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在侧 第31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妹妹不高兴了:“在你面前我永远是孩子呢!那不是永远不能知道正事儿了?!我就要问!”
  公孙佳道:“哦,看到陛下服丹药了。”
  元铮道:“还在服?”
  “之前是一粒,刚才看到服了两粒。饭量见长啊!”
  妹妹“咯咯”地笑了一阵儿,说:“阿娘,一定是什么军国大事!我不问了。”蹦蹦跳跳地跑远了。
  元铮担忧地看着公孙佳,公孙佳道:“没事儿,我还接着休养。”
  “他又要干什么‘大事’了!”元铮断言,“要么是用梁平,要么是用苏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对你还算是厚道啦,只是让你在政事堂里歇着,霍相已是回老家歇着了。”
  公孙佳道:“可说呢,先帝旧臣面前怎么好摆谱?还是新人好啊!挺好的,我也累了。”掰个章嶟是真的累!
  “宵夜都准备好了,先吃吧。”
  “明天接着告假。”
  “你再这么下去,就该有人弹劾你不务正业,要你退位啦。”
  公孙佳笑道:“陛下不会同意的,他还要我为他镇慑场面呢。我走了,政事堂里就只有京派了,他才不干呢!”
  “还有苏、陆。”
  “他们呀,先保住圣眷不失吧!”
  公孙佳第二天真的没有去上朝,朝上已渐渐习惯了她出现的频率,但是这一天却有一件大事发生——章嶟准了赵司翰的奏本,让他再主持一场官员的选拔。
  官员的选拔、考核除了正常的频率之外,有时候也会因为皇帝心意的改变而有突发的状况。一个例子就是章熙登基之后亲自考核各地的地方官。
  这不罕见,但是许多人都把目光在赵、陆二人身上晃来晃去,二人都是不动声色。太子心道:这就是昨夜的那个事了。他也一言不发,等到散了朝,正好向容逸请教:“詹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容逸道:“朝廷大政正在改变,如今立国四十余年,由建基到盛世,盛世繁华岂能抛弃各地英才呢?这是必然会有的结果。陛下这是大手笔呀。其实从先帝的时候已经有苗头啦,不过许多人都说是先帝要重用南人、制衡京派,那是小人之言,先帝的气象岂是他们能够看明白的?陛下不过是延续先帝的策略。”
  他接下来给太子又详细讲了官员的选拔制度之类,可比昨天晚上听到的清楚多了。章硕道:“原来如此。”
  容逸看他这个样子又添了点同情:他这个样子倒也不能怪他,他的资质也不比陛下差了,甚至更好些。
  章硕也是个倒霉孩子,公孙佳提议把他们哥仨儿弄出宫去开府的时候才多大呀?不在爹妈跟前,没个亲近的人教着。虽然开了府、配了师傅,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当时章嶟也年轻、谢皇后是个继妻她更年轻!帝后还能再生呢,生个正经嫡子那就是铁板钉钉的皇太子,一干讲究礼法的重臣们谁不是个人精?谁能想不到这一点?
  嫡子年幼而庶子年长,再下死力气培养庶子?还嫌国家不够乱呢?
  所以章硕也就是一般般的读个普通的书,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望族子弟。等谢皇后与章嶟两人彻底凉了,请立太子了,他都快能娶媳妇儿了,往东宫里一放,亲爹又不大待遇他,还教个屁?章硕在政治上仍然稚嫩,行事也不够成熟,常识也差一点,这都是有原因的。
  既然如此,就说明他不是个天纵英主,但容逸还是决定引导一个试试。
  他为章硕考虑了起来:“太子不能越俎代庖,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虽安全,也容易没有威信。”
  章硕问道:“那,我能做什么呢?”
  容逸给章硕出了个主意:“配合陛下,但又不插手他正在做的事。”
  “愿闻其详。”
  容逸道:“刚才说了陛下的意思,再说殿下,太子,国之储贰,当厚积而薄发,理解了陛下的想法、做法之后,配合他要做的事。陛下是要选材,则材从何来?人才也要培养、储备的!殿下就奏请办学。”
  “办学要怎么办?”章硕边想边问,“苏铭开个渠都要嚷嚷无人可用,学校恐怕不容易开吧?还要钱帛。”
  容逸有点欣慰,章硕这是在想事儿了,比起章嶟一开始总是“我要”然后不管不顾那是强了不少。他说:“眼下财税还是够用的,办学要用的人与开渠改税要用的人是不一样的,再者,各地本就有官学。也可以允许开私学……”
  容逸是有理想的人。他记事的时候本朝已经建立,成长的时代就是这个王朝逐渐强盛的时代。身为一个有抱负的世家公子,他的想法里“武功”的份量就小“文治”的份量就大。年轻时他就是名士中的领袖,儒生中的典范,“兴建学校”、“教化”是刻在骨子里的理想。他的运气在中途又稍稍打了个折扣,章嶟没把他放到政事堂,他的心却没有变。
  他说给章硕的话,何尝不是说给自己的呢?赵司翰已经在动手了,他要想做出点什么来,就要另辟奚径了。
  两相叠加,这简直完美。配合一个太子的处置,又是双赢。
  章硕却比较谨慎,问道:“这样,可行么?会有人支持吗?会有谁反对呢?”
