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子攻略_218
李景承听林彦弘语气,觉得他似乎并没有特别着急,就知道在他心里应该已经有了主意:“你当如何?”
“他们能合纵,我们自然能连横……”林彦弘轻声道:“只不过,从哪家开始入手,还得好好想想……”
就算是夫妻,就算是兄弟姊妹,在利益面前都不可能完全同心同德,更何况原本就各属各家的大族。
他们之所以会合在一处,自然是担心朝廷的力量深入平、阳两郡,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麻烦和改变。
但如果林彦弘能够证明,若能与他为“善”,对他们是有极大好处的,然后林彦弘再切实而适当地给一些“甜头”,那么他相信,在这些看似团结的家族之中,必有不是铁板一块的部分会投之以桃李。
接下来,确实得“倚靠”一下裕王府的力量,但林彦弘打算直接去信裕王,而非利用自己和景承的关系,以求一个公事公办的效果。
……
另一边,龚孟常回到府中,就被身为族长的叔叔龚正谦叫到书房,发现几位叔伯和堂兄皆在。
早就料到会是这个场景,龚孟常并没有感到紧张。
“季平回来了,快,来跟大家讲讲,今日在郡属里你们事情商量得如何?”龚正谦示意他坐下慢慢说。
如今龚家有不少人在做官,但却没有一人进入中枢,这些子弟多半是外放在地方,像龚孟常这样被族里推荐而留在平武的,并不多见。
一方面是这职位不算高,只有旁系的人才看得上、看得重视;二来几家平衡,在都督府和军营的势力皆相仿,不可能某家独大。
早在新任长史到平武之前,各个家族就已经通过何种途径确认了彼此的“心意”,随时随地准备着大干一场,所以说林彦弘孤立无援、四面楚歌,恐怕也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
听了龚孟常的话,龚正谦和几个长辈皆觉得十分满意,对于他描述的一个“手足无措”的长史,都表示十分“同情”。
“看来用不了多久,林彦弘就支持不住了,必要来求我们,到时候再按照之前的计划,一步步来,”龚正谦嘱咐龚孟常道:“这几日你多盯着点,一旦林彦弘有什么动作,立刻回来告知。”
龚孟常恭敬地点点头,答道:“是,伯父。”
在龚正谦看不到的地方,龚孟常面上微微一动。
——在族长心中,接下来就是他们如何摆弄新来长史的事情……但他与林弘休说上了几句话,却有了旁的打算,只是现在谈起,还为时过早,总要先尝点甜头,才知道走这步路,划不划算。
第133章 百岁
龚孟常在都督府已近十年, 但时至今日, 依旧还是个从九品的录事。
同样是科考不利, 但龚家的嫡系就可凭族中运作在外任官,与龚孟常同龄却已官拜七品,虽说到不了京中, 但至少也在稳步而升, 不至于像龚孟常这般停步不前。
都督府的前两任长史都是即将乞骸骨的老臣, 他们不愿意掺和进北境的暗潮,只想着明哲保身, 在事务上向来是睁只眼闭只眼,任他们自己去筹谋、去争抢,我自岿然不动。
时间到了, 也不留恋, “乖巧”地交印走人, 把这麻烦的摊子留给下一任,自己舒舒服服地回乡养老, 将来再谈到北境的时候, 一笑了之罢了。
这对于平武的世家豪族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对于像龚孟常这样低品级的官员来说, 却未必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顶头上峰裕王几乎不在都督府,根本不用指望,而日日看他们兢兢业业工作的上峰长史大人不愿得罪任何一方,所以不会偏向任何一方, 哪怕龚孟常自认为能力不错,却永远无法出头。
这样经过了两任长史,连龚孟常自己都已经习惯于这种为族中效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日子,直到遇到了林长史。
起初龚孟常也受族中影响,心中对这个年轻的长史并无尊重。
——尚未及冠,在京中修史三年,可以说就没有任何为官经验……此等小儿,何惧之有?
