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陈功也是交待得仔细,连同仁堂一天的起居,都给石英明明白白地说了出来:他身为账房,一天自然有大把时间做帐,但那些做出来的银子,他一天却只有一两个机会接触。因晚上关门以前,各伙计、掌柜,都在大堂内摆龙门阵谈天说地,他往往乘这个时候,回去把散碎银子取出来,夹带在身上回家去。正好这天晚上也吃坏了肚子,便借着去茅房的机会,先把银子取出,再去到茅房蹲下,因为心里有鬼,便没打灯笼。因对地势熟悉,也不怕踩空了跌进茅坑去,蹲在最深处,黑漆漆的,谁也看不到里头还有个人。
  他蹲了才只一会,便听见两个人一起进了屋子,有人在门口道,“咦,老陈不是说过来茅房,怎么又没看见。”这就是三掌柜的声音。
  另一人的声音他也认得,却是两广总督府上一个二层管事,他家在附近,因此散了值最近也时常过来摆摆龙门阵,平时很是风趣的人,此时声音却低,“不在也好,这里银货两讫完事,我们家夫人出手大方,只要你这药好,回头必定是还有恩赏的。”
  “倒也不是我夸口,这药的来历,贵夫人必定是有听闻的。唤作神仙难救,我也是得来不易,若是平白化作水,那么是有苦意,可以下在药里遮掩,或是用杏仁露慢慢地合了,便有些甜香,苦味也和杏仁露的味道混在一块,粗心些的人,不大分得出来。一旦喝下,三个月之内,必定见效,起头面黄肌瘦,到后来慢慢地就不成了,可等闲的大夫,把脉是把不出不对的。”那三掌柜一边说,一边就听见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我亦是见好就收,这些银钱已经足够,只一件事,还请大爷成全。我有一个亲戚……”
  两人进了茅房,本来也只为了收钱给货,此时银货两讫,估计就觉得茅房污糟,一边说一边出了屋子。余下的事,就不是陈功所能听到的了,至于他如何巧妙遮掩,则这些琐事,也不必多费笔墨,反正到底是给他找了个借口,遮盖了过去罢了。
  这个神仙难救,本来就是极难得的毒药,要不然,权仲白也不会为了它的原石,寒冬腊月的还要外出冒险。没想到峰回路转,一条线索,居然得来毫不费功夫,蕙娘心底顿时涌起许多思绪、许多疑问:暗地里兜售毒药,一旦传扬开来,对同和堂的名声肯定会有几乎毁灭性的打击。陈功觉得可以拿这条秘密兜售,换得自己的清白,也算他有几分眼力。可这药,原产地在北面,三掌柜如何从南面持续得到,又能和买家勾搭上来,还要不露痕迹,不被大掌柜、二掌柜发觉?同和堂内部,究竟有多少人已被这组织侵袭,国公爷是否毫无所觉,又是否已经是有了提防,还是根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收了好处,才为这些人提供方便?若是如此,那他会为权仲白把这事给平了,也就毫不稀奇。
  可如果国公爷和这组织都这样熟络了,就看在国公爷的面上,那个神秘莫测无恶不作的组织,会收权季青入门吗?这可是当面打国公府的脸!也是给国公府带来了极大的危机。要这样想,便不难明白为何国公如此着急,连她生产的小半年都等不得,迫不及待地把一群人给划了过来,恐怕除了给她机会,把权季青拉下马之外,她也是把一些有嫌疑的管事,全都寻了个借口关好,自己不知道在同和堂盘了多少人的底,只等她这里借口一送,就要开始大清洗了。
  这重重迷雾中的一重,似乎已经在蕙娘眼前揭开了谜底,蕙娘稍稍释疑,亦感到一阵胆寒:越和这组织接触,越觉得他们的阴毒与可怖。那三管事卖了药给两广总督夫人,所得银钱还在少,最重要,是握了一重把柄在手。他要求什么事,只要不是大事,总督夫人总得给他办了不是?他那个所谓的亲戚,要只是在衙门里求个差事还好,如果是想进府内做事呢?这就是明摆着在总督府里安插了一个钉子。总督夫人想要拔除,还得掂量掂量三管事的脸色呢!
