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白藤子
张婕妤回了所居的绯烟馆,留守的心腹宫人迎上来悄声道:“尚书府敬了一篓子早橘给娘娘。”
张婕妤眼睛一亮,走过去将装橘子的竹篓翻了个底儿,自夹层里取出一封书信来,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看。
信是张欣亲笔所写,先是感谢她的提携记挂之恩,再表示弹劾德行有缺的官员乃是御史之职,田均义不容辞,又提了一件事。她经过江西颠道人传人的精心治疗,已经有孕,让张婕妤设法把脉象记下传出去,她让人给张婕妤开方配药,以便将来一举得子,最后附上金银若干。
张婕妤激动地来回走动了几圈才算平静下来,精心挑了几件拿得出手的东西,吩咐底下人:“明日给田御史府送去,恭贺张恭人有喜。”又吩咐:“把这橘子挑好的出来,装一盘给淑妃娘娘送过去,告诉甄姑姑,一切妥当!”
黄淑妃听完回话,转手就把橘子赏给了甄姑姑:“姑姑拿去尝吧,事不宜迟,立即动手。”
甄姑姑应了,自下去安排不提。
天刚放晓,坤宁宫中负责洒扫的宫人已将地面打扫干净,花匠忙着修剪枝叶,送早膳的宫人端着膳盒鱼贯而入。梁皇后半躺在大迎枕上,高尚仪立在一旁帮她梳头,安怡则在一旁问道:“昨夜娘娘睡得可好?都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的?”
梁皇后一一作答完毕,安怡便替她诊脉,再把今日要用的方子作了调整。须臾,早膳摆好,梁皇后不过略尝了几口便挑着好的赏了众人,安怡和高尚仪才拿起筷子,就有宫人急匆匆地赶来,神情惊恐地道:“六皇子晕厥过去了!”
安怡大吃一惊。分明病情已经稳定并逐步好转,她还寻思着过两日就可以把药给停了呢,怎地突然出现这样大的反复?顾不得多想,扔了碗筷便提着药箱朝着景仁宫飞奔而去。
景仁宫中已经是混乱一片,李修媛哭得险些昏死过去,见着安怡进来,疯子似地一头朝她冲过去,一把揪住她的衣领,咬牙切齿地道:“你怎么才来?我是怎么交待你的?让你好生看顾着他,上点心,你是怎么做的?”
安怡厌恶地在她手臂穴位上一拂,趁着她的手臂酸麻难忍之际,轻轻松松地拉开她的手,快步赶上去瞧六皇子,一看之下,不由大吃一惊,活脱脱的是个药物过量的中毒症状了。也顾不得追究这其中的蹊跷,飞快地开了方子,让人去抓药,再给六皇子施针保命。
李修媛却不许宫人去接方子,更不许她动手施针,疯了似地上前阻拦,大声哭骂道:“不许她碰殿下,她能看什么病啊?好好儿的人都给她看坏了!去请甘大夫来!去请朱院使来!你们去求圣上了吗?去求太后娘娘了么?”就是没提梁皇后和莫贵妃。
安怡阴沉着脸看向金姑姑:“我昨晚来瞧时殿下还是好好儿的,你把这一夜里殿下服用过的药物和食物,以及做过的事毫无隐瞒地说给我听。”
金姑姑脸色一片惨白,眼里充满了恐惧:“殿下一直都是好好儿的,直到服了按您昨日调过的方子熬出的药,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便晕厥了过去。”
安怡的心顿时凉了。还说这事儿怎么这样容易就解决了呢,还以为自己是多想了,原来在这里等着她的。她必须自救!不能让六皇子被耽搁了,如果六皇子因此身亡,那她就身不由己了。
安怡眼里闪着坚毅的光芒,甩开拉住她的宫人向着李修媛大声道:“此刻正是生死攸关之际,多拖一刻,殿下便多一分危险。太医们即便接到信就立即赶来,也要两刻钟之后,这还不论意外因素。譬如,圣上昨夜辛劳未起……娘娘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该如何抉择。”
李修媛犹疑不定,却仍然是恨透了安怡:“就是你开的药害了六儿……”
安怡不耐烦,怒喝一声:“谁敢拦我?!圣上钦命我为六殿下看病,拦我就是欺君之罪!若真是我有错自有王法拿我,若是因此耽误了六殿下,你们谁敢负责?”
