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偏她又割舍不掉那些红尘欲念,说她是四妃之一呢,从前在宫里,位份尊贵着呢。将来就是死了,也是葬入皇陵陪王伴驾呢。
  还惦记着她的皇儿,说下辈子,定要照顾好他的身体,让他有不输旁人的本钱,将那起子狗眼看人低的贱人都踩在脚下……
  你看看,这也不知道说谁呢。反正心里恨意浓,佛祖也渡化不了啊。”
  ——听主持聊了一堆关于惠太妃的八卦,武梁对这个人起了相当深厚的兴趣。
  当年,关于四皇子的事儿,她正好知道一些些呢。
  可不可以好好利用一下呢?
  程向腾找了个裕亲王,说和她互补长短来着。但裕亲王接触下来,只觉得十分的傲然,十分不易亲近。
  并且裕亲王也就是需用点儿银子罢了,这银子她能给,陶家也能给,甚至还会多的是别的商家也愿意给,她并没有什么特别。
  但是这位,也一样的有尊贵的身份,却缺银子。宫里没人在意这个人,娘家她也指望不上。心里似乎还有不平恨意,并且很可能她的那些不平别人帮不了她,她也不敢向别人伸手求助,一旦她伸出手,惠太妃就只能全心依仗于她。
  这样才方便互惠互利谈条件嘛。而不是象裕亲王那样,你给他银子用,他回你个冠名权就算赏脸了。
  她不缺银子,也不希罕什么冠名权,她缺的是身份。有人能给她抬抬身份,她就愿意拿大把的银子来换……
  只不知,到底是不是这位想害她呢?如果是,她要怎么回敬她呢?
  武梁寻思了一宿,第二天终于去了后寺,见到了燕姨娘。
  燕姨娘满身脏污头发蓬乱瘦骨嶙峋,人看上去象个老妪,让武梁差点儿没认出她来。
  她原本还以为是她自己娘家来人了呢。见到武梁呆了好一会儿,然后就喜极而泣连哭带笑涕泪横流起来。
  ——不是她写的信邀她来的。
  她在后山砍了很多柴回来,然后又挑满了几缸水,如果胳膊还有些发抖。说话也抖抖索索,对着武梁一个劲儿的求,句句不离她的儿子,说知道自己没几天好活了,希望武梁帮她照看她的照儿。
  她说她知道,侯爷肯定会将武梁接回府的,从重修洛音苑的时候她就知道。那洛音苑里有一进房屋,里面的摆设还和武梁从前住时的一样,还多添置了些奇花异草,她们,包括小唐氏在内,谁都不许往那处去。
  燕姨娘说我信你,我只信你,你不会亏待我的照哥儿,我没有别的请求,只要他平安长大就行。
  她说希望将来照哥儿能养在你的名下。只要你说,你去对侯爷说,侯爷会同意的。这样你就有两个儿子傍身了,这样不是很好吗?
  她要给武梁跪下,请求她答应。
  她说你看,我害死了小唐氏,我把她推下水了,我推的!她死了你就可以回府了,回去了再没有人可以欺负你了。
  ——让她看在替她清路的份上,也要照看她的儿子几分啊……
  然后就是一阵一阵的抽泣,或者号啕。
  武梁听她絮叨了很久,她知道这个人是不成了,这么短时间变成这样,身子骨肯定败坏完了。并且她自己心无生志,求来求去都是儿子,从来没提过一句,让武梁帮她自己求求情之类的。
  并且既然满山的挑水啊砍柴啊,就完全没有机会逃跑吗?这观里就算有人看着,又能有多严格多专业的盯防措施不成?
  武梁悄悄给她掏了些银子,让她好打点一下这里的姑子,让自己也能吃上点儿什么喝上点儿什么改善一下生活,甚或,逃遁出去做个路费什么的。
  结果没想到燕姨娘吓得什么似的,连连躲着不肯接。说银子她是落不着的,她们天天被盯着被搜身,身上连半块馒头也不准揣,更别说银子了。
  被逮到了会被没收不说,肯定还会被说成是偷的,挨打是少不了的,上回有个女子就因为家里给送来的一双鞋没上交,自己私自换上穿了,就被吊起来打了一顿,结果直接将人打没了……
  武梁问她那直接将银子给观里的主事儿姑子呢,她们收了银子,会不会就能善待你些?