  哪家的宅院里,没有一点阴私事,同和堂是天下最大的药铺之一,大江南北都有分号,三掌柜这样的人稍微一多,这个组织,岂不是消息比燕云卫还要更灵通,知道的官员阴私,比燕云卫还要全面?
  这已经不是一般求财的门路了,贩卖毒药、贩卖火器,因为获利高昂,风险虽大,但却还有人做,对焦勋和她下手,似乎是有图谋宜春票号的嫌疑,那也可以解释为票号是个聚宝盆,这借贩卖毒药之便广布眼线之举,毫无利益可言,没有更大的目标驱使,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恐怕真是坐实了造反的念头啊……
  毕竟是文官出身,受祖父教养惯了,蕙娘一时,真是冷汗涔涔、心跳如鼓,罕见地起了一丝惧意。可片刻之后,她到底还是稳住了,咬着牙安慰自己:武将人家,也不怕改朝换代,只要手里有兵,心头就半点不慌。自己这一代,虽然暂时还没有人知兵,但胜在人面广,亲戚中知兵的便有崔家,东北又是老地盘,真有什么事,也不至于没个去处。
  话虽如此,可同和堂是权家的自留地,悄无声息地被权季青这个败家子,引进了这些居心叵测的江湖客,蕙娘虽然还没掌家,可也情不自禁地有些不快,她沉吟了一会,便吩咐石英,“既然陈功有此等秘闻,那更不能放他走了。给他换个地方居住也好,免得他自己胆小心虚,被人看出破绽,倒又是事。等年后广州人回来,我这里一体审了,再送给国公爷发落。”
  石英心领神会,自然去寻她父亲办这件事,蕙娘托腮又想了半天,只觉得脑仁有点生疼,便不再驱策自己那血旺的脑子,预备等权仲白回来了,说给他听听,让他决定,是否要越过国公爷,先把广州分号的三掌柜提回来一并审了——不过,这么做也有个不稳妥的地方,那就是审京城分号的乔十七,怎么说那也是权家自己的私事,就算借来的这个人,回去给许家报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将来两家敌对,许家也没法拿这事来威胁权家,可三掌柜那就不一样了,让许家的外人来审,恐怕不大妥当。
  蕙娘用了这半日的神,这会已经很乏了,也懒于多想,只愿做个听丈夫吩咐的小贤妻,可不巧权仲白当晚又回不来,第二天早上一回来,便给她带了个不知是好是坏的消息。
  “我们的信,腊月已经送到了许家,许家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他神色也是有点微妙。“只是冬天陆路不好走,那人是走海路来的。刚好世子夫人要回京省亲,便带了他一道,坐海船上来……此时已快到京城了。世子夫人给我送了信,说也有一件事想要请你行个方便。”
  蕙娘不禁愕然——倒不是许少夫人竟回京城,又或者是她居然有事请托,而是世子夫人,居然会在这种时候,说这样一句话,岂非有挟恩索求的嫌疑?这可不像是许家的一贯作风。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上好,
  都怎么过的初一?我累了一天,早起拜年,下午朋友聚会,晚上还要招呼客人。
  最囧是,下午的朋友聚会是临时起意,早上拜年回来我就把妆给卸了,然后下午只好重画……聚会完回家,我一边卸妆洗脸一边和我妈聊天,又换家居服,我衣服换好脸都洗完了我妈说:你晚上去某老师家拜个年吧……
  脸捂在毛巾里都要叫起来啦!哪有这么折腾人的!人家本来感冒还没好呢!南边又湿冷!
  ps 是的,我是福建人,新年要吃肉燕的,哈哈!血蚶也是我的爱!
