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就业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家后的第二天岳山就先去了书院,这才是他传播新思想培育新时代人才的摇篮,近一年没来他很想知道这里变成什么样子了。
  事实上他想的太多了,书院除了多了一些新面孔其他没有什么变化。
  正所谓数年树木百年树人,虽说树人用不了百年,但也是以十年为跨度的,区区一年不会有太大变化。
  非要说变化也确实有,多了许多名宿。
  《三家治世》的影响力可谓是与日俱增,新学也正式突破了学派的限制,被天下大多数人所认可。
  渭水书院已经不仅仅是一所书院,有了点文化圣地的雏形。无数的名宿学者来这里游学,有一部分则留下成为书院的先生。
  而名宿的加入也让书院的声誉更高,底蕴变得更加厚重。
  “天下英才无不以入我渭水书院读书为荣。”王绩骄傲的道:“去岁校招堪比科举。”
  “不过有件事情我要和你说一下,希望你别怪我。”
  “哦,什么事情搞的这么郑重?”岳山不解的道。
  “有别的书院的名宿想推荐他们书院的优秀学子进入我们书院学习,我同意了。”王绩道。
  岳山眉头一皱,什么推荐他们书院的优秀学子过来学习,说白了不就是走后门吗。
  他一直在竭力避免这方面的事情发生,否则渭水书院就变成贵族书院了。王绩也是同意这种办学理念的,现在怎么变卦了?或者说他有别的顾虑?
  出于对同伴的信任,岳山没有生气,而是问道:“为什么?”
  “为了进一步扫清阻挠新学推广的力量。自从渭水书院创立之后,这十年间天下多了百多座规模较大的私人书院。”王绩道:
  “创办这些书院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名宿、权贵豪强,在当地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以前这些书院就是阻挠新学推广的主力。”
  “但《三家治世》问世之后情况发生了转变,这些书院开始认同接纳新学学问。”
  岳山忍不住打断道:“恐怕不只是如此吧,我觉得官立书院和科举才是关键因素呢。”
  官立书院设立到县一级遍布全国各地,一开始因为缺少名师质量和名气都不如规模大的私学。
  然而官学毕竟是官学,它教的东西都是和科举、做官息息相关,在科举中占的便宜太大了,很多有志于出仕做官的人都会来这里读书。
  而官立书院大半教材都是新学,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私学想用书院阻挡新学推广的计划就破产了。
  关键是科举考试全面偏向于新学,你的老师再有本事,教出来的学生再优秀,都没用。考试标准掌握在我们手里。
  最初这些地方书院还不服气,想倒逼朝廷退让。历史上这种事情他们没少干,皇帝对朝局的掌控能力但凡差一点都顶不住。
  然而现在的皇帝是李世民,先后消灭了突厥等强敌威望一日强过一日,倒逼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不少人已经信心动摇。
  这次他们向新学派向书院示好,估计是因为朝廷只用了几个月就以微弱的伤亡消灭了高句丽的缘故。
  这种强势的朝廷,他们的倒逼计划没有任何成功的机会。
  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这是读书人的老传统了。
  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投降呢。
  王绩笑道:“有区别吗?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原因向我们示好,这都是一件好事情。有了他们的加入,在这场古新之争中我们将彻底占据上风。”
  岳山道:“虽然很不甘心,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地方名宿和乡贤才是左右一地民意的关键啊。”
  王绩道:“你能明白就好。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我才决定主动出击,趁这个机会进一步拉拢地方名宿。”
  “卖他们一个面子,每年给他们一些推荐名额。这样一来他们面子里子都有了,高高兴兴的登上我们的战车。而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岳山道:“我明白了,就按你说的办吧,但一定要控制好名额,别弄到最后咱们书院一大半都是推荐生。”
  王绩彻底放下心来,高兴的道:“放心,我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的。再说那些名宿也是要脸的,不会轻易使用自己的推荐名额。”
  岳山点点头道,对王绩他还是一百万个放心的。
  不过这个推荐入学也给了他一个启发,让他想到了前世那些大学的一些操作,比如交换生。于是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王绩。
  王绩击掌道:“妙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换生既能让我们书院的学子了解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风气,又能宣扬新学思想。一举两得,实在是妙。”
  岳山高兴的道:“既然你也觉得好,那就这么实施吧,具体怎么办你自己拿主意。”
  王绩道:“你又想当甩手掌柜是吧。以前你政务繁忙也就算了,现在都赋闲在家了,还想偷懒?”
  岳山道:“你怎么凭空污人清白,我几时偷懒了?我这是准备好好读书,争取多写几本书把新学发扬光大。”
  王绩冷笑一声,道:“我信。”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
  笑过之后,王绩认真的道:“交换生这个办法确实很好,但也要慎重。尤其是交换的书院一定要选好,要不然就是把学生往火坑里推。”
  岳山也赞同的道:“确实如此,可以先在棣州书院、黄鹤书院进行尝试。三家书院交叉互换一部分学生,暂时以一年为期,看看效果如何。”
  黄鹤书院书院渭水书院的分院,棣州书院是半个分院,交换起来也放心,不会出现歧视之类的事情。
  “杜绝学生之间起冲突,一定要强调交换生的目的是了解其他地方的情况增长见闻,不是为了让他们攀比争强好胜。”
  王绩道:“这个意见提的好,不过只是警告恐怕没用。不如这样,凡是交换生考试成绩一律只打合格和不合格两种,不打具体分数,不计入书院的名次排行,如何?”
