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再次相请
柳泓本以为劝劝就行了,但是看到老娘已经出去了,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了。
吕宁有些咽不下这口气,这老太太到底是几个意思,明里暗里说自己家对她不好吗?
再反观自己的儿子柳玉麒站在那里一声都不吭,没个眼力见儿,也不知道从中帮忙说几句好话。
真是养了个白眼狼,那柳若曦到底隔了一层,有什么好巴结的?,胳膊肘往外拐的东西!
当着下人,还有这柳若烟的面,她不好说什么。
连忙把柳玉麒拉到偏厅,看着四下无人,才好说些知心话。
“儿子,你跟为娘一块回去吧,这安宁侯府哪有自己家住着舒心。”吕宁看劝不动自己的婆婆于是就想把儿子带回去,毕竟是自己养大的儿子,哪有不心疼的道理。
柳玉麒摇了摇头,其实,他更愿意住在这里。
虽然你、吕宁对他还不错,但是对姨娘和若烟就差很多了。
在这里,祖母待他们都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
“娘,这怕是不妥,祖母还在这里,我哪敢随意离去。”柳玉麒到底不是吕宁生的孩子,性格与他一点都不相像。
“儿啊,你连娘的话都不听了?你祖母跟前有那么多丫头嬷嬷,平常出入都是左右搀扶的,哪里会出什么岔子?若芸出嫁了,你也不在跟前,唉......”吕宁抚了抚额头,揉着太阳穴,她是真被这个儿子给气到有些头晕了。
说到底羊肉贴不到狗身上,他的心,始终不跟她在一处。
“娘,我就留在这里,替爹娘在祖母面前行孝吧!”柳玉麒的借口冠冕堂皇,让人无法拒绝。
吕宁见劝不动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就让他在老太太这里吧,他说的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这孩子打小很听自己的话,只是最近有些不大一样了,似乎暗暗和自己较着劲。
还是自己的女儿好啊,虽然已经嫁了出去,但至少是和她一条心,对自己也够孝顺。
夫妻俩万般无奈,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翌日,柳泓还是和平常一样下了早朝,顺着建安楼,往宫门外走。
没想到前面走着礼部的几位大人,他本来想上前打个招呼,却一不小心听到他们在议论自己。
“这柳大人还真是有些过分,官都做到了尚书,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我瞧着柳泓还是不错的,清廉、能干实事,口碑和名声一向都不错。”宋大人有些不赞同。
柳泓能坐到尚书的位子,在朝廷中还是颇有威望的。
“那柳老夫人自从住到了安宁侯府,时至今日也不见回去。”
宋大人一听顿时明白了,这他早就知道了,前几日早朝时,就有不少言官提了这事,还参了他一本。
皇上险些要怪罪,多亏了几个同僚替他开脱,这事才算过去了。
“这事我知道,敢情还没有接过去呢,这可真是的。”宋大人摇摇头。
就要换成他,那还不赶忙把老太太接回家去,难道还要等落别人口实吗?
“还没呢,这安宁侯府只有几个人下人在,没个正经主子,这老太太孤苦伶仃的在那住着,哪能顺心呢?”
宋大人不再言语了,若是自己高堂还在的话,一定不好生伺候着。
“真是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母亲若是尚在人世的话,哪能这样对待呢。”也有人跟着感叹。
柳泓听到了这一番话,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再也不见人了。这幸好没上前打招呼,否则是多么的难堪啊!
唉,自己竟然成为了满朝文武大人的闲时谈资。
自己的同僚,都是如此排编,若是传到街头巷尾,还不知会怎么说呢?
刚回到家就把这件事说给自己的妻子听了,埋怨她教导的女儿出了差错。
吕宁也皱了皱眉,前几日回娘家,母亲也曾提起此事,让自己注意一点,不要因此落个不孝的罪名。
为此她还特意给那个老太太缝了护膝,说了些巧话想哄她回去,哪知道半点用都没有。
“老爷,明天我们再去一趟吧,这诸葛亮还三顾茅庐呢,毕竟是咱们的亲娘,再去一趟也无妨,我不信老太太的心真的是石头做的,怎么捂也捂不热。”
这次吕宁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把老太太给请回来,无论她提什么要求,自己都会一一满足她的。
柳泓随即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如果任由老太太的心思来,自己这名声和前程可就全毁了。
两人再次乘了马车,又来到了安宁侯府。这次带了不少礼物,分发给了府里的下人。吕宁也不小气,这次的东西都是顶尖儿好的,拿到东西的下人也都恭恭敬敬的跟她道了谢。
“娘,您就跟儿子回去吧,这家里没了你真不行呀。等大哥回来了,您就在我们两家轮流住上一阵子,这样多好。”柳泓开门见山,也不再兜弯子了,他两次来的目的都是为了请老太君回去。
柳老太君这边刚落座,就听到了小儿子说了这一番话,其实自己怎能看不明白呢?
下人爱嚼舌根,这朝廷里的官员恐怕也知道了。这对小儿子的仕途也有所影响,自己也不是存了心与他较真的。
只是那次事情闹得太大,有些让人说不过去。
若曦哪能受这么大的委屈,她本来就是一个人,少了父母在身边,本就孤苦伶仃的,没有一个人帮衬着,如今自己再不帮她说话的话,可不寒了心。
“都是我的儿子,手心手背的,哪里不疼了。你若是诚心想接我回去,以后就不要说出那样的话了。”
老太太说的话不是说给小儿子听的,是想说给那柳若芸听的。是真不长脑子也好,存心给人找难堪也罢。
以后再如此的话,说什么都不顶用了。他就是三顾茅庐,自己也不会跟他回去的。
“娘,我们都知道错了,就再给咱们一次机会吧。”吕宁话说的极为诚恳,眼神里都有一股乞求。
吕宁有些咽不下这口气,这老太太到底是几个意思,明里暗里说自己家对她不好吗?
