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听到此,崔渊挑眉冷笑起来。李治早已知道崔泌、崔泳兄弟俩的立场,微微眯了眯眼。摹本之事按理说,是他与崔渊主持发起的。这群人日后都该是他的幕僚才是,却不料半路杀出一个劫道的了。如今魏王李泰如日中天,投奔他之人犹如过江之鲫,他居然连这么些许人也不愿意放过?还想将摹本之事的功劳变相地抢过去?
崔渊朝着他轻轻地点了点头,举步进了院子,勾起嘴角:“澄澜,我以为,咱们聚在一处,只是为了论书画之道。摹本一事,亦是为陛下分忧,惠及天下寒士。扬名并不是目的,只是随之而来的结果而已。至于入仕,乃至寻找伯乐,更非我举办文会的初衷。”
崔泌笑着望向他与他身后的李治:“子竟说得是。不过,相交一场,我也只是为了诸位的前途考虑而已。”
“你所谓的前途,便是投奔魏王门下?”崔渊环视着众人,冷淡地道,“我不妨与诸位说清楚,若有心投效魏王,便随澄澜、泽明去罢。只是,往后摹本之事与你们再无干系。我只想留下一心一意之人,而非追名逐利之人。”
李治亦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平静地道:“不错。若是去我四兄门下,前途自是不会缺。而摹本之事,少则持续两三载,多则持续四五载。做完之后,亦不见得会有什么官职相报。我虽是亲王,但尚未入朝,也很难为各位许诺什么。诸位想清楚为何做此事,早日做出选择也好。”
闻言,院子中所有人都起身向着他行礼:有人坦然自若,有人垂目静思,有人满不在乎,有人目露失落。
相交、相识的时间毕竟不长,崔渊也从未探询过所有人的目的。在他看来,名利心较重之人迟早都会离开。只有经得住一次又一次诱惑的人,才能成为他真正的知交好友,才真正值得他全心信任。毕竟,在暴风骤雨即将到来之前,他或者崔家身边,都容不下任何隐患。
崔泳张了张口,似乎想解释什么。崔泌看了他一眼,笑盈盈地望向崔渊:“子竟的意思,是要将我与二郎逐出去?我做错了什么?不过是告诉诸位,良禽择木而息的道理而已。”
“不,澄澜。道不同不相为谋。”崔渊淡淡地回道,“我只是不愿因自己一时兴起,给叔母、给大王带来什么误解。而且,我们二房效忠之人,永远都是陛下,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人——不论是太子,或是魏王,都一样。”
崔泌瞥了瞥李治的神色,微微笑起来:“是么?我们效忠的自然也是陛下。为魏王做事与为陛下做事,有什么分别么?”
“呵,你说呢?”崔渊露出几丝讽意,“澄澜,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究竟做了什么,别以为没有人会知道。罢了,我们时间紧得很,也没有必要浪费在此处了。你与泽明去罢。往后,在我的文会上,也不想再见到你们兄弟二人了。”
听了他的话,崔泌神色变幻莫测,而后扬起眉,很干脆地举步离开:“说实话,子竟,我竟不知你对我生出了误解。若有机会,我们兄弟几个很该一起吃吃酒,将这些话都说开才是。今日……便罢了,改日再说。”
崔泳有些犹豫地随着他往外走,经过崔渊身边时,忍不住低声道:“子竟阿兄,我……”
“泽明,省试时再会。”崔渊轻声打断了他,“不过,状头只会是我囊中之物。”
崔泳怔了怔,脸上忽然多了几分跃跃欲试之色:“接下来半年,我必会闭关苦读,将状头从子竟阿兄那里抢过来!!”
“胆气倒是很足,试试看罢。”崔渊勾起嘴角。李治就立在他身边,听见两人之间的话,也不由得神色轻松了许多。
崔泌、崔泳兄弟俩走到院门口时,有两三人也立了起来,向李治、崔渊行礼告辞。他们倒不似崔氏兄弟那般坦然,有些不敢面对李治、崔渊的视线。不过,李治、崔渊都并未说什么重话。李治反而许诺,他们的摹本虽不会选入摹本册子之中,他却会上呈给圣人过目。崔渊则命仆从抱来他自酿的樱桃酒送给他们,也算是好聚好散了。
待他们出去之后,崔渊便轻声道:“大王,如今正值暴雨来临之际,无论是叔母或是大王,都不能出任何行差踏错之事。与其将这些三心二意之人放在此处,不如将他们赶出去得好。免得他们做出什么事,反而牵累了大王。”
“谁真心待我,我自然省得。”李治答道,“姑母的立场,便是我的立场。”不,他的立场只会比真定长公主更尴尬。因为他不但不能对两位兄长不敬,更不能表现出任何令人疑虑的行为。摹本之事已经算是出格了,他不能——亦没有必要做得更多,以免引来两位兄长的不快与怀疑。
“且,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方是真金。”崔渊笑了起来。
李治微微颔首,心领神会。有些事,确实不必说得太明白,而是端看对方会怎么做。
接下来,崔渊便把摹本将按照书体分成秦篆、汉隶、楷书、行书、草书五册之事与众人说了,又给擅长不同书体的人分派了任务。而后,他叫上了崔渲一同去夹缬工坊:“伯染说不得便要习一项新的技艺——雕刻了。改日我若有空闲,也与伯染刻一方印章如何?”
“算是你与我的酬劳?”崔渲笑起来,“那我可得好生保存——说不得往后还能传给子孙呢。”
“我也学了雕刻。”李治接道,“既然是酬劳,那我也很该给伯染一方印章才是。日后,我们除了书画之外,还可一起讨论雕刻。仔细说起来,雕刻也很有意思,光是选石就十分有趣味了。前几日我与子竟去西市走了一遭,专门选了些好石头。”
听着李治平易近人的言语,崔渲的神色不由得微微一动,望向旁边的崔渊。大房如今的立场与二房一致,但他怎么都觉得,崔渊似乎正在将他往某条船上拉?他如今算是已经上船了?还来得及跳下去么?或者,有必要跳下去么?
