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示好东吴
曹操的计策考虑的周全,正中刘备所想,刘备也没有犹豫,这样大好的翻身机会,刘备怎能错过?无论如何总好过一直背着朝廷叛逆的恶名,于是当即领受荆王之位,其余的事情可以再考虑。
刘备受封之后,再次落座,陈到、刘封等人都为刘备而赶到高兴,至于陈宫、诸葛亮、蒯越、伊籍等,却是颇有疑虑。
“曹操此计甚是歹毒啊!”诸葛亮问道。
刘备干笑了笑道:“定是曹操计策无疑,军师说说,此计毒在何处?”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这会儿天气正是炎热,一直没有离手的羽扇,终于算是派上了正经用场。
“按规矩,凡封王之地,不过一城或一郡,强如汉王,其初也不过汉中一郡。如此,则主公应当为长沙王,而今却是荆王的名号!谁都知道,荆北三郡皆在孙权手中,曹操此举是定然要挑起主公与江东孙权的争斗啊!即便主公受其命而不行其事,难保江东因此而与主公遽生嫌隙。主公可与孙权一战否?”
刘征的汉王是简称,原来应该叫做汉中王,乃汉中之王,只是后来扩大了地盘而已。刘备的荆王那可就是荆州之王了。
荆州只有一半在刘备手里,此举毫无疑问有挑唆刘备夺去荆北三郡的意思。可即便刘备不这样做,只要他领了荆王这个名号,孙权看在眼里,必然也会心生疑虑。毕竟这样的话,刘备要是公然决裂出兵荆北,也是名正言顺。
诸葛亮问刘备能与孙权一战否,其实是在提醒刘备,既然领受了荆王的名号,那现在就要想好怎么与江东孙权相处。若是决裂,早作准备,若是暂时不能,则也要早点派人去解释清楚,表示自己的善意。一面两相猜疑,生出事端。
刘备沉思了良久,仔细的盘算了自己的实力。眼下刘备手中全部的兵马,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万,还要防范西面,保不齐汉王便杀了过来。
“不能!”刘备最终还是承认了自己的差距。
“那就马上派人出使寿春,明示孙权以无北顾之意!受封荆王,只是为了正名,并无他图。”诸葛亮当即建议道。
诸葛亮也明白,这个建议其实也只能暂时有用,不过却又不得不这样做。
非我臣属,其心必异!只要是独立的存在,早晚是有利益纠纷的,就算是想安守本土,别人也会有一千个理由来灭了你!
“真要如此着急吗?”
刘备的意思是,就算是领受了荆王的封号,也不必马上就派出人去示好孙权。刘备就是想再观望观望局势,然后再做决断。谁知道汉王跟孙权会不会打起来,若是两边打起来了,刘备便不必再对孙权卑躬屈膝,完全可以趁机夺取荆北三郡。
诸葛亮却是已经看出,汉王的眼睛现在依旧只在曹操这边,跟江东孙权一时是打不起来。这种情况下,早点示好更加有利于刘备现在的处境。毕竟孙权与曹操已经进入了休兵阶段,万一孙权感到威胁,调集兵马扑向刘备,那可就不妙了!
因此,刘备必须趁早打消孙权的疑虑,或者至少让孙权不感觉到太大的威胁,如此,才能求得两边平安无事。
诸葛亮仔细为刘备分析了时局,最后说道:“此事宜早不宜迟。”
听罢诸葛亮的建议之后,刘备叹了口气,略微有些遗憾,但还是说道:“既然如此,就按军师说的办吧!机伯兄,你曾去江东打过交道,此番还得烦你前去寿春走一趟!”
