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 奇怪的忏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维尔纽斯。
  维尔尼亚河与涅里斯河交汇处的维尔纽斯是欧洲有数的大城,城堡建设在一座小山顶部,到了眼下这个时代,整个山顶已经被踏平了,一座大致呈八角形,方圆超过十五里,总面积接近四平方公里、近两千座以红褐色为主基调建筑物的城堡矗立在那里。
  这座城堡的城墙高达高达十五米,平均厚度超过两米,城墙上用于藏兵的圆堡多处,可同时容纳几万人上城墙守卫,这在此时人烟稀少的欧洲还是很少见的。
  但在眼下的立陶宛,经过俄罗斯、瑞典、波兰、普鲁士四者之间错综复杂、断断续续接近五十年的战争后,原本强大的立陶宛大公国已经衰落了。
  以前的立陶宛跟波兰一样,都是擅长种地和养马的民族,长达五十年断断续续的战争后,其人口已经萎缩到几十万了,连传统意义上的小国葡萄牙都不如,在战争期间,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诸国贵族纷纷跟随西班牙、葡萄牙的步伐出海殖民。
  波罗的海诸国出海殖民的方式分特别,这个时代,在东欧诸国,以城堡为基地的封建庄园遍布,往往一个小城堡就代表着一个世袭贵族以及依附于他的农户、工匠、牧户,你没看错,在波兰、立陶宛以及他们占据的乌克兰一带有大量专门从事放牧的人口,就算在城堡附近,也会专门留出一些土地给养马的牧户。
  除了养马,这些人也会同时喂养牛羊猪等,他们离不了城堡贵族的保护,实际上就跟城堡周围广袤农田里的农奴一样,成了事实上的牧奴。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从事工匠职业的人,比如铁匠、木匠、石匠、砖瓦匠等,一个封建城堡,里面的行业应有尽有,关起门来也能自我发展。
  以前我们提到过,在大航海时代,除了那几个赫赫有名的国度,像波罗的海诸国也有人去非洲、美洲殖民。
  这里面就包括前拉脱维亚殖民者、前塔尔西城堡领主子爵奥古尼斯,奥古尼斯带着他的城堡下辖所有人,大约三千多人来到了遥远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并一度在那里站稳了脚跟,当然了,随着大夏国的进入,以前他在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之间左右逢源的时代便结束了。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成了大夏国委内瑞拉省的一个府,而大夏国并没有完全抛弃奥古尼斯,而是让他成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府的一名高级官员,多年后,他完全掌握了汉语,又成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府的知府。
  眼下,奥古尼斯又调到了维尔纽斯担任首席高官。
  眼下波罗的海东岸诸国的形势是,在前不久一场大战里,俄罗斯、普鲁士联军击败了瑞典人,从瑞典人手里得到了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最后两家二一添作五,俄罗斯占据了爱沙尼亚,普鲁士占据了拉脱维亚,而在之前的一场瓜分波兰-立陶宛的战争中,普鲁士得到了立陶宛。
  在一场交易中,大夏国先后得到了柯尼斯堡和立陶宛,立陶宛,它进入大夏国政务院的序列也才半年而已。
  就是这半年,让原本被几乎无休止战争摧残了的立陶宛渐渐焕发了生机。
  首先,随着原本占据几乎半个立陶宛的拉齐维乌家族退出,大夏国接管了该家族所有的城堡和土地,当然了,肯定也包括土地上的农户。
  在以前波兰-立陶宛王国的鄙视链中,波兰人、立陶宛人信仰天主教者处于最上层,信仰东正教、新教的处于第二层,明斯克人(白俄罗斯人)处于第三层,乌克兰人处于第四层。
  这只是大概的划分,也有大量信仰天主教的农户、牧户、匠户是以半个奴隶身份依附于各个贵族的。
  自从维尔纽斯大城完工之后,城堡的主人还是比较开放的,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可以在这里建设教堂、布道以及进行弥撒、洗礼、婚礼等宗教活动,五十年战争过后,依旧维持了这个格局。
  大夏国一度成立以东正教为主的明斯克大公国,不过在最近又将大公国降格为帝国一个行省,这在整个欧洲都引起了震动。
  注意,是震动,不是轰动。
  这表明了大夏国的态度,但成立行省之后,大夏国依旧让东正教成为了明斯克、柯尼斯堡、立陶宛三地的主要宗教。
  在以前的立陶宛,拉齐维乌家族掌控着国家一半的城堡和财富,该家族还拥有一支步军两千、骑兵一千的军队,这是大公国法律所允许的,在整个立陶宛乃是独一份。
  而在拉齐维乌家族里,家主乃是以前的亚努什,他是维尔纽斯省高官兼大盖特曼,另外一个核心人物就是他的堂弟博古斯瓦夫,如果说拉齐维乌家族掌控着立陶宛一半城堡的话,那亚努什手里就占据其中的六成,而剩下的四成就在博古斯瓦夫手里。
  拉齐维乌家族在整个欧洲盘根错节,势力范围不仅仅在波兰、立陶宛,在俄罗斯、德意志、意大利半岛都有他们的城堡和庄园,故此,当大战发生时,各方都有意无意避开了该家族的城堡和庄园,这样一来,剩下的贵族都遭殃了。
  但这对大夏国来说简直太好不过了,等到大夏国接手后,立陶宛本土剩下的大贵族不多了,大夏国或强制性夺取,或用一定钱财购买,已经将该国大部分城堡和庄园、土地收归国有,但只有一人除外。
  博古斯瓦夫.拉齐维乌。
  在眼下的立陶宛,只有博古斯瓦夫还拥有以第二大城市考纳斯以及港口城市克莱佩达,依附于这两个城市的农户、牧户、匠户至少有三万人。
