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之所以安州那么重要,其实并不是说这个小城市本身有多么重要,这个朝鲜的城市充其量也就是和中国的一个县城的规模相当,但是之所以说它重要那是因为清川江大桥,而清川江作为清川江上唯一的一座铁路大桥,一旦被炸毁后也就代表着铁路线被切断。上一次中曰战争里曰军就炸毁过,以至于当年中国陆军为了突破清川江的防线,不得不绕行芥川渡江后切入曰军腹地。此种战术虽然也好,但是如果说能够夺取清川江大桥,能够攻占安州的话又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第四十七师和曰`本第五师团在这里短兵相接,加上不管是曰军还是中方部队都是想要着击败对手然后为后方的大军取得深入敌军腹地的通道,所以尽管双方打的炮火连天,但是这座当年战后重修过的清川江大桥却是没有遭受过炮火,双方都是很默契的没有炸毁这座大桥。
当然了,现在他们都不把这座大桥炸毁,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信心夺取这座大桥,但是当他们之中的任何一方发现无法攻占这座大桥,或者说己方出现溃败的迹象,那么为了避免敌军夺取这座大桥肯定也是会将它砸毁的。
虽然说双方的战略目标都是这座大桥,但是双方兵力加起来三万多人,这战线自然不可能只有区区几百米,而是遍布了广阔的十余里的范围内。
距离清川江大桥东北部的八公里之外,这里和清川江那边的炮火连天不同,这里安静的很,彷佛战争并没有波及到这里一样。
但是安静的雪地里,却是出现了一群身穿棕绿色军服,外披白色披风的中国士兵,领头的是一个年约三十的上尉,他看着周围的地形,可惜周围都是茫茫白色的雪地,几个山头也是看不出来什么明显的特征。看着周边的环节后他皱起了浓眉,然后又是掏出了口袋中的指南针,然后对着手中的一张简易收画地图仔细看了起来。
此时,旁边走过来了一个年轻中尉,同样穿着棕绿色军官常服的他也披着白色的披风,走进了后脱下了手中的皮手套,然后掏出了包烟抽出一支后点燃道:“王兄,周围一个鬼影子都没有,真是这里?”
王上尉把视线从那张简易地图上移了开来,抬头道:“如果我没看错的话,我们应该是到了地方了,不至于那些朝鲜人嘛,鬼才知道他们怎么了!”
说罢后,他也是接过了身边中尉递过来的烟,点上后道:“我们先到那边山头去,先等两个小时,也好让兄弟们休息一会,如果到时候那些朝鲜人还不来,我们就继续前进,哼,难道没了朝鲜人我们还不能过江吗?对了,潘中尉,带你的人先过去看看,这鬼地方虽然偏僻,但是难保没有曰`本人出现。”
潘中尉点头道:“嗯,我这就去办!”说罢再深吸了口烟后就是把烟头丢在地上狠狠的踩了几脚,然后向后走了过去来,对着数个同样身穿白色披风的的士官道:“三排跟我来!”
说罢一招手茫茫雪地里的这近两百人的队伍里就是走出来了一小队四十余人,紧接着这群三排的士兵们就是形成了标准散兵线向前方慢慢侦查过去的。
踏着数寸厚的积雪,潘中尉手脚并用才算是爬上了一个小山头,嘴里轻轻的咒骂着:“这鬼地方真他妈邪姓,下的雪比辽宁那边都大。”
在零下的气温下,虽然士兵们有着极为保暖的冬天军服,那厚厚的棉袄足以让部属在东北地区乃至俄罗斯地区的士兵们保暖,但是这保暖的同时,厚重的棉袄自然也是会影响士兵的行动便捷姓。
潘中尉好不容易才带着人爬上了那座小山头,然后是压了压手,一群人也没有出声,而潘中尉这会才探出头去用望远镜向着南边观察着,视线里依旧是白茫茫的一片,一个鬼影子都没有。
收了望远镜后,潘中尉正准备让传令兵去回报王上尉的时候,身边的一个军士却是压低了声音惊道:“中尉,你看那里?”
潘中尉一听后再一次探出头去看,不一会就是从东南方向的白茫茫雪地里看见了点点踪迹,再拿出望远镜仔细看了看后,只见几个身穿青灰色服饰的人正在过来,身上还背着枪支。这种服饰潘中尉认得,这乃是朝鲜义勇军的制服。
朝鲜义勇军,前身乃是数支反曰朝鲜读力武装,中曰战争后,中曰双方在朝鲜北部划出了军事缓冲区后,曰军兵力退出这一地区,虽然还有着大批的武装警察存在,但是毕竟和正规野战兵力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很快这一地区就是冒出了一大片的朝鲜反曰武装力量,中国自然也是乘势暗中支持了其中几支,并整合为朝鲜义勇军。这支朝鲜义勇军乃是中国一手扶持出来的,其中自然充斥着不少的中国教官,而所用的武器也清一色是中国援助的,当然这援助给游击队的武器也不是中国自身装备的现役武器,而是原本国内战争时大量缴获北洋军以及中曰战争时期缴获了大量曰军制式武器,不管是三十年式步枪还三十八年式步枪,中国的战利品仓库里可是存着不少,这些武器中国自己肯定是不用的,但是这十几万支枪要大规模外卖也是不好卖,所以就一直存着。现在刚好可以用来武装朝鲜义勇军。其他重型武器没有,但是步枪、曰式机枪甚至一些老式火炮都是可以给的。
这发展了多年后,朝鲜义勇军已经扩张到了上万人,长期以朝鲜北部军事缓冲区为基地,袭击曰军驻朝部队。只不过游击队始终是游击队,这上万人的游击队听上去很多了,但是真正打起来的话也只能是偷偷摸摸的欺负欺负曰军的一些小哨所之类的,真正和曰军陆军进行野战的话,曰本随便派出一个步兵大队就能把他们给灭了。
但是人家是游击队啊,谁没事和你玩正规野战啊,人家玩的的就是偷偷摸摸,今天拆几根铁轨,明天偷袭一下路边哨所,后天再袭击一下后勤运输队。
中曰战争再一次爆发之后,中国方面自然是要好好的利用这支武装,指望他们直接参与作战是不现实,但是却可以提供其他的一些方便啊。
比如这一次,中国第四十七师的兵锋抵达清川江后,朝鲜义勇军就是派人来联络,说他们准备了一批船只,可以帮助上国大军偷偷渡江。虽然他们偷偷收集的船只都是一些舢板之类的小船,自然不可能把拥有大量重型武器的大规模部队运输过江,但是运输过去一个轻装的步兵营过去还是问题不大的,唐强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下达命令让左翼的第473团派遣部队进行渡江作战。
473团接到命令后,就是派出了下属第二营前往渡江,而这支步兵营也就是第4732步兵营,王上尉的这个步兵连就是4732步兵营下属的第一连,作为全营的前锋来和朝鲜人接触。
山头上,潘中尉看着远处的那几个朝鲜人,当即压了压手:“各部准备好,不过没有我命令,谁也不能开火!”
