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266节
刘承祐说道:“你与他,不是素来不合,屡有争端吗?”
“私怨岂能大于公义!”李少游平静地说道:“王景长于治事,胆略出众,为陛下办事,向来是一心一意。臣虽不喜其行事作风,但也不能否认其功劳。
论资历、能力,皆能居其位,且其熟悉司事,若以其继之,可保证武德司上下运转,不受影响!”
“你都这么说了!”刘承祐扬起手,道:“那就让王景崇典武德司吧!”
“不过,朕可不会,就这么轻易地放你逍遥了!”说完,刘承祐嘴角微微翘起,道:“朕给你升爵为寿国公,食邑增三百户,加侍中、太子少傅。另外,朕放你一个月的假,然后去恒州,当真定府尹!”
如今的大汉朝,名爵仍旧有些泛滥,但国公的数量,并不算多。
“谢陛下!”李少游当即拜倒谢恩:“可是,恒州那边,不是成德节度使张使军坐镇吗?”
“张彦威已经上表,自请卸职,入东京归养了!”刘承祐淡淡地说。
成德节度使张彦威,中下之才,无治事之干,又寡典军之能。就是这样一个平庸之辈,刘承祐却将成德重镇交与他,一待就是五年多,为何,只因此人听话。
在方镇上,也未有恶行苛政,越矩之举。并且,懂得放权,并不大包大揽,戍边军队长遵枢密政令,民政刑名则尽委与李谷。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可能让其继续待在北边了。当然,张彦威也不是主动上表的,受到了来自皇帝的暗示,也算考验其多年之后,对天子与朝廷的态度是否仍然如一,结果,没有让刘承祐失望。
至于李谷,他主管恒、冀、深、赵四州政事的同时,还负责着整个冀中边军的后勤供应,权力甚大。
此公有宰相之才,没有将之调到中央,却是希望将其政才,用于地方,并且刘承祐有意再加重其身上的担子,以之为河北巡抚。只待河东事毕,针对河北军政事物的整改,也将着手进行的。
“臣并没有为政一方,牧守生民的经验。”李少游又提出一个问题。
“你啊,怎么如此惫懒?”刘承祐当即道:“就职之后,典政治事,依制而行即可,劝课农桑,育化子民,无有戕害即可!”
皇帝都这么说了,李少游只有老老实实地应道:“臣奉诏!”
“一路辛苦,回府歇息去吧!”
“是,臣告退!”
李少游缓缓退去,步伐都显得有些小心谨慎,刘承祐伫立不动,望着其背影。一直以来,他都有从背后审视臣子的习惯,有的人正面看不出任何破绽,从背影或许能察觉到些许蛛丝马迹。
思及方才对李少游的那番腹心之眼,刘承祐微微一笑,他是皇帝,手擎日月,脚踏乾坤,天下生杀大权操之于手。虽然嘴里常常说着推心置腹,披肝沥胆,但他从不需要对旁人坦明心迹,尤其是,外臣。
对于李少游所请,刘承祐既是感慨,又是意外,这是十分明显的急流勇退,自保之策。不过,这个表兄,所表现出来的器量,还是令刘承祐刮目相看,这样的人,往往忠奸难辨。前一个给刘承祐这种感觉的,是郭威。但,究竟是忠是奸,还得靠时间来检验。
“但愿你我君臣,能够善始善终!”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刘承祐感慨着。
“官家,风大了,还是回殿吧!”思虑之间,张德钧小声地建议道。
回殿之时,刘承祐突然问张德钧:“张德钧,李少游有没有给你送过礼啊?”
骤闻此问,张德钧忍不住哆嗦了两下,低眉拱手道:“不敢欺瞒陛下,只有小的养父生辰时,收过一点礼钱,不过,仅是人情往来,别无他意!”
“说起来,你跟在朕身边时间也不短了!”刘承祐点着头:“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赏赐,听闻你父,还居南城一旧宅。这样,朕赐你一座宅院,用以奉养老父吧!”
“谢陛下!”张德钧有些激动,伏地而拜,语气哽咽。
“你哭什么?”刘承祐低头看着他。
张德钧还真挤出了不少泪花,道:“侍候陛下,是小的前世积福积德,方有此等天幸。陛下如此关怀,让小的心中感激,溢于言表啊!”
