢?如果是在以前,到是可以去找洪承畴,这只老狐狸一定明白是怎么回事,但现在洪承畴还在陕北,招他回京至少要等一个月,到那时说不定商毅都打过黄河了。致于其他人,恐怕都一团糊涂,问也问不出一个什么来?”
皇太后想了一想,道:“玉儿,你看范大学士怎么样,我记得先帝在世时候,有什么事情都是和范大学士商量着。”
范大学士就是范文程,在皇太极时代范文程是很受重用的,但多尔衮当政之后,范文程就立刻靠边站了,取代他的是洪承畴和宁完我等人,而范文程也非常知趣,行事也十分收敛,一般从来不主动发意见,有点像代善什么事都不管了,不过他毕竟是汉臣的首席大学士,威信犹在,因此还没有退休。
但庄太后知道范文程绝对是个明白人,或他不如洪承畴那么文武双全,但论权谋政要、官场经验,他实际比洪承畴还要老道几分。因此他一定能够看透多尔衮的心思。于是两位皇太后也立刻下旨,宣代善、范文程进宫来。
因为现在代善还代理着摄政王事,而且他也是爱新觉罗氏里资历最老的人,什幺事也不能避着他。
不一会儿,两位老臣也都先后进宫来,向两宫皇太后见礼之后,皇太后才开口道:“礼亲王,范大学士,现在局面就不用哀家说了,你们说这都火烧眉毛了,多尔衮怎么就是不肯出来呢?难到说大清没了,他就能好到那儿去吗?”
她一说完,代善立刻道:“可不是吗?皇太后,老臣都己经亲自到他府里去找过三回了,可他每次都推说病没好,就是不肯出头。但我看他满面红光的,那儿有半点有病的样子呢?说实话,他不出来,我也没有法子,只能这么硬撑着。”说着也连连叹气。皇太后见了,也跟着叹了两口气。
这时庄太后却看见,一边的范文程却是不动声神的样子,心中一动,道:“范大学士,您又是怎么想的,这里也没有傍的人,有什么说,但说无访。您也是大清的三朝老臣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清就这么下去吧。”
代善也明白,这次进宫自己只是陪衬,主要还是看范文程的,因此也立刻道:“老范啊,你有什么办法就快说吧。”
范文程微微一笑,道:“两位太后,礼亲王,依臣之见,摄政王不肯复出,还是因为朝中有些碍障,没有完全理清,一但理清了这丝障碍,摄政王就会马上复出,而且他己有成竹在胸,一定能让我大清转危为安?”
“障碍?还有什么障碍呢?”庄太后也不禁沉思起来,现在多尓衮最大的政敌济尔哈朗己经举手投降了,而代善本来就被多尔衮推到前台来供着的,而且现在他也主动退让,还有什么是多尔衮的障碍呢?
另一边代善也皱眉,百思不解范文程的意思。
范文程又道:“两位太后,礼亲王,臣所指的障碍,非是指人,而是指事。”
代善喃喃道:“指事,指的什么事?老范啊,有话你就痛快说吧,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就别卖关子了。”
范文程笑道:“请问礼亲王,现在朝廷中争议最多的是什么事情?”
代善认真的想了一想,才道:“有两件事情,一是吴三桂在四川要自立,二是与商毅议和,现在朝中就是为这两件事情争论不休。”
范文程点了点头,又道:“礼亲王,如果依你看,这两仵事情应该如何处理,才是最有利于我大清的,方才皇太后也说了,现在这里没有旁人,礼亲王不妨直说。”
代善还有些发懵,但庄太后却有点会过意来,道:“二哥,这里不是朝堂上议事,只算是闲谈吧,你心里怎样认为的,就直说吧。”
代善理了理思路,这才道:“回禀太后,依臣的愚见,吴三桂现在己占四川大部,形同割据,而我大清目前又无力征伐,因此不如顺水推舟,封他一个蜀中王,在成都开府理事,也好安吴三桂之心,如此一来,吴三桂虽在四川割据,但乃是受我大清策封,否则若是将吴三桂逼得走投无路,倒向南明,与商毅真的联手,将与我大清更为不利。”
顿了一顿,又道:“而与商毅议和,形南北分治,虽说是有辱国威,但却可以为我大清恢复国力,嬴得时间,昔日越王勾践,为报灭国之仇,不惜以身事吴主,卧薪尝胆尚且不惜,何况只是议和,因此在目前来说,也不失为权宜之计。”
范文程点了点头,转向两位皇太后,道:“礼亲王之见,皇太后又以为如何呢?”
庄太后又微一沉呤,道:“哀家是妇人之见,但也觉礼亲王之见,颇有道理,虽说一时有辱我大清国体,但为大清千秋万载着想,小有倔辱,不过是丢点面子,不伤大碍,也算是可行。”
范文程笑道:“礼亲王高见,而太后明断,皆是我大清之福,但既是有利我大清的事情,却又为何还议论不休呢?”
