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节欧洲之行(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1日上午9时许,张学良的座机抵达法国巴黎机场。
  由于中法两国政府关系一直不冷不热平淡如白开水,加上东北军的铁杆盟友德国现在与法国的关系由于《凡尔赛条约》、莱茵区驻军和捷克斯洛伐克等问题上的争执而一直比较紧张,所以巴黎政府也没有对张学良做什么欢迎仪式。机场上迎接的法国官方代表也只有寥寥十来人而已,其中级别最高的也仅仅是一个秘书处副处长,而且其所谓的“迎接”就是上来对张学良说些“欢迎来法国”之类的客套话后便直接走人了,对张学良等人在巴黎逗留期间的衣食住行也没有做什么招待安排。刘多荃和高纪毅等人都气愤不过骂骂咧咧法国人的小气,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张学良的愉悦心情,更何况机场上倒也不是没有人来热烈欢迎张自己。跟随法国人而来的中国南京政府驻法国大使馆代表为了避免张学良过于尴尬,直到巴黎政府官方人员走后才迎上来,同样的黑头发黄皮肤让东北来客们眼前为之一亮。为首的是中华民国驻法国大使顾维钧,一口家乡汉语让张学良等人听的十分亲切:“欢迎啊!欢迎张少帅和诸位来到法国!”
  “谢谢顾大使的迎接!真是万里他乡遇同胞啊!快七年了,我们又见面了啊!”张学良笑呵呵地握住他的手。眼前这位气宇轩昂一身正气的中国大使就是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官”的顾维钧,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巴黎会议上就我国山东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张学良也和他颇有渊源,东北易帜后1929年顾维钧曾多次来回于北平和南京之间,解决了大量北洋政府遗留给张学良的外交问题,所以张学良对他印象深刻。
  “呵呵,是啊,少帅风采依旧呀!不知道我们能为诸位做些什么呢?”顾维钧一脸热忱。
  “顾大使,汉卿此次到法国只是以私人身份来游玩法国名胜、仰慕法兰西文化而已,别无他意,请顾大使不必多虑操心。只是我住的地方还没有落实,就想住在大使馆内,不知可行否?”张学良倒也不客气。
  顾维钧笑呵呵道:“哦,那太好不过了,真是我们大使馆全体工作人员的荣幸啊!欢迎少帅。”
  坐上大使馆迎接自己的专车内,一路奔驰中的张学良仔细打量着这座享誉世界的名城都市,看着外面的一栋栋现代化并且富有法兰西民族特色的楼阁亭台,张学良心里嘀咕道,都说我们的上海是“东方小巴黎”,我看这巴黎除了那些金发碧眼的漂亮法国女郎外,也平常的很嘛!
  此时的巴黎城市内一片沸腾的海洋,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欢迎张学良的柏林,但这和张学良的到来倒没有关系,因为这一天11月11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不是光棍节)。当张学良的车队驶到巴黎著名景点凯旋门附近的时候,眼前大街小巷挤满了衣着鲜艳各式各样的法国人。滚滚人潮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在主街道上游行着,人们精神都陷入亢奋状态;人声鼎沸,每个人都在声嘶力竭地高呼着;震天响的口号中,树林般的标语牌在人群上方挥舞,一张张巨幅宣传画上是被打了叉叉的大炮飞机图案。张学良还细心地发现还有大批穿着旧式军装缺胳膊少腿的一战法国老兵在人群里。“顾大使,这些法国人在干什么?他们举的那些标语是什么意思?”张学良奇怪地问顾维钧。
  “哦,少帅,这些法国民众是在举行反战游行示威活动。他们喊的也是一些反战口号,‘维护和平,拒绝战争’、‘我们要黄油不要大炮’诸如此类的,那些标语也一个意思。”顾维钧回答道。
  由于主街道上挤满了游行的法国人,整个交通陷入混乱和瘫痪,车子在人流中根本动不了。张学良一行人只好把车子停在路边,看着这些忙的不亦乐乎的法国人和附近的巴黎景点。
  “大姐二姐,你们看,那就是巴黎凯旋门!”赵媞兴奋地指道。
  “好高啊!和我们的沈阳英烈纪念碑差不多高了。”于凤至和谷瑞玉打量着惊叹道。
