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莲英一边伺候慈禧穿衣,一边笑着回道:“应该快了,皇上真的长大了,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慈禧听到李莲英随口这么一说的话,身体轻轻一震。
  “老佛爷,穿好了。”李莲英见慈禧半响没有动作,不由提醒道。
  “溥儁这段日子怎么没有进宫来看哀家呢?”慈禧出声问道。
  李莲英心中有些惊讶,溥儁不是前日刚进宫来看过她吗?
  溥儁是瑞亲王载漪的儿子,深得慈禧的喜欢。
  “奴才会托人去问问是怎么回事。”李莲英搀扶着慈禧往寝宫走去。
  轿子里,魏季尘看着哈欠连天的王怀庆,闻到他身上全是胭脂香气,不禁微微皱了皱眉。
  “食色性也,这些都是欲望,但是人要懂得怎么控制欲望,不要被欲望控制住,怀庆,以后不要迷失了自己。”魏季尘叹了一口气。
  多少人在年轻时可以称得上是一条汉子。譬如这个王怀庆,年轻的时候是勇猛勤俭,但是在原历史上居于高位之后,便堕落了,虽然还保存着忠信,但是失去了勤俭,贪污受贿,纸醉金迷。
  魏季尘认为只要自己在一旁敦敦告诫,以及有完善的监督措施,相信王怀庆不至于成为后世那样。
  王怀庆脸一红,看到魏季尘一脸严肃的样子,连忙在心中暗暗记牢。
  回到驿馆没有多久,忽有太监上门宣光绪口令:着魏季尘即刻入紫禁城觐见。
  魏季尘急急沐浴之后,便在太监不耐烦的眼神中,跟着他往紫禁城而去。
  两人坐在一辆大马车之中,魏季尘这才能够仔细打量太监这个特殊的群体,脸白无须,身上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说起话来阴阳怪气。
  “这位公公,多谢前来宣旨。”魏季尘笑着塞过去一张银票。
  那太监的眼睛这才睁开,一看到是五百两巨款,当即眉开眼笑。
  光绪对太监甚为严厉苛刻,不像慈禧会是不是赏赐一些东西给颐和园的宫女太监,要是李莲英看到五百两的面额,估计会不屑的扔到那个角落去,而这个小太监看到了却是高兴之极,这就是光绪和慈禧的区别,慈禧善于施小恩惠,而光绪是喜怒易显于色。
  “圣上正在勤政殿等着你,前几日,军门刚入城的时候,圣上就想召见,但是被翁尚书劝住了。”小太监马上便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情报。
  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魏季尘又笑着塞过去了五百两。
  这回小太监简直把魏季尘当成了恩主,不但将宫里的规矩说了一遍,还详细说了一些光绪比较忌讳的事情。
  马车停下来的时候,小太监才意犹未尽的停止了说话。
  宫内侍卫先验明魏季尘的身份,放行之后,小太监领着魏季尘绕过了等候传旨的朝房,而是直接往勤政殿行去。
  这还是魏季尘第一次进紫禁城,只见沿途都有太监侍卫肃立在两侧。
  亭台林立,楼宇层层,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檐牙高啄,长桥卧波,犹如长龙横空。
  勤政殿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极尽浮华尊贵,让人一处在这里就觉得肃穆无比。
  魏季尘随着小太监走到了门口,便有人通报。
  不久,传来一声吆喝:“宣魏季尘觐见。”
  魏季尘最后整理了一下衣服,昂首阔步的走了进去。
  只见大殿正里头,有一案桌,上面摆满了文牍奏折,而光绪正坐在案桌后面的宝座之上。
  魏季尘轻轻一瞥,便看清楚光绪脸上的激动,光绪脸色苍白,身体羸弱,如果不是穿着龙袍,你会以为他是一个瘦弱文艺小青年。
  “爱卿!朕总算看到你真人了。”光绪从案桌后面快步的走上前来,托住魏季尘的双臂,心情激荡的说道。
  难怪孙毓汶在请求光绪批准合约的时候,能够唾沫四溅,星子飞了光绪一脸。
  这位皇上确实不怎么有威严。
  魏季尘顺势没有下跪,还是唱和道:“微臣魏季尘见过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清朝末期,汉臣自称臣,满族则自称奴才。
  “来人,赐坐!”光绪显然心情很好,转身便吩咐了一句,接着,上下打量了魏季尘一翻,在心中赞道:好一员智将,两道剑眉高高扬起,行走时虎虎生威,停顿时如老树盘根,更难得是年龄和自己相差无几。
  “多谢陛下!”魏季尘一脸感激的回道。
  “朕还要多谢爱卿呢,要不是有爱卿在辽东力挽狂澜,屡战屡胜,我大清还不知道要割去多少领土。”光绪先夸奖了一句,接着许是想到割地赔款一事,心情稍微有些低落。
  “爱卿的论持久战朕也看了,原本想按照爱卿的办法迁都再战,奈何朝中大臣都不同意,不能媾和。”光绪紧接着说道。
  “陛下不必忧虑,陛下正在年富力强之时,只要励精图治,想必收复失地是指日可待。”魏季尘尽量捡好听的说。