“起来吧!”拂了下袖,刘承祐先行迈步走去。
在其后,张德钧起身,抹了两把泪,快步跟上。
李少游这边,缓步而出宫室,是背盗冷汗,心生惊悸。通过方才御前应对的情况来看,他越发觉得,自己的请辞是对的,皇帝表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君心难测,要是长久下去,恐难善终。
回到自己的府邸,夜已渐深,李少游未及将歇,吩咐下去,将他郡公府中,所有侍妾都聚集到一起。莺莺燕燕一片,足有三十余人,能被他看中的,美貌、身材、才艺,总有可取之处。
见着这一众美人,服饰华丽,穿金带银,望着他,目光之中都带着少许的炽热。讲真,郡公府后宅中的竞争压力,可比汉宫之中,要大得多。
盯着这一干美妾娇娘,李少游叹了口气,说道:“有子女者,都先回自己房间!”
闻言,立刻退下了九个人,李少游起身,在剩下的二十多人中看了看,又挑了四名自己平日比较喜爱的女人。
他这番表现,已然很不寻常的,剩下的女人们,不少人都面露紧张的情绪。
终于,李少游说道:“我虽不舍,但是,好聚好散吧。我只一人,终究分身乏术,再留你们再身边,也照应不过来,白白耽误你们大好年华。
从今以后,你们都自由了。每个人,自账房支取银百两,出府回家,找个良家善人嫁了,此后好好过日子,也不枉与我之间的这段情分。今后,若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上府,能帮衬的地方,我也不吝于援手!”
李少游此言落,在场的二十来名女人,面面相觑,皆愕然。哪里想到,李少游竟是这种想法。
当即,有一名侍妾,哭哭啼啼地:“郎君这是不要我们了吗?”
一声哭泣,似乎能传染一般,很快,半数的女人,眼眶都带上了泪花,那泫然欲泣的模样,惹人心怜。当然,也少不了面带喜色之人,高门之中,总少不了渴望自由的囚鸟。
“非我不要你们,只是缘分已尽,不可强求!”李少游是硬起心肠,摆摆手:“就这样吧!”
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
翌日,皇城之内,武德司衙,李少游再度坐堂,亲自整理着一些司务。
“恭喜寿公,荣晋国公高爵!”王景崇走进堂间,乐呵呵地向李少游贺喜道。
“同喜而已!”李少游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瞟了他一眼,嘴角勾起,说:“王公在衙多年,忠于职事,屡建功劳,而今得以扶正,可喜可贺啊!”
王景崇在下,微微一笑,与李少游对视一眼,嘿嘿一笑:“还多仰赖国公,举荐之恩!”
“你我虽有私怨,但本公以为,不可因私废公,满朝上下,能继为司使,掌管大局者,除王公之外,别无他人!”李少游满脸的风度。
“国公高义,令老夫汗颜啊!”王景崇很是感慨。
一张笑脸之下,王景崇还是有点疑窦的,好好的,李少游怎么会请辞,竟然还主动举荐自己接任。王景崇可不相信,李少游真那么大公无私,他可知道,此人年纪虽不大,却是心机颇深。
当然,王景崇自己也有所考虑,综合起河东传来的那些情报,他猜测,估计是李少游犯了忌,竟敢插手地方军政,引起了皇帝的忌惮,故示意他请退。至于举荐他王景崇,应当也是天子的授意……
“王公,这些是我亲自经手的一些司务,人员、差事、密令,我整理了一番,就交给你了!”李少游则指着堂案上的一叠文书,冲王景崇道:“河东之事,乃当前急务,需再向陛下奏呈,王公务必在意!”
“国公此后当乐得逍遥!”王景崇笑容更盛,拱手:“这繁务加深,老夫唯恐不能胜任啊!”
在李少游眼中,王景崇这笑容太过虚伪,淡淡道:“王公过谦了,陛下素来提倡,能者居之,王公便是那有能者啊!”
“此间衙堂,就交给你了!”李少游笑眯眯地:“陛下予我一月之假,又赐婚恩典,婚期已定,请柬我会命人送至府上,务必赏光啊!”
“哦?这又是一喜啊!国公放心,届时就是公务再忙,老夫也要上门讨杯酒吃!”
