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 第52节
话说到这份上,自不好再拦,任由热好的黄酒端上来。
谢玄英只能陪饮。
程丹若略微抬起眼睑,隐蔽地看向对面的人。
因是野餐,晏鸿之又说“统共三人,还要分席,岂非分离之意?”,今日便不曾男女分开列坐。由晏鸿之坐上首,她和谢玄英分别坐在左右下手处。
他就在她正对面。
谢玄英才放下酒杯,便对上了她的视线
眼光轻微一触,她立即使出眼色。
谢玄英怔怔,顺着看去,却是小小的酒瓮,霎时恍然。
上山轻车简从,酒也不过一小坛,喝完可无处买。要让晏鸿之少喝些,他多喝几杯就是了。
遂执壶斟酒,老师那里七分满,他却九分。
晏鸿之眼皮一跳,心情顿时古怪。
他能放任少男少女相处一室,绝非缺乏思量,相反,其实慎重考察过。
若说对谁更关注,自然还是姑娘家。毕竟谢玄英的样貌出身摆在那里,即便程丹若起了心思,他亦不会怪罪——知慕少艾,人之常情。只是理解归理解,该做的事还会做。
所以,最初得知谢玄英找来的女医是她,晏鸿之立即过问,担心自己被蛇咬伤的日子,发生过什么“意外”。
可谢玄英道,他确实是见到程姑娘,方才起了延请女医的念头,只是人都是顾太太挑的,其余均不合适,且请人考核过,确认她能治妇人病,这才同意。
晏鸿之半信半疑,此后亦多观察。
然而,出乎他的预料,程丹若承认谢玄英的美,不止一次为他的美而震撼,却从未流露出爱慕之色,亦不曾有嫁入谢家,自此平步青云的盘算。
晏鸿之深觉不可思议。
人能不慕权贵,少女怎可不思良人?
直到数日前说起读史,他方才恍然明白,她的确没有非分之想,却又有最大的非分之想。
我生在世间,能为百姓做什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
——这是男儿志气,不是女儿本分。
晏鸿之觉得很有意思,又想,女孩无绮思,做长辈的若还处处提防,岂非小人之心?这才松了分寸,允他们适度交谈。
不过……“老爷,纸笔来了。”墨点捧来照袋,取出笔墨纸砚。
“嗯,好。”酒意上涌,又被打了岔,晏鸿之一时忘记思绪,遥望远处。
碧波江上,桂落衣襟,登高远眺,天地尽收。
文人的浪漫占据上风。
“酒也饮过,可以作诗了。”他笑说。
程丹若轻轻扶住额角。
墨点用水盂舀来溪水,注入金蟾样式的砚滴,滴水磨墨。别看他五大三粗的,伺候起笔墨来,颇为仔细熟稔。
“老爷可要点香?”
“点。”晏鸿之酒酣耳热,起身踱步,顺带消食,“一炷香为限。”
墨点又打开竹木香筒,燃香计时。
谢玄英执笔落墨,运笔如飞。
程丹若却为难,拧紧眉梢,努力遣词造句。
少顷,谢玄英停笔,望了一眼她的纸。
“秋风吹成桂花酒,碎金点点沾衣袖。”
好平。他暗暗摇头,继续往下看。
“家家儿女团圆夜……”
最后一句迟迟未能落笔。
谢玄英瞥眼香,快要烧尽了,又觑过一眼。她咬住嘴唇,苦思冥想,发间落着点点桂花,倒是为她过于素净的打扮添了几分娇柔。
可他最在意的还是她脸颊的伤。数日过去,伤口已然愈合,血痂也脱落了,但疤痕仍然明显,尤其未曾傅粉,愈发明显得一道深色。
谢玄英愈发不忍,又想,要她写中秋诗,未免太为难了些。
家家团圆之日,她能与谁团圆呢?怕是触景生情。
他抿抿唇,低声提示:“今朝明月同相守。”
程丹若怔了怔,惊讶地看着他。
他却不看她,垂落视线,始终徘徊于砚台上。
程丹若承他好意,朝他笑笑,赶紧把最后一句填上,如释重负。
“写完了?”晏鸿之不曾走远,见香熄灭便来验收成果。他首先拿起程丹若的诗词,半晌,勉强点评:“确实和韵。”
除了押韵,一无是处。
程丹若顿时惭愧。
她还没有习惯用诗体表露感情,总是生般硬凑,这四句自己都看不下去,只好苦笑道:“我晚些再做一首。”
晏鸿之满意地点头:“正该如此,多写写,自然就有了。”
又去看谢玄英的。
“团圆何必在中秋?岩客与君共放舟。邀饮姮娥天上客,一杯秋意敬乡愁。”
晏鸿之十分喜爱,道:“不错,比起七夕纤巧之句,我更爱此豁达。”他又递给程丹若,考问,“依你之见,此句最好在何处?”
