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 第502节
芳华园里住了两位寄居的姑娘,思宁院中却住着客居的一对母女。
不是别人,正是姑苏老家二房的太太和嫡幼女。
二房当年因无嫡子,错失了定国公传下来的爵位,叫谢云抢了去,但大房既然绝嗣,族长之位便落到了二房老太爷头上。
古人重宗族,哪怕是靖海侯,对老二房也客客气气的。而老二房经营数代,底气十足,在老家极具分量,此前谢二回了姑苏,不知怎么的,和老二房便亲密了起来。
下半年,谢二太太上京,一双眼睛就盯着柳氏,似乎对她这个继室颇看不上。
这不,斗篷才送到,立马又寻出一桩事端。
“是侯爷的吩咐。”吕妈妈不卑不亢道,“三爷久不回家,里外原要清扫,正巧小花园的景致也旧了,侯爷发话,把小园子扩到霜露院,也宽敞些。”
顿了顿,又道,“上月已经修整好了,这两日清扫庭院,下人们进进出出的,容易脏衣裳。”
二太太笑道:“也是,英哥儿这般出息,住得宽绰些也应当。”
吕妈妈暗暗咬牙,看这说得什么话,平白惹官司,却不敢回嘴,中规中矩道:“不过听侯爷吩咐罢了。”
二太太这才朝阮姑娘招招手:“走,咱们赏雪去。”
阮姑娘笑应了,同谢七姑娘手挽手,一道去花园里赏雪。
二太太漫不经心的声音随风而至:“这灰鼠皮子也就颜色正,你们小姑娘家家还是穿狐皮的好看,回头我找件火狐皮子,正衬你呢。”
吕妈妈深深吸了口气。
-
富贵人家的雪景最是好看,纯洁无瑕,天地银装,佐以鹿肉黄酒,惬意得很。
谢七姑娘是擅长交际的性子,很快和阮姑娘熟稔起来,在暖阁里焚香作诗,间品一二青葡萄,甜滋滋,暖融融。
然则,下午未时末,丫鬟们来回禀:“三爷和三奶奶快到家了,两位姑娘且去迎迎。”
两个姑娘便重新梳妆净手,与苏姑娘会合,三人一道去正院等候。
谢二太太、荣二奶奶刘氏和蔚四奶奶魏氏都到了。
三个姑娘在下首的交椅上坐了,丫鬟捧出热茶糕点,里外都透出喜庆劲儿。
约莫过了一刻钟,吕妈妈进屋道:“车已经进门了。”
柳氏眼中透出些许喜色,茶端在手中,半天不曾喝。
又过了片时,外间传来脚步声,丫鬟们打起帘子,簇拥着一位青年妇人进来。
众人都定睛仔细打量,只见她二十余岁,体格偏瘦,身着大红绫袄,外罩件圆领对襟的湖蓝色貂鼠披袄,衣襟边缘的眉子是瓜鼠纹样的泥金工艺,金光灿灿,下头着件杏黄如意纹的夹裙,没有裙襕。
谢七姑娘暗自撇嘴,这身打扮在老家不以为奇,在京城便显得平庸了些。
果真是在贵州待久了,人也变得土里土气的。
阮、苏两位姑娘倒是不敢大意,屏气凝神等待下文。
程丹若扫过众人,恭谨道:“母亲,儿媳回来了。”
翡翠立即上前,铺好厚厚的软垫。
她跪下叩首:“多年不曾在您跟前侍奉,着实不孝。”
“快起来,地上凉。”柳氏心中惦记儿子,却不露分毫,沉稳地笑道,“你和三郎尽心为圣上办差,就是最大的孝顺。”
程丹若笑了笑,在翡翠和珍珠的搀扶下起身落座。
柳氏关切道:“路上可顺利?昨儿下了好大雪,没耽搁事吧?对了,怎的不见三郎?”