李少游迈着他那悠闲的步伐,离堂而去,走得洒脱,似无一点留恋之处。王景崇伫立堂中,笑容逐渐收敛,恢复了平日的阴冷,回身,看着衙堂案座。
慢慢地,步上去,坐下。堂座由纯铜打造,背刻苍鹰,古朴而厚重,不宽,但坐下之时,王景崇内心的满足,难以言表。抚摸着狗首把手,按着堂案,又拿起令筹把玩一番。
老脸之上,再度荡漾起笑容,并且逐渐放肆:“哈,哈哈,哈哈哈哈……”
王景崇的心里,有种多年蛰伏、终熬出头的畅快感受。此人功利心尤重,早些年的时候,他想着节度一方,出将入相,总之,大丈夫要掌握权柄。
但被刘承祐安排在武德司之后,慢慢地喜欢上了这特务头子的感觉。虽然武德司只是朝廷诸多司衙之一,名分不高,但权柄甚重,并直接向皇帝负责。
这些年,朝臣御史,屡有非议,乃至弹劾,但并不妨碍武德司的壮大,并且渐成体系。而王景崇,也甚是享受,这种监控天下,纠察百官,尤其是探听朝臣秘密,拿人把柄,操纵罪罚。虽然头上始终有皇帝的约束,但是,武德司的权柄却是日益加重。
王景崇在朝中,可谓声名狼藉,但是,到如今,已无人敢得罪他了。一直以来,最让他感到难受的,便是脖子之上,还骑着一个李少游,谋算过,终没有达成目的。
这使他苦恼了许久,但而今,意外之喜,从天而降,王景崇怎能不喜。
王景崇进入角色很快,当即传令,让衙内上下职事司吏,堂间议事。顺便,拿起一封李少游准备好的公文,阅读起来……
原本的寿阳公府,已换了牌匾。夜间,武德司京畿都知,带着几名同僚,登门求见,很小心,走偏门,并且确认无尾随者。这些人,都是被受李少游提拔者。
书房之内,李少游微微锁着眉头,盯着都知。
有点忐忑,其人没能忍住,问道:“国公,你为何要请退?”
“本公请辞,还要经你允许吗?”李少游淡淡地说道。
“属下不敢!”
“你已经不是我的属下了!”一句话打断他:“你此夜来访,很不适宜!”
“国公,属下们只是心中不解!”都知说道:“你为何要举荐王景崇。此人阴刻,跋扈,素与我等不善,今日衙司,国公恐怕想象不出,他是何等嚣张……”
京畿都知,原本是后赞,前番因为与国舅李业过往甚密,泄露机密,犯了忌讳,被李少游给处置了。其后,在武德司的第一次大整顿中,此人被李少游提拔到都知位置上。
武德司成立之初,层级机构比较简单,不过随着不断壮大,籍、狱、刑、兵等陆续增设细化。在向天下辐射的过程中,也根据道州,设置职官,以都知为首领,管辖手下的亲事、探事官,以及布开的密探、暗谍。而京畿都知,则自然而然地为众都之首,论权力,只在李、王之下。
李少游看着此人,大概也知道其顾虑所在,原先李王相争,众多职吏居于羽翼之下,明争暗斗,而今当老大的,突然不干了,并且将位置让给对手,他们这些人,哪里能够心安。
想了想,李少游说道:“王景崇何人,我岂能不清楚。你们且放宽心,他初掌握司事,对于你们,他纵使有些打压之举,也不敢做得太过。你们只需,遵守武德司制从事,当保无虞。
还有,你们要记住,武德司办事,不是为我,更不是为王景崇,而为了陛下,上下皆为陛下鹰犬。”
“可是——”
“不用可是!”李少游打断他,顿了下,严肃的表情,逐渐缓和下来,眼神之中闪过一抹猾黠,幽幽道:“任他王景崇骄狂,若是不知检点自省,必取其祸!尔等只需低调行事,忍一时之辱,早晚可熬出头!”
