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连夜求见
孙鉁一阵气苦,就好像第一次认识洪承畴一样,退开了几步上下左右的打量起眼前这个刚才还把臂言欢,此刻却陌生无比的人。
“你,你,你……”
孙鉁想再说点什么,却是突然如泄了气一般,摇头苦笑再不多言。此刻,他忽然想起了李信在锦州时曾说过的一句话,不管前面是湾镇深渊还是地雷阵,他都将一往无前。
李信此人一年前还只是个以打家劫舍为生的马贼,后来更是蹲了朝廷的大牢,甚至差点被砍了脑袋,若不是建奴进犯他现在早就已经化作了一抔黄土。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几乎目不识丁,不知圣贤仁义为何物的粗鄙武夫,居然能说出这等话来。岂不让这天下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汗颜?
由此孙鉁也确定了李信守住锦州的决心,就战略来讲,不顾一切的保住锦州是对朝廷最有利的办法。而朝廷若倾全力实施这个策略,以李信为尖刀,朝廷大军为后盾,步步为营,没准就能挽回此战一直延续至今的颓势,甚至打上几场二十年来罕见的打胜仗也不是不可能。
基于此点认知,孙鉁不愿为了自身安慰而选择返回山海关,但李信却想尽办法的送他回到山海关,这固然是李信不希望他白白的与其一同耗在锦州城中,甚至可能与城玉石俱焚。直到后来,他才隐约的意识到李信的良苦用心,孙鉁回到朝廷中,与留在锦州城中,对当前辽西局势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到了山海关开始,孙鉁便打算游说父亲孙承宗,将山海关中五六万朝廷大军作为李信守锦州的依托后盾。可细节还未及讲,朝廷的使者便已经催促其动身启程返京了。
一路上,孙鉁与洪承畴相谈甚欢,倒是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预感到,洪承畴此人或许也可成为李信守锦州的一大助力。
岂料,此人前脚刚刚踏上京师的土地,态度就开始变的暧昧不明,甚至将球抛给了皇帝。也罢!大不了陛见之时,拼了这条命也要拒了这南直隶巡抚与浙直总督的差事,一定要将督辽的差事拿到手。
主意打定之后,孙鉁再看满座的大臣们那一张张泛着虚伪笑容的脸,不禁阵阵作呕,再也没有兴趣再此地多待一刻。起身拱手,转了一圈,口中称谢致歉,然后一甩袍袖便大踏步的转身离去。
“哎,孙中丞,孙中丞……”
到是那位与孙鉁有过一面交道的吏部堂官,一边呼唤着,一边紧追了上去。
孙鉁的扫兴让大伙意兴阑珊,洪承畴的脸上也挂起了尴尬的笑意,孙鉁态度的变化正是印证了他对自己的不屑,这种不屑深深的刺痛了洪承畴的心。
但洪承畴自有他的理由,此时此刻若是与孙鉁在表面上同声一气岂不是将这满座的大臣都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上去了吗。到时,满朝皆是自己的对头,将来到地方督理军政,这些人在京师一人一口唾沫,化作的小鞋都够将他砸死的。
孙鉁为官日短,身上的棱角还很明显,不知道被人掣肘的切身之痛啊。随之,洪承畴轻声一叹,以前听说孙鉁此人在家乡高阳时,宽厚仁义,与现在表现出的刚直却是大相径庭,看来这官场还真是个奇怪的大染缸,能让人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正如这孙鉁,他嫉恶如仇,直言敢谏,恐怕这愤然而去,多半是连夜进攻见驾去了。
“但愿他不会触怒皇帝!”
洪承畴看着消失在街头的孙振背影,默念了一句。
孙鉁从家丁手中夺过了马缰绳,翻身上马一路急驰而去,惊得街上巡城的军卒纷纷侧目,但却看得清后面尾随而至的钦差传旨军将。进了内城,又入皇城,多亏有了那一队传旨军将,否则被治个纵马京师之罪,是在所难免了。
到了东华门外,禀明了职守宦官,宁远巡抚孙鉁奉旨回京见驾。本来天都已经见黑了,若是寻常人寻常事,职守的宦官便早就将之打发了。但皇帝传孙鉁回京的事无人不知,职守宦官不敢有丝毫怠慢,着人尽速去通禀皇帝。
虽然天已经黑了,朱由检却仍旧在秉烛夜战处理公文。王承恩觉察到了殿外的异动,这是他们嫩宦官之间于驾前传讯的暗号,以防贸然通禀冒犯了圣驾。
片刻之后,王承恩面色凝重,折返回殿中,在皇帝的耳边轻轻道:“万岁,孙鉁孙中丞回来了,正在宫外等着召见!”