代善见庄太后也同意自已的意见,也放了心,因此又苦笑了一声,道:“问题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看,真正的轻重缓急不知道,却偏偏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结果还煽动了不少人,也糊里糊涂的跟着起哄,说什么也不同意,结果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定不下来。”
这时庄太后眼睛一亮,道:“哦,原来是这样,我总算是明白了。”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六八章 多尓衮复出(二)
就在第二天,清廷的皇帝福临亲自下旨:加封吴三桂为蜀中王,并将成都府、潼川州、顺庆府、重庆府、叙州府、马湖府、雅州、邛州、眉州、嘉定州、泸州等十三外州府,都赐为吴三桂的封地,许吴三桂在成都府自行开府理事,封地内的官员设置任命,都由吴三桂自行安排,钱粮税赋除去毎年定额上交朝廷之外,也可自己规定征收。吴三桂部人马,统称为蜀营。又下旨确认,朝廷可以与商毅进行议和。同时也再次下旨,请摄政王复出理事。
这两道圣旨刚一下,清廷立刻又一次炸了锅,满汉官员们都认为这两道圣旨实在是有辱大清国威,大损朝廷尊严,于是也都纷纷发言,要求朝廷收回成命。但皇帝的圣旨,加上代理摄政的代善也全力支持,因此一切的反对统统都没有,两道圣旨还是发了下去。
在随后的两天里,各种上书、奏章又一次纷飞到皇宫里,有的是要求朝廷收回成命,也有指责代理的代善无能,要求他立刻辞职等等。
而福临又再一次下旨,坚定确认,这两份圣旨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人都不许再反对,同时又招多尔衮复出理事,并着令他处理这两件事情。
清廷的官员们都认为,这一次摄政王还是不会应招复出,因为前几次多尓衮都没有应招,而且现在朝廷又下了这样两道圣旨,那么多尔衮就更不会复出了,当然也有人猜测,或者多尔衮会以复出为条件,迫使朝廷收回成命。那知圣旨传下之后,多尔衮立刻穿好朝服进宫面君,并且满口答应,将会尊旨照办。
其实多尔衮早就想复出了,因为济尔哈朗失败之后,己经彻底没有资格和自己争斗了,多尔衮就知道这一次斗争自己取得了全胜,不仅把丢失湖北、江淮的罪名也全都推到济尔哈朗身上,而且商家军接收了江淮地区之后,暂时也无力再发动对清廷的进攻,自己正好可以出面来收拾这个残局。因此才指使党羽们摇旗纳喊,为自己复出造势。
但就在这时,吴三桂的奏章送到了北京,同时在清延内部,也有人提出和商毅讲和的建议,而多尔衮也立刻打消了马上复出的念头,又继续装病。
因为多尔衮十分清楚,给吴三桂封王,和与商毅讲和,虽然在目前的清廷来说,都是正确的选择,但却也是谁干谁挨骂的事,自己由于南征惨败,己经威信大损,这趟浑水可千万不能再踏,否则必将威信扫地。但从目前的情况,又不得不这么做,因此也只能让现在当权的人和朝廷来再被这个黑锅,转移众人的视线。这样一来自己复出以后,虽然也照做,但那只是执行朝廷以前做出的决定,也就不会因此而受到攻击,有陨自己的声望。
但多尔衮的这番心思没法对别人去说,包括自己的党羽,因为在多尔衮的党羽中,绝大部人也是反对这样两道圣旨的,因此也只好这么一声不吭的继续装病,直到有人领会为止。但多尔衮心里,也同样十分着急,自己这么迟迟不肯复出,万一弄得真的以为自己是要退隐了,弄巧成拙了怎么办呢?
好在是范文程不愧老谋深算,一下就看出他这份心思,说动了朝廷出面下旨,封吴三桂为王,并决定和商毅讲和,而多尔衮见所有的障碍都清除了,也就不在装病,立刻应招复出。
就这样经过了四个多月的病休之后,多尔衮终于正式复出,又重新掌握清廷的最高权力,而清廷新一轮的的权力斗争,也以多尔衮的全面获胜而结束。不过多尔衮现在面对的,就是开始收拾现在的残局。
而这时在江淮战场上,清军己经全部撤回到淮河北岸,而商家军也全线出击,连续接收了安庆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等地,并且有少数部队还渡过淮河,占领了淮河北岸的五河、怀远、颖川等淮北的沿岸地区,基本完全控制住了淮河区域。而清军只能退守灵壁、宿州、蒙城一线。
另外湖北军区第六军的两个师也翻跃大别山,向河南的汝宁府发动进攻,因为这时清军在河南的驻守兵力集中在南阳一线,防备商家军从襄阳出击,因此在汝宁府的兵力不多,商家军连续攻取了光州、商山、信阳、罗山等淮河以南的地区,大约占汝宁府的一半左右。从而也完全控制了大别山区。
由于商家军出击得极时,清军对淮南地区的破坏并不算十分彻底,破坏的最严重的主要是安庆府、庐州府地区,而在靠近淮河的凤阳、淮安等地区还没来得极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就因为商家军的杀到,而匆匆撤退,在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动手就跑。
不过在安庆府和庐州府造成的破坏却十分严重,由其是治所在地的怀宁和合肥两城都被清军焚之一炉,几乎全毁,而城外的乡村镇县也遭受到大量的破坏,造成无家可归的难民,也达到六七十万之众。
虽然商家军出兵及时,并且带来了必要的粮食、帐蓬等生活物资,组织难民定居,统一安置难民的生活,并且规定难民尊守秩序,各安生业,不得趁机闹事做乱,否则绝不轻恕,不过由于近十年来这此地区的法纪松弛,社会动荡不安,因此人们的胆子也大了不少,有少数不安寂寞的人借机闹事,干一些抢劫掠虏的事情,还有一些有野的人,打算趁机扯旗造反,自立山头。
对此商家军也给予了严厉的打击,凡事有偷盗抢劫的,一率抓起来做苦工,而趁机扯旗造反的,则全部处死。这也是乱世用重典,必须以霹雳手段,压制住各种蠢蠢欲动的事端。结果在商家军恩威并施的之下,立刻迅速的稳定住了江北的局面,而且随后又有大量的粮食、物资送到江北,生活有了基本的保证之后,绝大部份的百姓也就都安心下来。其实中国的农民其实是最老实后,只要是能够活下去,百姓们也都不原造反闹事,因此也总算是没有造成大股的难民潮。
不过江北的破坏情况仍然十分严重,没有二三年的时间,是难以恢复元气,因此商家军现在也无力再向清军发动进攻,于是双方都停止了战争,以现在的地区为分界,暂实互相对持起来。