“大王放心,伯染既然擅书,雕刻想必也很容易便上手了。咱们的收藏,往后必定也会越来越丰富。”崔渊察觉到他的视线,挑眉浅笑:伯染,你一直都是个再聪明不过的人,不是么?正因你性情正直不阿,才不可能选太子,更不可能选魏王——你比谁都希望,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会是一位明君——与我一样。
☆、第一百六十五章 乾坤未稳
当崔渊、李治与新来的小伙伴崔渲来到夹缬工坊,一起愉快地磨练雕刻技艺的时候,王玫正带着孩子们乘坐牛车去往禁苑。前去崔府迎接他们的宫婢,正是晋阳公主、衡山公主身边最为信重的宫女。她们脸上均带着无懈可击的微笑,滴水不漏地与王玫、崔芝娘寒暄着。
“说起来,叔母也在禁苑住了好些天,不知她老人家近来可安好?”王玫问道。自从被长孙皇后召进宫后,真定长公主便再也不曾回过公主府。虽说崔家人心里都很明白,她此时身在禁苑中才能避开魏王与太子两派的拉拢,不会经历滔滔不绝来游说的访客,亦不会被迫着站队。不过,她素来是崔家的主心骨之一,暂时不能见到她的身影,看似巍然不动的崔家似乎多少有些破绽。而作为一位慈爱而又睿智的长辈,晚辈们无论做什么,都多少有些思念她,希望能尽快见到她。
“贵主过得很好,只是也有些想念崔家的晚辈们。两位贵主纯孝,所以想悄悄将娘子们唤过去,让她惊喜一回呢。”
闻言,王玫笑得愈加温柔。她更详细地问起了真定长公主的饮食起居,崔芝娘也偶尔插几句话。虽说两位宫婢已经足够小心,但她们仍然自她们的回答中获取了些许可用的信息:诸如太子妃、魏王妃这些天每日都会到禁苑来侍疾,不过,长孙皇后并不见她们。太子如今被圈在东宫中反省,暂时没有任何动静传出来。至于魏王,他听闻魏王妃并没有成功侍疾之后,就天天过来求见——然而,长孙皇后也拒绝见他。
王玫能够理解长孙皇后如今痛苦而又复杂的心情,但完全无法预知她会做出什么举动。她不见太子妃和魏王妃,也不见魏王,便是明显对两个儿子都十分失望了。然而,晋王最近正热火朝天地忙着摹本之事,似乎也并未格外勤快地侍奉在她身边。所以,她应该还没有扶持晋王的意思。当然,在一位母亲看来,太子与魏王或许还未到不死不休的境地。她可能只想两边都敲打一番,希望能逐渐将长歪的儿子们扭回正途?
到得禁苑之后,一行人直接赶往长孙皇后休养的竹林宫殿。
晋阳公主与衡山公主亲自在寝殿外等着他们,并将他们引入殿内。在这一段短短的路程中,王玫便听衡山公主又低声地抱怨起了太子妃与魏王妃。“阿苏、阿阎真是一点眼力劲儿也没有。阿娘如今想到两位阿兄就觉得生气,连带着也觉得她们没有尽到劝诫之责,怎么还可能见她们?可偏偏,她们却成天都杵在这里,让阿娘天天生闷气。”王玫耐心地听着,心里却想:果然,便是贤惠如长孙皇后,气恼的时候也不免有些迁怒起了儿媳妇。当然,她不过是在以自己为标准要求媳妇们——劝诫、进谏,为夫君分忧解难,规劝夫君的行为举止,都是身为妻子应该做的事。然而,她或许忘记了,李承乾与李泰都不是李世民。他们刚愎自用、任性的程度远甚于李世民。太子妃苏氏、魏王妃阎氏都是精挑细选出的名门之女,又哪里会不懂如何辅佐夫君?只是,她们的夫君却从来不是会听从规劝之人。在夫妇磨合的过程中,这两位也许并非不曾抗争过,但最终却都只能默默地承担丈夫的妄为所造成的恶果。从锦衣玉食的贵女,到如今富贵煊赫的王妃,最后沦落到偏远之地——这两位的一生,委实都太过委屈了些。
“幼娘。”一旁的晋阳公主有些听不下去了,轻声提醒。衡山公主轻轻哼了一声,也便不再多言。此时,崔家一行人已经来到寝殿内。众人绕过左侧放置的一架十二扇秋色延绵屏风,便见真定长公主与长孙皇后正倚在榻上对弈。
真定长公主的神情一如既往地从容中带着些许慵懒,而长孙皇后的气色也比两个多月前好了几分,病容亦褪去不少。从她们的神色来看,并不见她们对如今的情势有多少担忧之意。至少,太子之事并未影响长孙皇后的病情,崔泌想拿这一点攻击太子已经不可行了。想到此,王玫略松了口气。
崔家诸人给长孙皇后行礼之后,崔芝娘、崔韧便难掩濡慕地依偎在真定长公主身边。真定长公主轻轻抚摸着他们的脸庞,慈爱道:“才不过几天未见,便觉得你们都长大了些。尤其是芝娘,仿佛又长高了呢。”
长孙皇后望着她们,神情越来越柔和,忽然一叹:“我也有许久不曾见孙儿们了。”
晋阳公主轻声接道:“阿娘,今日两位阿嫂将侄儿们带来了。”李承乾、李泰的子嗣都不丰。如今李承乾只得一个嫡子李象,虚岁约莫五岁;李泰更只有一个庶子李欣,却较为年长,虚岁十一。与给圣人生下七个站住的嫡子嫡女的长孙皇后相比,太子妃、魏王妃在子嗣之事上几乎抬不起头来。更别提圣人还有一大群活蹦乱跳的庶子庶女了。
“让阿象、阿欣都过来罢。”长孙皇后沉默了一会儿,终究松了口。
真定长公主搂着孙子孙女,似不经意地道:“阿嫂又何必生闷气,和自己过不去呢?想念孙儿们,便将他们接来亲自教养看顾便是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呀,早就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了,也犯不着因他们而气坏了身子。”
衡山公主立刻道:“真定姑母说得很是。听说寻常人家也有不少将孙子交给祖母教养的呢。竹林宫殿里如今就少了些人气,侄儿们若过来住下了,便是闹腾一些,阿娘心里定然也欢喜许多。”
长孙皇后瞥了她们一眼,半嗔道:“我便是想念孙儿,也没有将他们一直留在身边的道理。太子妃、魏王妃难道就不想念儿子么?”说到此处,她又一叹:“我与太子妃、魏王妃生气,却又是何必呢?她们二人是我挑出来的,素来最是温婉和顺不过,却都欠缺了几分刚毅决断。这般脾性,哪里拗得过大郎和青雀?”