用兵用计方面,伊籍插不上手,而在与江东打交道方面,伊籍却是个何事的人选,无论经验,还是其在刘备麾下的地位,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伊籍欣然领命,于是在领受了王号之后,刘备立即准备了厚礼,由伊籍带着送往了寿春。
在派出伊籍向孙权示好的同时,刘备也没有忘了另一个示好的渠道,那就是孙尚香。
得到王号之后,刘备当天便去了孙尚香别院,明里暗里,都是为了在孙尚香面前表现自己对孙权的“敬重”,对江东的“看重”。
孙尚香自有与江东沟通的渠道,看到刘备如此表现,倒也很是满意,于是便将刘备对孙权的敬意传回了江东。
刘备虽然领受了荆王封号,但却不敢做的太张扬,也并没有大肆的署置百官,公卿官员,一概不置。
诸葛亮晋升为军师将军,陈宫为国相,宗室出身的主簿刘琰为太傅,简雍、陈震为仆射,伊籍、蒯越为大夫。
除此之外,就是晋升了一些将军。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陈到为护军将军,李严为辅汉将军,魏延为牙门将军,水军刘磐、刘虎分别为伏波将军、凌江将军,汝南旧部刘勋、雷簿分别为昭信将军、讨虏将军,五溪蛮夷首领沙摩柯为五溪将军。
刘备不比孙权,他没有那么多需要安抚的人,只要安抚住几个主要的,基本上就可以了。
孙权正为自己进位为王而高兴的时候,刘备被封王的消息也传到了孙权耳朵里。听闻刘备被敕封为荆王,孙权顿时恼怒。孙权恼怒的不是曹操挑拨离间,而是刘备竟然毫不犹豫的领受了!这在孙权看来,刘备必有异图!
见孙权为此很是动怒,鲁肃担心孙权乱来,于是赶紧劝道:“主公,刘备未必真敢与主公反目,今日虽然受了王爵,但刘备实力依然弱小,不足与东吴一战!刘备身边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必不会眼看着刘备做出愚蠢之事!主公不妨稍安几日,且看那刘备接下来有何动静!”
鲁肃猜测,如若刘备不愿与东吴交恶,势必要派人来说明。因此才劝孙权稍安勿躁,以免擦枪走火,酿成难以收拾的局面。要知道曹操虽败退,却依旧虎视眈眈的看着孙权的动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审时度势,才称栋梁之臣。
鲁肃已然感觉到孙权的变化,因此才更要在必要的时候出言劝导。否则,刚刚独领风骚的霸主,只怕是转眼要成空。
也亏得有鲁肃这样的臣子,孙权的大业,都是建立在江东有一大批干才的基础上,如若不然,早就湮灭在割据兼并战争之中。
刘备受封之后,再次落座,陈到、刘封等人都为刘备而赶到高兴,至于陈宫、诸葛亮、蒯越、伊籍等,却是颇有疑虑。
“曹操此计甚是歹毒啊!”诸葛亮问道。
刘备干笑了笑道:“定是曹操计策无疑,军师说说,此计毒在何处?”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这会儿天气正是炎热,一直没有离手的羽扇,终于算是派上了正经用场。
“按规矩,凡封王之地,不过一城或一郡,强如汉王,其初也不过汉中一郡。如此,则主公应当为长沙王,而今却是荆王的名号!谁都知道,荆北三郡皆在孙权手中,曹操此举是定然要挑起主公与江东孙权的争斗啊!即便主公受其命而不行其事,难保江东因此而与主公遽生嫌隙。主公可与孙权一战否?”
刘征的汉王是简称,原来应该叫做汉中王,乃汉中之王,只是后来扩大了地盘而已。刘备的荆王那可就是荆州之王了。
荆州只有一半在刘备手里,此举毫无疑问有挑唆刘备夺去荆北三郡的意思。可即便刘备不这样做,只要他领了荆王这个名号,孙权看在眼里,必然也会心生疑虑。毕竟这样的话,刘备要是公然决裂出兵荆北,也是名正言顺。
诸葛亮问刘备能与孙权一战否,其实是在提醒刘备,既然领受了荆王的名号,那现在就要想好怎么与江东孙权相处。若是决裂,早作准备,若是暂时不能,则也要早点派人去解释清楚,表示自己的善意。一面两相猜疑,生出事端。
刘备沉思了良久,仔细的盘算了自己的实力。眼下刘备手中全部的兵马,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万,还要防范西面,保不齐汉王便杀了过来。
“不能!”刘备最终还是承认了自己的差距。
“那就马上派人出使寿春,明示孙权以无北顾之意!受封荆王,只是为了正名,并无他图。”诸葛亮当即建议道。
诸葛亮也明白,这个建议其实也只能暂时有用,不过却又不得不这样做。
非我臣属,其心必异!只要是独立的存在,早晚是有利益纠纷的,就算是想安守本土,别人也会有一千个理由来灭了你!
