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 第199节
女孩不理,继续大口大口吃糖。
她默默叹了口气,放掉手里的灯。就算不是瘟疫,一次生病也足以威胁到小孩的生命,贫寒的家庭更是容易因此破产。
干脆迷信一回:神佛保佑,不要是传染病,不要是传染病。
放完河灯,又进到寺里。
路上,灯火明灭。
谢玄英故意走快两步,稍微离她远点,余光留神她的表情。
果然,她看起来好像更放松了。
他心底升起巨大的困惑:为什么丹娘不喜他在外人跟前,与她举止亲密呢?丈夫体贴妻子,外人才知道他看重她,不会轻慢她。
我又做错了吗?我又吓到她了?
谢玄英有些杯弓蛇影,一时进退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两人一前一后,各怀心思地走到了方丈待的禅院。
谢玄英马上恢复如常,与方丈说了几句话,捐了一百两银子给寺里。
程丹若以为是香油钱,眼神都变了。但离开后,谢玄英告诉她:“年关将至,寺中将为妇孺分发米面衣炭,你我也尽些绵薄之力。”
她懂了,寺庙一直兼职民间慈善组织的工作。
而达官显贵们,出点钱,买个心安,买点功德。
“这样啊。”她想到了一些事,但没有说,只姑且记在心里,“那我们回去吧。”
谢玄英问:“不再看看灯吗?”
“来日方长。”她看向夜空,忽而诧异,“哎,下雪了。”
彩灯悬挂在头顶的,虽然全是佛家的故事,什么菩提悟道,玄奘取经,但色彩缤纷,昏黄的光晕透出灯笼纸,照亮此方夜幕。
一片片晶莹的雪花飘落,是水神集了天地灵气,生成晶华洒落人间,凉意盘旋飞舞,落于发间。
天地空濛,流光蕴转。
程丹若转头,看向身边的人。今儿十五,谢玄英早上是穿着公服出去的,但午间在翰林院换了一身青暗花孔雀绸道袍,外面罩着一件玉色鹤氅挡风。
然而,穿得低调,人是一点都不低调。
凌晨三点起床去开例会,还能保持精力和气色,真非常人。
刚才放灯时,一个梳着丫髻的小女孩握着小拳头,大声叫他:“水官大人!”
想到这出,程丹若便忍俊不禁,伸手接住了一片雪花。
小小的一枚六边形。
“北方的雪就是不容易化。”她转头说着,却见他一脸震惊,不由奇怪,“怎么了?”
谢玄英:“……你笑了。”
程丹若:“?”她又不是面瘫,当然会笑。
“没什么。”
只是自从那年上京后,他再也没见她这么笑过。
谢玄英默默想着,倏而明白,爱一个人很容易,守一个人却很难。
婚姻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程丹若的预感,不幸成了真。
下元节过后没几日,京城刮起了百日咳的风,患病的多是孩童,包括安哥儿。
是的,谢二和荣二奶奶的心尖尖,侯府的嫡长孙安哥儿,不知道是因为爹妈出去社交带回了病菌,还是别的什么缘故,反正就是病了。
大夫说,京里好些人家的孩子得了这病,年岁越小,越危险。像安哥儿这样不满一岁的孩子,咳得厉害了,很容易窒息。
靖海侯吓一跳,拿了自己的帖子去太医院,请太医诊治。
太医有点本事,没开难咽的药方,而是用了鸡胆加白糖,两天服完一只鸡胆。
胆汁有镇静之用,安哥儿咳得没那么厉害了,但婴幼儿的病最难看,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只能慢慢看着。
荣二奶奶忙着照看孩子,自然顾不得别的,程丹若一下清净许多。
倒是谢玄英,颇为惦念孩子:“安哥儿不会有事吧?”
