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重大缺陷?(1/3)
时间一天天过去。
随着年底越来越近,无论是飞行员还是工程师,都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齿轮一样,紧张地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
至于陆舟这边,整个项目越是接近收尾,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安排妥当,需要他这位项目带头人忙碌的事情反而少了下来。
航天飞机的设计由曾经参与过863计划的候光负责,小艾能够完美地运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出所需要的零件,并灵活的运用物流车和机械臂等等各种联网的工程设备进行组装,整个祥瑞号航天飞机正以肉眼可见地速度从蓝图走向现实。
只要陆舟能够保证资金链的稳定,这架飞机完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当然了,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了。
虽然拥有全套加工设备的小艾在工业领域的表现足够逆天,但依然有不少东西是陆舟生产不了的。比如飞控系统,就是找航科集团采购的。再比如表面涂层,虽然是计算材料研究所设计,但生产却是外包给专业的化工企业完成的。
再像是高温表面绝热瓦、机翼前缘的强化c-c复合材料等等一系列的尖端材料,甚至是飞机主体结构上用到的特种钢材,都不是一般的货色。在确保材料相对轻盈的同时,还要求其抗拉强度、断裂韧性、耐腐蚀性以及高温耐性等等一系列的属性,都必须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而与其优秀的性能相对应的,便是其复杂到令人发指的加工工艺。
毫不夸张的说,其每平米的造价,甚至都已经超越了金陵市市中心的房价。
因为这些东西并非是星空科技自己生产的,而是来自于产业链上游供货商,整个航天飞机的成本很大一部分都是集中在了这些地方,各种订单的价格动辄千万乃至上亿,整个祥瑞号几乎就是用rmb堆出来的。
因此,说航天就是烧钱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不过相对于美国人而言,陆舟还是比较舒服的。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服役到退休前前后后花掉了美国政府上千亿美元,平均每发射一次成本就高达5亿美元,而且还总是出各种毛病。
而陆舟这边则是直接继承863计划的设计方案并加以改进,免去了大笔本应该投入到研发领域的资金。霍尔推进器更是因为扫描枪的缘故,没花他一分钱就把技术给逆向出来了。
否则的话,他就是掏空了家底,也不见得能从头到尾造一架出来。
站在航天飞机装配中心的厂房内,抬头仰视着那体积庞大的航天飞机,还有它背后五根粗壮的电推引擎,聂云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慨。
“难以置信。”
站在他的旁边,陆舟笑着问道:“难以置信什么?”
聂云:“难以置信你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真的把这玩意儿造出来。”
聂晗没有说话,但脸上的表情,却不比她哥平静多少。
相比起开战斗机的聂云来说,驾驶运-20大型运输机的她,更能从这种体积庞大的大家伙中get到兴奋点。如果说一开始还有些失望的话,她现在反倒是有些期待登机试飞的那天了。
从兄妹俩脸上的表情读出了那一丝震撼,陆舟简单地回答道:“不只是两个月了,生产的准备工作从半年前就开始了,如果追溯到它身上的供能部件,从年初就开始了。”
聂云汗道:“我觉得这也够吓人的了……”
“是吗?”听到这句话之后略微迟疑了下,陆舟打量了那架航天飞机一眼,认真思忖了片刻之后说道,“我倒是觉得相比起杨米尔斯方程,这个反倒是相对简单一点。”
聂云:“……”
聂晗:“……”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资格做出这种比喻的人,这地球上似乎也就他一个了。
……
其实做出这样的比喻,倒不是陆舟吹牛逼,而是他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
在完成了杨米尔斯方程,创立了强电统一理论之后,他很快便通过计算求出了声聚变装置的理论模型。通过扫描枪得到霍尔推进器就不用说了,航天飞机的设计和制造都是由专业人士完成的,仔细想想他却是没出很大力气。
另一边,在总工程师候光的带领下,一众技术员正在对完成组装的航天飞机上的各个零件进行全面检查。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意外,他将检修人员分成了两个小组,分别从机头和机尾两个不同的位置开始,并且对任何一处疑似存在问题的地方,都拿出一百二十分的慎重去对待。
“检查好了吗?”
技术员:“已经检查好了!”
候光:“电离室和工质舱的接口呢?还有热循环装置的液压泵,这些关键的设备都检查过了没?”
技术员肯定地点头:“都检查过了!一切正常!”
候光:“确定?”
技术员:“确定!”
候光点了下头:“那就再检查一遍!”
“……是!”
虽然重复检查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但对于候光的命令,现场的技术人员却没有丝毫的怨言。
航天飞机是一件庞大而精密的设备,只有确保十万多个零件每一个都正常工作,才能安全地将航天员送上外层空间,并且安全地将他们带回来。
而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哪怕只是螺丝没有上紧,也可能酿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也正如华国航天工业的某位前辈所说的那样,每一次发射成功都是差一点点是失败,每一次发射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
检修的工作足足持续了三天。
终于赶在元旦的前一天,完成了所有检查工作的候光,带着已经整理出来的检修报告,走到了陆舟的旁边。
从他的手中接过报告扫了一眼,陆舟开口问道。
“已经准备好了?”
“已经准备好了!”看着陆舟,候光激动地说道,“现在我们只需要想办法将它运到十几公里外的发射基地,然后再做最后一次检修,就可以开始安排发射计划了!”