“真要如此着急吗?”
刘备的意思是,就算是领受了荆王的封号,也不必马上就派出人去示好孙权。刘备就是想再观望观望局势,然后再做决断。谁知道汉王跟孙权会不会打起来,若是两边打起来了,刘备便不必再对孙权卑躬屈膝,完全可以趁机夺取荆北三郡。
诸葛亮却是已经看出,汉王的眼睛现在依旧只在曹操这边,跟江东孙权一时是打不起来。这种情况下,早点示好更加有利于刘备现在的处境。毕竟孙权与曹操已经进入了休兵阶段,万一孙权感到威胁,调集兵马扑向刘备,那可就不妙了!
因此,刘备必须趁早打消孙权的疑虑,或者至少让孙权不感觉到太大的威胁,如此,才能求得两边平安无事。
诸葛亮仔细为刘备分析了时局,最后说道:“此事宜早不宜迟。”
听罢诸葛亮的建议之后,刘备叹了口气,略微有些遗憾,但还是说道:“既然如此,就按军师说的办吧!机伯兄,你曾去江东打过交道,此番还得烦你前去寿春走一趟!”
用兵用计方面,伊籍插不上手,而在与江东打交道方面,伊籍却是个何事的人选,无论经验,还是其在刘备麾下的地位,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伊籍欣然领命,于是在领受了王号之后,刘备立即准备了厚礼,由伊籍带着送往了寿春。
在派出伊籍向孙权示好的同时,刘备也没有忘了另一个示好的渠道,那就是孙尚香。
得到王号之后,刘备当天便去了孙尚香别院,明里暗里,都是为了在孙尚香面前表现自己对孙权的“敬重”,对江东的“看重”。
孙尚香自有与江东沟通的渠道,看到刘备如此表现,倒也很是满意,于是便将刘备对孙权的敬意传回了江东。
刘备虽然领受了荆王封号,但却不敢做的太张扬,也并没有大肆的署置百官,公卿官员,一概不置。
诸葛亮晋升为军师将军,陈宫为国相,宗室出身的主簿刘琰为太傅,简雍、陈震为仆射,伊籍、蒯越为大夫。
除此之外,就是晋升了一些将军。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陈到为护军将军,李严为辅汉将军,魏延为牙门将军,水军刘磐、刘虎分别为伏波将军、凌江将军,汝南旧部刘勋、雷簿分别为昭信将军、讨虏将军,五溪蛮夷首领沙摩柯为五溪将军。
刘备不比孙权,他没有那么多需要安抚的人,只要安抚住几个主要的,基本上就可以了。
孙权正为自己进位为王而高兴的时候,刘备被封王的消息也传到了孙权耳朵里。听闻刘备被敕封为荆王,孙权顿时恼怒。孙权恼怒的不是曹操挑拨离间,而是刘备竟然毫不犹豫的领受了!这在孙权看来,刘备必有异图!
见孙权为此很是动怒,鲁肃担心孙权乱来,于是赶紧劝道:“主公,刘备未必真敢与主公反目,今日虽然受了王爵,但刘备实力依然弱小,不足与东吴一战!刘备身边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必不会眼看着刘备做出愚蠢之事!主公不妨稍安几日,且看那刘备接下来有何动静!”
鲁肃猜测,如若刘备不愿与东吴交恶,势必要派人来说明。因此才劝孙权稍安勿躁,以免擦枪走火,酿成难以收拾的局面。要知道曹操虽败退,却依旧虎视眈眈的看着孙权的动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审时度势,才称栋梁之臣。
鲁肃已然感觉到孙权的变化,因此才更要在必要的时候出言劝导。否则,刚刚独领风骚的霸主,只怕是转眼要成空。
也亏得有鲁肃这样的臣子,孙权的大业,都是建立在江东有一大批干才的基础上,如若不然,早就湮灭在割据兼并战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