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风起扬帆,剑指府试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说每周周一冲榜都是大婶们的事,但扑街也有票权吧,坚决求票求各样支持!)
  祭拜的时候,陈王氏喜极而泣。
  虽然县试只是童子试的第一关,也是最容易的一关,考过不代表获得生员功名,但自古有语:万事开头难。
  陈三郎能迈过这个坎,也就意味着他不再悚场,从此以后,一切都有可能。其自幼有天赋,资质聪慧,以前苦于悚场之疾,才蹉跎那么多年。
  现在顽疾清除,海阔天空。
  儿子将有出息,陈王氏高兴万分,嘴里一直念叨着“祖宗有灵”!
  第二天早上,陈三郎奔赴武馆,入门的时候迎面见着许珺。
  “咦,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许珺明眸一亮。
  陈三郎振振有词:“功夫没有学到家,怎能不来?”
  许珺盈盈一笑:“来就来,但不许再说错话了。”
  这一笑,有一种狡黠的美,娇媚荡漾。
  陈三郎见着,一颗心莫名乱跳,隐隐有点把持不住,真是红颜祸水。怪不得曹桂堂和马锦台两个,总不肯死心。
  许珺又问:“你考试如何了?”
  “过了第一关,后面还有两关。”
  “哦,那就好。你先练着吧,我买菜去了。”
  陈三郎就开始扎马步。
  过得一会,身穿青衫的许念娘施施然走出来,并未第一时间出门喝酒,站在陈三郎面前,上下打量。
  陈三郎被他瞧得心里发慌,开口道:“馆主早上好。”
  许念娘却摇头:“我一点都不好。”
  陈三郎为之哑然:完全不按套路说话嘛。
  “不过你去买十斤酒来,我大概就会好了。”
  陈三郎小心翼翼发问:“馆主的酒钱又花光了?”
  许念娘眼一瞪:“什么叫又花光了?”
  陈三郎连忙一溜烟跑出去,到酒馆打了十斤酒。
  许念娘接过酒,笑眯眯:“孺子可教也。”
  拿着酒,扬长出门而去。
  这就完了?
  陈三郎大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不是说“孺子可教”吗?你倒是教点绝世武功呀?太抠门了,还是你家女儿好……
  却说许念娘提着酒,不去酒馆,而是出城,迈开大步,走上城外的一座青山。人立峰顶,举目远望。然后就地坐下,痛快喝酒。
  十斤酒的分量,被他长鲸饮水般片刻就喝完,肚子微微凸出。许念娘忽而站起,一收腹,张嘴一喷,漫天酒雨,纷扬洒下,他慨然道:“又一年春秋,再不见容颜,十六年,十六年了呀。”
  说着,闭上眼睛,竟有两行清泪缓缓流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嘿,没想到知我者,竟是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喃喃道,转身下山。
  身后,酒雨洒落之处,一片苍翠的青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黄,随即枯萎至死。
  “我心已死,厌见春芽。”
  ……
  三天后,县试放榜,看榜的华叔满脸笑容地回来。陈三郎的名字赫然在榜上,可惜未中案首。
  所谓案首,就是县试第一。
  这个第一分量很重,得了便等于是县令的保送生,后面府试院试一马平川,只要不犯忌讳,都能顺利过关。
  可以说,得了县试案首,就差不多得个生员功名了。
  案首之下,其实不分名次,不管第几名,府试院试都得重头打拼起。而只要再考过府试,就能取得“童生”名号,虽然不算功名,但总比光溜溜的白身好上那么一点点。
  根据惯例安排,府试会在一个月后举行,考场设在南阳府的试院内。
  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非常充分,到时只要提前三天到南阳府即可。
  陈三郎考过县试的消息如同春风吹过泾县,很快就散播开来。
  这个成绩本算不上什么,只是发生在陈三郎身上,便增加了话题性,让人津津乐道。
  消息传到刘家,刘夫人莫名感到有些不安,让人叫吴媒婆过来商议:
  “吴婆子,你再去陈家走一趟,就说聘金我这边又减少三十贯,我就不信他不答应。”
  “好的。”
  吴媒婆屁颠屁颠地赶去陈家,一个时辰后苦着脸回来禀告:“刘夫人,陈王氏说了,陈三郎要专心备考,不日就要启程前往南阳府,所以不能分心。”
  “什么?”
  刘夫人拍案而起:“可恶,再三让步都不领情,真当我家媚儿没人要吗?只是考过了县试而已,尾巴便翘到天上去了。且看你府试不中,碰一鼻子灰,会落魄到甚田地!”
  吴媒婆嗫嚅着,终是没有出声,心里腹诽道:如果不是之前的贪得无厌,又何必现在再三让步?
  江草齐夫妇闻讯进城,替三郎庆贺。
  席间,江草齐喝着酒,借着酒胆道:“二妹,我就说三郎会有出息,能成功,先前你还反对来着,现在如何?”