  博古斯瓦夫,是抛去大夏国之外立陶宛第二大势力。
  大夏国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亚努什在不久前死了,在此之前,他将家主的地位让给了博古斯瓦夫,由于拉齐维乌家族的力量遍布整个欧洲,他们还在诸如瑞士银行、热那亚银行、弗洛伦斯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拥有股份,人脉又极为广泛,若是做的太绝,大夏国设在欧洲各处的领事馆和商馆也会不得安宁。
  故此,大夏国在段时间里容忍了博古斯瓦夫在立陶宛的存在,这还不止,还让他担任了维尔纽斯的副政务官。
  大夏国的维尔纽斯高官兼镇守使则是来自山西武术世家的姬甲杰,那位尼堪非常信任的人物。
  接手立陶宛后,总督罗继志让东正教大牧首戈仲文来到了维尔纽斯主持那里的教务,通过与前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联姻后,约瑟夫.戈尔(戈仲文的拉丁名字)的声望在东正教世界一时无两,他渊博的宗教知识,口若悬河的讲解,平易近人的风格,让他在整个东正教世界,咳咳,除了被奥斯曼人占据的巴尔干半岛、俄罗斯之外威望卓著。
  对于宗教的执拗,在此时的欧洲,也只有读过书,通晓文字的贵族阶层有一定纷争,对于处于半奴隶状态的农户、牧户、匠户来说实际上无所谓,这也给大夏国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莫斯科的这几年,大夏国也在那里设置了神学院,戈仲文就是首任院长,他重新梳理、编订了东正教的教义,并与汤若望一起规范了教义之下的种种活动。
  在明斯克施行了大夏版的“土地革命”后,新的东正教已经在明斯克、柯尼斯堡一带深入人心了。
  接管立陶宛之后,大夏国自然将土地革命与宗教革命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此时的东欧,农户们几乎没有自己的土地,此其一,为贵族或骑士耕种土地后,除了要给老爷们上缴大量的租子,还要给教会提供一部分,有时候,教会为了彻底控制这些农户,鼓励他们将手中的余粮、余钱全部捐献给教会。
  此时的立陶宛,与欧洲其它国家一样,田地产量极为有限,否则整个欧洲的粮食价格也不会贵比黄金,大夏国出现后,通过轮作、施肥、种子的培育,慢慢地又改变了这一切。
  以往在欧洲,小麦产量达到一石就算相当不错了,大夏国介入后,明斯克、柯尼斯堡的产量多半在两石左右,这对于欧洲人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
  接管立陶宛之后,这样的方式自然也带到了那里。
  每户五十亩上好的土地,随之进入的各县农牧司职员根据土地的状况组织农户们修建了堰塘,疏浚了河道,修葺了道路,又将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国中国一整套处理土地的技术传到了这里,这都给立陶宛的农户带来了新生。
  耕着自己的土地,收获以前一倍的粮食,除了上缴给官府以外,不需要再向贵族、教会上缴粮食和财物,娃娃们都跟贵族老爷们的孩童一样进了学堂。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在以往,这些人实际上是被教会用繁复的仪式捆绑在原地的,除了基本的生活,他们的剩余时间都被教会的活动以及大量的祈祷、忏悔占据了,这也是贵族和教会配合起来控制他们的不二法宝。
  虽然有些严酷,但终究还是让这些人安定下来。
  分到了土地,收获了粮食,除了大的宗教活动便很少与教会接触了,这让相当一部分农户、牧户、匠户不大适应了。
  尤尼斯,一位五十岁的前拉齐维乌家族家族农奴就是其中之一。
  尤尼斯是亚努什在维尔纽斯几处庄园的农奴之一,作为老实肯干的农奴,尤尼斯没有成为贵族老爷们随时放弃的炮灰,而是成了家在庄园里过着还不错的而生活,因为尤尼斯除了种地,还会养马,他也是庄园管家的马夫之一。
  今年,尤尼斯一家的五十亩土地上,小麦、黑麦、亚麻、甜菜都大获丰收,大夏国接手各处庄园时分给他的一匹马、一头猪、三只羊也养的不错,他的大儿子也成功娶到了媳妇并分家出去了,他的膝下还有一儿一女,与他夫妇一起耕种五十亩土地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尤尼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成天没有精神。
  这一日,他来到了维尔纽斯城里最大的教堂,原来的圣三一大教堂,现在却改成了圣洁大教堂。
  今日听说是伟大的约瑟夫大牧首亲自在忏悔室接待信众,圣洁大教堂的人很多。
  排队的人很多,尤尼斯竟然看到了奥古尼斯,还看到了博古斯瓦夫!
  奥古尼斯另说,但博古斯瓦夫对于尤尼斯来说,那可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若是在以前,尤尼斯是没有任何机会见到他的,就算见到了他也只能取下帽子低下头静候在一旁,等到博古斯瓦夫远去后才能抬起头来。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戈仲文,前不久,戈仲文代表罗马尼亚、乌克兰、明斯克等地的东正教大教士,在梵蒂冈与天主教、新教的代表公开辩论了好几日,最后大获全胜,就连教皇也不得不承认在戈仲文的阐述下,天父、圣母、圣灵既能三位一体,又能各自表述、各成体系了。
  戈仲文作为东正教的大牧首,平时是不会亲自出现在教堂接受信众的忏悔的,故此这一日包括博古斯瓦夫、奥古尼斯这样的人物出现也不意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