再反观自己的儿子柳玉麒站在那里一声都不吭,没个眼力见儿,也不知道从中帮忙说几句好话。
真是养了个白眼狼,那柳若曦到底隔了一层,有什么好巴结的?,胳膊肘往外拐的东西!
当着下人,还有这柳若烟的面,她不好说什么。
连忙把柳玉麒拉到偏厅,看着四下无人,才好说些知心话。
“儿子,你跟为娘一块回去吧,这安宁侯府哪有自己家住着舒心。”吕宁看劝不动自己的婆婆于是就想把儿子带回去,毕竟是自己养大的儿子,哪有不心疼的道理。
柳玉麒摇了摇头,其实,他更愿意住在这里。
虽然你、吕宁对他还不错,但是对姨娘和若烟就差很多了。
在这里,祖母待他们都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
“娘,这怕是不妥,祖母还在这里,我哪敢随意离去。”柳玉麒到底不是吕宁生的孩子,性格与他一点都不相像。
“儿啊,你连娘的话都不听了?你祖母跟前有那么多丫头嬷嬷,平常出入都是左右搀扶的,哪里会出什么岔子?若芸出嫁了,你也不在跟前,唉......”吕宁抚了抚额头,揉着太阳穴,她是真被这个儿子给气到有些头晕了。
说到底羊肉贴不到狗身上,他的心,始终不跟她在一处。
“娘,我就留在这里,替爹娘在祖母面前行孝吧!”柳玉麒的借口冠冕堂皇,让人无法拒绝。
吕宁见劝不动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就让他在老太太这里吧,他说的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这孩子打小很听自己的话,只是最近有些不大一样了,似乎暗暗和自己较着劲。
还是自己的女儿好啊,虽然已经嫁了出去,但至少是和她一条心,对自己也够孝顺。
夫妻俩万般无奈,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翌日,柳泓还是和平常一样下了早朝,顺着建安楼,往宫门外走。
没想到前面走着礼部的几位大人,他本来想上前打个招呼,却一不小心听到他们在议论自己。
“这柳大人还真是有些过分,官都做到了尚书,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我瞧着柳泓还是不错的,清廉、能干实事,口碑和名声一向都不错。”宋大人有些不赞同。
柳泓能坐到尚书的位子,在朝廷中还是颇有威望的。
“那柳老夫人自从住到了安宁侯府,时至今日也不见回去。”
宋大人一听顿时明白了,这他早就知道了,前几日早朝时,就有不少言官提了这事,还参了他一本。
皇上险些要怪罪,多亏了几个同僚替他开脱,这事才算过去了。
“这事我知道,敢情还没有接过去呢,这可真是的。”宋大人摇摇头。
就要换成他,那还不赶忙把老太太接回家去,难道还要等落别人口实吗?
“还没呢,这安宁侯府只有几个人下人在,没个正经主子,这老太太孤苦伶仃的在那住着,哪能顺心呢?”
宋大人不再言语了,若是自己高堂还在的话,一定不好生伺候着。
“真是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母亲若是尚在人世的话,哪能这样对待呢。”也有人跟着感叹。
柳泓听到了这一番话,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再也不见人了。这幸好没上前打招呼,否则是多么的难堪啊!
唉,自己竟然成为了满朝文武大人的闲时谈资。
自己的同僚,都是如此排编,若是传到街头巷尾,还不知会怎么说呢?
刚回到家就把这件事说给自己的妻子听了,埋怨她教导的女儿出了差错。
吕宁也皱了皱眉,前几日回娘家,母亲也曾提起此事,让自己注意一点,不要因此落个不孝的罪名。
为此她还特意给那个老太太缝了护膝,说了些巧话想哄她回去,哪知道半点用都没有。
“老爷,明天我们再去一趟吧,这诸葛亮还三顾茅庐呢,毕竟是咱们的亲娘,再去一趟也无妨,我不信老太太的心真的是石头做的,怎么捂也捂不热。”
这次吕宁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把老太太给请回来,无论她提什么要求,自己都会一一满足她的。
柳泓随即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如果任由老太太的心思来,自己这名声和前程可就全毁了。
两人再次乘了马车,又来到了安宁侯府。这次带了不少礼物,分发给了府里的下人。吕宁也不小气,这次的东西都是顶尖儿好的,拿到东西的下人也都恭恭敬敬的跟她道了谢。
“娘,您就跟儿子回去吧,这家里没了你真不行呀。等大哥回来了,您就在我们两家轮流住上一阵子,这样多好。”柳泓开门见山,也不再兜弯子了,他两次来的目的都是为了请老太君回去。
柳老太君这边刚落座,就听到了小儿子说了这一番话,其实自己怎能看不明白呢?
下人爱嚼舌根,这朝廷里的官员恐怕也知道了。这对小儿子的仕途也有所影响,自己也不是存了心与他较真的。
只是那次事情闹得太大,有些让人说不过去。
若曦哪能受这么大的委屈,她本来就是一个人,少了父母在身边,本就孤苦伶仃的,没有一个人帮衬着,如今自己再不帮她说话的话,可不寒了心。
“都是我的儿子,手心手背的,哪里不疼了。你若是诚心想接我回去,以后就不要说出那样的话了。”
老太太说的话不是说给小儿子听的,是想说给那柳若芸听的。是真不长脑子也好,存心给人找难堪也罢。
以后再如此的话,说什么都不顶用了。他就是三顾茅庐,自己也不会跟他回去的。
“娘,我们都知道错了,就再给咱们一次机会吧。”吕宁话说的极为诚恳,眼神里都有一股乞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