  光绪听到魏季尘如此说,低落的心情马上便好了起来。
  他站起来,憧憬道:“朕准备练就四支新式军队,盖时,能够保我中国不再遭受列强的窥视。”
  “陛下有此想法,是我中国之幸。”魏季尘终于知道,何为拍马了。
  第二百零八章 面圣
  光绪神色忽然变得严肃起来,盯着魏季尘道:“有个广东举人康有为上书提出‘富国、聚民、教士、练兵’之策,朕深以为然,而且朕觉得这练兵为四策之首,爱卿为当时之名将,想必对练军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魏季尘知道光绪这是在考验自己了。
  当即不慌不忙的说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陛下想以西式军法练就强军,引入新式武器,这些都是远见之事,不过除此之外,臣觉得练兵,终究将的是一个‘人’字,昔日中堂之淮军亦是精兵一支,却不过数十年便腐化堕落,此不是中堂一人之过错,实乃赏罚不明,升迁按资排辈,兵士平常训练懒惰所致。”
  光绪听得入了神,不时微微点点头。
  魏季尘继续说道:“解决此道,首先便是要解决将领的问题,旧制之武举人才,大多不明新式之兵法,不通新式之武器,单凭个人之勇猛,而以在军中升迁之将领,亦大多不通文墨,此,臣觉得设立武备学堂就做得十分好,应在全国上下大力推广之,不但能够让军中将领入内研修,学得新式之兵法,而且还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下级军官。赏罚亦可通过军事演习互相一较长短,孰强孰弱,一目了然,自然能够择优者提拔之。”
  光绪对练兵之事,自然是个门外汉,魏季尘去繁就简的叙述了如何训练军士,以及西洋各国现实行的练操之法,光绪一时间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魏季尘倒不是胡说一通,如果光绪听进去了,也是好事一件,就像康有为说的,如今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要是中国能多几支强兵,也是好事一件,不过魏季尘故意遗漏了一点,那就是思想控制。
  纵观大清的官兵,不知为何而战,军士都是以利益驱之,此乃下下之道。
  魏季尘见光绪听得认真,不时恍然大悟的样子,连打断的话语都没有说一句,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来,绞尽脑汁的,将军队的编制又给说了一遍,提出细分兵种的问题,说了一些炮步协同作战。
  眼见时间都快过去一个时辰了,光绪还没有半点听腻的意思,魏季尘只好总结道:“陛下,此都是臣的一些心得,未免有所不足,好在臣得知陛下要用西式练兵,已经差人遍访西式人才,集众人之力,编纂一部适合我中国的训练操法详细图解,以尽臣微薄之力。”
  光绪有点意犹未尽,笑着站起来说道:“爱卿果然是大才,一番话让朕茅塞顿开,朕不但要练新兵,还要改革吏治,维新变法,将军以为如何?”
  魏季尘连忙接话道:“皇上雄才伟略,能行历代帝皇之不能,臣心中实在佩服,日本崛起,亦亦自于明治维新,俄国崛起,也始于俄皇彼得大帝改制,若能徐徐图之,必有一番大作为。”
  光绪现在已经铁了心准备维新变法了,魏季尘自然不会触他的眉头了。
  光绪听到魏季尘这番话,叹了一口气道:“要是朝中大臣都是像你如此想,朕也就不会如此心烦意乱了,可惜朝中一些人就是专门要和朕作对,阻扰朕的维新变法,将军,你说怎么办。”
  怎么办应该是你这个帝王去考虑,问我也是白搭。
  魏季尘筹措着词语道:“凡人必有所求,陛下如果了解了他们为何反对,再分化拉拢,不愁他们不站在陛下身边。”
  光绪摇头道:“这些人都是顽固不灵因循守旧之人,朕的维新变法与其靠这些人,还不如从列强各国寻找顾问。”
  魏季尘心中暗叹一口气,看来光绪对朝中的大臣已经开始不满了,觉得他们跟不上自己的步伐了,这么想也没有错,关键是你现在手中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就想着怎么弄掉别人,不引起朝臣们的剧烈反抗,那才怪呢。
  魏季尘劝说道:“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强敌为师资不错,但是这些洋人毕竟包藏祸心,以自己国家利益为重,陛下想要学习列强,可派遣诸大臣去国外考研,等诸大臣在国外看到我中国与他国之差距之后,必行会心有所悟,想必阻扰也不会那么大了。”
  人最怕的是没有自知之明,那些顽固守旧的大臣没有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处在日新月异之中了,如果能够让他们打开眼界,未尝不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因此魏季尘建议光绪让他们出去公费旅游一翻。
