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猇亭夜谈
刘征其实一开始就并不是完全认定东征之策的,当时只是因为刘备突然出现在自己对面,才令刘征愤然怒起。杀妻戮子之仇,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但真正的明主终究是能够清醒过来。
庞统的留书,虽然只是再说建号称帝之事,但是其中也让刘征更加清楚自己肩负之重!当今天下,如果自己不坚定“扶汉再兴”之念,那汉室天下便真的无望了!
早年的刘征只是将匡扶汉室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但现在这已经不是刘征一个人的目标了!这些甘心跟随刘征之人,哪个不是志同道合之辈?千万人的目标汇聚一处,便凝聚成为了一种信念!
治国平天下,这是男儿自小便会有的梦想,刘征是大汉的王,这天下重担无论如何,都是刘征摆脱不了的命运。千万人的意志都集中在刘征身上,他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甚至于个人私情也不得不让道于这洪流一般的期望。
谋国者无家,谋天下者无情!无家才有千万家,无情实乃至大至深之情!
刘征下令赵云、张郃、徐晃止步的事情,刘备这边并不知晓。现在的刘备军正紧张的准备着应对即将到来的汉王之怒!
就在刘备与刘征对峙之时,襄樊之地的情报也接二连三的传到了猇亭。周瑜势如破竹,连战皆胜,甚至曹操都被迫回往许都,江东一时气盛!刘备却在苦于应对刘征。
刘备依旧愁眉不展,虽然有诸葛亮提出的以南中牵制汉王之计,而且交州士燮也一拍即合,但刘备心里还是没有底。
现在的刘备实力严重不足,猇亭两万兵马,夷道两万兵马,这已经是刘备能够调出来的全部实力了!荆南四郡初定,各郡县都还在勉力维持稳定之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县现在的刘备相比于以前的刘备已经是鸟枪换炮,但跟汉王,更江东一比较,依旧是强弱悬殊。
这一日夜里,刘备在营中走着走着便不由自主的又来到了诸葛亮的营帐之中。这个年轻的卧龙,刘备虽然认识不久,但其展现出来的才华,却是令刘备很是吃惊。
刘备手下有陈宫、法正等人,但他们更擅长一城一郡乃至一州的谋取。但在更宏广的大局观上,似乎诸葛亮更胜一筹!
“主公深夜到来,不知所为何事?”诸葛亮见刘备一脸忧愁的来到自己军帐,不禁问道。
刘备这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己已经走进了诸葛亮的帐中。
“哦,你看我这不知不觉便闯进了孔明帐中,实在是失礼了!”刘备竟主动对诸葛亮拱手致歉。
诸葛连心中莫名一动,继而感慨不已。刘备这主公虽然名声一般,但对待自己却是至诚。虽然谈不上伯乐之资,但却也有礼敬之重。
很多事情并不完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诸葛亮原来是没有想过为刘备效力的,但偏偏会有道路之遇。刘备都不知道自己身份,却仅仅因为一个“卧龙”的名字,便带着十余人不顾危险,轻身赴隆中,还为此受伤。更巧的是自己的姐姐姐夫竟然也早就被刘备所安置,诸葛亮一时不免起了恻隐之心。且又有水镜先生的书信,这些都是促成诸葛亮进入刘备阵营的因素。
食其禄,谋其事,诸葛亮知道刘备与汉王之间的恩怨,因此只有一条红线,那就是刘备不能打汉王的主意,至于其他,诸葛亮都愿意为刘备谋划。
诸葛亮起身上前道:“主公请坐!”说着便将刘备请入了上座。
刘备在诸葛亮座位坐了下来,连连对站着的诸葛亮挥手道:“孔明不必拘谨,你也坐!”
看到诸葛亮座前几上摊开的书简,刘备稍稍读了几句,见言辞古奥,不禁问道:“孔明这是挑灯夜读啊!这是何典籍啊?我竟看的不甚明白。”
诸葛亮笑了笑道:“此书名曰‘三略’,前后三千八百言,道尽治国用兵之法,亮常习之!”