更何况林弘休还有段因为流言就病倒的传言,再加上他最近一段时间在都督府温顺的表现,更容易让人生出轻视之心。
但就是这位看上去无害的林长史,只用了几句话,就点醒了龚孟常……
或者说,唤醒了他藏在心底的那抹怀才不遇的不甘和愤懑,还有生为旁支却不想永远落于人后的野心。
“我见龚大人在都督府多年,不仅能力卓绝,而且经验丰富,若非因着牵挂于此而未能大展拳脚,恐怕早就平步青云。”
——牵挂不假,只是,这“牵挂”未必是自己自愿牵挂的,而是因着族中的安排和要求。
“我虽言微,但为龚大人递上一封折子还是办得到的,以龚大人的资历,做曹参军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递折子说好话还是说坏话,这可完全取决于林彦弘心情,龚氏族中还可以派无数个旁系子弟来继续承担这份“职责”,但他龚孟常却只有一个,个人能不能有所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是要看上峰喜恶的。
“至少算上三年,若留任,那就变成六年……这么长时间,我与龚大人必当日益熟悉才是,还希望龚大人这样颇有经验的能者多多提醒于我,让平武的百姓能继续安居乐业,这才不负皇恩、不违陛下所托啊。”
——长史如此年轻,退一万步来说,他若跟前任长史一般懂得收敛换得在平武站住脚,说不定一站就是六年。这六年的时间足够让讨厌某些下属的上峰好好磋磨一下这个人。
龚孟常听到这样软硬皆施的暗示,第一反应竟不是生气,而是惊恐。
他这才意识到,眼前的林彦弘,是那个因得陛下的宠信而节节高升,先是获封六品的朝议郎,后又至亲王封地任了都督府长史的人!
对方并非他们想象得那般孤立无援,更何况林彦弘还有位三品大员的舅父稳稳在京中为他谋划,无论如何都不会放任他陷在北境。
三年后林长史是留是走尚不可知,但真不是他们家族能说得算的。
龚孟常可以为族中的谋划而与长史不善,但反过来,族中会为了他这么一个小小的旁支,就替他挡未来长史发现自己受控于人而恼羞成怒的怒火吗?
随后的几天,龚孟常辗转反侧,心中时而忐忑、时而激动,十分纠结。
更让他着急的是,林彦弘开始不止“亲近”于他,对旁的录事和曹参军亦是十分友好。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还是自己的上峰,那些人哪怕心里再轻视、再嘀咕,起码表面上还是得热络起来。
很快林长史身边就多了好几个身影。
这时候龚孟常便开始患得患失,一会儿觉得自己很容易就这样被旁的人“取而代之”,一会儿又觉得这只是表面上的功夫,林彦弘不会“见异思迁”而应当在等他“答复”……
他原本以为时间紧迫,林彦弘会更着急,却不想某人十分沉得住气,甚至有几分疏远他的意思。
当然,龚孟常永远都不会知道,这完全是因为某位世子殿下见长史大人最近跟姓龚的走得很近,心里不舒服,变成小狼崽子在林长史怀里撒泼,让长史大人不得不妥协,跟龚大人保持些距离。
……
“他们能合纵,我们自然能连横……”林彦弘轻声道:“只不过,从哪家开始入手,还得好好想想……”
就算是夫妻,就算是兄弟姊妹,在利益面前都不可能完全同心同德,更何况原本就各属各家的大族。
他们之所以会合在一处,自然是担心朝廷的力量深入平、阳两郡,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麻烦和改变。
但如果林彦弘能够证明,若能与他为“善”,对他们是有极大好处的,然后林彦弘再切实而适当地给一些“甜头”,那么他相信,在这些看似团结的家族之中,必有不是铁板一块的部分会投之以桃李。
接下来,确实得“倚靠”一下裕王府的力量,但林彦弘打算直接去信裕王,而非利用自己和景承的关系,以求一个公事公办的效果。
……
另一边,龚孟常回到府中,就被身为族长的叔叔龚正谦叫到书房,发现几位叔伯和堂兄皆在。
早就料到会是这个场景,龚孟常并没有感到紧张。
“季平回来了,快,来跟大家讲讲,今日在郡属里你们事情商量得如何?”龚正谦示意他坐下慢慢说。
如今龚家有不少人在做官,但却没有一人进入中枢,这些子弟多半是外放在地方,像龚孟常这样被族里推荐而留在平武的,并不多见。
一方面是这职位不算高,只有旁系的人才看得上、看得重视;二来几家平衡,在都督府和军营的势力皆相仿,不可能某家独大。
早在新任长史到平武之前,各个家族就已经通过何种途径确认了彼此的“心意”,随时随地准备着大干一场,所以说林彦弘孤立无援、四面楚歌,恐怕也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
听了龚孟常的话,龚正谦和几个长辈皆觉得十分满意,对于他描述的一个“手足无措”的长史,都表示十分“同情”。
“看来用不了多久,林彦弘就支持不住了,必要来求我们,到时候再按照之前的计划,一步步来,”龚正谦嘱咐龚孟常道:“这几日你多盯着点,一旦林彦弘有什么动作,立刻回来告知。”
