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陈家有后,马车论势
春雨连绵,队伍浩荡。
居中一辆大马车边上,有重骑护卫。车厢内,坐着陈王氏、许珺、陈二妹,以及宋何婵等。
她们正在拉着家常,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道路有些颠簸,摇摇晃晃的,忽然间许珺捂住胸口,做干呕状。
陈王氏见到,连忙过来,轻抚其背:“珺儿,你辛苦了。”
许珺脸颊飞霞,螓首低垂:“娘亲,我没事,缓一缓就好。”
陈王氏眉开眼笑,握住她手。娶这个媳妇,真是好生养,这不,就怀上了。本来她还有些怨怪儿子天天在外奔波,不顾家,现在看来,却是错怪三郎了。其居家时,晚上定然没少用功,卖力耕耘,辛苦得不得了……
想着,思绪不禁一阵恍惚:时间过得真快,又过去一年。自家儿子,再也不是那个只会死读书的呆子,眼下,已经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人了。听人说,现在整个雍州,都归他管。
妇人并非一无所知,以前想着儿子能成家立业,考个功名,就心满意足。不曾想到了如今,陈三郎竟能折腾起偌大一番事业来,真是菩萨保佑。
那边宋珂婵眼神有些飘忽,有一抹苦涩的滋味泛上心头:年华易逝,终生未托,每想到此,便忍不住感慨伤怀……
在队伍前列,另一辆大马车中,周分曹与宋志远坐在里面,摆上个茶几,正在饮茶聊天。
宋志远微微眯着眼睛,嘴里啧啧有声,说道:“没想到,公子这就打下州郡了。”
周分曹笑道:“我也没想到。”
当初出征,他可是持反对意见,觉得事不可为,不该冒险。当下结果,却是被打脸。可是他觉得高兴。心下暗叹:行军打仗,果然非吾辈所长,过往看得几本兵书,不过纸上谈兵耳。
其实倒也不能怪他学非所用,人各有专长,领域不同而已。很多事情,本来就是知易行难,不断积累起经验才行。
宋志远问:“分曹兄,到了州郡,你说公子会如何行事?”
周分曹回答:“简单,按部就班即可。”
宋志远闻言,很快明悟过来:六房制度,本来就是州域才能拥有的班子,在崂山府时,等于提前建立起来了。当下占了州郡,正好套上来用,毫无问题。怪不得陈三郎一纸号令,把六房主事全部调遣入州。他们这些人到了州衙后,即可无缝对接,开始做事。
周分曹又道:“至于别的,也可按照崂山施行的来,分田分地,重建村落乡镇。以此及彼,下面各大府城都可如此。”
这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模板,然后进行复刻,省事又简单。
宋志远一拍手:“妙极。”
兴奋不已。
想当初,他被困南阳府,在走投无路之下,蒙得陈三郎派人来救。一是感恩,也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便投靠之。那时候,陈三郎才是一个小小县令而已。在旁人看来,不管是他,还是周分曹,屈身帮陈三郎办事,都属于屈才,明珠暗投,昏了头。
可不,谁都知道大乱将起,明哲保身也好,良禽择木而栖也罢,总得选个好去处,否则的话,便是引火上身,后患无穷。君不见这数年间,家族也好,名士也好,修者也好,林林总总,都在奔走忙碌,所为无他,就是要找“明主”,寻“潜龙”。
不管怎看,小小一个泾县县令都难以入眼,要人没人,要兵没兵,所依仗的,不过是一个状元名衔,这点名望,实在不够看。
然而天下苍茫,时运浮沉,着实不是能轻易便瞧得明白清楚的。现在再看,陈三郎已是入主雍州——虽然看起来,势力还是略显单薄了些,但毕竟开辟出了格局,前程不可同日而语。
宋志远忽而想到一事,忙道:“只是雍州幅员辽阔,我们才这么点人,恐怕治理不来呀。”
周分曹呵呵一笑:“志远,你知其一,不知其二呀。”
宋志远一愣,有些尴尬地摸了摸胡子。确实,多年以来,他一直待在南阳书院,教学育人,懒得理会外面的事,久而久之,格局就小了下来,形成桎梏,限制住了自己,此时面对老友,便虚心问道:“请周兄赐教。”
周分曹饮了口茶,缓缓道:“以往公子一介七品县令,受种种局限,少人可用。但自从跳出泾县,来到雍州后,一切都已改变。特别是占了崂山,励志图新,基业有成后,你且看看有多少人慕名投奔而来?”