刘备听到治国用兵四字,便趁着话题问道:“眼下正是指望孔明为我筹谋。汉王盛兵夷陵,且其已调西蜀之兵,短则月余,长则二三月,必与我有一番大战。此难近在眼前,如何解之?”
诸葛亮本来见刘备提起案几上之书,心中很是高兴,然而刘备下一句便撇开了几上书而说到了眼下危局,诸葛亮不免稍有些失落。
临战用兵不过一时,《三略》中之治国用兵,却有长足之法,但刘备却选择了问求眼下之策,而对这典籍中所记载的大道不顾,实则有些失策。
虽然稍有些失望,但诸葛亮也只道是刘备因汉王意欲东征而日夜焦心,无暇他顾。
诸葛亮并没有直接回答刘备,反而道:“以在下所见,主公之危,未必在于汉王!”
此言一出,刘备甚是惊讶,不禁问道:“孔明这是何言?汉王来势汹汹,必置我于死地而后快,如何不危?”
诸葛亮笑了笑道:“汉王乃明智之人,纵然一时怒起,终有清醒时候。眼下入荆对汉王有百害而无一利,故汉王早晚必退!主公之危不在西而在东!”
“在东?江东?”刘备不禁愕然道。
“正是!眼下江东每战必捷,更有樊城大胜,曹操内忧外困。一旦江东得势,主公四郡之地如何安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江东兵势日盛,对主公来说不是有更强大的依靠,反而是更大的威胁!主公岂不闻‘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
诸葛亮一句问话,令刘备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这句话在现在也一样是至理名言,只有有共同的忧虑,才能令双方紧密团结在一起。
江东如果太过强大,对刘备觉得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刘备的价值将会不断的消减,最终变得毫无价值。而真到了毫无价值的时候,刘备还能维持与江东的盟友关系吗?如果周瑜真收取了南阳,打进了许都,江东必然调转兵锋,一举扫定荆南四郡,以解后顾之忧!
刘备越想越冒冷汗,急忙问道:“孔明既知我忧,必有应对之策,还请赐教!”
庞统的留书,虽然只是再说建号称帝之事,但是其中也让刘征更加清楚自己肩负之重!当今天下,如果自己不坚定“扶汉再兴”之念,那汉室天下便真的无望了!
早年的刘征只是将匡扶汉室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但现在这已经不是刘征一个人的目标了!这些甘心跟随刘征之人,哪个不是志同道合之辈?千万人的目标汇聚一处,便凝聚成为了一种信念!
治国平天下,这是男儿自小便会有的梦想,刘征是大汉的王,这天下重担无论如何,都是刘征摆脱不了的命运。千万人的意志都集中在刘征身上,他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甚至于个人私情也不得不让道于这洪流一般的期望。
谋国者无家,谋天下者无情!无家才有千万家,无情实乃至大至深之情!
刘征下令赵云、张郃、徐晃止步的事情,刘备这边并不知晓。现在的刘备军正紧张的准备着应对即将到来的汉王之怒!
就在刘备与刘征对峙之时,襄樊之地的情报也接二连三的传到了猇亭。周瑜势如破竹,连战皆胜,甚至曹操都被迫回往许都,江东一时气盛!刘备却在苦于应对刘征。
刘备依旧愁眉不展,虽然有诸葛亮提出的以南中牵制汉王之计,而且交州士燮也一拍即合,但刘备心里还是没有底。
现在的刘备实力严重不足,猇亭两万兵马,夷道两万兵马,这已经是刘备能够调出来的全部实力了!荆南四郡初定,各郡县都还在勉力维持稳定之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县现在的刘备相比于以前的刘备已经是鸟枪换炮,但跟汉王,更江东一比较,依旧是强弱悬殊。
这一日夜里,刘备在营中走着走着便不由自主的又来到了诸葛亮的营帐之中。这个年轻的卧龙,刘备虽然认识不久,但其展现出来的才华,却是令刘备很是吃惊。
刘备手下有陈宫、法正等人,但他们更擅长一城一郡乃至一州的谋取。但在更宏广的大局观上,似乎诸葛亮更胜一筹!