程丹若写诗水平不行,赏鉴却不算太差,毕竟做过无数阅读理解:“敬。”
“为何?”
“坦然直爽,如果是‘掩’就小家子气了。”她说。
“正是。”晏鸿之抚掌而笑,倏而道,“有诗,有酒,有桂花,光阴不虚,可兴尽而返了。”
居然不继续登山,决定回去了。
这再好不过。
众人收拾行囊,慢悠悠地下山去,等到码头,恰逢落日,晚霞印在水边,半江瑟瑟半江红,端得瑰丽辽阔。
程丹若撩起帷帽,眺望远处的天际。
假如古代有什么动人心魄的事,莫过于这片还未烙有太多人类痕迹的土地。风也好,水也罢,一切都保持着质朴舒展的模样。
她紧绷的心弦终于松了一刹。
佳节美景,良师益友,人生能有此时,也不算虚度了。
第48章 光明月
今年的中秋, 是程丹若穿越来最充实的一次。
上午出发登山,傍晚归来, 晏鸿之的精神却还很好, 休息一个时辰,就说要赏月吃螃蟹。
这回,不等程丹若要求, 他主动说:“螃蟹性凉, 我略吃些腿肉即可。”
她方不再多言。
新鲜的螃蟹捞上来,蒸熟即可, 佐以加入姜末的甜醋, 算是十分美妙的享受。
而古人吃蟹, 要用蟹八件, 锤、镦、钳、铲、匙、叉、刮、针, 普通的用黄铜打造,奢侈些的用金银,极致小巧。
程丹若作为外科医生, 才不满足于只用来吃。
她吃掉螃蟹后, 取来针线,耐心地把所有器官缝了回去。
谢玄英原自斟自饮, 可地方就那么大,看看江水看看月,最后不可避免地注意到她手上的动作。
赏心悦目。
他如是想, 又觉费解。不过是吃剩的残渣,要说美,也该是锦绣闺阁之中, 女子对着窗下的绣架,刺一只娇憨的猫儿, 染一朵芬芳的花卉,甚至辽阔的千里江山也未尝不可。
怎么能是一只吃剩的螃蟹壳呢?
但他又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一种美丽。
她的动作缜密、精细、利索。
她的神态专注、耐心、从容。
为什么呢?
谢玄英不好直视她的脸孔,目光便长久地停在她的手上。
这不是一双柔弱无骨的纤纤玉手,食指勾动线的动作灵巧极了,他几乎捕捉不到她的动作,眨眼间,一切就已经完成。
说起来,宫中内眷平日里也有吃蟹斗巧的,“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为最佳,可再巧的手,与她的技艺相比,又着实不算什么了。
巧夺天工。
他想着,心脏猛地紧缩。
对啊,如此巧技,他最该想到的不该是“巧夺天工”么,为何头一个冒出来的辞藻,竟是“赏心悦目”?