“不如将两位阿嫂都唤进来,拜见阿娘?”晋阳公主试着问。
长孙皇后略作犹豫,微微颔首。
不见亦是不偏不倚,一同见也是不偏不倚。不论是见与不见,其实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倘若她不能寻找出适合的解决之策,兄弟阋墙的危局便仍然不能解开。但,那是她亲手教养出来的孩儿。她不信,也不敢信、不能信,他们之间已经磨得再无兄弟之情。
真定长公主望向王玫,温声道:“九娘,你且将孩儿们带出去,在禁苑中赏一赏风景。”王玫知道,她遣开自己便意味着接下来的事不宜让她得知。于是,她便躬身行礼,带着几个恋恋不舍的小家伙出了寝殿。衡山公主也跟着退出来,牵着她道:“表嫂,我带你去狩猎罢。近来阿爷没什么心情去秋狩,我便只能让侍卫们将豢养的猎物赶到禁苑里,也好练一练箭法。可惜兕子姊姊不会骑射,九阿兄又忙得很……”
王玫眨了眨眼,刚想说她其实也不会狩猎,但瞧着衡山公主满脸期盼的神情,便有些说不出口了。说起来,衡山公主也不过是个尚不足十岁的小娘子,许多时候都仍带着几分纯真。无论是谁,瞧着这么一位漂亮的小少女不自觉地流露出“寂寞”、“孤单”,也不忍心拒绝她罢。
“我几乎也不会骑射。”于是,她这样回答道,“不过,贵主若不嫌弃,我也很想见识一番呢。也不知我能不能拉得动弓弦。”
“儿也想学。”崔芝娘笑道,“叔母若不能教我,说不得还须得劳烦贵主了。”
“我会用弹弓打猎。”崔简目光炯炯地接道,“弓箭尚不熟悉。日后向阿爷学了,便陪贵主射猎。”崔韧想了想,哼哧哼哧地从袖子里翻出一个小弹弓,乌黑的双眸亮晶晶地望着崔简,充分表达了他的想法。
衡山公主没料到他们竟然都如此配合,顿时喜出望外,豪爽地挥了挥手:“不会也无妨,尽管跟我来便是。射猎么,谁不是慢慢练起来的呢?我先前也不会呢,多练一练便能射中猎物了。说起来,若是今日收获颇丰,正好献给阿爷、阿娘、姑母尝尝鲜。”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带着宫婢、宦官与侍卫,前往禁苑的角落里射猎去了。待晋阳公主将太子妃、魏王妃带过去给长孙皇后问安,又亲自将她们送出去之后,便发现另一群人已经不知被衡山公主带到哪个角落去了。她摇了摇首,转身欲回到寝殿内,却见自家阿爷的卤簿已经无声无息地接近了。
“圣人到了。”
正与两个孙儿说话的长孙皇后闻言,抬眼望了望真定长公主:“十三娘,烦劳你将阿象、阿欣带出去顽。”顿了顿,她又低声道:“我仔细想过了,你方才说得很是。大郎、青雀都已经大了,我当年因养病而疏忽了他们,如今大约也是扭不回来了。阿象、阿欣两个都是好孩子,绝不能让他们堂兄弟之间也生了什么隔阂。”
真定长公主牵着李象、李欣,朝着她轻轻颔首:“阿嫂放心罢。一家人,难免有生出龃龉的时候。父子兄弟之间,哪有不吵架的呢?便是驸马,也不知教训过我那不孝子多少回呢。只是,一家人没什么隔夜仇,不能教他们生出心结便是了。”
长孙皇后垂目,苦笑起来:“你阿兄又何曾舍得教训他们呢?若是当真舍得,或许他们便不会成了如今这般模样了。”
“观音婢,你这是在怨我没有教好他们?”圣人立在屏风边,忽然出声道。
真定长公主朝着他行礼,李象、李欣也叫了声“祖父”。圣人神情复杂地望着孙儿们——他也一直是将两个孙儿捧在手心里宠着的。别说嫡孙李象了,便是庶长孙李欣,他也曾留在自己和长孙皇后身边带过几年。李象出生之后,李欣被送回了魏王府。太子遭训斥之后,李象也再未出过东宫。如今,孙儿们望着他,却不见往日的亲热,反而多了几分隐约的畏惧之意。
他们年纪尚小,反倒并不擅长掩饰自己的情绪。这也充分说明,他想象中其乐融融的家庭,其实早便生了隔阂。或许,自孩儿们长大之后,所谓的其乐融融早就已经不存在了。
真定长公主带着李象、李欣出了寝殿,与晋阳公主去了青光观观主的寮舍中闲谈。
寝殿内,大唐当今最为尊贵的一对夫妇,也心平气和地说了许久的话。他们遣退了所有宫婢、宦官,无人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东宫内,太子自醉眼朦胧中清醒过来,听得这个消息之后,嗤笑一声,又继续醉生梦死。魏王府内,魏王拧起眉头,默然望着他的幕僚们,忽然道:“时候未到。”
是的,魏王的时候未到。
这些时日到处传的流言,引起了圣人的警惕与厌恶。他也不曾料到,不过是一次训斥,便引发了这么多猜测。甚至有人四处传太子遭了圣人的厌弃,太子之位必是保不住了。于是,他决定用最为明显的举动,维护他的嫡长子,他爱若珍宝的太子。
因而,就在次日——九月初一大朝时,圣人封了魏征为太子太师。这一道旨意,无疑引起了朝野的震动。魏征是谁?圣人的心腹重臣。将他封作太子太师,无疑便是明晃晃地保太子,宣告他与太子之间的父子情分无人能够动摇。
一时间,许多三心二意之人也不由得定了定神,收回了动摇的决定。魏王也不敢再随意勾连,稍稍收敛了一些。