  光绪若有所思,笑着说道:“爱卿的意见比起康有为的意见,要温和许多,康先生言杀一、二顽固阻扰之大臣,变法必可为了。”
  魏季尘冷汗直流,康有为未免也太过狂妄了,这么做,是把光绪完全推向大臣们的对立面啊,好在看光绪的样子,也不像是一嗜杀之人。
  其实对光绪这位一力变法图强的年轻人,一个傀儡皇帝,有如此勇气,也实为难得,魏季尘还是心存佩服的,只是佩服归佩服,大家终究不是一条道的,汉族和满族双方的利益,也由不得他放开手脚去做,终究会失败了事。
  见魏季尘不回话,光绪继续说道:“朕此番召你入宫,一来是要大大赏赐你,二来是朕想要练兵,便想到你这位当世之名将,宋庆、聂士成等人毕竟已经垂垂老矣,而袁世凯也无多大经验,朕对爱卿是最为看重。”
  “多谢陛下赞赏,臣必肝脑涂地,以报皇恩。”魏季尘信誓旦旦说道。
  “爱卿听旨,着爱卿从驻防淮军内,挑选马步队30营,编为定辽军,按照西式之练兵法,为我大清练就精兵一支。”光绪站起来,神情肃穆的说道。
  旁边的小太监马上便将案桌上的圣旨慢慢递给魏季尘。
  定辽军?看来光绪还是存着报耻之心啊。
  “臣必定不负皇恩,以收复辽东为己任,日夜操练,早日为陛下练成强兵一支,以报甲午之仇。”魏季尘谢恩道。
  光绪有些欣慰,又有些激动,说道:“辽东不用爱卿去收复了,倭人已经迫于三国之压力,答应归还所占之领土,但是却要我大清以白银2000万两为赎金,将军此去,只要防止倭人再次入侵我辽东即可。”
  白银2000万两,这倭人还真的是雁过拔毛啊,魏季尘建议道:“陛下,倭人既然迫于三国压力,必定不敢不归还我辽东之地,既然这样,我们何必支付赎金,倭人从辽东掠去之银两财富不知凡几。”
  光绪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此事诸中枢大臣还在商议之中,倭人态度强硬,形势比人强,想要不付赎金难啊,只要看能否减少一二。”
  魏季尘不再就此事发表意见,反正是暂时寄存在日本人手中,大事已定,他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第二百零九章 北洋之虎
  山东登州,自从倭人占领威海卫之后,段祺瑞便随着大部清军退至此地,等待着清廷新的命令。
  中日虽然已经签订马关合约,而且后续事务正在进行,一些地方的倭人军队慢慢退走,但是倭人在威海卫会驻军到赔款赔偿完毕,没有个两三年会不可能撤的。
  段祺瑞在战前为威海卫随营武备学堂教官,战争爆发后,带领学生搬运炮弹抗击倭人,
  要说段祺瑞,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顶尖人才之一,先是以优异成绩考入北洋武备学堂,接着以最‘优等’的成绩从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毕业,与王士珍在武备学堂内都是名声显赫之人。
  毕业后,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绩与其他四位同学一道到德国留学,在柏林军校学习一年半,在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回国后调任教官。
  如此精通西式炮兵的人才,魏季尘自然不会放过。
  这天,段祺瑞像往常一样,来到军营内,在临时教习室准备上课,里面坐着十多名学员,原本学员人数更多,可惜这段时间人心惶惶,朝廷传来要裁减不少营队,要不是有段祺瑞向上面一力要求,恐怕都不会开课了。
  “唉,时局维艰,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段祺瑞看着下方无精打采地学员们,心中不由又想起了不久前袁世凯发来的邀请。
  新建陆军,采用西式兵法操练士兵,或许能够一展我所学,而且给的还是左翼炮队第3营统带的职位,比起自己在这里当教习来说,应该好上不少。
  段祺瑞有些心动了,或许应该答应他吧。
  “好了,诸位学员,我知道众位如今心中都是忐忑不安,怕自己被遣散,但是只要你们还在军中一日,就应该做好士兵该做的。”
  “教习,不是我们不想学习炮科,实在是,此次与倭人的交战,我们的炮台根本就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倭人从后方进攻我军,这大炮又笨重,角度又够不着,还不如用枪呢。”一名学员抱怨着说道。
  其他几人也是附和道:“就是啊,我看死守炮台根本就没有用,静等着别人前来进攻,还不如主动出击。”
  威海卫的陆防炮台几乎没有费去倭人多大的力气,便已经被攻破了,让一些学员变得心灰意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