晏鸿之坐在上首,才盥手罢,转头就看到谢玄英望着程丹若出神。
哪怕不是看人,是看她案上的动作,这么久也已经有些失礼。他清清嗓子,唤回他的思绪:“三郎,为我斟茶。”
谢玄英如梦初醒,即刻起身倒茶。
晏鸿之润润喉,隐蔽地打量他。
下午忘记的事儿,这会儿又给想起来了。
说实话,小心丹娘起不该有的心思,不算小题大做,前事摆在那里,京城为情所困的女儿,何止一个荣安公主?但提醒三郎不要对丹娘生情愫,好像杞人忧天。
别说谢家的亲戚,姑表姐姑表妹,姨表姐姨表妹,能婚嫁又见过的,少说也有十来人。再加上老师、师兄弟们的家眷,上香、宴席、偶遇的场合,整个大夏最顶尖的贵女,他多少都有一面之缘。
谢玄英只能陪饮。
程丹若略微抬起眼睑,隐蔽地看向对面的人。
因是野餐,晏鸿之又说“统共三人,还要分席,岂非分离之意?”,今日便不曾男女分开列坐。由晏鸿之坐上首,她和谢玄英分别坐在左右下手处。
他就在她正对面。
谢玄英才放下酒杯,便对上了她的视线
眼光轻微一触,她立即使出眼色。
谢玄英怔怔,顺着看去,却是小小的酒瓮,霎时恍然。
上山轻车简从,酒也不过一小坛,喝完可无处买。要让晏鸿之少喝些,他多喝几杯就是了。
遂执壶斟酒,老师那里七分满,他却九分。
晏鸿之眼皮一跳,心情顿时古怪。
他能放任少男少女相处一室,绝非缺乏思量,相反,其实慎重考察过。
若说对谁更关注,自然还是姑娘家。毕竟谢玄英的样貌出身摆在那里,即便程丹若起了心思,他亦不会怪罪——知慕少艾,人之常情。只是理解归理解,该做的事还会做。
所以,最初得知谢玄英找来的女医是她,晏鸿之立即过问,担心自己被蛇咬伤的日子,发生过什么“意外”。
可谢玄英道,他确实是见到程姑娘,方才起了延请女医的念头,只是人都是顾太太挑的,其余均不合适,且请人考核过,确认她能治妇人病,这才同意。
晏鸿之半信半疑,此后亦多观察。
然而,出乎他的预料,程丹若承认谢玄英的美,不止一次为他的美而震撼,却从未流露出爱慕之色,亦不曾有嫁入谢家,自此平步青云的盘算。
晏鸿之深觉不可思议。
人能不慕权贵,少女怎可不思良人?
直到数日前说起读史,他方才恍然明白,她的确没有非分之想,却又有最大的非分之想。
我生在世间,能为百姓做什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
——这是男儿志气,不是女儿本分。
晏鸿之觉得很有意思,又想,女孩无绮思,做长辈的若还处处提防,岂非小人之心?这才松了分寸,允他们适度交谈。
不过……“老爷,纸笔来了。”墨点捧来照袋,取出笔墨纸砚。
“嗯,好。”酒意上涌,又被打了岔,晏鸿之一时忘记思绪,遥望远处。
碧波江上,桂落衣襟,登高远眺,天地尽收。
文人的浪漫占据上风。
“酒也饮过,可以作诗了。”他笑说。
程丹若轻轻扶住额角。
墨点用水盂舀来溪水,注入金蟾样式的砚滴,滴水磨墨。别看他五大三粗的,伺候起笔墨来,颇为仔细熟稔。
“老爷可要点香?”
“点。”晏鸿之酒酣耳热,起身踱步,顺带消食,“一炷香为限。”
墨点又打开竹木香筒,燃香计时。
谢玄英执笔落墨,运笔如飞。
程丹若却为难,拧紧眉梢,努力遣词造句。
少顷,谢玄英停笔,望了一眼她的纸。
“秋风吹成桂花酒,碎金点点沾衣袖。”
好平。他暗暗摇头,继续往下看。
“家家儿女团圆夜……”
最后一句迟迟未能落笔。
谢玄英瞥眼香,快要烧尽了,又觑过一眼。她咬住嘴唇,苦思冥想,发间落着点点桂花,倒是为她过于素净的打扮添了几分娇柔。
可他最在意的还是她脸颊的伤。数日过去,伤口已然愈合,血痂也脱落了,但疤痕仍然明显,尤其未曾傅粉,愈发明显得一道深色。
谢玄英愈发不忍,又想,要她写中秋诗,未免太为难了些。
家家团圆之日,她能与谁团圆呢?怕是触景生情。
他抿抿唇,低声提示:“今朝明月同相守。”
程丹若怔了怔,惊讶地看着他。
他却不看她,垂落视线,始终徘徊于砚台上。
程丹若承他好意,朝他笑笑,赶紧把最后一句填上,如释重负。
“写完了?”晏鸿之不曾走远,见香熄灭便来验收成果。他首先拿起程丹若的诗词,半晌,勉强点评:“确实和韵。”
除了押韵,一无是处。
程丹若顿时惭愧。
她还没有习惯用诗体表露感情,总是生般硬凑,这四句自己都看不下去,只好苦笑道:“我晚些再做一首。”
晏鸿之满意地点头:“正该如此,多写写,自然就有了。”
又去看谢玄英的。
“团圆何必在中秋?岩客与君共放舟。邀饮姮娥天上客,一杯秋意敬乡愁。”
晏鸿之十分喜爱,道:“不错,比起七夕纤巧之句,我更爱此豁达。”他又递给程丹若,考问,“依你之见,此句最好在何处?”