  ☆、163暗涌
  进了二月,朝廷的两件大事都有了进展。因孙侯带回来的那支船队,经过寰宇远航,有些需要大修,有些干脆就不能再做远航之用了,因此朝廷终于开始在沿海修筑新的福船,一并将泉州开埠的事,提到了日程上来,排在之后的还有天津,因天津毕竟离倭国近些,那里银贱铜少,又闭关锁国,不大和红发人做生意,正适合大秦商人兑换白银的需要。
  这是一桩事,第二桩事,入股宜春,这件事延宕下来,主要是因为钟阁老身子骨不争气,前段时间的疟疾,一直都没有好透,如今很难再胜任首辅的工作,只得黯然上书,要告老还乡,好好地回乡调理自己的身体。皇上是有意跳过方阁老,直接指定杨阁老为首辅,只是其中还有些文章要做。过了个年,方阁老也有点挡不住,他的德望人脉,的确是坐不稳这首辅之位,于是亦上书辞了首辅,倒也没有退休,而是被调任出去,管别的了。
  至此,杨阁老终于扫清了仕途上的全部障碍,用九年的时间,走到了大秦文官所能达到的最高点,成为了大秦首辅。
  他在北边数省实行的地丁合一,去年刚推行就已经见效,如今自然宠幸日深,在朝野间的威望,也就更上了一层楼。这一次内阁空出了两个位置,皇上竟不放新人进阁,很明显,就是为了给杨阁老树立威严,培养党羽的时间。毕竟和当年的焦阁老比,杨阁老终究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值此新官上任时,杨阁老再推了入股商号一事一把,朝中竟没了反对的声音,那些大商家虽然急得上蹿下跳,但此时态势非常明显,谁出面说话,谁就是被商户买通了的传声筒。仕宦为商户张目,在台面下倒不稀奇,可摆到了台面上,还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有此一推,从宜春票号开始,盛源、乾元几家票号,都要开始清算资产,为朝廷入股监管经营做准备,还有些绸缎、茶叶等民生巨头,也被列入了监管的行列之中,只是比票号要慢一步而已。乔家三位爷再一次齐聚京城,不过因蕙娘临盆在即,倒是不把这些琐事,拿来烦她了。
  就连国公府,现在也不拿同和堂的事过来催问――也是天意如此,春末夏初,海面多有台风,许家的船被耽搁在了青岛,又要改走陆路进京,恐怕到京城时,她已经临盆。那就是有任何大事,都要等生完孩子再说了。因此蕙娘也不管权季青等人,在外都琢磨什么,反正她自己安安耽耽,在冲粹园内吃饱喝好,就等着胎动生产了。
  权仲白这几个月,也很少和权季青照面,因皇上移驾到香山静宜园预备避暑,他连城里都不用去了,只在冲粹园和静宜园之间来往,同国公府的往来都不多。蕙娘也好奇,权夫人、国公爷又或者是权季青,有没有什么别样的举动,但从身边人安闲的表现来看,却又觉得恐怕还是没有。
  这几个月唯一一件被她知道的事,便是权叔墨两口子往南边去了,何总督动作不慢,也许是为了向蕙娘示威,去年宜春回了他的面子,今年才过元月,他就给权叔墨谋了个从四品的副千户,在诸总兵旗下,也算是高位了――诸总兵自己的大儿子,现在也不过是五品身份。又有何莲娘有孕的消息,小两口也算是双喜临门,三月初便扬帆往江南过去,权仲白特地去送了三弟,回来后虽然极力遮掩,但依然有些感慨之色,坐在桌边,发了半日的呆。
  一家子兄弟五个,现在就只有一个幼金还在家里读书,却也被他姨娘管束得老实无比,一点都没有惹人憎的娇骄之气。蕙娘心里,也是有些感叹的:家里人少,她和文娘、子乔之间,犹还有些心结呢。以长辈们如此行事,这四兄弟不分崩离析都怪了,只是可怜权仲白,对权位最没兴趣的人,到头来外人看着,倒像是他一个个把兄弟们给赶出了京城一样。他心里滋味如何,是可以想象的。
  但两夫妻现在也不谈这些,权仲白学了老庄,很注重孕妇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两个月,冲粹园就像是世外桃源,外人外事,丝毫不能相扰,只得一家三口,在园中悠游。权仲白还赖不过蕙娘,把一些花月湖景,都起了雅致的名。他们常绕着散步的莲子满,旁边几座亭子,都被挖空心思,安了名号。
  因歪哥过了五月,便有三虚岁了,一般有些人早开蒙的,三岁半、四岁,就给延请塾师回来。他又精灵顽皮得不成样子,不论权仲白还是蕙娘,都不是他的对手,这一阵他正和蕙娘商量,是否要给歪哥预备起开蒙事宜,“周先生这一次特地从东北过来,就是想看看歪哥的天分。”
  说到周先生,蕙娘也是有点纳闷,他混着管事们一道进京,但又在同和堂没有职司,不过是在冲粹园内闲散居住,每日里也不来扰她,就是对歪哥都没什么关注,她便道,“这也太小了点吧,哪里看得出来呢?难道周先生一眼就看出来,歪哥没什么天分?”