李少游与王景崇之间,关系早就恶劣到一定地步,他又岂会真的一片公心,举荐于他。李少游只是考虑,连自己都不敢保证皇帝的信任,而况于他。
皇帝此前用之、信之,只是其有任用的价值,放在武德司,便可制衡于自己。而今他李少游一退,王景崇掌权,似乎还没有派副使的意思,王景崇若是不当心,会有何等结果。
想到这些的时候,李少游都兴趣盎然,甚至心里都默默给王景崇做了个倒计时,猜测他能张扬几时。武德司的可怕之处,李少游可清楚得很,自然不可能真切希望,王景崇能够长居其位。举荐他,算得上是以退为进。
说完,李少游叹了口气,看向京畿都知:“其他人,王景崇当不至过于针对,唯有你,京畿职重,我料他会想尽办法,排挤打压于你。若听我一句话,就自请退位迁职以保,而待他日!”
闻言,京畿都知眉头皱了皱,似乎有些犹豫,语气带有迟疑:“是!”
“今夜之言,算是本公对你们最后的忠告!”李少游拾杯,淡饮一口,以示送客之意,说道:“今夜过后,再不必登门,纵登门,本公亦不见,望诸位善纳其言!”
“送客!”
一干人等,无奈而迟疑地被送出去,李少游这边,却是重重地吁叹一口气。他不是舍不得武德司的权势,也不是舍不得这些旧部,只是心中隐忧。
这才去职不足一日夜,这些人就念旧来谒,传出去,王景崇怎么想,他管不了,但皇帝怎么想,却是不得不慎重了。
有鉴于此,李少游却是忽然想到,皇帝将自己派到恒州去当官,是不是早已提前考虑到这种情况,刻意地让自己远离京师的是非,淡化自己在武德司中的痕迹?
念及此,李少游不由哆嗦了一下。
第170章 河东改制
崇政殿内,一张崭新的河东舆图,慢慢地被内侍们展开挂起,显示在大汉君臣面前。因三代以来,地方州县破坏严重,建制混乱,名不副实者众,刘承祐早有心对天下州县,进行一次重新的梳理整户、清田定边,就借着机会,从河东开始,重新行政规划。
刘承祐与政事堂、枢密院、三司的高官们俱在,多了两名新面孔,枢密使折从阮,副使郭荣。郭荣自不必说了,枢密院自郭威去职后,刘承祐左思右想,反复考量之后,将自西北建功归来的折从阮,放到枢密使的位置上。
宰臣李涛,站在舆图前,向刘承祐介绍着:“陛下,臣等奉诏重定州河东道府州县,此为初步规整。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私怨岂能大于公义!”李少游平静地说道:“王景长于治事,胆略出众,为陛下办事,向来是一心一意。臣虽不喜其行事作风,但也不能否认其功劳。
论资历、能力,皆能居其位,且其熟悉司事,若以其继之,可保证武德司上下运转,不受影响!”
“你都这么说了!”刘承祐扬起手,道:“那就让王景崇典武德司吧!”
“不过,朕可不会,就这么轻易地放你逍遥了!”说完,刘承祐嘴角微微翘起,道:“朕给你升爵为寿国公,食邑增三百户,加侍中、太子少傅。另外,朕放你一个月的假,然后去恒州,当真定府尹!”
如今的大汉朝,名爵仍旧有些泛滥,但国公的数量,并不算多。
“谢陛下!”李少游当即拜倒谢恩:“可是,恒州那边,不是成德节度使张使军坐镇吗?”
“张彦威已经上表,自请卸职,入东京归养了!”刘承祐淡淡地说。
成德节度使张彦威,中下之才,无治事之干,又寡典军之能。就是这样一个平庸之辈,刘承祐却将成德重镇交与他,一待就是五年多,为何,只因此人听话。
在方镇上,也未有恶行苛政,越矩之举。并且,懂得放权,并不大包大揽,戍边军队长遵枢密政令,民政刑名则尽委与李谷。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可能让其继续待在北边了。当然,张彦威也不是主动上表的,受到了来自皇帝的暗示,也算考验其多年之后,对天子与朝廷的态度是否仍然如一,结果,没有让刘承祐失望。
至于李谷,他主管恒、冀、深、赵四州政事的同时,还负责着整个冀中边军的后勤供应,权力甚大。
此公有宰相之才,没有将之调到中央,却是希望将其政才,用于地方,并且刘承祐有意再加重其身上的担子,以之为河北巡抚。只待河东事毕,针对河北军政事物的整改,也将着手进行的。
“臣并没有为政一方,牧守生民的经验。”李少游又提出一个问题。
“你啊,怎么如此惫懒?”刘承祐当即道:“就职之后,典政治事,依制而行即可,劝课农桑,育化子民,无有戕害即可!”