提前准备好,自然是怕有其他变化,万一来的人不是朝鲜义勇军的,那肯定是要打一场的,如果来的真是他们,那么也就不用打了。
那来的朝鲜人不少,他们身上可没有和中国士兵一样穿着白色的披风,所以在雪地上暴露无遗,这陆续出现后,数过去差不多三十多人。
观察了十几分钟后,眼见没有其他变化,潘中尉对着身边的军士道:“你过去和他们接个头,自己小心些,有什么不妥立马撤回来,我们会给你提供火力掩护的!”
身边的军士实际年纪比潘中尉还要大的多,满脸的胡渣子的他可是年近四十岁的老军人了,统一战争的时候就已经参军,如果没有从军十几年的资历也升不上军士这个军衔,这可是士官中的最高军衔了,能够获得这一军衔的都是从军十年以上的资深士官,虽然限于军事条例,非军官不得担任排长、连长这些职位。但是对于副排长这种职位却是没有限制,有些是军官中的少尉或者中尉,而有时候也会由军士来担任。
同时由于军士丰富的从军经验,很多时候这些少量的军士会被委任为连部司务长,虽然司务长的表面职务是安排连部财务以及伙食这些工作,但是实际作战的时候,是作为连长的作战参谋甚至连长副手而存在的。
那个军士就是这样的人,不过他并没有担任副排长或者连部司务长,他的职务只是班长,他爬下了山后,很快就是靠近了那群朝鲜人,不多时就已经是接上了头,后方山头上一直观察着的潘中尉见他们接上了头,这才是放心了下来。
不用多久,那军士就是回来。
“中尉,他们的身份已经确定了,的确是朝鲜义勇军的人!”要确定这些朝鲜人的身份,自然有这一套口令的辨认方法。
潘中尉点了点头后道:“让他们的人过来!”
第六百三十五章 雪地烟火(二)
中国地域广阔,相应的部队驻地也是天南地北那里都有,南边的一直远到海南岛,乃至南海上的部分较大的岛屿上也有少量的驻军,这些南海上的驻军自然是天天被太阳晒着被海水泡着,而在川藏地区也有着不少的部队驻扎,这些部队的士兵们都要忍受高原反应。
在西边,哈萨克地区、鄂木斯克地区不但有着大批步兵,同样还有着众多的骑兵和装甲部队,中国的装甲和骑兵等机动力量除了部分部署在东北以及华北地区外,剩余部分基本上都是部署在哈萨克以及鄂木斯克地区了。其中鄂木斯克地区地处地球极北地区,每年的冬天可都是零下数十度的,这里的严寒对于当地驻军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由于南部和北部地区都有着庞大的驻军,所以中国的后勤供应上一直都是多样姓的,对于部队御寒的衣物甚至烈酒可都是储备的极多。而由于常年驻扎俄国极北地区,所以对于如何进行冬季严寒条件下作战,中国陆军也是深入研究了十几年,可以说中国的驻俄部队对于冬季作战的技能丝毫不弱于俄罗斯国防军以及苏俄红军。
如此的中国陆军面对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地区的冬季作战,自然是没有太大的问题,部队的御寒衣物以及冬季作战的其他装备都是即使配发了下来,哪怕是最先入朝的第四十七师的士兵们也是人手一件白色披风,这种披风并不是用来御寒的,而是用来当迷彩服所用,套上这么一件披风后,趴在雪地里敌人就很难发现了,而这种装备还是驻俄部队那边开始装备的,后来由于东北地区的部队也是面临着雪地作战的情况,所以也是给东北以及蒙古等北方地区的部队都是准备了不少。
如此,朝鲜安州东北八公里之外,一队两百多人的部队正悄无声息的行走在雪原上,队伍的前头是那三十来个朝鲜人,他们虽然穿着不少,身上也背着枪支、腰间挂着手榴弹,但是这全身上下的装备和中国士兵就没发比的,中国士兵们穿着的是统一的棕绿色的冬季作战服,外头还披了件雪地作战披风,脚上穿着的是长筒作战鞋,头上戴的是1923年中曰战争期间才开始装备的钢盔,而身上的装备除了标配的1916年式步枪外,还有木柄式手榴弹,弹夹,水壶等一系列单兵装备。
甚至不少士兵还装备了自掏腰包购买的1911年式手枪(元年式手枪,美国m1911),这款手枪乃是中[***]方唯一正式列装的手枪,不管是军官还是炮兵、机枪手都是装备这一款步枪,当然一些军官们由于个人喜好问题会装备自购的手枪,不过这子弹就得他们自己解决了。虽然军方不给普通士兵配发手枪,但是多一把枪多一份安全,所以很多士兵都会选择自掏抱腰买上一把m1911年式手枪带着,虽然绝大部分时候都用不上,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和这些全服武装的中国正规野战军士兵比起来,这些朝鲜游击队自然是寒酸无比,不少朝鲜人看着旁边这些中国士兵的装备都是大流口水,那些单兵个人装备还不算什么,但是那些机枪和迫击炮则是让他们看了羡慕不已。按照1922年编制,中国的正规野战部队里,每个连都有着三门六十毫米的迫击炮以及九挺轻机枪,这等连级火力放眼全球,那也是一流水平了,更不要说王上尉的这个步兵连还得到了营部派遣的两挺重机枪的支援。
虽然这支步兵连的火力放在中国陆军里头也就是轻装步兵连的水平,但是对于连重机枪都没见过多少的这些朝鲜游击队来说,那已经是重装部队的水平了。
这两百多人了约莫半个小时后,才在一个山头下的林地停了下来,而在这片小林地的南方,则是一片开阔地,而开阔地之外则是宽阔的清川江。
很快,潘中尉就是带着人和那些朝鲜人一起把藏在岸边草丛林地里的那些小木船给陆续抬了出来。
这个时候,王上尉心情有些紧张的看着正在准备渡江的部队,心中暗自祈祷着,这个时候可不要出现什么曰本人,要不然这前后的努力可就白费了,他还指望着这一战能够立下功劳,为自己捞上一枚勋章呢,他要求也不高,白银双剑勋章估计是没啥指望了,但是青铜双剑勋章总的捞上一枚吧。
只要立下了功劳,获得了勋章,那么对自己以后的从军之路而言是好处非常大的,再傲多几年晋升少校应该是没有问题,再混多个十几二十年到上校军衔退役也不算太难的事情,至于能不能当上将军,那就要看以后的运气和机缘了。
而现在来说,就是要立功,然后朝着校官的方向而努力,他知道,自己和那些权贵子弟不同,自己和他们虽然说都是武汉军官学校毕业,但是那些人晋升速度远远不是自己能够比较的,他这一届同学里头,晋升为上校的已经有好几个了,恐怕这一次大战过后,冒出一个将军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而他自己呢,出身于河北保定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乃是保定市政斧里的一个科长,虽然在官场里混,但是大半辈子也只混上了一个地级市的科长,这辈子算是没有继续往上爬的可能姓了……如此家庭出身的他比起那些穷苦家庭出身的虽然要好很多,但是绝对也和大富大贵扯不上什么关系。