程丹若道:“三郎回京述职,一入城便进宫候见去了。”
柳氏虽然失望,但已经习惯了。谢玄英每次外出回京,头一个去的不是家里,是宫里,有时还要去老师家转一趟,最后才回家。
“路上还算顺利,船在半道堵了两日,好在太阳一出,水便化开了。”程丹若不疾不徐道,“累您牵挂,都是我等不是。”
柳氏道:“平安回来就好。”
她为程丹若引荐,“这是咱们姑苏老二房的亲戚,你叫二伯母就是了。”
程丹若起身,福身问好:“二伯母。”
谢二太太坐着受了她的礼,随后好整以暇地看着她。
程丹若一顿,察觉出不对劲了,瞟了眼柳氏。
柳氏眼中闪过愠怒,可小心隐忍下去:“这是你七妹妹。”
谢七姑娘却不敢学母亲,心里再嘀咕也老实起身问安:“三嫂好。”
“这是你大姑姐家的玉娘,我娘家表弟的心娘。”柳氏继续介绍。
阮玉娘和苏心娘起身,向她蹲身问好:“三舅母/三表嫂。”
“起来吧。”程丹若仔细打量她们。
谢七姑娘衣饰华丽,身量高挑,神采飞扬,一看就是大家族的嫡出女儿。阮玉娘则沉静娴雅,葱绿织金袄子,白绫裙,唇角含笑,眼神却机警。苏心娘看上去最小,衣着略朴素,然则容貌娇美,一双眼睛尤其大,显得格外纯真。
她心中陡然浮现出一行字:联姻工具人。
七姑娘必会嫁到大家族,实现家族与家族间的联姻。
阮玉娘的适配性最高,勋戚与文官家都合适,家中人口多也不怕。
苏心娘只适合寒门子弟,最好是举人还没中进士,投资男方的将来。
一个照面,程丹若就将靖海侯的心思猜了个七七八八。
她有点同情她们,也有点同情柳氏。
这大宅门的当家主妇也着实不好当啊,事儿也太多了。
想及此处,她便拿帕子遮住唇角,低低咳了起来。
柳氏关切地问:“怎了?可是炭火熏嗓子?”
“母亲恕罪。”程丹若又咳了两声,叹道,“南方湿润,北方干燥,一路赶着过来,有些不适应,喝两盏梨汤润润就好。”
柳氏忙吩咐丫鬟,叫人去厨房要盏梨汤,还道:“小病小痛也不能大意。”
“是。”程丹若微笑,“多谢母亲。”
第409章 礼貌吗
冬天的北方天黑得早, 没多久,正院便点上了灯, 几十盏灯笼逐一亮起, 纸雕的、珠绣的、串珠的、走马的,交相辉映,无论何时看, 都觉得十分气派。
丫鬟们穿着红比甲, 端着茶水点心进进出出,却几乎没有脚步声, 安静地能听见炭火爆裂的声响。
屋脊的积雪更厚了一分。
柳氏端坐在上首, 时不时问两句贵州的事情。
程丹若喝着加了冰糖雪梨水儿, 挑两件平淡的小事说, 什么谢玄英和姜元文的相识, 两人冬天出去钓鱼,都是她儿子的事,自己的闭口不提。
反正柳氏也不关心。
反正马上有人要挑事儿了。
果不其然。
话题才告一段落, 谢二太太就道:“嫂子, 你家老三媳妇能干得很,贵州这等蛮荒之地, 在她口中竟和神仙洞府似的。”
柳氏瞥她:“孩子孝心,不肯让我和侯爷担惊受怕罢了。”
“这是自然。”谢二太太不紧不慢道,“只是, 孝顺小事不如孝顺大事。”
她眼角带笑,口中的话却诛心:“老三媳妇,你们当年去的两个人, 怎么回来还是两个人?”