  陈三郎忙道:“姐夫,这才考过第一关呢,距离成功尚早。”
  江草齐笑道:“第一关能过,第二关自然也不会有问题,一路势如破竹,最后拿个状元回来给大家看看,看瞎那些瞧不起人的狗眼。”
  陈三郎无语:这二姐夫莫非喝醉了说胡话?以为状元是大路货,唾手可得?
  这一顿酒,江草齐直喝得酩酊大醉才罢休。
  陈三郎把二姐拉到一边,道:“二姐,姐夫那边你要盯着点,他常喝醉酒,容易出事。”
  酒壮人胆,更会乱性,一旦有了几分酒意,便会做出些糊涂事来。
  二姐叹了口气,幽幽回答:“可不是!哎,只是你姐夫心中有块垒,不好抒发,故而借酒消愁,我是明白的。”
  陈三郎默然。
  江草齐这人,有草莽义气,能读书,无奈限于现实,当个屠夫,郁郁不得志,心中难免感到憋屈。
  也罢,各人有际遇,不好勉强。
  傍晚,二姐雇了一辆车子,将烂醉的江草齐扶上车睡好,挥手作别,出城回家。
  日子恢复平静,读书、写字、养剑、扎马步——对了,还有练《惊风指》,点檀中穴。
  自从被许珺一指点哑后,陈三郎确定了某些原本虚无缥缈的东西,实实在在的存在于身边。不过他也不问东问西,好奇害死猫,难得糊涂为好。
  修习指法是苦功,和写字一般道理,非万千次磨练不得真意,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他琢磨着,干脆花钱请木匠仿制,制造了一具人形木偶,摆在书房内,时不时就戳一会。
  生活紧凑而充实,可以说是忙碌,陈三郎恨不得切个分身出来分担一二。紧张的生活容易使人憔悴,他又瘦了几斤,端是要名副其实的骨瘦如柴了。
  到了夜间,万籁俱寂,便走出书房,坐在水井边上观望。
  这时候,神秘的红鲤鱼一定会浮出水面,摇头摆尾地游来荡去,优哉游哉。
  不知怎的,陈三郎见着,会心一笑,全副身心都能放松下来。
  噗!
  红鲤甩起了尾巴,水花飞溅。它这是表示,要陈三郎读书给它听了。
  一条爱听人读书的鱼儿……
  于是琅琅的读书声起,一人读,一鱼听,中间隔一口清凉的水井,间或水波荡漾,好像夜间的海,有着别样的氛围。
  陈三郎忽而想起两句诗: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花是一痴,读书给鱼儿听,何尝不是一痴?
  光阴似箭,二月过去,屈指一算,距离府试举行只剩下五天。
  陈三郎决定明日启程,赶往南阳府。有水旱两条路径可选,旱路远,且一路颠簸,颇为辛苦,远不如走水路。
  泾县东门外便有着码头,每天都有船只载人,进入泾江,顺流而下,然后抵达南阳府城。
  此行对于陈三郎来说,属于一次远行,他长这么大,还未曾出过泾县地面呢。
  陈王氏颇为担忧,要管家华叔跟随少爷前往。陈三郎却没有同意,坚持独行。
  无它,多一人同行,耗费便多了不少;而且家中各种繁琐事务,也离不开华叔。
  “娘亲放心,我前往南阳府,早约好同窗相伴,不会有事的。”
  这倒是实话,今岁童子试,杨老先生门下除了陈三郎外,另还有一名学生同样考过了县试。
  拗不过儿子,陈王氏只得作罢。
  行李早就拾掇妥当,也没有太多东西,轻装上阵,三套换洗衣服,外加几本主要的经义书籍,还有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之类,全部装进一架书筪内,只要往肩上一背,便可走起。
  是夜,陈三郎在井边读书,比平时读多了三卷,然后对着红鲤鱼说自己要出行考试的事,仿佛自言自语。但隐约之下,他却感觉到红鲤听懂了。
  若不听懂,它何以特地游了个圆圈,吐出一柱水花?
  也许,这就是红鲤鱼的送别表示了。
  第二天,蒙蒙亮,人就起来,吃过早饭,陈王氏等人送陈三郎出城到码头。
  有雾,远一些景象都看不清楚,河面水波起伏,发出低沉的声响,有几点灯光照起,是船灯。
  “道远学长,我在这里。”
  有人叫着,随即跑过来,正是同窗何维扬。
  何维扬今年才十六岁,非常年轻,脸上还带着稚气。他也是泾县人氏,家里卖豆腐的,父母日夜操劳,供着他读书。
  双方碰头,一番寒暄,然后和家人作别,登上一艘乌篷船——乘船到南阳府码头,每人船费要三百文钱。何维扬嫌贵,好说歹说,终于磨少了五文。
  这时水面上忽而起了风,呼呼吹着,刮动着船帆。
  艄公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说道:“南风起,要下雨了。两位客官进船舱吧,免得淋了雨着凉。”
  陈三郎却笑着说:“不慌,我在船头上再呆一会。”
  风吹拂衣衫,脚下波浪滚滚,他心情随风浪而起伏,恰如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破沧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