  “巴黎凯旋门是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立,高50米、宽45米、厚23米。你们看到那门下面闪动的火焰了吗?那是法国政府为纪念上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法国官兵而于一九二〇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凯旋门下增设的无名烈士墓,墓上点着永不熄灭的天然气长明灯。”张学良乘机卖弄道。
  陶醉在卖弄知识和口才的虚荣里的张学良对眼前这些游行示威反对战争的法国人冷笑不已:和平并不是搞几场游行活动喊几声口号就能轻易得来的,只有随时做好战争准备,才能持久地享受和平,为了保卫和平就必须有不惜发动破坏和平的战争的决心。你们这些法国人一厢情愿叫喊着不要战争,而你们的邻居德国人正在卧薪尝胆、秣马厉兵准备为上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报仇雪恨,全体德国人在希特勒领导下绷紧全国的力量在为战争积极做准备,而你们法国人却在这里搞这些没用的抗议活动,真是可笑!想要和平,那你们法国人应该做好战争准备,积储战略物资,开动机器生产武器弹药,挖掘战壕构筑工事。战争的车轮不会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你们法国人的行为与其说是珍惜和平,不如说是害怕战争。如此毫无斗志,难怪历史上二战初期众志成城的德国大军战车能长驱直入进法国的首都呢!
  再看看那雄伟高大的“凯旋门”,张学良更加在心里看不起现在的法国人。法国人其实和中国一样都是靠着雄厚的“祖业”遗留还剩点大国的空架子,他们当年的那种百万拿破仑王朝大军横扫欧洲的气魄和尚武精神早已磨损殆尽不复存在了。普鲁士、德意志帝国、纳粹第三帝国,历史上这些击败法国的外国大军哪一个不是从凯旋门下雄赳赳气昂昂地以胜利者和征服者的姿势跨入巴黎?难怪有人讽刺说法国人修筑凯旋门就是方便给敌国军队在征服法国后举行入城仪式用的。
  从德国和法国两国国民精神面貌上看,德国人狂热团结,以复仇为奋斗目标,充满血性和斗气;而法国人贪逸畏战,丝毫没有与敌人血战的勇气。张学良终于知道了历史上为什么纳粹德国大军会击破法国人自以为牢不可无暇可击的马奇诺防线,为什么法国政府在几个星期后就那么快投降了,那是因为在战争前,法国人决死卫国的意志就烟消云散了。
  张学良的思绪又回到了中国,回到的东北。中华民族的敌人也如过江之鲫,全国全军只有随时做好战争准备才能重新夺回中华民族丢失的荣耀和辉煌。中国的万里长城不就是像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吗?耗巨资和巨额的人力物力时间修筑一条自以为无懈可击的城墙来拱卫自己,以为就安全了,就可以放心享乐了,这和鸵鸟把脑袋藏在沙子里面有什么区别?被动的防守永远不会是无懈可击的,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两千多年前孟子这些先哲就已经为我们后人敲响警钟了。
  集结的人群直到傍晚天黑才陆续解散,张学良、顾维钧一行得到解脱顺利返回了中华民国驻法国巴黎大使馆。
  晚上8时,正当张学良等人在大使馆内享受着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法国大餐晚饭的时候,警卫报告,有一个自称叫潘德明的中国年轻人请求拜见张学良。(注:潘德明为真实历史人物)
  张学良一听,心里咯噔,呀,这个潘德明难道就是民国时代中国那个著名的旅行家吗?顾维钧则十分欣喜,立刻吩咐道:“快请他进来。”
  一个精壮的青年兴奋地走进来:“张少帅好!顾大使好!”张学良看见他脸部和手上的皮肤都黝黑色,显然是经常在野外活动风吹日晒的结果。
  顾维钧颇高兴地介绍道:“少帅,潘先生可是我国著名民间爱国志士哟!他为了一雪我国‘东亚病夫’之耻,三年前日本人在东北咄咄相逼气焰嚣张的时候,他为了振奋国人志气,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了他骑车环游世界之旅。这三年来,他从浙江到江西,再到广东广西进入越南,行遍东南亚,途径印度到达西亚,穿越波斯和土耳其进入欧洲,行程已经有近万公里,经过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了!一个月前他刚刚进入法国!得知少帅你在这里,他便立刻赶来了。”
  张学良十分惊奇道:“你是怎么知道我来到法国的?”