虽然让商家军的势力扩展到了淮河北岸,并进入河南省的地区,但不管怎么说,商家军的攻势是停止了下来,清廷上下也都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再担心商毅打到北京来。因此退出关外,回归辽东的声音,也渐渐小了许多。毕竟在北京住着,可要比辽东舒服得多了,满洲贵族当然都舍不得离开。
另一方面,册封吴三桂为蜀中王的圣旨到达四川之后,吴三桂也心满意足,虽然说自己以前也是平西王,但那不过是一个空头王爵,那有现在有封地,许开府的真正王位好,这也说明清廷也终于认可了自己在四川割据的事实。自己辛苦经营了这么多年,也终于得到了丰厚的收获。
当然吴三桂也不是不明白,从表面上来,自己的王位还是受清廷册封,而且自己又有让出山海关的前科,因此还很难得到南明势力的认可,从目前来说,还必须依靠清廷才行,于是吴三桂立刻又向清廷上奏,表示了自己对清廷的感激之情,并且向清廷大表自己的忠心,想借此来缓和自己和清廷的关纟。
当然吴三桂也清楚,要缓和关系不能只靠嘴说,还需要一些实际的行动。好在是四川一向富饶,张献忠在四川待了二年,也抽刮到不少财物,而吴三桂打败张献忠,夺取四川之中,这批财物大部份都被吴三桂抢到手,因此现在吴三桂的手头也十分宽裕,于是他也立刻拿出五十万两白银,二万匹蜀锦,五万石粮食,派人送到北京,以行动表示自己的忠心。另外还派大将夏国相,代表自己进京面君谢恩,同时还带上十万两白银,打点北京的关系。
现在清廷正是财政紧张的时候,吴三桂的这批银钱也来得确实极时,再加上态度十分诚肯,给足了朝廷面子,又有银子开道,首先送给皇宫里两万,送给多尔衮一万,其中六部九府,亲王贝勒贝子等等,也都各有赠送,多者数千,少者数百,几乎人人有份。
毕竟是拿人手短,这样一来,清廷上下对吴三桂的态度也改观了不少,因此反对吴三桂封王的声音也大大减小了。
见吴三桂这么会来事,也让多尔衮觉得宽憵了不少,同时马上又想到,现在南方还有一个智顺王尚可喜,尽管他己经宣称反正,并奉立鲁王朱以海为帝,但多尓衮清楚,尚可喜这也是迫不得以,未必是真心归眀,至少尚可喜也可以再争取一下,让他在商毅背后捣捣乱,牵制一下商毅的精力,对大清也有好处。因此多尔衮派人潜入广东,密封尚可喜为平南王,并且达成互相攻守同盟的协议。
这一点,商毅到也不怀疑,一是自己手头就在瓦特蒸汽机的图纸,只要是照着这个方向去改进就可以了,避免了许多摸索的弯珞,瓦特蒸汽机的功效,是纽伦堡蒸汽机的三到四倍,商毅不求达到完全达到瓦特蒸汽机的水平,只求有一半,功率达到十马力以上,也是相当可观的。
另外在纺织工具上,商毅也有在工业革命初期,英国为提高纺织效率,发明的各种纺织工具,比如著名的飞棱、珍尼机、骡机等等,虽然这些都是一百年以后生产出来的工具,但以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完全都可以山寨出九成以上。只是前一段时间战事紧急,商毅不可能在技术研究上加大投入,现在完全可以发动一次全面的技术革新了。
对宋应星安排研究小组留驻丝绸厂里,商毅也表示全力支持,并且让林琛给技术小组安排住宿、试验的工作室,并提供一切条件,全力配合。同时还给他们设立了专项的奖励基金,只要是能够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就可以获得奖金。
同时商毅还想到,想要提高生产技术,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自己的资料中,只有几件工业革命标志性的工具图纸,不可能包含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因此想要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水平,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行。也就是说,要充份发挥全体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商毅是现代人当然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珲,也非常重生产技术的,但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并不重视科学技术,在四民排列中,工匠的地位,也仅仅只高于商人,还不如农民。许多中国古代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宄,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以此为职业的,几乎没有。
但要改变这种观念,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在商毅入主浙江之后,也做了相当多的努力,不仅笼络了宋应星、孙和鼎等一批古代的科学家,同时也建立了工业技术大学,科研所等机构,培养和发掘技术人材,提高工匠的地位,但这也仅仅只能发动一小部份人,要想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还远远不足。
因此商毅也在考虑,可以设立申请专利发明,使那些潜心研究技术的民间科学家们得到回报,鼓舞民间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商毅把自己的这项支划告诉宋应星之后,宋应星也对商毅的这项决定十分赞同,因为宋应星对此是深有体会的,当初虽然他写成了《天工开物》之后,但却并不受人重视,而且自己也无钱出版,要不是遇上了商毅,还不知等到猴年马月。
做为这个时代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虽然没听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但也知道生产技术的发展,对国家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对中国社会不重视生产技术的研究,不重视技术人民感到十分扰心,现在总算是遇到这么一位对生产技术十分重视的商毅,也让宋应星觉得十分欣憵。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六六章 江淮大撤退