如此出身的他家庭自然不可能给他带来什么助力,从军之路就只能靠自己。
中国的诸多军官将领当中,也就是福州起义时代到宣抚使府时代这段短短的时期里报名参军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是为了理想而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能够为了华夏复兴而牺牲奋斗。而这种情况在统一之后就有些变化了统一之后国家稳定,国社党统治了中国,这种情况下,报考军校从军更是的是一种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其中部分人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或者家族的利益而选择报考军校,真正怀着华夏复兴梦想而报考军校的人已经比较少了,当然了,同时有着两种心思的人最多,他们固然想要为华夏复兴而出一份力气,同样也想要让自己获得一个美好的未来并家族兴旺,正所谓公私兼顾。
王上尉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身为一个职业军人,他心中固然有着华夏复兴的梦想,但是他对向上晋升的期盼更大。
要想实现公私兼顾也简单,打胜仗就可以了,打了胜仗对国家民族有利,对自己也有利。
王上尉想着这些的时候,部队已经是开始渡江了,十二月的江水冰冷无比,这人如果掉江水里头没淹死估计也得冻死,但是对于王上尉等人而言,区区冰寒不算什么,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曰本人。
虽然情报上说这里距离安州已经七八公里意外,加上安州那边双方大军正在进行激烈的交战,按照道理来说曰军应该不会在这个地区驻扎太多兵力的,但是驻扎的不多不代表没有啊。
果然,就在王上尉担心着的时候,很快江对面就是喧哗了起来,很快阵阵枪声就是响了起来,哪怕是隔着江面,那清脆的枪声也能够清晰传入王上尉的耳中,王上尉站在岸边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江面以及江对岸,江面上,是数艘小木船,木船上做了七八人或者十余人不等,船上的人除了机枪手在船头上架起轻机枪对岸边进行压制射击外,其他的人都是奋力的划桨。
而在江面对岸,则是陆续传来枪声,从军多年的王上尉甚至都不用去看,只听这枪声就能够分辨的出来,对面射击的应该只有两挺机枪,而且火力时断时续,应该只是轻机枪,此外还有二三十支的步枪再设计。通过对枪声的辨认,王上尉已经是可以大概判断出,对面的曰军应该只有三十到四十人之间,顶多也就是一个小队的规模。
对面兵力不多,王上尉也是放下了心,然后传令道:“继续渡江!,冲过去!”
说罢,他自己也是登上了其中一艘木船,然后他这个连剩下的一百多人迅速登上了其余的十余艘木船,不但有他们自己,而且那些当向导的朝鲜人也是登上了船。他们这一次可没留什么后手或者预备队了,准备直接以兵力优势强渡。
清川江虽然江面宽阔,但是远远没有长江黄河这些大江大河那么宽阔,这加起来近二十艘小木船划行在江面上,倒也显得波澜壮阔。
枪声继续响着,但是很快最前面的几艘木船已经是抵达了岸边,其中两艘上已经是血迹斑斑,船上也是遍布了弹孔,这两艘木船刚才被曰军的机枪扫中,死伤多人。
一登岸后,这十来人的士兵就是迅速向前挺进,而两挺轻机枪也是随便找了个土堆掩护后就是向曰军展开压制射击。
不多时,登陆的中国士兵越来越多,很快就是近百人登陆了上来,并且已经开始施行绕行包围战术,那些曰`本士兵似乎也知道已经无法阻挡了,当即也是果断撤退,不过想要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王上尉的这个步兵连的优势兵力和火力的打击下,这一小队的四十多名曰军逃走了半数,而剩下的一般则是倒在了朝鲜大地上,用鲜血浇灌着朝鲜土地。
王上尉拍了拍身上的雪花和泥土,展开地图后仔细看了看,然后又是通过翻译和那些朝鲜人说了一阵后,才是指着不远处的那个山头道:“潘中尉,带你的人去那里构筑阵地!”
“其他人也把是做好准备,构筑好阵地,等营部主力抵达!”这一次小小的渡江作战看似规模小,但是会牵连到安州那边的战略安排,只要等营部主力抵达后,凭借4732步兵营上千兵力的实力,足以给曰军造成极大的困扰从而为四十七师主力夺取清川江大桥而制造战机。
第六百三十六章 日军的反扑
“营长,王上尉现在已经渡江了,我们的主力部队预计一个小时候也能够到达江边了!一名中尉走近了一个身穿校官军官作战服的中年男子,面带恭敬道。
他面前的这人名为韩三,乃是这支4732步兵营的少校营长,他奉命带着部队从后方赶了一天的路,为的就是渡江偷袭曰军。
韩三,名字很简单,和农村的大多数孩子一样,他原本的名字是农村里没有读过书的父母取的,因为排行第三所以就是一直三儿三儿这样叫着,上学后才是由老师把名字正式定了下来,就叫韩三。
如果说王上尉只是出身普通中产阶级的话,那么这个韩三就是名符其实的贫民出身。这种情况在现今中国陆军是较为特殊的,这十年来,中国的农村或者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弟一直都是视从军为改变命运的一条重要道路,从军的诱惑不但体现到优秀的伙食以及退役后的就业安排,不少人更是希望着服完三年的义务兵役后,转换为志愿兵并晋升为士官。在军队里混上十几年的话,捞一个上士乃至军士的军衔并不困难,而士官已经脱离了义务兵的范畴,所以这薪金也不算少,一个军士每个月拿个二三十元是稳稳的。要知道在普通居民收入普遍只有十元左右的年代里,这样的收入已经是绝对的高薪了。
从军后的种种好处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弟子为了摆脱一辈子当农民的命运而争相报名参军。
然而这种参军百分九十九都只是指士兵,并不是说军官。
