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康熙迟来的慈父之心,总算是给这三个人赐座了。
  胤祯慢吞吞的移过去,小心翼翼的坐下,两只手放在膝盖上,借着衣袖作遮掩,慢慢给自己揉着。
  千算万算,没算到腿还会麻,早知道就不把太多的重量放在腿上了,如果能一直靠上半身控制着,腿部也不至于血液不畅,自然也就不至于麻了。
  胤祯在心里边暗暗可惜,那边皇阿玛和四哥已经讨论起来了,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讨价还价。
  奏折上所写的东西,皇阿玛不想全都答应,四哥当然是力争让皇阿玛全都答应下来,这样后续的事情才更好做,天家父子一来一回的扯皮,倒也跟寻常人家没什么不同。
  尽管腿麻了,但这影响不到嘴皮子上的功夫,更影响不到脑子。
  胤祯果断就加入到了父兄的扯皮当中,十三爷也是个机灵的,这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
  这种一条一条来回掰扯的经历,对康熙来说,还是第一次,如果他曾经有留心过菜市场,那大概就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的这一幕,每天都在菜市场上演,为了一个铜板儿,好多人能扯上半刻钟的功夫。
  足足花了一个时辰,两边儿才终于把事宜定下来,不光康熙说的口干舌燥,四贝勒他们也是如此,不过紧绷着的神经,这会儿总算是轻松了几分。
  皇上不会下旨让直郡王和太子还欠银,但会私底下告知他们,相信有心于大位的直郡王和太子爷,不会捡了芝麻丢西瓜的。
  户部不能去封欠债人的宅院,但是允许用别的东西来抵债。
  胤祯临时提出来的小建议,也被采纳了,但凡是在户部欠了银子没有全部归还的,必须要限制花销。
  所有的酒楼、茶馆,以及烟花之地,这些人包括这些人的子孙都不允许进入,绫罗绸缎也不必想了,首饰和价格高昂的胭脂水粉也都不能买,若是被发现了,那就立刻查抄此人的库房。
  总之没有把银子还回来的人,那就慢慢的攒银子,别想着挥霍。
  胤祯还提了一条更狠的,不过被驳回了,照他的意思,这些所有的欠款人名字都写在大字报上,贴在最热闹的街市里,让满京城的人都看见。
  而且欠债数额巨大的,可以考虑登上朝廷的邸报,让整个大清的人都看见,若是哪份邸报有幸能够被保存下来,后世之人都能够看到。
  可惜了,这么有建设性的意见没能被采纳。
  不过,让胤祯吃惊的还是皇阿玛对曹李两家的优待,太子和直郡王都要把欠钱全部还上,这两家却是被皇阿玛单独提出来,只付账上的三分之一即可,也就是说,大半的欠银都给免了。
  皇阿玛这债主做的可真是够大方,拿国库的银子优待臣子,有本事把自己私库里的银子拿出来替人家还上。
  在胤祯看来,这就有些公私不分了,户部的银子那是国家的,皇阿玛私库里的银子才是可以随意支用的,而内务府库房里的银子,则是要归于整个皇室,像他们的安家银子就全都是从内务府出的。
  既然皇阿玛这么大方,那胤祯也就不客气了。
  “有罚就得有奖,儿臣还有个意见,这些个不把皇阿玛的话当回事儿的臣子,要限制花销,一开始就响应皇阿玛的话,砸锅卖铁把银子还上的人,是不是也应该有所奖励,这样也能让剩下的人都知道皇阿玛的心意,让他们尽早的筹措银子,把欠银都还上。”胤祯一本正经的道。
  砸锅卖铁还银子的人,康熙没听说,敲锣打鼓,弄了几百箱铜钱的人,他倒是听说了。
  尽管那是带头还银子的,但如此张扬浮夸,实在有几分丢人,老十就是个憨的,还不知道这事儿在汉家文人会被说成什么样子呢。
  但跟那些得陇望蜀的儿子们比起来,跟欠债不还的臣子们比起来,老十虽然憨了点儿,但是内心赤诚。
  这么多儿子里,若是论及对他的孝顺,那老九跟老十肯定是排在前头的,这几年日日抄佛经保佑他长命百岁,按照底下人收集来的讯息,那这份孝心是一点都没掺假的。
  康熙看了一眼傻乎乎为别人要好处的十四,想法简单的人,更容易做到兄弟情深,也罢,老九跟老是只比老八小了几岁,出身也更为贵重,都已经大婚了还是光头阿哥,的确有几分不像话。
  康熙对自己儿子说大方也大方,说小气也真小气,两个儿子,给爵位还不给一样,老九被封为贝子,老十则是被封为贝勒。
  胤祯都不知道九哥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皇阿玛给儿子封爵,最低也是贝勒,这还是第一次封贝子。
  更何况同样都是因为带头还款得来的爵位,九哥还排在十哥前头把银子还了呢,爵位却低了十哥一级。
