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文坛规矩,后生无礼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又要打台风,好悲催的说,求票票顶住!)
  等人是件无聊的事,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也没营养,陈三郎干脆闭目养神,观想存在脑海世界的《浩然帛书》。
  自从考得秀才功名,该帛书隐隐有着变化,书页雏形凝实,显露的字样更加清晰而深刻。
  由此可知,小龙女托梦所言非虚。她说“纳气之器,功名者也”。说白了,就是获得功名,对于领悟此书有着颇大帮助;而读明白了,又能反哺斩邪剑成长,相辅相成。
  秀才是最低级的功名,作用效果不大明显。就不知道日后考得举人,会有何等变化。
  何维扬见学长老神在在,淡定得很,心里不禁佩服:别的不说,光这一分养气功夫就不简单。再看其他人,要么满脸兴奋,要么忐忑不安,很是紧张。
  参加诗会的人陆续来到,上船,等所有人到齐,乌篷船撑起,沿着河水划动。
  诗会就算开始了。
  第一阶段不是吟诗,而是交流闲谈,都是说些文坛秩事,风、流韵事之类,空泛得很。
  又看着那请来的两位老气横秋的评判老师,陈三郎忽然觉得这趟参加诗会,怕是来错了。
  两位老师一个是老秀才,名叫“马籍”,一个来头更大,唤作“梁典”,却是个老举人。
  秀才之上,是谓举人。考得此功名,就具备当官的资格了。但有资格未必一定能当官,还得有门路有空缺才行,许多人排队等候到老,都没有这么一个当官机会。
  梁典就等了十多年,等得胡须都白了,等得老眼都花了,始终未能出仕。没办法,天下官位就那些,一个萝卜一个坑,轮也得先轮进士出身的人。
  他考不到进士,到了这般年纪也就断了念想,做一个乡绅算了。
  马籍和梁典在泾县德高望重,于地方文坛颇有声望,经常被请去当仲裁,被尊称为“马老”和“梁老”。
  现在两人就被几名衣装光鲜的青年书生围住,一口“马老”一口“梁老”地叫着,显得甚为享受。时不时对年轻人拿出的诗词字句指点,说这个字不妥,那个字需要再斟酌云云。
  一言以蔽之,诗会的气氛非常融洽,其乐融融。
  相比之下,陈三郎所在的这一船人就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了,徘徊在外面,入不得圈子里去。
  何维扬道:“道远学长,你何不拿出诗稿去请两老指点一二?难得机会,一个不好得到二老青睐,那就能够蜚声扬名了。”
  陈三郎一笑,不置可否,却问起围在马籍梁典身边的年轻书生是甚来头。
  何维扬说一个是谷园诗社的社长,其余两个是在县学进学的老生员——说是老生员,其实他们本人一点都不老,二十五六左右,只是进学时间久了,资格也就老了。
  陈三郎听着,忽问:“两子家境应该很好吧。”
  何维扬笑道:“在咱们县里,张王两家都是出了名的殷实有钱,道远学长你应该知道呀。”
  陈三郎老实回答:“只是听说,不知道是他们两家。”
  泾县固然是小县,可也有好些门户,以前他又是个书呆子,来往私塾和书房两处,对于风土人情委实有点孤陋寡闻。许多人没见过不识得,一点都不稀奇。
  何维扬也不以为然,微笑道:“这次诗会,两名前辈包办了所有花销,真是慷慨解囊,高风亮节。”
  但凡诗会文会,绝大部分都是私自组织,和衙门公家无关。既然是私人性质,那经费来源使用就得讲究,或成员们分摊,或寻求富商资助,筹备够了,才能组织得起来。
  好比现在这次泛舟诗会,十多艘乌篷船的租赁,船上的点心酒水等都要钱。
  陈三郎听说所有钱都是对方出的,心里顿时亮堂堂,说道:“那本次诗会不用比了,头两名必然是他们两个。”
  何维扬一听,诧异道:“道远学长何以出此言?现在都还没有吟诵诗词呢,不经比较,如何知优劣。”
  陈三郎呵呵一笑:“人家出了钱啊,说句不好听的,我们被请来白吃白喝,只是陪衬而已。”
  何维扬一听,作声不得。
  旁边一位同窗半信半疑:“学长你说的都是真得?”
  “是真是假,一会便知。”
  那学子却信了大半,忿然道:“那不是耍我们吗?既然都内定了名次,何必假惺惺搞什么诗会?枉我昨晚一夜没睡好,苦心推敲,准备了一宿,岂不是白用功了?”
  陈三郎道:“文坛沉积,风气靡靡,不外如是。不搞诗会,不搞大阵仗,如何能张扬金主声名?得不到相应声名,谁会拿出大笔钱财来花销?”
  顿一顿,嘿然笑道:“所谓高风亮节,其实就是一场买卖。”
  何维扬听他一针见血,虽然只是推测,但丝丝入扣,让人无法质疑。看着陈三郎的眼神,霍然一变。
  陈三郎拍拍手,站起身来。
  何维扬问:“学长去哪?”
  “既然没咱们事儿了,回家去吧,难道坐在这里混点吃喝,然后当一只被人耍弄的猴子,还得装聋作哑,有意思吗?”
  何维扬有些为难道:“这样走了,会得罪人的。”
  陈三郎晒然道:“在得罪人和让自己受罪的两者之间,我宁愿过得自在些。”
  说着径直叫撑船的艄公,要船靠岸,他要上去。
  何维扬欲言又止,心中一叹:当初陈三郎都敢于得罪秦羽书,现在又如何会屈己从人,任人耍弄?
  一咬牙,竟选择跟随陈三郎走。
  其余几位同窗对视一眼,纷纷站起来跟在后面拍屁股走人。
  这么一弄,动静大了,引得其余船只的人侧目而视。有人问怎么啦,和陈三郎同船的学子就把话挑明,众人听见,不禁哗然。
  议论内容很快传到谷园诗社社长的耳中,脸色不禁一阵青一阵白。这个泛舟诗会的确是为包办花销的两名学子所量身定做的,二老方面也打点明白。一会各人吟诵诗词作品,反正无论内容质量,二老都会选定他们为第一第二。
  至于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由两人出钱多少决定。
  多年以来,花钱买名早已成为一项不成文的文坛规矩。
  这些事宜,诗社里的骨干都是知道的,而一些有资历的圈里人,心中也是明白,断然没人挑破脸皮,哪里想新邀请来的陈三郎百无禁忌,捅破了去。
  “可恶,早知如此,就不该请他来。本想着其考了秀才,给他点吃喝,不想竟是一个不懂规矩的愣货!”
  社长愤愤然。
  马老梁老也听到了议论,脸色更加难看,他们可都是养尊处优有面子的老一辈,脸皮如何挂不住,一拍桌子:“后生无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