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惊蛰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胖子笑眯眯的眼睛看到洪承畴瞄了他一眼,这等生意人最是机灵,眼眨眉毛动,立刻将腰弯了下去,几乎把身子折成了九十度,深深一揖,头与地面平行,口中高呼道:“草民王涛,拜见洪相!”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洪承畴虽对商人不怎么感冒,还略有厌恶,但这叫做王涛的米商却礼数周全,大明开国以来,除了公堂之上,私下里宅院中,上下相见,并不兴跪拜大礼的,即使平头百姓见了高官显贵,也往往作揖拱手即可,王涛这一揖都作到地上去了,也是极为恭敬了。
  洪承畴消受了,放下手中的纸,将狼毫搁到笔架上,随意的一伸手,道:“不必了,起来说话吧。”
  胖子应声而起,道过谢,规规矩矩的站在原处,眼睛却偷偷的四下里用余光张望,似乎对当朝大学士的办公室很感兴趣,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
  对这些虽富可敌国却毫无政治地位的商人,洪承畴这段时间见了不少,他总揽长江以南的军民政务,涉及军务民生,必然要与大大小小的商人打交道,来到这里的,至少也有十来个了,其中有的大气,有的畏缩,像这王涛这般的,也有不少。
  粗鄙、庸俗、市侩,这是洪承畴对王涛的第一印象,一身的高价货却满脸假笑,表面恭恭敬敬却到处乱看,观其外形明其内在,阅人无数的洪承畴一眼就断定,这又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家伙。
  不过商人似乎也理当如此,慈不掌兵义不行贾,如果商人不是这般模样,倒是奇怪了。
  所以洪承畴也在脸上挂上了微微的笑容,和蔼的开口问道:“王老板是左梦庚介绍过来的?”
  “正是!”名叫王涛的胖子答道:“小人是淮安人氏,常年在淮右经商,主业米粮,对布匹、棉花等也有涉及,左梦庚大人驻扎淮右时,对小人多有照拂,也对小的信任有加,他军中粮草都是交由小人商行负责筹集,闻洪相有大宗粮草生意,广召江南米商,左大人就推荐小人来了。”
  “哦?”洪承畴笑容依旧,继续问道:“左梦庚近年虽因被朝廷抽了兵,眼下不过数万之众,当年却是麾下二十万的重镇,能供应得起这等规模大军粮草的,想必颇有财力,不知王老板身家几何?”
  王涛面露得色,有些傲然起来,他微微欠身,答道:“蒙洪相垂询,小人家世代经商,累世做这米粮生意,传到小人手中,已经第五代,期间虽有波折,但总体来说是平稳的,南直隶一带的米粮商人,说起我家聚福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年过手的粮食,数以百万石计,在南直隶和浙江、福建等地,都有我家的仓库粮行,要说身家能力,整个江南都数得上号的。”
  洪承畴微微吃了一惊,一年过手百万石的粮食,这倒是很大的数目,大明太宗皇帝时,全国官仓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四千万石粮食,那还是大明国力鼎盛的时候,无害无灾。
  他轻轻点了点头,似乎用赞叹的语气道:“王老板家世源远,的确是豪富,怪不得左梦庚能极力推荐你。”
  他话锋一转,好似不经意的问道:“不知王老板和左梦庚,是何时认识的?”
  王涛脸上顿时不自在起来,尴尬的神色涨了半边脸,他偷偷看了一眼洪承畴,却发现洪承畴两眼目光如刀,犀利得要剥开他的心房一般,不由得脸上肥肉一颠,忙躬身应道:“这个,这个,不敢瞒着洪相,小人与左帅,乃顺治二年结识的,当时左帅新附朝廷,无所依靠,驻扎在扬州至淮安的沿途,麾下部众甚多,却缺粮缺饷,眼看就要哗变离散。小人运粮经过,偶然得知,寻思此刻正是雪中送炭的好时机,何不结一善缘,日后也有个照应,于是驱粮车就地入军营,向左帅献了诸多粮草,左帅大喜,从此与小人交好,这许多年来,多亏左帅多方照应,小人在南方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甚至湖广一带,也有涉足。要细说起来,从根子上讲,还得感谢皇上和朝廷,若不是天恩浩荡,让左帅复起,小人也不会借着一丝余威做下这等盘子。”
  洪承畴眯起眼睛,似笑非笑:“你的生意,左梦庚也有一只脚在里面吧?”
  王涛更加尴尬了,吞吞吐吐支支吾吾的说不清话来。
  洪承畴把手一挥,哼声道:“你俩那些桌子底下的把戏,我也无心过问,就此打住吧,不过既然你家商行能力颇足,倒是可以一用,不知王老板可愿为朝廷做些生意?”