朱由检手中的笔一顿,但仍旧没抬头,道:“不是定下了后日陛见么,如何这才刚一回城便来求见了?”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道:“万岁,孙鉁孙中丞所言,是有紧要的军情重视禀报,耽误不得片刻!”
这是孙鉁的原话,王承恩亲自询问究竟是何等重事,岂料却被孙鉁一口回绝,直言只有皇帝才能与闻此事。虽然碰了钉子让王承恩心下不爽,可他毕竟在深宫之中多年,有常伴皇帝左右,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这城府便是首当其冲的要素。
所以,孙鉁的这一记不软不硬的钉子,王承恩是毫不在意,可他在意的是孙鉁这轻易不能和他人与闻的军情重视,怕是让这孙鉁见了皇帝以后,万岁头疼的毛病又该犯了。
但是,王承恩毕竟不敢耽搁军国重事,只好硬着头皮来见皇帝。
朱由检略一思量,将笔搁置在御案上道:“既然如此,就让他来见吧,这孙鉁读书人出身有这份忠勇实在难得了!”
宦官很快便将孙鉁带进了殿来。殿中虽大,可皇帝却只在身边御案上点了一盏烛台。孙鉁见状如此,不近心有所感,皇帝节俭如此,勤于政事,国事为何还山河日下?
孙鉁想不透这其中的原因,皇帝也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孙卿快起身,王承恩搬个凳子过来。”
王承恩赶紧搬来了为大臣准备的凳子,放在孙鉁的身前,轻声请其坐下。孙鉁虽然不是第一次面君,却还是拘礼的很,说什么也不肯坐下。最后还是皇帝命令他坐下,这才将小半边屁股轻轻的贴在了凳子上,算是坐下了。
“说吧,何等军国重事,非要连夜来见,须知如此可会让朝野产生不必要的纷扰?”
孙鉁明白,这是皇帝在责备他不识大局,恣意妄为,不过他却是早在离开群臣宴席之地时便已经横下了一条心,准备劝说皇帝支持李信。然后重新起身,又跪倒在地三跪九叩,“圣上,臣有要事启奏,关乎我大明国运!”
此话说的很重,朱由检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他向来厌恶说话过满的大臣,却想不到前一次看起来稳重有加的孙鉁居然也有这等毛病,于是只坐着看相孙鉁,即不回答也不询问。
孙鉁等了片刻,既不见皇帝开口询问便主动说了出来。
“启奏圣上,山海关外锦州乃是朝廷山海关外门户,可说得锦州而山海关安,失锦州而山海关危,山海关所危,京师便也危矣!眼下山西镇总兵正率所部一万余人苦守锦州城,鞑子大军主力撤离山海关后已经将,残破不堪的锦州城层层包围,若朝廷趁此机会以山海关为依托,以李信为利剑,步步为营,夺回锦州!”
朱由检只知道李信已经到了辽西,却没料到他居然不顾自身力量的占了锦州,这诚然是一片忠勇为国之心,可逼近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会陷朝廷大军于危险境地,毕竟朝廷此前几次出兵都是惨败而回……
但在孙鉁一番极富感染力的劝说下,朱由检的心思居然也活泛了,孙鉁为他规划的蓝图太过吸引人了。如果真像他所言,只要不出差池便能重新夺回辽西走廊,夺回锦州,甚至还有可能威逼辽东,这可是地地道道的大胜利啊。
那么,这一战获胜便可以将一扫朝廷上下连年败仗所带来的陈腐低迷之气。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还有李信这个福将在呢,至少他归附朝廷以来未尝一败,想来这一战也不会败的。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虽然不信怪力乱神那一套,可对这种冥冥之中似有定数的东西,也选择了深信不疑。
“好,后日朝会,便议此事!”
孙鉁见皇帝答应了,大喜过望,本来已经起身小半边屁股挨回了凳子上,赶忙又起身跪下谢恩。
“皇上圣明,臣谢主隆恩。”
朱由检心情大好,便道:“你一心为了朝廷,此番回京可有难处?便一并说来,朕替你办了!”
皇帝心情大好,便开始许愿,孙鉁岂肯错过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再次叩头道:“请圣上准臣,返回辽东督战,收复锦州,壮我大明国威!”