皇帝都这么说了,李少游只有老老实实地应道:“臣奉诏!”
“一路辛苦,回府歇息去吧!”
“是,臣告退!”
李少游缓缓退去,步伐都显得有些小心谨慎,刘承祐伫立不动,望着其背影。一直以来,他都有从背后审视臣子的习惯,有的人正面看不出任何破绽,从背影或许能察觉到些许蛛丝马迹。
思及方才对李少游的那番腹心之眼,刘承祐微微一笑,他是皇帝,手擎日月,脚踏乾坤,天下生杀大权操之于手。虽然嘴里常常说着推心置腹,披肝沥胆,但他从不需要对旁人坦明心迹,尤其是,外臣。
对于李少游所请,刘承祐既是感慨,又是意外,这是十分明显的急流勇退,自保之策。不过,这个表兄,所表现出来的器量,还是令刘承祐刮目相看,这样的人,往往忠奸难辨。前一个给刘承祐这种感觉的,是郭威。但,究竟是忠是奸,还得靠时间来检验。
“但愿你我君臣,能够善始善终!”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刘承祐感慨着。
“官家,风大了,还是回殿吧!”思虑之间,张德钧小声地建议道。
回殿之时,刘承祐突然问张德钧:“张德钧,李少游有没有给你送过礼啊?”
骤闻此问,张德钧忍不住哆嗦了两下,低眉拱手道:“不敢欺瞒陛下,只有小的养父生辰时,收过一点礼钱,不过,仅是人情往来,别无他意!”
“说起来,你跟在朕身边时间也不短了!”刘承祐点着头:“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赏赐,听闻你父,还居南城一旧宅。这样,朕赐你一座宅院,用以奉养老父吧!”
“谢陛下!”张德钧有些激动,伏地而拜,语气哽咽。
“你哭什么?”刘承祐低头看着他。
张德钧还真挤出了不少泪花,道:“侍候陛下,是小的前世积福积德,方有此等天幸。陛下如此关怀,让小的心中感激,溢于言表啊!”
“起来吧!”拂了下袖,刘承祐先行迈步走去。
在其后,张德钧起身,抹了两把泪,快步跟上。
李少游这边,缓步而出宫室,是背盗冷汗,心生惊悸。通过方才御前应对的情况来看,他越发觉得,自己的请辞是对的,皇帝表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君心难测,要是长久下去,恐难善终。
回到自己的府邸,夜已渐深,李少游未及将歇,吩咐下去,将他郡公府中,所有侍妾都聚集到一起。莺莺燕燕一片,足有三十余人,能被他看中的,美貌、身材、才艺,总有可取之处。
见着这一众美人,服饰华丽,穿金带银,望着他,目光之中都带着少许的炽热。讲真,郡公府后宅中的竞争压力,可比汉宫之中,要大得多。
盯着这一干美妾娇娘,李少游叹了口气,说道:“有子女者,都先回自己房间!”
闻言,立刻退下了九个人,李少游起身,在剩下的二十多人中看了看,又挑了四名自己平日比较喜爱的女人。
他这番表现,已然很不寻常的,剩下的女人们,不少人都面露紧张的情绪。
终于,李少游说道:“我虽不舍,但是,好聚好散吧。我只一人,终究分身乏术,再留你们再身边,也照应不过来,白白耽误你们大好年华。
从今以后,你们都自由了。每个人,自账房支取银百两,出府回家,找个良家善人嫁了,此后好好过日子,也不枉与我之间的这段情分。今后,若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上府,能帮衬的地方,我也不吝于援手!”
李少游此言落,在场的二十来名女人,面面相觑,皆愕然。哪里想到,李少游竟是这种想法。
当即,有一名侍妾,哭哭啼啼地:“郎君这是不要我们了吗?”
一声哭泣,似乎能传染一般,很快,半数的女人,眼眶都带上了泪花,那泫然欲泣的模样,惹人心怜。当然,也少不了面带喜色之人,高门之中,总少不了渴望自由的囚鸟。
“非我不要你们,只是缘分已尽,不可强求!”李少游是硬起心肠,摆摆手:“就这样吧!”