从苏州刚回到杭州,商毅就收到江北的消息,清军正在从安庆、庐州、凤阳等江淮的各地区进行大规模撤退。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清军主动撤出江淮地区,也省了自已许多事,但清军并不是一次单纯的退军,而是一次破坏性的撤军。
这种做法在过去清军也经常做,在清廷未入关之前,一共发动过五次对明朝的进攻,毎次都深入明朝境内,大肆烧杀抢掠,而在撤退的时候,不仅会虏走大量的人口,还会毁尽所过的一切城地,带不走的人口则全部杀光。不过这一次清军改变了过去撤军屠城的做法,在毎撤离一个城市之前,清军会首先将百姓手里的粮食、银钱尽量全部收走,然后将百姓全驱逐出城,然后放火将全城烧光,但却并没有屠杀百姓。
不过没有屠杀百姓,并不表示清廷变得仁慈了,而是在学习商毅的做法。商毅在突袭辽东的时候,也是釆用的这种做法,毁城留民,结果在辽东地区造成了大量的难民。也使商家军撤军之后,清廷仍然不得不在辽东驻守大量军队,以防难民变成暴动。而现在清军在江淮地区,也来了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在江淮地区制造出大量的难民来,目地就是为了牵制商毅的精力。
在收复了湖北之后,商毅也曾想过,清廷有可能会放弃江淮之地,把人马都撤到淮北去,但最终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这句话说起来虽然轻松,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主要撤地,不仅会大伤军心士气,而且也会在本国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商毅当初敢放弃南京,那是因为当时南京本来也不是自己的地方,而到了后来南京失守,商毅可不敢放弃任何一块浙江的地区了。因此商毅也并不认为,多尔衮敢有这么大的气魄。
但现在看来,商毅的判断显然是出现了错误,事情并没有绝对,清廷偏偏就放弃了江淮,而且还是最极端的做法,毁城留人,制造难民。因此商毅也不禁苦笑了起来,真是应了那一句话,出来混,都是要还的。不过商毅还是有些纳闷,难到多尔衮真的就不怕承担这个后果吗?
但就像清廷不可能放任辽东不管一样,商毅对江淮地区本来也是志在必得,因此同样也不能不管,明知是一块烫手山芋,也不能不拾起来,收拾清军就下的乱摊子。尽管江淮地区离浙江很近,商毅手头上还有相当的存粮,只要是救济得极时,还是可以稳定住江淮地区的局面的,但也至少花四五个月的时间。
而且江淮地区包括安庆、庐州、凤阳、淮安四府,历来都中国的人口稠密地区,在万历年间,总计人口达二百七十余万,虽然现在几经战乱,大约只剩不足一半,但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足以耗光目前商毅存余的粮食物资,也就是说,就算把江淮地区稳定下来,至少在今年,商毅基本是不可能发动五万人规模以上的战争了。而等到明年的时侯,清军估计也能够缓过了这口气来。因此也不得不说,清军的这一计用得确实很高明。
不过事情己经发生了,后悔牢骚都没有用,只能去积极面对现实,好在也算是把江淮地区得到自己手里了,并非是一无所获。因此商毅下令,第一军立刻向江淮地区进军,驻守扬州的部队马上进驻凤阳府;驻守和州、滁州的部队进军庐州府;驻守江南的部队进驻安庆府,一面接管地方,维护治安,稳定住百姓,一面追击清军,将清军的破坏活动降到最低。
同时又命周少桓领第四军立刻占领淮安府,然后向徐州地区发动进攻,迫使清军收缩兵力,尽快撤军。而湖北军区也由黄州府跨过大别山,向河南府的汝宁州地区发动进攻,也是牵制清军的兵力。
随后又命行政司立刻安排人手,分别向江淮地区运去大量的粮食、盐、帐蓬等生活必用品,以免引起难民暴动,但对己经发动暴动的难民,则要给予坚决时打击,绝不能手软。如果人手不足,就从湖南、江西地区抽调一部份军队。
周士奇、王夫之等人也深知流民的危险性,一但处理得不好,就容易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说起来明朝其实就是毁在流民,因此也都不敢怠慢,立刻开始布置起来。
一直到一个月之后,商毅连续收到了北京发回来的情报消息,才知道这次清军的江淮大撤退,其实是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斗争背景的。
原来丢失了湖北之后,济尓哈朗退守到南阳,这个时候他己经完全明白,自己根本不是商家军的对手,湖北、江淮本来就是守不住的地区,自已被派南下督师,根本就是自找罪受,反到是替多尔衮承任了这次失败的罪名。因此济尔哈朗也是又气又恨,但心里也明白,自己想借南征惨败来扳到多尔衮的计划,己经彻底失败,在连失湖北、江淮之后,自己想取代多尔衮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于是也主动上奏朝廷,为自己这次失败请罪,并表示自己愿意退归林下,永不问事。其实就是向多尔衮认输了。
等济尓哈朗的请罪奏章送到北京时,多尔衮还在称病不住,仍然是由代善代理摄政王事,而回给济尔哈朗的旨意中,并没有批准济尔哈朗的请辞,只是将他责备了一番,但命他立刻开始布置守卫江淮。不过在圣旨的最后,说得十分含糊,只说江淮之地,可守则守,不可守弃,一切可以便易行事。
济尓哈朗一看就明白,这是朝廷准备要放弃江淮,但又不愿担这个责任,正好可以把丢失江淮的责任推到自己这个替死鬼的头上来。不过事情到了现在这一步,也没有别的办法,反正己经失了湖北,只能再当一会替罪羊了。因此济尔哈朗把南阳的事情交给勒克徳浑,自已来到凤阳,开始着手布置撤军。
果然清军连失湖北、江淮的结果传回北京之后,整个清廷也再一次被震惊,而且这一次不同于南京失守和辽东被袭,南京毕竟是远在江南,至多是不会让清廷统一天下,而商家军对辽东只是突袭,不会长久。而湖北、江淮地区则不同,它们都是位于中原腹地,不仅是江南的屏障,同时也是北方的外层前沿,一但湖北、江淮失守,中原、关中地区也就将直接面对商家军的兵锋。而接下来,就是京师。
尽管湖北和江淮失守,不一定就意味着京师不保,但照这样的势头下去,谁敢保证,商家军不会一鼓作气,一直从南京打到北京来呢?