程丹若写诗水平不行,赏鉴却不算太差,毕竟做过无数阅读理解:“敬。”
“为何?”
“坦然直爽,如果是‘掩’就小家子气了。”她说。
“正是。”晏鸿之抚掌而笑,倏而道,“有诗,有酒,有桂花,光阴不虚,可兴尽而返了。”
居然不继续登山,决定回去了。
这再好不过。
众人收拾行囊,慢悠悠地下山去,等到码头,恰逢落日,晚霞印在水边,半江瑟瑟半江红,端得瑰丽辽阔。
程丹若撩起帷帽,眺望远处的天际。
假如古代有什么动人心魄的事,莫过于这片还未烙有太多人类痕迹的土地。风也好,水也罢,一切都保持着质朴舒展的模样。
她紧绷的心弦终于松了一刹。
佳节美景,良师益友,人生能有此时,也不算虚度了。
第48章 光明月
今年的中秋, 是程丹若穿越来最充实的一次。
上午出发登山,傍晚归来, 晏鸿之的精神却还很好, 休息一个时辰,就说要赏月吃螃蟹。
这回,不等程丹若要求, 他主动说:“螃蟹性凉, 我略吃些腿肉即可。”
她方不再多言。
新鲜的螃蟹捞上来,蒸熟即可, 佐以加入姜末的甜醋, 算是十分美妙的享受。
而古人吃蟹, 要用蟹八件, 锤、镦、钳、铲、匙、叉、刮、针, 普通的用黄铜打造,奢侈些的用金银,极致小巧。
程丹若作为外科医生, 才不满足于只用来吃。
她吃掉螃蟹后, 取来针线,耐心地把所有器官缝了回去。
谢玄英原自斟自饮, 可地方就那么大,看看江水看看月,最后不可避免地注意到她手上的动作。
赏心悦目。
他如是想, 又觉费解。不过是吃剩的残渣,要说美,也该是锦绣闺阁之中, 女子对着窗下的绣架,刺一只娇憨的猫儿, 染一朵芬芳的花卉,甚至辽阔的千里江山也未尝不可。
怎么能是一只吃剩的螃蟹壳呢?
但他又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一种美丽。
她的动作缜密、精细、利索。
她的神态专注、耐心、从容。
为什么呢?
谢玄英不好直视她的脸孔,目光便长久地停在她的手上。
这不是一双柔弱无骨的纤纤玉手,食指勾动线的动作灵巧极了,他几乎捕捉不到她的动作,眨眼间,一切就已经完成。
说起来,宫中内眷平日里也有吃蟹斗巧的,“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为最佳,可再巧的手,与她的技艺相比,又着实不算什么了。
巧夺天工。
他想着,心脏猛地紧缩。
对啊,如此巧技,他最该想到的不该是“巧夺天工”么,为何头一个冒出来的辞藻,竟是“赏心悦目”?
晏鸿之坐在上首,才盥手罢,转头就看到谢玄英望着程丹若出神。
哪怕不是看人,是看她案上的动作,这么久也已经有些失礼。他清清嗓子,唤回他的思绪:“三郎,为我斟茶。”
谢玄英如梦初醒,即刻起身倒茶。
晏鸿之润润喉,隐蔽地打量他。
下午忘记的事儿,这会儿又给想起来了。
说实话,小心丹娘起不该有的心思,不算小题大做,前事摆在那里,京城为情所困的女儿,何止一个荣安公主?但提醒三郎不要对丹娘生情愫,好像杞人忧天。
别说谢家的亲戚,姑表姐姑表妹,姨表姐姨表妹,能婚嫁又见过的,少说也有十来人。再加上老师、师兄弟们的家眷,上香、宴席、偶遇的场合,整个大夏最顶尖的贵女,他多少都有一面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