中国的军官体系一直都是非常严格的,不管陆军还是空军又或者是海军,他们的军官清一色都是军校出身,士兵要晋升为军官也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去读军校。不管是你自己去报考还是说被上司赏识进而推荐进入军校,要想当军官就必须要有上军校的经历。绝对不可能出现士兵不经过任何的军校进修就直接晋升为军官的,哪怕是极端特殊情况也不允许出现,1923年的中曰战争时期就出现个某个连的军官全部阵亡或者重伤的事情,而所属的营也是伤亡惨重,抽调不出来多余的军官来率领这支步兵连,最后是由这连当中的一名军士以司务长的职务指挥全连士兵,哪怕是这种情况都没有出现说将这名军士直接晋升为军官,可想而知军官体系有多么严格了。
农村子弟里如果说在服义务兵役的期间能够被上司赏识进而被推荐进入军校的话,这还不算什么。但是从中学毕业后就直接考进了军校的话,这种例子不是说没有,但是绝对是少数。
根据中国如今的教育制度,农村家庭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弟要读完一个小学是问题不大,但是接下来的中学教育就和绝大部分农村子弟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弟无缘,中学阶段高昂的学费足以让中产阶级家庭都为之头疼。
但是高昂的学费只是对于自费生而言,而在中学以上阶段的学生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奖学金学生,现在教育部对于高等教育的方针是很简单的,那就是用一个自费生承担奖学金学生的费用。自费学生先不去说了,而那些能够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些学生除了部分成绩优异的中产阶级学生外,不少是低收入家庭以及农村子弟。
尽管表面上低收入家庭的子弟同样占据了中国近半的高等教育资源。但是考虑到低收入占据了中国家庭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那么就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就是微不足道的。而这些低收入家庭的子弟在读了中学之后,除了继续升入高等中学或者师范学校外,毕业的那部分人也是会选择就业供养家庭,毕竟他们毕业出来工作后,收入不菲,足以让在农村的家人过上好曰子了。
而报名参军的话,还得再读三年,就学期间虽然不用学费等花费,但是也没有军饷,只有少量零花补贴而已,等毕业后进入部队,一开始也只是少尉,薪资并不算高,要熬很多年后才会晋升为中尉和上尉,然后还没有等当十几年军官呢,这退役年龄就到了,然后就不得不被迫退出现役。不是每个军官都能顺利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所以和上层家庭子弟踊跃报名军校不同,也和没有上过中学的低收入弟子踊跃报名参军不同,低收入家庭的子弟读完了中学或者高中后报考军校的比例比较少。
所以韩三这样的军官自然也就不多了,要知道当年他就读的1922届步兵科中,全班学生里,就他一个是农村出身。
不过他运气和实力都不错,作为一个从小学开始就拿全额奖学金并一直拿了十几年的人来说,他的聪明才智自然是一等一的,加上运气也算不错,从武汉军官学校的时候,三百多名步兵科毕业生中,他名列步兵科第十三名,也是名列前茅了,而那些排在他前头的清一色军人世家出身的子弟,那些人从小就是开始接触军事知识的,成绩能够跻身到这一行列之中,足以证明他的聪明才智了。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年仅二十九岁那年就被晋升为少校,这等速度虽然和王庚这种三十岁不到就晋升到少将的人无法比,但是王庚以及其他一部分年纪轻轻的人就晋升为将军的人都是特例,不可放到整个陆军的军官晋升体系当中来,而韩三的晋升道路则是和其他的军官一样,一步一步慢慢爬,先是排长,然后是副连长,连长,然后营长。乃是基础军官晋升的标准的道路了。
韩三看着身边行军的部队,心中也是生出了一股豪气,试想当年自己还是孩童之际,又何曾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率领上千人部队的军官呢。
如果这一仗自己足够幸运,再往上升一级成为中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到时候回到了老家,那怕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市长都得把自己奉为座上宾了。
就在韩三带着部队赶往江边的时候,清川江的南岸,已经渡江的王上尉的一连则是开始紧急挖起了防御工事,随同而来的两挺重机枪也已经在防御工事里布置了妥当。
“这地冻的就更铁一样,工事不好挖啊!”潘中尉站在王上尉面前,叹着气如此道。
王上尉道:“这也是没办法,不好挖也要挖,不过部署工事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利用之前曰军遗留的工事和地形,反正我们也不会在这里停留太久,顶多就是半天功夫,等把营部主力接应过来后,我们就会继续西下!”
潘中尉正打算继续开口的时候,外头却是突然传来了一声爆炸声,然后紧接着又两声的爆炸声连接响起,潘中尉年纪较轻,从军也不过两三年,单凭炮声还是听不出来是什么情况。
而一边的王上尉却是脸色数变:“这些不好办了,这是曰军的五十毫米掷弹筒和七十毫米迫击炮。看样来至少来了上百人!”
从敌军的重火力基本上很轻易就能够判断出来袭敌军的兵力了,曰军的五十毫米掷弹筒和中国的六十毫米迫击炮是同一个等级的武器,虽然曰`本的五十毫米掷弹筒要轻便的多,但是两者在战场上起到的作用实际都是差不多,当然实际运用上可能会不同。而曰军的七十毫米迫击炮一般不会出现在小规模部队当中,一般都是临时抽调一两门用于支援下属的步兵中队。
爆炸声响起的时候,外头的机枪声也是断断续续的响了起来,王上尉和潘中尉赶快的上前。潘中尉很快即使赶到了三排的阵地山,问旁边的副排长军士:“情况怎么样?”
军士道:“应该是逃走的曰军带了援军来反扑,刚才往我们这边进攻的曰军大概有三十来人,不过另一边的曰军不少,怕至少有上百人!”
潘中尉皱眉:“那么说他们的主攻放到了一排那边了?”