“鸡胆治百日咳是有效的。”竞争归竞争,人命归人命,程丹若认真回答,“最怕的是咳狠了,一时缓不过来,导致呕吐窒息。”
谢玄英点了点头,却说:“你不要插嘴此事。”
程丹若道:“放心。”
靖海侯嫡孙的危险性,和皇帝的孩子一样高,是她不到危机时刻,绝不会沾手的病患。
她的主要心力,还是放在实验上。
铁架台是最早完工的,随后,新的蒸馏瓶和试管到了。
她试了一次,没裂,于是立马开始第二次实验。
大蒜捣碎,放入蒸馏瓶中,加热、冷却,过程与蒸馏酒精一样。
数个时辰后,提取到两试管的浓缩液。
她用木塞密封,阴凉保存。
接着,取出培养皿,分离细菌。因为没有更为成熟的办法,她只能从几个不同的地方取样,涂抹,然后用无比粗糙的显微镜观察。
大蒜素对杆菌的抑制效果很好,比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百日咳杆菌。
所以,她就肉眼挑长得圆柱状的细菌菌落。
这过程极其费眼,她看了一下午,眼睛都是花的,终于找出了疑似的菌落。
当然了,为稳妥起见,其他细菌也都打算试试。
培养皿已经到了,羊角做成的半透明圆盒,放室内看不清,放光下能看见里面的情况。
足矣。
程丹若找来一张宣纸,剪成小碎片,浸染大蒜素。
随后,用镊子夹起,小心翼翼地放在涂抹了细菌的培养皿上,密封保存。
成败与否,就在十二小时以后。
这一晚,程丹若根本睡不着,翻来覆去一整夜。
结果早晨起来,天灰蒙蒙的,见不着太阳。
她立在门口发了会儿呆,勉强控制住不安的心情,去正院请安。
回来后,飞快冲进实验室,查看实验成果。
1号培养皿,采集的杆菌,没有放任何东西,细菌生长了一些。
2号培养皿,依旧是杆菌,纸片浸的是蒸馏水,细菌长得很好。
3号培养皿,不知名细菌a,纸片浸了大蒜素,细菌长了少许。
4号培养皿,不知名细菌b,大蒜素,细菌长得奇奇怪怪的。
5号……程丹若拆的时候,心跳如雷,结婚都没这么紧张过,手微微颤抖,差点把盒子摔了。
空白。
5号培养皿,涂抹了杆菌,纸片浸泡大蒜素。而现在,羊角盒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明显的细菌存在。
程丹若深吸口气。
又吸口气。
她捂住了嘴巴,怕自己换气过度,慢慢吐出肺部的二氧化碳。
铅灰色的云层厚厚地压在天际,但她的心情比盛夏的阳光还要明媚,心脏“咚咚咚”跳动,耳畔嗡嗡作响,完全不敢相信就这么简单。
成功了?
是,蒸馏是很容易,古代的蒸馏都很常见了,这很正常。
大蒜素提取又不需要任何添加剂,失败才不合常理。
但……成功了?
就这样成功了?
她做出了一瓶抗生素?天然的抗生素,那也是抗生素啊!
按照记忆中的历史,1928年,人类才会发现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也就是众人所熟知的青霉素。1940年,青霉素才正式问世。
程丹若深吸口气,努力忍耐,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澎湃。
艰涩的酸意于胸膛翻滚,突破咽喉,漫过鼻腔,抵达泪腺。
一滴眼泪沁出了眼角。
*
16世纪中后期,程丹若成功提取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大蒜素。虽然制备方式在现在看来十分简陋,但在当时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华夏医学简史》
第169章 试试鱼
程丹若坐在椅子里, 冷静了好一会儿,才抹掉眼泪, 喊道:“玛瑙。”
“欸!”玛瑙急匆匆进来, “夫人有什么吩咐?”
“给我倒杯酒。”她看起来很冷静,“我想喝一口。”
玛瑙眼中闪过忧色:“您没事吧?”
她默默叹了口气,放掉手里的灯。就算不是瘟疫,一次生病也足以威胁到小孩的生命,贫寒的家庭更是容易因此破产。
干脆迷信一回:神佛保佑,不要是传染病,不要是传染病。
放完河灯,又进到寺里。
路上,灯火明灭。
谢玄英故意走快两步,稍微离她远点,余光留神她的表情。
果然,她看起来好像更放松了。
他心底升起巨大的困惑:为什么丹娘不喜他在外人跟前,与她举止亲密呢?丈夫体贴妻子,外人才知道他看重她,不会轻慢她。
我又做错了吗?我又吓到她了?
谢玄英有些杯弓蛇影,一时进退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两人一前一后,各怀心思地走到了方丈待的禅院。
谢玄英马上恢复如常,与方丈说了几句话,捐了一百两银子给寺里。
程丹若以为是香油钱,眼神都变了。但离开后,谢玄英告诉她:“年关将至,寺中将为妇孺分发米面衣炭,你我也尽些绵薄之力。”
她懂了,寺庙一直兼职民间慈善组织的工作。
而达官显贵们,出点钱,买个心安,买点功德。
“这样啊。”她想到了一些事,但没有说,只姑且记在心里,“那我们回去吧。”
谢玄英问:“不再看看灯吗?”
“来日方长。”她看向夜空,忽而诧异,“哎,下雪了。”
彩灯悬挂在头顶的,虽然全是佛家的故事,什么菩提悟道,玄奘取经,但色彩缤纷,昏黄的光晕透出灯笼纸,照亮此方夜幕。
一片片晶莹的雪花飘落,是水神集了天地灵气,生成晶华洒落人间,凉意盘旋飞舞,落于发间。
天地空濛,流光蕴转。
程丹若转头,看向身边的人。今儿十五,谢玄英早上是穿着公服出去的,但午间在翰林院换了一身青暗花孔雀绸道袍,外面罩着一件玉色鹤氅挡风。
然而,穿得低调,人是一点都不低调。
凌晨三点起床去开例会,还能保持精力和气色,真非常人。
刚才放灯时,一个梳着丫髻的小女孩握着小拳头,大声叫他:“水官大人!”
想到这出,程丹若便忍俊不禁,伸手接住了一片雪花。
小小的一枚六边形。
“北方的雪就是不容易化。”她转头说着,却见他一脸震惊,不由奇怪,“怎么了?”