  潘德明憨厚地笑笑道:“回少帅,我在途中一直购买报纸了解信息。一周前知道你从苏联到了德国,我想你应该很快就会到了法国,所以我老早就拜访了顾大使,在大使馆附近等待您呢!”
  张学良听了潘德明的事迹不由被他的精神所打动,和他握手赞叹道:“潘先生,你旅途三载,坚固卓绝,你的精神我十分佩服!你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潘德明一脸诚恳道:“‘雪东亚病夫耻’和‘以谋世界上之容光’就是我的信念。其实我做的比不上张将军您对我们民族做的万分之一呀!在我出发五个月后,我到达泰国曼谷,那天晚上我买了份报纸才知道您带领的东北军浴血奋战将日寇驱逐出了我们的祖国。那天晚上我特地买了一小杯烧酒痛痛快快喝起来,当时我真高兴啊,我在路边又唱又跳又哭又笑,最后醉倒在了路边的草丛里面。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是我当时真的很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啊!我也为我们国家有张少帅您这种刚烈的民族英雄而深深自豪!”说着,他哽咽住了,然后又取出一本厚厚的笔记书,“现在能亲眼看到并得到张少帅您的接见,我真是没有任何遗憾了!请少帅您留墨,激励我成功完成环球旅行!”
  张学良接过来,只见封面上写着“名人留墨集”,沉甸甸足足五六公斤重。一打开,各种龙飞凤舞不同文字的签名祝福语密布眼前,让张学良吃惊的是很多都为当代大名人,比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印度独立领袖圣雄甘地、印度总理尼赫鲁、波斯帝国统治者礼撒汗、“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将军、法国总统法国总统莱伯朗、总理达拉第、保加利亚国王安德烈等等,以及最新的顾维钧的签名。张学良略思索了一下,取出钢笔在空白处题词道:“题赠潘德明先生:振国人之志,扬民族之威!壮哉!张学良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夜于巴黎民国大使馆”。
  题完字,张学良又热情地邀请潘德明一起坐下用晚饭。潘德明滔滔不绝地向张学良讲述他一路上的旅途见闻和风土人情。他激动而动情地说道:“法国莱伯朗总统在接见我的时候说:‘潘德明先生,对于你的壮举,我想用法国元雄拿破仑的一句话奉送:‘中国是一个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当他醒来时,全世界都会震动。’而我相信张少帅您就是唤醒我们民族之人。”
  张学良点点头,“放心把,我不会辜负历史赋予我的责任的。也希望你一鼓作气,完成环游世界之旅,为中国人争气!”
  潘德明坚定地点点头:“有张少帅您的题词和鼓励,我一定为中国人争气!”
  张学良示意了一下沈秘书,沈秘书取来一张五百法币的支票递给潘德明,潘德明连连推却道:“少帅,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和双腿完成旅途,我不能接受您的馈赠。您的心意我心领了!”
  张学良庄重道:“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我们国家有你这样的志士而感到骄傲,这点钱是我作为你的民族同胞而帮助你的费用,仅仅如此而已,希望对你有用,请你务必收下。”
  潘德明感动地接过来,“谢谢您!”
  张学良记得历史上潘德明在解放后家境贫穷混的很落魄,便又刷刷写了一张纸条,“等你完成环球旅行后,假如你生活艰难工作没有着落,请来到东北。以这个为凭证,我一定帮你安排一份理想的工作,让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你的贡献。”
  潘德明接过来,感激涕零再次鞠躬致谢。
  第二天早上,潘德明和张学良、顾维钧辞别后继续踏上环游世界的道路,他的下一站是德国,然后从丹麦乘船前往英国,最后再从美国乘船到澳大利亚,经东南亚回到中国。
  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的陪同保护下,张学良一行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凡尔赛要塞等巴黎著名景点。经过赛马场的时候,张学良手发痒立刻钻进去,赌兴大发的他连连下注,无奈手气太臭眼太拙,连输了好几百法郎。看着张学良耷拉着一张苦脸,于凤至逗趣说:“可惜我们不是在耶路撒冷,巴黎没有哭墙让你嚎啕大哭。”
  张学良挠挠头:“我记得巴黎也有一堵很著名的墙的,叫什么来着的?”