孙鉁的话一出口,倒让朱由检愣住了,此前内阁议定的章程已经出了票拟,就差批红了,如果让孙鉁回山海关,难道让洪承畴去江南吗?
“你,你,你……”
孙鉁想再说点什么,却是突然如泄了气一般,摇头苦笑再不多言。此刻,他忽然想起了李信在锦州时曾说过的一句话,不管前面是湾镇深渊还是地雷阵,他都将一往无前。
李信此人一年前还只是个以打家劫舍为生的马贼,后来更是蹲了朝廷的大牢,甚至差点被砍了脑袋,若不是建奴进犯他现在早就已经化作了一抔黄土。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几乎目不识丁,不知圣贤仁义为何物的粗鄙武夫,居然能说出这等话来。岂不让这天下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汗颜?
由此孙鉁也确定了李信守住锦州的决心,就战略来讲,不顾一切的保住锦州是对朝廷最有利的办法。而朝廷若倾全力实施这个策略,以李信为尖刀,朝廷大军为后盾,步步为营,没准就能挽回此战一直延续至今的颓势,甚至打上几场二十年来罕见的打胜仗也不是不可能。
基于此点认知,孙鉁不愿为了自身安慰而选择返回山海关,但李信却想尽办法的送他回到山海关,这固然是李信不希望他白白的与其一同耗在锦州城中,甚至可能与城玉石俱焚。直到后来,他才隐约的意识到李信的良苦用心,孙鉁回到朝廷中,与留在锦州城中,对当前辽西局势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到了山海关开始,孙鉁便打算游说父亲孙承宗,将山海关中五六万朝廷大军作为李信守锦州的依托后盾。可细节还未及讲,朝廷的使者便已经催促其动身启程返京了。
一路上,孙鉁与洪承畴相谈甚欢,倒是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预感到,洪承畴此人或许也可成为李信守锦州的一大助力。
岂料,此人前脚刚刚踏上京师的土地,态度就开始变的暧昧不明,甚至将球抛给了皇帝。也罢!大不了陛见之时,拼了这条命也要拒了这南直隶巡抚与浙直总督的差事,一定要将督辽的差事拿到手。
主意打定之后,孙鉁再看满座的大臣们那一张张泛着虚伪笑容的脸,不禁阵阵作呕,再也没有兴趣再此地多待一刻。起身拱手,转了一圈,口中称谢致歉,然后一甩袍袖便大踏步的转身离去。
“哎,孙中丞,孙中丞……”
到是那位与孙鉁有过一面交道的吏部堂官,一边呼唤着,一边紧追了上去。
孙鉁的扫兴让大伙意兴阑珊,洪承畴的脸上也挂起了尴尬的笑意,孙鉁态度的变化正是印证了他对自己的不屑,这种不屑深深的刺痛了洪承畴的心。
但洪承畴自有他的理由,此时此刻若是与孙鉁在表面上同声一气岂不是将这满座的大臣都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上去了吗。到时,满朝皆是自己的对头,将来到地方督理军政,这些人在京师一人一口唾沫,化作的小鞋都够将他砸死的。
孙鉁为官日短,身上的棱角还很明显,不知道被人掣肘的切身之痛啊。随之,洪承畴轻声一叹,以前听说孙鉁此人在家乡高阳时,宽厚仁义,与现在表现出的刚直却是大相径庭,看来这官场还真是个奇怪的大染缸,能让人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正如这孙鉁,他嫉恶如仇,直言敢谏,恐怕这愤然而去,多半是连夜进攻见驾去了。
“但愿他不会触怒皇帝!”
洪承畴看着消失在街头的孙振背影,默念了一句。
孙鉁从家丁手中夺过了马缰绳,翻身上马一路急驰而去,惊得街上巡城的军卒纷纷侧目,但却看得清后面尾随而至的钦差传旨军将。进了内城,又入皇城,多亏有了那一队传旨军将,否则被治个纵马京师之罪,是在所难免了。
到了东华门外,禀明了职守宦官,宁远巡抚孙鉁奉旨回京见驾。本来天都已经见黑了,若是寻常人寻常事,职守的宦官便早就将之打发了。但皇帝传孙鉁回京的事无人不知,职守宦官不敢有丝毫怠慢,着人尽速去通禀皇帝。
虽然天已经黑了,朱由检却仍旧在秉烛夜战处理公文。王承恩觉察到了殿外的异动,这是他们嫩宦官之间于驾前传讯的暗号,以防贸然通禀冒犯了圣驾。
片刻之后,王承恩面色凝重,折返回殿中,在皇帝的耳边轻轻道:“万岁,孙鉁孙中丞回来了,正在宫外等着召见!”