将这个大家伙运到十几公里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还得兼顾保密的情况下。
不过,这对于别人来说很困难,但对于陆舟来说却不算什么事儿了。
“这个好说。”
陆舟笑了笑,扔下了这句话。
紧接着,只见他从兜里掏出了手机,走到一边,拨出了一个熟悉的号码。
“戴团长,有件事情得麻烦您一下了。”
随着年底越来越近,无论是飞行员还是工程师,都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齿轮一样,紧张地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
至于陆舟这边,整个项目越是接近收尾,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安排妥当,需要他这位项目带头人忙碌的事情反而少了下来。
航天飞机的设计由曾经参与过863计划的候光负责,小艾能够完美地运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出所需要的零件,并灵活的运用物流车和机械臂等等各种联网的工程设备进行组装,整个祥瑞号航天飞机正以肉眼可见地速度从蓝图走向现实。
只要陆舟能够保证资金链的稳定,这架飞机完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当然了,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了。
虽然拥有全套加工设备的小艾在工业领域的表现足够逆天,但依然有不少东西是陆舟生产不了的。比如飞控系统,就是找航科集团采购的。再比如表面涂层,虽然是计算材料研究所设计,但生产却是外包给专业的化工企业完成的。
再像是高温表面绝热瓦、机翼前缘的强化c-c复合材料等等一系列的尖端材料,甚至是飞机主体结构上用到的特种钢材,都不是一般的货色。在确保材料相对轻盈的同时,还要求其抗拉强度、断裂韧性、耐腐蚀性以及高温耐性等等一系列的属性,都必须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而与其优秀的性能相对应的,便是其复杂到令人发指的加工工艺。
毫不夸张的说,其每平米的造价,甚至都已经超越了金陵市市中心的房价。
因为这些东西并非是星空科技自己生产的,而是来自于产业链上游供货商,整个航天飞机的成本很大一部分都是集中在了这些地方,各种订单的价格动辄千万乃至上亿,整个祥瑞号几乎就是用rmb堆出来的。
因此,说航天就是烧钱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不过相对于美国人而言,陆舟还是比较舒服的。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服役到退休前前后后花掉了美国政府上千亿美元,平均每发射一次成本就高达5亿美元,而且还总是出各种毛病。
而陆舟这边则是直接继承863计划的设计方案并加以改进,免去了大笔本应该投入到研发领域的资金。霍尔推进器更是因为扫描枪的缘故,没花他一分钱就把技术给逆向出来了。
否则的话,他就是掏空了家底,也不见得能从头到尾造一架出来。
站在航天飞机装配中心的厂房内,抬头仰视着那体积庞大的航天飞机,还有它背后五根粗壮的电推引擎,聂云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慨。
“难以置信。”
站在他的旁边,陆舟笑着问道:“难以置信什么?”
聂云:“难以置信你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真的把这玩意儿造出来。”
聂晗没有说话,但脸上的表情,却不比她哥平静多少。
相比起开战斗机的聂云来说,驾驶运-20大型运输机的她,更能从这种体积庞大的大家伙中get到兴奋点。如果说一开始还有些失望的话,她现在反倒是有些期待登机试飞的那天了。
从兄妹俩脸上的表情读出了那一丝震撼,陆舟简单地回答道:“不只是两个月了,生产的准备工作从半年前就开始了,如果追溯到它身上的供能部件,从年初就开始了。”
聂云汗道:“我觉得这也够吓人的了……”
“是吗?”听到这句话之后略微迟疑了下,陆舟打量了那架航天飞机一眼,认真思忖了片刻之后说道,“我倒是觉得相比起杨米尔斯方程,这个反倒是相对简单一点。”
聂云:“……”
聂晗:“……”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资格做出这种比喻的人,这地球上似乎也就他一个了。
……
其实做出这样的比喻,倒不是陆舟吹牛逼,而是他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
在完成了杨米尔斯方程,创立了强电统一理论之后,他很快便通过计算求出了声聚变装置的理论模型。通过扫描枪得到霍尔推进器就不用说了,航天飞机的设计和制造都是由专业人士完成的,仔细想想他却是没出很大力气。
另一边,在总工程师候光的带领下,一众技术员正在对完成组装的航天飞机上的各个零件进行全面检查。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意外,他将检修人员分成了两个小组,分别从机头和机尾两个不同的位置开始,并且对任何一处疑似存在问题的地方,都拿出一百二十分的慎重去对待。
“检查好了吗?”
技术员:“已经检查好了!”
候光:“电离室和工质舱的接口呢?还有热循环装置的液压泵,这些关键的设备都检查过了没?”
技术员肯定地点头:“都检查过了!一切正常!”
候光:“确定?”
技术员:“确定!”
候光点了下头:“那就再检查一遍!”
“……是!”
虽然重复检查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但对于候光的命令,现场的技术人员却没有丝毫的怨言。
航天飞机是一件庞大而精密的设备,只有确保十万多个零件每一个都正常工作,才能安全地将航天员送上外层空间,并且安全地将他们带回来。
而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哪怕只是螺丝没有上紧,也可能酿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也正如华国航天工业的某位前辈所说的那样,每一次发射成功都是差一点点是失败,每一次发射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
检修的工作足足持续了三天。
终于赶在元旦的前一天,完成了所有检查工作的候光,带着已经整理出来的检修报告,走到了陆舟的旁边。
从他的手中接过报告扫了一眼,陆舟开口问道。
“已经准备好了?”
“已经准备好了!”看着陆舟,候光激动地说道,“现在我们只需要想办法将它运到十几公里外的发射基地,然后再做最后一次检修,就可以开始安排发射计划了!”
将这个大家伙运到十几公里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还得兼顾保密的情况下。
不过,这对于别人来说很困难,但对于陆舟来说却不算什么事儿了。
“这个好说。”
陆舟笑了笑,扔下了这句话。
紧接着,只见他从兜里掏出了手机,走到一边,拨出了一个熟悉的号码。
“戴团长,有件事情得麻烦您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