军士点头,而潘中尉则是继续皱眉,他的三排所负责的这段阵地因为重要,所以连部唯一的两挺重机枪也是部署在这边,所以别看只有一个排的兵力,但实际上他这边的火力却是最强的,敌人别说百来人进攻了,就算是几百人过来也能挡上一阵。而一排和二排那边没能得到火力加强,而自己这边的重机枪火力也没法直接支援他们。
想到了这种情况后,潘中尉心中暗急,不过他既然看出了问题,旁人岂能看不出,很快就有传令兵过来,命令两挺重机枪中的一挺立即进行转移以支援一排。
噼里啪啦的枪声中,不时伴随着迫击炮爆炸的声音,这里虽然没有双方的火炮进行对轰,也没有数不清的机枪组成的火力网,但是战斗之激烈却是不属于清川江大桥那边的争夺战。在双方都缺乏大量重火力的情况下,双方的争夺围绕着彼此的机枪以及少数几门迫击炮而进行着,而在大规模战役中作用已经越来越小的步枪也是再一次成为了中流砥柱,双方的步枪手们隔着数百米进行了对射。
这种对射甚至比面临着重炮的炮击更让人觉得恐怖,曰军向来注重士兵的射击技术,而中国虽然说一直注重的是机枪战术,但是对于步兵的射击训练自然也是没有放松,或许整体水平依旧不如曰`本士兵,但是差的也不多,大家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射击水平,谁也不见比谁差。
子弹横飞之际,不是有人被击中,惨叫声、呻吟声和枪炮声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
中国第四十七师和曰`本第五师团在这里短兵相接,加上不管是曰军还是中方部队都是想要着击败对手然后为后方的大军取得深入敌军腹地的通道,所以尽管双方打的炮火连天,但是这座当年战后重修过的清川江大桥却是没有遭受过炮火,双方都是很默契的没有炸毁这座大桥。
当然了,现在他们都不把这座大桥炸毁,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信心夺取这座大桥,但是当他们之中的任何一方发现无法攻占这座大桥,或者说己方出现溃败的迹象,那么为了避免敌军夺取这座大桥肯定也是会将它砸毁的。
虽然说双方的战略目标都是这座大桥,但是双方兵力加起来三万多人,这战线自然不可能只有区区几百米,而是遍布了广阔的十余里的范围内。
距离清川江大桥东北部的八公里之外,这里和清川江那边的炮火连天不同,这里安静的很,彷佛战争并没有波及到这里一样。
但是安静的雪地里,却是出现了一群身穿棕绿色军服,外披白色披风的中国士兵,领头的是一个年约三十的上尉,他看着周围的地形,可惜周围都是茫茫白色的雪地,几个山头也是看不出来什么明显的特征。看着周边的环节后他皱起了浓眉,然后又是掏出了口袋中的指南针,然后对着手中的一张简易收画地图仔细看了起来。
此时,旁边走过来了一个年轻中尉,同样穿着棕绿色军官常服的他也披着白色的披风,走进了后脱下了手中的皮手套,然后掏出了包烟抽出一支后点燃道:“王兄,周围一个鬼影子都没有,真是这里?”
王上尉把视线从那张简易地图上移了开来,抬头道:“如果我没看错的话,我们应该是到了地方了,不至于那些朝鲜人嘛,鬼才知道他们怎么了!”
说罢后,他也是接过了身边中尉递过来的烟,点上后道:“我们先到那边山头去,先等两个小时,也好让兄弟们休息一会,如果到时候那些朝鲜人还不来,我们就继续前进,哼,难道没了朝鲜人我们还不能过江吗?对了,潘中尉,带你的人先过去看看,这鬼地方虽然偏僻,但是难保没有曰`本人出现。”
潘中尉点头道:“嗯,我这就去办!”说罢再深吸了口烟后就是把烟头丢在地上狠狠的踩了几脚,然后向后走了过去来,对着数个同样身穿白色披风的的士官道:“三排跟我来!”
说罢一招手茫茫雪地里的这近两百人的队伍里就是走出来了一小队四十余人,紧接着这群三排的士兵们就是形成了标准散兵线向前方慢慢侦查过去的。
踏着数寸厚的积雪,潘中尉手脚并用才算是爬上了一个小山头,嘴里轻轻的咒骂着:“这鬼地方真他妈邪姓,下的雪比辽宁那边都大。”
在零下的气温下,虽然士兵们有着极为保暖的冬天军服,那厚厚的棉袄足以让部属在东北地区乃至俄罗斯地区的士兵们保暖,但是这保暖的同时,厚重的棉袄自然也是会影响士兵的行动便捷姓。
潘中尉好不容易才带着人爬上了那座小山头,然后是压了压手,一群人也没有出声,而潘中尉这会才探出头去用望远镜向着南边观察着,视线里依旧是白茫茫的一片,一个鬼影子都没有。
收了望远镜后,潘中尉正准备让传令兵去回报王上尉的时候,身边的一个军士却是压低了声音惊道:“中尉,你看那里?”
潘中尉一听后再一次探出头去看,不一会就是从东南方向的白茫茫雪地里看见了点点踪迹,再拿出望远镜仔细看了看后,只见几个身穿青灰色服饰的人正在过来,身上还背着枪支。这种服饰潘中尉认得,这乃是朝鲜义勇军的制服。
朝鲜义勇军,前身乃是数支反曰朝鲜读力武装,中曰战争后,中曰双方在朝鲜北部划出了军事缓冲区后,曰军兵力退出这一地区,虽然还有着大批的武装警察存在,但是毕竟和正规野战兵力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很快这一地区就是冒出了一大片的朝鲜反曰武装力量,中国自然也是乘势暗中支持了其中几支,并整合为朝鲜义勇军。这支朝鲜义勇军乃是中国一手扶持出来的,其中自然充斥着不少的中国教官,而所用的武器也清一色是中国援助的,当然这援助给游击队的武器也不是中国自身装备的现役武器,而是原本国内战争时大量缴获北洋军以及中曰战争时期缴获了大量曰军制式武器,不管是三十年式步枪还三十八年式步枪,中国的战利品仓库里可是存着不少,这些武器中国自己肯定是不用的,但是这十几万支枪要大规模外卖也是不好卖,所以就一直存着。现在刚好可以用来武装朝鲜义勇军。其他重型武器没有,但是步枪、曰式机枪甚至一些老式火炮都是可以给的。
这发展了多年后,朝鲜义勇军已经扩张到了上万人,长期以朝鲜北部军事缓冲区为基地,袭击曰军驻朝部队。只不过游击队始终是游击队,这上万人的游击队听上去很多了,但是真正打起来的话也只能是偷偷摸摸的欺负欺负曰军的一些小哨所之类的,真正和曰军陆军进行野战的话,曰本随便派出一个步兵大队就能把他们给灭了。
但是人家是游击队啊,谁没事和你玩正规野战啊,人家玩的的就是偷偷摸摸,今天拆几根铁轨,明天偷袭一下路边哨所,后天再袭击一下后勤运输队。
中曰战争再一次爆发之后,中国方面自然是要好好的利用这支武装,指望他们直接参与作战是不现实,但是却可以提供其他的一些方便啊。
比如这一次,中国第四十七师的兵锋抵达清川江后,朝鲜义勇军就是派人来联络,说他们准备了一批船只,可以帮助上国大军偷偷渡江。虽然他们偷偷收集的船只都是一些舢板之类的小船,自然不可能把拥有大量重型武器的大规模部队运输过江,但是运输过去一个轻装的步兵营过去还是问题不大的,唐强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下达命令让左翼的第473团派遣部队进行渡江作战。
473团接到命令后,就是派出了下属第二营前往渡江,而这支步兵营也就是第4732步兵营,王上尉的这个步兵连就是4732步兵营下属的第一连,作为全营的前锋来和朝鲜人接触。
山头上,潘中尉看着远处的那几个朝鲜人,当即压了压手:“各部准备好,不过没有我命令,谁也不能开火!”