“主公深夜到来,不知所为何事?”诸葛亮见刘备一脸忧愁的来到自己军帐,不禁问道。
刘备这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己已经走进了诸葛亮的帐中。
“哦,你看我这不知不觉便闯进了孔明帐中,实在是失礼了!”刘备竟主动对诸葛亮拱手致歉。
诸葛连心中莫名一动,继而感慨不已。刘备这主公虽然名声一般,但对待自己却是至诚。虽然谈不上伯乐之资,但却也有礼敬之重。
很多事情并不完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诸葛亮原来是没有想过为刘备效力的,但偏偏会有道路之遇。刘备都不知道自己身份,却仅仅因为一个“卧龙”的名字,便带着十余人不顾危险,轻身赴隆中,还为此受伤。更巧的是自己的姐姐姐夫竟然也早就被刘备所安置,诸葛亮一时不免起了恻隐之心。且又有水镜先生的书信,这些都是促成诸葛亮进入刘备阵营的因素。
食其禄,谋其事,诸葛亮知道刘备与汉王之间的恩怨,因此只有一条红线,那就是刘备不能打汉王的主意,至于其他,诸葛亮都愿意为刘备谋划。
诸葛亮起身上前道:“主公请坐!”说着便将刘备请入了上座。
刘备在诸葛亮座位坐了下来,连连对站着的诸葛亮挥手道:“孔明不必拘谨,你也坐!”
看到诸葛亮座前几上摊开的书简,刘备稍稍读了几句,见言辞古奥,不禁问道:“孔明这是挑灯夜读啊!这是何典籍啊?我竟看的不甚明白。”
诸葛亮笑了笑道:“此书名曰‘三略’,前后三千八百言,道尽治国用兵之法,亮常习之!”
刘备听到治国用兵四字,便趁着话题问道:“眼下正是指望孔明为我筹谋。汉王盛兵夷陵,且其已调西蜀之兵,短则月余,长则二三月,必与我有一番大战。此难近在眼前,如何解之?”
诸葛亮本来见刘备提起案几上之书,心中很是高兴,然而刘备下一句便撇开了几上书而说到了眼下危局,诸葛亮不免稍有些失落。
临战用兵不过一时,《三略》中之治国用兵,却有长足之法,但刘备却选择了问求眼下之策,而对这典籍中所记载的大道不顾,实则有些失策。
虽然稍有些失望,但诸葛亮也只道是刘备因汉王意欲东征而日夜焦心,无暇他顾。
诸葛亮并没有直接回答刘备,反而道:“以在下所见,主公之危,未必在于汉王!”
此言一出,刘备甚是惊讶,不禁问道:“孔明这是何言?汉王来势汹汹,必置我于死地而后快,如何不危?”
诸葛亮笑了笑道:“汉王乃明智之人,纵然一时怒起,终有清醒时候。眼下入荆对汉王有百害而无一利,故汉王早晚必退!主公之危不在西而在东!”
“在东?江东?”刘备不禁愕然道。
“正是!眼下江东每战必捷,更有樊城大胜,曹操内忧外困。一旦江东得势,主公四郡之地如何安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江东兵势日盛,对主公来说不是有更强大的依靠,反而是更大的威胁!主公岂不闻‘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
诸葛亮一句问话,令刘备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这句话在现在也一样是至理名言,只有有共同的忧虑,才能令双方紧密团结在一起。
江东如果太过强大,对刘备觉得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刘备的价值将会不断的消减,最终变得毫无价值。而真到了毫无价值的时候,刘备还能维持与江东的盟友关系吗?如果周瑜真收取了南阳,打进了许都,江东必然调转兵锋,一举扫定荆南四郡,以解后顾之忧!
刘备越想越冒冷汗,急忙问道:“孔明既知我忧,必有应对之策,还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