  燕姨娘摇头,说不会的。姑子们收了银子也白收,转脸儿该怎么整治人就怎么整治,半分不会手软,没准唐家知道了,还会变本加厉的让人折磨她。
  她说唐家给她定了死期,她活不过那时限的。她说她再也不要得罪唐家了,只要唐家不要怪罪到她娘家和她儿子身上就行了。——只不知唐家是如何吓唬她的,把人治得这般服帖。
  她哭着说谢谢武梁肯为她费心,不过不必了,让武梁把那份心用在照哥儿身上吧,替她照看照看她那可怜的儿子就好了……
  武梁见这话头又拐回来了,问了燕姨娘,她反来复去就是这些,也没有旁的话要说了,这才起身告辞。
  燕姨娘这么悲催的处境,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所以武梁连燕姨娘为什么要去陷害程熙,为什么陷害了程熙,还指望她能回护她儿子之类的话都不想问了。
  心无生志,也难救得。
  武梁发现自己这一趟出来得,真是太过冒失了。什么用也没有,白落个心里不自在,以及,遇那么一回险。
  所以说,到底是谁算计她呢?
  等下山的时候,程向腾已经得了信儿,侯爷大人亲自带人来接。武梁回去以后,就重点查了这个惠太妃。
  后来才知道,惠太妃别的能耐没有,就是那架子很会端着。娘家人见了她,总得叩头行大礼,人家能不烦么?
  至于为什么就要对她娘家人装高贵,据说是因为气恨他们变节快,从前巴儿狗似的围着他们转,鼓动着他们争大位,结果她儿子没了,娘家人立马转舵去撑别人了。
  在惠太妃心里,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恨娘家人的,不是他们,她儿子也不会死,如今也是个自自在在的王爷,她也不会落到今日这般田地。
  所以惠太妃是债主,问娘家要接济,也要得高高在上。
  如果是她父兄,看着她长大的,有那份情谊在也就罢了,但到了她侄儿这儿,都不怎么记得她,能多亲近她?
  并且她在宫里时也没有怎么帮扶上人家什么,如今谁天天惦记着她去。
  就象现在,如果她仍在宫里呆着,生活富足安闲,也不用旁人替她多操那么些心。就算她在后宫里决定不了什么,但至少内里有个什么重大消息之类的,她可以及时给娘家透个信也好啊。
  但她偏要远离皇宫苦哈哈去观里清修去。
  对娘家人来说,真是一点儿用也没有了。谁要多搭理她。
  武梁那时候正在胶州忙着呢吧,不知道惠太妃给张展仪帮过手,不知道张展仪曾在昭明寺住过那么久。
  寺里的姑子们大概也不会有相关联想,也没有人提起她,所以武梁也没有那么大的脑洞,把昭明寺遇黑衣人这事儿往张展仪身上想想。
  但程向腾却是知道的,听说武梁这里出了事儿,就提起张展仪来。
  这事儿当然他们不会张扬出去,说报官什么的,也就唬人玩玩而已。但别人既然做了这事儿,就总想看到后果了。
  于是就有人要出面张扬。
  那位黑衣人不是带走了武梁的中衣嘛,结果很快市井便有些流言,是关于那身中衣的分析的。哪儿的布,什么样的款式什么样的针线,什么样的绣工……
  一件旧衣裳竟然有颇多可讲究之处,总之就样样分析结果就拐带话意指向武梁就对了。
  那衣裳是芦花做的,内里穿嘛,武梁就没让她绣什么花,但在边角的地方,这丫头还是给绣了几朵花骨朵。
  武梁是干什么的,她就卖成衣啊,还没从昭明寺出来,芦花就操心着回去多做几套,放到成衣店卖去了。
  是她的绣工又怎么样,外间大街上多的是相类的,谁敢说是我们姑娘身上穿过的?
  再说程向腾亲自来接的人,怎么说呢,做为非官方的她男人,人家侯爷不介意这人有没有被看光啥的,要你们旁人去唧歪着败坏人名声,有用么?找死么?