  谷瑞玉回到道:“是巴黎公社社员墙。”
  “走,我们看看去。”张学良一下子来了兴趣。
  巴黎公社社员墙在巴黎城郊的拉雪兹神甫公墓。张学良夫妇(四人)乘车沿着墨尼尔蒙当大街往前走,他们看到两旁尽是荒凉景象,这里没有商店,只有卖鲜花的。爬过小山坡,顺着围墙往北走到巴黎公社社员墙了。
  众人站在巴黎公社社员墙前默默地观看着。当年法国巴黎公社起义爆发,法国梯也尔的政府军队残酷镇压,两千多起义者被集体屠杀在这堵墙下。巴黎公社社员墙中央突出的是立体雕塑:一个身着长袍的妇女,已经中弹,但她挺身而立,仰着头,目光向上,两手往身后张开,似乎要保护她身后那些战士,也似乎是挺身而出,经以自己受难来承担和代替身后那些战士的不幸,而她头部的姿势和她的目光,又象是在向苍天倾吐她对人间这种野蛮、残酷的罪行的满腔悲愤。她是母亲的伟大形象!在一方一米多宽的长方形黄褐色青铜纪念牌上刻着:
  致公社的死难者
  1871年5月2l日一28日
  这时,善解人意的赵媞捧着买来的鲜花,递给于凤至和谷瑞玉手里,三人一起敬献鲜花并低头默哀。
  不过张学良没有什么感觉,他可没有被这些“法国人不屈不饶精神”所感动,这场所谓的“法国人民壮烈起义”对于他这个中国人来说只是一场法国佬的内战而已。在法国,随同的于凤至三个夫人和一些文书人员是以参观游览的心态和眼神,而刘多荃、高纪毅等军人更感兴趣的则是注重观察法国士兵的装备精神面貌和战斗力的。张学良则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犹如先知般的怜悯眼神看着巴黎大街上来来往往的法国人:你们很快就要再次成为亡国奴了,成为德国的殖民地,而且很有可能在我的干涉下永无出头之日了。谁叫你们当年和英国佬一起烧杀抢掠了我们的圆明园?谁叫你们法国人也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呢?历史的血债是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消失的,你们就静静等待着中华民族的复仇吧。
  意大利是上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它和另外一个战胜国中国一样,根本没有在战争中捞到任何好处的,相反,由于战争的巨大消耗和带来的破坏加深了其国内的阶层矛盾,战争后意大利全国250万军人被遣散增加了社会失业人员的数量,更加加重了国家的动乱和负担。发展的还没有战败国德国好,虽然意大利统治者墨索里尼努力想将意大利建设成一个法西斯强国,然而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他的政治业绩远远不如晚于他执政的希特勒。但是意大利好歹也是欧洲一个大国,又是欧洲文化发源中心,所以意大利给张学良的感觉还不错。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也看在希特勒的面子上很隆重地在意大利北部大城米兰欢迎15日前来游历的张学良。
  张学良执掌东北一直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建设社会,“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他还是很清楚,所以张学良在个人衣着上也以身作则尽量穿旧的,此时一出飞机他立刻被在机场迎接的一身豪华的墨索里尼给比下去了。墨索里尼一身光鲜笔挺的黑衬衣,擦的贼亮贼亮的高筒马靴,还系着闪闪发光的金穗带,身后是一排排身穿整齐制服的意大利士兵。看到张学良走出机场,墨索里尼把胳膊一甩,风度翩翩地行了一个罗马式的欢迎礼。
  “欢迎张元帅来到意大利这个美妙无比的国度!”墨索里尼朗声道,说话同时还炫耀似地抬头挺胸,目光四射,没有正视张学良。这让张学良有些难堪,他不知道这是墨索里尼故意摆这个样子还是意大利人本来就是这么虚荣,随后几天里的事实渐渐证明是第二种原因。
  随同墨索里尼一起前来的还有他的女儿埃达墨索里尼和墨索里尼的女婿兼外交部副部长齐亚诺伯爵,齐亚诺在北平担任意大利驻华大使的时候就和张学良认识了,因此对张学良的到来分外热情。