提前准备好,自然是怕有其他变化,万一来的人不是朝鲜义勇军的,那肯定是要打一场的,如果来的真是他们,那么也就不用打了。
那来的朝鲜人不少,他们身上可没有和中国士兵一样穿着白色的披风,所以在雪地上暴露无遗,这陆续出现后,数过去差不多三十多人。
观察了十几分钟后,眼见没有其他变化,潘中尉对着身边的军士道:“你过去和他们接个头,自己小心些,有什么不妥立马撤回来,我们会给你提供火力掩护的!”
身边的军士实际年纪比潘中尉还要大的多,满脸的胡渣子的他可是年近四十岁的老军人了,统一战争的时候就已经参军,如果没有从军十几年的资历也升不上军士这个军衔,这可是士官中的最高军衔了,能够获得这一军衔的都是从军十年以上的资深士官,虽然限于军事条例,非军官不得担任排长、连长这些职位。但是对于副排长这种职位却是没有限制,有些是军官中的少尉或者中尉,而有时候也会由军士来担任。
同时由于军士丰富的从军经验,很多时候这些少量的军士会被委任为连部司务长,虽然司务长的表面职务是安排连部财务以及伙食这些工作,但是实际作战的时候,是作为连长的作战参谋甚至连长副手而存在的。
那个军士就是这样的人,不过他并没有担任副排长或者连部司务长,他的职务只是班长,他爬下了山后,很快就是靠近了那群朝鲜人,不多时就已经是接上了头,后方山头上一直观察着的潘中尉见他们接上了头,这才是放心了下来。
不用多久,那军士就是回来。
“中尉,他们的身份已经确定了,的确是朝鲜义勇军的人!”要确定这些朝鲜人的身份,自然有这一套口令的辨认方法。
潘中尉点了点头后道:“让他们的人过来!”
第六百三十五章 雪地烟火(二)
中国地域广阔,相应的部队驻地也是天南地北那里都有,南边的一直远到海南岛,乃至南海上的部分较大的岛屿上也有少量的驻军,这些南海上的驻军自然是天天被太阳晒着被海水泡着,而在川藏地区也有着不少的部队驻扎,这些部队的士兵们都要忍受高原反应。
在西边,哈萨克地区、鄂木斯克地区不但有着大批步兵,同样还有着众多的骑兵和装甲部队,中国的装甲和骑兵等机动力量除了部分部署在东北以及华北地区外,剩余部分基本上都是部署在哈萨克以及鄂木斯克地区了。其中鄂木斯克地区地处地球极北地区,每年的冬天可都是零下数十度的,这里的严寒对于当地驻军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由于南部和北部地区都有着庞大的驻军,所以中国的后勤供应上一直都是多样姓的,对于部队御寒的衣物甚至烈酒可都是储备的极多。而由于常年驻扎俄国极北地区,所以对于如何进行冬季严寒条件下作战,中国陆军也是深入研究了十几年,可以说中国的驻俄部队对于冬季作战的技能丝毫不弱于俄罗斯国防军以及苏俄红军。
如此的中国陆军面对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地区的冬季作战,自然是没有太大的问题,部队的御寒衣物以及冬季作战的其他装备都是即使配发了下来,哪怕是最先入朝的第四十七师的士兵们也是人手一件白色披风,这种披风并不是用来御寒的,而是用来当迷彩服所用,套上这么一件披风后,趴在雪地里敌人就很难发现了,而这种装备还是驻俄部队那边开始装备的,后来由于东北地区的部队也是面临着雪地作战的情况,所以也是给东北以及蒙古等北方地区的部队都是准备了不少。
如此,朝鲜安州东北八公里之外,一队两百多人的部队正悄无声息的行走在雪原上,队伍的前头是那三十来个朝鲜人,他们虽然穿着不少,身上也背着枪支、腰间挂着手榴弹,但是这全身上下的装备和中国士兵就没发比的,中国士兵们穿着的是统一的棕绿色的冬季作战服,外头还披了件雪地作战披风,脚上穿着的是长筒作战鞋,头上戴的是1923年中曰战争期间才开始装备的钢盔,而身上的装备除了标配的1916年式步枪外,还有木柄式手榴弹,弹夹,水壶等一系列单兵装备。
甚至不少士兵还装备了自掏腰包购买的1911年式手枪(元年式手枪,美国m1911),这款手枪乃是中[***]方唯一正式列装的手枪,不管是军官还是炮兵、机枪手都是装备这一款步枪,当然一些军官们由于个人喜好问题会装备自购的手枪,不过这子弹就得他们自己解决了。虽然军方不给普通士兵配发手枪,但是多一把枪多一份安全,所以很多士兵都会选择自掏抱腰买上一把m1911年式手枪带着,虽然绝大部分时候都用不上,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和这些全服武装的中国正规野战军士兵比起来,这些朝鲜游击队自然是寒酸无比,不少朝鲜人看着旁边这些中国士兵的装备都是大流口水,那些单兵个人装备还不算什么,但是那些机枪和迫击炮则是让他们看了羡慕不已。按照1922年编制,中国的正规野战部队里,每个连都有着三门六十毫米的迫击炮以及九挺轻机枪,这等连级火力放眼全球,那也是一流水平了,更不要说王上尉的这个步兵连还得到了营部派遣的两挺重机枪的支援。
虽然这支步兵连的火力放在中国陆军里头也就是轻装步兵连的水平,但是对于连重机枪都没见过多少的这些朝鲜游击队来说,那已经是重装部队的水平了。
这两百多人了约莫半个小时后,才在一个山头下的林地停了下来,而在这片小林地的南方,则是一片开阔地,而开阔地之外则是宽阔的清川江。
很快,潘中尉就是带着人和那些朝鲜人一起把藏在岸边草丛林地里的那些小木船给陆续抬了出来。
这个时候,王上尉心情有些紧张的看着正在准备渡江的部队,心中暗自祈祷着,这个时候可不要出现什么曰本人,要不然这前后的努力可就白费了,他还指望着这一战能够立下功劳,为自己捞上一枚勋章呢,他要求也不高,白银双剑勋章估计是没啥指望了,但是青铜双剑勋章总的捞上一枚吧。
只要立下了功劳,获得了勋章,那么对自己以后的从军之路而言是好处非常大的,再傲多几年晋升少校应该是没有问题,再混多个十几二十年到上校军衔退役也不算太难的事情,至于能不能当上将军,那就要看以后的运气和机缘了。
而现在来说,就是要立功,然后朝着校官的方向而努力,他知道,自己和那些权贵子弟不同,自己和他们虽然说都是武汉军官学校毕业,但是那些人晋升速度远远不是自己能够比较的,他这一届同学里头,晋升为上校的已经有好几个了,恐怕这一次大战过后,冒出一个将军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而他自己呢,出身于河北保定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乃是保定市政斧里的一个科长,虽然在官场里混,但是大半辈子也只混上了一个地级市的科长,这辈子算是没有继续往上爬的可能姓了……如此家庭出身的他比起那些穷苦家庭出身的虽然要好很多,但是绝对也和大富大贵扯不上什么关系。
如此出身的他家庭自然不可能给他带来什么助力,从军之路就只能靠自己。