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
翌日,皇城之内,武德司衙,李少游再度坐堂,亲自整理着一些司务。
“恭喜寿公,荣晋国公高爵!”王景崇走进堂间,乐呵呵地向李少游贺喜道。
“同喜而已!”李少游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瞟了他一眼,嘴角勾起,说:“王公在衙多年,忠于职事,屡建功劳,而今得以扶正,可喜可贺啊!”
王景崇在下,微微一笑,与李少游对视一眼,嘿嘿一笑:“还多仰赖国公,举荐之恩!”
“你我虽有私怨,但本公以为,不可因私废公,满朝上下,能继为司使,掌管大局者,除王公之外,别无他人!”李少游满脸的风度。
“国公高义,令老夫汗颜啊!”王景崇很是感慨。
一张笑脸之下,王景崇还是有点疑窦的,好好的,李少游怎么会请辞,竟然还主动举荐自己接任。王景崇可不相信,李少游真那么大公无私,他可知道,此人年纪虽不大,却是心机颇深。
当然,王景崇自己也有所考虑,综合起河东传来的那些情报,他猜测,估计是李少游犯了忌,竟敢插手地方军政,引起了皇帝的忌惮,故示意他请退。至于举荐他王景崇,应当也是天子的授意……
“王公,这些是我亲自经手的一些司务,人员、差事、密令,我整理了一番,就交给你了!”李少游则指着堂案上的一叠文书,冲王景崇道:“河东之事,乃当前急务,需再向陛下奏呈,王公务必在意!”
“国公此后当乐得逍遥!”王景崇笑容更盛,拱手:“这繁务加深,老夫唯恐不能胜任啊!”
在李少游眼中,王景崇这笑容太过虚伪,淡淡道:“王公过谦了,陛下素来提倡,能者居之,王公便是那有能者啊!”
“此间衙堂,就交给你了!”李少游笑眯眯地:“陛下予我一月之假,又赐婚恩典,婚期已定,请柬我会命人送至府上,务必赏光啊!”
“哦?这又是一喜啊!国公放心,届时就是公务再忙,老夫也要上门讨杯酒吃!”
李少游迈着他那悠闲的步伐,离堂而去,走得洒脱,似无一点留恋之处。王景崇伫立堂中,笑容逐渐收敛,恢复了平日的阴冷,回身,看着衙堂案座。
慢慢地,步上去,坐下。堂座由纯铜打造,背刻苍鹰,古朴而厚重,不宽,但坐下之时,王景崇内心的满足,难以言表。抚摸着狗首把手,按着堂案,又拿起令筹把玩一番。
老脸之上,再度荡漾起笑容,并且逐渐放肆:“哈,哈哈,哈哈哈哈……”
王景崇的心里,有种多年蛰伏、终熬出头的畅快感受。此人功利心尤重,早些年的时候,他想着节度一方,出将入相,总之,大丈夫要掌握权柄。
但被刘承祐安排在武德司之后,慢慢地喜欢上了这特务头子的感觉。虽然武德司只是朝廷诸多司衙之一,名分不高,但权柄甚重,并直接向皇帝负责。
这些年,朝臣御史,屡有非议,乃至弹劾,但并不妨碍武德司的壮大,并且渐成体系。而王景崇,也甚是享受,这种监控天下,纠察百官,尤其是探听朝臣秘密,拿人把柄,操纵罪罚。虽然头上始终有皇帝的约束,但是,武德司的权柄却是日益加重。
王景崇在朝中,可谓声名狼藉,但是,到如今,已无人敢得罪他了。一直以来,最让他感到难受的,便是脖子之上,还骑着一个李少游,谋算过,终没有达成目的。
这使他苦恼了许久,但而今,意外之喜,从天而降,王景崇怎能不喜。
王景崇进入角色很快,当即传令,让衙内上下职事司吏,堂间议事。顺便,拿起一封李少游准备好的公文,阅读起来……
原本的寿阳公府,已换了牌匾。夜间,武德司京畿都知,带着几名同僚,登门求见,很小心,走偏门,并且确认无尾随者。这些人,都是被受李少游提拔者。
书房之内,李少游微微锁着眉头,盯着都知。
有点忐忑,其人没能忍住,问道:“国公,你为何要请退?”
“本公请辞,还要经你允许吗?”李少游淡淡地说道。
“属下不敢!”
“你已经不是我的属下了!”一句话打断他:“你此夜来访,很不适宜!”