龚孟常恭敬地点点头,答道:“是,伯父。”
在龚正谦看不到的地方,龚孟常面上微微一动。
——在族长心中,接下来就是他们如何摆弄新来长史的事情……但他与林弘休说上了几句话,却有了旁的打算,只是现在谈起,还为时过早,总要先尝点甜头,才知道走这步路,划不划算。
第133章 百岁
龚孟常在都督府已近十年, 但时至今日, 依旧还是个从九品的录事。
同样是科考不利, 但龚家的嫡系就可凭族中运作在外任官,与龚孟常同龄却已官拜七品,虽说到不了京中, 但至少也在稳步而升, 不至于像龚孟常这般停步不前。
都督府的前两任长史都是即将乞骸骨的老臣, 他们不愿意掺和进北境的暗潮,只想着明哲保身, 在事务上向来是睁只眼闭只眼,任他们自己去筹谋、去争抢,我自岿然不动。
时间到了, 也不留恋, “乖巧”地交印走人, 把这麻烦的摊子留给下一任,自己舒舒服服地回乡养老, 将来再谈到北境的时候, 一笑了之罢了。
这对于平武的世家豪族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对于像龚孟常这样低品级的官员来说, 却未必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顶头上峰裕王几乎不在都督府,根本不用指望,而日日看他们兢兢业业工作的上峰长史大人不愿得罪任何一方,所以不会偏向任何一方, 哪怕龚孟常自认为能力不错,却永远无法出头。
这样经过了两任长史,连龚孟常自己都已经习惯于这种为族中效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日子,直到遇到了林长史。
起初龚孟常也受族中影响,心中对这个年轻的长史并无尊重。
——尚未及冠,在京中修史三年,可以说就没有任何为官经验……此等小儿,何惧之有?
更何况林弘休还有段因为流言就病倒的传言,再加上他最近一段时间在都督府温顺的表现,更容易让人生出轻视之心。
但就是这位看上去无害的林长史,只用了几句话,就点醒了龚孟常……
或者说,唤醒了他藏在心底的那抹怀才不遇的不甘和愤懑,还有生为旁支却不想永远落于人后的野心。
“我见龚大人在都督府多年,不仅能力卓绝,而且经验丰富,若非因着牵挂于此而未能大展拳脚,恐怕早就平步青云。”
——牵挂不假,只是,这“牵挂”未必是自己自愿牵挂的,而是因着族中的安排和要求。
“我虽言微,但为龚大人递上一封折子还是办得到的,以龚大人的资历,做曹参军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递折子说好话还是说坏话,这可完全取决于林彦弘心情,龚氏族中还可以派无数个旁系子弟来继续承担这份“职责”,但他龚孟常却只有一个,个人能不能有所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是要看上峰喜恶的。
“至少算上三年,若留任,那就变成六年……这么长时间,我与龚大人必当日益熟悉才是,还希望龚大人这样颇有经验的能者多多提醒于我,让平武的百姓能继续安居乐业,这才不负皇恩、不违陛下所托啊。”
——长史如此年轻,退一万步来说,他若跟前任长史一般懂得收敛换得在平武站住脚,说不定一站就是六年。这六年的时间足够让讨厌某些下属的上峰好好磋磨一下这个人。
龚孟常听到这样软硬皆施的暗示,第一反应竟不是生气,而是惊恐。
他这才意识到,眼前的林彦弘,是那个因得陛下的宠信而节节高升,先是获封六品的朝议郎,后又至亲王封地任了都督府长史的人!
对方并非他们想象得那般孤立无援,更何况林彦弘还有位三品大员的舅父稳稳在京中为他谋划,无论如何都不会放任他陷在北境。
三年后林长史是留是走尚不可知,但真不是他们家族能说得算的。
龚孟常可以为族中的谋划而与长史不善,但反过来,族中会为了他这么一个小小的旁支,就替他挡未来长史发现自己受控于人而恼羞成怒的怒火吗?
随后的几天,龚孟常辗转反侧,心中时而忐忑、时而激动,十分纠结。
更让他着急的是,林彦弘开始不止“亲近”于他,对旁的录事和曹参军亦是十分友好。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还是自己的上峰,那些人哪怕心里再轻视、再嘀咕,起码表面上还是得热络起来。
很快林长史身边就多了好几个身影。
这时候龚孟常便开始患得患失,一会儿觉得自己很容易就这样被旁的人“取而代之”,一会儿又觉得这只是表面上的功夫,林彦弘不会“见异思迁”而应当在等他“答复”……
他原本以为时间紧迫,林彦弘会更着急,却不想某人十分沉得住气,甚至有几分疏远他的意思。
当然,龚孟常永远都不会知道,这完全是因为某位世子殿下见长史大人最近跟姓龚的走得很近,心里不舒服,变成小狼崽子在林长史怀里撒泼,让长史大人不得不妥协,跟龚大人保持些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