而且还是屋漏又遭连夜雨,商家军就够让人揪心的了,偏偏又在这个时候,吴三桂从四川发来奏章,向朝廷报告四川的战事情况,吴三桂也表示,现在川中基本平定下来,自己麾下己经拥有三十万大军,留在川中也无事,因此也愿意听从朝廷的调遣,出川和商家军作战。
朝中的大臣谁看不出来,吴三桂那是向朝廷请战,分明就是在威胁清廷,要不然干嘛宣称自己有三十万大军呢?
就在第二天,四川又有公文传到北京,不过这次不是吴三桂写来的,而是四川的地方官员,以及清军的将士们联名向朝廷发来的上奏,称四川初定,还有明朝、大顺军、大西军的残余势力尚未肃清,而且在外又有商家军在湖广虎视眈眈,四川尚不安稳,现在唯有吴三桂才能坐镇四川,才解够力保川中稳定,因此希望清廷让吴三桂留守四川,开府理事,不可轻易调离。
原来现在吴三桂己经占领了川中和川南的十二个州府,拥有四川大半地区,而且两个主要的大郡,成都和重庆也都在吴三桂的控制之中,同时人马也扩展到十五万左右,现在也是坐镇一方的割据势力了,吴三桂当然不想再继续受制于清廷。
而就在这时候,商家军已经占领了湖广,和四川东部全面接壤,吴三桂也大吃一惊,急忙派兵加强川东的防守。不过商家军暂时还没有对四川用兵的意图,而是把目标放在江准,因此在占领了湖广之后,也就按兵不动,没有继续向西进攻。
商家军不动,吴三桂更不敢主动向湖广进攻,因此双方各守边界,到也相安无事。而吴三桂却忽然发现,这是好机会,因为虽然自己占领了四川大部,但毕竟没有得到清廷的正式认可,而现在吴三桂也不敢轻易甩开清廷,立马扯旗自立。而商家军夺取湖北,又进攻江淮,可够清廷受了,现在的清廷一定没空理会别的事情,自已还不趁机抓住这个机会,迫使清廷认可自己占领了四川这个事实,还等什么。
而且现在商毅的势力己成,只要他能够和清廷这样对持下去,也就不用怕清廷来对付自己,还可以夹在两大势力之间,左右逢源,等他们拚个两败俱伤,说不定还能来个渔翁得利。因此吴三桂才捣鼓出这两份公文发到北京来,同时还把自己的兵势夸大一倍,己璔加威吓的效果。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六七章 多尓衮复出(一)
清廷的官员们那一个不是人精,当然看得出来,这两份公文都是吴三桂耍得鬼把戏,第一份明面是向清廷表忠心,实际是那兵势来威吓清廷;而第二份更是假托民意,实际是逼迫清廷承认吴三桂在四川割据,就是一种变相的独立。
如果是在以前,朝廷里恐怕是早就炸开锅了,喊打喊杀声己经响成了一片,但现朝野上下却是出奇一片寄静,谁都不说话,因为现在商家军都还没有解决,又冒出来一个吴三桂,谁受得了呢?甚致又有大臣向朝廷建议,干脆在北京搜刮一通,然后再退回关外去算了。也有人提议,干脆就给吴三桂封个王,让他去打商毅,两个拚个两败俱伤,还有人认为不如和商毅讲和算了,就像宋金那样南北对持也不错,总之是议论纷纷。
但这两条实在是关系太大,让吴三桂独立,现在清廷里大大小小六七个亲王、郡王,这个口一开,其他人效仿又怎么办呢?还有商毅把清廷的祖坟都刨了,还要和他议和,满族贵族答不答呢,因此代理摄政王的代善招集官员连日讨论,也拿不出一个好办法来。最后代善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上疏朝廷,称自己干不了这份差事,还是请正牌的摄政王多尔衮重新复出,来收拾这个拦摊子吧。
而代善这一份上疏,不并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这才想原来大清还有这位正牌的摄政王,虽然说多尔衮遭遇到南征的惨败,但也不是没打过胜仗,不致于一败涂地,而且现在除了多尔衮之外,也确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收拾这个残局了。因此大清真的还少不了这位摄政王?