朱由检手中的笔一顿,但仍旧没抬头,道:“不是定下了后日陛见么,如何这才刚一回城便来求见了?”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道:“万岁,孙鉁孙中丞所言,是有紧要的军情重视禀报,耽误不得片刻!”
这是孙鉁的原话,王承恩亲自询问究竟是何等重事,岂料却被孙鉁一口回绝,直言只有皇帝才能与闻此事。虽然碰了钉子让王承恩心下不爽,可他毕竟在深宫之中多年,有常伴皇帝左右,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这城府便是首当其冲的要素。
所以,孙鉁的这一记不软不硬的钉子,王承恩是毫不在意,可他在意的是孙鉁这轻易不能和他人与闻的军情重视,怕是让这孙鉁见了皇帝以后,万岁头疼的毛病又该犯了。
但是,王承恩毕竟不敢耽搁军国重事,只好硬着头皮来见皇帝。
朱由检略一思量,将笔搁置在御案上道:“既然如此,就让他来见吧,这孙鉁读书人出身有这份忠勇实在难得了!”
宦官很快便将孙鉁带进了殿来。殿中虽大,可皇帝却只在身边御案上点了一盏烛台。孙鉁见状如此,不近心有所感,皇帝节俭如此,勤于政事,国事为何还山河日下?
孙鉁想不透这其中的原因,皇帝也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孙卿快起身,王承恩搬个凳子过来。”
王承恩赶紧搬来了为大臣准备的凳子,放在孙鉁的身前,轻声请其坐下。孙鉁虽然不是第一次面君,却还是拘礼的很,说什么也不肯坐下。最后还是皇帝命令他坐下,这才将小半边屁股轻轻的贴在了凳子上,算是坐下了。
“说吧,何等军国重事,非要连夜来见,须知如此可会让朝野产生不必要的纷扰?”
孙鉁明白,这是皇帝在责备他不识大局,恣意妄为,不过他却是早在离开群臣宴席之地时便已经横下了一条心,准备劝说皇帝支持李信。然后重新起身,又跪倒在地三跪九叩,“圣上,臣有要事启奏,关乎我大明国运!”
此话说的很重,朱由检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他向来厌恶说话过满的大臣,却想不到前一次看起来稳重有加的孙鉁居然也有这等毛病,于是只坐着看相孙鉁,即不回答也不询问。
孙鉁等了片刻,既不见皇帝开口询问便主动说了出来。
“启奏圣上,山海关外锦州乃是朝廷山海关外门户,可说得锦州而山海关安,失锦州而山海关危,山海关所危,京师便也危矣!眼下山西镇总兵正率所部一万余人苦守锦州城,鞑子大军主力撤离山海关后已经将,残破不堪的锦州城层层包围,若朝廷趁此机会以山海关为依托,以李信为利剑,步步为营,夺回锦州!”
朱由检只知道李信已经到了辽西,却没料到他居然不顾自身力量的占了锦州,这诚然是一片忠勇为国之心,可逼近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会陷朝廷大军于危险境地,毕竟朝廷此前几次出兵都是惨败而回……
但在孙鉁一番极富感染力的劝说下,朱由检的心思居然也活泛了,孙鉁为他规划的蓝图太过吸引人了。如果真像他所言,只要不出差池便能重新夺回辽西走廊,夺回锦州,甚至还有可能威逼辽东,这可是地地道道的大胜利啊。
那么,这一战获胜便可以将一扫朝廷上下连年败仗所带来的陈腐低迷之气。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还有李信这个福将在呢,至少他归附朝廷以来未尝一败,想来这一战也不会败的。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虽然不信怪力乱神那一套,可对这种冥冥之中似有定数的东西,也选择了深信不疑。
“好,后日朝会,便议此事!”
孙鉁见皇帝答应了,大喜过望,本来已经起身小半边屁股挨回了凳子上,赶忙又起身跪下谢恩。
“皇上圣明,臣谢主隆恩。”
朱由检心情大好,便道:“你一心为了朝廷,此番回京可有难处?便一并说来,朕替你办了!”
皇帝心情大好,便开始许愿,孙鉁岂肯错过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再次叩头道:“请圣上准臣,返回辽东督战,收复锦州,壮我大明国威!”
孙鉁的话一出口,倒让朱由检愣住了,此前内阁议定的章程已经出了票拟,就差批红了,如果让孙鉁回山海关,难道让洪承畴去江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