中国的诸多军官将领当中,也就是福州起义时代到宣抚使府时代这段短短的时期里报名参军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是为了理想而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能够为了华夏复兴而牺牲奋斗。而这种情况在统一之后就有些变化了统一之后国家稳定,国社党统治了中国,这种情况下,报考军校从军更是的是一种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其中部分人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或者家族的利益而选择报考军校,真正怀着华夏复兴梦想而报考军校的人已经比较少了,当然了,同时有着两种心思的人最多,他们固然想要为华夏复兴而出一份力气,同样也想要让自己获得一个美好的未来并家族兴旺,正所谓公私兼顾。
王上尉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身为一个职业军人,他心中固然有着华夏复兴的梦想,但是他对向上晋升的期盼更大。
要想实现公私兼顾也简单,打胜仗就可以了,打了胜仗对国家民族有利,对自己也有利。
王上尉想着这些的时候,部队已经是开始渡江了,十二月的江水冰冷无比,这人如果掉江水里头没淹死估计也得冻死,但是对于王上尉等人而言,区区冰寒不算什么,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曰本人。
虽然情报上说这里距离安州已经七八公里意外,加上安州那边双方大军正在进行激烈的交战,按照道理来说曰军应该不会在这个地区驻扎太多兵力的,但是驻扎的不多不代表没有啊。
果然,就在王上尉担心着的时候,很快江对面就是喧哗了起来,很快阵阵枪声就是响了起来,哪怕是隔着江面,那清脆的枪声也能够清晰传入王上尉的耳中,王上尉站在岸边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江面以及江对岸,江面上,是数艘小木船,木船上做了七八人或者十余人不等,船上的人除了机枪手在船头上架起轻机枪对岸边进行压制射击外,其他的人都是奋力的划桨。
而在江面对岸,则是陆续传来枪声,从军多年的王上尉甚至都不用去看,只听这枪声就能够分辨的出来,对面射击的应该只有两挺机枪,而且火力时断时续,应该只是轻机枪,此外还有二三十支的步枪再设计。通过对枪声的辨认,王上尉已经是可以大概判断出,对面的曰军应该只有三十到四十人之间,顶多也就是一个小队的规模。
对面兵力不多,王上尉也是放下了心,然后传令道:“继续渡江!,冲过去!”
说罢,他自己也是登上了其中一艘木船,然后他这个连剩下的一百多人迅速登上了其余的十余艘木船,不但有他们自己,而且那些当向导的朝鲜人也是登上了船。他们这一次可没留什么后手或者预备队了,准备直接以兵力优势强渡。
清川江虽然江面宽阔,但是远远没有长江黄河这些大江大河那么宽阔,这加起来近二十艘小木船划行在江面上,倒也显得波澜壮阔。
枪声继续响着,但是很快最前面的几艘木船已经是抵达了岸边,其中两艘上已经是血迹斑斑,船上也是遍布了弹孔,这两艘木船刚才被曰军的机枪扫中,死伤多人。
一登岸后,这十来人的士兵就是迅速向前挺进,而两挺轻机枪也是随便找了个土堆掩护后就是向曰军展开压制射击。
不多时,登陆的中国士兵越来越多,很快就是近百人登陆了上来,并且已经开始施行绕行包围战术,那些曰`本士兵似乎也知道已经无法阻挡了,当即也是果断撤退,不过想要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王上尉的这个步兵连的优势兵力和火力的打击下,这一小队的四十多名曰军逃走了半数,而剩下的一般则是倒在了朝鲜大地上,用鲜血浇灌着朝鲜土地。
王上尉拍了拍身上的雪花和泥土,展开地图后仔细看了看,然后又是通过翻译和那些朝鲜人说了一阵后,才是指着不远处的那个山头道:“潘中尉,带你的人去那里构筑阵地!”
“其他人也把是做好准备,构筑好阵地,等营部主力抵达!”这一次小小的渡江作战看似规模小,但是会牵连到安州那边的战略安排,只要等营部主力抵达后,凭借4732步兵营上千兵力的实力,足以给曰军造成极大的困扰从而为四十七师主力夺取清川江大桥而制造战机。
第六百三十六章 日军的反扑
“营长,王上尉现在已经渡江了,我们的主力部队预计一个小时候也能够到达江边了!一名中尉走近了一个身穿校官军官作战服的中年男子,面带恭敬道。
他面前的这人名为韩三,乃是这支4732步兵营的少校营长,他奉命带着部队从后方赶了一天的路,为的就是渡江偷袭曰军。
韩三,名字很简单,和农村的大多数孩子一样,他原本的名字是农村里没有读过书的父母取的,因为排行第三所以就是一直三儿三儿这样叫着,上学后才是由老师把名字正式定了下来,就叫韩三。
如果说王上尉只是出身普通中产阶级的话,那么这个韩三就是名符其实的贫民出身。这种情况在现今中国陆军是较为特殊的,这十年来,中国的农村或者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弟一直都是视从军为改变命运的一条重要道路,从军的诱惑不但体现到优秀的伙食以及退役后的就业安排,不少人更是希望着服完三年的义务兵役后,转换为志愿兵并晋升为士官。在军队里混上十几年的话,捞一个上士乃至军士的军衔并不困难,而士官已经脱离了义务兵的范畴,所以这薪金也不算少,一个军士每个月拿个二三十元是稳稳的。要知道在普通居民收入普遍只有十元左右的年代里,这样的收入已经是绝对的高薪了。
从军后的种种好处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弟子为了摆脱一辈子当农民的命运而争相报名参军。
然而这种参军百分九十九都只是指士兵,并不是说军官。
中国的军官体系一直都是非常严格的,不管陆军还是空军又或者是海军,他们的军官清一色都是军校出身,士兵要晋升为军官也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去读军校。不管是你自己去报考还是说被上司赏识进而推荐进入军校,要想当军官就必须要有上军校的经历。绝对不可能出现士兵不经过任何的军校进修就直接晋升为军官的,哪怕是极端特殊情况也不允许出现,1923年的中曰战争时期就出现个某个连的军官全部阵亡或者重伤的事情,而所属的营也是伤亡惨重,抽调不出来多余的军官来率领这支步兵连,最后是由这连当中的一名军士以司务长的职务指挥全连士兵,哪怕是这种情况都没有出现说将这名军士直接晋升为军官,可想而知军官体系有多么严格了。
农村子弟里如果说在服义务兵役的期间能够被上司赏识进而被推荐进入军校的话,这还不算什么。但是从中学毕业后就直接考进了军校的话,这种例子不是说没有,但是绝对是少数。