  “周先生一身家传绝技,哪里肯轻易授人,一看天分,一看人品,这都不是一两天内就能看出来的。”权仲白道,“当年我学医时,就是先在他那里玩了有两年,才得传汤头歌诀,就此走进了医道之中。当时我的年纪,也不过才堪堪六岁而已。”
  六岁学医,是比较早了,所以权仲白虽然师从两家,但出道也早。蕙娘多少有些好奇,“你才六岁,就能下定决心要寄托医道,国公也就竟真让你去学了?他老人家行事,真是耐人寻味,令人捉摸不透。”
  两夫妻在一处,自然是谈天说地,什么闲篇都扯,权仲白道,“其实学医也算是家里的安排,当时我爹问我,爵位大哥袭了,我该从什么出身。经济、仕途、天文、地理,任何一道都好,只是不能做个闲人。我因觉得母亲是生我去世的,从小朦胧中总想要做个医生,听了问便随口一说。当时很小,从未觉得不对,之后第二天便被抱到周先生那里,也没感到不妥。其实现在回来想想,恐怕他们是早听到我说要做大夫,所以才把周先生从老家请了过来。”
  权仲白虽看似叛逆,但一生走过的路程,似乎都在良国公算中,现在连歪哥的前程,国公似乎都早有了盘算。蕙娘就算没权仲白那股倔劲儿,也不禁油然而生一股不悦:连他们父母都没说话呢,国公就把周先生给安排来了,这是什么意思……
  权仲白看她眉眼,多半也看出了她的心情,他按了按蕙娘的肩膀,“这也只算是歪哥的一个机缘吧,他真没有兴趣,周先生也决不会勉强的,他的针灸术乃不传之秘,不是他点头,一般人想学还学不到呢。”
  蕙娘也有点好奇,“这针灸术这么神奇?怎么没听说周先生的名气,都只知道你是欧阳家的弟子。这两门不传秘术,倒都集中在你身上。倒让你给发扬光大、融会贯通了。”
  “我也就是这一代而已,”权仲白嘘了一口气,“当时两边都发了重誓,绝不再传,不然和你所说,带几个徒弟出来,也就没那么疲累了……”
  眼睫一扇,也就不提周先生了,转和蕙娘道,“前些日子,我去祖父那边扶脉,还特地问了四姨娘一声。连岳母和四姨娘都很茫然,文娘几次回娘家,倒都是笑口常开,没说什么不好。”
  当时蕙娘那么一问,没想到他就这么上心,知道她挂念妹妹,还特地为她向家里人打听,蕙娘心里,也有些甜甜的,她也是血旺头晕,没想太多,便和权仲白感慨,“没有亲娘,毕竟是差了一点,太太待她虽好,可没上心。四姨娘又是一心以太太为马首,因她不能养老,看她也是淡了。她性子倔,有苦处,也不大会和家里人说。”
  话出了口,才想到权仲白也是没有亲娘的,一时不禁有几分后悔失言,这尴尬之色便流露出来,倒是权仲白并不在意,和声道,“也是,我从小要不是爹格外偏疼,没准性子也还要更加偏激古怪。”
  权夫人再视如己出,也终究是有差别的,权仲白倒是说得很白,蕙娘默然片刻,忍不住又笑道,“就你现在和你爹的关系,要说他特别偏疼你,谁信。”
  “是从小就比较偏疼,因为我没娘嘛,大哥又有祖母带。”权仲白想了想,也自失笑,“没想到就是我最不听话,一旦学成出师,立刻就满天下的晃荡,辜负了他好些年的指望。就是现在,终于要接过世子位了,还要和他顶牛呢。”
  只这一句话,顿时带出了几个月来两父子的纷争,蕙娘自然很关切,“怎么顶牛了,难道你把乔十七的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