然而,称心一事给太子带来的深远影响,许多人却并未料想到——包括圣人与长孙皇后在内。
☆、第一百六十六章 通晓消息
圣人下旨力保太子之后,真定长公主转日便回到了胜业坊。她离开得十分突然,回来的时候却很平静,仿佛什么事都不曾发生一般。因公主府如今每天都能收到一堆拜帖,着实有些扰人清静,郑夫人便特意将她与李十三娘接到崔府中小住些许时日。纵是有些消息灵敏的贵妇上门拜访,她也出面挡了下来。虽说郑夫人并非真定长公主,但她是博陵崔氏二房宗妇,她的态度便是博陵崔氏二房的态度,许多人也不得不掂量着行事。
没几天,便到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
崔敦、崔敛、郑夫人、真定长公主都去了宫城中赴宴。据说,这次宴会是太子妃、魏王妃辅佐长孙皇后筹备的,圣人与皇后的用心也不难猜出来。一时间,便是心里再不愿意,魏王也必须装出一派兄友弟恭的模样来。只是,太子显然并不将他放在眼中,只作全然没瞧见他的作态。倒是晋王,见自家四阿兄难得友善,便与他说了些摹本进展之事。魏王听了,想起白费一番功夫的崔泌、崔泳兄弟俩,当下就怎么看他都不顺眼了。晋阳公主、衡山公主见状,巧语几句才将晋王“解救”出来。兄妹三个对视一眼,目光里充满了无奈与复杂。嫡亲的兄弟姊妹尚且如此,他们还有一群同父异母的兄弟姊妹呢!到了紧要的时候,本便稀薄的血脉亲情,又还能剩下多少呢?
因崔澄、崔澹这天也不得空闲,小郑氏、清平郡主亦各有打算。小郑氏有一位血缘极近的堂兄也要来参加省试,她便带着崔笃、崔蕙娘、崔慎招待亲戚。清平郡主则照旧领着崔敏、崔英娘去了徐王府。崔滔陪着李十三娘与一双儿女在家中举办赏菊小宴。崔渊、王玫则领着崔简回了王家,而后奉着王奇、李氏,带着阿嫂、侄儿侄女们去往京郊登高望远。族世母崔氏、王十七娘,以及悄无声息接来的卢十一娘自然也随着一同去。
行至半途,崔泓、崔沛兄弟护送着自家牛车也加入了。到得城门前时,王方翼也护着一辆牛车进入到队伍当中。一行人略停了停,将崔泓崔沛之母、王方翼之母迎上了李氏所坐的牛车之后,才继续往前行。
到得离京城不远的小山坡边,附近已经围起了不少行障。王家仆从也匆匆竖起帐幔,圈出一块草地铺好苇席、茵褥。女眷们进入行障里歇息,精力充沛的郎君们则拿着红艳艳的茱萸枝往山坡上走。
“仲翔今日不当值?”崔泓好奇地问。千牛备身是守卫圣人身边的近身侍卫,休沐歇假的时间与寻常官员并不相同。尤其像王方翼、崔澹这种深得圣人宠信的年轻侍卫,一年到头也不容易轮到多少回假期。
“佳节难得。”王方翼回道,“因家中只有阿娘,不忍她孤零零地过节,我便特意与人换了当值的时间。”
“若非如此,平时也很难将仲翔约出来。”崔渊似笑非笑道,“啧,我和九娘可真算是用心良苦了。说不得,这一回既有我的面子,也有十一娘的面子罢。”
王方翼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却并未出言辩解,仿佛默认了一般。崔泓却不知怎地,脸上神色变幻万端,轻咳了两声,亦不再多话。至于崔沛,摇着茱萸枝走在后头,时不时地提醒几句前头的崔简、王旼注意脚下,完全不曾细听他们究竟在说什么。
待大家将茱萸插到山坡顶上之后,崔简、王旼见周围很有些野物,便开始拿出弹弓“狩猎”了。王奇兴致很好地指点他们两句,反倒让小家伙们大失准头。眼见着他作为祖父、外祖父的威严便要丧失了,崔沛实在看不过去,便在旁边提示起来。王奇忙不迭跟着他说了几句,崔简、王旼才重新寻回摇摇欲坠的信心。
崔渊、崔泓与王方翼则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坐下来,一边晒着秋日的暖阳,一边俯视着山坡下的风景以及仿佛近在咫尺的长安城。雄伟瑰丽的城池宛若天地间生出的棋盘,百余里坊整整齐齐。行走在其中的人却比蚂蚁还更微小,完全分辨不清楚。
“仲翔,这些时日,你在宫中可曾听说过什么传言?”崔渊忽然问。
王方翼望向他,想了想:“我们听过各种各样的传言。”他们随着圣人在宫殿中行走,偶尔也担负着巡逻之责,时常都能撞见宫人、宦官私下悄悄议论。换而言之,除了那些宫中的阴私之事,他们每天都能听着各类真真假假的言论。刚开始难免还有些查证事实的念头,然而,宫中之事却并不是区区千牛备身便能够插手的。久而久之,他们也便麻木了。当然,并不是没有千牛备身被人拉拢收买,成了暗藏的探子。但他心里却很清楚,随意泄露宫中甚至乎御前的消息,迟早都会出事。不过,崔渊毕竟是他的好友,他既然出口询问,他便不会隐瞒——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因他深信,以崔渊的品性,便是知道这些消息,也不会拿来做什么混账事。
崔渊朝着他轻轻地点了点头,举步进了院子,勾起嘴角:“澄澜,我以为,咱们聚在一处,只是为了论书画之道。摹本一事,亦是为陛下分忧,惠及天下寒士。扬名并不是目的,只是随之而来的结果而已。至于入仕,乃至寻找伯乐,更非我举办文会的初衷。”