其实也有不少人正等着这个机会,既然是代善提出来了,自然也就不客气,马上跟着大声疾呼,现在的大清,非摄政王不足以安定局面。一时间奏章向雪片一样飞向朝廷,都是请求摄政王复出的。而皇帝福临和两宫皇太后也有些慌了手脚,也急忙下旨,招摄政王复出。
但这时多尔衮却摆起谱,上奏朝廷,称自己也想为朝廷效力,只是病势尚未全愈,仍然无法理事,因此请暂缓时日,等病体安复之后,必然会出面报效朝廷云云。
谁看不出来这是多尔衮在拿桩,显然对朝廷还不满意,要讲条件。因此又有人上书朝廷,称摄政王非一般大臣,仍帝师、亚父之尊,当然应由皇帝亲自出面去请,以显朝廷诚意。
福临见了,也只好亲自到多尔衮府里去了一趟,那知多尔衮见福临亲临,虽然连称死罪,但就是一口咬定,自己的病没好,不能复出。气得福临一甩袖子,出了王府,回宫大发了一顿脾气。
但发脾气也解决不了问题,京城己经传出流言,说商毅和吴三桂已经结成了同盟,要共同举兵北伐。福临虽然年纪不大,但也知道一但商毅和吴三桂真的联起手来,大清恐怕就真的完了,因此也吓得不轻,只好去找两宫皇太后商议。
其实这时就连庄太后有些猜不透,多尔衮这是什么意思,皇帝亲自倔尊去请,也够面子了,要说嫌官小,多尔衮现在已经是皇叔父摄政王,仪同天子,几乎等大清的太上皇了,确实也没法再加官进爵了,难不成多尔衮还要福临让位不成。因此也有些束手无策。
这时皇太后道:“玉儿,我看不访找几个靠得住的老臣来商量一下,多尔衮到底是要什么?多一个人多一份主意,你虽说是聪明,但毕竟只是一个人啊?”
庄太后点了点头,道:“姑姑,你说我也想过,但找谁商量呢?如果是在以前,到是可以去找洪承畴,这只老狐狸一定明白是怎么回事,但现在洪承畴还在陕北,招他回京至少要等一个月,到那时说不定商毅都打过黄河了。致于其他人,恐怕都一团糊涂,问也问不出一个什么来?”
皇太后想了一想,道:“玉儿,你看范大学士怎么样,我记得先帝在世时候,有什么事情都是和范大学士商量着。”
范大学士就是范文程,在皇太极时代范文程是很受重用的,但多尔衮当政之后,范文程就立刻靠边站了,取代他的是洪承畴和宁完我等人,而范文程也非常知趣,行事也十分收敛,一般从来不主动发意见,有点像代善什么事都不管了,不过他毕竟是汉臣的首席大学士,威信犹在,因此还没有退休。
但庄太后知道范文程绝对是个明白人,或他不如洪承畴那么文武双全,但论权谋政要、官场经验,他实际比洪承畴还要老道几分。因此他一定能够看透多尔衮的心思。于是两位皇太后也立刻下旨,宣代善、范文程进宫来。
因为现在代善还代理着摄政王事,而且他也是爱新觉罗氏里资历最老的人,什幺事也不能避着他。
不一会儿,两位老臣也都先后进宫来,向两宫皇太后见礼之后,皇太后才开口道:“礼亲王,范大学士,现在局面就不用哀家说了,你们说这都火烧眉毛了,多尔衮怎么就是不肯出来呢?难到说大清没了,他就能好到那儿去吗?”
她一说完,代善立刻道:“可不是吗?皇太后,老臣都己经亲自到他府里去找过三回了,可他每次都推说病没好,就是不肯出头。但我看他满面红光的,那儿有半点有病的样子呢?说实话,他不出来,我也没有法子,只能这么硬撑着。”说着也连连叹气。皇太后见了,也跟着叹了两口气。
这时庄太后却看见,一边的范文程却是不动声神的样子,心中一动,道:“范大学士,您又是怎么想的,这里也没有傍的人,有什么说,但说无访。您也是大清的三朝老臣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清就这么下去吧。”
代善也明白,这次进宫自己只是陪衬,主要还是看范文程的,因此也立刻道:“老范啊,你有什么办法就快说吧。”
范文程微微一笑,道:“两位太后,礼亲王,依臣之见,摄政王不肯复出,还是因为朝中有些碍障,没有完全理清,一但理清了这丝障碍,摄政王就会马上复出,而且他己有成竹在胸,一定能让我大清转危为安?”
“障碍?还有什么障碍呢?”庄太后也不禁沉思起来,现在多尓衮最大的政敌济尔哈朗己经举手投降了,而代善本来就被多尔衮推到前台来供着的,而且现在他也主动退让,还有什么是多尔衮的障碍呢?
另一边代善也皱眉,百思不解范文程的意思。
范文程又道:“两位太后,礼亲王,臣所指的障碍,非是指人,而是指事。”
代善喃喃道:“指事,指的什么事?老范啊,有话你就痛快说吧,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就别卖关子了。”
范文程笑道:“请问礼亲王,现在朝廷中争议最多的是什么事情?”