  所以对武梁没啥影响,从心理上到实际上。但程向腾却顺藤摸瓜,根据那些流言很快就找出来了幕后的始作俑者。
  ——能用江湖上最下三癞的迷药作案,手段能高明到哪儿去?程向腾甚至连药从哪儿买的,都查出来了。
  怎么审法就不必细说了,总归不会是送他糖吃,只怕是他此生都吃不了粮了。
  而结果却让武梁大跌眼镜:正是张展仪设的套找的人,另外她用每月固定给惠太妃生活费用做报酬,让惠太妃那边做帮手。
  这女人当初脸上油皮都被抽错了位,一张脸都没法看了。太后又不允她再在京城露面,这才急忙找了个外地汉子嫁走了。
  只怕走时,心里也是极恨的吧。
  但是,那时候她远在胶东啊胶东啊,到底是怎样的心路历程,让这女人把这恨转嫁到了她的头上呢?
  这都什么事儿啊。
  她瞪向程向腾。他给她招来的祸事,不用说。这位做了皮条客之后,本来也不好意思了下,这么些天没有露脸了,如今仗着有事发生,又这么堂而皇之出没了。
  尼妹的。
  不过堂堂侯爷,用起来就是好使啊。
  程向腾让武梁佩服的是,关于这件事,从接她下山到后来,男人一直没有问过她相关细节。当然,他可能问过芦花了吧,也刑询问过当事人了吧。但一直不找她对对口什么的,也算他定力够啊。
  武梁自己还问过他,“你怎么不问问事情经过啊?”
  程向腾说,“不好的事不要去回想了。”
  ……那好吧。
  程向腾说,他知道是张展仪后,还小小松了一口气。他说好在武梁没有真的出事儿,好在是一个不相干的女人作怪,而不是他在意的那些人中的谁。处置起来,简单直接多了,也让人省心多了。
  其实武梁也有同感。张展仪算哪儿蹦出来的跳蚤啊?
  这事竟然不是燕姨娘绝地的反击,为自己儿子打冲锋?竟然不是程家大房的阴谋,为久侯的爵位做铺垫?竟然是这么莫名其妙的一个人,为莫名其妙的一种情结?
  ——那女人说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看看,看看程侯爷到底能有多痴情,看看武梁也被别的男人玩弄过后,男人还能不能继续痴情。
  她想证明她不是输给她,只是输在先嫁过人了。
  至于跟武梁何怨何仇去祸害她,张展仪说,那是她应得的……
  武梁觉得奇冤啊,对张展仪真是,千言万语一句话,滚粗尼马巴……
  之后此生,武梁再没听到过关于张展仪的任何片言只语。但她很确定,程向腾没有对她下手。因为程向腾说,他不愿意去沾染这么个女人,包括她的血。
  武梁想,也许这女人就是活得不耐烦了,想死在男人手上,让他一直记得她?
  但最后,程向腾只是对唐端谨说,“那个姓张的女人,差点害了五姨娘……”
  这件事儿便这么完了。
  至于那个黑衣人,程向腾说,那已经是个杂碎了……
  而对于惠太妃,武梁没让人惊动她。她想自己来。
  ☆、第176章 .惠太妃
  武梁这段时间一直在京城里和近郊做善事,或者说是裕亲王一直在做善事。
  修了几座桥铺了几段路,还修了河堤防洪,建了道观求雨……裕亲王做善事儿也上瘾啊,干得风生水起的。
  而燕家村这边,村民们的积极性也无比的高啊,得了信儿之后当下撂了饭碗就可以马上上工干活了,并且纷纷表示,咱自带干粮啊,各种不给组织找麻烦啊。
  那边由里正统计规划了一下,按户为单位,每户三间青砖瓦房一个小院。人多不够住?自己在院里再搭茅草屋吧,不计划生育咱不管啊。
  ——听说有三十多户找里正表示已经分家单过了,想多要个单门独户的院子的。
  里正说快别唧歪了,免费的东西谁不想多要,可你不怕贪多的结果是鸡飞蛋打一个院儿也落不着吗?
  得罪了善人很可能不只你家,全村儿都要不着了,你想被村里人打死吗?
  反正全村总动员建房子,大家无比的团结。银子到位后,速度那个快啊,大家干劲儿十足,加班加点,只怕盖慢了,后面就不让盖了似的。
  全村一百七十二户人家,包括有钱的村长家等,户户不落空,人人有瓦房。

章节目录