不回来两个人,回来两条狗吗?程丹若腹诽着, 却半点不意外被找茬。
看柳氏的态度就知道,谢二太太在和柳氏打擂台,那不必说,就是三房、四房的敌对阵营。
谢二太太没事都要找事啊。
然而,留给她的选择并不多。
谢玄英年纪轻轻身居高位,程丹若自己刚得了一品诰命,看来看去,这辈子只剩下两件事不如意。
一是没爹没娘,二是没有生养。
总不能挑刺爹妈死了吧?这也太结仇了。
只能说没儿子了。
虽然你事业有成,但是你没儿子。
虽然你诰命加身,但是你没儿子。
无论她今后取得多少成就,人们必然会说,可惜没儿子。
平心而论,程丹若不介意被这么说。
就好像人家说“她除了钱还有什么”一样,能被说道的只有这一件事,就证明人生其余事,样样都如意。
况且,没子女这件事,说大是挺大的,古代谁都不能小瞧这弊端,说小又确实非常之小,因为于她本人没损害。
再完美不过的缺陷了。
能让外人平衡一下心态,又不妨碍她的人生。
只不过,这点心思绝不能说出口,演也得演出在意来。
程丹若酝酿了下情绪,缓缓道:“您这话我不明白。不回来两个,回来一个吗?侄媳不知何处得罪了您,要这般咒我。”
“你想岔了。”谢二太太道,“我是说,你怀里不抱一个,肚子里也得揣一个,再不济,领一个端茶倒水的也好。”
程丹若抿住唇角:“多谢您指点。”
见状,荣二奶奶开口了,替她解围:“二伯母,三弟妹不是善妒的人,想来是三弟公务繁忙,这才没想到。既回了京城,想来不久便有好消息了。”
程丹若:“多谢二嫂宽慰,说来还未向二嫂道喜,听说二哥又添了个女儿?”
昔年她刚进门时,谢承荣和妻子琴瑟和鸣,羡煞旁人。然而,安哥儿打小就身子不好,二奶奶一心扑在儿子身上,冷落了丈夫。
谢承荣又怕嫡子熬不住,自己绝嗣,爵位又落到三房头上,便纳了妾,想生个庶子以防万一。
不是别人,正是姑苏老家二房的太太和嫡幼女。
二房当年因无嫡子,错失了定国公传下来的爵位,叫谢云抢了去,但大房既然绝嗣,族长之位便落到了二房老太爷头上。
古人重宗族,哪怕是靖海侯,对老二房也客客气气的。而老二房经营数代,底气十足,在老家极具分量,此前谢二回了姑苏,不知怎么的,和老二房便亲密了起来。
下半年,谢二太太上京,一双眼睛就盯着柳氏,似乎对她这个继室颇看不上。
这不,斗篷才送到,立马又寻出一桩事端。
“是侯爷的吩咐。”吕妈妈不卑不亢道,“三爷久不回家,里外原要清扫,正巧小花园的景致也旧了,侯爷发话,把小园子扩到霜露院,也宽敞些。”
顿了顿,又道,“上月已经修整好了,这两日清扫庭院,下人们进进出出的,容易脏衣裳。”
二太太笑道:“也是,英哥儿这般出息,住得宽绰些也应当。”
吕妈妈暗暗咬牙,看这说得什么话,平白惹官司,却不敢回嘴,中规中矩道:“不过听侯爷吩咐罢了。”
二太太这才朝阮姑娘招招手:“走,咱们赏雪去。”
阮姑娘笑应了,同谢七姑娘手挽手,一道去花园里赏雪。
二太太漫不经心的声音随风而至:“这灰鼠皮子也就颜色正,你们小姑娘家家还是穿狐皮的好看,回头我找件火狐皮子,正衬你呢。”
吕妈妈深深吸了口气。
-
富贵人家的雪景最是好看,纯洁无瑕,天地银装,佐以鹿肉黄酒,惬意得很。