  容逸中恳地说:“殿下担心苏铭阻挠预算?他是士人啊!士人怎么会拒绝办学?”
  章硕道:“不错。”
  容逸想了一下,又说:“殿下如果还是担心,不妨可以提一笔女学。”
  “嗯?”
  容逸是想到了自己的女儿珍珍,又对章嶟接下来信心不足,他就要为自己、为女儿也留条后路,窄是窄了点,好歹算条路。他说:“这样公孙至少不会反对,她在雍邑的时候也是兴办学校的。官学学生的选拔,也是不拘一格。女学不必太刻意,只要不阻拦就好,提一句‘士女’就得啦。”
  他又教章硕,凡事,只要不是必然对上的仇家,那还是尽量弄些比较可靠的盟友以及不太会反对自己的路人比较好。不要把人人都搞成仇家,要兼顾别人的利益,自己吃肉至少要给人喝上汤。这样才好办事。
  他的苦心没有白费,章硕又问了一些问题之后表示了赞同,然后试着说:“詹事草拟吧,这是詹事的主意,我不能掠人之美、夺人之功。”
  容逸道:“我为殿下起草。”
  ~~~~~~~~~~~~~~
  其实容逸是多虑了,他不提女学公孙佳也不会反对他的建议,广开学校是件好事儿。不得不说,公孙佳虽然总说余盛蠢,但是余盛给她描绘的“盛世”,多少在她的心底留了痕迹。
  此时她还不知道容逸的打算,却与容逸想到了一起——她要把女学、女官给收拾起来了。她召来了单宇,让她:“拟份单子,我要请客。”
  单宇问道:“要什么样的单子,您请什么客呢?”
  公孙佳道:“要有男有女,要是官员。”在她的座上,让人看到女官。
  单宇想了一下,说:“只怕有些人来吃了您的饭,还不如一条狗有良心。官职就那么多,同乡同僚还能打破头。要挤占名额,那‘女人’这两个字就是最好的理由,既排挤了对手、又有维护礼法的名声,他们何乐而不为?”
  公孙佳道:“你只管写单子!谁要与他们理论?我又不会吵架。”
  单宇不追问公孙佳要怎么做,却又汇报说:“陛下又有了个新宠,您猜是个什么来历?”
  “嗯,聪明的,还是笨的?”
  “有人终于聪明起来了。”
  “是哪位打扮了美人儿讨陛下欢心啦?”
  单宇笑道:“不愧是您!淑妃。哎哟,早干嘛去了?”
  “住哪儿?”
  “就在淑妃宫旁边儿,淑妃从掖庭里选了四个,都是美人儿。我总觉得她们的身上多少有点儿淑妃的影子,我是说,当年淑妃的影子。”
  公孙佳道:“那就更好办了!你代我拟个奏本,内廷人多了,要扩充护卫,再加一百女兵。”
  单宇笑道:“好。”
  此后,公孙佳这里就白天看女儿上学,晚上自己请客,日子过得逍遥得紧。章嶟那里却是忙得昏天黑地,赵司翰办事稳妥,章嶟仍是嫌慢天天催着。可召天下士子,这事儿本身就是个大工程,最远的跑一个月还跑不到,他没办法急。
  于是天天逼勒着苏铭,苏铭那儿目今还是没有铺开。章嶟于是想出了个招——修路的事不用苏铭管了,他另选了一批人去监工。这些人也不是外人,是从梁平手下抽调的。章嶟信任梁平,也想重用他。现在仗是没得打了,便派了梁平去监督工程。
  章嶟想得也很好,北方的交通网是公孙佳主持修建的,她是从军政的角度出发的,则梁平也是个武将,有何不可?