代善认真的想了一想,才道:“有两件事情,一是吴三桂在四川要自立,二是与商毅议和,现在朝中就是为这两件事情争论不休。”
范文程点了点头,又道:“礼亲王,如果依你看,这两仵事情应该如何处理,才是最有利于我大清的,方才皇太后也说了,现在这里没有旁人,礼亲王不妨直说。”
代善还有些发懵,但庄太后却有点会过意来,道:“二哥,这里不是朝堂上议事,只算是闲谈吧,你心里怎样认为的,就直说吧。”
代善理了理思路,这才道:“回禀太后,依臣的愚见,吴三桂现在己占四川大部,形同割据,而我大清目前又无力征伐,因此不如顺水推舟,封他一个蜀中王,在成都开府理事,也好安吴三桂之心,如此一来,吴三桂虽在四川割据,但乃是受我大清策封,否则若是将吴三桂逼得走投无路,倒向南明,与商毅真的联手,将与我大清更为不利。”
顿了一顿,又道:“而与商毅议和,形南北分治,虽说是有辱国威,但却可以为我大清恢复国力,嬴得时间,昔日越王勾践,为报灭国之仇,不惜以身事吴主,卧薪尝胆尚且不惜,何况只是议和,因此在目前来说,也不失为权宜之计。”
范文程点了点头,转向两位皇太后,道:“礼亲王之见,皇太后又以为如何呢?”
庄太后又微一沉呤,道:“哀家是妇人之见,但也觉礼亲王之见,颇有道理,虽说一时有辱我大清国体,但为大清千秋万载着想,小有倔辱,不过是丢点面子,不伤大碍,也算是可行。”
范文程笑道:“礼亲王高见,而太后明断,皆是我大清之福,但既是有利我大清的事情,却又为何还议论不休呢?”
代善见庄太后也同意自已的意见,也放了心,因此又苦笑了一声,道:“问题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看,真正的轻重缓急不知道,却偏偏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结果还煽动了不少人,也糊里糊涂的跟着起哄,说什么也不同意,结果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定不下来。”
这时庄太后眼睛一亮,道:“哦,原来是这样,我总算是明白了。”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六八章 多尓衮复出(二)
就在第二天,清廷的皇帝福临亲自下旨:加封吴三桂为蜀中王,并将成都府、潼川州、顺庆府、重庆府、叙州府、马湖府、雅州、邛州、眉州、嘉定州、泸州等十三外州府,都赐为吴三桂的封地,许吴三桂在成都府自行开府理事,封地内的官员设置任命,都由吴三桂自行安排,钱粮税赋除去毎年定额上交朝廷之外,也可自己规定征收。吴三桂部人马,统称为蜀营。又下旨确认,朝廷可以与商毅进行议和。同时也再次下旨,请摄政王复出理事。
这两道圣旨刚一下,清廷立刻又一次炸了锅,满汉官员们都认为这两道圣旨实在是有辱大清国威,大损朝廷尊严,于是也都纷纷发言,要求朝廷收回成命。但皇帝的圣旨,加上代理摄政的代善也全力支持,因此一切的反对统统都没有,两道圣旨还是发了下去。
在随后的两天里,各种上书、奏章又一次纷飞到皇宫里,有的是要求朝廷收回成命,也有指责代理的代善无能,要求他立刻辞职等等。
而福临又再一次下旨,坚定确认,这两份圣旨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人都不许再反对,同时又招多尔衮复出理事,并着令他处理这两件事情。
清廷的官员们都认为,这一次摄政王还是不会应招复出,因为前几次多尓衮都没有应招,而且现在朝廷又下了这样两道圣旨,那么多尔衮就更不会复出了,当然也有人猜测,或者多尔衮会以复出为条件,迫使朝廷收回成命。那知圣旨传下之后,多尔衮立刻穿好朝服进宫面君,并且满口答应,将会尊旨照办。
其实多尔衮早就想复出了,因为济尔哈朗失败之后,己经彻底没有资格和自己争斗了,多尔衮就知道这一次斗争自己取得了全胜,不仅把丢失湖北、江淮的罪名也全都推到济尔哈朗身上,而且商家军接收了江淮地区之后,暂时也无力再发动对清廷的进攻,自己正好可以出面来收拾这个残局。因此才指使党羽们摇旗纳喊,为自己复出造势。
但就在这时,吴三桂的奏章送到了北京,同时在清延内部,也有人提出和商毅讲和的建议,而多尔衮也立刻打消了马上复出的念头,又继续装病。
因为多尔衮十分清楚,给吴三桂封王,和与商毅讲和,虽然在目前的清廷来说,都是正确的选择,但却也是谁干谁挨骂的事,自己由于南征惨败,己经威信大损,这趟浑水可千万不能再踏,否则必将威信扫地。但从目前的情况,又不得不这么做,因此也只能让现在当权的人和朝廷来再被这个黑锅,转移众人的视线。这样一来自己复出以后,虽然也照做,但那只是执行朝廷以前做出的决定,也就不会因此而受到攻击,有陨自己的声望。
但多尔衮的这番心思没法对别人去说,包括自己的党羽,因为在多尔衮的党羽中,绝大部人也是反对这样两道圣旨的,因此也只好这么一声不吭的继续装病,直到有人领会为止。但多尔衮心里,也同样十分着急,自己这么迟迟不肯复出,万一弄得真的以为自己是要退隐了,弄巧成拙了怎么办呢?