谢七姑娘是擅长交际的性子,很快和阮姑娘熟稔起来,在暖阁里焚香作诗,间品一二青葡萄,甜滋滋,暖融融。
然则,下午未时末,丫鬟们来回禀:“三爷和三奶奶快到家了,两位姑娘且去迎迎。”
两个姑娘便重新梳妆净手,与苏姑娘会合,三人一道去正院等候。
谢二太太、荣二奶奶刘氏和蔚四奶奶魏氏都到了。
三个姑娘在下首的交椅上坐了,丫鬟捧出热茶糕点,里外都透出喜庆劲儿。
约莫过了一刻钟,吕妈妈进屋道:“车已经进门了。”
柳氏眼中透出些许喜色,茶端在手中,半天不曾喝。
又过了片时,外间传来脚步声,丫鬟们打起帘子,簇拥着一位青年妇人进来。
众人都定睛仔细打量,只见她二十余岁,体格偏瘦,身着大红绫袄,外罩件圆领对襟的湖蓝色貂鼠披袄,衣襟边缘的眉子是瓜鼠纹样的泥金工艺,金光灿灿,下头着件杏黄如意纹的夹裙,没有裙襕。
谢七姑娘暗自撇嘴,这身打扮在老家不以为奇,在京城便显得平庸了些。
果真是在贵州待久了,人也变得土里土气的。
阮、苏两位姑娘倒是不敢大意,屏气凝神等待下文。
程丹若扫过众人,恭谨道:“母亲,儿媳回来了。”
翡翠立即上前,铺好厚厚的软垫。
她跪下叩首:“多年不曾在您跟前侍奉,着实不孝。”
“快起来,地上凉。”柳氏心中惦记儿子,却不露分毫,沉稳地笑道,“你和三郎尽心为圣上办差,就是最大的孝顺。”
程丹若笑了笑,在翡翠和珍珠的搀扶下起身落座。
柳氏关切道:“路上可顺利?昨儿下了好大雪,没耽搁事吧?对了,怎的不见三郎?”
程丹若道:“三郎回京述职,一入城便进宫候见去了。”
柳氏虽然失望,但已经习惯了。谢玄英每次外出回京,头一个去的不是家里,是宫里,有时还要去老师家转一趟,最后才回家。
“路上还算顺利,船在半道堵了两日,好在太阳一出,水便化开了。”程丹若不疾不徐道,“累您牵挂,都是我等不是。”
柳氏道:“平安回来就好。”
她为程丹若引荐,“这是咱们姑苏老二房的亲戚,你叫二伯母就是了。”
程丹若起身,福身问好:“二伯母。”
谢二太太坐着受了她的礼,随后好整以暇地看着她。
程丹若一顿,察觉出不对劲了,瞟了眼柳氏。
柳氏眼中闪过愠怒,可小心隐忍下去:“这是你七妹妹。”
谢七姑娘却不敢学母亲,心里再嘀咕也老实起身问安:“三嫂好。”
“这是你大姑姐家的玉娘,我娘家表弟的心娘。”柳氏继续介绍。
阮玉娘和苏心娘起身,向她蹲身问好:“三舅母/三表嫂。”
“起来吧。”程丹若仔细打量她们。
谢七姑娘衣饰华丽,身量高挑,神采飞扬,一看就是大家族的嫡出女儿。阮玉娘则沉静娴雅,葱绿织金袄子,白绫裙,唇角含笑,眼神却机警。苏心娘看上去最小,衣着略朴素,然则容貌娇美,一双眼睛尤其大,显得格外纯真。
她心中陡然浮现出一行字:联姻工具人。
七姑娘必会嫁到大家族,实现家族与家族间的联姻。
阮玉娘的适配性最高,勋戚与文官家都合适,家中人口多也不怕。
苏心娘只适合寒门子弟,最好是举人还没中进士,投资男方的将来。
一个照面,程丹若就将靖海侯的心思猜了个七七八八。
她有点同情她们,也有点同情柳氏。
这大宅门的当家主妇也着实不好当啊,事儿也太多了。
想及此处,她便拿帕子遮住唇角,低低咳了起来。
柳氏关切地问:“怎了?可是炭火熏嗓子?”