  在一座哥特式建筑的官邸里,墨索里尼和夫人及齐亚诺夫妇与张学良和于凤至进行了会晤和交谈。墨索里尼也是有敏锐预见能力的政治家,奉德之间如胶似漆的合作关系一直被他密切关注。意大利想要称霸南欧和北非,就必须要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联盟,那么这个联盟核心也会少不了张学良的东北。深知这一点的墨索里尼和张学良谈话时几乎全是赞美之词,在谈到对中国的印象时,墨索里尼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又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是非常具有潜力成为一个世界一流强国的。从张将军你仅仅占有全中国五分之一就有如此作为这个事实便可以看出来,可惜贵国没有真正的铁腕集权领袖,群龙无首,在一定地步上只好任人宰割。但是我相信以东北一隅之地的强大足以捍卫全中国的利益,然后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中国必须要真正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强大起来。仅仅有东北的强大是不行的,就好像一个病人空有一只强壮有力的胳膊一样,还是不能在打架中取胜。”
  张学良听了频频点头,墨索里尼说的很有道理,打的比喻也很恰当,他道:“墨索里尼先生,你说的很对,目前中国确实象一盘散沙,军阀割剧,军阀参政,使列强插手中国。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现在虽然很软弱,但是中国也有尊严,是不容许列强欺辱的!我只是地方将领,但是也要为了我的祖国尽我最大的能力。”
  “哈哈,张将军,你还太年轻。在政治上还显得很稚嫩”,墨索里尼继续笑道,“我相信你继续成长下去的话,就能成为中国真正的领袖,这样中国才不被别人宰割。只有权威的领袖才能治理好东方文明的发祥地。”
  “墨索里尼先生,我想请教,您是怎样治理您的国家的?”张学良问道。
  “我的国家之所以团结一致,就是工作是大家的,讨论是少数人的,决策是一个人的,只有这样超凡的奇才方能治理好国家。”墨索里尼自信道。他的话在张学良听来虽然有一些吹嘘的味道在里面,但是说的也不无道理。
  吃了一顿包括意大利面在内的特色美食后,张学良下午被墨索里尼拉扯到了著名水城威尼斯。墨索里尼名曰邀请张学良一来欣赏威尼斯的迷人风光,一来检阅“意大利强大的海军”。张学良也明白他的用意,借以炫耀他的武装力量,在未来的联盟中能够得到自己的重视和关注。正好张学良也为东北军海军的建设而深感缺乏经验,便打着学习参观的念头欣赏起了意大利海军的阅兵表演。
  阅兵场上,一队队意大利士兵衣着光鲜装饰华丽,不得不承认意大利不愧是流行时尚的前沿国度,军装礼服都显得十分帅气。但是让墨索里尼拉不下脸的是,他的部队在张学良面前闹了一堆笑话:乐队稀稀拉拉像猫叫春似的;有些列队部队还互相冲撞起来;甚至一些官兵的正规步伐还没有到家。直看的张学良心里暗暗好笑:比起德国军队,意大利军队作风实在是太差了。
  懒得看意大利海军部队拙劣的阅兵表演,而旁边的墨索里尼则还在吐沫横飞地发表着官样文章的长篇大论。听不懂意大利语的张学良百无聊赖中扫视着海面,发现港口停着一艘威风凛凛的意军重型巡洋舰。但是让张学良目瞪口呆的是:军舰桅杆上飘扬着的不是一面面海军令旗,而是五花八门花里胡哨的意军水兵的内裤衬衣什么的。
  军纪和军风都太烂了!难怪二战中意大利军队表现的那么差劲!难怪意军经常向人数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美英军投降;难怪有飞机大炮毒气助阵的意军都征服不了拿冷兵器的埃塞俄比亚人;难怪意军侵略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的败仗!甚至经常拖盟友德军的后腿,今天总算见识了!真是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要想打败苏美日英法这些强国,东北军更多的还是要靠德国这个强有力的帮手,意大利可以忽略了,估计他们的战斗力还不如芬兰等国家呢。张学良打着主意道。