这个是事实,那几大家族便是明证,削尖了脑袋要往府衙里钻,哪怕只是做个小吏都行。这在过往,不敢想象,没有合适的位置,那些人物宁愿呆在深山老林里当隐士,也绝不会出山。
当然,其中有时局威迫的原因,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众人既然选择了陈三郎,就代表陈三郎获得了人心。
周分曹侃侃而言:“一府之地可如此,一州之地又如何?公子身为状元郎,又有钦命在身,当初出走泾县,遭受诸多指责,背上无妄罪名,然而当元文昌叛乱,一切都化为云烟,沉冤得雪,公子忠烈之名高涨,天下皆知。今入主雍州,斩杀蛮王,平定叛乱,可谓声望飙升,万民归心。你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怕无人可用?”
宋志远叹道:“这一席话,胜十年书呀。”
他并非笨人,立刻明白个中关窍,一言以蔽之:陈三郎势已成!
聚人便是聚势,人越多,势越众。反过来说,当气势起来了,人也会越来越多,人与势之间,相辅相成。
毫无疑问,当雍州平定,前来投奔陈三郎的人肯定很多。雍州饱受战火摧残,蔽败之极,但还是剩存些人的,他们只是逃走了,躲起来了,当出现了重返家园的机会,这些人一定会回来——就跟陆家他们一样。
乡土之情,早溶于血脉中,不可分割。
周分曹笑道:“前些日子队伍中不就来了个龙虎山道士嘛,不请自来,必有所求。换做以前,哪有这事?”
龙虎山乃天下名山,道统千年,信奉者众,等闲绝不会登门的。许多世家权贵,都以有龙虎供奉为荣。
宋志远心领神会,会心一笑。
正说话间,前面队伍停了下来。
周分曹撩开帘子,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一骑来报:“禀告主事大人,前面便是高平府城,仿佛有古怪,逍遥仙长在那儿做法呢。”
周分曹一怔:“还有这事,走,去看看!”
居中一辆大马车边上,有重骑护卫。车厢内,坐着陈王氏、许珺、陈二妹,以及宋何婵等。
她们正在拉着家常,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道路有些颠簸,摇摇晃晃的,忽然间许珺捂住胸口,做干呕状。
陈王氏见到,连忙过来,轻抚其背:“珺儿,你辛苦了。”
许珺脸颊飞霞,螓首低垂:“娘亲,我没事,缓一缓就好。”
陈王氏眉开眼笑,握住她手。娶这个媳妇,真是好生养,这不,就怀上了。本来她还有些怨怪儿子天天在外奔波,不顾家,现在看来,却是错怪三郎了。其居家时,晚上定然没少用功,卖力耕耘,辛苦得不得了……
想着,思绪不禁一阵恍惚:时间过得真快,又过去一年。自家儿子,再也不是那个只会死读书的呆子,眼下,已经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人了。听人说,现在整个雍州,都归他管。
妇人并非一无所知,以前想着儿子能成家立业,考个功名,就心满意足。不曾想到了如今,陈三郎竟能折腾起偌大一番事业来,真是菩萨保佑。
那边宋珂婵眼神有些飘忽,有一抹苦涩的滋味泛上心头:年华易逝,终生未托,每想到此,便忍不住感慨伤怀……
在队伍前列,另一辆大马车中,周分曹与宋志远坐在里面,摆上个茶几,正在饮茶聊天。
宋志远微微眯着眼睛,嘴里啧啧有声,说道:“没想到,公子这就打下州郡了。”
周分曹笑道:“我也没想到。”
当初出征,他可是持反对意见,觉得事不可为,不该冒险。当下结果,却是被打脸。可是他觉得高兴。心下暗叹:行军打仗,果然非吾辈所长,过往看得几本兵书,不过纸上谈兵耳。
其实倒也不能怪他学非所用,人各有专长,领域不同而已。很多事情,本来就是知易行难,不断积累起经验才行。
宋志远问:“分曹兄,到了州郡,你说公子会如何行事?”