谢玄英:“……你笑了。”
程丹若:“?”她又不是面瘫,当然会笑。
“没什么。”
只是自从那年上京后,他再也没见她这么笑过。
谢玄英默默想着,倏而明白,爱一个人很容易,守一个人却很难。
婚姻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程丹若的预感,不幸成了真。
下元节过后没几日,京城刮起了百日咳的风,患病的多是孩童,包括安哥儿。
是的,谢二和荣二奶奶的心尖尖,侯府的嫡长孙安哥儿,不知道是因为爹妈出去社交带回了病菌,还是别的什么缘故,反正就是病了。
大夫说,京里好些人家的孩子得了这病,年岁越小,越危险。像安哥儿这样不满一岁的孩子,咳得厉害了,很容易窒息。
靖海侯吓一跳,拿了自己的帖子去太医院,请太医诊治。
太医有点本事,没开难咽的药方,而是用了鸡胆加白糖,两天服完一只鸡胆。
胆汁有镇静之用,安哥儿咳得没那么厉害了,但婴幼儿的病最难看,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只能慢慢看着。
荣二奶奶忙着照看孩子,自然顾不得别的,程丹若一下清净许多。
倒是谢玄英,颇为惦念孩子:“安哥儿不会有事吧?”
“鸡胆治百日咳是有效的。”竞争归竞争,人命归人命,程丹若认真回答,“最怕的是咳狠了,一时缓不过来,导致呕吐窒息。”
谢玄英点了点头,却说:“你不要插嘴此事。”
程丹若道:“放心。”
靖海侯嫡孙的危险性,和皇帝的孩子一样高,是她不到危机时刻,绝不会沾手的病患。
她的主要心力,还是放在实验上。
铁架台是最早完工的,随后,新的蒸馏瓶和试管到了。
她试了一次,没裂,于是立马开始第二次实验。
大蒜捣碎,放入蒸馏瓶中,加热、冷却,过程与蒸馏酒精一样。
数个时辰后,提取到两试管的浓缩液。
她用木塞密封,阴凉保存。
接着,取出培养皿,分离细菌。因为没有更为成熟的办法,她只能从几个不同的地方取样,涂抹,然后用无比粗糙的显微镜观察。
大蒜素对杆菌的抑制效果很好,比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百日咳杆菌。
所以,她就肉眼挑长得圆柱状的细菌菌落。
这过程极其费眼,她看了一下午,眼睛都是花的,终于找出了疑似的菌落。
当然了,为稳妥起见,其他细菌也都打算试试。
培养皿已经到了,羊角做成的半透明圆盒,放室内看不清,放光下能看见里面的情况。
足矣。
程丹若找来一张宣纸,剪成小碎片,浸染大蒜素。
随后,用镊子夹起,小心翼翼地放在涂抹了细菌的培养皿上,密封保存。
成败与否,就在十二小时以后。
这一晚,程丹若根本睡不着,翻来覆去一整夜。
结果早晨起来,天灰蒙蒙的,见不着太阳。
她立在门口发了会儿呆,勉强控制住不安的心情,去正院请安。
回来后,飞快冲进实验室,查看实验成果。
1号培养皿,采集的杆菌,没有放任何东西,细菌生长了一些。
2号培养皿,依旧是杆菌,纸片浸的是蒸馏水,细菌长得很好。
3号培养皿,不知名细菌a,纸片浸了大蒜素,细菌长了少许。
4号培养皿,不知名细菌b,大蒜素,细菌长得奇奇怪怪的。
5号……程丹若拆的时候,心跳如雷,结婚都没这么紧张过,手微微颤抖,差点把盒子摔了。
空白。
5号培养皿,涂抹了杆菌,纸片浸泡大蒜素。而现在,羊角盒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明显的细菌存在。
程丹若深吸口气。
又吸口气。
她捂住了嘴巴,怕自己换气过度,慢慢吐出肺部的二氧化碳。
铅灰色的云层厚厚地压在天际,但她的心情比盛夏的阳光还要明媚,心脏“咚咚咚”跳动,耳畔嗡嗡作响,完全不敢相信就这么简单。
成功了?
是,蒸馏是很容易,古代的蒸馏都很常见了,这很正常。
大蒜素提取又不需要任何添加剂,失败才不合常理。
但……成功了?
就这样成功了?
她做出了一瓶抗生素?天然的抗生素,那也是抗生素啊!
按照记忆中的历史,1928年,人类才会发现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也就是众人所熟知的青霉素。1940年,青霉素才正式问世。
程丹若深吸口气,努力忍耐,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澎湃。
艰涩的酸意于胸膛翻滚,突破咽喉,漫过鼻腔,抵达泪腺。
一滴眼泪沁出了眼角。
*
16世纪中后期,程丹若成功提取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大蒜素。虽然制备方式在现在看来十分简陋,但在当时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华夏医学简史》
第169章 试试鱼
程丹若坐在椅子里, 冷静了好一会儿,才抹掉眼泪, 喊道:“玛瑙。”
“欸!”玛瑙急匆匆进来, “夫人有什么吩咐?”
“给我倒杯酒。”她看起来很冷静,“我想喝一口。”
玛瑙眼中闪过忧色:“您没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