“国公,属下们只是心中不解!”都知说道:“你为何要举荐王景崇。此人阴刻,跋扈,素与我等不善,今日衙司,国公恐怕想象不出,他是何等嚣张……”
京畿都知,原本是后赞,前番因为与国舅李业过往甚密,泄露机密,犯了忌讳,被李少游给处置了。其后,在武德司的第一次大整顿中,此人被李少游提拔到都知位置上。
武德司成立之初,层级机构比较简单,不过随着不断壮大,籍、狱、刑、兵等陆续增设细化。在向天下辐射的过程中,也根据道州,设置职官,以都知为首领,管辖手下的亲事、探事官,以及布开的密探、暗谍。而京畿都知,则自然而然地为众都之首,论权力,只在李、王之下。
李少游看着此人,大概也知道其顾虑所在,原先李王相争,众多职吏居于羽翼之下,明争暗斗,而今当老大的,突然不干了,并且将位置让给对手,他们这些人,哪里能够心安。
想了想,李少游说道:“王景崇何人,我岂能不清楚。你们且放宽心,他初掌握司事,对于你们,他纵使有些打压之举,也不敢做得太过。你们只需,遵守武德司制从事,当保无虞。
还有,你们要记住,武德司办事,不是为我,更不是为王景崇,而为了陛下,上下皆为陛下鹰犬。”
“可是——”
“不用可是!”李少游打断他,顿了下,严肃的表情,逐渐缓和下来,眼神之中闪过一抹猾黠,幽幽道:“任他王景崇骄狂,若是不知检点自省,必取其祸!尔等只需低调行事,忍一时之辱,早晚可熬出头!”
李少游与王景崇之间,关系早就恶劣到一定地步,他又岂会真的一片公心,举荐于他。李少游只是考虑,连自己都不敢保证皇帝的信任,而况于他。
皇帝此前用之、信之,只是其有任用的价值,放在武德司,便可制衡于自己。而今他李少游一退,王景崇掌权,似乎还没有派副使的意思,王景崇若是不当心,会有何等结果。
想到这些的时候,李少游都兴趣盎然,甚至心里都默默给王景崇做了个倒计时,猜测他能张扬几时。武德司的可怕之处,李少游可清楚得很,自然不可能真切希望,王景崇能够长居其位。举荐他,算得上是以退为进。
说完,李少游叹了口气,看向京畿都知:“其他人,王景崇当不至过于针对,唯有你,京畿职重,我料他会想尽办法,排挤打压于你。若听我一句话,就自请退位迁职以保,而待他日!”
闻言,京畿都知眉头皱了皱,似乎有些犹豫,语气带有迟疑:“是!”
“今夜之言,算是本公对你们最后的忠告!”李少游拾杯,淡饮一口,以示送客之意,说道:“今夜过后,再不必登门,纵登门,本公亦不见,望诸位善纳其言!”
“送客!”
一干人等,无奈而迟疑地被送出去,李少游这边,却是重重地吁叹一口气。他不是舍不得武德司的权势,也不是舍不得这些旧部,只是心中隐忧。
这才去职不足一日夜,这些人就念旧来谒,传出去,王景崇怎么想,他管不了,但皇帝怎么想,却是不得不慎重了。
有鉴于此,李少游却是忽然想到,皇帝将自己派到恒州去当官,是不是早已提前考虑到这种情况,刻意地让自己远离京师的是非,淡化自己在武德司中的痕迹?
念及此,李少游不由哆嗦了一下。
第170章 河东改制
崇政殿内,一张崭新的河东舆图,慢慢地被内侍们展开挂起,显示在大汉君臣面前。因三代以来,地方州县破坏严重,建制混乱,名不副实者众,刘承祐早有心对天下州县,进行一次重新的梳理整户、清田定边,就借着机会,从河东开始,重新行政规划。
刘承祐与政事堂、枢密院、三司的高官们俱在,多了两名新面孔,枢密使折从阮,副使郭荣。郭荣自不必说了,枢密院自郭威去职后,刘承祐左思右想,反复考量之后,将自西北建功归来的折从阮,放到枢密使的位置上。
宰臣李涛,站在舆图前,向刘承祐介绍着:“陛下,臣等奉诏重定州河东道府州县,此为初步规整。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