  这要是感情没那么好的兄弟俩,说不定都会因为这事翻脸。
  还有五哥,虽然还的少,但那是因为人家欠的也少,怎么都是带头还了的,爵位往上升一级肯定不能够,但好歹也夸一句,直接略过去算什么。
  老爷子也是,怎么就不能把一碗水端平呢。
  胤祯一肚子的吐槽,可事实上,能谈到现在这个程度,四贝勒已经很满意了,本来就是块硬骨头,之前啃下来要崩掉满嘴的牙,如今虽然也难啃,但不至于把自己搭上了。
  一行人从宫里出来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不过每个人的精神头都不错,而且是跃跃欲试,想要大干一场。
  这会儿不断往他们身上泼污水的那些人,可能正准备躺床上要做美梦呢,一点儿都不知道噩梦即将来临。
  第48章 一更
  给九爷和十爷封爵的圣旨,是连夜发出去的,消息灵通的人,今晚怕是已经睡不着了。
  九爷和十爷,如今应该换成是九贝子和十贝勒了,这二人最近也没立什么功,唯独在还欠银这事儿上出了风头。
  由此看来,皇上追缴欠银的决心很大。
  四贝勒不足惧,加上十三爷和十四贝勒也不足惧,他们真正怕的还是皇上,那才是掌握生死荣辱之人。
  九爷又是喜又愁,早在十四弟过来劝他还银子的时候,就给他画下过大饼,他心里边虽然有期待,但也没想过真的会因为这事儿封爵。
  哪成想十四弟还真摸准了皇阿玛的脉,只是这贝子的爵位,老爷子未免有些过于小气了。
  十弟的额娘是贵妃,皇阿玛就算是要抬举十弟,那封十弟为郡王就是了,前边的哥哥们又不是没有被封为郡王的,何必要踩他一脚来抬高十弟。
  难不成是因为他没有像十弟那么夸张,还银子的时候没有弄得满城皆知,所以效果才大打折扣?
  早知道如此,十四弟怎么说,他便怎么做了,面子才值几个钱,也就只有老爷子把它看得比什么都重。
  他额娘还是四妃之一呢,八哥那样的出身都能够封为贝勒,到他这儿就成了小小的贝子,实在有些恶心人了。
  不过,好在贝子总比光头阿哥强。
  九爷心里头感谢的不是皇阿玛,感谢的是十四弟,这兄弟之情就是比父子之情靠谱,五哥、十弟和十四弟在他心里边都比皇阿玛要强的多。
  十爷欢喜的同时,更多的就是担忧了,当然是担忧九哥抹不开面子,这老爷子办事儿就没一次靠谱的,哪怕是两个人都给贝子呢,也总好过现在这样,一高一低的。
  他八万的欠银,有六万两都是九哥提出的,如此竟还换不回皇阿玛一个贝勒。
  这爵位也太贵重了些。
  除了太子之外,皇帝的儿子没有一个不盼着有爵位、爵位越来越高的,直郡王做梦都想着赶紧被封为亲王,当然皇阿玛若是能废了老二,改立他为太子,那就更好了。
  十三爷可是整整还了十万两,迄今为止,是去户部还银子最多的人,而且还是协助追讨欠银的人,皇阿玛略过五哥算什么,给九哥一个贝子的爵位又算什么,他这才算亏呢。
  这些事儿吃亏最大的就是他、四哥和十四弟了,不想还银子的人,心里边对他们都有埋怨,甚至可以说他们三个是把人家都得罪了,去太子爷和直郡王那里催债,人家直接就给他们冷板凳坐。
  他们三个虽然是给皇阿玛办差,但在皇阿玛那里也落不到好,谁让他们没把骂名全揽在自己身上呢,进宫一趟,就相当于把身上的重担给皇阿玛也移过去了一部分。
  这件差事办完之后,皇阿玛别说奖励了,只要不冷落他们,他们仨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十三爷一腔的愁闷,这差事就是个烫手的山芋,不管怎么办,都很难两全,如今到了这地步,只能是硬着头皮来了,欠银能收回来多少,就收回来多少。
  胤祯却是有几分激动,这几日可把那些欠钱的大爷给嚣张坏了,如今风水轮流转,可算轮到太嚣张了。
  直郡王和太子那里,可以暂且放一放了,这二位是归皇阿玛解决的,剩下的才归他们。
  胤祯跟四哥商量后,就去找十哥把那些敲锣打鼓的人给找来了,皇阿玛要面子,他们可不要面子,最好是让黎民百姓都知道,他们这是为朝廷讨的银子,为国家讨的银子。
  日后这些未能还款的人若是去酒楼、茶馆、去买金银首饰,也希望百姓们能来举报,但凡是一经举报被查出来的,那举报人都有奖。
  这一次的游街演说,大致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 分是哭穷,国库没银子了,想修路没银子,想修水利没银子,若是遇到天灾,想赈灾都挪不出银子来,这些银子全被臣子们借去了。
  第二部 分,讲的是朝廷的决心,坚决要把这些银子收回来,大臣们没有银子可以用别的东西来抵,到时候公开买卖,卖出去多少银子就能抵多少银子。