  结束痛苦的阅兵式后,张学良终于能够安安稳稳在齐亚诺夫妇的热情地引导下游览观光了举世闻名的水城威尼斯的秀丽风光和水乡月色、欣赏了古代罗马教堂。异国的美景,诱人的情调让张学良深深感觉到,意大利这个国家根本不是打仗的狠料,难怪连满清政府都可以把意大利打的满地找牙。不过张学良还发现了一件让他不安的事情,那个埃达老是偷偷地用一种若有若无的迷恋眼神看着自己,历史上的张学良在意大利确实还和墨索里尼的女儿发生了绯闻,自己现在可不想搅进这泥潭里。怀着这样的心态,18日张学良便去会见墨索里尼,向其辞行。墨索里尼亲自授予张学良意大利大十字勋章,并设宴欢送张学良一行。翌日,张学良便离开了意大利。在荷兰落脚后于20日到达英国首都伦敦。
  到达英国后,张学良应邀参观了朴茨茅斯造船厂,然后又被英国皇家海军道尔中将邀请登上英国的航空母舰“竞技神”号,观看了海军航空兵的演练过程。看着一波波“喷火”舰载机呼啸着从航母飞行甲板上腾空而起,凶猛地向靶船投掷炸弹,海面上爆炸隆隆,火球映日,水柱腾空,让张学良感慨当年的“日不落”帝国果然雄风犹存的同时,他心里那个“建立一个强大的东北军海军”的念头也越发强烈起来。
  第三天晚上,张学良应邀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郭泰祺处做客。宴席上,郭公使向张学良介绍来英国的张发奎将军。
  张学良笑说:“你不用介绍,我们俩早就认识了。北伐和中原大战的时候,我们俩打得最凶。”
  张发奎也哈哈大笑起来:“我自率兵北上,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军队。北伐的时候张大帅的部队硬的像骨头,中原大战的时候张少帅的部队硬的像石头,最后还把阎锡山的老窝给端了,厉害!佩服!你的队伍,那真是铁军啊!”
  不打不相识的二张愉快地畅谈了起来,张发奎是奉蒋介石之命前往英国考察英国航空事业的。都是爽朗的军人,两人索性在大使馆内把酒言欢畅谈国事起来,醉醺醺的张发奎最后说了一句掏心窝的话:“汉卿兄,我是个粗人,有话就直说,你莫怪…咱们国家积弱百年,几乎就要一蹶不振了,我看遍全国各方势力,就觉得咱们民族复兴的希望全在你身上……一些必要的时候,你可不要心软…记着,责任……”
  张学良心里凛然一惊。一种从来没有但一直缠绕在心头的感觉一下子强烈起来,他张学良,或者说是楚飞,自从进入这个时空以来,都下意识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帮忙者,他一直想着怎么尽最大力量去改变去帮助这个时空苦难的中华民族,真正让民族腾飞的在他心里一直认为是还必须依仗毛、蒋的雄才谋略。但是他现在渐渐感觉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对中华民族命运改变起到举足轻重重要性的风云领袖人物了,整个民族的前途居然已经悄然握到了自己的手里。
  本来张学良在结束英国旅行后还准备再顺路回德国一趟,但是高深和沈鸿烈发来的两份电报顿时让他归心似箭,一行人立刻坐飞机赶回莫斯科乘上了返回东北的专列。
  再次看到熟悉的西伯利亚雪原,一样的景致却有不一样的心态,张学良觉得自己真是不虚此行,欧洲之行让他明白了很多东西。途中于凤至看他又沉默不语,便问他在想什么。
  张学良略有所思道:“我在想一个问题。英、法、德、意、荷、葡萄牙、西班牙这些弹丸小国在人口和面积上都仅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然而这些国家都成为世界强国,综合国力远超我们中国。你看英帝国,几百年前纵横四大洋称雄五大洲,这个仅仅有朝鲜半岛大的国家居然能雄踞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陆地和三分之一的海洋;荷兰只有两个半北平城大,却也能驰骋大西洋将整个印度尼西亚诸岛变成它的殖民地,号称‘海上马车夫’。这些欧洲国家居然能够将近十倍欧洲大小的南北美洲和非洲瓜分掉。他们何以如此强大,我在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拥有比他们雄厚十倍百倍发展基础和潜力的中国却做不到?我们中国人究竟缺少什么?难道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吗?还是国家制度的问题?”张学良陷入深深思索中,又补了一句,“还是我们民族的某种劣根性所注定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