崔泌笑着望向他与他身后的李治:“子竟说得是。不过,相交一场,我也只是为了诸位的前途考虑而已。”
“你所谓的前途,便是投奔魏王门下?”崔渊环视着众人,冷淡地道,“我不妨与诸位说清楚,若有心投效魏王,便随澄澜、泽明去罢。只是,往后摹本之事与你们再无干系。我只想留下一心一意之人,而非追名逐利之人。”
李治亦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平静地道:“不错。若是去我四兄门下,前途自是不会缺。而摹本之事,少则持续两三载,多则持续四五载。做完之后,亦不见得会有什么官职相报。我虽是亲王,但尚未入朝,也很难为各位许诺什么。诸位想清楚为何做此事,早日做出选择也好。”
闻言,院子中所有人都起身向着他行礼:有人坦然自若,有人垂目静思,有人满不在乎,有人目露失落。
相交、相识的时间毕竟不长,崔渊也从未探询过所有人的目的。在他看来,名利心较重之人迟早都会离开。只有经得住一次又一次诱惑的人,才能成为他真正的知交好友,才真正值得他全心信任。毕竟,在暴风骤雨即将到来之前,他或者崔家身边,都容不下任何隐患。
崔泳张了张口,似乎想解释什么。崔泌看了他一眼,笑盈盈地望向崔渊:“子竟的意思,是要将我与二郎逐出去?我做错了什么?不过是告诉诸位,良禽择木而息的道理而已。”
“不,澄澜。道不同不相为谋。”崔渊淡淡地回道,“我只是不愿因自己一时兴起,给叔母、给大王带来什么误解。而且,我们二房效忠之人,永远都是陛下,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人——不论是太子,或是魏王,都一样。”
崔泌瞥了瞥李治的神色,微微笑起来:“是么?我们效忠的自然也是陛下。为魏王做事与为陛下做事,有什么分别么?”
“呵,你说呢?”崔渊露出几丝讽意,“澄澜,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究竟做了什么,别以为没有人会知道。罢了,我们时间紧得很,也没有必要浪费在此处了。你与泽明去罢。往后,在我的文会上,也不想再见到你们兄弟二人了。”
听了他的话,崔泌神色变幻莫测,而后扬起眉,很干脆地举步离开:“说实话,子竟,我竟不知你对我生出了误解。若有机会,我们兄弟几个很该一起吃吃酒,将这些话都说开才是。今日……便罢了,改日再说。”
崔泳有些犹豫地随着他往外走,经过崔渊身边时,忍不住低声道:“子竟阿兄,我……”
“泽明,省试时再会。”崔渊轻声打断了他,“不过,状头只会是我囊中之物。”
崔泳怔了怔,脸上忽然多了几分跃跃欲试之色:“接下来半年,我必会闭关苦读,将状头从子竟阿兄那里抢过来!!”
“胆气倒是很足,试试看罢。”崔渊勾起嘴角。李治就立在他身边,听见两人之间的话,也不由得神色轻松了许多。
崔泌、崔泳兄弟俩走到院门口时,有两三人也立了起来,向李治、崔渊行礼告辞。他们倒不似崔氏兄弟那般坦然,有些不敢面对李治、崔渊的视线。不过,李治、崔渊都并未说什么重话。李治反而许诺,他们的摹本虽不会选入摹本册子之中,他却会上呈给圣人过目。崔渊则命仆从抱来他自酿的樱桃酒送给他们,也算是好聚好散了。
待他们出去之后,崔渊便轻声道:“大王,如今正值暴雨来临之际,无论是叔母或是大王,都不能出任何行差踏错之事。与其将这些三心二意之人放在此处,不如将他们赶出去得好。免得他们做出什么事,反而牵累了大王。”
“谁真心待我,我自然省得。”李治答道,“姑母的立场,便是我的立场。”不,他的立场只会比真定长公主更尴尬。因为他不但不能对两位兄长不敬,更不能表现出任何令人疑虑的行为。摹本之事已经算是出格了,他不能——亦没有必要做得更多,以免引来两位兄长的不快与怀疑。
“且,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方是真金。”崔渊笑了起来。
李治微微颔首,心领神会。有些事,确实不必说得太明白,而是端看对方会怎么做。
接下来,崔渊便把摹本将按照书体分成秦篆、汉隶、楷书、行书、草书五册之事与众人说了,又给擅长不同书体的人分派了任务。而后,他叫上了崔渲一同去夹缬工坊:“伯染说不得便要习一项新的技艺——雕刻了。改日我若有空闲,也与伯染刻一方印章如何?”
“算是你与我的酬劳?”崔渲笑起来,“那我可得好生保存——说不得往后还能传给子孙呢。”
“我也学了雕刻。”李治接道,“既然是酬劳,那我也很该给伯染一方印章才是。日后,我们除了书画之外,还可一起讨论雕刻。仔细说起来,雕刻也很有意思,光是选石就十分有趣味了。前几日我与子竟去西市走了一遭,专门选了些好石头。”
听着李治平易近人的言语,崔渲的神色不由得微微一动,望向旁边的崔渊。大房如今的立场与二房一致,但他怎么都觉得,崔渊似乎正在将他往某条船上拉?他如今算是已经上船了?还来得及跳下去么?或者,有必要跳下去么?