  王涛眼中光芒一亮,整个顿时精神起来,胖脸上重新布满了笑意,搓着手抬头媚笑道:“愿意、愿意,为朝廷做事,乃我辈本分,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啊!”
  洪承畴也笑了,轻轻的拍拍桌子,缓声道:“不需如此,只要你干好的老本行就行了。”
  …….
  良久之后,现在叫做王涛的祖天赐踏着小碎步从宫中走了出来,满脸的笑意,活像得了无比大的赏赐一般快活,送他出来的内侍把他带到门口,得了他从袖子里递出的一张银票,同样笑嘻嘻的与他挥手道别。
  转过脸来,祖天赐快步离去,坐进了一辆停在宫外已久的马车,门帘一关,面上的笑意隐去,换作一张沉稳冷然的脸来。
  他摸着下巴上不存在的胡须,面目凝重的思量起来,两眼入定般的盯着车厢顶棚,许久没有说话。
  半响之后,他的眼睛眨巴眨巴,竟然隐隐有泪花闪动。
  ……
  文楼里,送走了王涛的洪福回到洪承畴身边,手中拿着一叠纸,轻轻的放到洪承畴的桌子上。
  正闭目养神的洪承畴微微睁开眼,瞟了一眼,又闭上眼皮,继续假寐。
  洪福恭声道:“全在这里了,一共十八名大商家,他们的背景、身家,都写在上面了。”
  那叠纸就放在桌上,洪承畴却没有伸手去动一动,只是闭着眼睛不说话,洪福也默不作声,静静的站着,仿佛说了上面那句话就突然哑巴了一般。
  屋子里一片沉寂,风从窗外吹来,带来丝丝凉意,入夏的南京已经有些炎热,微风拂面,倒是很惬意的。
  洪承畴扬起头来,感受着风的味道,良久之后,才缓缓睁开眼,仿佛在问风:“承畯…..和老夫人,现在在哪里?”
  洪福低着头,轻声答道:“二老爷带着老夫人,住在一艘画舫上,随波而居,有人照顾着,就在长江边上。”
  风大了一些,吹得桌上的纸有些“哗哗”的乱动,洪承畴没有理会,他站起身来,踱步到桌子另一边,眼看着窗外,竟然少有的露出了落魄的神色。
  “洪福……你说说看,我和承畯,究竟谁做错了?是他,还是我?”这一刻的洪承畴,分外的老迈,纠纠上位者的气度荡然无存,背有些驼,身形居然有些佝偻。
  洪福依旧低着头,眉头有些微皱,也有些意外。
  “这……”洪福迟疑着,不敢回答。
  洪承畴笑一笑,有些凄凉:“你不好说的,是不是?不怪你,不怪你的。”
  他望着窗外,层层叠叠的房顶在眼帘中望不到边,红墙黄瓦的宫殿大气磅礴,文楼本就高大,站在这里,仿佛整个紫禁城都在脚下。
  “八旗兵在撤了啊,他们倒好,走了就走了,丢下我在这边照应局面,还要为他们筹措军粮,山西战事紧呐,军粮要从这边调,不然也用不了这么多米商来。”他自顾自的说着,像是在说给洪福听,又像在说给自己听:“承畯也好啊,他看不起我,放言从此不踏上清土,一辈子要住在船上,他有气节啊,不像我,虽然他是我弟弟,却比我要好。”
  “气节啊。”他重复道:“气节,可是……气节有什么用呢?我败了,连皇上都给我写了挽联,就断了活着回大明的路,气节能有什么用呢?如果不是我护着承畯,他和老夫人早就被清廷杀了,气节能救他们吗?能吗?”
  说着话,洪承畴的语气渐渐高了起来,说到最后两个字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是在吼了,楼下的侍卫探头朝上面看了看,又回过头去,向远处靠了靠。
  “老爷,事已至此,当以眼前为重。”洪福低着头,说道。
  “是啊、是啊,看眼前,看眼前。”洪承畴长吐了一口气,自嘲般的笑了笑:“山西虽乱,却并非不可收拾,南边波澜不惊,太平无事。摄政王亲自出征,想来是可靠的,姜瓖和王欢再凶,也凶不过鞑子,哦,错了,是朝廷。这么久了,还改不过来,总是说错。”
  他伸手在脸颊上拍了拍,像打了自己一个耳光,把手放下,扶着窗框,凝目看向了远处的屋顶。
  时间已近傍晚,夕阳下的金色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闪亮的光芒,与整片紫禁城混为一体,金碧辉煌,壮哉斯然。
  光线映在洪承畴的眼里,和黑色的瞳孔夹杂在一起,变化成无数的颜色,复杂又深邃,就像他的心,矛盾无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