  岳山道:“好办法,考试名次才是大多数竞争的根源,如此一来就能杜绝大多数争执。”
  两人就这样商量来商量去,还真想到了许多要点,王绩一一罗列下来。
  不过此事事关重大,不是他们两个人关起门就能决定的,要召集书院的决策层一起商量,拿出纲领之后在公布给全校师生讨论。
  最终决定要不要这样做,并制定出合适交换生制度。
  讨论了一会儿这个事情,两人就转移了话题。
  王绩道:“书院新招募了许多先生,不少是奔着你来的,什么时候去见一见他们?”
  岳山想了想道:“这样,明天吧,一会儿我还要去蒸汽机厂和医学院看看,今天时间可能来不及了。”
  “也好,等会我就通知大家。你是不知道之前他们有多心急,一天问我三次你什么时候回来,问的我都怕了。不过这次好了,终于不用担心了。”王绩笑道。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其他事情,岳山就起身离开。不过他没有离开书院,而是去了一趟理学。
  这里就是未来的工业和科技摇篮,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一年没见自然要来看看。
  先去的化学院,他去的时候恰好见到马聪在院子里指挥学生清洗器皿。
  见到他,马聪那叫一个兴奋,拉着他不停的炫耀这一年来化学院的成果。
  岳山听得半头雾水。
  为什么是半头雾水呢?因为马聪说的东西似乎他都懂,但仔细一想其实什么都没明白。
  通俗点来讲就是,现在的化学院研究出来的东西,许多都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
  对这种情况岳山自然是非常开心非常欣慰的,这正说明化学在快速发展。而且化学院的规模也扩大了不少,主要是学生增加到了近两百名。
  他们就是化学的未来啊。
  不过马聪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岳山非常的重视。
  “有不少学生已经在书院学了三四年,有几个甚至学了六七年。他们虽然很愿意继续学下去,可他们家里人已经有意见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恐怕很难招到优秀的学生了。”
  岳山心中一沉,道:“这种情况多吗,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我也是去年有学生找我说了这种情况才知道的,我调查了一下,在这里读书超过五年的都被家里人催过,学习时间越长催的就越厉害。”马聪道。
  岳山心情更加沉重,不管在任何时候读书的目的都是为了工作,单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人凤毛麟角。
  可是在这个年代读书人找工作的途径太狭窄了,几乎就只有考科举这一条路。当然也可以去开私塾、给达官贵人当幕僚什么的。
  然而只有文科生才能这么做,理科生……这个社会暂时还没有给刚刚诞生的理科生留下就业空间。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还是个天大的问题。
  如果不能解决,恐怕以后来学理科的人只会越来越少。而理科也将会变成只有核心爱好者才会学的东西。
  然而纵使他地位很高,能直接找李世民提建议,可给理科生安排工作这件事情他还真没……
  不对,或许有办法。
  “这样,凡是在这里学习满四年且通过考核的。可以给他们提供两条出路,一条是去官立书院当先生,给别的学生普及化学知识。”岳山说道:
  “第二条路是加入咱们书院成为研究员,相当于书院的工作人员,可以一边读书一边研究化学。具体该怎么安排他们,你和王院正商量着来。”
  马聪兴奋的道:“太好了,我就知道院长你有办法,我这就通知大家。”
  说完他就冲到外面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化学院的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化学院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虽然当官才是这个年代大家认为最好的出路,可去公立书院教书也算半个官面身份,可以按月领取俸禄。
  而且岳山上辈子是老师,知道这个职业的通病——工资太低,反正他干了好几年也才不到三千,那日子简直提不成。
  所以当初创立书院体系的时候他就利用自己的特权,给书院先生定下了还算可以的俸禄。不能算特别多,起码能保证一个五口之家三天一顿肉菜还有结余。
  而且这还只是死工资。
  这个年代读书人特别少,赚钱的机会就多。不管是给人写信、取名字、逢年过节写对联什么的,多少都能赚点补贴家用。
  所以公立书院的先生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体面的工作了。化学院的这些学子去当先生,也算是对家里人有了交待。
  最吸引这些学生的还是可以留在渭水书院,这可是大唐最著名的书院。
  这里的先生见了长安令都能说的上话,如果是名宿那更是权贵的座上宾,就算最普通的工作人员出去也别人也会高看三分。
  至于工资就更别提了,五口之家一天吃三顿肉还能有结余。
  但对于这些学子来说,工资待遇什么的都是虚的,关键是他们喜欢化学。这里有许多的志同道合者,他们享受在这里学习搞研究的氛围。
  听到他们的欢呼声,岳山也发自内心的高兴。
  这些学生都是真正的化学爱好者,因为兴趣才来这里学习研究,身为院长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后勤保障。
  不说多好,起码不能差。
  至于书院能不能养活这么多的人……眼下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化学院满打满算才不到两百人,书院全养起来都没问题。
  以后学生多了在想办法进行分流就好了。
  远的不说,棣州书院和黄鹤书院现在还都没有开设理科分院,未来肯定是要开的,到那时候起码也要弄过去三五百个专门的人才才行。
  这么一算,以现在理科学院招生的速度来说,十年内都不够自己内部消化的,不用担心养不养得起这个问题。
  不过随即岳山又想到了物理学院和生物学院。
  生物学院不用他担心,实在不行可以转行去学医,现在医生的地位也高还赚钱,是个不错的出路。
  麻烦的是物理学院,可化学院面临同样的尴尬,或许现在他们之中不少人已经被家里人催促了。
  想到这里他赶紧去了隔壁的物理学院。
  然而到了这里却让他看到了无比愤怒的一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