宫人闻言,面面相觑,却都顾忌李修媛,不敢主动让开。皇子打小就有贴身近侍的教养嬷嬷照顾,感情不比亲母子淡薄,金姑姑便是六皇子的教养嬷嬷,安怡直接点她的名:“金姑姑,你也要眼睁睁看着六殿下受苦吗?我可有必要害殿下?”
若是安怡有心要害六皇子,第一次急救之时正是下手的好时机,实在没必要拖到现在再来抹黑自己。金姑姑当即朝其他宫人使了个眼色,宫人们虽未让开,却不再拦安怡了。
安怡咬着牙,明明心里一片冰凉,害怕得不得了,手却莫名的更沉稳了几分,就连视力与耳力也比平日里更灵敏了几分,思维更清晰,很快就定下了章程,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就连被惊动了的皇帝和太后等人匆匆赶来,她也不曾发现。
李修媛见着皇帝,可算是找着靠山了,哭兮兮地哀求:“请圣上下旨,让朱院使和甘太医赶紧给六儿瞧瞧吧,六儿就是服了她新开的药方才厥过去的,这都小半个时辰了,人还没醒,再这样下去可怎么了得……”
皇帝阴沉着脸,看看全身被插满了金针的六皇子,再冷森森地扫视了一遍房内的宫人,低声吩咐朱院使和甘太医两句,这二人便上前去查探六皇子的情形。
六皇子的情形远比安怡预料的更严重,直到安怡收针人还没醒。朱院使与甘太医很快作出了判断:“这是药量过了。”早有司药的宫人将安怡昨日开的药方递上来,二人看过便不再言语。
皇帝怒道:“都哑巴了?”
甘太医有些为难地道:“六殿下身体虚弱,安大夫下的药都重了,特别是其中这一味白藤子,从未听说可以入药。”
安怡眼皮一跳,抬眸看向甘太医,甘太医并不肯与她对视,只道:“即便是可以入药,白藤子也是有毒的,应当酌减分量。”
张婕妤眼睛一亮,走过去将装橘子的竹篓翻了个底儿,自夹层里取出一封书信来,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看。
信是张欣亲笔所写,先是感谢她的提携记挂之恩,再表示弹劾德行有缺的官员乃是御史之职,田均义不容辞,又提了一件事。她经过江西颠道人传人的精心治疗,已经有孕,让张婕妤设法把脉象记下传出去,她让人给张婕妤开方配药,以便将来一举得子,最后附上金银若干。
张婕妤激动地来回走动了几圈才算平静下来,精心挑了几件拿得出手的东西,吩咐底下人:“明日给田御史府送去,恭贺张恭人有喜。”又吩咐:“把这橘子挑好的出来,装一盘给淑妃娘娘送过去,告诉甄姑姑,一切妥当!”
黄淑妃听完回话,转手就把橘子赏给了甄姑姑:“姑姑拿去尝吧,事不宜迟,立即动手。”
甄姑姑应了,自下去安排不提。
天刚放晓,坤宁宫中负责洒扫的宫人已将地面打扫干净,花匠忙着修剪枝叶,送早膳的宫人端着膳盒鱼贯而入。梁皇后半躺在大迎枕上,高尚仪立在一旁帮她梳头,安怡则在一旁问道:“昨夜娘娘睡得可好?都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的?”
梁皇后一一作答完毕,安怡便替她诊脉,再把今日要用的方子作了调整。须臾,早膳摆好,梁皇后不过略尝了几口便挑着好的赏了众人,安怡和高尚仪才拿起筷子,就有宫人急匆匆地赶来,神情惊恐地道:“六皇子晕厥过去了!”
安怡大吃一惊。分明病情已经稳定并逐步好转,她还寻思着过两日就可以把药给停了呢,怎地突然出现这样大的反复?顾不得多想,扔了碗筷便提着药箱朝着景仁宫飞奔而去。
景仁宫中已经是混乱一片,李修媛哭得险些昏死过去,见着安怡进来,疯子似地一头朝她冲过去,一把揪住她的衣领,咬牙切齿地道:“你怎么才来?我是怎么交待你的?让你好生看顾着他,上点心,你是怎么做的?”