“大王放心,伯染既然擅书,雕刻想必也很容易便上手了。咱们的收藏,往后必定也会越来越丰富。”崔渊察觉到他的视线,挑眉浅笑:伯染,你一直都是个再聪明不过的人,不是么?正因你性情正直不阿,才不可能选太子,更不可能选魏王——你比谁都希望,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会是一位明君——与我一样。
☆、第一百六十五章 乾坤未稳
当崔渊、李治与新来的小伙伴崔渲来到夹缬工坊,一起愉快地磨练雕刻技艺的时候,王玫正带着孩子们乘坐牛车去往禁苑。前去崔府迎接他们的宫婢,正是晋阳公主、衡山公主身边最为信重的宫女。她们脸上均带着无懈可击的微笑,滴水不漏地与王玫、崔芝娘寒暄着。
“说起来,叔母也在禁苑住了好些天,不知她老人家近来可安好?”王玫问道。自从被长孙皇后召进宫后,真定长公主便再也不曾回过公主府。虽说崔家人心里都很明白,她此时身在禁苑中才能避开魏王与太子两派的拉拢,不会经历滔滔不绝来游说的访客,亦不会被迫着站队。不过,她素来是崔家的主心骨之一,暂时不能见到她的身影,看似巍然不动的崔家似乎多少有些破绽。而作为一位慈爱而又睿智的长辈,晚辈们无论做什么,都多少有些思念她,希望能尽快见到她。
“贵主过得很好,只是也有些想念崔家的晚辈们。两位贵主纯孝,所以想悄悄将娘子们唤过去,让她惊喜一回呢。”
闻言,王玫笑得愈加温柔。她更详细地问起了真定长公主的饮食起居,崔芝娘也偶尔插几句话。虽说两位宫婢已经足够小心,但她们仍然自她们的回答中获取了些许可用的信息:诸如太子妃、魏王妃这些天每日都会到禁苑来侍疾,不过,长孙皇后并不见她们。太子如今被圈在东宫中反省,暂时没有任何动静传出来。至于魏王,他听闻魏王妃并没有成功侍疾之后,就天天过来求见——然而,长孙皇后也拒绝见他。
王玫能够理解长孙皇后如今痛苦而又复杂的心情,但完全无法预知她会做出什么举动。她不见太子妃和魏王妃,也不见魏王,便是明显对两个儿子都十分失望了。然而,晋王最近正热火朝天地忙着摹本之事,似乎也并未格外勤快地侍奉在她身边。所以,她应该还没有扶持晋王的意思。当然,在一位母亲看来,太子与魏王或许还未到不死不休的境地。她可能只想两边都敲打一番,希望能逐渐将长歪的儿子们扭回正途?
到得禁苑之后,一行人直接赶往长孙皇后休养的竹林宫殿。
晋阳公主与衡山公主亲自在寝殿外等着他们,并将他们引入殿内。在这一段短短的路程中,王玫便听衡山公主又低声地抱怨起了太子妃与魏王妃。“阿苏、阿阎真是一点眼力劲儿也没有。阿娘如今想到两位阿兄就觉得生气,连带着也觉得她们没有尽到劝诫之责,怎么还可能见她们?可偏偏,她们却成天都杵在这里,让阿娘天天生闷气。”王玫耐心地听着,心里却想:果然,便是贤惠如长孙皇后,气恼的时候也不免有些迁怒起了儿媳妇。当然,她不过是在以自己为标准要求媳妇们——劝诫、进谏,为夫君分忧解难,规劝夫君的行为举止,都是身为妻子应该做的事。然而,她或许忘记了,李承乾与李泰都不是李世民。他们刚愎自用、任性的程度远甚于李世民。太子妃苏氏、魏王妃阎氏都是精挑细选出的名门之女,又哪里会不懂如何辅佐夫君?只是,她们的夫君却从来不是会听从规劝之人。在夫妇磨合的过程中,这两位也许并非不曾抗争过,但最终却都只能默默地承担丈夫的妄为所造成的恶果。从锦衣玉食的贵女,到如今富贵煊赫的王妃,最后沦落到偏远之地——这两位的一生,委实都太过委屈了些。
“幼娘。”一旁的晋阳公主有些听不下去了,轻声提醒。衡山公主轻轻哼了一声,也便不再多言。此时,崔家一行人已经来到寝殿内。众人绕过左侧放置的一架十二扇秋色延绵屏风,便见真定长公主与长孙皇后正倚在榻上对弈。
真定长公主的神情一如既往地从容中带着些许慵懒,而长孙皇后的气色也比两个多月前好了几分,病容亦褪去不少。从她们的神色来看,并不见她们对如今的情势有多少担忧之意。至少,太子之事并未影响长孙皇后的病情,崔泌想拿这一点攻击太子已经不可行了。想到此,王玫略松了口气。
崔家诸人给长孙皇后行礼之后,崔芝娘、崔韧便难掩濡慕地依偎在真定长公主身边。真定长公主轻轻抚摸着他们的脸庞,慈爱道:“才不过几天未见,便觉得你们都长大了些。尤其是芝娘,仿佛又长高了呢。”
长孙皇后望着她们,神情越来越柔和,忽然一叹:“我也有许久不曾见孙儿们了。”
晋阳公主轻声接道:“阿娘,今日两位阿嫂将侄儿们带来了。”李承乾、李泰的子嗣都不丰。如今李承乾只得一个嫡子李象,虚岁约莫五岁;李泰更只有一个庶子李欣,却较为年长,虚岁十一。与给圣人生下七个站住的嫡子嫡女的长孙皇后相比,太子妃、魏王妃在子嗣之事上几乎抬不起头来。更别提圣人还有一大群活蹦乱跳的庶子庶女了。
“让阿象、阿欣都过来罢。”长孙皇后沉默了一会儿,终究松了口。
真定长公主搂着孙子孙女,似不经意地道:“阿嫂又何必生闷气,和自己过不去呢?想念孙儿们,便将他们接来亲自教养看顾便是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呀,早就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了,也犯不着因他们而气坏了身子。”
衡山公主立刻道:“真定姑母说得很是。听说寻常人家也有不少将孙子交给祖母教养的呢。竹林宫殿里如今就少了些人气,侄儿们若过来住下了,便是闹腾一些,阿娘心里定然也欢喜许多。”
长孙皇后瞥了她们一眼,半嗔道:“我便是想念孙儿,也没有将他们一直留在身边的道理。太子妃、魏王妃难道就不想念儿子么?”说到此处,她又一叹:“我与太子妃、魏王妃生气,却又是何必呢?她们二人是我挑出来的,素来最是温婉和顺不过,却都欠缺了几分刚毅决断。这般脾性,哪里拗得过大郎和青雀?”