  最后一部分就是希望大家平日里留个心眼儿,遇到那种高额消费的欠债人,立马来户部衙门举报,衙门这边不会透露举报人的姓名,举报不成功没有任何惩罚,举报成功了有奖。
  这主意是胤祯提的,他知道这其中有一些风险,或许有些人在知道国库穷困后,会起些小心思,但京城的安危是不用担心的,至于旁的地方,等消息传过去的时候,国库这边的银子应该就已经能收回来大半儿了,也无需担心。
  这件事情最狠的是,把朝廷和百官的脸面踩在脚底下了,甚至是踩了皇阿玛的脸。
  胤祯确实有几分故意的,皇阿玛和他手底下那一帮人都在鼓吹什么太平盛世,皇阿玛想做能够名垂青史的帝王,不得不承认,一些方面确实做得不错,比如平三藩,比如应对以往的那些自然灾害。
  但皇阿玛就算是想有个好的名声,也不应该拿朝廷的银子买百官的心,这大清的百姓真没有朝臣鼓吹的那么幸福。
  皇阿玛听不得百姓贫苦的话,只爱看那些花团锦簇的文章,戴梓当年被流放到盛京,不就是因为他的文笔过于锋利,写尽了百姓疾苦。
  说实在的,胤祯一开始会对皇阿玛有所惧怕,惧怕他的威严和权利,也承认他的英明。
  但如今他却觉得皇阿玛的格局不够大,所以才会扶持着直郡王与太子相争,所以才会想着把年长的儿子个个掌控在手心里,绝不能放出去,绝不能给予较大的权利,所以才会那么的畏惧人言,听不得批评,只想要夸赞。
  这跟皇阿玛是满人皇帝,还是汉人皇帝无关,不过是格局小,只能盯着眼前的这片土地,只能想着自己这一世的事情,只能牢牢把权力放在自己手里,宁可折断了旁人的羽翼,也不想有任何的隐患,哪怕这个旁人,也包括了自己的儿子。
  这样的帝王,这样的阿玛,让胤祯觉得心灰意冷。
  这世界上不光是当阿玛的能坑儿子,当儿子的也能坑阿玛,他不打算连累四哥和十三哥,若是皇阿玛问起来,这事儿他会一人担着。
  胤祯已经做好了被夺爵的准备,左右就是当个光头阿哥嘛,又不是没当过,他不把这口气出出来,这一辈子都觉得窝囊。
  有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十四贝勒,京城可谓是热闹极了,这哪是来讨银子的,这分明是要把天都捅个窟窿出来。
  别说欠银子的人了,就连债主都气到一整天没用膳,但也没把十四叫回来,叫回来也没用了,京城百姓如今人人都知道了,他只能是当做没这回事儿,先把银子收回来,之后这些事情再好好掰扯。
  真要想办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尤其是胤祯都已经豁出去了。
  别看闹市门口没有贴名单,可敲锣打鼓的人在全城都已经转变了,怕百姓对不上号,连姓名都不用提,只要指着宅子,说这户人家欠了朝廷多少银子就成。
  最让胤祯生气的还是曹李两家,这大概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远在江南,也不能放过。
  胤祯干脆当起了文抄公,什么白玉为堂金作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江南一个李……
  这些全都用来描绘曹李两家之富,而且编成童谣,在京城和江南两地流传。
  至于曹李两家的钱怎么来的,那当然是从国库里借的,不然的话,就只能是贪污得来的了。
  胤祯写信给曹李两家,提及这些童谣,两家都已经如此之富了,又不是还不出银子来,把府里边边角角的东西扫出来,就应该足够还欠银的了。
  康熙一直派人盯着自己这个小儿子呢,虽然没有阻拦,但实在不想承认自己看走了眼。
  这哪里是天真赤诚,为了追缴欠银,流氓手段都使出来了,做事情不管不顾,莽撞无脑,愚蠢可笑。
  面对越来越丰盈的国库,康熙心里边还是生气的,这一得一失,他都不知道这些欠银收上来到底算不算好事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吏部十四是不能待了,满朝文武的人都给得罪透了,别说推出来做吉祥物了,走街上能不被人刺杀都是托了个好姓氏。
  都察院倒是适合十四,不过眼下是不能去的,别看银子都已经收上来了,可人人心里头都有怨气,想要平一平这怨气,就只能让十四吃些苦头了。
  谁让这些馊主意都是十四出的呢,而且还不做遮掩,如今所有的矛头都冲着十四去了。
  胤祯没有等来被夺爵的圣旨,而是等来了发配盛京,去守祖陵的圣旨。
  第49章 二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