安怡厌恶地在她手臂穴位上一拂,趁着她的手臂酸麻难忍之际,轻轻松松地拉开她的手,快步赶上去瞧六皇子,一看之下,不由大吃一惊,活脱脱的是个药物过量的中毒症状了。也顾不得追究这其中的蹊跷,飞快地开了方子,让人去抓药,再给六皇子施针保命。
李修媛却不许宫人去接方子,更不许她动手施针,疯了似地上前阻拦,大声哭骂道:“不许她碰殿下,她能看什么病啊?好好儿的人都给她看坏了!去请甘大夫来!去请朱院使来!你们去求圣上了吗?去求太后娘娘了么?”就是没提梁皇后和莫贵妃。
安怡阴沉着脸看向金姑姑:“我昨晚来瞧时殿下还是好好儿的,你把这一夜里殿下服用过的药物和食物,以及做过的事毫无隐瞒地说给我听。”
金姑姑脸色一片惨白,眼里充满了恐惧:“殿下一直都是好好儿的,直到服了按您昨日调过的方子熬出的药,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便晕厥了过去。”
安怡的心顿时凉了。还说这事儿怎么这样容易就解决了呢,还以为自己是多想了,原来在这里等着她的。她必须自救!不能让六皇子被耽搁了,如果六皇子因此身亡,那她就身不由己了。
安怡眼里闪着坚毅的光芒,甩开拉住她的宫人向着李修媛大声道:“此刻正是生死攸关之际,多拖一刻,殿下便多一分危险。太医们即便接到信就立即赶来,也要两刻钟之后,这还不论意外因素。譬如,圣上昨夜辛劳未起……娘娘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该如何抉择。”
李修媛犹疑不定,却仍然是恨透了安怡:“就是你开的药害了六儿……”
安怡不耐烦,怒喝一声:“谁敢拦我?!圣上钦命我为六殿下看病,拦我就是欺君之罪!若真是我有错自有王法拿我,若是因此耽误了六殿下,你们谁敢负责?”
宫人闻言,面面相觑,却都顾忌李修媛,不敢主动让开。皇子打小就有贴身近侍的教养嬷嬷照顾,感情不比亲母子淡薄,金姑姑便是六皇子的教养嬷嬷,安怡直接点她的名:“金姑姑,你也要眼睁睁看着六殿下受苦吗?我可有必要害殿下?”
若是安怡有心要害六皇子,第一次急救之时正是下手的好时机,实在没必要拖到现在再来抹黑自己。金姑姑当即朝其他宫人使了个眼色,宫人们虽未让开,却不再拦安怡了。
安怡咬着牙,明明心里一片冰凉,害怕得不得了,手却莫名的更沉稳了几分,就连视力与耳力也比平日里更灵敏了几分,思维更清晰,很快就定下了章程,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就连被惊动了的皇帝和太后等人匆匆赶来,她也不曾发现。
李修媛见着皇帝,可算是找着靠山了,哭兮兮地哀求:“请圣上下旨,让朱院使和甘太医赶紧给六儿瞧瞧吧,六儿就是服了她新开的药方才厥过去的,这都小半个时辰了,人还没醒,再这样下去可怎么了得……”
皇帝阴沉着脸,看看全身被插满了金针的六皇子,再冷森森地扫视了一遍房内的宫人,低声吩咐朱院使和甘太医两句,这二人便上前去查探六皇子的情形。
六皇子的情形远比安怡预料的更严重,直到安怡收针人还没醒。朱院使与甘太医很快作出了判断:“这是药量过了。”早有司药的宫人将安怡昨日开的药方递上来,二人看过便不再言语。
皇帝怒道:“都哑巴了?”
甘太医有些为难地道:“六殿下身体虚弱,安大夫下的药都重了,特别是其中这一味白藤子,从未听说可以入药。”
安怡眼皮一跳,抬眸看向甘太医,甘太医并不肯与她对视,只道:“即便是可以入药,白藤子也是有毒的,应当酌减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