“不如将两位阿嫂都唤进来,拜见阿娘?”晋阳公主试着问。
长孙皇后略作犹豫,微微颔首。
不见亦是不偏不倚,一同见也是不偏不倚。不论是见与不见,其实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倘若她不能寻找出适合的解决之策,兄弟阋墙的危局便仍然不能解开。但,那是她亲手教养出来的孩儿。她不信,也不敢信、不能信,他们之间已经磨得再无兄弟之情。
真定长公主望向王玫,温声道:“九娘,你且将孩儿们带出去,在禁苑中赏一赏风景。”王玫知道,她遣开自己便意味着接下来的事不宜让她得知。于是,她便躬身行礼,带着几个恋恋不舍的小家伙出了寝殿。衡山公主也跟着退出来,牵着她道:“表嫂,我带你去狩猎罢。近来阿爷没什么心情去秋狩,我便只能让侍卫们将豢养的猎物赶到禁苑里,也好练一练箭法。可惜兕子姊姊不会骑射,九阿兄又忙得很……”
王玫眨了眨眼,刚想说她其实也不会狩猎,但瞧着衡山公主满脸期盼的神情,便有些说不出口了。说起来,衡山公主也不过是个尚不足十岁的小娘子,许多时候都仍带着几分纯真。无论是谁,瞧着这么一位漂亮的小少女不自觉地流露出“寂寞”、“孤单”,也不忍心拒绝她罢。
“我几乎也不会骑射。”于是,她这样回答道,“不过,贵主若不嫌弃,我也很想见识一番呢。也不知我能不能拉得动弓弦。”
“儿也想学。”崔芝娘笑道,“叔母若不能教我,说不得还须得劳烦贵主了。”
“我会用弹弓打猎。”崔简目光炯炯地接道,“弓箭尚不熟悉。日后向阿爷学了,便陪贵主射猎。”崔韧想了想,哼哧哼哧地从袖子里翻出一个小弹弓,乌黑的双眸亮晶晶地望着崔简,充分表达了他的想法。
衡山公主没料到他们竟然都如此配合,顿时喜出望外,豪爽地挥了挥手:“不会也无妨,尽管跟我来便是。射猎么,谁不是慢慢练起来的呢?我先前也不会呢,多练一练便能射中猎物了。说起来,若是今日收获颇丰,正好献给阿爷、阿娘、姑母尝尝鲜。”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带着宫婢、宦官与侍卫,前往禁苑的角落里射猎去了。待晋阳公主将太子妃、魏王妃带过去给长孙皇后问安,又亲自将她们送出去之后,便发现另一群人已经不知被衡山公主带到哪个角落去了。她摇了摇首,转身欲回到寝殿内,却见自家阿爷的卤簿已经无声无息地接近了。
“圣人到了。”
正与两个孙儿说话的长孙皇后闻言,抬眼望了望真定长公主:“十三娘,烦劳你将阿象、阿欣带出去顽。”顿了顿,她又低声道:“我仔细想过了,你方才说得很是。大郎、青雀都已经大了,我当年因养病而疏忽了他们,如今大约也是扭不回来了。阿象、阿欣两个都是好孩子,绝不能让他们堂兄弟之间也生了什么隔阂。”
真定长公主牵着李象、李欣,朝着她轻轻颔首:“阿嫂放心罢。一家人,难免有生出龃龉的时候。父子兄弟之间,哪有不吵架的呢?便是驸马,也不知教训过我那不孝子多少回呢。只是,一家人没什么隔夜仇,不能教他们生出心结便是了。”
长孙皇后垂目,苦笑起来:“你阿兄又何曾舍得教训他们呢?若是当真舍得,或许他们便不会成了如今这般模样了。”
“观音婢,你这是在怨我没有教好他们?”圣人立在屏风边,忽然出声道。
真定长公主朝着他行礼,李象、李欣也叫了声“祖父”。圣人神情复杂地望着孙儿们——他也一直是将两个孙儿捧在手心里宠着的。别说嫡孙李象了,便是庶长孙李欣,他也曾留在自己和长孙皇后身边带过几年。李象出生之后,李欣被送回了魏王府。太子遭训斥之后,李象也再未出过东宫。如今,孙儿们望着他,却不见往日的亲热,反而多了几分隐约的畏惧之意。
他们年纪尚小,反倒并不擅长掩饰自己的情绪。这也充分说明,他想象中其乐融融的家庭,其实早便生了隔阂。或许,自孩儿们长大之后,所谓的其乐融融早就已经不存在了。
真定长公主带着李象、李欣出了寝殿,与晋阳公主去了青光观观主的寮舍中闲谈。
寝殿内,大唐当今最为尊贵的一对夫妇,也心平气和地说了许久的话。他们遣退了所有宫婢、宦官,无人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东宫内,太子自醉眼朦胧中清醒过来,听得这个消息之后,嗤笑一声,又继续醉生梦死。魏王府内,魏王拧起眉头,默然望着他的幕僚们,忽然道:“时候未到。”
是的,魏王的时候未到。
这些时日到处传的流言,引起了圣人的警惕与厌恶。他也不曾料到,不过是一次训斥,便引发了这么多猜测。甚至有人四处传太子遭了圣人的厌弃,太子之位必是保不住了。于是,他决定用最为明显的举动,维护他的嫡长子,他爱若珍宝的太子。
因而,就在次日——九月初一大朝时,圣人封了魏征为太子太师。这一道旨意,无疑引起了朝野的震动。魏征是谁?圣人的心腹重臣。将他封作太子太师,无疑便是明晃晃地保太子,宣告他与太子之间的父子情分无人能够动摇。
一时间,许多三心二意之人也不由得定了定神,收回了动摇的决定。魏王也不敢再随意勾连,稍稍收敛了一些。