“母亲恕罪。”程丹若又咳了两声,叹道,“南方湿润,北方干燥,一路赶着过来,有些不适应,喝两盏梨汤润润就好。”
柳氏忙吩咐丫鬟,叫人去厨房要盏梨汤,还道:“小病小痛也不能大意。”
“是。”程丹若微笑,“多谢母亲。”
第409章 礼貌吗
冬天的北方天黑得早, 没多久,正院便点上了灯, 几十盏灯笼逐一亮起, 纸雕的、珠绣的、串珠的、走马的,交相辉映,无论何时看, 都觉得十分气派。
丫鬟们穿着红比甲, 端着茶水点心进进出出,却几乎没有脚步声, 安静地能听见炭火爆裂的声响。
屋脊的积雪更厚了一分。
柳氏端坐在上首, 时不时问两句贵州的事情。
程丹若喝着加了冰糖雪梨水儿, 挑两件平淡的小事说, 什么谢玄英和姜元文的相识, 两人冬天出去钓鱼,都是她儿子的事,自己的闭口不提。
反正柳氏也不关心。
反正马上有人要挑事儿了。
果不其然。
话题才告一段落, 谢二太太就道:“嫂子, 你家老三媳妇能干得很,贵州这等蛮荒之地, 在她口中竟和神仙洞府似的。”
柳氏瞥她:“孩子孝心,不肯让我和侯爷担惊受怕罢了。”
“这是自然。”谢二太太不紧不慢道,“只是, 孝顺小事不如孝顺大事。”
她眼角带笑,口中的话却诛心:“老三媳妇,你们当年去的两个人, 怎么回来还是两个人?”
不回来两个人,回来两条狗吗?程丹若腹诽着, 却半点不意外被找茬。
看柳氏的态度就知道,谢二太太在和柳氏打擂台,那不必说,就是三房、四房的敌对阵营。
谢二太太没事都要找事啊。
然而,留给她的选择并不多。
谢玄英年纪轻轻身居高位,程丹若自己刚得了一品诰命,看来看去,这辈子只剩下两件事不如意。
一是没爹没娘,二是没有生养。
总不能挑刺爹妈死了吧?这也太结仇了。
只能说没儿子了。
虽然你事业有成,但是你没儿子。
虽然你诰命加身,但是你没儿子。
无论她今后取得多少成就,人们必然会说,可惜没儿子。
平心而论,程丹若不介意被这么说。
就好像人家说“她除了钱还有什么”一样,能被说道的只有这一件事,就证明人生其余事,样样都如意。
况且,没子女这件事,说大是挺大的,古代谁都不能小瞧这弊端,说小又确实非常之小,因为于她本人没损害。
再完美不过的缺陷了。
能让外人平衡一下心态,又不妨碍她的人生。
只不过,这点心思绝不能说出口,演也得演出在意来。
程丹若酝酿了下情绪,缓缓道:“您这话我不明白。不回来两个,回来一个吗?侄媳不知何处得罪了您,要这般咒我。”
“你想岔了。”谢二太太道,“我是说,你怀里不抱一个,肚子里也得揣一个,再不济,领一个端茶倒水的也好。”
程丹若抿住唇角:“多谢您指点。”
见状,荣二奶奶开口了,替她解围:“二伯母,三弟妹不是善妒的人,想来是三弟公务繁忙,这才没想到。既回了京城,想来不久便有好消息了。”
程丹若:“多谢二嫂宽慰,说来还未向二嫂道喜,听说二哥又添了个女儿?”
昔年她刚进门时,谢承荣和妻子琴瑟和鸣,羡煞旁人。然而,安哥儿打小就身子不好,二奶奶一心扑在儿子身上,冷落了丈夫。
谢承荣又怕嫡子熬不住,自己绝嗣,爵位又落到三房头上,便纳了妾,想生个庶子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