好在是范文程不愧老谋深算,一下就看出他这份心思,说动了朝廷出面下旨,封吴三桂为王,并决定和商毅讲和,而多尔衮见所有的障碍都清除了,也就不在装病,立刻应招复出。
就这样经过了四个多月的病休之后,多尔衮终于正式复出,又重新掌握清廷的最高权力,而清廷新一轮的的权力斗争,也以多尔衮的全面获胜而结束。不过多尔衮现在面对的,就是开始收拾现在的残局。
而这时在江淮战场上,清军己经全部撤回到淮河北岸,而商家军也全线出击,连续接收了安庆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等地,并且有少数部队还渡过淮河,占领了淮河北岸的五河、怀远、颖川等淮北的沿岸地区,基本完全控制住了淮河区域。而清军只能退守灵壁、宿州、蒙城一线。
另外湖北军区第六军的两个师也翻跃大别山,向河南的汝宁府发动进攻,因为这时清军在河南的驻守兵力集中在南阳一线,防备商家军从襄阳出击,因此在汝宁府的兵力不多,商家军连续攻取了光州、商山、信阳、罗山等淮河以南的地区,大约占汝宁府的一半左右。从而也完全控制了大别山区。
由于商家军出击得极时,清军对淮南地区的破坏并不算十分彻底,破坏的最严重的主要是安庆府、庐州府地区,而在靠近淮河的凤阳、淮安等地区还没来得极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就因为商家军的杀到,而匆匆撤退,在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动手就跑。
不过在安庆府和庐州府造成的破坏却十分严重,由其是治所在地的怀宁和合肥两城都被清军焚之一炉,几乎全毁,而城外的乡村镇县也遭受到大量的破坏,造成无家可归的难民,也达到六七十万之众。
虽然商家军出兵及时,并且带来了必要的粮食、帐蓬等生活物资,组织难民定居,统一安置难民的生活,并且规定难民尊守秩序,各安生业,不得趁机闹事做乱,否则绝不轻恕,不过由于近十年来这此地区的法纪松弛,社会动荡不安,因此人们的胆子也大了不少,有少数不安寂寞的人借机闹事,干一些抢劫掠虏的事情,还有一些有野的人,打算趁机扯旗造反,自立山头。
对此商家军也给予了严厉的打击,凡事有偷盗抢劫的,一率抓起来做苦工,而趁机扯旗造反的,则全部处死。这也是乱世用重典,必须以霹雳手段,压制住各种蠢蠢欲动的事端。结果在商家军恩威并施的之下,立刻迅速的稳定住了江北的局面,而且随后又有大量的粮食、物资送到江北,生活有了基本的保证之后,绝大部份的百姓也就都安心下来。其实中国的农民其实是最老实后,只要是能够活下去,百姓们也都不原造反闹事,因此也总算是没有造成大股的难民潮。
不过江北的破坏情况仍然十分严重,没有二三年的时间,是难以恢复元气,因此商家军现在也无力再向清军发动进攻,于是双方都停止了战争,以现在的地区为分界,暂实互相对持起来。
虽然让商家军的势力扩展到了淮河北岸,并进入河南省的地区,但不管怎么说,商家军的攻势是停止了下来,清廷上下也都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再担心商毅打到北京来。因此退出关外,回归辽东的声音,也渐渐小了许多。毕竟在北京住着,可要比辽东舒服得多了,满洲贵族当然都舍不得离开。
另一方面,册封吴三桂为蜀中王的圣旨到达四川之后,吴三桂也心满意足,虽然说自己以前也是平西王,但那不过是一个空头王爵,那有现在有封地,许开府的真正王位好,这也说明清廷也终于认可了自己在四川割据的事实。自己辛苦经营了这么多年,也终于得到了丰厚的收获。
当然吴三桂也不是不明白,从表面上来,自己的王位还是受清廷册封,而且自己又有让出山海关的前科,因此还很难得到南明势力的认可,从目前来说,还必须依靠清廷才行,于是吴三桂立刻又向清廷上奏,表示了自己对清廷的感激之情,并且向清廷大表自己的忠心,想借此来缓和自己和清廷的关纟。
当然吴三桂也清楚,要缓和关系不能只靠嘴说,还需要一些实际的行动。好在是四川一向富饶,张献忠在四川待了二年,也抽刮到不少财物,而吴三桂打败张献忠,夺取四川之中,这批财物大部份都被吴三桂抢到手,因此现在吴三桂的手头也十分宽裕,于是他也立刻拿出五十万两白银,二万匹蜀锦,五万石粮食,派人送到北京,以行动表示自己的忠心。另外还派大将夏国相,代表自己进京面君谢恩,同时还带上十万两白银,打点北京的关系。
现在清廷正是财政紧张的时候,吴三桂的这批银钱也来得确实极时,再加上态度十分诚肯,给足了朝廷面子,又有银子开道,首先送给皇宫里两万,送给多尔衮一万,其中六部九府,亲王贝勒贝子等等,也都各有赠送,多者数千,少者数百,几乎人人有份。
毕竟是拿人手短,这样一来,清廷上下对吴三桂的态度也改观了不少,因此反对吴三桂封王的声音也大大减小了。
见吴三桂这么会来事,也让多尔衮觉得宽憵了不少,同时马上又想到,现在南方还有一个智顺王尚可喜,尽管他己经宣称反正,并奉立鲁王朱以海为帝,但多尓衮清楚,尚可喜这也是迫不得以,未必是真心归眀,至少尚可喜也可以再争取一下,让他在商毅背后捣捣乱,牵制一下商毅的精力,对大清也有好处。因此多尔衮派人潜入广东,密封尚可喜为平南王,并且达成互相攻守同盟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