然而,称心一事给太子带来的深远影响,许多人却并未料想到——包括圣人与长孙皇后在内。
☆、第一百六十六章 通晓消息
圣人下旨力保太子之后,真定长公主转日便回到了胜业坊。她离开得十分突然,回来的时候却很平静,仿佛什么事都不曾发生一般。因公主府如今每天都能收到一堆拜帖,着实有些扰人清静,郑夫人便特意将她与李十三娘接到崔府中小住些许时日。纵是有些消息灵敏的贵妇上门拜访,她也出面挡了下来。虽说郑夫人并非真定长公主,但她是博陵崔氏二房宗妇,她的态度便是博陵崔氏二房的态度,许多人也不得不掂量着行事。
没几天,便到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
崔敦、崔敛、郑夫人、真定长公主都去了宫城中赴宴。据说,这次宴会是太子妃、魏王妃辅佐长孙皇后筹备的,圣人与皇后的用心也不难猜出来。一时间,便是心里再不愿意,魏王也必须装出一派兄友弟恭的模样来。只是,太子显然并不将他放在眼中,只作全然没瞧见他的作态。倒是晋王,见自家四阿兄难得友善,便与他说了些摹本进展之事。魏王听了,想起白费一番功夫的崔泌、崔泳兄弟俩,当下就怎么看他都不顺眼了。晋阳公主、衡山公主见状,巧语几句才将晋王“解救”出来。兄妹三个对视一眼,目光里充满了无奈与复杂。嫡亲的兄弟姊妹尚且如此,他们还有一群同父异母的兄弟姊妹呢!到了紧要的时候,本便稀薄的血脉亲情,又还能剩下多少呢?
因崔澄、崔澹这天也不得空闲,小郑氏、清平郡主亦各有打算。小郑氏有一位血缘极近的堂兄也要来参加省试,她便带着崔笃、崔蕙娘、崔慎招待亲戚。清平郡主则照旧领着崔敏、崔英娘去了徐王府。崔滔陪着李十三娘与一双儿女在家中举办赏菊小宴。崔渊、王玫则领着崔简回了王家,而后奉着王奇、李氏,带着阿嫂、侄儿侄女们去往京郊登高望远。族世母崔氏、王十七娘,以及悄无声息接来的卢十一娘自然也随着一同去。
行至半途,崔泓、崔沛兄弟护送着自家牛车也加入了。到得城门前时,王方翼也护着一辆牛车进入到队伍当中。一行人略停了停,将崔泓崔沛之母、王方翼之母迎上了李氏所坐的牛车之后,才继续往前行。
到得离京城不远的小山坡边,附近已经围起了不少行障。王家仆从也匆匆竖起帐幔,圈出一块草地铺好苇席、茵褥。女眷们进入行障里歇息,精力充沛的郎君们则拿着红艳艳的茱萸枝往山坡上走。
“仲翔今日不当值?”崔泓好奇地问。千牛备身是守卫圣人身边的近身侍卫,休沐歇假的时间与寻常官员并不相同。尤其像王方翼、崔澹这种深得圣人宠信的年轻侍卫,一年到头也不容易轮到多少回假期。
“佳节难得。”王方翼回道,“因家中只有阿娘,不忍她孤零零地过节,我便特意与人换了当值的时间。”
“若非如此,平时也很难将仲翔约出来。”崔渊似笑非笑道,“啧,我和九娘可真算是用心良苦了。说不得,这一回既有我的面子,也有十一娘的面子罢。”
王方翼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却并未出言辩解,仿佛默认了一般。崔泓却不知怎地,脸上神色变幻万端,轻咳了两声,亦不再多话。至于崔沛,摇着茱萸枝走在后头,时不时地提醒几句前头的崔简、王旼注意脚下,完全不曾细听他们究竟在说什么。
待大家将茱萸插到山坡顶上之后,崔简、王旼见周围很有些野物,便开始拿出弹弓“狩猎”了。王奇兴致很好地指点他们两句,反倒让小家伙们大失准头。眼见着他作为祖父、外祖父的威严便要丧失了,崔沛实在看不过去,便在旁边提示起来。王奇忙不迭跟着他说了几句,崔简、王旼才重新寻回摇摇欲坠的信心。
崔渊、崔泓与王方翼则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坐下来,一边晒着秋日的暖阳,一边俯视着山坡下的风景以及仿佛近在咫尺的长安城。雄伟瑰丽的城池宛若天地间生出的棋盘,百余里坊整整齐齐。行走在其中的人却比蚂蚁还更微小,完全分辨不清楚。
“仲翔,这些时日,你在宫中可曾听说过什么传言?”崔渊忽然问。
王方翼望向他,想了想:“我们听过各种各样的传言。”他们随着圣人在宫殿中行走,偶尔也担负着巡逻之责,时常都能撞见宫人、宦官私下悄悄议论。换而言之,除了那些宫中的阴私之事,他们每天都能听着各类真真假假的言论。刚开始难免还有些查证事实的念头,然而,宫中之事却并不是区区千牛备身便能够插手的。久而久之,他们也便麻木了。当然,并不是没有千牛备身被人拉拢收买,成了暗藏的探子。但他心里却很清楚,随意泄露宫中甚至乎御前的消息,迟早都会出事。不过,崔渊毕竟是他的好友,他既然出口询问,他便不会隐瞒——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因他深信,以崔渊的品性,便是知道这些消息,也不会拿来做什么混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