  这道旨意在政事堂被江平章给拦了下来,真实的想法是:梁平都不识字,他怎么统筹?说出来的理由是:公孙佳、元铮都在京城,守边还是要靠梁平的。
  章嶟权衡再三,没动梁平,却从梁平手下抽调了人来。江平章拦了个寂寞。
  章嶟这抽调军中将校监工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从年初到年末,进度肉眼可见地得到了提升。公孙佳也只能随他去了,因为她发现自己已经拦了章嶟许多次,再拦下去,但凡章嶟不是头猪,都会觉得不对味儿了。
  公孙佳能做的是与章嶟商议一下——减一点正在大兴工程的地方的赋税,将修路的徭役也给折算一下。
  章嶟想到盐税一旦改完,收就会增加,他同意了。
  寒来暑往,又是一年。公孙佳依旧是过着她朴素的享乐生活,表面看起来这几天是自从她当家以来最惬意的时候。实际上自从章嶟批了赵司翰奏本以来的这两年里,她暗中做了不少事。譬如给妹妹挂了个荫职,让她也成为朝廷命官的一员。再譬如将学满结业的凌峰姐妹几人正式安排进户部里当差。并且配合容逸,又在雍邑、京城各办了一所女学。
  下一步,是该与赵司翰通个气,让女官也可以通过遴选了。可如果想要妹妹不受阻拦地继承公孙家,并且可以安全地传续下去不被人吃绝户,她就必须做下去,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设法修改律法!或者,把“经”给改了。
  但是公孙佳却还没有找到契机。
  这很难,一直以来她都是在默默地做,做的时候也是靠的拳头,她自己是靠的太祖的拳头,后来其他人是靠她的拳头。若是辩论,现有的理论体系下几乎是辩不赢的,只能通过“事实”。
  可是“事实”太难出现了。
  公孙佳也为难了。
  第301章 繁华
  外人不知公孙佳的难处, 自家人却知自家事,无论是单良还是彭犀也都在为这件事犯愁。
  单良是铁杆儿的公孙党, 脑子里已推演了百八十条如何保住妹妹的地位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现在就给妹妹确定继承人的身份,比着公孙佳当年的情况,先把“定襄侯”的身份给她坐实了!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赶紧再给她养个童养媳是正经。看妹妹这身子骨,生育肯定不像公孙佳那样艰难。
  彭犀却不这样想,他认为, 关键还是“权”, 得妹妹自己立起来, 现在看起来她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那就得锻炼。“女公子不同于别家子弟,他们可以读书、可以隐居、可以游学求名, 他们等到三十岁、四十岁再挟名出仕也不迟,甚至可以联姻, 借岳家之势而起。女公子没有这样的机会。要趁早令女公子掌权。”
  这两人的观点都有道理, 公孙佳认为, 最好是双管齐下, 袭爵这个目前稍有难度,任职这个她倒是有一个现成的办法——给塞进宫廷的卫队里。
  妹妹的年龄不大, 还是应该好好读书的时候, 芝室里的同学们也都与她情况仿佛, 公孙佳在他这个年纪,钟祥也是让她读书学习的。公孙佳思忖再三,写了个条子, 先给她挂上了名,让她负责其中一个小队。妹妹主要任务还是读书,但是要往宫廷里轮班。
  钟秀娥很心疼外孙女:“这样是不是重了些?她还小呢,正在长个儿的时候。就挂个名,人不去,不行吗?”
  公孙佳道:“她以后想要做个人,不被随便什么人作践了,就得吃这个苦,该她干的就得都干了。我要是不想要个败家子,就得狠下这个心!她扛住了,成人,扛不住,大家一起完蛋!”
  钟秀娥吓了一跳:“有这么严重吗?”
  公孙佳把手往皇宫的方向一指,钟秀娥也叹气了:“是啊,那一个,不定真儿啊!小时候我看他还好,怎么到现在,这不对劲儿啊!我说一句你别生气啊,这不是他的脾气。”
  公孙佳道:“我小时候也很安静呢。”
  钟秀娥怪异地看了女儿一眼:“你现在也很好啊!”钟家人的通病,自己的孩子是千好万好的,即便不好,那也只能自己说,是绝不允许别人说的。钟秀娥看公孙佳,那就是很好很好的。
  一把年纪被亲娘给表扬了,公孙佳心里生出一股以前没有感受过的美意,笑道:“嗯,我还会好下去呢!”
  钟秀娥看她笑了,自己也就高兴了,也就不跟女儿提什么反对意见了,说:“那我得给妹妹好好补补了,昨天贺州老家给你外婆送了好些好东西!你等着!”
  公孙佳道:“好。”
  家里有一个钟秀娥,人人的日子过得就比以前舒服得多。公孙佳把妹妹的职务安排了之后就不再有什么大动作了,朝里朝外能劳动她的大事也不多,都是些习惯了的小事,她也不去主动生事。
  公孙佳这些年来不但攒下了不少部将,各级官员也有一把子亲信,有巡边时记下的,有坐镇雍邑时选出来的,也有在京城栽培的。这些人初期是在北方任职,后来渐渐调动,也有离了北方范围的。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老实低头干活,出了成绩就按时按点地晋升。只要是认真做事的,都不用担心前途,至少不用担心退路。
  这显得她分外的安静。
  这样的她给了一个感觉:这是贺州派的老路数了,杀人头抢军功,完事儿躺在功劳簿上吃喝享受。
  大家还都挺喜欢的。总比来一个争权的强!御史们闲来无事弹劾一下“奢侈”或者“不守法规”,也都不是什么大事。随着盐税的推进,国库日渐丰盈,京城权贵的生活也日渐的奢靡了起来。被弹劾奢侈算事儿?不被弹劾才要反省一下自家是不是太寒酸了!
  公孙佳有的是钱,比起动辄“侵占民田”的人,她简直堪称楷模了,所以弹劾她只是捎带的。如今的御史也换了一茬,他们闲得没事眼睛往梁平等“新贵”身上盯,越是“新人”越容易犯错也就越容易被当成业绩来刷。御史弹劾一遍,章嶟再开恩维护一回,弄得热闹非凡。
  天地良心,贺州泥腿子们万没想到自己也有抱着胳膊指指点点说别人是“暴发户不懂规矩”的一天。不过,只要不来折腾他们,那就随便,热闹!
  ~~~~~~~~~~~~~~~~~~~~~~~~
  就在这样的氛围里,大长公主的生日又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