周分曹回答:“简单,按部就班即可。”
宋志远闻言,很快明悟过来:六房制度,本来就是州域才能拥有的班子,在崂山府时,等于提前建立起来了。当下占了州郡,正好套上来用,毫无问题。怪不得陈三郎一纸号令,把六房主事全部调遣入州。他们这些人到了州衙后,即可无缝对接,开始做事。
周分曹又道:“至于别的,也可按照崂山施行的来,分田分地,重建村落乡镇。以此及彼,下面各大府城都可如此。”
这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模板,然后进行复刻,省事又简单。
宋志远一拍手:“妙极。”
兴奋不已。
想当初,他被困南阳府,在走投无路之下,蒙得陈三郎派人来救。一是感恩,也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便投靠之。那时候,陈三郎才是一个小小县令而已。在旁人看来,不管是他,还是周分曹,屈身帮陈三郎办事,都属于屈才,明珠暗投,昏了头。
可不,谁都知道大乱将起,明哲保身也好,良禽择木而栖也罢,总得选个好去处,否则的话,便是引火上身,后患无穷。君不见这数年间,家族也好,名士也好,修者也好,林林总总,都在奔走忙碌,所为无他,就是要找“明主”,寻“潜龙”。
不管怎看,小小一个泾县县令都难以入眼,要人没人,要兵没兵,所依仗的,不过是一个状元名衔,这点名望,实在不够看。
然而天下苍茫,时运浮沉,着实不是能轻易便瞧得明白清楚的。现在再看,陈三郎已是入主雍州——虽然看起来,势力还是略显单薄了些,但毕竟开辟出了格局,前程不可同日而语。
宋志远忽而想到一事,忙道:“只是雍州幅员辽阔,我们才这么点人,恐怕治理不来呀。”
周分曹呵呵一笑:“志远,你知其一,不知其二呀。”
宋志远一愣,有些尴尬地摸了摸胡子。确实,多年以来,他一直待在南阳书院,教学育人,懒得理会外面的事,久而久之,格局就小了下来,形成桎梏,限制住了自己,此时面对老友,便虚心问道:“请周兄赐教。”
周分曹饮了口茶,缓缓道:“以往公子一介七品县令,受种种局限,少人可用。但自从跳出泾县,来到雍州后,一切都已改变。特别是占了崂山,励志图新,基业有成后,你且看看有多少人慕名投奔而来?”
这个是事实,那几大家族便是明证,削尖了脑袋要往府衙里钻,哪怕只是做个小吏都行。这在过往,不敢想象,没有合适的位置,那些人物宁愿呆在深山老林里当隐士,也绝不会出山。
当然,其中有时局威迫的原因,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众人既然选择了陈三郎,就代表陈三郎获得了人心。
周分曹侃侃而言:“一府之地可如此,一州之地又如何?公子身为状元郎,又有钦命在身,当初出走泾县,遭受诸多指责,背上无妄罪名,然而当元文昌叛乱,一切都化为云烟,沉冤得雪,公子忠烈之名高涨,天下皆知。今入主雍州,斩杀蛮王,平定叛乱,可谓声望飙升,万民归心。你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怕无人可用?”
宋志远叹道:“这一席话,胜十年书呀。”
他并非笨人,立刻明白个中关窍,一言以蔽之:陈三郎势已成!
聚人便是聚势,人越多,势越众。反过来说,当气势起来了,人也会越来越多,人与势之间,相辅相成。
毫无疑问,当雍州平定,前来投奔陈三郎的人肯定很多。雍州饱受战火摧残,蔽败之极,但还是剩存些人的,他们只是逃走了,躲起来了,当出现了重返家园的机会,这些人一定会回来——就跟陆家他们一样。
乡土之情,早溶于血脉中,不可分割。
周分曹笑道:“前些日子队伍中不就来了个龙虎山道士嘛,不请自来,必有所求。换做以前,哪有这事?”
龙虎山乃天下名山,道统千年,信奉者众,等闲绝不会登门的。许多世家权贵,都以有龙虎供奉为荣。
宋志远心领神会,会心一笑。
正说话间,前面队伍停了下来。
周分曹撩开帘子,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一骑来报:“禀告主事大人,前面便是高平府城,仿佛有古怪,逍遥仙长在那儿做法呢。”
周分曹一怔:“还有这事,走,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