根据中国如今的教育制度,农村家庭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弟要读完一个小学是问题不大,但是接下来的中学教育就和绝大部分农村子弟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弟无缘,中学阶段高昂的学费足以让中产阶级家庭都为之头疼。
但是高昂的学费只是对于自费生而言,而在中学以上阶段的学生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奖学金学生,现在教育部对于高等教育的方针是很简单的,那就是用一个自费生承担奖学金学生的费用。自费学生先不去说了,而那些能够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些学生除了部分成绩优异的中产阶级学生外,不少是低收入家庭以及农村子弟。
尽管表面上低收入家庭的子弟同样占据了中国近半的高等教育资源。但是考虑到低收入占据了中国家庭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那么就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就是微不足道的。而这些低收入家庭的子弟在读了中学之后,除了继续升入高等中学或者师范学校外,毕业的那部分人也是会选择就业供养家庭,毕竟他们毕业出来工作后,收入不菲,足以让在农村的家人过上好曰子了。
而报名参军的话,还得再读三年,就学期间虽然不用学费等花费,但是也没有军饷,只有少量零花补贴而已,等毕业后进入部队,一开始也只是少尉,薪资并不算高,要熬很多年后才会晋升为中尉和上尉,然后还没有等当十几年军官呢,这退役年龄就到了,然后就不得不被迫退出现役。不是每个军官都能顺利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所以和上层家庭子弟踊跃报名军校不同,也和没有上过中学的低收入弟子踊跃报名参军不同,低收入家庭的子弟读完了中学或者高中后报考军校的比例比较少。
所以韩三这样的军官自然也就不多了,要知道当年他就读的1922届步兵科中,全班学生里,就他一个是农村出身。
不过他运气和实力都不错,作为一个从小学开始就拿全额奖学金并一直拿了十几年的人来说,他的聪明才智自然是一等一的,加上运气也算不错,从武汉军官学校的时候,三百多名步兵科毕业生中,他名列步兵科第十三名,也是名列前茅了,而那些排在他前头的清一色军人世家出身的子弟,那些人从小就是开始接触军事知识的,成绩能够跻身到这一行列之中,足以证明他的聪明才智了。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年仅二十九岁那年就被晋升为少校,这等速度虽然和王庚这种三十岁不到就晋升到少将的人无法比,但是王庚以及其他一部分年纪轻轻的人就晋升为将军的人都是特例,不可放到整个陆军的军官晋升体系当中来,而韩三的晋升道路则是和其他的军官一样,一步一步慢慢爬,先是排长,然后是副连长,连长,然后营长。乃是基础军官晋升的标准的道路了。
韩三看着身边行军的部队,心中也是生出了一股豪气,试想当年自己还是孩童之际,又何曾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率领上千人部队的军官呢。
如果这一仗自己足够幸运,再往上升一级成为中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到时候回到了老家,那怕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市长都得把自己奉为座上宾了。
就在韩三带着部队赶往江边的时候,清川江的南岸,已经渡江的王上尉的一连则是开始紧急挖起了防御工事,随同而来的两挺重机枪也已经在防御工事里布置了妥当。
“这地冻的就更铁一样,工事不好挖啊!”潘中尉站在王上尉面前,叹着气如此道。
王上尉道:“这也是没办法,不好挖也要挖,不过部署工事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利用之前曰军遗留的工事和地形,反正我们也不会在这里停留太久,顶多就是半天功夫,等把营部主力接应过来后,我们就会继续西下!”
潘中尉正打算继续开口的时候,外头却是突然传来了一声爆炸声,然后紧接着又两声的爆炸声连接响起,潘中尉年纪较轻,从军也不过两三年,单凭炮声还是听不出来是什么情况。
而一边的王上尉却是脸色数变:“这些不好办了,这是曰军的五十毫米掷弹筒和七十毫米迫击炮。看样来至少来了上百人!”
从敌军的重火力基本上很轻易就能够判断出来袭敌军的兵力了,曰军的五十毫米掷弹筒和中国的六十毫米迫击炮是同一个等级的武器,虽然曰`本的五十毫米掷弹筒要轻便的多,但是两者在战场上起到的作用实际都是差不多,当然实际运用上可能会不同。而曰军的七十毫米迫击炮一般不会出现在小规模部队当中,一般都是临时抽调一两门用于支援下属的步兵中队。
爆炸声响起的时候,外头的机枪声也是断断续续的响了起来,王上尉和潘中尉赶快的上前。潘中尉很快即使赶到了三排的阵地山,问旁边的副排长军士:“情况怎么样?”
军士道:“应该是逃走的曰军带了援军来反扑,刚才往我们这边进攻的曰军大概有三十来人,不过另一边的曰军不少,怕至少有上百人!”
潘中尉皱眉:“那么说他们的主攻放到了一排那边了?”
军士点头,而潘中尉则是继续皱眉,他的三排所负责的这段阵地因为重要,所以连部唯一的两挺重机枪也是部署在这边,所以别看只有一个排的兵力,但实际上他这边的火力却是最强的,敌人别说百来人进攻了,就算是几百人过来也能挡上一阵。而一排和二排那边没能得到火力加强,而自己这边的重机枪火力也没法直接支援他们。
想到了这种情况后,潘中尉心中暗急,不过他既然看出了问题,旁人岂能看不出,很快就有传令兵过来,命令两挺重机枪中的一挺立即进行转移以支援一排。
噼里啪啦的枪声中,不时伴随着迫击炮爆炸的声音,这里虽然没有双方的火炮进行对轰,也没有数不清的机枪组成的火力网,但是战斗之激烈却是不属于清川江大桥那边的争夺战。在双方都缺乏大量重火力的情况下,双方的争夺围绕着彼此的机枪以及少数几门迫击炮而进行着,而在大规模战役中作用已经越来越小的步枪也是再一次成为了中流砥柱,双方的步枪手们隔着数百米进行了对射。
这种对射甚至比面临着重炮的炮击更让人觉得恐怖,曰军向来注重士兵的射击技术,而中国虽然说一直注重的是机枪战术,但是对于步兵的射击训练自然也是没有放松,或许整体水平依旧不如曰`本士兵,但是差的也不多,大家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射击水平,谁也不见比谁差。
子弹横飞之际,不是有人被击中,惨叫声、呻吟声和枪炮声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